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鹤唳华亭结局可待,今年终于等来了别云间。
仍记得当初看到小说结局的不甘心。
太子明明赢了大王,五王的。
文昔已经有孕了,为什么还是这样的结局。
直到今天,在最后几集里,看到长州百姓在战火中惊慌流离;看到舅舅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太子说你的骨是我的民,一瞬间意平了。
这就是太子的大勇。
这就是他身为太子的抉择。
萧定权不能对不起他的百姓,不愿以一城百姓为质,不愿因夺权让百姓忍受战火之苦。
身为太子,他没有对不起子民,可作为阿宝,他辜负了舅舅与逢恩。
所以平稳收回兵权后,太子的任务完成,作为阿宝的他自尽了。
女主身为陆家女儿,她没有对不起父兄,可到底真心相伴一场,为五王传消息时是否觉得背叛了太子的真心。
所以复仇之后,文昔的任务完成,作为阿宝的她陪他去了。
剧中的皇帝比书中更立体,君父难为的无奈。
正如剧中所说,作为父亲,他对不起阿宝;作为皇帝,他不悔。
集权是皇帝为萧家天下必须做的事,他的任务已完成,作为父亲也只能不称职了。
欣慰的是电视剧里的皇帝最终叫出了一声阿宝,立太子和文昔的孩子为太子,许昌平为太傅,愿从此海清河晏。
所求即所得,原来结局是这样的无上圆满。
刚看了第一集的一半,啥玩意儿?
什么意思?
看着评价挺高,开始看,直接懵圈。
谁能给解释?
解释啥意思?
前情回顾都看不懂,第一集哪儿来的前情回顾,这是一种新的手法?
求助,求助,发个评价还得凑够140个字,好难呀。
我没看,咋来的剧评,不求助,感觉看不下去了!
进入一个死循环,想看,又看不懂,求助还得凑140个字。
《鹤唳华亭》我都不知道自己看了多少遍,每看一遍,就增加我喜欢一分,喜欢剧中的角色,喜欢剧中的服饰,喜欢剧中的道具,喜欢剧中的礼仪,喜欢剧中的画面,还喜欢剧中的语言……(我看了《大明风华》中皇家的华丽繁复的服饰后更喜欢《鹤唳华亭》服饰的简洁素雅端庄大气,天然去雕饰更显雍容华贵) 当然,更多得是,每看一遍我都不忘揣度太子的心境,体味那些绝望的、苍凉的、悲伤的、辛酸的、忧伤的、无奈的、欣喜的、庆幸的心情,欣赏在战斗中不断成熟的太子内心越煎熬翻腾表情就越平静,感悟通过眼神、泪水、动作、语言展现出的隐忍、杀伐决断和坚毅。
吃瓜群众的我暗自庆幸、心慰电视剧的改编,让太子没有像书中那样自戕。
(但很快我就被无情地打脸了)
没有想到,偶然之间,竟见《别云间》,一个《鹤唳华亭》的番外/续集。
再见《鹤唳华亭》番外,我惊喜我意外。
我无法容忍APP龟速的更新,花钱超前点播观看。
看后,真心佩服导演、编剧的精心剪裁;真心觉得演员的那么多表演没有白费,可以得见天日;真心感谢这些镜头没有用在《鹤唳华亭》中,否则会让《鹤唳华亭》大打折扣,更更感谢的是,如此剪裁出一个12集的番外,终于让我不再遐想,让一切尘埃落定,我可以对《鹤唳华亭》说再见了。
《别云间》中太子萧定权,编剧无论怎么替他挣扎,最后都在书中的结局走到尾声。
这是我最不愿见,也最不想见的,即使这个结局编剧在《别云间》的第7集里已经埋下伏笔,可是情感上依然让我不能接受。
但我理解太子的选择,从出生就作为储君的他,一直所学为君之道,且受一代清流大儒的教导,一贯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崇地位,早就将他塑造为心性高洁的儒雅君子,虽在皇帝打压下一直不甚体面,甚至狼狈,但骨子里散发的清冷高傲的皇家贵气不容他人玷污,因此如果一朝被废,就如太子在秋千架旁对顾才人所说,对他而言被废和死没有什么不同,届时他不会允许自己苟活,不会给他们留下侮辱他的机会,这个侮辱,也包括陆文昔。
诚然《别云间》中太子依着书中的结局走完一生,让我心痛,但我更悲悯的是顾承恩,他的表兄。
他的一腔的心意被太子践踏,可怜他费尽心机诚心诚意殚精竭虑为太子奉上的筹谋是太子弃之如敝履的不需要、不领情、甚至嫌弃,在太子斩钉截铁地说即便他因此登上皇位也会斩他顾氏满门的无情话语里,曾经阳光俊朗,如今铁血铮铮的英朗将军流着泪在心如死灰中拔剑自刎。
为太子死去的人,太多了,无论是间接的是,还是直接的,多的他早已经无法承受。
自古,皇位就没有不流血的,皇位容不下干净和青春,可是我们都渴望干净和青春。
在可为不可为,能为不能为之间,太子选择了一条艰辛的路,这条路,不踏着鲜血是走不过去的,所以,他要么被废,自我了结;要么,踏着别人的鲜血登上皇位,一展他的家国抱负,皇权路上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可惜,他选择了前者,于是他只能命归黄泉,无缘皇权。
无论怎样,《别云间》让我再次过了眼瘾,也给了我一个放下《鹤唳华亭》的理由。
再见《鹤唳华亭》!
这部比第一部总体感觉要好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填第一部结尾的坑。
这个结尾让我哭的稀里哗啦,怪不得在看之前一直看到有人说鹤唳华亭时一个悲剧,确实啊,看完了两部,几乎每个人结局都不好,顾逢恩被萧定权的话给逼的自杀;萧定权在自己修改的废太子诏后回京自杀;陆文昔独自在思念中养胎生下皇孙;皇帝在思念中培养皇孙;赵王萧定楷被废;齐王萧定棠也被迫去回封地不准再回京;太子妃张念之被下药而死;张陆正在女儿死后为护家人而顶罪被斩立决;陆英父子两个被人陷害而被斩首;卢世瑜为萧定权未来,用自己的仕途和性命给了萧定权一个开端,结果萧定权也辜负了老师的好意;顾思林也为守护这个阴晴不定的皇帝和明争暗斗的萧家而战死沙场……但皇帝最后对萧定权及其子的感情确实是真的感人,但在他彻底明白的时候萧定权已经死了。
“有时候君王并非因为失去民心才失去天下,有时候是因为失去天下才失去民心”顾逢恩对萧定权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好心疼他,他一直以来都护着萧定权,帮萧定权坐上皇位虽说也是为了稳定自家地位,但两人从小在一起长大,也是为了帮自己的朋友,至少没有恶意,但萧定权竟然回他“你自裁吧,你现在就算不死,当我登上皇位后也会灭你顾家满门!
”,听到这句话别说和他为友多年的顾逢恩,我震惊了,这是这么用的吗?
就这么逼死了自己的挚友。
特别是在此之前萧定权说的“我姓萧不姓顾”,怪不得顾逢恩失望的说这话。
看上去萧定权很孤独,但顾逢恩也好不到哪去,顾逢恩也是没有亲妈,亲爸虽然在管他们两个人,但重心一直在萧定权身上,对顾逢恩肯定是有亏欠,萧定权至少还有卢世瑜和陆英,后来有太子妃张念之后还有其父张陆正,而顾逢恩除了亲爹顾思林,和为了稳定朝局的姑父皇帝,就只有萧定权了。
“他父亲是一个小怯而有大勇的人”我不知道陆文昔为什么会给萧定权这样的一个评价,哪里有大勇了?
守护身边的人?
是想说连身边的人都守不住又怎么守天下人是吗?
但守护的前提是自己有能力自保,之后有能力筹谋,才能护着身边人平安,但萧定权连自己地位都稳不住,自己都不能自保,就像第一季中皇帝对萧定权说的“你的一切都是朕给你的,朕一旦收回来你什么都没有!
”都不知道萧定权要是没主角光环能不能活到结尾
1.谁说富贵就一定是好的呢,皇太子,皇后,皇帝这些人身份尊贵吧,可是他们的家庭还不如普通人家快乐,越是富贵人家,彼此之间才更有隔阂,因为人性,让人更看重那点家产,而不是亲情,在富贵人家里,即使你没有争的心,但难免别人没有,别人不会防着你。
所以不是非要富贵,有钱,生活才会好,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心在一起,彼此有爱其乐融融。
2.坚守初心,保持清白真的很难,其实普通人也会遇到萧定权类似的抉择,看到小人因为谄媚而能升职加薪的时候,看到别人利用手段获得利益的时候,有多少人还能坚守初心呢,大多都丢了自己的纯洁和操守,但是不向社会低头,只能狼狈不堪,最后只能被逼死,难道这就是老天想要看到的吗?
所以有时候我也不懂,到底是坚持初心,还是要跟随社会规则。
也许这部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虽然很痛苦,虽然被逼迫而死,但问心无愧。
3.权利原本是用来造福天下的,不是用来为自己谋私利的,那些高层的上位者们享受着百姓的供养,却并没有为百姓做好事,还要争权夺利祸及无辜,他们太不应该了。
这部剧都拍出来了这些,告诉我们要有大爱。
虽然坚守对的事很难,但也不应该利用权利为自己谋私利,这样只会落尽欲望的漩涡,就像毒品一样,尝到一次就永远也逃不掉了。
一个人,对家有小爱,对国有大爱,这是古往今来圣贤教育我们要成为的人,这才是君子的典范。
非常感谢梁园写了这么一个神仙故事,夸梁园的话有太多太多了,词简秀美、如金错刀、虽瘦而骨刚,心思灵巧、用典精到、构思细密、一层又一层的“俄罗斯套娃”啊。
但是这些比起她要表达的那种美好的审美、那种精神、那种风骨、那种“情“来说,就是她的术和道。
非常感谢杨导,呈现这么好看,这么多回味无穷的名场面,整部剧就是一件好精美的艺术品。
是的残缺之憾才是真正的艺术之骨吧。
感谢《别》剧的播出,是的,虽然它被有褒有贬,但是《别》的播出确实“圆”了剧迷书迷的心头憾。
虽然悲剧是壮美的,缺憾是壮美。
但是既然为了过审,既然不能演的那么锥心蚀骨,那么就演的更完满完美吧。
完完满满的让看懂浅一层的人开心,让看懂中一层的人会心,让看懂深一层的人....记得剧中和书里都说到那些梦吗?是的完完满满其实是梦,但是看到壮美悲剧的我们很多很多人心底深处希望的不是就是这么美好的一个结局,不是吗?《别》播出之际,很多主创都用“圆”为主题拍了小视频,剧组真的还是很有心的,虽然园可能不同意“圆“,但是这剧也是是园的,不是吗?感谢晋哥哥和桐妹妹,感谢剧中每一位演员,真的真的是没有一位是演的不好的,就连群演的小哥哥都那么投入差点把阿昔勒窒息了。
他们每一位命运转换的悲欣交集,都让我心疼。
五大王最后的那一段话真的很棒,辛鹏小哥哥非常棒👍🏻当然卢尚书的离世是让我最最窒息的。
戒尺打太子那段和遗言那一段,每听每哭。
随着殿下,喝酒心痛投水、一下一下打手心...要感谢的可能很多...我真的很庆幸遇到了《鹤》,也很庆幸《别》也播出了。
回首之顾,珠玉之宝。
谢谢你们。
从鹤唳华亭到别云间,看着太子屡屡为保护文昔,保护舅舅,保护所有他想保护的人而揽下所有罪责,哭泣和懦弱贯穿全剧,每每看到哭戏我都忍不住破口大骂,看惯了各种主角光环的胜利,再看这种悲剧真是受不了,也不理解为什么文昔一直要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许她早些告诉太子,她的父与兄不会死,他们彼此之间也会少了很多误会,不会这般曲折。
舅舅和表哥心疼他为了他2度起兵要把这个天下拱手奉上,让他去实现他想要的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可是他们不懂他的道,他的懦弱让他们失望,他在城墙上对表哥说的,就算他们帮他登上了皇位,也要灭了顾家满门,我想这对谁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因为他们的一生都在为了保护他在他们的心里,他是顾阿宝而不是萧定权。
我也一度无法理解萧的懦弱,皇帝对他的猜忌和种种,为何他还要这样忠孝?
他的舅舅和表哥对他百般忠爱,他又让他们多么的寒心啊。
看了好多解读我才明白了,这是萧定权坚持的道,他老师教给他的道,无论何时都不能失去本心,活的正直清白的道,谢谢你,让我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有时间还要再看一遍,带着理解去欣赏,去感悟!
自已观点。
最近,二看,一看原真是洗漱时的背景。
一看时觉得是真无聊压抑,二看因为剧透了,也还行,关键画面是真美,确也有些文字功夫。
老的不爱看,只说年轻的这些:一些无能之人(萧定权),把所有因自已能力不足解决不了的难题都归为“道”,宣称这是自已主观选择了道,暗示自我选择的高尚性,虐已虐人,简单事情复杂化,结局难堪,让人噎得慌,哭笑不得,真白做了武德候这样枭雄的外甥;一些凉薄之人(萧定楷、陆文昔),有娘胎自带的才气,生性狡黠,爱扮纯臣,迷惑他人,自私至极,把所有问题都归为不得已,环境和人等等,自已被动的没有选择,变脸极快,实其心可诛,是类狠人;一些中庸之人(萧定棠),无道少术,养尊处优,没有深想过根源会是什么问题,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爱凑个斗争的热闹,纯真的搞个阴谋,但可能结局也不一定就不佳,傻人有傻福吧。
而许昌平和顾逢恩真让人怜惜和感怀,能力抱负皆上品,长得也好,最重要的是在命运的重大愚弄下,仍然脚步铿锵,意志坚定,关键逻辑思考有闭环,行动异常清晰。
这让人看到人性的闪光点,选择高尚,这是真正的“道”,也是全剧真正含泪点。
在这样的推论下,人是现在的人都有原生原因的,都有可被理解的现实,一个少温暖或者过于丰足的童年;一个周遭感情对人的不合理分配,都有出处,都可被谅解,果然人一路过来都是一身伤,或重或轻。
但,全剧,无论如何,就是这么荒唐,我只喜欢萧定楷和他的人设,没有之一;喜欢他的纯情、他的阴暗,喜欢狠起来的那张娃娃脸,更喜欢咬牙切齿的那句:“这就是我的无间道”。
这或许就是真人性,复杂而无情,毫无理性所言。
很抱歉到现在才开始看这部剧,一个词形容,好剧。
大制作就是不一样,剧情、演技、服化道全部在线,虽然不是历史正剧,在我心里也达到了历史正剧该有的排面。
这个剧之所以没有被更多人喜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本身是个BE,而且太让人心疼,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二刷的悲剧。
因为祝卿好喜欢上了郑业成演员,所以就先想看看他的其它剧,讲真,剧抛脸这个词虽然被用烂了,但是当我看到顾逢恩我真的没有一下子认出他是郑业成。
我喜欢早期他跟罗晋的兄弟情,这可能是整部剧最甜的部分了,科考那一段是我一点都不想落下的剧情,顾逢恩为太子制香,为太子参加科举想要入仕辅佐他,兄弟情谊可见一斑。
看榜的那天,印象最清楚的,顾逢恩略到小性子的说‘我就是跟他们不一样’,娇俏(对不起,这个词用在这里是褒义)是我脑海里浮现的一个词,真的是少年啊,如果把他们的感情线展开来写,不比男女主BE的这条线好看多了吗。。。
最后悲剧的部分,有名场面滴泪成冰,我想是大部分人不原因再看的情景了,‘我将这皇位捧献于你,你却弃如敝履’ 这台词的穿透力。。。
郑业成原声确实也很不错,情绪也很到位,BE的部分我就不想多说了,就希望现在的影视剧市场,少点产出,多拍点这种有深度有感情有演技的戏,多给这种认真演戏的演员机会,让我们能更好的看到他们,出些高质量的剧才是根本。
好了,说回男女主,罗晋我一直挺喜欢的,他的剧都看过。
女主确实这部戏表现的也挺不错的。
我现在要去看一念永恒了,我期待能跟将夜1一样让我惊艳。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第一集回忆剧情无可厚非,第二集应该直接结局旁白: 已向季春,感慕兼伤, 然后顾美人挺着大肚子,打扫大堂内案几的灰尘,之后默默的看墙上一幅画发呆,画上是一对仙鹤在宜昌三峡人家自由飞翔的山水美景。
在接下来,整个故事从太子自杀开始回忆杀。
倒序回放:从青春作伴好还乡 到 背锅侠(前太子之子) 到 二次背锅侠(舅舅儿子),反应人物心理变化,最后对逝去人的愧疚,自己的愧疚,对未来的无望,(最好留一份信件)保了顾内和孩子的周全。
最后一段原书对白结尾:画面:顾内人老了,儿子当皇帝了,是个好皇帝,自己黑白两发相兼。
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
经过某处,他忽然再度想起,这个位置,大概曾经种过一丛胡枝子,那是一种以风度取胜的袅娜秋花,有着柔弱的枝条、娴静的花朵和隐藏的坚贞的刺。
有一次自己无意从这里经过,曾经为它所牵扯,也曾经为它所误伤。
---《鹤唳华亭》
前几集还觉得是狗尾续貂,编剧换了,台词都没那么好了,没想到最后一集哭得抽抽了,这部剧真的是疯狂对应。立意很高,格调很高,三观极正。就凭这一点,超出最近几年一切古装剧
2024.7.8看完: 这个前情回顾占了半集。顾逢恩真的跟错人了。 喜欢看男女主的就看这一部吧。看过第一部知道太子妃的好,确实磕不起来男女主了。 不是,这一部男主也在哭……男主终于死了。 两部加起来72集,我是实在不懂这剧情怎么会有72集,放其他剧开局就该男主自杀/男主被废/男主造反,非得磨磨唧唧这么久,差不多有多少集,男主就能哭多少集。
这是什么东西呀
近年国产剧的妆造质感不怎么样但从头到尾命运弄人的悲剧感还可以,结局太happy ending了(对悲剧来说)再减分。
男主真的是
时隔多年才补看的《鹤唳华亭》番外part。好决绝的情节。
受不了编剧毫无政治常识的自怨自艾
第一集的前情回顾把人一下拉回前作的氛围里。从许昌平的视角讲述,王雨的旁白给这个角色增色不少。前作里我很喜欢但是着墨不多的许昌平有了更丰富的故事线,他成为了最懂萧定权的人之一,无数次和友人感叹他太好了,无论人物本身还是演绎真是太好了。这大概是极少数观众不满he要求按照原著be的剧,“你渡渡我,我也渡渡你”,“这世上只有一个阿宝”…阿宝啊,你不是懦弱的父亲,你只是心里存着老师交给你的“道”却活在了一个过于注重“术”的皇权之下,最终的悲剧是你命运的悲剧,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从小顾将军死在城墙上的那一刻开始泪崩,哭这再也回不去的表兄弟情和曾经那样意气风发的成儒,哭这不能两全的天下大义与寻常亲情,哭这对无法相守的恋人,哭自尊而决绝的定权和文昔,哭皇帝父亲的悔不当初…这一场局里,是人皆错,满盘皆输
22年6月14-15日,虫尾续狗
我朝丧剧只配延期改名换姓,2020.9.22,君子今日,百罹成人。
lj退出吧。
弹幕好多吐槽男主台词顿挫。而我反而觉得喜欢。因为他每一句话都像是思索了才敢说出口,而且这顿顿挫挫仿佛在念诗。一口气看完,哭了几场,又把鹤唳华亭翻出来看了看,决定再看一次小说!画面太美了。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天盛长歌。
不好打分,典型的服化道和演技立于一个空虚的大义之上,但全剧,无人能担大义,能担大义之人,全都自刎。只能说编剧及小说的作家洞悉不够,又过于追求华服美纹(文笔),工笔细绘,却立不住。根上就歪了。
鹤唳华亭的番外,前一部看不下去,这一部直接弃了
即使知道是be也想要个完整的版本//熟悉的前奏又响起好激动 终于把之前剪掉的放出来了 春试扔玉鱼 还有皇帝的自白 尤其用许主簿的视角来讲很妙 一秒不舍得快进地看//每一集都陪着哭 又想往下看又煎熬 一天最多看两集就要做点别的 不然真是伤感到自伤 在想自己是不是共情能力过强 这不好不好// 一大段写不下了...
萧睿鉴呐萧睿鉴,哪怕雪地里几摔,三郎房前推心置腹也改不了结局,你们注定做不了父子啊……好剧,可以的! 我还是恨广电,垃圾广电!
没有感动到剧本2分(完美6优4良2差0)画质1分(优2良1差0)演技2分(优2良1差0)2星半
论道和术,真的太东方了,很喜欢。主要角色的道与术都很鲜明,并且都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坚持,而上帝视角又会让你觉得每个人都可以被理解,以至于会常常带入剧中人无奈、两难的心境。皇上真的是个好皇上,萧定权是萧顾两家的孩子,生下来就在泥潭里了,总有人在提防他姓顾,所以步步难行,可是他姓萧了,坚持了道,却背叛了他最看重的亲情……剧末太子自杀意外也不意外,几乎全剧太子都在哭,感情这么丰富的人如果真的冷血到站在顾家对立面后还能继续当太子,感觉反而是推翻了太子人设。这个结局真的很好
ost一如既往的好听,其实应该剪了,剪的挺对的。
太子的懦弱害死了所有人,太子就是个大傻子,要这种太子有啥用,不如早点废了,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