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The Chanting Willows,Peach Blossoms in Fan

主演:汪飏,阚昕,郑云龙,阿旺仁青,权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柳浪闻莺》剧照

柳浪闻莺 剧照 NO.1柳浪闻莺 剧照 NO.2柳浪闻莺 剧照 NO.3柳浪闻莺 剧照 NO.4柳浪闻莺 剧照 NO.5柳浪闻莺 剧照 NO.6柳浪闻莺 剧照 NO.13柳浪闻莺 剧照 NO.14柳浪闻莺 剧照 NO.15柳浪闻莺 剧照 NO.16柳浪闻莺 剧照 NO.17柳浪闻莺 剧照 NO.18柳浪闻莺 剧照 NO.19柳浪闻莺 剧照 NO.20

《柳浪闻莺》剧情介绍

柳浪闻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系列小说《爱情西湖》,故事以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江南越剧团两个姑娘与一个画家间的情感纠葛。极具天赋的女小生垂髫(汪飏 饰),与花旦银心(阚昕 饰)自幼相识,一起在戏班子长大,两人性格迥然不同,但情同姐妹。垂髫至情至性,为舞台而活;银心看似单纯天真,实则是个知进退、会钻营的女孩。她俩本是彼此眼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可世事无常、种种分歧纷沓而至,特别是杭州画家工欲善(郑云龙 饰)的出现,让相依为命的两个女孩变得相爱相杀。时代变迁,越剧由盛转衰,垂髫与银心的命运与越剧一同沉浮。曲终人散之时,放眼世间,她最放不下的那个人,还是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完美的蛇颈龙之日家风爱情玩家魔法护士小麦R最终判决自白规则守望的天空黑川森生、在找兼职!巴登巴登青春正能量之我是女神一直一直都很喜欢你东北偏北鹰隼大队夜间屠杀漂流者魔法大逃亡手机泄密者死紫玉金砂大病林中女妖灼眼的夏娜魔法翻新肥猫寻亲记摩洛克理发师束草的冬天海豚乐丹西亚:魔法王国的传说再创世纪

《柳浪闻莺》长篇影评

 1 ) 男菩萨工欲善度不了银心 不需要度垂髫

很诧异差评一位,那个作者看似痛斥击毙实则大放厥词的样子活像个街溜子。

踩小众没有负担,真是个棒棒的投机专家了。

这部片没有那么好,但也并不很差。

这部片很单一,我明白它想是做出一些层次来,要不然它不会选做“女小生”这个主题,但是没有达到。

对比一下同样做复杂女性,同样有戏中戏情节的《兰心大戏院》,会很容易发现这部片的单一体现在哪儿,女主身份的探讨,矛盾挖掘的深度,爱情的作用都表现得一般般。

淡淡的,然后结局了,矛盾没解决,就这样。

再说说好的方面。

首先,影片还是挺真诚地在讨论女小生的暧昧性。

这不是一部拉片,垂髫与银心实际上是女小生的一体两面,一面是超越世俗的垂髫,一面是红尘搏浪的银心。

注意银心也是一位女小生。

第二,没有陷入雌竞残酷性的纠缠。

工欲善作为剧中男主角,实际上作用还没有琴师重,琴师进去了导致垂髫没有办法再唱戏。

工欲善只是一个符号,他并不是一个人,不能用人的逻辑去思考他的角色。

注意戏中两位女性对工欲善的符号化,银心的工欲善是镜子,垂髫的工欲善是扇子。

第三,结局好。

这部片的暗线实际上是90年代的巨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暧昧性存在的余地越来越小了,垂髫和银心不能再以一体两面的形式存在下去了。

银心朝向未来,远走异国,垂髫面向过去,成为银版照片。

工欲善作为垂髫和银心欲望的指向并没有交代,但我想他会在扇庄里呆着,画画扇子。

也许有一天还会有别的女孩走进扇庄,被他高大英俊的表象迷惑,直至发现与他的恋爱就像一场修行。

 2 ) 想输出文艺但似乎并不那么成功

是那种能放在国际电影节上的电影🎦——服化道不错,有恰当的氛围感,取景和分镜设计巧妙,小众、文艺、有情调,有裸露的情感、有隐晦的暗线,等等等等,虽然也有很多bug,但不妨碍观影。

还是那句话,磨叽男、凤凰女和独树一帜刚烈自洁女的三角套三角故事,最终结果是各自有了各自的归宿,是个好结局。

整个故事因为男女以及“女小生”带来的多重复杂关系带来了几重来来回回的【回头草】🔁,复杂、矫情、磨叽。

几个比较亮眼的点:①演员:没见过的两个成年妹子,非越剧科班出身但架势很有感觉——垂髫,真的好爱她,没扮是清冷挂,扮相更是超惊艳;银心,第一眼看上去像蒋雯丽,现在少有年轻演员还有这么传统美丽的长相,各种小表情拿捏得准确。

两个演小时候小姐妹的演员也有着成年姐妹👭的各自特征,很难得。

②服化道和镜头:很有年代感,细节满满,几乎没有什么穿帮的点。

机位和分镜也颇具设计,各种借镜子反光和墙面等等角度拍出来的都很绝,一看就是精心设计过的。

③一些小设计:台词有些有点儿生硬。

但后台画眉那一段有张敞画眉那味儿了,暧昧的气氛比扇子看意中人和肌肤之亲那段更有感觉。

真的好美!

后台看梁山伯那段也很心动。

p.s.郑云龙很适合演这种台词不多还磨叽的角色啊哈哈哈,睁着大眼不怎么说话的感觉挺准确,就是到后边越来越像垂髫了——像个眼神不咋地的状态😂剧情和台词还是略微生硬,但因为越剧元素在,还是给个四星没问题

 3 ) 柳浪闻莺|女性的欲望三谈

图片来源:优酷视频看到最后这个镜头,才缓缓味出片名中的「柳浪闻莺」。

尽管垂髫眼已盲,心愈加明亮,她说自己看到了最好的时候。

是什么时候呢,是她真正以“女小生”角色去定位自己,扮相婀娜、眉宇间英朗,着实是她口中的白马非马。

导演在开篇埋下的伏笔,最后赤条条地摆在你面前。

你可以说过于明显,但我更觉是女性对自己内心欲望的勇敢直面。

图片来源:优酷视频垂髫这个人物是在导演镜头中,是极有野心的。

从艺术追求上讲,她是草台都登得只为一演的戏痴;从胸怀来说,她又是愿意奉献的角色;再从末尾去借「扇中人」之谜,第三性的解释不冗不杂,两个镜头刚刚好。

我们从爱情的层面去说,她到底是钟情工欲善的工匠才情,还是爱朝朝暮暮的戏中英台,模棱两可,自由观众评说。

尤其是她看到自己最好的时刻,镜头缓缓地后移,在旁欣赏的,不是工欲善而是银心。

这个镜头让我体会到另一层面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

图片来源:优酷视频垂髫不在舞台,而在西湖边的长廊中舞蹈。

隔断这面,是自始自终“远离”自己的银心,但她又是如此牵挂着对方。

从嵊州出发的那一刻,银心便只是想“留在杭州”。

垂髫心无旁骛只管好好场戏,便是这一心一意吸引了同路人工欲善。

工欲善出场的台词便是:“我没唱过戏,只懂扇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的出现绝非偶然,可以理解为是垂髫的一体两面。

图片来源:优酷视频工欲善的出场,不过是为垂髫的艺术追求验明正身。

他在众人前的羞涩,转而只对垂髫主动示好。

他的爱来得也是必然,只因为我在你身上看见了自己。

银心咄咄逼人地问,是不是世间只你一人能够得到这个位置。

垂髫不再争辩转身离去,她只留下一句“以后别演丫鬟”。

这句话是对银心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她的野心是时刻准备着做好主角。

银心,也是戏曲中丫鬟会有的名字,她没有读懂也没有珍惜,白白浪费了两个人的前程。

图片来源:优酷视频银心最终踏上去往美国的路。

她留下了自己的瞎子姐妹,抛下了口中的“小男人”。

在等待多时后,发现自己的努力始终比不上垂髫,她想想,不要也罢。

这个角色的野心,来自于对世俗的渴望。

她没有艺术上的求索,只想要物质上的满足。

从她告密到献身工欲善,她都用了最直接的方式设法得到目标。

但一切只是水中望月,最后一别,她依旧向那镜中的“爱人”抛出一句,:“你有没有爱过我?

”。

世间多少不自信的女子,用这句话挽留残存的爱情,来确定男人的心在不在自己身上,仿佛这就是价值所在。

这个镜头尤为深长,镜中人即是梦中花,一碰便消散。

图片来源:优酷视频戏中人是心上人,梦中曲是愿所得。

银心的离开,琴师的入狱,导演最终是给了这对苦命的人一个安心之所。

他们之间更多的是超越情欲的情感,知己足矣。

最后二人没有相拥、也无牵手,誓言抵不过海枯石烂,他们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戏曲之音。

江南那忧愁的多雨,给这个故事添上刚刚好薄薄的哀伤。

这场戏设计得也恰好,是个三人镜头,垂髫背坐床边,工欲善侧听雨声,银心出现在乐曲中间,是那令人怜惜的“小九妹”。

曲中人不散,一切景语也是情语。

图片来源:优酷视频最后不得不说,镜头语言上的设计细腻,取景也别出心裁。

导演在影像的选取细腻程度不亚于文本的雕琢。

杭州本是水乡,谁能想到还可乘船来听社戏,着实另有一番美趣。

西湖边上杨柳最是密密,在柳絮纷飞里听到阵阵莺啼,那是妙人儿的酥酥南音。

女性该有的柔美,也都被导演一帧帧从小说里拽了出来,柔而不弱,美而不腻。

喜欢,喜欢,看完甚至欢喜!

 4 )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

柳影飞霞虛幻色,浪击画舫空自流。

闻道何需一湖水,莺声啼罢是时候。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

垂髫,银心,多美的名字,淡妆浓抹总相宜。

工老师,我把你的迷给破了。

你说过,越剧中的女小生是介于男女之间的第三性。

我之前不明白,但现在懂了。

女小生她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也不是不男不女。

她是超越男女,像是把男人跟女人揉成了一个更加纯粹的性别。

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就是明白了。

外公说过白马非马,女小声就是白马非马。

我好像能看见了……看见什么了?

最好的时候。

工欲善有一点点艾德里安・布洛迪的气质。

怀旧色彩与忧郁气质,喜欢这种调调,古典文艺,淡淡的忧伤。

 5 ) 最好的时代会以失落回归——评电影《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是我在苏州隔离结束后看的第一部电影,评论难免夹杂了许久未踏入但影院的欣喜,但是在观影的过程中,特别是前中段,内心屡次有止不住地“完美”感叹。

柳浪闻莺的故事开始于1992年,来自柳浪闻莺嵊县的一个越剧团,主人公垂髫与银心即在其中,要到杭州参加选拔,选中的人即可留在杭州,于是所发生的的一系列的事件。

零散地说几个我记得的点。

一.命运 表姐是银心的家长力量的体现,表姐授意银心在舞台上让垂髫露出破绽,并且暗中运作让银心留在杭州的剧团,另外插一句,电影没有去用画面告诉观众银心是怎么完成这一事件的,我觉得并不是要给观众想象潜在的两人之间的抵牾,而是说银心做出了行动,但行动受到蛊惑,而其中主人公的主导意志脱轨,不是说为银心开脱,而是她心中存在长久不如人的抑郁必然导致一个爆发,这一爆发之后还有和其主意志的融合变体。

表姐安排稳定可掌握的工欲善和银心相亲,双重稳定了银心在杭州生活,在这样的安排下,我们也能看到,银心想留在杭州的决心和意志都很强,“杭州”这个城市就成了她衡量命运好坏的一个标准。

而同样的标准在垂髫那里是否存在呢?

垂髫是一个“戏痴”,有点社交障碍,又或者说,是一个普通社交能力而极高专业业务能力的人,因此备受团里的风言风语,众人仿佛在等着看一场由眼睛开始的,关于她职业与全部人生的溃败展演。

她孤独地站在她的能力所达到的高峰,将所有的温情施放在银心身上,而很不幸的是,她人生中的两次溃败也全都与银心有关。

这里说的命运是什么,银心在步步为营的家长布置下“更胜一筹”,比稳妥的小市民生活理想更“好得离谱”,我们可以想象,当表姐知道了银心的结局又是何感想?

大概是巴不得如此,又怕捧不住富贵。

艺术理想在银心的人生中从来不是必要的,而最后也确实不再存在。

二.谁的故事?

工欲善到底在这个故事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觉得是一个不完全是工具的工具。

对于“戏”的主题,他是一个看戏者,他是“最美的时代”里关于异性的一个最绮丽的梦。

所以为什么说银心借工欲善酒醉而做了点什么的剧情让我生不起“恨”,而只是“无奈”,是因为这里的工欲善太不是个“人”了(不是骂),他变成了某种符号,某种银心“自证价值”的工具,那场情欲戏让我看出了追求某个不可得的遥远价值的意味,而那个“崇高”,不在工欲善内部,而恰巧在垂髫身上。

工欲善让我觉得可悲的是在他提出要和银心结婚的时候,银心终于发现工欲善是个“假人”,他不会爱人,只会寻找稳定强健的他人,只会躲在“艺术”的背后“爱”。

这个“强健的”他人开始是垂髫,在婚礼的提议下,工欲善想要让自己成为表达的主体,成为戏台上(婚礼上)被关注的演员,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仪式的设计者,但是银心不愿意成为那个“被”装饰的他者。

于是银心出走了,一直以来作为家庭,垂髫附庸的银心玩够了符号的稳定游戏,第一次拥有主体地位,就在她识破了作为“伪主体”而其实是个软蛋的工欲善。

工欲善不是“洁癖式”的艺术家,而是“装饰式”的艺术家,谁都能来,做错了就覆盖一层,从他画画就能看出来,不想回答就重抹荷花的墨色,直到半面扇子几乎画满,银心带来金鱼他就养着,他很好相处,很好控制,但是不容易为谁失控。

开始是银心和工欲善在等待垂髫,是眼睛看不见了,沦落到盲人按摩店工作仍燃烧着主体的光亮的垂髫,不服输一点能登上舞台希望的垂髫。

到后来是工欲善和垂髫在等待,等待一个从“世俗化”的道路上面对了时代的变迁,真正担当起主体的责任,做出选择(或者要说“沉沦”,不过这样有倾向的词,用起来也没什么意思的)直视艺术和“稳定生活”之死的“新主体”的出现。

“银心来消息了吗?

”“还没有。

” 她已经醒过来,闭上眼睛,并且永不能再回来。

这是关于三个人的故事,当然,你可以看出这主要是关于谁的故事。

 6 ) 一点点失望

景美,人美,背景美。

仅柳浪闻莺四个字便可窥见杭州烟雨朦胧间的泼墨绿意。

很喜欢电影中的一些定点镜头。

可是这剧情实在是对不起人和景,从工欲善醉酒唤垂髫名字开始,就流入了俗套。

本来是看郑云龙的,但讲实话,表演有点僵硬,表演痕迹较明显,不流畅。

且工欲善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悬浮,太花瓶,完全没有立起来。

(绒绒还需锤炼演技呀,舞台和电影还有有很大区别的,希望大龙下次的作品更好)

 7 ) 半剪春生扇底风

发掘出了n年前写的柳浪闻莺的特别装的影评的一小段(丢在我的电子笔记本里一下。

2022年3月5日观于xxxxx、xxxxxxxx。

含有剧透。

《柳浪闻莺》豆瓣开分6.4,和我的预期几乎相同的分数。

文艺片,西湖,越剧,朦胧的同性情谊,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这个片子想说的很多,有一些讲的不错的点,也有一些过浅过急的不足之处。

因为自己是粉丝,电影两遍刷下来,心底里涂涂改改,咂摸出来的优劣点也更加明晰。

整个电影最重强调的是氛围,做得最成功的也是氛围。

江南烟雨微风岸,歌尽桃花扇影风的温存一把握,可以说这个戏就已经成功了很多。

4:3的画幅复古有韵,很喜欢的是取景里生着浓浓淡淡青苔的那座宽大的楼。

银心练着戏,被阿姐唤出来让她别练了,抓男人最重要。

她不知所言、纠怨的身体,在那座楼外显得那么小,几乎让人觉得“伤逝”。

是很温柔的春的逝去。

西湖雨也拍的妙绝,断桥残雪、白娘子还情,这里从来有太多泪雨不尽。

银心垂髫在画舫的那一场《梁祝》,雨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是浑醇淡雅的闲愁。

而开头那场山脚别离戏,雨便泣诉得多,打在工欲善伞上似乎让他的驼背更深一分,更显他的羸弱无能。

似乎很多人不喜欢工欲善和垂髫的那场情欲戏,我却觉得是最显全戏暧昧与包蕴感的一场,文人戏人说话,就如银心所言,爱“藏着掖着”,用许多典故、许多戏里戏外的隐喻和互文裹成一颗糖衣,若是那人接住了还好极,若是接不住,二人海阔天空,也可以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我看到豆瓣短评里有人说,这场情欲戏是“桃花账里挽春风”,画纸层层叠叠,委婉地露出情欲的底,令人起不了任何任何色心。

 8 )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作为一个小时候学过国画,画过扇面(虽然没几张),十来岁开始喜欢昆曲,读过很多昆曲表演论文,看过很多昆曲演员采访和文集,在越剧强势地区上了大学,而且非常喜欢郑云龙先生的人,看完《柳浪闻莺》,眼泪在心里淌了一大片。

作为电影背景的故事,有着国画和戏曲双线背景,可以说是小众plus了。

故事的时代又跟现在相距了三十年之久,很多细节早已被人淡忘,当时普遍的社会心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很多场景也难以重现。

所以影视化的难度相当大。

而我喜欢这部电影就是因为,主创们很明显尽了全力。

无论是大龙在一个月内减重20多斤,以接近小说中的工欲善的形象,还是电影中出现的年代感十足的建筑和道具,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却是他们在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下的倾力投入,只为展现那样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年代下一个微小而又动人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1992年夏,那是一个表面上平静无波,实则暗潮涌动的时代。

全国正在加速迈入经济过热,以事后的数据来看,92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6.4%,93年飙升到了14.7%,94年更是达到了恐怖的24.1%。

当然,影片开始之时,垂髫、银心和工欲善还不知道这些。

他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就是物价上涨,原先旱涝保收的国营单位逐渐变得朝不保夕。

这样一个多事之秋,自然是人心浮动,有门路的各寻出路,迫于压力,方方面面也少不了各种算计和比较。

影片中有不少细节,简略而又准确的照拂了这样的现实。

在这样一个时代,戏曲界面临着重重困境。

老戏正在逐渐失去市场,新编戏也难以力挽狂澜。

越剧从诞生起,到1992年,不过七八十年,本是最年轻的一个剧种,而且,越剧几乎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新颖活泼、题材广泛的新编戏著称,表演上也更加通俗谐趣,并不像昆曲那么严谨规整。

但在商品经济和流行文化的双重冲击下,这些特点也并不足以挽救越剧,垂髫和银心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面对一个灰暗的未来。

女小生是各个剧种都有,但以越剧尤其突出的一个行当。

它的诞生,顺应了新文化运动后女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关于女小生应该怎么演,就如影片开头垂髫求教工欲善的那样,也一直有各种观点和争论。

影片最后,垂髫说,“工老师,你的谜我破了。

女小生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她像是超越了性别,是白马非马。

”呼应了开头的时候她去请教工欲善,“我演梁山伯是应该收呢,还是扬呢?

”工欲善说,你不用去问别人,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

白马因为有了自己的特点,从而非马。

女小生的表演者也许一辈子也无法真正靠近男性的一些特质和心理,但她艺术表演的过程,是超越了性别去演出一个她自己理解的男性角色,是她个性化的创造,所以,垂髫说,我超越了性别,我就是白马。

作为一个读过很多戏曲(主要是昆曲)表演论文的人,我很少见到影视作品里对戏曲表演问题有这么严肃的讨论,真是惊喜又感动。

按片中对时间的交代和大部分人求学就业的岁数计算,结尾时工欲善和垂髫都是30岁左右,正是舞台演员开始步入成熟的时候,是他们最有创造力的时候。

垂髫对“女小生是第三性,是超越性别的存在”的领悟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此时,由于戏曲行业的衰落,也由于自身的眼伤问题,垂髫已经无戏可演。

在影片中段,我看着垂髫辗转于盲人按摩店和草台戏班之间,想到了我看过的著名昆曲演员的回忆。

想起他们说,90年代初是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在大街上摆摊给人刻印,到乡下一村一村跑堂会,去影楼给人化妆,去歌舞厅唱民歌或者流行。

想起他们回忆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如何坚持练功,认真对待每一次难得的演出,在剧院需要他们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放弃外面的高薪工作,回归舞台。

这些昆曲演员,最后都坚持下来了,熬出头了。

尤其是我提到的这些老师,每一位都得过梅花奖。

看《柳浪闻莺》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长久以来,我只听到了这些最终成功了的故事,而那些迫于生活压力,囿于人生机缘,没能坚持下来的戏曲演员呢?

昆曲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与文化遗产要等到2001年5月18日,越剧等剧种获评国家级非物质与文化遗产则更晚。

我们现在知道这是中国声音,这是文化自信,而在当时,传承传统艺术的自豪感不能说没有,但心情的底色还是生活的困顿和前途的晦暗。

而这些迫于压力最终离开了戏曲艺术舞台的人,也是戏曲几百年的历史的一部分,他们也热爱舞台,他们的热爱,不畏困苦,不惧颠簸,他们的热爱,天生地长,纵情恣意。

他们的热爱,即便最后归于尘土,也是戏曲历经百年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就像片中琴师还扇的时候跟工欲善说“现在我们在乡下戏班,每天都有演出,她心情好多了,就是眼睛是看不见了”。

只要有戏演,哪怕眼睛看不见了,心情也能好。

工欲善去徐州找垂髫,垂髫没跟他回来。

琴师找垂髫去乡下戏班,哪怕坐着拖拉机,四处辗转,她二话没说,立刻向还算照顾她的按摩店老板娘辞了工。

戏曲本就是起于阡陌之间的艺术,以百年的时间尺度来看,曾经遇到过的困境又何止一场经济改革。

戏曲不死,不仅仅是因为它曾拥有过的名家名流,更是因为它拥有划着乌篷船追社戏的普通观众,有着在四面透风的临时舞台上唱戏也开心的不知名演员。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这部电影,是写给戏曲演员的情书,是说给舞台工作者的温柔爱意。

看完电影,我理解了为什么大龙说这是送给妈妈的礼物,我想他妈妈一定很开心。

作为观众,尤其是作为一个喜欢戏曲(虽然主要是喜欢昆曲,而不是越剧)的观众,我只想感谢主创,让我能够有机会,哪怕是极短暂的,把目光投向那些平凡而又坚强的不知名的戏曲演员,让我能够有机会,至少在我心里,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值得一提的还有,片中关于绘画的细节也非常准确。

我记得小时候我老师教我画扇面时说,画扇面本身没什么难,无非是做好构图。

如果要更有趣味一些,可以把扇面上的画设计成每多拉开一格,都能形成一幅构图完整的小画。

片中工欲善画的扇面,并不是每一张都能做到这点。

但他送给垂髫那把桃花扇,是符合这种设计的。

在他准备去徐州之前,用画画逃避银心的讨好的那场戏中,他用一只秃笔,在画上反复涂抹,这是违背画画基本技法的,显得他完全不像一个职业画家,随后镜头一转,你会看到,扇面已经被他涂黑了一大片,原有的荷花构图接近全毁。

他完全是在焦躁的消磨时间,他甚至懒得掩饰,只不过银心永远在小心翼翼地计算和比较,不会真的去看他画的扇面。

再比如,关于工欲善渣不渣的问题。

工欲善在看过社戏的第二天,劝垂髫再回杭州,说的是“你想唱戏就唱戏,我们总能想办法,西湖边多的是听戏的人。

”这基本上是在说,我养你,你就去做你热爱的事。

他本是一个很懦弱的男人,按小说的话,后面还打算全日制读研,连他也明白了,要垂髫开心,只有让她做自己最喜欢的事——继续唱戏。

至于生活压力,尤其在一个医疗、教育都刚刚开始取消双轨制,生活压力全面上升的时代下,与一个盲人一起过日子的压力,他至少在那一瞬间,应该是抛到脑后了。

所以工欲善渣吗?

他不渣。

他只是也没有超出时代的能力和见识罢了。

 9 ) 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三人戏

可以打到7分左右。

这个戏好看的点有三,一是题材,二是两个女角之间的情感联结,三是工欲善的表演。

烟雨江南,西湖边的《梁祝》,是刻在南方人血液里面的基因。

戏太好听了。

垂髫和银心第一次上台的时候。

光影中飞扬的尘埃中,垂髫扬扇亮嗓,气场自如,和那个戴着墨镜的寡言女孩截然不同,生动至极,舞台上的垂髫太有魅力了,无论是小说里还是电影,很难让人不动心。

工欲善在其中代表了观众的眼睛:他看银心的戏时,眼睛是呆滞、冷的、游移的,而看垂髫一上场,他的目光里则变成了一点羞、一点怯、一点柔情,一点欲言又止。

银心从头到尾没入过他二人的这折戏。

工欲善是这场戏里最迷离的浪漫因子,之前说,扇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暧昧,这场戏里,他才是暧昧。

他是明媚的诱惑。

无辜的、痴情的工具人。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他也从没入过她二人的戏。

工欲善这个人,如果不是由郑云龙来演,我对他是生不出任何好感的。

人是好人,可总是半掖半藏,捉摸不透。

话也不直说,难怪银心恨他,也难怪他错过垂髫。

我没想到那段情欲戏会以这样悲情的方式展现。

聊赠一折扇,三个人的情缘都到此了结了。

这两个女角的丰富性调和得很恰到好处,淡妆浓抹总相宜。

垂髫向往在舞台上唱戏,银心是只要有条件,她可以只给一个人唱戏。

戏对垂髫是信仰,对银心来说是营生,是画舫里的消遣,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喜爱,也不过是漫长岁月里对反复做的事情不由自主生出来的感情。

女小生是介乎男女之间,杂糅成更加纯粹的第三性。

结尾处的垂髫独自在亭里唱戏,工欲善在远处凝望。

我个人的理解是:她已经参透越剧里的女小生的含义,也参透了自己,她不需要男人了。

她已能自臻圆满。

我看到了旧时代的女性主义,一种超越新时代的人的女性主义观念。

今天天气不错,我要去西湖边看看早春的新景了,即使现在不见抽枝的嫩绿的柳,吹吹风,看看人,也挺好。

[/cp]

 10 ) 关于《柳浪闻莺》选角:缘分让我们相遇~

豆瓣的影迷朋友你们好,我是《柳浪闻莺》的导演戴玮,很开心能入驻豆瓣,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们电影的一些幕后故事。

很多看过电影的朋友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导演,你是怎么找到工老师,垂髫和银心的,他们演的太好了,太适合片中的角色啦!

…还有的说:“导演选角很准啊,他们就像从小说里走出来的,三位演员太贴近人物了”!

是啊,从改编剧本到开机前确定启用的三位主演,用了二年多的时间,那段时间里我几乎天天和故事里的“垂髫、银心、工欲善”生活在一起,他们在我眼前越来越真实,栩栩如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模样,终于有一天我在众多的演员中看到他(她)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重逢的老友…1、汪飏:我等垂髫等了整整十年!

垂髫是全片的灵魂人物,她的人选让我着实费了不少功夫,一开始我们确定了两个方向,一是想找和垂髫气质贴近的“科班演员”,二是要在“戏曲演员女小生”中选出一个来,我记得大约见了几十名女演员,还有戏曲演员,不仅要试戏,还要试戏曲妆,一路看下来都感觉不对,直到有天男演员许凝向我推荐了汪飏,第一眼看到她的照片,我立刻被吸引了,她身上那股子 “劲儿”对了,是垂髫的劲儿…我还记得第一次见汪飏,她就和我说,导演,我看了两遍剧本,被感动哭了,我能大胆的说句心里话吗?

我就是垂髫,我等她等了十年!

”…很快剧组安排汪飏扮上了女小生的妆容,再穿上戏服,英气逼人,仿佛真是从戏曲《梁祝》里走出来“梁山伯”,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她!

2、 郑云龙:你敢用我,我就敢演!

相比垂髫,工欲善更是难寻,他是杭州的一名画家,是一个瘦弱白净,文质彬彬的江南才子。

他与垂髫在艺术上精神上息息相通,决定了汪飏出演垂髫,这个“工欲善”还要和汪飏有CP感!

在进组前夕,监制程青松和作曲董颖达向我推荐了音乐剧演员郑云龙,我当时不认识大龙,还特意去看了“声入人心”的综艺节目,最吸引我的是他独特的气质和忧郁的神情。

但我深知“工欲善”有多难演,我对从来没有演过戏的郑云龙有点犹豫,董颖达坚持让我见见大龙本人,就这样我从杭州剧组到上海见了大龙,第一次见,他给我的感觉是很阳光很开朗,和忧郁的画家工欲善截然相反,而且大龙直言,这个角色和我本人反差挺大的,但对这个故事,在戏团的生活很感兴趣,“从小我就在京剧团的后台玩耍,因为我妈妈曾是京剧团的演员,后来为了我放弃了舞台和事业…”我问他,你想演吗?

他毫不犹豫:你敢用我,我就敢演。

于是马上安排了试妆试戏,那次大龙和汪飏一起试了一场,他俩的感觉特别对,大龙还告诉我他在减肥留头发,想从外形气质更靠近工欲善。

我确信:他就是工欲善了。

一个月后电影开机,大龙竟然瘦了一大圈,服装师和我说,他的服装都穿不了啦,必须重新购买。

3、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阚昕

阚昕,95后小女生,我第一次见到她本人是离电影开机不到一周的时间,之前的“银心”演员因特殊原因离开了剧组,我们要尽快找到新的“银心”,电影才能保证按时开机,但前提是新的银心必须有越剧的功底,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学过“戏曲”的演员或专业的戏曲演员身上,当时有一个学过四年黄梅戏的女演员是第一候选,我们电影的美术指导邱生推荐了另一位女演员阚昕,她是个新人,没参演过大银幕,但从外形气质很符合“银心”,看了她的一段表演视频,我和表演指导刘丹都很喜欢,决定在这两位女演员里选择一位,很快通知她们录制了同一场戏,当晚阚昕的表演视频发过来的时候,我和刘丹异口同声,银心就是她!

她从进组的那刻起,压力就伴随着她,八段越剧表演和角色内心复杂的情感戏都是她每时每刻遇到的挑战。

剧组杀青的那天,阚昕和我说: 导演,能遇到这部戏,我感觉我太幸运了,感谢你的信任帮助…我想说,阚昕, 《柳浪闻莺》遇到你何尝不是幸运的呢,你是天上掉下来的那个“林妹妹”啊!

《柳浪闻莺》短评

不提《霸王别姬》了,更适合跟谢晋的《舞台姐妹》对照着看,同样是情愫在舞台上下、女性之间涌动,同样是人物被时代拆散乃至放弃梦想,或许,也同样是创作被大环境限制而不能更往前迈步。4:3画幅搭配精致构图,让片子有一个漂亮的扮相,《梁祝》则是性别倒错的经典文本,又让越剧唱词跟电影情节进行一些巧妙的互文。但是整个故事还是太拙太旧了,没有任何越出三角恋框架的尝试,想起陀翁说的,阴谋是爱情的敌人。郑云龙演得太僵了,一个孱弱到几无能动性的男性形象,一个故事里真正的第三者,却在亮相之初就文绉绉地给“第三性”赋权,实在令人大跌眼镜。没看出倒叙的必要性,女主角在片尾破解“不男不女”的自白也是画蛇添足。

6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摄影师还不错

7分钟前
  • 破骨草
  • 还行

不如去再看一遍《虎度门》……有些表演和台词尬得我眼睛都不知道还能往哪看只能死盯住银幕一角巴望着演的部分快过去……口音也全都很出戏……后面有段船戏cliché得我闭上眼内心*Bill Burr崩溃大叫(后排有一位男士直接笑出声),我边上的观众和我一起边看边疯狂叹气……不说了,我就当回忆下小时候常见的乡下景观和农村戏台吧……救命……

9分钟前
  • Virgil
  • 较差

这个剧本不太行啊……

11分钟前
  • 岭南佳荔
  • 较差

剧情不行,配乐来补。男主角。叫 工欲善? 笑死我了

15分钟前
  • 猫姆
  • 很差

特意去上海电影节看了首映,事实证明高铁来回看电影也可以非常值得!电影叙事节奏快,故事讲的非常清楚,完全不会出现文艺片常有的“看不懂”,几段插叙也是让人豁然开朗。尤其是男主演员郑云龙,原本是舞台演员,第一次演电影,有大段的怼脸拍摄,把情绪在细微处表现得非常好,太期待他以后更多的作品!

19分钟前
  • 叶不遥
  • 力荐

郑云龙先生真的是极具潜力和爆发力的好演员 未来可期

21分钟前
  • 不是L
  • 还行

这是什么旷世姬恋!其实片中探讨的性别性向方面的话题还蛮值得玩味的,当然可能也无法再触及更多了。整个故事有一种独属于女性的细腻感,地域特色也很浓郁,但看得也有点吃力,节奏不太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孩子还是要搞事业,郑云龙都可能会离开你,但是你热爱的事物不会离开你。以及,如果遇不到像郑云龙这样的“小男人”,女孩子还是愿意跟女孩子在一起。

2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故作姿态的电影。

27分钟前
  • 王写写
  • 较差

没去影院反而是朋友给了我份宝贵的资源,我认认真真看完,麻痹的,如鲠在喉,连跟别人交流的欲望都没有,后来听别人说这还是山西新浪潮,很好,继续加油。

32分钟前
  • 阿拉
  • 很差

梁兄,贤弟。她护她,她护她。出现一个他,差一点成空,而也仅是差一点,白马非马,「我害怕,没事,我在」。是比较舒服的一部文艺片,扇子很美,越剧很美,西湖很美,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很美。希望这类属于我们的,唯美的元素可以多多的出现在大荧幕上。

37分钟前
  • 糯米团
  • 推荐

#TIFFCOM-ONLINE

39分钟前
  • 月亮出來了
  • 还行

郑云龙在这里面气质太合适了,真的有那种委委屈屈的感觉,很女气(褒义)。但片子拍得太无趣了,我指的是剧情的每一步都是能想到的,包括剧作手法,如何穿插回忆体现两个女性的情谊。就是毫无惊喜。

44分钟前
  • 布鲁布鲁
  • 较差

“第三性”,怎么这部到处都很别扭呢?

45分钟前
  • 抛掉奶盖上街去
  • 较差

【冬暖影展】想起谢晋的《舞台姐妹》。90年代的中国,社会与人心都在剧烈变化。时代设定很考验美术道具。影片用4:3画幅和淡雅的色调呈现山水画的质感,可惜现代公交车的布景是全片败笔,虽然只出现短短数秒,但瞬间令影片美术做旧的努力破功、出戏。角色性格也让人摸不着头脑。男主角夹在两位女性之间优柔寡断,女二号先是耍计谋抢到男人,又故作潇洒果断抛弃回到女主身边,那场吵架分手戏真是看得莫名其妙。女主角演得不错,“贤妹妹,我想你”一句催人泪下,很见功力。但分不清角色究竟是全盲还是半盲,模棱两可。相比之下,男主角的表演状态更奇怪,他的眼神在自始至终的每一场戏里都是飘忽不定的神游模式,弄得你搞不清到底是导演这样要求他的,还是因为他第一次演电影不习惯摄影机造成的。到底是女主盲还是他盲?

47分钟前
  • 汪金卫
  • 较差

郑云龙这是演了个工具人吗,和两个女主角之间的化学反应,还不如她俩彼此间的。不理解如果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为什么不发挥自己会唱歌的长处呢。

52分钟前
  • 甄子
  • 较差

这选角挺妙的,都是生面孔(烦死现在电影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人了)。女主演得那种硬气挺符合女小生的感觉的,戏剧扮相也不错;男主气质很好,演出那种江南文人的感觉,但那架势也很像画家,演员本身是学画的?女二也演出了那种唯利是图的感觉,但那个时代大多都比较自私吧。文艺片来说不错的,但越剧部分老实说不太专业。

57分钟前
  • 我们在一起吧·
  • 力荐

最后第三性的解释我真的觉得有点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58分钟前
  • WANGXY
  • 推荐

看燃烧的月亮怎么演江南多情人。

1小时前
  • Paprika
  • 推荐

看过

1小时前
  • 🍏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