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回家过年,在火车上,朋友说想看电影,我就陪他看了这部《台北飘雪》,说实话看了一半的时候我就有些看不下去了,虽然说我比较中意那些快节奏的作品,但是这部除了节奏过慢之外其他方面也没看到什么亮点,若不是男主妈妈为何离开他,女主为何玩失踪这两个蛋壳一直勾着,早就不看了。
简单评论一下就是,剧情及其平淡,人物毫无性格,台词不见经典,拍摄不显技巧,剪辑不露新奇。
全是凭着男主和女主在卖脸,卖弄着那种悠闲缓慢的文艺节奏...我只能说这不是我的胃口,感觉这个和胃口关系不大...
当时是在宿舍床上看的 大家伙还没睡觉 看完之后下床在地上蹦了几下 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就是满肚子气愤从头到尾没有感受到男女主的爱情 跟室友说了之后 她说:这就是小清新电影么!
那么好吧 来豆瓣看了大家的反映 都是说烂片。。。
都说陈柏霖是烂片之王 觉得不能这么说。
我其实就是冲着他看的这个片子 这个电影的糟糕之处 其实并不在陈柏霖 我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会找一个盗版的章子怡来当女主 长相就算了 你作为一个歌手 张口闭口唱的都是陈绮贞 也不知道这导演啊编剧啊都是怎么想的 。
我是看着她一对口型心里就难受 恨不得一耳刮子扇过去。
太侮辱陈老师了。。
看着总感觉是一情感丰富的城市女歌手诱骗城镇正直少年=。
=好吧再说文艺这事 。
之前的宣传都拿台湾本土文艺片当嘘头,感觉像是海角七号2似的 。
但是不是说唱了陈绮贞的歌就是小清新小文艺了好不好.....你走清新风没关系 但是你总得让人倾心是吧?
也可能是修道不深 总之我是没有被文艺到 也没被感动到ps.倒是里面的文文 看着感觉是暮光之城里的爱丽丝这次又让陈柏霖顶上烂片之王的帽子 凭良心说 是剧本害了他。。
虽然影片的编排很多地方都有点扯,觉得有点太不切合实际了,但是的确是被影片的片名所吸引,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唯美、清新的爱情故事片,不过从一开始我就觉得有些安排有点太刻意了,但是真的很喜欢影片的拍摄地点,所以坚持看下去了。
片子从头到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中的两首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和《太多》。
不仅歌词的内容有深意,而且声音也还挺清澈的。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就是一个人回到陌生的地方,寻找的却是熟悉的回忆。
影片名字叫[台北飘雪],但台北是不会飘雪的,因此我一直等待着主人公制造浪漫的雪,但后来我才明白,这雪只是想建立起这种超现实的纯爱基调。
再加上雪这种兼具纯洁美好和孤独寂寥的意象,完全概括了爱情的特点——心境是柏拉图式的美好,现实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冷酷。
就像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那份纯纯的爱,那份为了追求纯纯的爱而放弃的勇气。
女主人公唱了一首我超爱的《旅行的意义》。
说实话,可能因为太喜欢陈绮贞了,我觉得她唱的太干、太嫩了,不过在这里强调的也不是唱歌本身,而是歌词的最后一句:“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
逃避不会让一个人忘记另一个人,但逃避却很有可能让另一个人走进这个人的心底。
于是我还是很认同其实女主人公是同时爱着她的那个音乐制作人和男主人公的,只是不同于大多数的观点,我还是天真的认为女主人公最后选择了男主人公,或许大家觉得我没看懂,但我宁愿相信结局就是这样的。
况且歌曲也表明了,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她其实也是追求那份内心的平静,渴望得到内心真正想要的那份感情,离开了音乐制作人的确有很多不舍,但是他永远无法给她这份恬静,这份真正属于她的快乐!
当女主人公回到了现代化的都市,安排了很多夜景,车流,玻璃反照的霓虹灯,她的黑色皮褛和被夜风吹散的头发——无不透露着一种喧嚣和光鲜背后的孤独寂寥。
她在录音棚唱了另一首陈绮贞的《太多》。
喜欢一个人的孤独,但又不能喜欢太多;喜欢阳光照射的角落,但也不能喜欢太多。
喜欢一个人,但不能喜欢太多,现实太多两难的选择,太让人纠结和矛盾。
于是不偏不倚不冷不热的自由闲适,或许就是最能保护自己的生活态度吧。
影片从始至终都让人觉得平静、静谧,有一种淡淡的、很清新的感觉,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看看
台北飘雪3颗星。
主要是投给陈柏霖的。
否则我真想打一颗星。
要文艺文艺不够的东西,不伦不类的。
完全是糟蹋了陈绮贞的歌。
作为陈柏霖的粉丝我果断的去看了《台北飘雪》。
怎么说呢,看到导演是霍建起,我的心就咯噔了一下。
顺便说一下,我纯粹是为了看陈柏霖的。
里面其他的演员,我都不认识。
影片看到三十几分钟,我就受不了了,于是直接切到豆瓣去看剧透。
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高妙的剧情。
因为真的感觉这故事这么的文艺,而且是很傻的那种文艺,而且是看了开头就知道结果的那种。
里面想表现无公害的陈柏霖对老街的感情,对妈妈的感情,只是剧中的对话显然不够说服力。
结果导致成了陈柏霖的个人纯情秀,天呐,那我还觉得我去看李大仁吧。
女主角不够吸引人,我不知道男生看了这个女主角会是什么感觉。
总之,站在女生的立场,这女孩太普通了。
外表普通也就算了,里面演唱的歌曲直接拿了陈绮贞的来对口型。
这个实在让大众不能接受。
好歹你也找个会唱的来唱首惊人的曲子吧。
要不然真的很没说服力。
即使她真的和片中的音乐制作人有什么暧昧关系,也表现出来好不好,这个表现的也不够。
那我怎么说呢,完全无法去说。
这片就等于讲了个故事,高潮没有,平静又不够静。
看这部片子我宁愿去看100遍《挪威的森林》。
莫名其妙的火灾,消防泡沫飘成的雪,世外桃源般的台湾小镇。
要不是陈伯霖和金士杰那老头,要不是哥两天坐两次飞机,唉,不谈了,碰到大烂片还硬看,无非因为些可有可无的因素,不过多数时候,还是人欠。。
这部影片与其说是清新文艺的爱情片,我更想用湿润来形容它,春季里,有些干燥的季节,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总给人一种干旱之后有了雨露滋润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电影里中台北的雨季感染,更是那种感情基调,温暖的,淡淡的,有一种露珠的感觉,透明的不染一尘。
影片开始以小莫(陈柏霖扮演)骑着单车穿梭在歪歪扭扭的巷子中开始,一辆火车轰轰的经过,恬淡自然的生活气息悄然的映入我的眼帘,小莫的背影,即使是在雨天也总是带有一种阳光的气息,虽然我承认,我是铁杆的柏霖面粉,在我心中他实在是帅的无以言表,不过,这一次,真的是小莫带给我的感动。
那辆呼啸着轰隆轰隆驶过的火车,也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姥姥家曾经在铁轨旁住过的那段日子,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站在铁轨旁看着轰隆隆的火车,扑哧扑哧地开过,然后对着它大喊,那个时候因为单纯而快乐,甚至有的时候想跳到火车上面跟着它走到处旅行。
(说了一点题外话,嘿嘿)随着小莫的生活镜头一个个闪过,May出现了,带着陌生感,来到了一个无名的小镇,能看出她严重的悲伤,满是心事的感觉,当她在车站与骑着单车的小莫相撞时,我觉得她应该已经被小莫无忧无虑的背影感动了,白色的衬衫随着风飞起来,再次让我想到蓝色大门的张士豪(也是陈柏霖演的,O(∩_∩)O)同样是阳光的男孩,仿佛他们的快乐会感染你悲伤地心情。
一个是从小爸爸车祸离世妈妈不告而别养大自己的奶奶去世后被巷子里善良的人们养大阳光男孩,一个是从青岛远道台北的失声了的新人女歌手,也许不会有交集,更也许不会有爱情,但是他们就那样相遇了,从相遇到相识直到相爱,没有任何的预兆,所谓的缘分也许就是这样,不会有准备。
特别喜欢那段《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三个人,在雨中,行进,红色的伞,淅沥的小雨,May应该是那个时候爱上了阿磊,很有才华却又遥远的音乐制作人,作为一个小歌手也许只能远远地望着,爱情只适合藏在心里,就像那个娱乐记者阿文说的,May被阿磊的才华吸引爱上了他,却是痛苦的,而小莫很简单,跟他在一起一定会很幸福,但是May最后还是会选择阿磊,不过我觉得解决他说错了,因为小莫的简单最后胜利了,May还是回到了那个简单的下着下雨的小镇,结局虽然没有明确地说明小莫和May的结局,但顺着影片的基调,他们应该选择了简单的相爱然后在一起,然后一辈子。
最后,我要说一下他的配乐,实在是太有品位了,都是我喜欢的风格,而且特别符合影片安静简单的爱情基调,喜欢的人可以单曲循环,片头曲:陈绮贞《手的预言》主题曲:孟庭苇《冬季来台北看雨》,应该是2005年新版,红花专辑插曲:陈绮贞《旅行的意义》 陈绮贞《太多》
嗯,我只是冲着电影里的歌去的,文艺片我也看过几部,但是这部片子,嗯,在我贫乏的词汇中的确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的感想。
唯一能给我慰藉的是陈绮贞的歌,可是我看着女主角对口型我就是觉得不爽啊有没有。
嗯,这部电影,我给电影里的歌曲给3分。。。
如果童谣真的是中戏毕业的。。。。
那也。。。。
太水太路人太三流了。。。
简直弱爆了 实在欣赏不了她那张空洞木讷的脸和她那无力的演技
真的受不了这个电影了 写这个评论时我真的还没看完。。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毫无剧情毫无可观性 尤其是女主 不是说她不好 是实在不适合这种调子啊 如果说电影的失败剧情占了60%,那女主则占了40%,我的陈柏霖我的大仁哥啊,被这电影给毁了 真的枉费了你极力想把电影拉回小清新文艺风的苦心,那么治愈系那么灿烂的笑容,真的被这暗黑的毫无可看性的电影淹没了。。
其实看之前报了很大期望的,觉得这种类型的片子,一般演员选好,场景拍好,剧情即使很白痴很简单很俗套,也还是有可看性的,尤其是有陈柏霖这个王牌。
但是看预告时就感觉女主的风格和整部电影很不搭,尤其是和伯霖演对手戏,真的感觉完全不来电呢,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五月之恋》,那时觉得刘亦菲和陈柏霖的组合就比较勉强,但看过之后至少给人留下很美的记忆,自那也知道了台湾那个飘着五月雪的叫做三义的地方。
查了一下童谣的资料,云南昆明人,姑娘长得挺漂亮的,清新自然那种,大气的美,极像章子怡,但是一到拍到侧面她穿的很飘逸的站在那里,就恍惚有种卧虎藏龙中玉娇龙的影子,有时就错以为自己在看一个女侠。。
这样的选角真的是硬伤,毁了片子也毁了演员。
剧情方面没什么好讲的,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不知所云,没有特别清晰的主线,但就算是文艺片都如散文一般人家还讲个形散神不散呢不是。。
菁桐和平溪、十分这几个小镇和车站都是很美很小清新的地方,我也刚刚是寻着《那些年》的足迹,特意在去台湾游玩时去闲逛了一天,但电影基本上没怎么体现出这些场景的美,反倒多数都取景在黑漆漆的夜里,连放天灯那么美的场景在剧中也是一笔带过了。。
再说也是这话,真的好失败。。。
剧情有些莫名其妙啊,两人在现实中的话顶多是有好感而已,怎么后来就那么死去活来了?
台词也各种雷,配乐很不搭调,演员(童谣、录音室、录音室助理等)表演都很二流······好不容易碰上一个爱情文艺片,虽然我很想把和我想象中的纯美靠拢,但观影时多数的情绪都是在走神和忍耐,哎。
确实,片子如果没有陈柏霖,我想没几个人会看
陈绮贞~
霍导真棒!能让人这么失望!
顶多三星 四星给李大仁 对女猪脚很不喜欢 陈老师的歌你也敢唱得如此理直气壮~
因为个人的原因,比较喜欢这部电影
故事内容不咋滴,但是就是喜欢这种文艺范儿的拍摄手法,4颗星给的是菁桐淳朴的环境
画面真得有霍建起的风格,很质感!童谣没演技,陈柏霖让人失望!
看着电影里的台北,忽然就想起《暖》里那草垛连天的农村了,连配乐都是浓浓的乡土味,和电影太不衬了。尼玛就算是疗伤系也没咕噜咕噜放天灯那么雷的,连用的歌曲也那么嗲,难道童瑶的原型就是那位装x的陈老师吗?霍建起您是捧她还是贬她?
如果不小心手一松給了三星,那一定是因為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白等了三年,不過就是看看風景。莫子儀那個角色太莫名其妙了。至於全片最大的污點我就不想提她,瞧她那兩次禮物送的,十元店裡淘的吧。
潮湿的色调。。。有点过,也就有点做作了
陈柏霖加1星。
我能说 陈柏霖只要笑起来 就能治愈我咩
陈柏霖加陈绮贞,台湾文艺小清新的标配。女主简直是章子怡和江一燕的翻版结合体。
故事没有高潮,最后一段有些做作,女主角演技零分,模仿秀很无语。但是由于我对菁桐有很深的感情,看到那些场景很熟悉,必须加分
唯一亮点就是陈老师的歌。过于追求小清新。不过还是喜欢这些台北爱情故事的题材。小镇很美丽~
被音乐俘获~ 冷清秋&李大仁
略失望
如果我消失不见,你在乎不在乎,别含含糊糊,因为我在乎
老实说陈柏霖表演还不错,莫子仪、纪培慧、蔡淑臻也相当接地气,更别提老戏骨金世杰的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剧本完败导演不知所云彻底无能。
大仁哥,永远爱你
陈柏霖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首歌各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