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残酷而优雅,影调晦暗而唯美,镜头和表演传达出彼此肉体灵魂畸形的相处状态。
忏悔不能赎罪,复仇无法释然,生命终是单行线,弥补不了的空洞不接受假设重来的提问。
借用beyond的歌词“是缘是情是童真 还是意外 有泪有罪有付出 还有忍耐 是人是墙是寒冬 藏在眼内 有日有夜有幻想 没法等待 多少春秋风雨改 多少崎岖不变爱 多少唏嘘的你在人海是缘是情是童真 还是意外 有泪有罪有付出 还有忍耐 是人是墙是寒冬 藏在眼内 有日有夜有幻想 没法等待”
吉田修一自《恶人》、《横道世之介》之后的又一直视人心之作,把握人物细腻情绪的日本当代作家中,他可谓翘楚。
故事的人物冲突是那样强烈,可是娓娓到来却不显突兀,在纠结燥热的同时又有几丝凉意,虐心却又不乏,当然也有溪谷的空镜头的功劳,而这反差中的恬静绝对是大森立嗣的特色。
真木阳子的表演不得不提:她扮演的角色绝不是斯德哥尔摩征,而是几经身心伤害之后的情感障碍;而前后叙事中角色的行为表现和表情她都很到位的传达了人物的即时情绪感。
个人认为影片最后渡边的那个问题其实是庸人自扰,留的这样一个结尾,还不如到尾崎和水谷二人在浮桥就点到为止;而且尾崎说一定要找到水谷,大森你这又是长颈鹿的节奏啊。
有个镜头念念不忘,就是一段光中的尘埃。
个人评分:8.8分,如果不是为了幸福在一起,请离开。
因为她说的:“你绝对不能幸福,如果我死了会让你好受,那我绝不会死;如果你死了会让你好过,那你也绝不许死”,俊介决定用一生去救赎一个过错。
约好一起不幸,但是再深得伤,真诚和陪伴总能使其愈合。
明明幸福就在咫尺,可惜夏美却无法面对,好在尽管俊介无法回答渡边的问题,但他已经决定出发...阳子依旧那么优秀,加油
《再见溪谷》是对人情感中的爱恨做了深层的探讨,受众群小众,心思简单的人很难理解认同故事中的情感。
曾在大学中犯下强暴行为的尾崎在多年后与化名加奈子的事件受害者因各自不幸的命运相逢,生活在一起,彼此得到救赎。
而邻居杀子的恶行让这个隐居家庭收到关注,过去的种种被记者再次揭开,加奈子离开了尾崎。
离开意味着原谅。
尾崎对加奈子而言,是心理创伤的源头,从那里开始,在她的人生形成幽暗的溪谷。
生活一次次令她感到绝望,尾崎再次出现,成为她宣泄的出口。
但人的情感就是这样复杂,即使恨,也不见得不会爱。
在尝试报复尾崎使他入狱后,加奈子意识到自己对尾崎的情感已经改变,她离开溪谷,想要把尾崎从无止境的赎罪中放生。
原著作者吉田修一的另一部作品《恶人》也是这样复杂的人类情感,常人所无法理解的爱恨。
就电影的完成上而言,大森立嗣尝试通过记者的角度,把尾崎与加奈子的情感类比到正常人的生活中。
记者与妻子也经历了复杂感情,另一名女记者对尾崎与加奈子的情感难以理解,通过这些增加观众对两人情感的接受程度。
同时也导致两人的情感对观众的触动不那么深。
一开始看起来不太正常的小家庭,案件的介入使得尾崎的过去暴露,这样略带悬疑的手法带入过来,尾崎与加奈子两人的形象上并未有深得观众认可的塑造,所以真相揭示时心理也形不成反差。
有得有失。
《再见溪谷》你,玷污了我的花园我,黯淡了你的星光你,悬掉在罪与罚的天秤上我,徘徊于生与死的轮回中风好大我,漫无目的逆风而行你,机械木勒尾随其后可风毕竟吹不走心中的结你,疲惫不堪之时我,回赠一个残酷微笑溪谷的简陋小屋腐朽的味道挥之不去无需明日的家具肆意摆设我,总是无神的盯着天花板你,只是卑微低下头无数次冰冷的交合原始而古朴的日常生活理所当然无法责怪无法道谢那个不幸的约定最终随着小溪顺流而下你与我注定相爱相杀(写这首词,权当是《再见溪谷》观后感吧)
如同所有战争片中的性爱都是对战争的控诉一样,很大程度上无缘无故的性爱都是对生活的控诉。
生活就是在释放与束缚之间永远无休止的撕扯影片刚开始时候看似水乳交融的性爱在随着时间的深入越来越发觉那只是两人对于彼此关系上一种最“沉默”的发泄。
整部影片在一种沉默的环境中进行,每个人都不是欲说还休,而是真实的闭口不言。
邻居家的命案打破了他们居住地真实的宁静以及他们内心的宁静,妻子加奈子或许找到一个契机来报复丈夫年轻时和同学对自己犯下的罪刑,从而编造了一些东西,让丈夫接受调查,丈夫面对莫须有的罪名也带着某种享受“乐在其中”。
记者自己的家庭也存在着危机,随着对加奈子一家的调查的深入随之浮现出来加奈子与侵害过自己的人生活在一起的现状。
斯德哥尔摩情人剧中这句台词很耐人寻味:你我约定,两个人都要不幸,说到做到。
这是一种类似非暴力不合作的做法,一种让自己直面仇人,让仇人直面自己的做法,从次他们两人走上了不幸的沉默之路。
如同剧中所呈现出夏天的那种燥热、黏黏湿湿的不适感。
加奈子不幸的爱情、婚姻让我想到《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不过松子内心中还有拥有回忆的美好和未来的憧憬,加奈子却呆滞、沉默、封闭,看起来加奈子更加不幸,剧中的记者是打开加奈子心门的助推,加奈子终于考虑摆脱内心的漩涡,曾经她差一点点就被这漩涡吞噬, 好在尾崎俊介如同《复活》中贵族对女孩子的谢罪,却也第二次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总之他们如此平淡的相互要求的不幸生活是在沉默中最后的搏斗,是要决定到底释放还是束缚。
再见这条小溪加奈子最后的出走和俊介最后的眼神回答都告诉我们——生活需要自己体会。
导演和编剧给了我们思考自己生活的一个最好的出口。
林夕给陈奕迅写过一首词叫《斯德哥尔摩恋人》,里面有一句是:逃避分开的孤独,情愿一起不舒服。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
林夕把一对彼此依赖而又彼此折磨的恋人比喻成绑架和被绑架的关系可谓妙笔生花,而吉田修一笔下的人物则是真正经历了不幸后才在一起,其中的心理折磨想必更甚。
影片的开头便是尾崎俊介和加奈子做爱的场景,电视机里传来了关于一名儿童被谋杀的报道,这种讲述方式在同样由吉田修一小说改编的《同栖生活》里出现过,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年轻人过着最普通的生活,而电视机里却播放着凶杀案的新闻,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件事就这样巧妙地联系了起来。
在本片中儿童谋杀案作为了一个引子勾出了多年前的一起轮奸案,这其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是由大森南朋饰演的记者渡边,这个角色试图从观众的角度看清真相,但他又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前运动员的身份让他对本是棒球队主力的尾崎产生了同情,而妻子的冷漠使他在情感上与主角产生了共鸣。
关于渡边的一个细节是其回到家后对着镜中自己的裸体发呆,略显发福的身材和妻子的唠叨声是这个中年男人的生活写照。
所以对于渡边来说,揭开案子的真相更像是一次自我修复之旅。
在吉田修一的小说中时常会有推理的成分,本片中带着这个使命的就是水谷夏美的行踪问题,这位轮奸案的受害者在他人的口中无疑是命运悲惨的,婚后遭到丈夫的拳脚相加并突然人间蒸发是我们所知的关于她生活的一小部分,然而根据种种细节和暗示夏美的真实身份令人咋舌。
这其中尾崎夫妇的微妙关系是最大伏笔,两人之间多场做爱戏无一不是机械冰冷地,在尾崎第一次被捕后加奈子的反应也十分冷漠,或许说这个女人始终都是面无表情的,好像让人生生剥去了七情六欲。
尾崎第一次被释放后两人进行了一次怪异的对话,“难道你担心我了?
”“这是正常的吧。
”说起来不经意但却暗示了这段婚姻关系的非比寻常。
如果说上述还只是初露端倪的话,那么加奈子的举报导致尾崎第二次被捕则令距离真相只剩一步之遥,是什么样的仇恨能让夫妻之间产生这么大的隔膜?
或者说是丈夫做了什么让妻子无法原谅?
我想观众此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之后的闪回不过是为了验证这个可怕的猜想,可是在看到加奈子向渡边娓娓道来事情的真相时,还是对这个黑暗的结果感到讶异。
尤其是闪回中加奈子对尾崎恶狠狠的说:如果我死了你就能解脱的话,我是不会死的。
这句恶毒的诅咒听上去是那样令人心颤,原来怨念是可以让人搭上自己的幸福的。
如果说吉田修一的故事提供给了电影很好的素材的话,那么细腻的摄影则将文字转变成了流转在光影间的情绪。
记者围堵被害儿童家的一场戏里镜头慢慢升格,意图用审视的角度来看这个事件,对无良媒体的控诉也是不言而喻。
渡边和尾崎第一次来到溪谷边,对话结束镜头里只留下渡边,而尾崎出画,之后渡边和加奈子在屋外的戏也是随着加奈子离开画面只剩下渡边一人,两个镜头相似的处理暗示了渡边一筹莫展的境地。
加奈子在电话亭里哭诉的一场戏里,手持摄影的晃动突显出角色内心的不安。
除了镜头的匠心独运外,细节前后的呼应也是本片一大看点。
加奈子和尾崎吃拉面时,尾崎要给加奈子倒酒被拒,而后来加奈子洗澡出来,尾崎给她倒酒,加奈子欣然答应了。
加奈子前后两次不同的反应也说明了其对尾崎态度上的转变,从开始的抵抗到现在的放下,从小小的倒酒就能窥见一二。
诸如这样的戏还有加奈子和尾崎深夜在桥边,镜头里只有加奈子,而结尾两人同样在桥边,却是同时入画,心理防备的卸下就是这两组镜头所要表达的讯息,我们看到加奈子的鞋子被水冲走也是放下执念的一种印证。
在片中夏美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事情发生当天走的是自己而不是加奈子,那么她的命运是否会大不同?
或许当惨剧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每个人都会做这种假设,可是命运的不可逆又让这种假设变得毫无意义,夏美在旅馆登记时写下了加奈子的名字,至少她希望未来人生可以倒置。
面对假设的不只是夏美一人,影片结尾渡边问尾崎:遇到夏美的人生和没遇到她的人生你选哪个?
尾崎没有回答。
当然他可能千万次地后悔遇见了夏美,可是这个女人已经渐渐融入了他的生命,没有了夏美则意味着他的一部分生命将被抹去。
不禁感慨两个人离幸福只差一步,可是当初的那句“我们不是为了幸福在一起”却始终盘旋在彼此心中,令到两人不敢对幸福奢望。
学生时代的强奸犯与被害人因为这同一事件对各自的人生造成了巨大影响,走到哪里都被人扒出这段不光彩的历史而遭人排斥,冷眼相待。
最终走投无路的女人竟然选择跟施暴人共同生活,也许是因为毕竟这世间最能相互理解彼此境遇的人也非彼此莫属了。
于是常年以往复杂的爱恨纠缠迫使因为当年的事件尚未释怀的女人将男人诬告至大牢,而这一次以后,这两人囤积的愤恨能否得到释放,扭曲的人格能否回归正常,重新开始平静幸福的生活呢,但愿人生可以从此打开新的篇章。
悬而未决的一步:掉入水底的白色凉鞋最后抛给男友的问题:见与不见,幸与不幸。
吉田笔下的人物生存在对与错的夹缝中,《恶人》《同栖生活》无不如此,当你设身处地时,不由推翻自己原本的立场。
吉田总是把人最脆弱的一面翻出来给你看,看上面新老刀疤,触目惊心,不自觉地成为撒盐的人。
施害者与被害人,究竟谁更可怜,谁更值得同情呢?
看似无法理解的二人关系,又比徒有其表的婚姻更不幸吗?
原本同情,甚至为夏美鸣不平的杏,最后反而替尾崎担心,立场的转变十分微妙。
以及渡辺,作为记者,去质问,夏美的反问让他沉默,用策略不择手段的获取情报,比他的同行高明吗?
尾崎与夏美的关系:尾崎在警局认罪的那一刻,建立的平衡被打破,夏美的报复,尾崎的逃避,自始至终尾崎都是弱者,犯的错用一生偿还,爱情既是利用,决绝的,不顾一切的。
尾崎急于表现(吃面),却被夏美的恨消解的只剩卑微。
夏美想要面对,吃了恶果(家暴)后逃避,本能的软弱找来最无安全感的人,是对自己的报复,终于抛却自己(换名,后悔当初为何是自己留下)。
二人只剩下“性”是正常的,也只能以此交流。
依附关系,不完整的人(心理创伤),依靠彼此才能继续生存。
与《近墨者黑》类似,突发事件打破乌托邦的平静,不同的是,本片对人物状态的描摹更为真实。
两人初来小镇,一前一后行走的镜头,看出若即若离的关系;灰暗的冬日海滨与闷热的盛夏午后,形成强烈对比,让人透不过气,前者是自身——以性来解脱,后者是大环境——所有男人都汗流浃背。
还有人物衣着,最后的红。
二段式的叙事结构,过去与现在穿插。
(以上是阅后笔记整理,很久了,完全不记得思路,只是记下。
2015.6.16)
以一个复仇故事来说,它不激烈、不残酷,却由始至终都弥漫着绝望与令人窒息的死寂。
作为复仇者的受害人,没有苦心积虑、心狠手辣地设置一个多歹毒的计划。
作为复仇对象的加害人,没有挣扎、抗争,而是怀着深深的负罪感,自愿地在受害人身边接受惩罚,一点点洗去自己的罪孽。
它的绝望气息可以完全由那句话解释,“我们就是约在一起不幸的。
”复仇者不求快感,心如死灰,只是希望对方可以不幸福;被复仇者,无怨无悔地希望自己的不幸福可以多少安慰到对方满目疮痍的内心。
就像一个没有入口,没有出口的不幸故事。
双方颇有默契地既不希求从中得到幸福与疗救,只是很认真地在里面扮演着自己的不幸。
电影里面很多的一种镜头就是,两个人相顾无言,或者交谈的时候,简短的对话之间,有很长的停顿和空白。
给人一种很直观的感受是,两个人想了很多,有很多想说,但是什么也没想明白,什么也没能说出口。
两个有代表性的场景。
一个是探监的时候,尾崎已经知道是夏美作伪证告发自己,却很平静地扯着家常,大概想着这算是小小的一点补偿。
而夏美看起来并没有一点满足,或是来看笑话的意思。
像是很单纯地想应该报复一下这个将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塌糊涂的人。
应该怎么惩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自己得到什么,并没有想清楚。
另一个是夏美撤证,尾崎回家的时候。
及其普通平静的”ただいま”和”お帰り”,也是仅有的对话,没有问也没有解释。
夏美还要给尾崎做饭。
进厨房之前,夏美把手搭在尾崎肩膀,似乎半向自己半向尾崎道歉。
当尾崎想抓住夏美的手,表达一丝安慰与理解的时候,夏美很快抽开。
大概无疑流露出已经开始软化的态度。
我看来两个人朝夕相对、互相照顾、共同生活的时候,其实已经达到冰释与谅解。
只是夏美还没有放下自己曾经受过的一切磨难,当然也不能要求她放下。
她还是不自觉地扮演着生活在巨大、浓密的不幸与过去阴影里,以此来要求尾崎必须同样不幸。
而已经遭受过惩戒的尾崎,也没能摆脱心里负罪感,希望自己可以做点什么来帮助夏美。
就这样两个人都被束缚了,可能可以痛快地解决或者搁着不解决的事,阻碍着两个人开始新生活。
以把自己和对方禁锢在不幸里为代价,实现惩罚和救赎。
最后夏美是离开了。
按照小说的讲法是“我消失了,就等于原谅你了。
”大概一是从尾崎虔诚的信徒一般的赎罪中并没有得到安慰与快感,更多地可能是想通了,总归要逃离这种不幸的现实,外面更好或是更糟,要出去才知道。
而尾崎是想找到夏美的,从同样被过去阴霾笼罩的生活里逃出,和夏美生活的这段时间,可能让尾崎有了生活的实感,甚至对夏美的冷漠与惩罚有了依恋感。
整部电影除了反映了一种现代社会里,人们一种极端情况下迷惘、焦虑、痛苦的生活状态,与人性里面复杂、矛盾、不安定的一面外,还表达了“人生并没有彻头彻尾的不幸”的意思。
一辈子又短又珍贵,根本耗不起长时间地惩罚一个人或者无休止地进行赎罪。
不幸总有出口。
解决、搁置、放下,多走走、想清楚总会有不一样的新光景。
要是没有真木姐姐,这怎么看得下去。。
好闷的一部片子
这种小说真的很难改编电影,大段大段的插叙改编成剧本很难控制叙事的节奏,很容易会变得散乱
【我们可不是为了幸福而在一起的。】
2014.1.25
真相揭开后就变得有些敷衍和单薄,本来应该可以更多着墨的,有股气生生卡住的感觉。★★★☆
巨乳
准确
期望值偏高,失望很大。整体是乱的
为了不幸在一起,为了不幸离开,抖m里的战斗机,随口一说工口画面真他妈美。。
嗯 毫无共鸣的那种。
看来横道世之介只是个美丽的意外 吉田修一骨子里还是喜欢写恶人这样的故事 二刷完狼狈在看再见溪谷 就发现大森南朋和铃木杏的组合又穿越过来了
霓虹拍这种玩深沉 却半天闷不出一个屁 大家都觉得这屁好有份量 的电影 真是够了!得奖就是因为那几个肉戏吧 看过那么多日影 2013的“佳片有约”质量都奇差!
“那就去得到幸福啊”“不可以 因为我们约定了要一起不幸”
跟恶人一个原作,与恶人男女主间是主犯从犯的关系,这里是加害人和受害人,导演大森南朋他哥,酷爱静态中长镜头,全片尺度一般跟恶人持平,真木阳子太瘦了,而且电影里面面容很憔悴;旬报有点偏爱吉田修一的虐恋故事
所以是强奸犯和受害者的爱情故事???
剪辑挺混乱的,闷的可以~女主角记忆深刻!
印象深刻的是真木阳子的表演很出色,她演苦情女上瘾了吧?最好的离婚其实也是这样的角色,只是没那么极端。又是吉田修一作品,不错,但也就那样。
不够深刻
还是人物关系,只要有足够强烈的人物关系,写法或拍法都是其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