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再见吧!少年

再见吧!少年,Let Life Be Beautiful

主演:刘敏涛,荣梓杉,谭凯,顾语涵,斯外戈,徐可珑,陈楚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再见吧!少年》剧照

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2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3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4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5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6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3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4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5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6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7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8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9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20

《再见吧!少年》长篇影评

 1 ) 我哭了, 你呢?

我是因為聽了由谢可寅合作的宣傳曲<<翅膀>>而來看的. 我滿喜歡他們的劇情處理, 不是每一段細節都要演出來, 有些事隨著故事走下去就會明白發生了什麼. 我比較喜歡這種處理方法. 替如說最後那一段, 沒有真的看見兒子死在病床上, 反而是看見爸爸媽媽不接受兒子走了更加感動. 還有最後那一幕, 簡單的讓觀眾知道男生是知道女生就是那個網友. 然後說說演技, 這兩個孩子(荣梓杉, 顾语涵) 也演得太好了吧! 十幾歲就那麼會演, 他們長大後應該一定會在演藝圈好好的發展. 情緒演得剛剛好不會太過. 爸爸媽媽的兩個角色也演得很不錯 (谭凯, 刘敏涛). 滿深刻的那一幕是最後谭凯硬著頭皮很堅強地離開家上了自行車後, 才露出那種悲痛和傷心因為兒子的離去真的讓人哭得不停. 那種情緒很真實的, 在老婆面要堅強, 不想影響她的情緒. 這是一部滿正能量的戲. 演技, 劇情, 剪接都很不錯. 是一部會讓你大哭的戲, 尤其是如果有親身的癌症經歷或家人, 朋友的奮鬥故事. 加油! 題外話, 說真的, 年輕得了癌症九成不是因為飲食的. 病人做化療時, 如果他們可以吃東西時, 就多給他想吃的東西. 做化療已經夠辛苦了, 有想吃的東西就讓他吃吧. 癌症不是一兩餐吃出來的. 讓他們開開心心的活在當下.

 2 ) 我也可以是流浪诗人

我也可以是流浪诗人 - 好妹妹词:王越阳曲:好妹妹大大的城市 小小的我小小的时间 慢慢地走慢慢的脚步 又清醒了几时在这风中 在这风中金色的月亮 黑色夜空黑色的风衣 披着我喧嚣的城市 匆忙的行人在南方流浪 在南方歌唱那就走吧 谁知道前面是什么那就走吧 停留在那里风景是一样的那就走吧 别忘了带上吉他和悲伤外壳大概吧我也可以是吟游诗人或许吧我也可以是流浪的诗人

 3 ) 被怪兽咬疼了,就笑着说再见吧

好像,人总是在告别。

在机场、车站送远行的人,依依不舍地挥手道一声“再见”。

毕业时各奔东西,在同学录上留下潇洒的“再见”两个字。

逃离一座城市,发一条朋友圈“再见了,xx”,再配上日暮斜阳的城市街景渲染无奈伤感的氛围。

离开一个人,口是心非地在聊天窗口里发送一个系统默认的“再见”表情…对于告别这件事,我们似乎已经很熟练了,可如果是要和自己的生命告别呢?

《再见吧!

少年》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一个14岁的少年是如何和自己的生命说再见的。

丨再见,朋友:你会记得我多久穿着蓝白校服,咬着包子,骑着单车一路往学校奔去的少年王新阳,清新、阳光,元气满满。

喜欢音乐,跟同学的哥哥买了把二手吉他藏在教室,央求学习委员于晓若不要告诉老师。

好像每个班级里都有这样一个女生,扎简单的马尾,聪明文静,热爱学习,在同学调皮捣蛋的时候会凶狠地横他一眼,而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又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王新阳参加学校文艺汇演选拔,她配合他装酷的出场,帮他拍短片。

他生病住院了,她主动提出帮他补习落下的功课。

他在医院组自己的乐队,她加入帮助他更接近梦想。

她扮演生病的网友,给他鼓励,在他抗拒剃光头的时候,给他寄来好看的帽子。

他恢复后回到学校,只能无比艳羡地看着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同学们,默默听着歌时,她小心翼翼地靠近,陪他一起听歌。

天空是蓝白的,很纯净。

很多东西不需要说明就已经足够美好了。

就像王新阳把自己的平安符寄给“海盐芝士不加糖”。

就像他在影片的最后问晓若,为什么要叫海盐芝士不加糖。

就像他问她,你还会记得我多久?

空旷的海边,只有风声,没有回答。

丨再见,爸爸妈妈:成为你们的王新阳,是最好的生日礼物夜幕降临,灯光像远飞的萤火钻进千家万户。

一格一格昏黄的窗户,飘散出牵动味蕾的饭菜香。

凡尘烟火,平淡而幸福。

王新阳的家,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

像这个城市里数以万计的家庭一样,妈妈持家严厉,但内心柔软,爸爸开明随性,是儿子的朋友,也是妈妈的支撑。

平淡的幸福因为儿子突如其来的病情戛然而止,一家人开始了卖车卖房,筹钱治病的糟心生活。

爸爸卖了车,给新阳用特效药,买新的吉他。

妈妈为了照顾新阳,辞了工作,甚至放下平日的脸面,借遍了亲朋好友的钱。

医院冰箱上被人贴上的墓地广告刺眼得需要一把揭下,民间传闻花生皮泡水成了攥在手里最后的救命稻草。

尽管讽刺与荒唐交织出内心明显的不安,他们在儿子面前还是表现得像未曾崩溃的成年人。

可是新阳都知道啊。

“我猜爸妈是怕我哭,所以总对我说没事没事。

”“我问我的吉他有事吗?

他们也说没事没事。

”下个镜头就是那把二手吉他断了的画面。

他也知道,虽然爸爸妈妈说搬家是为了方便,但那个房子,那个家,他们是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在一家三口讨论生日礼物的时候,他也表现的像一个懂事的小孩。

晦暗的病房里,夕阳照进来。

他说,我不想要什么生日礼物,能成为你们的王新阳,就已经是最好的礼物了。

所以在他离开之前,给父母留了一个耗费精力的追星任务。

用一种略显笨拙的方式,给他们时间来缓解失去他的痛楚。

告诉他们,尽管他不在了,他们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爸爸妈妈竭尽全力守护他,他也要守护好爸爸妈妈啊!

丨再见,这个世界:如果生命留不住,总要留下点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吧王新阳的身上有一种少年的浪漫。

他常常戴着耳机,里面有他自己的音乐世界。

他是校园广播站的小主持人,会在广播里放歌送给帮忙的晓若以示感谢。

他还给自己在文艺汇演选拔中设计了与众不同的出场环节,预备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幕后走到台前。

虽然没走到台前就倒下了,但病痛并没有带走他的天真与浪漫。

他在医院的天台上肆意奔跑,穿梭在洁白的床单之间,像没有生过病一样,快乐足够简单;他和病友们拿着水桶、簸箕、衣架组乐队,用“too young to die”来命名这支乐队。

年轻不死,梦想不死。

他们还为自己争取了一场天台演唱会。

少年们换上华丽的演出服,尽情演奏,医生、家属、病患们被巨大的热情浸染,一扫往日愁苦,笑得真心而满足。

小小的置景灯泡在夜色中闪亮着,像那患病的少年,在人生的至暗时刻,身上依然有光。

浪漫的少年不会止步于天台演唱会,他还要创作一首歌留在这个世界上,纪念他短暂但绚烂的生命。

是愿望,是梦想,也是他与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方式。

当王新阳的短片出现在了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上,密密麻麻的观众看着他青涩稚嫩的脸,听他笑着诉说他的故事和音乐,他成功了。

他不仅把他的音乐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还把他的青春浪漫、自信勇敢、友爱乐观留下了。

病愈的童童和武寒,眼角含泪的晓若,拼命挥舞荧光棒的新阳父母,甚至在观众席里遭遇其他坎坷不顺的陌生人们,都会带着这段记忆更好地生活下去。

最后,很感谢这部片子没有浓墨重彩地描述患病的痛苦,而是用平静详实的镜头语言记录了一个少年和一个家庭是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的。

就像王新阳在天台演唱会上唱的那样,“被怪兽咬疼了,就一笑而过”。

所谓“一笑而过”,就是笑着说再见吧~

 4 ) 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小学读泰戈尔诗集 ,就格外喜欢这句话。

谁不想永远绚烂自由肆意的人生呢?

我是高三毕业生,谢可寅粉丝,当时学校补习错过电影院播出,一直知道这个电影但是放着没看,假期补了。

我泪点低,全剧从新阳得病就开始有间断地哭了,其实这部剧的制作和布置都比较简单真实温馨,没有安排令观众思考太多的细节,直接地打动人心催泪。

最打动我的是在观看时一些观众的弹幕。

他们自己,家人,或是朋友得了白血病,已经离开或是还坚强活着,发表那些感慨。

原来这样的病,就那么真实地存在在生活中,影响了这些人,这部电影也抚慰或鼓励了这些人,他们可能不能去影院看一部电影,却在手机平板上得到了安慰。

我想这是这部电影的能量意义之一。

我的感受就像那句话“幸运的人对不幸之人的愧怍”。

健康的人看了不幸的人或许会说“哎我还好还怎样”,但是王新阳不仅仅是让人这么感觉的,他实现了心愿理想,也给爱他的,活着的人留下安慰与希望。

我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与不幸之人对比下幸存的侥幸,更多地是乐观生活,多为别人考虑,还有关心帮助别人。

我开始谅解自己,高考成绩还没有出,但感觉不能如意,可是我真的很想成为医生或是其他有特别意义的职业,想帮助和保护一些人。

想去献血了,毕竟我也成年了。

这部电影缓和了我出成绩前焦虑的情绪。

谢可寅的推广曲的一句“来人间一趟,要燃烧不要腐朽”让我曾在一模前找回学习状态,陪我很快跑完高中最后一个800米,而这部电影又给我我新的能量。

其实这些能量都是我内心深处的,我可以面对一切,而外界的影响唤醒了它。

再见吧,少年!

也再见了我的少年时代,俗人在意结果得失,我是俗人,但是故事还没结束呢,我们来日方长。

 5 ) 少年

春天之所以让人憧憬,是因为它不会长久地停留;生命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不可能读档重启。

万物有序,新陈代谢,是我们所处的世界规律,而人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必败之战,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在有限的时间中竭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然后在黑色幕布降落之际怀着遗憾挥手告别。

十四岁,是一个太年轻的阶段,有很多萌发的想法,却还没来得及一一实验,有一些意味不明的情愫,却还没笑着哭着来场恋爱……太过年轻的人生路遥遥隐没在阳光下的氤氲水汽中,青春的力量挥洒的近乎浪费,什么都不需要着急,可是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到来的是什么。

 6 ) 你还会记得我多久?

有幸提前两天看了点映,以下为当时看完当时就写的一些感受,与当时很多人跟我说的,泪流满面、特别好有所不同,仅个人表达~ 没看之前爆火的《隐秘的角落》。

看之前先吸引我的,是在琅琊榜和伪装者的时候就被其演技所折服的刘敏涛,但现在已经已经妥妥被荣梓杉圈粉了。

我一直很喜欢慢节奏的娓娓道来,但让旁边观众耍起了手机的原因不是节奏,而是前半段的拼凑感很强,一直到主角第一次出院前,剪辑都给我一种强烈的混乱感,情节转换的也很突然 大量的哭戏,的确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我座位后的大姐就哭的一塌糊涂。

但大部分人感受到的,应该是向上的力量,而不是部分有些刻意强加的泪点。

“生硬得像是在演戏”。

但也有让我情绪上涌,触动到我的。

一次是在王新阳剃光头的那场戏,并不是前面的王新阳和母亲的情绪爆发,而是在门外听到争吵的父亲进门说:“看爸爸给你买的按摩仪,打折买的!

按背颈还能按腿…”然后王新阳抱着哭起来。

另一次,是在决定卖房子那里,轻轻的表演和台词反而真实,让我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能引起的是共情,如果身边有过类似的情况,往往会从头哭到尾,这一点在映后分享上大家都说的亲身经历就可以看出来。

不得不说徐敏涛把握情绪的演技是真的了得,特别是在准备服药自杀和在医院的崩溃那两场戏,但后者那场被医生的几句不带有任何感情像是复制粘贴一样的“一定会尽力”严重干扰。

有些刻意和不真实,可能是因为我学医的关系,有关医生的许多场景看得我直尴尬。

(专业性错误就不谈了,但我现在依然觉得他们口罩戴反了!

我一度怀疑是不是一直都是我戴错了,因为他们全都是这样的…) 也许青春片不可避免的理想化,是推动故事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吧。

比较起来,父母就显得真实的多,卖车卖房,辞职崩溃。

一面让彼此坚强,转头就泪流不止。

就像在王新阳只听了一半“再生一个”时,我原以为会戏剧处理与母亲的冲突,意外的却是王新阳已经帮妹妹想好了名字,这是泪点也是笑点。

现实的再生一个,理想的温暖幸福。

跟刘敏涛和谭凯相比较起来,荣梓杉的表演虽很棒,但还是有进步空间,毕竟too young to die。

几位小主角也是如此,台词太生硬,也许是导演故意的,毕竟他们本就是初中生或是更小的年纪。

该片挺好的呼吁大家关注儿童型白血病。

这是1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男孩多于女孩,多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但别的类型相对治愈率较低,男主应该就是少见的类型。

疾病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梦想,对于家庭都表达的很好,但对于自己和生命浮于表面,没有过深的思考,仅表现在为数不多的和键盘手之间的对话和冲突上,全篇也仅仅停留在反复提及的“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 说了很多不足,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好在故事很完整~不仅泪点,笑点也很多,不拘于狗血形式,细节表现也很多,喜欢阳台上大量蓝白绿色的青春气息,一家三口在一起暖黄、洋红的温暖幸福,“月球”转动和停止的暗示。

喜欢小女主的故事情节都有些特别。

虽然明显猜得出来,但我依旧很喜欢,喜欢好几次分享耳机时的无声,喜欢含蓄但又明显的感情,喜欢青涩又中二的青春。

(我忘记女孩的网名了,没想到啥意思) “你还会记得我多久?

” (沉默) 每次延长了两个小时人生后,我评价一部电影真实的心理感受,往往感性,且无法具体说明,是一种感受。

好坏之分的标准,成了在字幕滚动、灯光亮起时,内心是否多了一些平静,脚步是否更加坚定。

 7 ) 一部撤档,一部上映仅几百万票房,陈思诚的预言正在实现,留给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时间不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困扰,国庆档也好,春节档也罢,看似电影市场热热闹闹,可实际走进电影院能看的电影就那么两三部,这么大的蛋糕被两三个寡头分了,剩下的都要饿死。

在你走进电影院的时候,资本已经替你做了选择,大部分影片是没有资格进入热门档期的,勉强挤进去的,也注定成为炮灰。

就说今年的国庆档吧,一方面《家乡》和《姜子牙》神仙打架的票房竞争异常激烈。

一方面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被无限挤压。

10月3日,动画片《木兰:横空出世》宣布退出国庆档。

10月5日,“朱朝阳”的银幕首秀《再见吧,少年!

》上映,尽管拿到了豆瓣7.4的高分,但第一天的票房区区几百万,还不够那几个大片塞牙缝儿的。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问题来了,为什么小成本制作影片分不到大蛋糕?

在今年的北京电影节上,陈思诚就做了预言:一部电影,想要在院线分一杯羹,必须具备两个特质。

第一是电影工业很强大,那种沉浸式的视听体验是普通的流媒体无法替代的。

第二是电影故事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且极具话题性。

就国庆档来看,陈思诚的预言实现了。

《姜子牙》是第一种特质的体现,它是一部暗黑的成人童话,那种视听盛宴是你在家中捧着iPad在爱奇艺上无法感受到的,要有参与感还得买票进影院《家乡》是第二种特质的体现,影片故事相比《祖国》更接地气,而影片话题性也非常丰富:五个故事怎么排序,上百位影星谁演的最好,影片最终票房能否赶超《八佰》,这类拼盘电影的兴起是福是祸…你要想和人讨论这类问题,也得乖乖买票了。

反观另外两部小成本电影,就是两种特质的反面了。

就说《木兰:横空出世》吧,主创的小算盘打得很好,原本计划着刘亦菲的《花木兰》大火,它强行蹭一波热度。

没想到《花木兰》扑街了,而这部动画片自身的品质又很差,豆瓣评分只有3.2,两个特质一个也没沾上,只有灰溜溜当了逃兵。

再说《再见吧,少年!

》,本片讲述的是白血病少年的故事,有点《奇迹男孩》的感觉,口碑不俗,也反映了很深刻的社会现实,但话题性不够,沉浸感不足,题材也太压抑。

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国庆节,你让观众花钱去影院看这也那个一部苦大仇深的影片,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本片的两个主演,一个是荣梓杉,他凭借《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火了一阵,但那部剧毕竟是网剧,从爱奇艺到大银幕中间隔着一大截的距离,他的那些受众充个18块的VIP会员都心疼半天,你让他们买张30元的票去看一场戏,几乎不可能。

另一个是刘敏涛,出演过《琅琊榜》和《欢乐颂》,是典型的电视剧演员,电视剧相比电影处于鄙视链的下游,带着这样的“天然劣势”去主演一部电影,刘敏涛演技没得说,勇气也值得肯定,但票房号召力这一块差得有点多。

《再见吧,少年!

》叫好不叫座,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觉得,小成本电影想要生存,有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叫做以小博大。

故事虽小,成本虽小,但格局一定要大,要有那种蚂蚁撼大象的反差出来。

比如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成本虽小,人物虽小,但开创了国内并不多见的多线叙事结构,这是结构上的以小博大。

比如徐峥的《我不是药神》,这部片和《再见吧,少年!

》其实是一个类型,但它厉害在不只局限于一两个病人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而是主角程勇这个视角,从一个患病群体牵引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医药行业问题和百姓看病问题。

《再见吧,少年!

》击中的只是少部分患病群体的痛点,大多数观众属于隔岸观火的状态,很难产生共情。

而《我不是药神》击中的是所有人的痛点,并将之转换成亲情、爱情和友情之中,因而能引发全民讨论的热潮。

这是内容上的以小博大。

第二个方法是寻找性价比高的特质演员。

比如那部《滚蛋吧,肿瘤君!

》,从名字风格到电影类型和《再见吧,少年!

》都非常像,为什么两部影片一个火了,一个扑了?

那是因为《肿瘤君》找到了合适的演员——白百何。

你或许会不屑地说,白百何也算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可事实上就是,白百何演技虽然一般,颜值在演艺圈也不出众,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那就是主攻“小妞电影”,她出演的角色大都是那种性格爽朗言直口快的小妞儿。

从《失恋33天》到《捉妖记》,白百何一直在塑造这类角色,并通过努力经营,将自己的人设和“小妞电影”紧紧捆绑在一起,这一招出了奇效,以后的电影只要是小妞电影,只要有这样的角色,白百何就是不二人选。

她不仅压过了和她长相“撞车”的王珞丹,在电影票房上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目前白百何的票房总和是95.73亿,与周冬雨的95.95亿并驾齐驱,要不是“摸金校尉”那个八卦事件是她事业停滞不前,要不然白百何应该是内地最早进入“百亿票房俱乐部”的女演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拿白百何与刘亦菲比较,论咖位轮颜值论资历,白百何都远不如刘亦菲,但白百何主演的电影就是能大卖,刘亦菲资源再好也是一部接一部的扑街,这就是特质演员的厉害之处。

小成本电影就应该找白百何这种咖位不高但个人标签非常鲜明的演员,我心中这类的演员的最佳人选是:章宇和任素汐。

他们咖位不高,片酬不高,能解决成本问题。

但他们演技出色,虽然戏路比较窄,但遇到了合适的剧本就是能一阵疯狂输出,特别适合小成本影片。

第三个方法叫做抱紧大腿。

现在很多厉害的导演都会带一带年轻的导演,比如《我不是药神》里的制片人徐峥和年轻导演文牧野,比如《受益人》里的监制宁浩和青年导演申奥,比如《误杀》里的制片人陈思诚和青年导演杜汶利,比如《hello!树先生》的制片人贾樟柯和青年导演韩杰,当然还有10月4日上映票房不俗的《一点就到家》,导演是青年导演徐宏宇,监制是陈可辛。

这些电影都是典型的小成本影片,都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抱紧这些大佬的粗腿,能凭借他的人脉找来优秀的演员,能凭借他们的经验为自己的电影把关,在宣传时也能邀请他们他们为自己的作品摇旗呐喊,一举多得,岂不美哉。

最后,我想说,陈思诚说了实话,现在的电影市场还是受资本裹挟,留给小成本电影的生存困境非常有限,中国的电影从业者有上百万,每年拍摄的电影也成百上千,但真正和观众见面的是少数,能在热门档期与大片分一杯羹的更是凤毛麟角,这其中有多少沧海遗珠不得而知。

未来我们应该打破垄断,让小成本电影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发声,这样他们赚了钱有了做大做强的资本,我们走进电影院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遥远,中国电影人加油鸭!

 8 ) 让我哭的稀里哗啦的好片子

作为一个路人,我为今年没在影院观看这个影片而感到遗憾。

先说原因:这么好看的电影雇黑水刷影评,导致我对其判断失误。

其次是观影后的正文:开头,故事较为老套,讲述的就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少年的日常。

通过王新阳看女人裸体的CD封面,流鼻血,为其在文艺选拔时晕倒,被送往医院正式确诊白血病埋下伏笔。

中间,通过对同病房的2个病人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先后去世的剧情,侧面烘托出白血病的恐怖与难治愈。

中间伴随主线剧情:王新阳从入院配合治疗到第一次做化疗,被剃光头发,只到第二次化疗,出院,突发感染,死去。

主线剧情推动的不仅是王新阳死亡的客观事实,更是王新阳和其父母主观感情的变化,王从自信乐观到担心、恐惧,然后不畏惧死亡,最后接受死亡;父母从心怀希望,跌入谷底,最后心如死灰,因为儿子留下的托付而死灰复燃。

剧中不乏友情、亲情、同情等。

(王组乐队、同学默默的支持、王出院后的学校生活、王给父母的临终托付)影片最后以一场演唱会结束的,非常激励人心。

其中有天台乐队病友、小女孩的身影,给整部剧压抑、悲伤的氛围,留下了希望。

提醒我,如果他还活着应和我一样大啦,可他却他永远的活在啦17岁。

亮点:父母在剧中的行为、心理刻画的都很理性,很真实。

父亲的弟弟还欠着钱,宁可卖房子,也不肯向弟弟要钱。

爷爷奶奶有心脏病,也没有告知,这些小的心理的描写,让人感觉这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真实,不假不造作。

剧情有些许bug,看着不舒服,如下:①王新阳出院回学校,吃饭时,同学嘲笑他癌症,不能吃肉。

导演本意是想从旁观者角度突出社会对病人的态度吗?

我不懂。

但是按照剧情推算他应该上高中啦,绝对不可能有这么无脑、低情商的高中生。

②天台演唱会,不写实,太魔幻出戏。

还有王新阳化疗剃光头啦。

演唱会都戴帽子啦,为什么帽子底下还有那么多头发?

看旁边的大壮是爆炸头,可以推测戴的是假发,如果全员为了避丑,戴的都是假发,王信阳都戴帽子了,为什么还要再戴假发?

⊙ω⊙有一点点杠总之,这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好片子,个人认为是今年截止现在最好看的华语片子。

 9 ) 再见吧!少年

该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在影片的开头,你会看到王阳(男主)在教室里偷偷弹吉他,被学习委员(女)发现了(该学校是不允许带学习以外的东西来学校的),男主祈求她不要告诉老师,能看出王阳是多喜欢音乐,却在后来查出了白血病,在医院里,认识了新的小伙伴,并尝试着组织乐队,想完成自己的梦想。

在住院期间,王阳还通过网络认识一名网友,陪他度过了孤独的时刻,其实,那个人,就是当时的学习委员晓若。

经过化疗当时是有好转,不过还是复发了,病魔还是夺走了那个少年的性命。

非要说该影片有什么能够打动人的话,第一是独白的声线很好(可能是对我这种有声控的人会…)很触动人心弦的是①影片开头的青春时,那女孩对喜欢的人的懵懂无知,会让我们想到曾经的校园生活,大概也是如此,不懂如何表达,也害怕没有结果大概就会默默的守在他身边吧!②在得知孩子生病时,父母的全身心的照顾,以及后来孩子已去世,父母的悲伤,到后来晓若带来王阳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时,父母耗尽几个月的时间得以实现后,那种失去孩子的悲痛才有所缓解。

该影片真的挺好哭得,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本人泪点太低,开篇会有些治意,画面感也很赞,当然也骗了我很多眼泪有人忠于读书,有人忠于看电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爱,不过是怎么去对待它罢了。

时间很短,我们总要在这平淡无奇的生活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呀,除了读书,看电影之外,也可以是画画,摄影等等,只要你现在还感兴趣,还能去做的事,那就大胆的去做吧,千万不要在该可以试错的时候,白白浪费掉那些时间我会看各种各样的电影和书籍,也希望你们可以推荐好看的电影或书单和综艺,摄影博主给我呀,我会好好学习的啦!喜欢很多奇奇怪怪的小东西,也会想其他的女生一样喜欢很多可爱少女心的东西,不过确实和本人的形象不太符当然了,我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那种影评什么的,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10 ) 战病魔

最近连续看了好几部这个类型的片子,《五尺天涯》、《滚蛋吧,肿瘤君》和这部,基本上都是讲身患绝症的人,而且多半是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如何乐观向上的故事,这个主题是动人的,但是细节方面就高下不同了。

从医院到学校,这部片子呈现的景象都感觉不在国内,那个天台也明显并不在那个人民医院的外景楼顶,电影中乐队的成立也很牵强,普通的中国小孩,不管是男主角还是病友小胖和吹口哨小女孩,未经训练是不可能掌握演奏技巧的,更不可能搞天台音乐会

《再见吧!少年》短评

还是老戏骨演的好,前半段的小演员有点垮,刘敏涛老师演技真的很感人,后面弟弟的演技也很感人,全剧所有泪点都在母子两个人身上了

7分钟前
  • 被窝里有猫
  • 推荐

哎,其实我泪点挺低的,结果还是没有哭出来。是在《一点就到家》之前看的,与《一》一样有着比较薄弱的剧本,但不同的是没有遇到一个好导演来调度这一切,于是沦为很认真的青少年宫活动片。百度的软广和公众号里“不生病的智慧”似乎在剧本表意里都是真实的讽刺,但不真实的医院戏码、无止境的煽情让整个电影像是为了迎合父母的自慰电影。对不上口型的歌唱画面、除了头和尾不曾被提及的偶像还有创作到最后一首终于是好听了些的原创曲,让电影中男主角的“音乐梦想”格外地虚无缥缈。看到最后,刘敏涛依然是刘敏涛,荣梓杉除了吐舌像陀姐之外依然是荣梓杉,而观众们站起来说出的感想依然不是片中的人物有多么能令人共情。戏外疑问:1. 那刘敏涛就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演得了类似《热带雨》的角色吗? 2.荣梓杉的戏路是否被定型严重?

9分钟前
  • 匣中猫
  • 很差

中规中矩,看了综艺之后看陈楚生这么正经反倒不适应了。

10分钟前
  • 卡夫卡
  • 还行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4分钟前
  • 灬小沫
  • 推荐

一句话总结:电影有门槛,平庸是原罪。剧本平庸,导演也平庸。所有角色都是扁平化的,虚假的。

15分钟前
  • seven&amp;night
  • 较差

才20的电影票,还包了场

17分钟前
  • 丑女阿格丽
  • 较差

7。整个剧情的展开都很温吞缓慢,不是说不好,反而非常贴合现实生活的节奏,尤其是男主父母那几段,很多细节见真情。不过为了爱好组乐队这条线感触不大,兴许对少年这种坚持早过了共鸣的年纪。比起国庆档另几部带有歌颂意味的主旋律,这部电影反而显得有些特别,将真实平凡的事件剖开明晃晃地摊在我们老百姓面前,还是最最动人的。最后,现实生活题材其实非常考验演技,大家都接住了。盛赞刘敏涛,希望小男主星途越来越好。

21分钟前
  • 向阳南木
  • 还行

很好看

23分钟前
  • 浪漫满屋
  • 较差

尽管色彩温暖鲜艳,可是故事却始终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惋惜。生命其实从来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的身体其实也不完全属于自己。时光荏苒,这个孩子已经走了好几年了,陈楚生也成了过气明星,要上披荆斩棘的哥哥才能唤起一点人气。

27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推荐

#桃花岛观影团#非常非常让人惊喜的一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一个患白血病少年如何热爱生活的故事。刘敏涛最近参加综艺太火,似乎给人第一印象是红色高跟鞋而非一位演员,而这部电影会让你记住,她是一个演员。尤其片中几场冲突激烈的戏,情绪给的非常到位,非常自然。电影里男主与他的同班学习委员的戏份给的也非常好,可能是最近有点累,心态老了,想看点纯粹的东西,看的时候总是捂嘴偷笑。片中的情感引爆点埋在后半部,当第一次离开病房,看到生活的希望,而后破灭。那种滋味,是难以承受的。尤其男主是一个很温柔的人,温柔到会顾及身边每个人的感受。这种事情总会让人觉得遗憾。影片最终以演唱会的平行蒙太奇结束,也是男主向我们的最终告别。

28分钟前
  • 方氏修远甫
  • 力荐

两星给真事,演员。连煽情与共情都没做到,主线缺失导致观影情绪无法汇聚,再也不信那些给四星的影评人…打光剧情画面风格大断裂,看完觉得还是期待四字那部把。

32分钟前
  • J_JAO
  • 较差

我有点不太可,甚至没太打动到我,这种阳光灿烂积极向上抗病类型片,国内我最喜欢的还是《肿瘤君》。父母的爱、女同学的关心、病友乐队是很感人,包括最后刘敏涛那个悲伤的演出,但被手持镜头抖抖抖抖毁了,抖到我想骂摄影抖什么抖啊你?

36分钟前
  • 斯巴西巴
  • 较差

内容太多了,每部分都讲不透。很多戏感觉是为了给刘敏涛的角色做戏而做戏,演得也不算多好。

38分钟前
  • SpyLiu
  • 较差

对于美好的铺陈不够悲痛便会显得太轻薄。这一点上真该跟韩影学学。

43分钟前
  • 旧书君
  • 较差

真挚的情感永远无法用电影评星来衡量。五颗星送给王越阳。很遗憾现在才知道你的故事。

46分钟前
  • 六月十五小满
  • 力荐

非常干净的故事。父母子女之间深深的羁绊互相支持的爱,让人动容。青春期无邪萌动的暗恋,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48分钟前
  • 茕兔
  • 推荐

一部真实感人的影片,导演风格清新流畅,叙事娓娓道来,不刻意煽情,但张力饱满,在真实如流水般的叙事里平静讲述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很见功底

51分钟前
  • 一代片哥
  • 力荐

【C+】,为了荣梓杉小朋友来看的,绝症少年和学习委员甜甜的,青涩的感情。“你还会记得我多久啊”,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刘敏涛和荣梓杉的对手戏真的不错,可是叙事上力道有些不够,希望小朋友们的恋爱有一天能够HE吧。

54分钟前
  • 一杯柠檬茶
  • 还行

「隐秘的角落」让人发现了荣梓杉 这部里也有不俗的表现 小演员未来值得期待

57分钟前
  • 差梨
  • 力荐

和《滚蛋吧!肿瘤君》相比总觉得差了一点,很好哭,但是哭过之后觉得,很寻常+套路的手法。刘敏涛是本片最大看点了,拼命收着演,还是完全的情感释放,大家是信这个角色的,值得一个影后提名~~

58分钟前
  • 壹安²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