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的主题已经不再是新的了,同一个梗能玩出不一样的感觉,这才是好的。
首先我非常喜欢这部片的色调,不是很晴朗也不是很阴郁的天空。
一种暧昧的色调,时而暗一些,时而明亮。
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
时而温暖阳光明媚,时而阴郁雷雨阵阵。
友谊爱情家庭,各种生活琐事的拼接。
女主的设定并不是在 重复 的生活中开着外挂行走。
而是真实的困惑不解,失望愤怒宣泄,直到逐渐找到了那个正确的路。
这个设定显得更符合现实…没有过度的渲染,一切就是按照应该有的样子去发生。
相对比大团圆结局,这部片的结尾不算好。
最后女主说出,我终于出来了。
真的释然离开,片子戛然而止… 也许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很多事开始的时候就在结束了… 这是一部值得静下来喝一杯咖啡静静观赏的影片。
没有太多的惊艳,但是却像一条小溪静静流淌… 当然对于影片的喜好是非常私人化的,希望大家能带着更包容的心态去看。
还行。
剧情和《忌日快乐》相似,都是校园女生陷入单日轮回,然后找寻解脱的故事。
但感觉比《忌》差了一个档次。
首先在穿越的爽感上就不行,《忌》从穿越回来的惊恐到欣喜再到迷茫拍的非常有层次感,《忽》就太弱了,没感到女主有多惊恐或欣喜,平平淡淡。
其次《忌》剧情拍的很好,从杯疑目标到一个个排除,最后解决大BOSS然后解脱循环。
而《忽》呢,没有具体目标、没有计划、最后解决问题的时候感觉就时过家家似的,编剧也太会糊弄了吧?
第三、女主演技一般,《忌》女主风风火火,敢爱敢恨,《忌》则是一个乖乖女,平淡如水,不温不火,看完后没留下太深的印象。
本片唯一的优点就是感情戏略好于《忌》,女主和新男友之间、女主和家人之间的感情,可以当爱情片来看。
电影开头和结尾用了同样的方式来概括“Maybe for you, there’s a tomorrow. Maybe for you, there’s 1,000... Or 3,000. Or ten. But for some of us, there’s only today. And what you do today matters... And maybe into infinity. In the moment...”很喜欢这段话,他让我真正的开始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
电影主要讲述了十七岁的Sam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与校草谈着恋爱,带着青春年少的自信和张扬,以为生活处处都是阳光与欢乐,而在丘比特日这一天,忽然的七日注入她的人生之中,不仅扭转了她的人生,还让她察觉到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的无知行为给周围人带来的伤害。
她经历了:时间倒退的第一天,逃避现实的第二天,无力反抗的第三天,叛逆的第四天,感恩思考的第五天,学会控制的第六天,和发现爱 争取爱 得到爱 分享爱的最后一天
她在每一天中不断改变着,找到了那个最完美 最充实 最真实的自己。
与此同时她也学会了如何对待他人,对待每一个人。
人们常说人死前回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忆起自己的人生,我相信,那些瞬间一定是我们最想记住的事情,最美好的事情。
而它们就是一切,它们无处不在,它们就是意义所在。
“Certain moments go on forever. Even after they’re over, they still go on. They are the meaning. ”影片的时候,被救下的Juliet对Sam说“You savedme.”Sam平静的说道:“No, you saved me”是的,Juliet把她从无限的循环中解脱了出来,也可以说,Sam把自己从无限的循环中解脱了出来。
之前看过的《小说课》里面提到,使故事有趣味的其中一个方法,是玩弄时间。
而玩弄时间的方法之一,便是让主人公身上发生一些无法解释的时间换位现象,至于为何,不必解释,因为读者的注意力早就被故事本身想讲述的更深层的含义所吸引过去了。
看到这部电影,我想起了这个老套的戏法,这可能是我没有被这部电影触动的原因。
它像是《明日边缘》的小清新版,没有了回环往复的血腥杀戮,而是循环的女高中生的日常。
而这也是我觉得它还算值得一看的原因——将科幻大片的手法运用到文艺的青春片上,却碰撞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说回电影内容,女主sam在一次车祸中意外去世,却发现自己会不断在去世那天的早上醒来。
从她抗争的改变中渐渐发现平日里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而后顿悟,珍惜这一天生活。
在七天里,她学会和家人相处,花时间陪伴他们;学会了爱真正值得她去爱的人;对朋友表达了她的感情;最后,挽救了一个女孩的生命。
女主真正做到了影片的motto所说的“become who you are”,当你做最真实的自己的时候,就是最好的你。
这部电影是一部暖胃的滋补鸡汤,在很丧的时候可以cheer you up。
它在试图从每个阴暗面中,看似遭人讨厌的事情里,找到美好的地方。
比如书呆子小男生最初粘人地追着sam,实际上他是难得专情又温暖的男孩;比如不修边幅的小疯子朱丽叶,是富有绘画天赋又为了朋友而隐忍的人;比如最后被称为bitch的酷女孩,也有着故作坚强的铠甲……当然,还有毁掉美好事物面纱的反转,不再多提。
灌完鸡汤,这部影片有一点让我觉得可以进步的地方——这种轮回应该有一个原因。
即便不是科学层面可以解释,也应该是人情方面可以接受的。
比如重点强调女主平凡一天的遗憾,而这种遗憾造成了轮回,有一种力量促使女孩去改变……这样才使得影片更为有理有据一些吧。
(没有看过原著不好评价只是说影片)不过好在,这部电影不是HE,即女主终究逃不过这场意外的结局,而是上天慈悲,在多种结局的情况下,给女孩一个选择的机会——牺牲了自己但是保全了朋友们和朱丽叶。
(中间有一天的结局就是五个人去世的悲剧……)这种设定给了影片合理性,但是似乎就更加需要,上面说的一个解释了,上天哪会无缘无故的心软。
另,Elody太好看啦!
电影就像是在吹蜡烛前,许下的那个美好的愿望。
人生漫漫,多少人在自以为是的傲慢中做出了伤害别人的举动却不自知,而这些人其实直到死时都不自知,不然也不会有那句“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混蛋的人即便老了依旧会给社会添麻烦。
这部电影与
土拨鼠之日 (1993)8.61993 / 美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奇幻 / 哈罗德·雷米斯 / 比尔·默瑞 安迪·麦克道尔中年男人的豁然开朗不同的是,循环往复的内核其实是反对校园暴力宣传片。
电影没有选取校园暴力实施者的第一视角来实现救赎之路,而是通过一个一直作为校园暴力帮凶的女孩儿展开,从这个所谓的第三者视角,加上女主好学生的人设,更能从“旁观者视角”体现校园暴力的可怕之处。
没有什么比死亡更来得震撼。
虽然很多人都猜到车祸是解决循环的关键,但是最后女主死去的救赎之法,却有种难以描摹的悲壮。
对于这个年轻的生命来说,她已在一次次循环中弥补了对妹妹的亏欠,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找到了真正的爱情,甚至身边的姐妹也因她的引导改变。
但当循环结束后,其实大家都将陷入失去她的悲痛之情中,然而这些已经不再重要,戛然而止之后的事情已不是我们要操心的事情。
回归电影本身,其实里面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几个主要人物变化的因果,说清楚了所有人纠葛的始末,因此当主要矛盾双方无法调和后,身为第三方的女主便以新的形式介入。
这个电影其实也在告诉我们一个再显然不过的道理:即便你不是暴力的直接施加者,沉默不语的你也是帮凶。
所以即便这只是一部以校园暴力为主的电影,但我也看到了鲁迅先生在《祥林嫂》中表达的那种悲剧内核: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
死一个救赎所有人,反正总是要死一个的,这或许就是生活最无奈的地方:没有绝对的完美,牺牲在所难免,光明的结局其实也需要献祭。
好片子,本来青春四溢也没什么错,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错就错在,如果你的意识范围弱小了,你的眼里就只有你自己和方寸之地,你就看不见,默默爱你的人,和共情别人的痛苦,荷尔蒙驱使的爱,和真爱,就差一个,become who you are,运用智力,不善用智力就愧为一个人类,既然一天永恒,各种尝试片中也都有隐喻,不过如此,有攻击性就把它释放出来,你还是你,就是你不用智力思考,就像蒙上了一层纱,总被生活中的各种力量推着走,生活就和你想象的越来越远,做好人,做正确的事,不做旁观者,become who you are不知道结局怎么样了,如果女主没死,今后她就会成为一个,一直在点亮别人的人,一直这样下去,幸福只是副产品,人生无憾了!
主线是救人性命,支线是收获自己的爱情。
虽然依旧逃不过宿命,但至少人生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每一天,每一秒,每一念,都是一个轮回。
爱人如己,下一秒就是天堂。
爱家人,爱朋友,爱每一个相遇的陌生人。
感恩并珍惜身边每一次平凡又不平凡的阳光雨露。
不再浑浑噩噩的去过每一天,每一天,其实都可以是一次重生。
这,就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
即使不是死亡循环。
每天过的日子,是不是昨天、前天的重复。
即使变换着心情、喜、怒、哀、乐分别的过着某一天。
是不是还是同一时间、同一位置起床,生活压力太大,我们甚至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忙碌的过着同样的一天,却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喜欢什么,为什么风景秀丽的地球村,我们却没有心情、时间去欣赏。
女主照片电影给我们的答案:become who you are.面对家庭,我们是不是对家庭缺少了关爱,是不是失去了我们应该组成的部分。
做好家庭的角色。
面对朋友,我们是利益的伙伴,还是生活的助手?
我们真的关心过自己的闺蜜、兄弟?
他们是怎样的家庭?
他们遇到怎样的烦恼?
对待朋友,我们要选择肯定、帮助和关心。
面对男朋友/女朋友,你们是怎样的情侣关系?
是不是你的伴侣?
是不是心里真的有你,还是一场娱乐、逢场作戏?
选择真的能让你幸福的人吧。
面对敌人,他是不是 真的是你的敌人?
他真的跟你有仇吗?
你们是怎样的矛盾?
能不能化解?
为什么要伤害一个跟你没有关系的人呢,又为什么要让一个跟你没有关系的人仇恨你呢?
也许,生活上,我们因为利益而不得不与谁为敌,但尽量化解矛盾吧,至少,他不会恨你至深。
不管电影想表达什么,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停下脚步,静下来思考一下,怎样做想做的自己。
和我想象的不同,这不是一部关于讨论时空转换的科幻片,而是关于校园霸凌,以及对待友情、亲情和身边人的电影。
电影从主角萨米早晨被闹钟叫醒开始,这一天是2月12日丘比特日,今天,她与男朋友罗伯特的关系将有实质进展,但她不知道这将是她的最后一天。
下楼与父母打招呼,临出门妹妹提醒她戴手套(妹妹很可爱),闺蜜接她去学校,嘲笑没人喜欢的同学,参加毕业party,遇到那个不招人喜欢的同学,发生冲突,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醒来,依旧是被闹钟吵醒,依旧是2月12日早晨,也许那都是梦吧,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是梦境的重演,是的,那不是梦,萨米被“困”在了这一天,一遍一遍的重复,就像网吧里的电脑,不管你怎么鼓捣,重启后一切恢复原状。
她快被逼疯了。
在绝望和困惑中,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闺蜜和家人的关系,因为反正一切都会恢复原状,所以她可以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做真实的自己。
但这也让她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不为人知的痛苦,她学会体察别人的感受,同情别人的痛苦,做更好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台词:“也许对你来说还有明天,也许对你来说,还有一千或三千天,或一万天,那么多时间可供你享受,那么多时间可供你浪费,但对有些人来说,只有今天。
你今天所做的事很重要,不光在这一刻,甚至可能留下永远的影响,可在我死前,这些我都不知道。
”“不光在这一刻,甚至可能留下永远的影响,我只看到了我最开心的瞬间,看到那些我想记住的时刻,以及被人记住我的时刻,那时我才明白,有些瞬间是永恒的,即使在过后也会一直留存,这就是意义。
”是的,今天很重要,过去,未来都不属于你,你所拥有的只有今天,只有现在这一刻,每一秒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因为那是你唯一拥有的。
我们总嫌生命不够长,时间不够用,却很少想方设法充实每一秒的生命,不让它荒废。
郑重是对待时间应有度态度,善待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做那个更好的自己。
看完电影和豆瓣上的影评,还挺想读一下原著的。
保持正念修行,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做真实的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坦然接受并且真的爱自己,取悦自己取悦他人,依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做自己真正快乐的事,你我只不过是这个多维空间的一瞬,渺小而随机,愿你我皆是有缘人,每一瞬都快乐美好如自己所愿!
U are perfect what you are.很多评论在吐槽时间循环设置太老套,其实那只是最不重要的形式,感恩和诚实才是内核,完成度很高。
一般
挺好的一个题材,讲的却是撕逼那点小事,最后再强行鸡汤。
美女好多!剧情可看!
相比较而言,原著小说更精彩,电影虽然具象了画面,也有好听的音乐,但电影毕竟有太多的限制,有不得不做出的删减改编,不能很好的再现小说内容,而且小说中萨姆的心理活动电影也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一些学校的日常生活删减后也少了些趣味,还是小说读起来吸引人,当然电影其实也还可以,音乐很好听。
俗套的劇本,女主每天重複著死去的那一天,想當然爾就是要告訴我們好好珍惜生命、活在當下等雞湯內容,但我之所以給到四顆星是因為女主最後的選擇,become who you are and be nice to yourself and everyone. 音樂也棒!
一般般,有点土拨鼠日的感觉,但是差远了!
感谢这七日走马灯的记忆轮回,让我去赎去无法挽回的七宗罪。我想有天堂的话,大概就是这样;玫瑰花的话,每人一朵吧。不是土拨鼠之日,而是青春的“生死停留”就是最后的鸡汤和收尾的落脚点有些小气;应该是与青春后的可能性和悔恨作别,而不是一味的落在对校园暴力受害者的忏悔,因为后者的话,前面的描写还是力度不足【7.1】取景的小镇好美,我高中要在这就更没遗憾了
女演员都很漂亮 尤其是女主惊艳到我了 作为原著党真心喜欢这部电影 还原度高 紧张感处理的跌岩起伏有规律节奏感强 和被霸陵的同学有共鸣 高中生活很不愉快确实很痛苦 还好有个闺蜜的陪伴渡过这坎
🙄美国小时代 还不如小说 唉喜欢不起来
no,you saved me!请拒绝校园暴力,从我做起。
看的很感动,珍惜认真度过每天,善待身边的人。
Maybe for you there’s a tomorrow, but for some of us there’s only today, and what you do today matters, in the moment, and maybe into infinity.
剧本不错,但是电影展现出来的东西没什么意思,也没什么深度
6年前写过原著小说的书评,6年后看到电影,感觉很神奇
跟土拨鼠之日比,差太多。
如果可以的话,这将是最好的结局
融合了多种类型片元素的女性主导的小妞校园青春片。很标准很流程化,从里面似乎能看出很多校园电影的影子。结尾的反转还是比较出乎意料的,低配版蝴蝶效应。元素如此众多的电影中规中矩地拍出来有点可惜。不得不说女主是真漂亮啊!就连圣母式的说教也可以下意识地不去反感了……
还能更没有新意一点吗?A bad version of Mean Girl+ Groundhog Day
重复中获得新发现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