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纽约的一个雨天

A Rainy Day in New York,情迷纽约下雨天(港),雨天·纽约(台),纽约有雨,一个雨天,在纽约

主演:提莫西·查拉梅,艾丽·范宁,赛琳娜·戈麦斯,裘德·洛,迭戈·卢纳,列维·施瑞博尔,安娜莱吉·阿什福特,丽贝卡·豪尔,苏琪·沃特豪斯,凯莉·罗尔巴赫,切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纽约的一个雨天》剧照

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2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3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4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5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6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3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4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5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6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7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8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9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20

《纽约的一个雨天》剧情介绍

纽约的一个雨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盖茨比(提莫西·查拉梅 Timothée Chalamet 饰)和艾什莉(艾丽·范宁 Elle Fanning 饰)是一对年轻的情侣,盖茨比浑身散发着文艺气息,对浪漫有着无限的向往和幻想,艾什莉则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在影视界里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某个周末,两人相约前往曼哈顿度假,在那里,艾什莉意外遇见了自己挚爱的导演罗兰(列维·施瑞博尔 Liev Schreiber 饰)和编剧泰德(裘德·洛 Jude Law 饰),更由此得到了和大明星弗朗斯西科(迭戈·鲁纳 Diego Luna 饰)独处的机会。那边厢,盖茨比在充当群众演员的过程中邂逅了名为茜(赛琳娜·戈麦斯 Selena Gomez 饰)的女孩,一个半真半假的法式热吻点燃了盖茨比心里激情的火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苏东坡发型师拼命三郎北京女子图鉴之整容大师沸腾吧沉沙池桑塔斯坦当家大掌柜人间猛兽斗牛士企鹅布鲁姆不安感第五季以遇刺为生的女人黑社会.com我想藏起来老九门番外之四屠黄葵仅剩一口的青春无所畏惧的女孩灵犬雪莉杨光的快乐生活之恋爱先生青春逆袭热搜埃塞克斯之蛇耀眼的他精英律师乌云遇皎月比夜更黑闪电巡逻队贵妃生存法则第二季鹊刀门传奇第二季花游记

《纽约的一个雨天》长篇影评

 1 ) 一部诚实的电影

伍迪艾伦先生83岁导演这样一部电影,还如同年轻时一样性格刚直,观点鲜明,不搞政治争取,不迎合他人的喜好。

诚实,值得称赞。

虽然我不同意他多数的政见和观念。

这部电影其实塑造了一个影评宇宙,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永不完的评论。

每个影评人都只能选去几个自己重视的视角来说,我想到了下面几个,尽量避开珠玉在前的影评已经说过的话:1、赛琳娜真是好看。

不是因为多数人喜欢婴儿肥,而是因为她片中的设定是完美的,豁达又个性,念旧又勇敢……好事全让她一个人摊上了。

看到的外在和内在的部分,都好看。

配合精致的街景和令人舒适的美式风格装潢,养眼的电影额外再加一星。

2、男女对立问题,我猜测伍迪艾伦直接没想过这个事儿,不便多说。

3、阶层问题,关于youtai人那些历史和背景知识如果不足的话,是很难理解伍迪艾伦那种微妙的特立独行的自我情感认知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的。

他简直是在做精神的自传:我是一个精神追求卓越的富二代,我的精神追求中已经帮助我喜欢的姑娘省去了关于金钱与见识不足而潜在存在的烦恼和自卑,我只需要真诚的陪伴而已,可是如果这一点都让我失望,那我只好回归上流了,哦不对,不是上流,我还没投降,回归善解人意的恋人相处模式。

发生这种突然的离别,都不是我故意的,也别说我风流,更别说我势力,我从青春期之后就没有辜负过我的体面、风度、教养。

筛选人是我的事,培养人不是,一个雨天,两人动摇,离开岂不是最好的选择,三人幸福。

毕竟还是一对一的关系,再编我要被笑话死了。

4、伍迪艾伦小心翼翼隐藏起了那个圈子里污秽不堪的种种:不愿意结婚是因为笑声,不是因为自己的种种问题(画外音:尖锐的哈哈哈哈哈哈),听见了吗,我说的是真的,我努力过了。

这圈子目前看,真实的是什么呢?

是老鼠仓,是贿赂,是暗杀,是战争挑动,是社民主义,是设置壁垒,是媒体操纵,是选举作弊,是邪教祭祀,是儿童贩卖,是公器私用,是《阴谋的败落》,是《大开眼戒》,是《伯恩的身份》……5、纽约在电影中给我们的通常观感是曝光低、鲜明度低、高光少、阴影多、对比度低、亮度低、黑点高、饱和度低……同时建筑待修、垃圾飘飞、房间逼仄……本片中,阴雨绵绵,但是亮度充足,水花四溅但是干湿舒适,房间宽敞明亮,布局整洁典雅,格调高雅,留白充足。

房间中的活动丰富、绅士、钱多多。

如果观众觉得跟平时看的影片中的纽约不同,那就对了,无敌老师是在讲述他的无敌纽约,不是大众的。

6、关于剧情,考虑到伍迪艾伦21世纪的电影并不乏令人瞠目的转折剧情,我们相信他是有意为之的克制,大家重口味看多了吧,这次口味调淡一点。

黑巧克力好吃,爱吃,那就多吃,然后才会偶尔迟到牛奶巧克力的时候,大赞。

7、关于爱情,如果我是角色的年纪,上面的那些我都看不到,我只看到爱情。

讽刺某些人的做派也好,表达作者心中的向往也好。

淡雅的爱情片,有情人终成眷属。

穿裙子的婊,穿T恤的更青春内涵。

伍迪艾伦的喜剧,总不经意把所有出现过的角色都讽刺一遍,最后把自己也会带上。

他从不掩饰这些看起来有些幼稚的安排,从不在乎(也许)自己的诚实会导致亲朋反目,总之确实他做到了一点:无论是在youtai人群中,还是电影人群体中,我都是坚守自己的另类。

 2 ) 第n次看 瞎聊两句

因为刚和大学同学去了上海玩 莫名其妙地就很能理解这种we‘re different person的感觉……在螺蛳壳一样大的房间里喝香精调制酒 吸二手烟 实在无语 好不容易想去看个最大的激光imax又嫌弃太远 杜比剧场的映前秀又因为喝那个破酒而错过 看展览也不提前预约 导致只能看一些破展 浪费金钱浪费生命所以我真的不太理解范宁演的那个女孩子 我要是有甜茶这种多金小帅哥男朋友 怎么会去睡老大爷?

吴彦祖老了也不行啊 有老人味啊……真是恨不得分分钟都粘在甜茶身上好吗 真的不理解但是那个哥哥的女朋友的笑声实在太搞了 哥哥努力说烂笑话逗她笑也超级搞笑 甜茶听到以后一愣的背影也过于爆笑本片最大亮点高潮就是接近尾声的时候母亲和甜茶痛陈革命家史 女性的光辉 忍辱负重 但我也说不好woody ellen就是个女性主义者 他不过是个只爱母亲的好儿子 老白男 算你好笑

 3 ) 此别,祝你在阳光下绽放,而我在灰暗的天空下找到了自己

“也祝每一个愤世嫉俗自命不凡的人,能找到跟你一样喜欢阴雨天的他/她。

”模仿豆瓣目前的最热影评,我也要说一句:这并不是一部找到真爱的浪漫爱情电影。

然后,我还要说,这也不是一部血淋淋的《混圈装逼指南》,它不是想说什么社会阶层问题。

在我看来,剥开甜茶主演浪漫爱情电影表皮,再剥掉聚焦社会阶层假壳,就像片名所希望传达的那样,这其实依然是一部表达伍迪艾伦悲观主义人生观的电影。

01—重要的是人的质地本身,而不是家庭阶层片子的确有意无意地不断在暗示每个角色都有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

比如主角盖茨比来自一个富商家庭,女朋友的爸爸是银行家,而他俩之所以属于“不同物种”,不是因为家庭背景——显然他俩都算富二代;也不是关于old money和new money,后面我们知道盖茨比母亲是妓女出身,而父亲发家的第一桶金来自母亲的“事业”。

更有力的证据是,盖茨比和来自相同家庭的哥哥亨特的区别,亨特上进,是家庭的,而盖茨比在世俗欲望上似乎有种不由自主的堕落倾向。

哥哥亨特在物质欲望上上进,精神生活却又极其浅薄,会被盖茨比在晚会上带去的妓女女伴吸引。

也会口头上说很爱自己的女友,却仅仅因为其笑声难听而决心要取消婚约。

而盖茨比恰好相反,从小被母亲强迫去做注入博览群书、练钢琴、逛博物馆等等事情,张口闭口都是自然脱口而出各种艺术家和作品。

愤世嫉俗,轻视物质欲望,一直在找寻精神生活的归宿。

暗恋盖茨比的陈形容盖茨比:

女友阿什莉形容盖茨比:

盖茨比父亲的感觉以及盖茨比的自我嘲讽:

说到底,一贯的,主角盖茨比其实就是伍迪艾伦本尊的化身,伍迪艾伦再一次借自己片子的主角,来表达他在人生意义上的空虚感,一方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大众世俗的浅薄的物质欲望的看不上,另一方面自己的愤世嫉俗自命不凡的清高。

而所有这一切后面,伍迪艾伦却找不到自己坚实的支撑,他知道自己不想要追求什么(浅薄、物质),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制定怎样的人生计划,来对抗那些庸俗浅薄和世俗,该从哪里去找寻生活的高尚和永恒。

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嫌弃庸俗浅薄的大众,他的大部分作为知识分子的电影主角,往往是连除自己之外的其他知识分子也要一起嫌弃的。

再进一步,其实连他的电影主角,大部分也是在空虚之中,最终依然摆脱不了庸俗的物质和身体欲望的。

所以,伍迪艾伦电影的另一底料乃是自嘲。

加起来就是愤世嫉俗,嘲讽一切,一切都缺乏意义。

02—盖茨比与母亲这个表面上的爱情故事的冲突内核,其实是盖茨比与母亲的矛盾。

盖茨比嫌弃和反叛母亲,因为母亲并不真正理解“高级品味”但却总是追逐在这些虚荣后面。

他看不上那些被名利物欲困住的人。

直到母亲向他吐露她妓女的出身,才理解母亲——母亲之所以显得配不上她努力营造的上流外皮,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底层出身。

而正是母亲的努力钻营本身,才能靠当妓女赚的第一桶金,给父亲做生意最后成为富豪。

正是这些挤破头往上流社会爬的上进心,才把盖茨比培养成现在这个盖茨比。

这构成了某种悖论,正是盖茨比讨厌的东西,塑造了盖茨比。

更重要的是,他其实并不能完全从家庭脱离开来:

他用着家里的钱,同时又嫌弃家人拼命赚钱拼命装逼。

理解了这一点,最终促成了他的成长,他从青少年不自觉地反叛,终于能理解并接受母亲,与自己的反叛达成一定程度上和解。

之前他知道自己叛逆,知道自己愤世嫉俗不喜欢浅薄和虚荣的人,却从来没有回看过自己。

在自我审视之下,他自己又何尝能完全逃脱庸俗和浅薄呢?

他的两任女友不都是那种金发性感的标准美女吗,他喜欢她们,却又完全没意识到这两任女友正是他讨厌的那种毫文艺细胞和知识分子自我审视能力的浅薄女人。

这就是故事结尾的意义所在,他丢弃在马车上的阿什莉,走向了钟楼下。

和他能真正进行交流沟通,愿意抛弃“非常帅气、非常有钱、非常聪明”的皮肤科医生,而来和他赴约的陈相拥而吻。

 4 ) 一氧化碳依赖症

---31.DEC.2019“关于纽约,要么你在这儿,要么你哪儿都不在。

这里有你在别的地方体会不到的焦虑、敌意、多疑,这令人兴奋。

”不管怎么样,先就着烟嘴来根烟。

然后,他说,我抽太多烟了。

回到曼哈顿的伍迪·艾伦作品显现出一种难以用文字描绘的轻快和有趣,或许是纽约独有的城市气质让导演难得放松下来做熟悉的故事。

《纽约的一个雨天》以被全盘打乱约会计划的一个曼哈顿特别周末为底色,交错并织两条人物故事线索,填充进伍迪·艾伦式的浪漫和自嘲,揉捏成一则混着年度秋季晚会特有的酒气和尼古丁味的爱情喜剧小品。

这里的“爱情”与“喜剧”更偏向于某种概括粗糙的电影类型分类形容。

这是一部纽约人才能拍出的电影。

作为男主角的盖茨比·韦尔斯对纽约如数家珍,餐厅、酒店、博物馆,各个街区、各种名目各异的艺术展览以及艺术家。

即便是女友艾什莉·恩莱特突然放鸽子,也能闲逛出不少事端。

镜头跟随盖茨比在纽约的街道没有明确目的、只是消磨时间地闲逛,而选择不去特意展现纽约地标性建筑或象征,就像创作者对盖茨比的设定,一个土生土长的纽约人。

那些外来者惊叹的奇观,对于盖茨比来说,只是稀松平常的生活组成部分。

或许能让盖茨比有所触动的还得是纽约独一份的“在别的地方体会不到的焦虑、敌意、多疑”。

他不满于要求苛刻的母亲各种无意义的安排又随遇而安,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盖茨比与母亲唯一达成共识的是对女友的喜欢。

然而从担心完女友能否准时赴约到担心完女友是不是在采访中遭受伤害再到发现出现在电视新闻里和电影明星约会的女友,盖茨比的“纽约”开始轮廓清晰——甜美清新的郊野乡村或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与浪漫古怪的自我之间的不相适宜。

他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

盖茨比的“纽约”由外向内施力,成功使盖茨比成为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定义中的“陌生人”,成为齐美尔从社会空间意义理解下统一了“潜在的流浪者”和“今天来并且要停留到明天的漫游者”这两重意义的人。

[1]他在这儿,也不在这儿。

盖茨比应当是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纽约人,而从亚德里溜回曼哈顿的这个周末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身份,将盖茨比转化为一种介于当地人与外来客之间的存在。

他熟悉纽约的各个街区,熟习大小艺术展览,熟谙享受纽约城美妙的各种办法,但无处可去,没法停留。

盖茨比被暂时地架空在他熟知的街道,和他的生活惯性。

他仿佛不是作为个体而感到陌生,而是作为某一种特定类型的外来人,在他曾经熟悉的地方感受到了“陌生”。

[2]当纽约的雨和第三个吻落下时,自亚德里起就浮在盖茨比身上的略显怪异的暖黄色光瞬间消失,他重新融入了这座城市,纽约重新接纳了盖茨比。

雨成为他与这座城市的互动方式。

像被具象化了的两股力量,可能是模拟金色阳光的完全不自然的暖黄色光,和不停的潮湿的冷调的雨,分居南北来回拉扯着盖茨比。

他似乎应该爱上阳光的灿烂,可盖茨比总是更偏爱雨的散漫。

从美不胜收的北部校园回到车水马龙的曼哈顿岛,淋过一整天纽约的雨,“我得靠一氧化碳才能活下去。

”盖茨比对艾什莉说。

[1]格奥尔格·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社会学文选[M].林荣远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p341[2]格奥尔格·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社会学文选[M].林荣远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p347#本文整理收集于微信公众号“一瞧ONELOOK ”(onelooker44),欢迎关注。

 5 ) The best moment

The best moment is the moment when i know you know me:

6 o'clock at Delacorte clock in central park,New York City, enveloped in-the light mist,Outside it drizzles, Grey.Then we meet, kiss.

 6 ) 女孩, 醒醒吧

这哪是什么甜美的爱情片,活生生一部 Woody Allen 版《成长教育》罢了认识一个出身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孩,自幼儿园起与当地富豪之子相识,男孩是那个城市 TOP 10 财阀的继承人,但并不妨碍两人自5岁起便相互喜欢、亲梅竹马,前半段的恋情美好到堪称中国版的「怦然心动」。

却不想毕业后,男方因父母的介入,几经风波后最终以极其低劣的理由与女生分手,半年后转头与当地另外一家富豪的女儿结婚生子。

另外一个相识的女孩,出身成长在破碎、复杂的贫穷家庭环境中,但因姿色过人,且受母亲多年的“熏陶”,一直费尽心机致力于寻觅并嫁给有钱人,暴发户还不行,因为嫌他们粗俗;潜力股也不行,因为不能接受受过贫穷 “心理阴影”的人。

一定要家族庞大、世代富裕的 “官二代”。

初恋献给了一位开着 “低调”宝马的同龄男生,1个月不到边发现对方已有门当户对的女友,且姿色并不比她低。

几年过去,的确有好几位符合条件的男生为她一时倾心,但最终都已无外乎 “喜欢上别人” 或 “家里出了变故,短期内无法给你确定的未来”等理由分手。

看过10多部 Woody Allen 老爷子的作品,最爱的是这部不叫座的《纽约的一个下雨天》。

大概因为我认识太多像女主角 Ashleign Enright 那样的女生,误把另一个来自另一个阶层的男人的「一时兴起」当「真心」,游走在醉酒后的赞美与迷恋里久久走不出来,却不曾想自己不过是他们附庸风雅、追名逐利之余的饭后茶点,连咀嚼的时间都不愿多给,吃完即忘,连战利品都称不上。

而无知却虚荣的女生呢?

她们像女主一样,仓皇却惊喜的坐在一旁,内心欣喜着 “将来可以把与这位成功男人的浪漫故事讲给子孙后代听”。

电影开篇的前5分钟,话痨设置下的男女主角便明显不在一个频道上。

来自纽约 Old Money 的 Gatsby 听到可以跟 Ashleigh 在曼哈顿共度周末后,信手捏来的是 Carlyle 与 Pierre Hotel、 一票难求的音乐剧 Hamilton, 母亲的 big annual fall gala, 出自 Ludwig Bemelmans 之手 old New York style 的壁画,MoMa 现代艺术博物馆 Weegee 的摄影作品… 而来自亚利桑那州银行富豪新贵 Ashleigh 无法对他说的一切作出任何共鸣,除了像局外人般的在他的搂抱下进行不同频道的对话 “那样你会花很多钱吧” “我只去过纽约两次,印象最深的是竟然能在那里的地摊上用200美金买到铂金包与劳力士手表…”这哪里是一部爱情片,另外一部带着 Woody Allen 式诙谐幽默、给看客自觉体会的「成长教育」罢了。

单纯又虚荣的 Ashleigh 进入了对她而言梦幻般的大都会,在这里见过她只有在电视上才能见着的名人,经历她以为只有电影里才能经历的剧情,全然忘记初心 — 成为一名获得普利策奖的记者,并打着工作的正当名义对男友与他费心的安排置若罔闻。

她凭借着自己的青春靓丽,在奢华餐厅与名人派对里穿梭,昏黄暧昧的灯光下,她以醉酒之名放纵着自己的虚荣与无知,直到午夜梦醒、男明星的正牌女友提前回家敲门时。

但与《成长教育》不一样的是,伍迪老爷子不屑于说教,他要将赤裸的现实用他独有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万千个对未来充满幻想、憧憬未曾涉入的另一个世界的年轻女孩们,大概有一个能像《成长教育》里的 Jenny 那样悬崖勒马、及时止损且幡然醒悟大彻人生的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多的是像 Ashleigh 这样,即便在那个曾经短暂真心爱她的男友 Gatsby 也与她告别后,她担心的仍旧只是天快要下雨了而已。

可想,接下来的许多年里,她还将像早上与 Gatsby 回述前一天发生的事情一样,与无数朋友、甚至只见过几面的陌生人谈起曾经有3个才华横溢的知名男人在同一天为她倾心,并在未来更多年里,孜孜不倦的追寻镁光灯下、一日 “公主” 般臆想中的爽感。

而在现实的另一端,那些男人,连她的姓名,都未曾认真记住。

浪漫不是臆想,但五光十色的世界里,要跨越阶级地认清另一种现实,需要一个人有足够的内涵底蕴与清醒自知,这一点确实不容易。

但 Gatsby 的妈妈做到了。

 7 ) 理想主义者怎么决心甩了精英主义者

门当户对又如何?

确实,哪个信奉精英主义的不努力,不勤奋,不要和主流明星沾沾关系的。

而理想主义只是想着和对方太合适了,即便是太多瞬间都自觉是自言自语,还是要相信对方还是有天会欣赏的,何况双方都是那么骄傲的人。

突然受宠若惊的精英主义者把自己置身于被性侵的冒险之中,并称之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甚至自我洗脑是未来可以炫耀的谈资。

败兴的理想主义者逐渐放弃期待中的难忘的约会,开始实实在在地面对这段感情。

里的歌词The roaring traffic's boom,Silence in my lonely room. 被精英主义者自以为是的一句,这是莎士比亚的,完全破坏了这段感情,拿赌博赢的钱打发其分手了,也真是太合适。

最后的一根稻草,还是自以为是的骄傲啊。

 8 ) 跟着电影去旅行 | 纽约的一个雨天,最全打卡地!

这部电影上映真是不容易!

本来是18年拍完的电影,因为MeToo运动被发行商搁置,导演个人品行的锅,再怎么说不该电影来背。

我原先对这部电影是抱有很大期待的,但看完又觉得差点意思。

不过伍迪艾伦依然把城市的美拍的淋漓尽致,真希望各国旅游部门都能好好跟他学习取经。

这次不细评电影,主任带你好好游览一下纽约这座城市吧。

如果说巴黎是风情的美人,纽约该是个现代的绅士,就像下面这位。

甜茶也太适合这落魄贵公子的行头了盖茨比(甜茶 饰)和阿什莉(范宁 饰)是一对情侣,就读于亚德利大学(虚拟)。

电影中的亚德利大学

这实际上是位于新泽西州麦迪逊的“德鲁大学”,校区位于186英亩的森林中,得名“森林大学”。

阿什莉本来是默默无名的学生记者,她偶然得到一个前往纽约采访大导演波兰的机会。

又能见偶像,又能顺带着去纽约玩一趟,盖茨比和阿什莉决定好好规划他们的旅程。

他们预定了豪华酒店。

电影中的酒店内景

Pierre Hotel(皮埃尔泰姬陵酒店),位于著名购物街区第五大道上,视野很好,正对着中央公园。

(最后未能成行的) 美味大餐。

Restaurant Daniel(丹尼尔餐厅),这是一家法国餐厅,米其林,2015年荣获The Daily Meal网站全美最佳餐厅榜第一名。

这家餐厅只有口头提到,没有实际取景。

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

虽然盖茨比已经把行程安排的妥妥当当,但阿什莉满脑子只有她的工作。

为了搞到一个真正的大新闻,牺牲一些和男朋友游玩的时间,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在波兰居住的酒店分别了,各自开始了放飞的一天。

小情侣一块去波兰居住的酒店

Bowery Hotel(柏威里酒店),这家酒店有非常好看的露台(下图),被赫芬顿邮报称赞是“城市中一颗隐藏的宝石”。

超美的露台 “疯狂失控”的一天正式开始了。

阿什莉这边,大新闻没搞出来,大乌龙搞出一堆。

采访到一半,导演人不见了。

阿什莉和特德到这里找波兰

Walker's酒吧 和经纪人一起找人的路上,被卷入一场抓奸。

康妮从这里走出来

The Hotel Albert(阿尔伯特公寓),1887年开业以来,许多艺术家、作家、诗人光顾过这里,2012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名胜名录。

后来误打误撞成了一位大明星的“女朋友”。

阿什莉在这里碰见大明星维加

Kaufman-Astoria Studios(考夫曼·阿斯托里亚电影制片厂) 晚上一身狼狈的回去,还差点走错酒店。

阿什莉在这门口回忆自己酒店的位置

Hotel Plaza Athéne(雅典娜广场酒店)这边呢,被抛下的男友也不省心。

被朋友叫去片场当了一回群演,遇见了自己前女友的妹妹,女主角陈(傻脸娜 饰),刚见面就演吻戏。

拍电影的地方

在Minetta Street的墨西哥餐厅边上 闲的没事,去她家弹琴聊天,一起逛博物馆。

不聊不要紧,一聊发现还特别聊得来。

博物馆内景

The Metropolitan Museu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后来,他阴差阳错带着由应召女郎扮演的“女朋友”,参加了母亲举办的派对。

party散伙后,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酒吧。

盖茨比一个人弹琴

Bemelmans Bar,位于The Carlyle Hotel(卡莱尔酒店)一楼,挂着的壁画为路德威·白蒙著名画作,伍迪艾伦每周一来这里玩爵士,这里的鸡尾酒值得一试,根据背景看,弹钢琴和遇见应召女郎的应该都是这家酒吧。

这个雨天,两个人都经历很多荒诞的事情。

盖茨比和阿什莉这对情侣,是否还能假装若无其事地回到亚德利呢?

他们在这里坐马车

Central Park (中央公园),这里是众多电影取景地,截至2011年有305部电影在这里拍摄过。

钟声响起之前,盖茨比必须做出他的决定了。

Delacorte Clock(德拉科特钟), 位于中央公园动物园,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时钟每半小时至一小时会播放一首童谣曲。

这部电影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有点像,不知道伍迪艾伦有没有从中汲取灵感,不止是主角的名字,绅士爱上肤浅女孩的故事也有些相似。

不过人设有所反转,这个盖茨比是真贵族,而这个“黛西”极有可能是个暴发户(根据剧情推测)。

《纽约》和《巴黎》两者的相似处也很多,男主都是现代社会里的“古代人”,向往浪漫复古,而他们都有肤浅的女友,半路杀出来的红颜知己……(也有可能是巧合,因为他真的很爱拍“正义的出轨”)

但巴黎的文化底蕴毕竟深厚一些,梦幻的时空旅行,群星荟萃的“黄金时代”让人着迷,而纽约的雨天,一半讽刺一半浪漫,前者不如《爱在罗马》,后者不如《午夜巴黎》。

伍迪艾伦的电影总令人想起网上很流行的一个命题,下雨了,给你撑伞的和陪你淋雨的,你会选择哪一个?

毫无疑问,伍迪艾伦永远都是选择后者。

不得不说,真是个浪漫的疯子。

关注公众号“家里蹲电影”,获取更多电影资源、精彩影评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9 ) 「伍迪·艾伦式」话痨片简考

八十四岁的伍迪·艾伦依旧话多。

[纽约的一个雨天],“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扮演的男主,一开场就对着女友喋喋不休。

“我要在卡莱尔预定一个房间,就是我常和你说起的那个酒店,他们酒吧的钢琴师会唱他以前在百老汇唱的歌。

我可能会联系我爸的票贩子,他能帮我们弄到《汉密尔顿》的票。

”期间他的女友也就是艾丽·范宁,打断过他一次,说“真不敢相信我要采访《冬日往事》的导演,你快帮我想想有什么有意义的问题”。

甜茶想了想,竟然还是继续了刚才的话题:

©️[纽约的一个雨天],女友是校报记者,要去采访一个很著名的导演,她既兴奋又紧张,让甜茶帮她想有什么好问题可以问。

甜茶根本没有听女友说了什么,一直自顾自地噜噜苏苏,活在自己的世界当然,他的女友也一点都不省油。

见到采访对象以后,范宁就开始大聊特聊,左右不过是些“能采访您是我的荣幸”之类的恭维之语。

且情绪激动异常,慌张失措间还把黑泽明说成是欧洲电影里她最喜欢的导演。

©️[纽约的一个雨天],艾丽·范宁扮演的小女友去采访知名导演,崇拜之情溢于言表除此之外,还有裘德·洛扮演的编剧,与甜茶家算是世交的亨特,等等角色,皆能用连珠炮弹似的语速说个不停,一重叠一重。

甚至盖过了画面,掌控着电影的节奏与高潮。

这种高密度对白,自伍迪拍了[傻瓜入狱记]后,就成了他最引人注目的特色——话痨片。

01 话痨“痨”指的是肺结核,话痨,则用来比喻某人说起话来如肺结核病人的咳嗽,没完没了。

《看电影》杂志就有一期这样写道:“在唐僧问出那句’你妈贵姓啊’之前,我们都太小看了话痨们的杀伤力:兵不血刃,杀人无形。

”如[女间谍]中,杰森·斯坦森扮演的废柴特工,能从摩天大楼聊到太阳马戏团,再扯到奥巴马出席国会;[你丫闭嘴!

]里,逗逼铁蛋也是小嘴不停,别人吃个小黄油饼干,他都能扯上半天,“你总是用嘴的同一边来嚼吗?

我这么问,因为可能你左边的牙齿坏了……”

©️[你丫闭嘴!

][非诚勿扰]里的葛优在教堂忏悔,端的也是“上炕唠家常”的做派,从幼儿园尿床侃到中学毕业插队下乡,逼得神父忍无可忍,“对不起,我们的教堂太小,已经装不下他的罪恶了。

©️[非诚勿扰]这样的话痨角色,在电影史上不胜枚举,但如果在“话痨”后面加上“电影”二字呢?

话痨电影,一种并不严格的电影类型,大多集中于对话,比重甚至能盖过画面,掌控着电影的节奏与高潮。

也是对台词多的电影的戏谑。

如[安妮·霍尔],90分钟,1500句对白;[克莱尔的膝盖],105分钟,1400句对白;[十二怒汉],90分钟,1300句对白;[婚姻生活],167分钟,1700句对白;还有[爱在黎明破晓前]和[爱在日落黄昏时],前者105分钟,1200句对白,后者80分钟,1300句对白。

©️[爱在日落黄昏时]片长很短,对白极多记得诺兰的[敦刻尔克]里,秒表规律的滴答声几乎从第一镜贯穿始终,全程敲打着观众的神经;冢本晋也的[铁男]里,跳动的是隆隆鼓点声,是属于工业金属的、废都里的音符;那么话痨片里,急风骤雨般的独白或对白,也就等于是诺兰的滴答声、冢本晋也的鼓点。

在这方面,伍迪·艾伦早就成精了。

电影[曼哈顿]里,他演一个写作上不成功、感情也一团糟的男人,矮小瘦弱,絮絮叨叨,张口伯格曼,闭口纳博科夫,还特爱吹嘘自己床上功夫一流,在几个情人之间游移不定。

©️[曼哈顿][安妮·霍尔]则充满了知识分子的牢骚、自嘲和神经质,台词多得了不得,且每一句都在释放信息点,虽是鸡毛蒜皮,但观众接收后立刻全神贯注,哪怕是个可有可无的笑话。

伍迪也在这部电影中对着镜头大放厥词,好像他一年四季都有道理。

©️[安妮·霍尔]在[午夜巴黎]中,他开始向着“掉书袋”狂奔,台词引经据典,还给法国影评界捧臭脚,对白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老谋深算,甚至憋着坏。

©️[午夜巴黎]据说,法国导演埃里克·侯麦被问自己的作品台词是否过多时,总拿伍迪·艾伦做挡箭牌。

实际上,这两人在话痨方面半斤八两。

不管是“人间四季”系列还是“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侯麦的电影都是角色说着话、聊着天就演完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没有故事的故事”。

也怪不得侯麦会说:“我不表达,我呈现。

我呈现移动和说话的人们。

©️“人间四季”系列之[夏天的故事]但他和伍迪还是有些区别的,如果说伍迪·艾伦是快节奏、高语速的“段子”,那侯麦就是不紧不慢、不温不火的“哲学”,且气息浓厚。

如[克莱尔的膝盖],对白涉及爱情和艺术,角色可指点江山,可风花雪月,非常小资。

©️[克莱尔的膝盖]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在”系列,则承继了以上两个风格,既有伍迪·艾伦神经质般的无聊絮叨,也有侯麦的清新浪漫。

男、女主漫游在维也纳和巴黎街头,从爱情体验聊到爱情本质,从我们都只是宇宙的一颗星尘聊到女权主义,从死亡聊到艺术再聊到哲学。

©️[爱在黎明破晓前]他们话唠完了一个九年,两个九年,三个九年,也话痨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爱情圣经”。

02 源流1927年,世上首部有声片[爵士歌手]诞生,声音开始成为电影中最具感染力的元素之一。

要说话痨片在电影史上的渊源,自然要回到声音刚出现的30年代。

这一时期,有两种类型片兴盛一时,一类是歌舞片,另一类是以话痨闻名的“神经喜剧(Screwball comedy)”。

其始于1934年弗兰克·卡普拉的[一夜风流]。

克劳黛·考尔白离家出走,遇上穷记者盖博,他是典型的口嫌体直,嘴上说“你这个不识好歹的小东西”,可还是会帮她赶走所有搭讪者,状似无意地说“不是为了你,是他太吵了”。

还说要写一本专门讲怎么拦车的书,等将来有钱了要带心上人去太平洋月光下的小岛。

©️[一夜风流]不过是富家女和穷记者机缘巧合的爱情故事而已,谁知竟开启了一个话痨时代。

这类片子里,往往有一对性格乖僻、行为古怪的浪漫情侣,他们或出逃婚姻,或另遇真爱,反正总能引发出一段滑稽幽默的趣事。

又因为多改编自舞台剧,所以,欣赏男女主角在银幕上唇枪舌剑、机关枪式的对话,就成为了观影过程当中的一大乐趣。

如霍华德·霍克斯的[女友礼拜五],一开场就是女主在办公室里和旧情人男主的对白。

两人语速快得像子弹一样,往往一方话音未落就被对方抢先盖住,半天了女主才想起来,“我是来告诉你,我要嫁给别人了”,好的。

©️[女友礼拜五]这绝对算得上是一种听觉大于视觉的典型,影响了后来的很多电影创作。

比利·怀尔德甚至在70年代专门拍了一部电影,叫[满城风雨],就为了致敬这种神经喜剧。

105分钟,2400句对白,每个人都像机关枪,或者上了发条的某种机器,你一言我一语。

不仅语速快,还懂得妙语连珠的机智讽刺,更夹带观点输出、哲学思辨与奇思妙想。

©️[满城风雨]当然,神经喜剧也不是无源之水,它来自舞台剧,来自广播剧,甚至再往电影发明前追溯,可以推至在酒神祭上演出的古希腊戏剧歌队。

©️古希腊戏剧多半包含歌队和角色朗诵推至中国有说书、相声,日本有狂言、漫才,美国文化里有脱口秀,等等这些语言艺术。

只不过,当这些语言艺术和电影的画面形式结合,就成了一种声画艺术,也就是话痨片。

这种片子里,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狗血煽泪的剧情,天马行空的幻想,有的只是话痨似的对谈,相声似的瞎侃,以及对人生的直言不讳。

03 喜剧可以说,没有什么比喜剧和话痨片之间的关系更密切的了。

说到底,语言本身就是用来制造喜剧效果的一大利器,不是吗?

从古希腊戏剧开始,诙谐、戏谑、揶揄、讽刺、双关等等文字游戏就是笑料的来源。

而大玩文字游戏,是后来从情景喜剧、小品喜剧再到后现代喜剧的一大重要共通点。

史蒂芬·莫法特编剧的情景喜剧《冤家成双对》,就是一部展示英语语言艺术的杰作。

说的是最没节操的三俗笑话,用的却是最为讲究的语言段子,真正的妙笔生花,精灵鬼马。

©️《冤家成双对》而以巨蟒剧团为代表的小品喜剧,本就是段子合集,个个都是口吐莲花、让人乐到捧腹的话痨。

随便找个,[巨蟒与圣杯]的守门士兵,都是从一句话就能扯到鸟类迁移原理的“奇葩”。

©️[巨蟒与圣杯]凯文·史密斯的[疯狂店员]里,俩店员叨逼叨、叨逼叨的都是成人笑话和无聊的段子。

不说话就会死,说了又特么都是些无聊话的典型。

©️[疯狂店员]萨莎·拜伦·科恩的[波拉特]里,哈萨克人波拉特在美国一开口就尽是尴尬,惹毛了各阶级的美国人。

但就是没有什么能堵上波拉特的那张臭嘴,他就想要话痨,戳破那张虚饰的纸。

©️[波拉特]还有编剧艾伦·索金,从幼时起就喜欢听人对话的声音,对语言和声音有一种天然的敏感。

他把这种敏感放进了电影[茉莉牌局]和[社交网络]里,两者都充斥着快语速、高密度的对白,根本停不下来。

尤其是后者,安德鲁·加菲尔德扮演的大学生,围绕一只鸡喋喋不休,简直叫人笑出眼泪。

©️[社交网络]日本电影[濑户内海]就有点这个意思,不同的是没有[社交网络]那么庞大的背景,而是从生活的某个侧面展开,切入点极小,风格也很文艺,还总能抖落出一些令人捧腹的小台词。

主角是两个高中二年级的男生,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相约来河边坐一下,晒太阳、打嘴炮,最大的烦恼是要考试好烦,还说社交就是靠演技,吃到一根过长的薯条也要吐槽半天。

©️[濑户内海]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或救世主题,整个宇宙中,主角们最关心的只有自己。

不热心政治,也没什么社会责任感,烦恼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丝毫不带正能量,而且一点也不严肃。

昆汀的[低俗小说]也如此,文森特和朱尔斯是两个杀手,按理说应该提刀拿枪,面色冷峻,霸气外露,结果他们有点空闲就瞎侃,去杀人的路上还在讨论汉堡、圣经和足底按摩。

©️[低俗小说]说到昆汀,不得不提教他说“牛逼”的姜文。

那部[让子弹飞]也是话痨片,上句与下句无缝衔接,对白与对白联系紧密,几乎听不到角色喘气,活像一出群口相声。

最出名的是“鸿门宴”那场戏,人物话多,且每句简短有力,谁说话镜头就给谁近景或特写,特点就一个字:快!

圆环轨道,三台机器绕着拍,三角关系对剪、正反打、过肩,话没说完就切给对方,要么就切反应镜头,且最多停留一秒,动静极小。

这是话痨片的常见拍法。

[落水狗]开场也是如此,但弧线运动比之更大;伍迪老头的[汉娜姐妹],“转圈吃饭”那场戏也用了类似手法。

©️从上到下依次为:[让子弹飞]、[落水狗]、[汉娜姐妹]说起伍迪·艾伦,其实他早期就是个喜剧演员,还给一些舞台剧写过剧本。

因此,在他的电影里,一直有单口相声和舞台剧元素。

如[安妮·霍尔],里面的伍迪,就像个站在摄影机前的单口相声演员,喋喋不休、自言自语。

而那些喋喋不休又是那么的妙趣横生,让关于爱情与人生的哲思,充满幽默和戏谑。

©️[安妮·霍尔][纽约的一个雨天]延续了这种风格,甜茶淋着雨走在曼哈顿街头,想起性感的前女友曾在犹太成人礼上给人口,酸溜溜扯了一堆,说什么应该把这个列入犹太节日习俗,比斋戒强。

©️[纽约的一个雨天]像是某中年男人要了两碟凉菜一壶酒,喝到面色酡红时开始抽泣,感慨这个国家算是完了,痛骂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并抱怨老婆不懂自己。

这就是话痨片,拜金、酗酒、寡情薄义、又老又坏、一地鸡毛,而且搞笑又滑稽。

它让中产阶级的主人公、不检点的私生活、知识分子的臭脾气,都在生活面前一次次败下阵来。

然后,在大片的光影里,温柔地促狭着。

-作者/六姨太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pocier)】参考资料:[1] Screwball comedy,2019.12.06[2] 话痨电影,豆瓣豆列,2013.04.08[3] 话痨是成为电影大师的第一条件,腾讯网[4] 我想和这世界谈谈,周末画报,2013.06.15[5] 盘点|话痨电影——满腹经纶,道貌岸然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不安的心,电影世界,2016.08.29[6] 话痨电影,bilibili[7] 盘点 | 你可能不知道,话痨的伤害值到底有多大,看电影杂志,2015.09.05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10 ) 真诚面对自己有多难?

借这次《纽约的一个雨天》在国内公映,二刷了电影,依然能发现伍迪艾伦的藏的一些细节的和小幽默。

《纽约的一个雨天》看似剧情松散,像一篇散文一样絮絮叨叨,但认真琢磨,会发现所有场景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都是有推进人物情感的功能的。

如果非要总结电影的中心思想的话,可以概括成一个茫然的男青年通过一次纽约之旅,找回自我,找到真爱。

盖茨比在电影开头时是失去自我的状态,在电影结束时找回了自我,这是这个人物在这电影里的成长弧光。

盖茨比的母亲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从小就强迫盖茨比读名著、学钢琴、社交……势必要把盖茨比打造成一个上流圈层的人物,正是母亲这种控制欲导致盖茨比乖戾的性情,他讨厌纽约上流文化圈的虚伪,反感父母带给他的富裕生活。

盖茨比虽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他肯定父母给他的不是他想要的。

为了拥有自由意志、不成为母亲的傀儡,所以他什么事都和父母对着干,母亲要他读一流的名著,他却认为二流的书也不错,一个人跑到了一个偏远的大学读书,结识了一个漂亮但庸俗的女友……他选择了否认命运给予他的一切,结果却掉入了另一个陷阱——彻底失去了自我。

电影里用了很多伏笔来说明盖茨比和艾什莉两人的不契合,盖茨比喜欢雨天,而艾什莉却讨厌下雨;盖茨比很有文化素养,对许多书籍、电影都能做出自己的评论,艾什莉却表现得像个乡下丫头,只关心爱马仕、劳力士和大明星;盖茨比那些浪漫的举动在艾什莉眼里就都是怪异的行为。

总之就是两人门不当户不对,根本就是两个圈层的人。

为什么盖茨比没有从一开始就看出艾什莉的庸俗呢?

因为他有两大法宝:控制和自欺。

盖茨比的控制欲是遗传自母亲,盖茨比在还没到纽约就已经把艾什莉在纽约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住哪个酒店、参观哪个博物馆都是他说了算,完全不关心艾什莉是否感兴趣。

有没有发现,盖茨比正在拿母亲对待自己的那一套对待艾什莉,想通过控制来把艾什莉改造成自己满意的对象。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艾什莉是讨好型人格,在学校里会不断附和盖茨比,因此两人即便没有共同语言,但关系依然能够维持。

而到了纽约这个花花世界,见到了更有权势的人物,艾什莉的本性就显露了。

她讨好的个性使她无法拒绝别人,所以她能在精神、情感、肉体上同时满足导演、编剧、演员的需求,被三个人同时爱着,男人们想要的是一个易于操纵的单纯小女孩。

前面我说了电影的所有场景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这点可以通过电影里的阴晴变化来验证,我发现,只要盖茨比开启自欺模式,画面就会变成暖色调,而盖茨比关闭自欺模式时,画面就变成阴郁的冷色调。

比如盖茨比在车里和前女友妹妹茜亲吻这场戏,前两次他都是心不在焉,说自己是有女友的,无法对其他女孩动感情,而到了第三次亲吻,天气突然转阴了,而盖茨比也动真格了,很陶醉地亲了茜。

盖茨比的自欺模式,就像纽约忽晴忽阴的天气一样,忽开忽关。

在另一场盖茨比和茜在出租车里的戏里,盖茨比打电话给艾什莉,被艾什莉搪塞挂了电话后,还假装是手机信号不好,然后不断找补,说艾什莉的好话,这段戏里画面是暖色调,说明这时的盖茨比开启了自欺模式,最后被茜无情打断后,画面又变回了冷色调。

茜也是个聪明人,在听到盖茨比跟艾什莉讲电话时的虚伪自欺后,她表示听到想呕吐。

盖茨比一直在自欺,从他跟前女友艾米交往时就已经开始了,他的浪漫对于艾米来说却是个灾难,陪他一起淋雨害艾米得了支气管炎,而盖茨比还一直强调不是艾米甩了他,而是自己厌倦了艾米,茜就是那个来揭穿他的妄念的人。

直接促使盖茨比发生质的改变的事件是他与母亲的对话。

这段戏采取了正反打的方式,一开始两人都是中景,物理距离显得很远,对话内容也是对抗性的。

直到中间母亲下定决心要跟盖茨比讲自己的身世,这时候镜头随着母亲的讲述,慢慢向母亲拉近,变成了近景。

之后两人的对话还是正反打,只不过都变成了近景,显得距离变近了。

伍迪艾伦通过这种中景到近景的切换,来表示母亲坦诚后母子两人心理距离的拉近。

盖茨比和艾什莉是两个世界的人,盖茨比打心里也是鄙视艾什莉的,这在电影开头,盖茨比已经通过微表情表现出来了,那个时候艾什莉正在为在纽约200刀就能买到名牌而激动,盖茨比欲言又止,最后做了一个抿嘴厌恶的微表情,跟最后面马车上的抿嘴的表情如出一辙。

为什么盖茨比内心明明鄙视艾什莉,但还是一开始选择艾什莉而不是更有内涵的茜?

因为艾什莉是个好看的花瓶,前任女友艾米也是个好看的花瓶,而茜只是个颜值普通的女孩。

盖茨比一开始就跟他母亲一样虚伪,只想要表面的光鲜靓丽,所以才选了错的人,并通过控制和自欺来维持着两人很恩爱的假象。

艾什莉不是对的人,所以聪明的盖茨比再怎么算计也抓不住。

而对的人茜,只是通过三次巧合就遇到了,冥冥之中似乎就是天意。

人想获得幸福其实很简单,真诚面对自己,但这其实也很难。

当你没有真诚对待自己,整个世界就会来跟你作对;而当你真诚地面对自己,整个世界都会来帮你。

真爱是不用你去算计和自欺的,只需要你做最真实的自己,自然能吸引到对的人。

真爱是不用你去算计和自欺的,只需要你做最真实的自己,自然能吸引到对的人。

《纽约的一个雨天》短评

2019300.三星半。女主是个碧池。

2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忍不住手松…因为似乎才发觉WA在持之以恒地描绘生活中突然降临的恍若神启的理性混乱瞬间,似乎最无法解释的对一个人或一段关系或随便什么的感觉突变,就是莫名的一个瞬间,一切都变了,在他这里好像都可以是最理所应当的发生。对啊,面对这样可遇而不可求的瞬间,就应该这么理直气壮。

5分钟前
  • 推荐

3.5;第53部Woody Allen。继艾森伯格之后,伍迪艾伦再度挖掘另一个年轻版的自己,标准缩头颈微驼耸肩动作活灵活现,就连衣着风格和牌桌奇才这样的不无恶趣设置也是酷肖。拿手元素一应俱全,依旧是他钟爱的雨天,依旧是他热爱的城市,依旧是充满知识分子味的雅谑揶揄与不落痕迹的书袋,看似不费吹灰之力,然而老头的创作精力依旧让人赞叹,始终坚持自己写剧本请问有几人能做到。范宁的确演得较过,但迷妹追星的神态也是很契合了,毕竟要拒绝迭戈·卢纳很困难。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没内容没演技,老头就是找几个当红新生代偶像来尬聊和背台词(找个年轻男演员演他自己,女演员演他的YY对象),幸好几个年轻人记忆力都挺好,挺流畅地把老头给安排的那个絮絮叨叨的剧本全部背下来了。)(甜茶的电影以后是我的雷区。)

11分钟前
  • 猫龟🐌
  • 很差

和朋友一起去的……四分里有一分是今天和朋友出来玩的附加分。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观感像三小时,与其说是浪漫文艺片不如说是纽约旅游推广,还是适得其反让我这辈子都不想去纽约的那种。三个男性角色分别把小姑娘当成美神、倾诉对象和欲望出口,就是不当人看。(基本上集中反映了某些人的自恋…)所有角色都俗气得令人发指,浪有了,漫没看出来。室内的镜头有一种暴发户炫富的感觉。(以及,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80岁还在搞一些18岁的小打小闹,还成功拍出了一种上世纪的氛围,只能说明中间这60多年白活了。是的,我就是有这么讨厌伍迪艾伦。

13分钟前
  • 一方海墨
  • 较差

有时候觉得,艾伦就是一个更通俗的侯麦,钟情于私人情调的生活,以及各种小纠结,只是没侯麦那么爱谈论哲学

14分钟前
  • 苏莫
  • 还行

试了,但对伍迪·艾伦仍然有无法抑制的厌恶。可别说这是chick-flicks了,现在chick-flicks就是再稀缺也不能啥都往上套吧。这仨老男人就算蠢得再明显,大可推说是讽刺,也还是不想看他们生殖器在屏幕上乱甩好么。另外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好像看到最多的却是钱💰。啥爱情啥艺术啥品味啊,富家男女真流浪试试?还不最多淋淋雨,给电影院情侣助助雅兴。假逼艺术家也一样是性和钱,就你们也配提梵高?能在国内上映,也到底因为它肤浅。

17分钟前
  • 叶隐
  • 还行

还能说啥 爱过!我竟然不想买一把茶同款雨伞!

21分钟前
  • 咯咯精
  • 较差

“你适合亚利桑那的阳光,而我则喜欢阴沉沉的纽约的雨天。”又是一个喜欢在雨里散步的男主角。尽管个人感觉甜茶还是和伍迪话痨片略不适配,但17年真的很美,他叽叽歪歪的碎碎念一点都不讨厌,所以对他我也无法多刻薄哈哈,能在大荧幕看到很满足了。#hksummeriff#

23分钟前
  • parachute
  • 还行

这几年老头的电影看完都跟没看似的

28分钟前
  • 默默的默
  • 还行

全球首映嘻嘻嘻~~正好是下雨天看的,惬意~~~

31分钟前
  • nowherewho
  • 推荐

一点都不浪漫,反而满满的讽刺与傲慢,笑点集中在盖茨比哥哥女朋友的笑声中了。

36分钟前
  • 二人
  • 推荐

#HKSummerIFF# 经过这么多事儿,老头还是一点没变啊。用《午夜巴黎》式的结构拍了一部《咖啡公社》式的幽默小品,跟昆汀一样,有很明显的复古创作倾向:不再像《咖》《摩》那样探索数字影像的边界,用光、镜头、故事都回归到胶片时代,于是,熟悉的纽约、小雨、话痨、意外,一切都对了!回头看了眼摄影,原来是斯托拉罗!难怪!这种调调,非他莫属啊... 本来是冲着我大范宁来的,结果最佳表演是甜茶,老头捕捉到了他气质上的优点,一再放大。整体节奏是这几年新片里最好的了吧,小的戏剧点全是对行业的各种黑,非常过瘾。还看出了些《曼哈顿》的味道,下一部在这个方向上深挖深挖,可以搞个大的了。

38分钟前
  • 推理控
  • 推荐

Woody allen made my day!喜欢雨天的,与不喜欢雨天的是永远的两类人,我喜欢老头又一次用雨天来做划分。甜茶又成为了woody allen的复刻,年纪轻轻却继承了老头本人的各种喜好,女友又是一个无脑但美丽的傻白甜,熟悉的人设熟悉的出轨故事熟悉的分手和熟悉的情缘还有熟悉的爵士乐,熟悉的配方唤醒对woody的爱,开头结尾太像午夜巴黎,忍不住飙泪。明明是最近几年最好的一部,可惜被白白耽误,亚马逊去死吧。 // 2020.8.29 BJIFF 三里屯美嘉 大银幕二刷。觉得故事水准一般,但是看到结尾又热泪盈眶了。//2022.2.25-3.24 银幕再刷六遍,把握伍迪艾伦电影在中国院线上映的机会,每一次体验都很好,每一个人物都很饱满,剧本也非常完整,常看常新,舒服至极!

41分钟前
  • ibelieve
  • 力荐

比起男主和女主互动我宁可看戏里的导演合伙人捉奸老婆,为什么要找赛琳娜演这个角色?

42分钟前
  • LindSay
  • 较差

看完心情大好,赏心悦目!老头子就是有魔力让再好看的男孩都变成话多、驼背、神神叨叨的年轻时的自己。女朋友演起富家傻白甜很卖力,但略生硬不自然。老头子对于纽约权贵阶层讽刺起来真是毫不手软、得心应手。甜茶弹起琴来,让人心软,是他演过得目前最喜欢的角色。一首《Everything Happens To Me》选的真是绝妙,从来没有发现歌词写得如此妙!其实人只存在生理上的老化,有的人就可以停留在一个阶段,然后余生就是不断重复与回味,伍迪艾伦就是这样的人。

45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推荐

一开始就注定和当代好莱坞电影区别开来,经典的随走位切换取景方式的长镜头,与现实区别开来的黄金时代好莱坞式表演。正如男主角是个热爱旧事物之人,他在纽约的漫步,相遇与离别的种种奇遇象征着对(老电影中的)纽约城市业已消失的人际关系的神奇戏仿——是的,只是戏仿,他想成为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的“奢望”被真正在那个年代年轻过的母亲戳穿,他期待的纽约复古交际总是被现代媒介(手机、电视)打断。(这些媒介所连接的另一面,便是被一层层剥开的、他女友所身陷的那个名利场虚像。)这固然是一个老人以哀叹的口吻拍出来的电影,但我并不讨厌他复苏浪漫的方式,在一切故作严肃被拆解之后,城市之雨再度洗刷现代靡靡之音,召唤回电影才会有的古典重逢,以及注定到来的结尾一吻。多么老套,多么坦诚。

49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推荐

剧情潦草,人物多而混乱,毫无重点。甜茶这个人物又是伍迪艾伦的化身,不过这是一个帅版的有闲阶级,从盖茨·比这个名字上就可以看的出。女友是范宁饰演的银行家女儿,上流社会傻白甜,无脑虚荣代表,包括甜茶的母亲靠跻身名门洗白应召女郎的出身。整个上层都傻透了,于是结尾直接用一个不明不白的浪漫爱情来实现主人公的突围。但片中的剧情都如此不真实,现实中的俊男靓女完全没有颜值包袱,他们熟稔的谈论文艺、漫步艺术馆,仿佛活在云端,在不真实的生活里期待浪漫,这更加虚假了。

53分钟前
  • 非想
  • 较差

This city has its own agenda lol 男主这样的怎么可能不是old money…… 这个强行twist让我无语 (chalamet is nothing but Europe in its worst form. God I hate him 看到结局的我情不自禁的翻出了一个巨大的白眼

55分钟前
  • GGH&&
  • 较差

Woody Allen是不是欠了裸贷

60分钟前
  • Gargamel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