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商业电影啊范冰冰都成了移动的客服人员,其他的可想而知!
I服了THEY电影一个情节比一个情节没意思,第一个还能提起点兴趣,最后彻底丧失兴趣了。
范冰冰和王学冰的爱情故事,那场演唱会你怎么不打上《同一首歌》的旗号呢。
央视没准还给你个广告费。
葛大爷那真是山民吗,穿的那叫一个鲜亮啊,海军衫还是!
瞧那一尘不染的领子,真是一个无业游民。
最后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他怎么就没死呢,真是命运给转移了总之很差劲的一部片子,不看也罢!!!
昨天在家里看了一部今年的贺岁片《命运呼叫转移》,看演员阵容也是大腕云集,本以为能看到一部类似于《东成西就》的片子……却意外地发现这是一部赤裸裸的广告电影。
有网友评论说:中国移动真牛X啊,楞整出一个广告电影来!
即使这样,还是有人说“好”。
我也觉得“好”,广告电影能拍成这样,应该说够水准了。
既然是广告,你们凭什么打着电影的名义?
我容忍你做广告,但你不可以让我花钱看广告,这不是颠倒了吗!
骂它的人分明有种自己的权益被侵害的感觉。
导演已经彻底地撕下了他的遮羞布,我甚至能听到他躲在银幕的背后狞笑:“我叫你看盗版,我让你看广告!
我就做广告了!
我无耻,但我无耻并幽默着!
”观众骂过了,还是要冷静地走开,也许在心里默默地想:“电影是你的职业,不是我的。
算了,算了……”这不是某一个导演失德,而是一群人在行业危机的压力下“失德”,那些大腕的演员们不是去捧场了吗?
如果他们有足够多、足够好的电影让他们露脸兼赚钱,他们还会理睬这种小瘪三似的电影吗?
或许不会这么痛快。
中国那点可怜的票房,除去分给某几个大牌导演的“大片”以外,所剩寥寥无几。
不作为的政府和符合“经济人”假设的广大观众,共同培育了一个这样的市场——投资商血本无归,大部分有才华的导演不能获得体面的收入,新人勒紧裤带过日子。
我们像是口口声声爱电影又不愿意花钱买票的后娘啊,今天终于看到电影自谋出路,自寻收入了。
上帝死了,电影很孤独,所以它越来越学坏了。
《命运呼叫转移》的态度是一次赤裸裸的挑衅,甚至还带着一点不怕死的青少年式的无耻。
照着《命运呼叫转移》的路子发展下去,若干年以后,我们只敢要求电影人为我们拍点真正的电影,而电影人为抗议“盗版”而集体裸奔。
经济学家说得没有错,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对生产者的保护,也是对消费者的保护,归根到底还是对消费者的保护,它使消费者能够买到质量优秀、价格合理的艺术产品。
我信这句话。
只有纠正了对合法权益的侵害,才能纠正电影市场的价格扭曲,才能渐渐纠正畸形的产品结构,才能出现我们自己的电影大师。
做电影的人不必堵在“国外拿奖”、“露点色情”、“大大大片”这几个狭窄的出口边缘,苦苦地挣扎。
就不为这影片正儿八经写影评了,随便胡侃几句和《爱情呼叫转移》相比,有突破,至少,手机确实在这部影片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比《爱情呼叫转移》中的那个“概念手机”现实多了,不过问题也就来了,有人说这是一部中国移动的广告片,这话没错。
电影是四个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各说几句吧《误会》三个大男人(而且还是有钱的男人)用一样的手机还互相拿错了,这一不靠谱,而且用的都还是波导的手机,这更不靠谱,要知道,要三个有钱的男人同时用波导的同一款手机并且还出现在同一空间内——这概率我估计不会比彗星撞地球高多少。
但是,人家制片方拿了波导的广告费,忍了。
除了这两点,这个小片段还是挺有意思的,台词有味道,笑料较多。
《生之欢歌》 最不靠谱的一个故事了,可老子居然看得津津有味,堕落啊堕落。
关键还是范美人那妖精样实在勾人。
这个片子整一个移动员工形象片,建议中国移动单独买下这片段,放在演播厅反复播放,再签下范美人,当形象代言人。
《山区》这就整一个中国移动形象宣传片了。
这故事就一主题——手机改变人生,间接引出——中国移动带您致富。
葛优的演出出彩,看着像冯小刚的贺岁片。
只是波导手机的特写多了,又是波导,得瑟……《山难》没事乱煽情,最没意思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你,要捉奸,找中国移动,要救人,也找中国移动。
今天才看的《命运呼叫转移》也是有点机缘巧合的味道,一直以为是一部完全的商业大片,就失去了胃口,连看介绍的兴趣都没有了,今天看过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电影由四个不同的故事组成,反映了不同的人的生活因为手机引发的一些故事,其实看完之后主题就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人们常说的“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故事会给人带来一些感动一些沉思一些幽默,电影让我们看见世人的纯洁质朴善良,对生活充满的希望为生活而奋斗,看见对爱情的执着眷恋,看见对人生的悔过自新,看见亲情友情爱情……
这四部分,范冰冰的那个太烂了,多烂一情节,猜想是硬加上去的吧:有个歌星快不行了,找了个跟自己长的一样的去安慰自己的男朋友;多俗一情节,太OLD了,幼稚。
就葛优那个还可以,尤其那个什么画家,给他打电话还什么问题都回答,真行:“村民:我婆婆老挑我的不是;画家:让她把她婆婆的婆婆接过来”一妙招呀,嘿嘿。
葛优演得还真像是偏远山村的一个农民。
如果你和我一样看过了《集结号》、《投名状》这么残忍郁闷的片子,《大电影2.0》、《棒子老虎鸡》这么无聊透顶的片子。
你就会和我一样,觉得《命运呼叫转移》还算是本好看的电影。
我给两星,因为在看片的时候我毕竟笑了。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和广告过剩的时代,太多的垃圾信息挤着往你的脑袋里灌。
我的工作跟广告有关,所以看到别人把广告见缝插针地灌到我的生活里,我一方面吃醋别人比跟我能抢占受众的认识空间,另一方面作为受众,愤怒于又被人灌了。
我花几十块钱买票,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地看场电影,而不是看中国移动+手机厂商的冗长广告!
难道从大腕开始,贺岁片就意味着可以无节制地以广告为噱头调侃观众?
赤裸裸地让演员念SLOGAN,赤裸裸地让画面不断出现LOGO,你丫是广告为什么让我花钱?
你都没给我钱!
广告不可怕,可怕的是广告伪装成不是广告的东西!
伪装成新闻稿,那叫欺骗,也叫车马费;伪装成善事,那叫作秀,也叫策划案;伪装成电影,那叫无耻,也叫命运呼叫转移!
是的,整个电影里充斥了广告,或者说资本的强大身影。
中国电影人在资本面前太卑微了。
看看你们在做什么吧!
什么夜宴,什么无极,什么十面埋伏,什么命运呼叫转移。。。
你们还是做艺术的吗?
你们只是帮资本变着法子骗钱的,你们都快成资本运作和市场炒作专家了!
如果都看你们的片子,以为你们是大师,中国的社会文化就会越来越堕落!
这些电影人对这个社会的作用,不是艺术启蒙,而是反启蒙!
记住这个词,中国一帮搞艺术搞文化的人,都是帮助资本或者权力,在对社会进行反启蒙!
目标就是使社会文化更愚昧,更庸俗,更容易让他们从中牟利!
好在这个世界上不再是只能听到专家的声音、不再是只能看见那几个大腕的电影、不再是只能从报纸上看影评。。。
希望有更多的片子,能让观众感受到艺术的热情,而不是资本的阴影,或者对某种大奖口味的迎合。
请中国电影人有点骨气,有点人格,治治软骨病。
圣诞节前的华纳影城,八个厅有七个在放《投名状》由于之前对《爱呼》就有个很好的印象,而且实在想看看轻松的片子放松一下,所以我还是坚定的选择了《命运呼叫转移》喜欢这个电影只有一个可能是的,就是喜欢葛优的那个故事先按顺序一个一个说一下吧第一个故事《误会》我觉得它完全达到了我想放松一下神经的目的尽管有如此多的广告,甚至里面那些照抄网络的生硬的台词笑料(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包括现在的相声小品,郭德刚,很多笑料也是网络笑语的组合)但是那些确实把大家逗乐了乐了就行,你管这么多干吗,人家作广告碍着你啥事了如果碍着你乐了,那只能说明你傻,花钱买气受,没别的可说的而且我个人觉得有些为了广告刻意造出来的剧情,也不是那么糟糕,甚至有亮点至于哪个地方亮,我们自己体会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这个电影我是在电影院看的。
以前跟朋友聊天谈最近电影的时候,我说想去看《呼叫转移》,他告诉我说,如果去电影院看,还是看大片,命呼那种片子在家里看看就行了。
我当时觉得这话很在理,可是后来看了我才知道这种幽默剧也是要讲一个气氛的,这就是为什么像《我爱我家》这种情景喜剧在笑点都会放一个很多人笑的背景音,为的就是造那个气氛。
《生之欢歌》无疑是这个电影最糟糕的一部分,故事糟糕,演员糟糕,在我脑中没有留下任何记忆,就跳过了。
下面说第四个故事《山难》吧,葛叔叔的故事留在最后说。
《山难》是我第二喜欢的,我这个人有个偏好,就是喜欢这种人到中年或者老年再回头看自己和周围人的一生的这种故事,就是这种类似的情节,虽然老套,但确实对我很受用。
另外腾少延最后被救过来纯属多余,当然这也看每个人感觉,至少我觉得他死了更好。
最后说葛叔叔的《山区》。
《山区》这个故事无疑是有象征意义的,是映射现实的,而它要映射的是现实中一种怎么一种情景呢。
我说说我的看法。
葛优饰演的老三是个麻木的人,对自己的境域麻木,没有什么生存的资本,却爱作白日梦,而这时,当一个可以拿以炫耀的同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东西突然降临在其身上的时候,老三顿时觉得他成了不说宇宙至少是村里最牛B烘烘的人。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或许你长了一张好看的脸蛋,或许你家世显赫,或许你考上了一所牛b大学,当然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或许你听过很多牛b烘烘的歌,写了很多牛b烘烘的诗。
当然也许你上述都具备了,可是你仅仅依赖着这些不断麻木自己,认为自己是最牛b烘烘的人的时候。
你已经慢慢走向世界最可悲人群。
在你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成就之前,没有人会承认你。
恩。
记得去年是被人忽悠着去看爱情呼叫转移。
看完后老娘认为刘大叔脑缺氧:这孩子不怎么精神。
今年老娘看了命运呼叫转移。
完全是出离愤怒了。
刘大叔你把全国人民当弱智耍吗?
你花了六百万就整了这么个玩意儿出来吗?
就算是贺岁片也不能贱到这个程度吧?
刘大叔你脑子已经被鸡踢了。
你还是赶紧抽自己俩嘴巴子滚回去做菜吧。
谢谢了!
《命运呼叫转移》我感觉不错。
因为没有暴力,没有色情,很现实,也很轻松幽默。
徐峥饰演的心理医生与黑势力的智慧的较量挺精彩。
范冰冰那段演的一般,情节有点滥造。
葛优演的农民淳朴的很到位,山区山很蓝,我喜欢。
邱心志那段也挺有情节的,就是被困山崖下那段有点揪心。。。
选景很多,包罗万象。
当然移动的客户本来就是社会各个层面的都有。
很贴近我们老百姓的生活。
虽说我不喜欢中国移动,但是这部片子确实不错。
推荐大家一看。
很真实,很有中国人自己的风格。
比那些别的MADE IN CHINA耗巨资的大片强不少。
比爱情呼叫好看点呢,主要是由姚晨,呵呵
也就葛大爷的表演可圈可点。
10——7分。说实话此片没有众多评论中来的那么差,尽管内容简单的看个开头就会知道结尾,导演跟编剧似乎把观众都当成了幼儿,可当今的中国电影只要能让人简单一乐,就这点就可以了。对于现在的中国电影,我要求真不高。
总的来说。剧情设计的挺好的~
歌曲比电影好看
一班超低能嘅人以為自己勁搞笑。
虽然恶评如潮,但看过来总算乐了几分钟...
你妹的,编剧是弱智啊
无聊。。。特别后面两个
还有点意思
连剧情都忘了是啥了 就是看到这个片名的时候 心底不由自主的飘起了一个大大的烂字 我就不在纠结的去回忆 到底有多烂了!!
一个电话将彼此联系让岁月在电波中流淌让情感在人生中升华命运呼叫转移转移彼此命运
这就是个广告片 就范冰冰能吸引我眼球
休闲看的片,不过还是反应现实的
有时一个电话就能改变命运
典型的贺岁片套路,四个小故事如搭积木般组合到一起,表现一个主题,有冯小刚早年的电影风格。我最喜欢葛优和闫妮的表演,范冰冰的表现力也不错,演技没有被美貌完全掩盖。
范冰冰的那首歌还挺好听的哈哈
还行 几个不闷的小故事打发自己的时间
就是肥皂而已。充斥着中国移动的牌子,Nokia的手机铃声,波导,新浪,ZTE中兴和用来进行手机定位的windows media player。。。但葛优和阎妮的“山区”我还是挺喜欢的。对了,杰伦唱的片尾曲《彩虹》,凤凰卫视的戈辉也露了一小脸。
一个十足的烂片,竟然票房还不错。唯一记得的是其中一句台词:“你别想了,你左脑子里全是水,右脑子里都是面粉,不转还好,一转全是浆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