全剧画面、音乐、风格都非常出色,可惜剧情稍显混乱,人物关系立场复杂,剧情发展既写实又很童话,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主角其实全程只是一个工具人视角的缘故,让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边都看的不太爽,整体7-8分三星半左右。
剧中除了主角爷爷是理想主义外,其它大人和大小姐都是现实主义,本人是赞成父亲做法的,就是觉得父亲说话很偏激。
科学是力量,也是一种工具,是为了达成人类的目的,科学发展离不开资本,资本也离不开科学,隐晦的讲,先从军用到民用也是符合历史的。
爷爷的观点太过乌托邦也不符合现实,但适合儿童。
爷爷、父亲都是科学狂人,可以为此献身的。
爷爷容不下父亲,父亲始终放纵爷爷。
商人贯彻己到,黄发助手崇尚科学但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大小姐虽然现实但是任性、幼稚,而我们的蒸汽男孩没有任何思想,他只是想救自己的父亲和爷爷和听他们的话罢了,是个妥妥的工具人。
花了逾8年時間及24億日圓完成的《Steam Boy》(《蒸汽男孩》),是日本歷史上耗時最長,及最昂貴的動畫,也是導演大友克洋繼《亞基拉》後,闊別16年之作。
影片推出三區DVD後,曾經在本港掀起小小的熱潮,售價從早上的90多元,賣至晚上的130多元,再回落至90多元。
然後,首次登上本港大銀幕。
大友克洋固然是影片一個大賣點,但叫人注意的,還有這齣講述瘋狂科學家建造蒸汽城,實現心目中烏托邦的電影中,把散落在日本電影,尤其是日本動畫及電視卡通中對工業時代的眷戀,歸於一體。
科學家以蒸汽城建造烏托邦的夢想,也是日本人的集體夢想嗎?
《Steam Boy》以19世紀的英國倫敦為背景,講述喜歡發明的少年雷利,收到發明家祖父寄來的一個蒸汽球,而這蒸汽球則引來財團與英國政府的爭奪。
帶著蒸汽球逃亡的雷利,闖進世界首次的萬國博覽會會館,遇見理應身亡的父親,並得悉蒸汽球的秘密。
而這蒸汽球,與父親及祖父畢生的夢想——建立蒸汽城,以發達的科技建造烏托邦有著密切的關係。
影片的焦點放在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因此片中出現各種各樣工業時代的機器,即使加入導演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那股工業味卻十分濃厚,如超巨型的飛船和潛水艇,蒸汽防護的鎧甲、雷利自製的蒸汽單車等。
工業革命是人類社會進程中最重要的其中一次變革,這個時代的產物,最具代表性的是蒸汽機、火車與煤炭,機器特徵是笨重、多齒輪、手拉發動引擎等。
在情感上,人們對機器的崇拜也達到頂峰。
這次大友克洋選擇工業革命中最具象徵性的蒸汽機為題材,但這並不是單單他一人對於工業時代的嚮往,同樣的情懷,在日本動畫裡早已屢見不鮮。
若有留意日本動畫的話,不難發現當中的兩大元素:鄉村與工業時期的機器。
這在宮崎駿的作品中,尤見突出。
宮崎駿的不少作品中,都可以明顯嗅到那股與工業時代糾纏不清的情懷。
《飛天紅豬俠》裡常見的水上飛機便活脫脫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每當那個被港譯為「阿Lam」的男主角要起飛時,總要手拉開動飛機引擎。
木製機身配上沉重的引擎,還有二次大戰後的戰機照片,不經意流露出作者的情懷。
還有為宮崎駿贏得不少外國電影獎項的《千與千尋》,相信所有看過這齣電影的朋友,都無法忘記片中那個七手八腳的鍋爐爺爺,和精巧可愛的煤炭屎鬼。
而鍋爐爺爺所控制的機器,根本便是一架蒸汽機,藉著把煤炭送入火爐中,從而生產出各種不同的「湯」,來滿足不同客人的需要。
在新作《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宮崎駿所塑造出來的那個魔法城堡,也完全以蒸汽機的原理構造而成,而在《千與千尋》中日夜燃燒的煤炭,則以火魔來代替了。
在描述魔女飛天的《魔女宅急便》,我們同樣可以找到工業時代產物的巨型飛船。
而《天空之城》裡的高科技城市,及其中的飛船等,都與工業時代息息相關。
而作為工業時代另一個代表物的煤炭,在宮崎駿的作品中也常常出現,即使是在嗅不出半點機械味的《龍貓》中,煤炭屎鬼同樣作為對一個時代的象徵而出現,帶出了日本人對工業時代的懷念早已融入生活之中。
而以費茲朗經典作《大都會》為藍本的動畫版《大都會》,裡面所呈現出來的工業城市,更是對工業時代的一次回憶。
不但動畫,即使在電視卡通裡,這種對工業時代的膜拜同樣無處不在,曾經風靡一時的《銀河鐵道九九九》便將對工業革命象徵之一的火車的想像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其後也屢有與火車相關的卡通出現,如《變形火車俠》等。
日本電影裡對工業革命的情意結,早已根深蒂固。
這一切源於明治維新後,工業時代的來臨為日本塑造了輝煌的歷史,尤其是擊敗昔日自己所臣服的中國,更是日本從此昂首挺胸面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
工業革命帶來的輝煌,從此成為日本人引以為傲的時代,一如現代中國每次提起中國的科學成就時,總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老祖宗所創造的光輝歷史拿出來自我滿足一樣。
由於先天所限,日本的工業革命與農村的工業化兩者一體,因此在上述的許多影片裡,我們可以看到鄉村風光與工業機器互存,兩者構成了日本動畫獨特的味道。
然而時代的演進,當《鐵道員》裡高倉健那滄桑的臉,迎來小鎮火車站面臨關閉的無奈,那手拉的汽笛再也不會停留在小鎮時,正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只是,昔日的繁盛強大深深刻印在人們腦海,提起高科技,便離不開那個由蒸汽機所帶領的時代,以及對機器的崇拜。
《Steam Boy》裡能夠飛天的蒸汽城最終失敗了,然而瘋狂科學家卻說,人們已經看見了蒸汽城最完美的科學,再也無法停止往這一方向繼續研究下去。
日本人嚐過了工業革命帶來的富強,也再無法停止對這一時代的嚮往。
(原載於2005年7月19日香港《文匯報》「聲光透視」版)
终于看到了大友克洋最近的一部作品,但简直是他的倒退,就像是我前面说得,在一个苍白的故事面前,再深邃的道理也变成了说教,更别说是为了说道理而说道理,费很大的力气展现一个奇妙、艳丽的时空;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规则。
但是想说的思想却和故事两层皮,各说各话,对那个蒸汽时代的幻想世界也渐渐看的没了兴趣。
http://tygoonray.blogbus.com/index.html
勿庸置疑,从《AKIRA》到《蒸汽男孩》,大友克洋一直非常卖力地驳斥科技泛滥的现状;同样勿庸置疑,他的驳斥具备相当的力道;更加勿庸置疑的是,他总是显示出后继无力的尴尬。
仿佛只有两次例外,一次是在《老人Z》中,大友狠狠地恶搞了厚生省的全自动疗养计划,另一次是在《地铁地铁GO》(好像是这个名字》中,大友凌厉地嘲弄了官僚机制下的运输行业。
大友对科技泛滥的忧虑,可以用詹姆斯杜威的社会理论解释:在这个时代,文明向科技倾斜,而道德认知则退化了。
恰恰是杜威,在他那个时代,最高的文明却蔑视奇技淫巧,将文学和艺术放在一切学问的顶点,所以他反对无用的哲学,以实证主义袭击了美国和欧洲。
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在社会学上遇到难题:为什么文明发展到近代,在社会高度发达与整合之下,文明的天平仍频繁地在哲学和科学之间此起彼伏?
社会总是排斥异端的,当代表知识与地位的哲学大行其道的时候,被压抑的科技仍昂首阔步地前进、并取而代之呢?
相反,当科技和实用甚嚣尘上时,仍旧有无数人被诸如大友、押井守等人所蛊惑呢?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大友克洋以后的道路就不仅是后继无力,简直是精疲力竭了。
然而,《蒸汽男孩》的出现,在它的末尾,西方近现代科技史配合着雄壮且悲怆的音乐隐忍不发,似乎预示着大友的观念正遇着突破的契机:人类追寻真理的本能是如此牢固,以至于我们根本不必担心文明会倾斜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而父子三代科学家的矛盾纠葛,也可以证明在两个相互对立的观念之外,还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这是大友的希望,也是所有对文明满怀善良的向往的人们的希望。
16年过去了,日本的动画在宫崎峻那里看不到岁月的痕迹,永恒的风格,祈祷不变才是影迷的心声。
可是16年后的大友克洋,简直判若两人。
Steamboy相比16年前轰动世界的Akira,改变之巨大是难以数计的。
但是我不欣赏这些改变,Akira的暴力场面,根本就让它脱离了儿童动画的范畴,人物特有的长方形眼睛,总是泛着阴森的白光,隔膜和仇恨,这些都是不宜对小朋友灌输的。
大友克洋对血腥的嗜好,就象他是许三观的血头似的,挥洒,挥霍,几万cc到处泼。
我虽然不至于推崇,但这就是大友克洋,和宫崎峻不同的大友克洋,和押井守不同的大友克洋。
Akira的风格,让人理解日本必须有这3个人共同存在,才是一个实力傲人的卡通王国。
但是Steamboy不同了,从主题上开始接近宫崎峻,温柔的,平和的诉求。
画风的改变更大,细节非常注意,变态到每块铁板,每个螺钉都精心绘制过,虽然说现在运用3D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这部刻意精心的电影还是花了9年才制作完成,以前那种潦草的手绘魅力早就荡然无存了,处处透着匠气的细腻。
这一点也在有意无意接近宫崎峻,但是宫崎峻的细心是用在有意义的地方(比如龙猫里那一场田间大雨),大友克洋的细心则完全是为了挑战人类制作卡通的极限了。
结尾处有一场伦敦全景,相比Akira开场著名的旧东京核爆,建筑又多了数十倍,而且每个细节都很清楚,视野之大,气势之狂,令我震惊。
当原创力薄弱的时候,制作的水准确实可以强撑一下啊。
24亿日元造价的卡通,看个热闹也值得的(曾经我们公司香港那边请大友克洋拍过一个Sony的广告,30秒啊,造价1000多万港币,这厮真贵啊!
),巧合的是片中也有个移动城堡,只不过比哈尔的那个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形象地说?
有半个伦敦那么大啊!
这次如果是比大小的话,宫崎峻是输定了。
日本的这几个人都很喜欢西方背景的故事,全盘西化在他们而言仿佛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从不掩饰他们对西方文化的好感,特豁得出去。
脸皮面子这问题,可能是咱们戊戌变法没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早就听说这动画片和看了各种周边但是都没时间看。
今天终于闲下来补补电影了,这电影相信在电影院看一定很壮观·,因为在我这么小的电脑屏幕上看都看得我哇艹哇艹连连。
不透露剧情,因为这电影太值得大家去看了,谈谈感受。
无可厚非刚看这电影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宫崎骏画的,然后看了看介绍才知道大友克洋的,一下子让我想起阿基拉·我只能说大友克洋和宫崎骏给日本动画做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动画很给人很纯朴的感觉,让人很舒服的色调。
电影是04年出的,但是动画中处处都还是散发着手绘的气息。
在这3D泛滥的年代看着这些画面让人非常惬意。
动画中的场景处处都震撼人心,细致的场景淋漓尽地表现了19世纪那个蒸汽的世界。
最后40分钟的战争画面每一张都刺激你的眼球。
故事背景是1866年的伦敦与曼彻斯特,电影中的电影音乐风格都流露着那年代的味道,听到音乐你都能想到爱德华,福尔摩斯,天使爱美丽的那车站,额好吧扯远了。
蒸汽时代的发明需要的是给人们幸福,剧中的雷(蒸汽男孩)是科学正确发展的化身。
蒸汽文明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都偏离了雷的爷爷的本意,科学是把双刃剑,而雷的父亲和爷爷也就担当这两把剑。
影片中种种画面给我们表现了科技发展错误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伤害,科技是用来造福人间的,而不是用来帮人类实现这些愚蠢的行为的,正是这部电影隐含着的内在蕴意。
接近片尾的时候那蒸汽城伸出的游乐场讽刺着工业的发展,以及雷的爸爸和爷爷当初的梦想,那画面激起心中的感动。
那伸出的冰刺也化作凌凌冰点·散落在大地·像是平息后的战场。
这是一部好电影。
这部动画用传统的二维营造出浓浓的英伦风情,雾都那灰蒙蒙的面纱被火车的一声轰鸣缓缓揭开了时间,设定在19世纪中叶,一个开始由蒸汽动力来运转工业产品的时代舞台,则是正在世界上首次举办万国博览会的英国雷的一家都是发明家,父亲和祖父为了是否把蒸汽动力应用于军事而反目祖父利用蒸汽球想完成的,是个游乐园;父亲则把它视作实力、威权的展现各方力量都在争夺具有极强动力的蒸汽球,而少年雷肩负起了保护发明不落入坏人手中的任务所谓的科学,究竟是人们的希望?
还是将会毁灭一切,应该全面禁止的知识?
而这项伟大的发明,究竟是可以带给世界幸福的奇迹?
还是带来灾难的恶魔的发明?
反思科学发展所带来的正反两面的影响为主题,描写了人类在自己也控制不了的巨大能量中,被迫出卖灵魂或者奋起抗争的各种姿态超级赞的是:天马行空的设计和构想,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而另一大特色,就是极为精致的一丝不苟的画面还有气势宏大的音乐,配合雷飞上天空的场景,真是令人向往,好像也跟着飞起来了超级惊人的是:《蒸汽男孩》是日本动画大师大友克洋的最新力作,这部电影创作历时长达9年,耗资高达2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亿8100万元左右),总共绘制出的图片就有18万张之多,更包含400个3D段落,成为了日本历史上历时最久、制作最昂贵的动画电影
画面很精致,细节很到位,至于人物还有剧情,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太平庸了,支撑我从头看到尾的动力纯粹是因为画面太漂亮了,最后蒸汽城的自爆是我见过最浪漫、最富有想象力的爆炸。
还有下载下来的电影是国日双语中字,投放到激光电视上播放哪知默认的是国语。
边听国语边看日本动画电影,别扭。
一听声音就出戏,非常影响代入感。
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很具有探讨性——科学是为了什么而存在。
导演在片中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借雷的爷爷之口告诉观众自己去寻找答案,没有对观众强行灌输。
个人十分赞同史蒂芬斯的观点,科学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存在,但是为此得先保护成为人们基础的国家,如果没有国家,人民就没有幸福。
就像核武器,你也有,我也有,大家都不敢掀桌子,从而达到核均衡,有些国家才不敢造次。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核武器,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咱们国家说得起话吗?
我们的人民会幸福吗?
只会像伊朗一样,被美国折磨、欺辱。
纵观人类历史进程就会发现,和平不是主流,战争才是。
这个世界一直都是弱肉强食的世界,科学只不过对战争形态起到推动作用。
想不被欺负,就得利用科学让自己国家变得强大。
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屈辱告诉每一个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发奋图强,才能实现和平。
和平是争取过来的,不是躺着就能和平。
我是不懂其他写影评的怎么回事,说什么剧情拖沓点未到即止。
反正我是看下来全看懂了。
观感过程很流畅,完全没有卡顿。
首先那个简介不看也罢,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儿童的爱情故事。
电影主题根本没有讲爱情好吗?
整个电影都是对科学意义的追问,科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发明的?
以及超前的科学技术发明出来以人类的愚蠢是否能将其用在正途上。
影视的答案就是要把人心放在第一位。
在这过程中顺带夹杂了政治军事方面的讽刺。
大小姐的主要作用明显是为了侧面显示战争的残酷,和对战争破坏美丽事物的批判。
用时刻不停的推销来进行赚钱的讽刺,明显是一部既宏大又幽默的片子。
虽然我没有看过原著,也有的地方我理解不了。
但就我直接看下来,给我的震撼也足够多了。
不知道其他写影评的人是有什么样的自信觉得自己比大友克洋厉害竟然只给那么点分。
无论是什么样的电影,首先你画不出来,你想不到,你设计不出来,别人的思想高度是你没有的,你就该谦虚地学习。
随便打个星发个评论恶心别人的劳动成果除了弄脏自己,弄脏影评区,恶心喜欢并从中学到东西的人外,有狗屁的用吗?!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像女主角一样,整体感觉挺讨厌的,但就是有那么一瞬间的动心(笑)讨论科技进步会给人类带来什么,这个问题直白得让我觉得太粗暴了,会想到中学生的半命题作文或者辩论题,而且电影给出的答案也不是非常有想象力。
表达的观点很多,但是也无一不过于直接地掷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父亲、爷爷、大卫这几个角色的台词和形象的转变,仿佛转动电影院的椅子那样让观众强行转换立场思考),总觉得可以更巧妙和隐晦地处理一下。
(最后,通过思考每个角色的观点和立场,我们终于辩无可辩达到了一个空白的结论,当然这也是一种结论,谢谢您导演。
)至于人物,上一次这么无语还是上一次(不想指名道姓说上次看的哪一部烂电影让我半夜睡不着)。
每个人的行动都有点专断缺心眼,逻辑也片面,有够怪。
除了男主角还有一星半点对他人的关怀,仿佛包揽了全片的良心,其他人的愿望估计就是地球和人类早点毁灭吧。
外在科学家内在武士道的“父亲”让我的眉皱成一团(当然也很想劝他换个发型)。
女主角的演出呆板刻画平面。
但是这些平面和疯狂到让人无语的角色,或许也是本片表达观点的工具?
(套娃式overthink阅读理解又开始了哈哈)接近结尾,火车铁链拖拽蒸汽城,蒸汽力量对抗蒸汽力量的紧张感、城头出现游乐场那荒诞离奇、凄凉诡异的氛围;泰晤士河冰冻还有伦敦城冰封的片段真的好有魄力。
蒸汽城伸出的华丽的支脚让人联想到回忆三部曲里的太空歌剧院。
这么牛逼的作画和概念,怎么组合起来的成果就给人一种姑且看了但是满怀遗憾的感觉……做个概念小短片不是上天吗?
(类似On Your Mark那种短篇,整点蒸汽朋克,整点灾难片场景,整点男女主角在午夜水晶宫镜子前望进对方的眼睛擦出火花的特写……倒叙插叙用起来,多好多浪漫啊。
)唉,就个人而言果然还是不太喜欢这种少数人犯傻造成灾难再依靠少数人拯救苍生的叙事……故事只能给两星,第三颗给的作画。
除了砸了那么多钱做出来的画面就真的没东西了,“蒸汽”够了,“朋克”却过头了,因为连最基本的物理定律都违反了。结尾配合着字幕出现的CG里有彩蛋,可是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惊喜的地方。
04的电影现在看,额,太长了。127分钟啊
人物设定相当优秀,画面出色。就是兼顾娱乐性的同时让结尾略显拖沓,又出现了日本惯有的闯关打怪自娱自乐模式。可是当爷爷制造的部分的出现的惊艳又把剧情的路扶上了正轨。看看娱乐还是很值得的。
虽然蒸汽幻想什么蒸汽城市飞行器做的已经很多,但是还是看得很起劲,荐
剧情太垃圾了,主角全是幼稚病,画风是很好,报复性一星。
可以说是大友克洋惨淡经营的作品了。写实但华丽丝毫未减的画面(被冻结的爆炸瞬间),配上Steve Jablonsky震撼的原声,剧情一气呵成,片尾彩蛋预示着——蒸汽朋克狂想才刚刚开始。可惜的是,个个摇摆不定的人物之间的纠结关系是贯穿全片的明显败笔。顺便把科学狂人自嘲了个够。
难以置信的烂,能无聊到这个程度也是佩服,除了画面一无是处,对科学的理解幼稚可笑。甚至懒得评论了,,,,
男孩,女孩,被争夺追逐的宝物,拥有强大力量的军队组织。背景设定与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很相似。但是宫崎骏更浪漫温柔,总是记得巨大的机器人俯下身来,将掌心的鲜花送给女孩的字幕,还有那些乍看凶狠实则可爱的空中盗贼们。而大友克洋更为现实,以性命为赌注的男孩将蒸汽球交给了科学家,才意识到其实是从一个深渊跳进了另一个深渊,而财团大小姐自始至终不改傲慢任性(也很可爱)的本色。那些精密的机器、石砖的纹理,真是令人赞叹。失去人性的科学家,只是一群掌握了力量的野兽罢了。科学,本应当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可惜最终,几乎都用作了杀人武器。
科学的对与错谁又能真正说清楚。爷爷就真是对的么爸爸就真错了么?两方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坚持而偏执罢了。科技不可能不被金钱所利用乃至运用到反人性的方向上,不然只是乌托邦的世界了
好失望。。。
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一部机器实现梦想。
撇开节奏乱来的剧情不说,(大友克洋你肿么了……) 设计概念和画面很赞。Steampunk嗲爆了!简直太喜欢Steampunk了嘤嘤嘤嘤嘤嘤!
看弹幕上的一句话总结特别好,本片就是部祖孙爷儿三用蒸汽重型机器搞垮伦敦的故事,亏我之前还特期待,结果一切都好在画面上了,感觉故事挺假大空的,人设也挺无趣的,幸亏B站上还有三段式,要不看到一半我都快看不下去了,其实很喜欢这片里所描绘的蒸汽朋克和柴油朋克伦敦,好想亲自去一趟!
剧情可能是十个人每个人写一部分然后拼起来的。。。
CG优秀,画面精致。爷、父、子三代的感情铺垫欠缺,直接影响后面剧情,而且对于“科技”与“人类”的对立,刻画过于肤浅,尾声揠苗助长式刻意升华主题,显得无病呻吟。2星。
节奏控制的很好,气势宏伟的画风,故事性相对弱一些,最后的玉树银花真是赞。★★★☆
全篇较平庸。唯一使人产生思绪的,就是电力真的比蒸汽好太多了。
9D 原來大友也喜歡糾纏機器 飛行器 還有打不死的小強 主題起初以為很復雜 結果發現原來如此簡單 畫面真是贊到了家 特別是很有鏡頭感 還有 非常棒的配樂 賞心悅目!
有点天空之城的意思,不过差远了。
剧情比较枯燥,特效也老套。不知道哪来那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