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上是相较之前七斋面临的是更为现实的问题,体现了成长的递进,整体立意也是偏宏大的,矢志报国需要付诸行动,既要直面敌国还要周旋于国内各方实力,虽然刺杀贯穿始终,但是一个元昊死了夏之主还会是夏人,跑人家地界弑主还指望停息战乱多少有点牵强,为了剧情推动倒无可厚非。
角色上尉迟源绝对是亮点,妥妥的调味剂,不然只是主角间故弄玄虚打谜语显得过于单调,他代表了尘螨尘埃似的小人物,能支持他走下去的也许就是一点信念,并不是什么大义大情。
元仲辛表情在第一季更多的是灵动,这一季感觉苦笑和无奈更多,少了点灵气。
八斋戏份少点,出现基本就是惨烈,白鹤投火很震撼,每每看到生灵与人的羁绊还是非常感动的。
陆南山剧中以武派自居,想要打破文人掌军的局面,那您好歹申请上阵杀敌去,怎么还玩秘阁暗探心计这一套,最后下线的莫名其妙。
元天关的作用主打一个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话就是故弄玄虚,武力值top2每次洒洒水就走了。
情节上结尾多少有点降智,虽然肯定知道和大boss决战,关键是元昊前期主打的就是一个压迫感,毫无死角的强,预知一切掌控一切的最强大反派精明那么久就一个沙尘就慌了,关键日黑风暴就只能反派迷糊主角清晰是吧,多少有点强行让其下线,还有太子一直被压制真有机会了反而吓的屁滚尿流,还自己号称多少年韬光养晦,养的全是晦气吧,完全崩掉,三星。
1 人物塑造得有点失败:衙内换人倒不是不行,但是把人设都换了总不行吧。
纨绔子弟可以上进,也可以收敛,但是为啥变成了一个傻小子啊。
女主台词不管是生气、伤心还是高兴,都是一种有气无力的语调。
与其他人在一起说话时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会配音不要硬配啊。
北河星这个人物的出现形式大过于内容,前边铺垫地还以为这人有多厉害呢,搞那么神秘,结果就那样,像是那种上学时最努力考试却不及格的苦逼学生,主角团倒是那种随便学学就满分的学霸。
虽然除魔这件事没错,但是不是避重就轻了啊,县丞带人装神弄鬼、坑蒙拐骗才是症结所在吧。
就算遇到天灾村民愿意上报,可全被上面的人拦下来了有什么用。
怪不得成功不了。
元昊太强了吧,几乎每次主角团们费尽心思设下的局都被他轻松化解,所以他如果为什么不主动动手,总是等着别人来干他?
元天关这个人物塑造好奇怪啊,又想要自己血脉传承,又自认是个自私小人,无甚可传承,“他有我这样的爹,就是命数”怎么会从他的口中说出来,从前面来看应该是个自负的人啊。
他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尉迟元对他死心塌地啊。
宁令哥不是会武功吗,咋这么菜了?
脑子也没了七斋负责发盒饭,八斋负责领盒饭。
那么多人物最可爱的竟然是尉迟源,他身上的笑点也是最自然的了。
2 强行抖机灵,太尬了。
“脏,就不能新诚吗”大概是从这个谐音梗开始,还有什么“磕到了”“越秃越强”之类的,像春晚那种尴尬至极的强行加入的笑点。
还总是在严肃的剧情中穿插强硬的笑点,节奏很怪。
3 非要搞个三年之约,为了离别而离别,主要是对于后面剧情来说并没什么必要性,更何况也没成长啥啊。
一集之后就重逢了,所以离别和重聚也就显得格外尴尬。
4 刺杀元昊这个目标太大了,明目张胆的打斗则太傻了,飞蛾扑火。
或许这一季就是想把立意往上拉,越想往大了写反而越空。
还记得热泪涟涟看完《大宋少年志》时,一边没出息的擦着鼻涕眼泪,一边拍着闺蜜的大腿说,要死守2出来,要看这群叼着草根歪歪斜斜没正形的少年们,继续坚守笔直的信念向前。
这样的热血在4年的时光中尚未凉透,却被《大宋少年志2》浇了个透心凉。
被唤醒热血的少年于4年的时光磋磨中竟然背刺了我,怎教人不寒凉。
4年中听闻七斋众人难聚,好不容易凑齐,还少了衙内贱萌小可爱的时候,多少有些遗憾,不过心中总有好在原来的配方还在,想来那原来味道应该不会因为衙内的缺席而有所变化。
世事难料啊,你所心忧非大患,你所心安终成灾。
以为缺少一位出彩的好演员,只是些许小遗憾。
但我凭着一季一腔热血追完,心却彻底寒凉了。
纵然赵简元音有气无力,纵然衙内换角,纵然抠图,纵然剪辑怪异,纵然强行加梗搞笑。
但,最最可恨的是剧本,是故事,是七斋每个人的精神内核写崩了。
整个地基都是稀碎的,你要人物怎么立起来,再高明的剪辑也不能翻转稀碎的剧情。
从配角到主角人设的全面崩塌,所有一季度的高光与弧光,全部抛弃。
所热爱的灵魂被挖空,徒具空壳。
没错,《大宋少年志2》是一具尸体,是七斋所有人的尸体。
第一部的赵简在男尊女卑的封建背景中,坚持以女子身份跳脱于院墙之外的女权意识,婚姻,家庭,亲情都不能束缚她,她是于万千阻力中勇往直前的雄鹰。
第一部的元仲辛灰度值拉满,有着极强的利己主义却总是能在其中看到利己主义之中包裹的大义,而底层的出身更是为他添上了不一样的市侩视角,有血有肉,有烟火气。
第一部的王宽温文尔雅,谦谦君子,有智谋有取舍,有情绪,虽方正却心有热血。
第一部的小景什么都不会却拥有极大的人格魅力从不为自己配不配而揪心,只是做好后勤工作,纯真的抚慰大家的心绪。
第一部的衙内贱萌可爱,有主见,有情有义,粗中有细,会好色会作乐,却也有头脑有算计。
一腔赤子之心,不比众人少。
第一部的薛映虽武力值爆表却心中有方寸,自有行动逻辑。
他们在第一部中,任意一对都有情感互动,都能组成各自CP,都有自己的追求梦想理念,殊途同归。
形态各异,却灵魂相契。
第一部里却被两两割裂再无其他可能,固定而浅薄。
每个人的心思个性都打碎到爱国主义情怀之中,仿佛4年里被爱国狂人洗脑PUA,除此之外没有挣扎没有纠结,肤浅且平淡!!!
《大宋少年志2》杀死了所有这些少年的可能性,僵硬的把他们的血肉剥离,生生的做成了爱国机器,仿佛被夺舍般,没有选择,没有挣扎,没有犹豫,一味向前冲杀,看的人无语又心酸。
还是原来的人,味道却变了。
我爱《大宋少年》是爱那群歪歪斜斜却笔直前行的赤子,不是被洗脑之后一往无前的机器。
活生生的生命,自由的意志,个人的选择,国家的大义而不是绝对正义的化身毫无烟火气的精英式英雄形象。
因此,《大宋少年志2》让人失望,让人血凉。
《大宋少年志2》是由王飞执导,王倦编剧,张新成、周雨彤、王佑硕、苏晓彤、郑伟、付伟伦等主演的青春热血悬疑剧。
于2023年7月29日在芒果TV上线,并于8月7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 。
该剧为《大宋少年志》系列电视剧的第二部作品,延续了第一部的故事线与人物设定,讲述了庆历年间,北宋枢密院借秘阁之名培训少年暗探,聪慧敏锐的元仲辛、美貌机敏的赵简、儒雅果敢的王宽、呆萌可爱的小景、武力超群的薛映、开朗耿直的韦衙内六位少年组成秘阁第七斋,众人携手用热血与忠诚守卫和平、矢志报国的故事。
《大宋少年志1》的时候,局长追了全剧,当时我猜丁二好赖得是个王子,跟拓跋元昊有血缘关系。
本来1结局的时候我以为我失手了,没想到2里他果然是李宁令哥,元昊的亲儿子。
当然,我能记得我当时看剧是怎么猜的不是我记忆力超群,是当时我发了微博……
说实话,1跟2相隔四年,剧情都忘得七七八八了,我对这部剧也没有什么情结。
我只是喜欢韦衙内。
韦衙内天真无邪,不懂算计,前期根本没有什么出众的能力,但是他为了救朋友,不惜往自己身上插刀子下药,真的是赤子纯心。
所以我想看看在2里,失去了父亲庇佑,又被抄家的衙内要怎么才能活得没心没肺。
然后,衙内换演员了……据说是演员没有档期。
还有之前网传《大宋少年志2》结局全员be。
如果这是真的,那主创团队可真是:都是阳间人,尽干阴间事。
在我看之前,也看到一些评论说《大宋少年志2》拍得比较粗制滥造。
我自己看了十集。
认为第一集的虚化背景是真的很让人出戏。
我以为是绿幕,看弹幕居然是实景。
实景?
剧组到底做了什么??
赵简假了骑马。
假得理直气壮。
七斋合体,准备开启新地图,然后整个背景全部虚化……镜头切到人物背影全景时,看起来是真人真马。
说明是真的取了实景,也找了真马的。
可是一到演员正脸就只剩虚化了。
只有薛应这个演员是骑马的全身镜头。
咱啥也不懂,咱啥也不敢说啊。
在我以为剧组只想随便弄弄,不想好好做剧的时候,本剧的剧情又让我觉得还不错。
七斋一行人的西夏之行快得像是坐上了飞机,四集就完成了刺杀元昊,失败逃命的重要情节。
我之前还猜第二季七斋就扎根西夏了呢。
毕竟要刺杀的是元昊啊。
哪里能这么轻松。
不曾想,他们真的是随便计划了一下,非常轻松的混进了内场,然后刺杀失败,又非常轻松的逃了出来。
他们随便的计划是因为秘阁掌院死了,换了掌院的儿子继任。
这个小陆掌院很想查清楚七斋各人背后的各种势力,更想顺水推舟弄死几个。
他们轻松的混进了内场是因为元昊的儿子李宁令哥也要杀自己的爹。
既然有内应,自然轻松。
可惜他们算漏了元昊。
元昊天降猛男,以一当十。
元仲辛、赵简、薛应三人练手都不能伤他分毫。
离谱的是元昊还不杀他们。
因为元仲辛的爹投靠了西夏,然后第一集韦衙内那个忠君爱国的爹也投靠了西夏给他们放了水。
我开始以为小陆掌院只是栽赃,只是疑心病重,没想到居然都是真的。
真是:人生无常,大肠套小肠。
这部剧我看了十集,我居然喜欢上了小陆掌院。
没办法,学习宋史的时候,我跟他一样,都是主战派。
七斋里的每一个人,人设也都没变,除了衙内。
赵简主意正,元仲辛混不吝,王宽有底线又不迂腐,小景天真烂漫,薛应少言寡语,衙内没有爹了没有钱了也没有存在感了。
他们每一个的人设都很好,各种闪光点。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赵简元仲辛,给我一种貌合神离的感觉。
他们历经艰辛,他们亡命天涯,他们的天牢里定亲……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刻骨铭心的爱情,一桩桩一件件都给我一种下一秒就要水尽鹅飞,恩断义绝了。
恩爱情义都像是演的。
CP感还不如下面这张图呢。
王宽跟小景这对CP稍微好一点。
毕竟王宽的人设真的太好了。
小景在他的带领下也渐渐有了自主意识,能对贪得无厌的父母说不,会想自己要平等地站在王宽身边。
但是这对CP,好磕的不是他们俩带来的甜甜的氛围,而是这两个很不错的人设在一起,磕的人比较多。
第一部也就这氛围,第一部能磕的,现在也能磕。
周雨彤的原声平且虚,《大宋少年志1》里是用了配音吗?
还是她四年来台词退步了?
张新成跟王佑硕倒是不错,演技台词发挥都很稳定,也只有他俩最稳定。
问题是,他俩也稳定的缺少性张力。
衙内换了人。
这演员倒也演得不是很差,但确实没有第一季里那个衙内耍帅耍酷又憨又可爱的痞气。
经常显得有点怯怯的。
我的牙印CP再也没有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感觉了。
而且衙内还有了自己的BG线。
至于剧情……好像看的时候能感觉到他们是在做事,可是忙了一圈,好像又什么都没做。
这部剧,人设是凌驾于剧情之上的。
每个人都性格鲜明,特点突出,可是想一想他们做的事,更像是在一群人物里串了一个故事,而不是在一个故事里有这么一些人物。
没有看不下去,看的时候甚至还因为接二连三的包袱、段子显得很搞笑。
但这是一部古装剧情剧,不是一部情景剧。
我始终觉得这部剧的氛围怪怪的,该严肃的时候在搞笑,该走剧情的时候在讲大道理……可它又不能说是烂……只能说我get不到这种表达方式吧。
就这部剧的讨论度来说,可能跟我一样get不到的人也不少吧。
【原创声明:本文为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
文:踏歌编:喵局长图:net&截图
本季第一个镜头,给了斋长赵简,然后让赵简假骑马!!!
假骑就假骑吧,假骑的多了,可你能不能拍的稍微稍微真一点啊喂!
七斋合体,决定组团开启新地图,多燃啊!
但是!
整个背景全部虚化!!!
全部!
虚化!
七斋齐头并进骑马奔跑 进片头,我勒个去,那叫一个骑的假啊,镜头切到人物背影全景,明明是真马真人(替身)真景,说明去拍了实景搞了马匹,那演员就那么金贵吗?
拍几个骑在真马上的正面摆拍都不行?
这就是最新一季的开局!!!!????
真的,搞不懂,开局啊?
这么不重视吗?
1.最后一集,宋人当着那么多士兵贴脸刺杀元昊,就是为了保西夏主和派上位。
那请问,西夏的主和是永久的吗?
主和派韬光养晦几年之后又决定开战的话,把刺杀西夏国君的事情翻出来不就是最好的开战借口吗?
就是主打一个顾头不顾腚的设置是么?
另外,最后的刺杀成功并且全身而退靠的是天象?
这个我真的没想到,长见识了2.宁令哥在第一部有多聪明,在这一部就有多降智。
第一部里他一个人在大宋可以和七斋6个人打个平手,有那么多忠心的暗探甚至是商会的秦无涯都效忠于他。
怎么回到了西夏主战场他能用的只有一个米禽牧北呢?
全程被七斋吊着走,而且他到底想不想让他爹死?
他爹雄武无双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七斋什么水平他也应该很清楚,第一次埋伏在祭祀的时候刺杀他就应该知道不可能成功。
刺杀又不是打游戏,追求的是一击必中,七斋刺杀失败被俘虏不是宁令哥能预料的事情吗?
那为什么要让这件事情发生,徒增暴露自己的风险。
3. 元天关在这部剧的设置真的好爹啊,就是,虽然我打你骂你不管你甚至要弄死你,但是我还是你爹,元仲辛依然和这个烂爹有扯不断的血缘关系,有一丝微弱的亲情联系。
4. 延续第一部的七斋相互信任,这一部更是发扬光大。
赵简的爹的事情可能成为赵元之间的一根刺,没有任何犹豫,下一秒全部和盘托出,这样的信任好吗?
好!
但是这样的信任未免因为太过理想主义而显得有点虚假,人是动态的,会有起伏的,不是时时刻刻信任都会顶在100分。
但正是因为一次次的起伏才回让彼此的信任越来越坚固。
七斋没有这样的起伏,永远顶在100分,基于这个底线,很多反转都不用反转了。
首先奉劝各位剧粉:不要把自己自我PUA成田虎。
剧情看不明白想不通的,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你智商不够,而是编剧根本就没写明白,剧情本来就有bug。
大家这么多年“田虎田虎”地叫,怕不是真的让剧方产生了幻觉,觉得观众都跟田虎一样好忽悠了?
我觉得宋二志画面剪辑的问题都还在其次,剧本才是最大的问题。
整个宋二志给人的感觉就是“七斋团建”,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是甜到腻的工业糖精,刻意挑起人情绪的空泛台词,生硬的反转搞笑,把配角和路人当傻子耍的儿戏,以及浓浓的综艺感。
这剧的定位就感觉是一部给主角团粉丝们特制的狂欢节目,让大家跟着七斋玩乐而已。
然而,作为一部电视剧,最重要的剧情本身却遭到严重弱化,跟第一季的衔接出现巨大逻辑漏洞不说,节奏缓慢稀碎,这还是第一部我不用1.5倍速就看不下去的剧(当然跟很多台词念得太一板一眼也有关)。
不但配角全是单薄的工具人,反派全是一个类型的疯子,连七斋的塑造也为了刻意迎合粉丝变得不那么立体了。
而且,第一季还有通过元仲辛老贼等人体现的对底层民众的同情和尊重,而到了这一季,七斋俨然成为精英,无论西夏还是大宋,似乎广大劳动人民都是纯粹地愚昧无知,不是被戏弄就是被拯救,充满了精英主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其他的就不冗述了,我这里想说说王倦写的七斋成长的问题。
我自己写过宋二志同人文,而且我发现我跟王倦在很多梗上的脑洞惊人地相似。
但或许正是因为我自己思考过此中的细节和各种可能性,我对宋二志剧本的问题才会如此敏感。
对于七斋的塑造,我是十分赞同他们需要继续成长的,然而……我写七斋的成长:他们来到西夏后经历文化差异和立场分歧的碰撞,逐渐从相对狭隘的个人恩怨国家民族恩仇走向为天下万民的更广阔的格局。
他们分开了一段时间,是由于对手太强用各种手段和心理打击让七斋不得不散落天涯,各自有各自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克服立场带来的内心纠结矛盾,与自己和解,最终在各自遇到的长辈或人生导师的影响下成长,获得更大的格局和更强的技能以及人脉,并且在重聚后靠着这些格局人脉新技能战胜了对手。
王倦写七斋的成长:前面十几集每个人(特别是三精)好像都跟圣人一样,面对现实矛盾总是能坚定不移地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无论感性还是理性上似乎都已经完全成熟,不需要反思也不需要成长了。
然后突然天降一个自我感动好为人师的疯老头,充满爹味地把每个人特别是王宽PUA一通,刻意让他们分开三年,还给他们安排好课程,送他们去进修,让他们跟布置作业一样被动接受“成长”。
人走出校园后,成长应该是个渐变的过程,应该是在与现实矛盾的碰撞中不断反思不断打磨,这中间或许会有高人指点,但绝不是在没有遇到现实矛盾的情况下就夸夸其谈说一通空话,再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去进修。
所以宋二志鼓吹的成熟和走进社会在哪里?
千帆历尽归来仍是校园剧。
不但如此,剧情里面充满了各种无病呻吟刻意拔高的所谓“格局”。
元仲辛的血脉有什么好纠结的?
且不说真实历史上党项拓跋跟鲜卑拓跋没有半毛钱关系(还杜撰元昊改姓元,王倦你歪曲历史,误导观众,害人不浅!
),元仲辛这个几百年前的鲜卑血统在大宋早就不知道混血成什么样子了。
如果真要因为这个去纠结是不是宋人,那现在中国大概一半以上的人都该纠结自己是不是中国人了。
元爹就是个精神病,根本就不值一提的事,被赵简拿来大讲爱国主义教育,就像对着一个精神病患者大讲幼儿园小朋友都懂的常识,还指望观众赞一声“格局高”。
你有本事就写元仲辛三代以内是党项人啊!
(没错,我就是这么写的,而且元仲辛和他母亲因为血脉问题受到汉人的歧视,这是更现实的需要他去思考和化解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爱国”更深层次的意义。
)而且,这剧里刻意拔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处处透着令人不适的汉本位思想。
前面元仲辛和赵简有段对话,元仲辛说:“说不定有一天夏辽都归入大宋,blabla,我们可能看不到了”,赵简说:“可华夏永远都在”。
听起来很热血很爱国是吧?
但请注意,“华夏”是汉族的别称,人家外族跟你华夏有半毛钱关系吗?
你把人家吞了还觉得这是件好事?
还“归入“?
问过人家愿不愿意吗?
你这跟霸权主义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是契丹人和党项人现在在中国几乎都不存在了,现在中国只是占了那块地而已,人早就不是那些人了。
这样卖所谓大一统情怀有意思吗?
还有赵简激情昂扬说的,大宋各族,说着“同一种语言”,你是要把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都消灭了吗?
汉人对待少数民族,首先是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独立性,而不是想着怎么把人家吞了,变成跟你一样的。
本来宋大志第一季里面,赵简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她不但爱大宋,还想保护其他国家无辜的民众不受伤害,七斋也是如此,从他们对细封云,对云霓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点,并为此期待宋二志的西夏篇能够发扬这种超越国家主义的天下情怀。
结果呢,他们到西夏搞刺杀,搞迷信,玩弄民众,做着跟美国CIA一样的事,甚至根本不管夏如果发生政变会有多少无辜民众受到影响,一心就知道“杀元昊”,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仅仅来为大宋求得一时的安稳(甚至如果用脑子想一想,难道不怕激怒元昊或让宁令哥上位后引发更多的战争吗?
)。
这立意比起第一季来差了不是一丁半点。
(作为暗探不是不能用CIA的手段,但如果拿这个来宣扬爱国鼓吹立意格局,是不是有点可怕?
)说到血脉问题,其实剧中本来有条更值得开发的线,那就是小景。
第一季里就说她是渤海王族,而且家人就经历过23年前那场灭族之恨。
结果第二季把她父母写成重男轻女短视的市侩小民,有半点经历灭族之恨的王族的影子吗?
明明这条线有很多伏笔可以挖掘,而且大辽那边韩断章本来就还有后手,云安亲王的事也没完,独立开一篇都不成问题。
小景还有一个特别惊艳的设定也被毁了:第一季的小景什么技能都不用会,她仅凭自己的人格魅力就配得上加入七斋值得王宽喜欢。
然而现在你却要她去学一技之长才配加入七斋才能配得上王宽?
这不是又落了俗套?
而且学医跟他们刺杀元昊或其他暗探的任务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感觉这就跟让她去拿个文凭好嫁人一样俗不可耐。
小景当然可以继续成长,当然可以学习一技之长独当一面,但那得是顺其自然应运而生,而不是这种刻意强加的。
王宽这个关于庙堂还是江湖的纠结,不是不能有,而是不能这么空洞地去写。
王宽这样的人,只要国家需要,相信他无论是江湖还是庙堂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上,这有什么好“成长”的?
但前提是你要给他一个现实的困境,一个真正的“国家需要”,一个让他自己通过思考去做出的抉择,而不是外来的一通爹味教育让他凭空改变志向,你以为这是高考填报志愿吗?
而且对于男子来说,当暗探和当官本来就不矛盾,甚至第一季里说衙内被他爹送进秘阁就是为了给他以后当官赚资本,所以我不明白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好纠结的。
(我也写王宽最后进入朝堂,但每一步都是有个很具体的目标,都是不得不做出的最理智的选择。
)王宽没走北河星说的直接入官场的路是对的,但是找王安石又是什么操作?
宋朝这么多人非得找个姓王的是为了给你王氏门阀找个继承人?
但人家跟你家也没多大关系啊。
而且你一个少年还小人家几岁怎么就生出了培养继承人的幻觉了呢?
跟他聊了几句话就成人家的人生导师了?
大哥你以为你谁啊?
这个剧情细想一下又是属于自我感动病得不轻,跟北河星一个毛病。
我大概感觉编剧是想表达王宽看到朝堂之事有更适合的人去做所以放心地继续做暗探了,但说实话,大宋这么大,他就算不去找人,难道就对这个国家的人才储备没一点信心吗?
反过来说就算有更适合的人选难道大宋就只需要一个入朝堂的人吗?
你自己更适合做什么为什么要取决于别人怎么样?
说到底还是被北河星忽悠残了。
cue王安石这个剧情就是生硬地扯历史贴金,好让人夸一句“编剧好牛”。
再说一下赵简。
本来第二季的背景安排在西夏我是特别期待看到更多女性主义视角的,毕竟西夏女子的地位比大宋高了不少,他们男女更平等,甚至有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正式编制的女兵“麻魁”。
米禽第一季承诺赵简让她当谋士入官场的话也不是空话,是真的有可能做到的。
结果,这么好的素材被白白浪费,完全没有体现。
党项人的“殉情”习俗明明是男女追求纯粹的爱情同时相约自杀,跟战争没有半毛钱关系,结果在剧里成了男方战死女方陪葬,演得好像西夏的女子地位比大宋还低。
剧里出现唯一一个女将领梁埋香,还是沾了父亲的光,性格和实力都很弱鸡的样子,也没有见到其他女兵,即便如此,赵简看到她难道不应该惊讶一下西夏的女子可以当将领吗?
仿佛大宋女性地位的问题一夜间就不存在了一样。
“愿世间万物不再阻你”确实是一句很美好的祝福,但有没有想过这个阻碍恰恰就来自赵简最想报效的大宋啊!
赵简第一季就说过秘阁是她作为女子唯一的出路,可见道路是多么艰难。
一边是女性主义,一边是爱国主义,当这两者产生摩擦矛盾的时候,人物格局的升华能获得更大的空间。
可惜,王倦是男编剧,大概想都不会想吧。
赵简第一季的女权形象仅仅就成了为她人设贴金的一个标签而已,在第二季完全没有发挥。
而她唯一的“大女主”行为体现在了对元仲辛的维护上,俨然从一个拒绝婚嫁要走出自己道路的独立女性变成了成天给CP粉撒糖的“护夫宝”。
衙内是七斋里人设崩得最厉害的一个。
换演员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问题还是在剧本。
第一季里衙内是纨绔不是智障。
他总有一股冲劲,特别会来事,虽然会把事情搞砸但是有自己的小聪明和主见。
结果到了第二季,他变得畏畏缩缩,毫无主见,沦为一个耍宝的笑料。
别跟我说这是因为被抄了家没钱了,人的性格气质是这么容易就改变的吗?
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突然变成经商奇才?
你不能为了让他成长就先让他退化一大截吧?
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而且王倦这里又是偷懒地直接把现代概念强加给古人,连炒期货都出来了,简直想一出是一出,你自己看看这符合第二季这个傻子衙内的人设吗?
薛映可能是七斋里面我看到现在唯一满意的角色了(大概是因为戏份少)。
他比第一季显得更沉稳也更有脑子了,但这都在情理之中,毕竟跟七斋其他人在一起久了多多少少会受点熏陶。
但我真的担心他后半部分的恋爱戏。
这是什么非要搞配平的神操作?
不是说好了宋大志不是一部言情剧吗?
宋二志的剧本,在我看来也就是个同人的水平,而且是CP粉为了磕糖写出来的那种。
作为写了近60万字正剧向续写同人,考证了各种宋大志的剧情细节和历史典故的深爱第一季的剧粉,我不谦虚了,我就是写得比王倦好!
我就是有底气批评他!
我不怕有人说“你行你上啊”,因为我真的上了!
爱之深,责之切,我也是十几年的王倦粉,当初宋大志我就是冲着他一个人才开始看的,但我这次真的太失望了。
四年的苦苦等待,等来的就是这样一个答卷,不得不说,真的太遗憾。
PS:有些人问小景是渤海王族怎么没印象了,我把台词找出来了,在宋大志第25集。
第一个无语的地方在于,七斋怎么多人反复刺杀元昊,元昊就是心慈手软不下手,杀八斋的人却好像砍萝卜一样。
杀死楚袅,留下衙内本身就很不合理,给他好吃好喝到底是为了什么。。。
看到最后就为了把他爹给召唤来,最后绑了爹又为了引衙内来。。。
搁这套圈呢吗???
第二个就是文无期非要去送死,为的就是把楚袅给烧了。。。
不理解放把火非要以身犯险,感觉就是活够了,为了煽情而煽情。
第三就是整个刺杀元昊的核心计划就是硬上,宋夏大战仿佛是打了个寂寞。
但凡元昊不是武力超群,早就死了,那就不该有战争了,但凡有人要打仗就派一队人去杀了对方君主就行。
第四 大宋要干掉元昊情有可原,但是夏的所有人都义无反顾帮助他们也太无语了,夏无忠义,无大局观,那干脆最后把国相也干掉拉到了,反正也打不过诸位。
第五 整个造神的计划就是荒谬中的荒谬。
夏迷信却等着宋来造神,自己没一个传统神。
南山神破的莫名其妙,元昊居然破不了守羊神那个没成气候的。
第六 宁令哥这条线全废第七。。。
不想说了也不知道糊弄谁
是大宋少年志,不是大宋爹们骗少年志。
老一辈一个比一个神经病,然后带着他们的爹味思路疯狂插手主角的人生。
在第一季主角对老一辈是敬爱但不顺从的,第二季主角却乖乖吃下pua。
举个例子,半路杀出来一个反迷信老头,他有钱不捐,有知识却不教,有人脉却不科普,刺聋了耳朵,带着一群学生只知道哐哐砸神像,老百姓雕一个他们砸一个,也不和人家讲为什么。
先别谈你那些大义,等一会煽情,你这个行为客观来说,不就是搞破坏吗?
都不用说大宋了,你就算放现在,一个人默不作声跑过来砸道观,一边砸一边说“我在救你们”是不是得报警?
逻辑圆不回去还要硬扯,什么老百姓遇到天灾都不知道申领救济,只知道拜神。。。
拜托那是古代老百姓,不是制杖谢谢。
人家虽然迷信,但是不至于饿了还不知道找吃的,集体在龙神面前饿死好吧!
这种老头一看就是有点精神疾病的,但是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冲上去对着主角就是一顿爹味说教。
什么你没有成长blabla最可气是老头对王宽(通过文字)说:你为大宋牺牲了什么?
大家说:王宽牺牲了自己的前途。
老头:那你委屈吗?
王宽:从未委屈。
老头:那你就是没牺牲,要不你俩分手吧。
王宽和小景还就真的分开啦,小景还说什么我以后成长了才配得上你——醒醒!你本来就很好!不要被王宽他爹pua了!这一套真的太荒谬了,完全消解了少年们热血的可贵,老一辈功利又傲慢的思路成为了主旨。
几集前王宽刚刚和爸爸热血放话,永不后悔,几集后被pua到回家当公务员,场面太尴尬了我的妈呀。
一群少年,抛头颅洒热血,放弃大好前程一路走来,结果一个只知道砸神像的老头,高高在上问人家,你们知道牺牲吗?
你们后悔吗?
不后悔就不是牺牲。
这就好比我去捐款,慈善机构说你心疼这个钱吗?
我客气客气说不心疼。
慈善机构:不心疼就等于没捐!把钱还回来,老子不捐了,呸!
第一集真的看得很痛苦,看评论说后几集质量回转所以还是看完了目前更新的八集。
从目前更新的内容来看,我完全不能把这部剧当做几年前我所喜欢的那部小成本剧的正统续集,观感上很像把一对已经离婚的夫妻硬拉回来演恩爱的戏码,貌合神离的感觉从戏内溢到戏外。
听说导演组换人了,是不是连第一季的剪辑师也请不起了。
前三集分镜和剪辑堪称电视连续剧的反面教材。
一行多人的情况下,拍摄对话时用的镜头毫无章法,明明简单的内外反打就可以完成一组连续对话的镜头,要用三四个机位去拍,但更多的景别也没展示更多的信息。
人物对话间隔过长弱化了连贯性,且室内景滥用长焦,导致不少场景都让人觉得这是分别拍好后再随便拼起来的。
相对来说比较好的一场戏就是夜间赵简在房子里听到风动那一段,剧本台词,场景,情绪调度都不错,连演员原声在这里(对比其他时候)也没那么突兀了。
但是导演/摄像还是害怕自己存在感不够,情绪推进的时候镜头一般往前推或者不动,不,他就要用pan,结果就是那两个摇镜对情绪调动一点用都没有。
这一场能收割一些观众的感动纯粹靠演员演技和bgm在撑(说实在这里改编后的bgm还不如原版)。
这一季的听感也让我很困惑,有些场景好像是现场收音(室内场景人物讲话有回声),有些又很明显是后期配音。
在上面所说的台词节奏拖沓的情况下,一些原声更是雪上加霜。
赵简演员的原声完全不合格,无论音色还是演技都是。
第一季配音演员的演绎非常贴脸贴角色,相当于在演员视觉层面的演技基础上,在声音层面补全了赵简这个角色。
短评里也说了,周小姐原声很难评,没中气导致虚,无感情导致木,连棒读都不算,最多是有气无力地念台词。
和别人对戏时这种有气无力反将台词还算正常的其他人衬得怪了起来。
bgm滥用,第一集最为夸张,后面收敛了一些但依然没到收放自如声随情出的合格线。
剧组是想显示自己有钱了吗,不仅bgm数量新增不少,还能把第一季的重新编曲拿来用,什么交响风摇滚风都整上了,化简为繁你们是有一手的。
接下来说剧情,目前八集分为西夏和开封救人两个章节。
西夏篇太平了,且降智,就说祭台那一段,六个人全是显眼包,这都没被发现?
宁令哥在这几集宛如智障草包,只有阴险没有智商;七斋行刺前明知有诈也不去打听李元昊真实水平,盲目自信,不合理;韦卓然伏笔回收太快没信服力(我觉得没人信他真的投夏了吧……);楚袅衙内感情线太突兀且楚袅人设和小景有重叠,定位不明。
西夏副本刚开始打就要回宋,对比第一季几集讲完的初始副本水平真的差太多……第二个救人副本目前来看作用还不如两条cp支线的用处大,新人物拢共就尉迟源和斗笠客两个,且一个是自己人一个是下一副本引导人物,太明显了连反转也显得很无聊,只能用搞笑桥段来掩盖。
可以说这八集就是元家副本的铺垫而已。
第一季最精彩的是前半段,而这一季目前播出的部分,质量上连后期显得疲软的郡主篇和邠州篇都不如。
如果是想反其道而行之把好看的剧情都放在后半部分,我只能说我还是信王倦的,非常期待后续副本打脸哈。
最后要说的也是支撑我从上一季等到这一季开播的源动力,人设。
为什么说剧情时我倾向于用“副本”这个词,因为第一季七斋主角们的定位真的很像一起打怪下副本的战友,有人打野有人辅助,各司其职。
这一季倒是知道发糖,但是它可能真的不太知道什么叫团魂。
赵王爷死的那段没有拍七斋其他人更多的反应,导演你会不会拍?
你的心是死的吗?
cp之间互相抚慰时也不会再像上一季一样马上有人搭腔“还有七斋呢”。
预告看来很可能新衙内和薛映都有各自对应新感情线,我觉得真的没必要……也可能是我要求太多,在上一季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我想象中的七斋是拧成一股绳的那种分不开,而不是现在这种嘴上说的这一句“我相信你”那一句“我相信你”,实际上除了自己cp出事其他反应都不大。
还有新衙内,是真的新人难以理解原来的设定吗?
实在没办法把这个二傻子和第一季赵简中箭时的韦衙内联系在一起。
我妹看的时候锐评,“他不仅不像纨绔,连小娘子也不喜欢了”。
倒是能看出演员在神态上尽力去演了,但是体态差太多,武将之后的壮汉再怎么样也换个差不多体格的演员吧?
还是内陆男演员里找不到更合适的了?
(顺便吐槽这一季妆造,质感上不塑料但是也没有人设加持的作用了。
衙内看上去没多有钱,王宽人设日常衣服加护腕不太合适吧?
小景像是从御赐小仵作直接过来的,头上标准的两个丸子怎么能丢!!!
) 第一季播完后王倦发过类似于“七斋全员be”的微博,受时代所限,实际上不用他说观众也能大致猜出主角们最后的结局。
看完首播的八集后我又去看了之前收藏的同人合集,发觉其实很早之前我已经看到他们不同的结局了,全员向的cp向的,全部都是剧粉为爱发电从第一季延伸出来的不同世界线。
这时候再回去看这第二季,倒真的很像在看知道结局之后的番外。
为什么一定拿这季和上一季比较,因为我发现我想看续集的源头不出自对后续剧情的好奇,当然也有这个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我想再见一见当年喜欢上的那些角色们。
简言之,当你这一季来看的观众大部分是第一季的自来水时而又没第一季内味时,就别指望观众会买账……
感叹一下还得是王倦啊,开场还是有那味的,但是我好像发现了是不是有抠图的景啊,不过不影响哈哈哈哈小破宋真有钱啦。衙内就是正经了一丢丢,还行其实,但是之前那个语气没有了我很爱那个说话节奏呜呜。其实请彭尧继续配也未尝不可的,可能不贴脸吧,但是现在已经很满足了。彤姐哭戏绝了。王宽那俩小辫哈哈哈哈哈哈笑死了。啊啊啊啊啊看到最后天哪我要哭死了,处在那个朝代他们注定结局就是这样天哪需要缓缓。衙内是很好的
1)明明實景硬搞成虛化,到西夏開始好多鏡頭臉都是歪的。攝像大扣分!2)說教味比第一部濃了好多,強行升華令人不適。3)老年成毅元天昊真得沒理由地壞,沒弄懂為何要一直虐元仲辛。4)元昊真是難得一見的超強反派,武力值和智商都很高,簡直像滅霸。5)心態八齋全軍覆滅,文少葬身火海,白鶴投火一起殉葬哭唧唧
1.王倦真的很会用现代意志观古言古。2.其实无论片尾曲前兵临城下结局还是之后的逃出生天结局都是是暂时的,无论如何八斋的结局才是七斋最后的结局,那一天早或晚来临而已。群鹤投火,楚袅在血染的兵器上仿若飞起来是比杀元昊还高光的高光,飞禽怎会认人,早知就不养鹤了看得人声泪俱下。3.比起剧本拍得有点差了,好多镜头人脸都是歪的,加上一堆乱七八糟的虚化。4.第二部最惊艳最喜欢的是小薛,开始坚定地说出只有自己能不要命地保护大家,最后隐隐感伤着只要将来战场上不要见到埋香就心满意足了。人物里元天关也酷毙了。5.元昊野利皇后演得甚好。6.尉迟本来以为是田虎第二没点滋味,死的时候才知那是众生一相啊。7.价值观比第一部拔得过高了以至生硬,其实不宣之于口会更好
一开始故事就让人进不去,杀元昊止战乱的目标太虚浮。故事大走向没问题,也还有王倦的风格,经常冒出很灵性的桥段,但整体情节都不够精彩,而且还有点水,像王倦雇了很多新手编剧写的。本身故事不扎实的前提下,王倦式的无限套娃反转加强行解说就很容易让人觉得扯淡、站不住脚。虽然也有元昊、尉迟源、文无期、楚袅这样亮眼的角色,但第一季的老角色全都发展到瓶颈,都像工具人,魅力大减,宁令哥更是智商下线。估计编剧也意识到了,所以北河星三年之约,给七斋做了人设强化,但还是无济于事。反而元昊强得离谱,结局前一集他还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被杀压根也没什么说服力。而且过渡消解了严肃性,所有人谈大事都是一副举重若轻开玩笑的架势,看一次两次是新鲜反套路,看多了确实真就觉得角色有点傻,到头来该正经该煽情的时候反而进不去戏了。
挺喜欢张新成演戏的,不过实话实说第二部其实真没什么必要拍了;大宋少年志本来就是靠玩梗成为了一股清流,但是无论什么梗都有一个弱点,那便是一直玩就没有意思了。
对尉迟源印象过于深刻,以至于我现在脑子里全是他那句“待我回去戏耍陆南山”然后就会忍不住傻乐
期待大宋三最后几集那是看剧吗?那是上坟😬
怎么说呢。。我等了这么久的2,没想到我是逼自己看完的,其实没有1珠玉在前,2也没有那么难熬,因为编剧和演员不算拉胯,是导演节奏把控太差。而且最后居然还真搞了个神罚,我真的无语死了。
详细见长评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779352/ 可能综合下来第二部7.5~8分较为公允,但由于这个系列对于理想的友情、炙热的少年、还有想象中的宋代的描绘打动到我,以及真的很喜欢会讲故事的编剧,私心给9分。
不愧是王倦,楚袅这种天真但不傻白甜,单纯又坚强的角色i女党狂喜。
不要对期待过高的剧有过高期待。
七斋是打不死的小强,八斋也是这季神来之笔
除了尉迟蔚这个角色亮点之外,整个剧情越往后越像玩过家家的游戏。快进勉强看到15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弃剧。
四集弃
有的续集真的可以不拍,就留个情怀不行吗?第二季真的不止镜头烂,本子也烂。开头全是为了反转而反转,大家都口号式地喊着要杀元昊,元昊一死国家现状就能完全改变了?让我第一次反感到产生弃剧想法的片段是北河星给七斋安排的所谓成长,尤其是对小景和王宽pua的那一段,令人极度生理不适,少当爹了行吗?结尾本来剧情是有一些第一季的意思了,然后最后元昊是因为日全食所以被杀的?王倦你真的觉得这个合理吗?如果是史实的话那算我孤陋寡闻。还有,全篇元昊的武力值和脑力值也太强了吧,闻口酒就能立刻反应过来酒里有毒,那个武力值感觉可以一打一千,就尼玛离谱。
张新成感觉状态不如第一季那么灵动了,有点显老,周雨彤越来越不错了
小景那句“衙内你怎么变了”,哈哈哈哈,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这部主线杀元昊,一路反杀反杀再反杀,神烦演衙内的新演员,哭不出来一样,最后太子降智真不能忍。
3.5 故事、主题表达相比前作深刻了不少,但观感却并不如前。时过境迁,喜剧元素迅速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又一份残忍的盒饭。王倦,好狠的心。
其实第一季就没有特别喜欢,但至少整体观感是还可以的,第二季就差了很多。倦大当然还是厉害的,但整体呈现效果并不好,后期非常诡异。整体篇幅缩短,又从一开始的“季风剧场”转移到“金鹰独播剧场”,节奏就出现问题,拖拖拉拉进展很慢,原来擅长的多重反转也没能展现出来。导演很差,镜头很奇怪,制作也有些粗糙。不喜欢一直虐男主的剧情,张新成没有太多发挥空间。周雨彤的原音确实很该吐槽。宽景CP还是好嗑的,但又大虐,心累。衙内换人倒是还好。PS.余承恩加盟还挺开心,没想到就打了个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