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好看!
很细腻的一部剧!
每个人的一生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我想,没有人想要抱憾一生,所以,至少,如果在临终的时候能好好告别一次,能把东西好好整理一下,交给重要的人,完成某些遗憾,那真的是完美了!
可以抵达天堂了!
可鲁说话像个机器人,但完全不是,能够抓住本质,叔叔确实是那种嘴上说不,但会真心实意做事的人,嘴上各种不要不要,但最后都埋头做了,这种人就是嘴上笨拙,但人很好,表面可能不讨喜,但真的蛮可爱的。
即便被可鲁的爸爸伤害了一生,即便是误解,他也没有对可鲁心存怨恨,最后吴律师要剥夺他的监护权,他也坦然接受,虽有些不甘,但这不甘更多的是因为爱。
可鲁的爸爸真的是很暖心,愧对于弟弟,但错不在于自己,选择了用一生去赎罪,最后的最后,可鲁帮助他化解了误会。
里面的人都很温柔,当然,可能这份工作也容易让人变得温柔、平和,遗物整理师,天堂移居,真的很好。
如果未来有机会,我也想从事些临终关怀的工作。
看《我是遗物整理师》的时候会想起《非自然死亡》,一个个死亡背后的故事还有主角的故事串起来这部剧,还挺喜欢这种叙事方式的。
每个故事都涉及一些社会热点:工伤 空巢老人 同性恋 弃养 家暴……在看完尚久的故事的时候哭了。
整部剧贯穿了对于死亡的思考,一个黄色小箱子就可以装下一个人的一生,看完剧之后我也认真思考了很久。
剧里面有一句很好的对于死亡的理解(记得在《去有风的地方》也出现过类似的话):即使你看不到某个人,不代表那个人不在你身旁,只要你记住他们,他们就不会消失。
在看其他人的影评的时候,看到一段很喜欢,在这里也摘抄下来:如同《寻梦环游记》所告诉观众的,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我是遗物整理师》的落点也是如此——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只要还有一个人留存着亡者的物件和与TA有关的记忆,把它们细心安放、妥当珍藏,那么亡者就仍未远去。
这部剧的节奏缓慢,收拾遗物时候可鲁耳机里的歌也是缓慢的,看得很舒服,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
镜头很清新,喜欢可鲁家的布景,喜欢樱花路和海洋馆。
双男主的互动很有意思,在这部关于死亡的剧里面增添了好笑的点。
喜欢里面李帝勋满不在乎痞坏的人设,还有可鲁爸爸也太温柔了吧。
挺好的,前一半看得我哭啊哭,后面好一些了。
他爸挂的那里简直哭不行。
可鲁演员不熟没见过,树木也没印象,但树木挺可爱的。
俩演员感觉都不错。
他爸很眼熟,应该是看过戏的,演得也很好,人设好到哭。
这叔,他确实还挺合适演这些戏的,信号当年也是让我有吓到有哭到,出租车看了几集,但不大喜欢没看了。
其实是因为B站看到大提琴那对的剪辑才决定来看这个的(甚至感觉那个阿婆主剪的更让人哭,可能是BGM吧) ,但这一开始那一幕,让我差点不敢看,恐怖,真的见不得这种,所以什么电锯惊魂啊惊悚片啊我一点都不敢看,太阴影了,所以看孩子躺床上我就觉得,完了,挂了。
这就是第一个故事,小细节确实让人心碎。
然后就是他爸挂了,哭死。
然后第二个故事,5w块钱。
然后第三个,幼稚园老师被偏执狂一刀杀死找监控的故事,警察和检察官出场。
第四,大提琴手和医生,唉,急诊处理持刀患者是不该这样的吧,唉。
然后,第五个,门卫老爷爷,秀英出场。
第六,好惨的孩子,拳击手。
然后所以接上了过生日的故事,然后第七个,收养送养韩裔的故事,然后最后他爸的故事。
不过结尾没搞懂,那个女孩子,啥恩星来着是有出现过吗?
没印象了,这演员我有印象看过两三部戏了,这角色啥意思,要拆我树木cp吗,还是只是预示下一季。
先这样,忙一会儿再来补,我是会愿意二刷再看一看的。
然后等会来提提秀英,我很喜欢秀英的。
好,浅提一下秀英。
就是很喜欢她,她的剧看了一些,没看全,有时候会让我觉得啊,不错啊,有时候还是觉得就是爱豆演技。
可能实际上就是爱豆演技,因为最近的剧说出你的愿望,感觉也是,还没看完。
这剧里她出场不多,很明显的和叔叔的cp线,cp感还是有,剧情里也有必要性,但不知是因为我看秀英太脸熟还是这个角色来讲容易让人出戏,两次出场都有点哭唧唧,每次流泪我都觉得,我虽然很喜欢秀英,但这两次都觉得哭得不美,也不感人?
个性也有点模模糊糊。
但,还是期待之后的故事。
也想看看这个小妹妹的故事。
哦,剧情来讲就是,没啥问题吧。
有一个点我不能释怀就是他们收拾屋子(除了特别脏的臭的)都不戴手套口罩????
不能接受。
然后就是那个女人!
那个女人是为啥,对叔叔念念不忘,我不懂,十年时间,就算他以前打黑拳名气很大,现在也没啥价值了吧,到底为啥揪着他不放啊,不懂。
(本文有剧透)最近新入手了pad,大幅提升了刷剧的速度(之前电视投屏不知道怎么换倍速),一周末刷完了《我是遗物整理师》,从中间开始一直大哭到最后,这剧也太好哭了吧!
刚开始没理解为何尚久坐在前面,后来发现他也是男主不知道为何中文翻译成《我是遗物整理师》,但原名是《move to heaven》,我更愿意把他翻译成《移居天堂》,剧中的主人公父子两(后来是叔侄俩)开了一个小公司,为逝者整理遗物,公司的名字就叫 move to heaven,他们的职业叫做“遗物整理师”,通常会雇佣遗物整理师的,是独居、无人认领的死者,或者家属不愿意自己整理,但主人公的这个公司,在清理遗物的基础上,有一个特别的服务:倾听死者最后的遗言,把他们重要的遗物整理在一个黄色的盒子里,交给家属或所爱的人。
硬是要把老太太遗物交给她儿子,告诉他,他妈妈从未忘记要给他做套西装整个剧的明线就是围绕着委托他们做遗物整理的死者,所展开的故事,这里面的人死得都有点“非正常”,靠着这家良心的遗物整理公司,诉说他们未说完的话。
同样是死亡主题,让我想起日剧《非正常死亡》更像推理剧,但我觉得《move to heaven》反而有更多“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和世界告别”的意味,死亡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禁忌的话题,但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如何死去,是不知道自己如何好好活着的,死亡焦虑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死亡,向死而生或许是一种更勇敢的态度。
但我个人更喜欢另一条暗线:主人公韩可鲁(阿斯伯格症患者)、刚出狱的叔叔曹尚久,以及在第一集忽然去世的韩静佑(韩可鲁爸爸、曹尚久同母异父的哥哥)一直穿插在其中的,互相治愈创伤、哀悼死亡的过程,简直是一场大型的现场版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
Part 1:尚久的治愈先说叔叔尚久这个人,表面上看,是个孤儿、混混,打斗技能max,靠参与地下非法搏击赌博赚钱生活,在一次非法赌博中把自己曾经培育的后辈打成植物人入狱,刚刑满释放,因为哥哥去世,被指派为韩可鲁的监护人,有6个月的试用期,尚久为了获得可鲁的遗产答应了,刚开始工作过程中一直给可鲁捣乱。。。
就很讨厌!
但是!
可鲁把他描述成“容易被人误会的好人”,看一个人好坏,不能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虽然尚久看上去很残暴,但从来没有伤害过手无缚鸡之力的可鲁,虽然顺着家属要求把可鲁整理的黄色盒子遗物扔了,但还是陪他们去垃圾场找到了。。。
为啥尚久如此的内外不一致呢?
——尚久的三个创伤暴力:小时候妈妈被爸爸家暴,巨大的湮灭恐惧,每次他看见霸凌、家暴的场景时,脑海里还是会闪回小时候的画面,但这个创伤大体还是被哥哥看见和保护包裹住了重要他人、被这个世界抛弃:爸爸死后,哥哥答应他要带他逃跑,但他躲在车站三天三夜哥哥都没有来,最后应该是流落的孤儿院伤害了自己最爱的人:长大后,尚久路过救下被霸凌的小孩金秀澈,教会了他打拳击,希望他能进体育学院进入正式的比赛,而不是想自己那样在地下非法赌博,但却在老板娘的安排下在非法搏击中和金秀澈对战,无意中把他打至植物人
尚久和金秀澈所以他发展出来什么应对的方式呢?
练拳击,为了不被施暴,要变成一个有能力施暴的人,但在哥哥的爱的包裹下,没有演变成向攻击者认同,除了地下非法比赛赌博外,都是出手帮助弱小非法赌博比赛,自毁的倾向,你都不要我了,我就把自己毁掉,死本能的耸动否认自己对他人的需求,在和可鲁相处的过程中,尚久总是否认自己和这个侄子的关系,否认自己对逝者的故事的触动,甚至觉得自己太糟糕,离家出走去工地上工作,也不愿意继续和可鲁一起生活、工作;在监狱中,哥哥终于找到他,他觉得自己太糟糕,也不想见他哥,酿造了最后的遗憾;在6个月观察期过后,明明很想成为可鲁的监护人,却嘴硬说自己一点也不想做,没有通过测试实在是太轻松了。。。
尚久最后是怎么治愈的呢?
其实尚久最大的创伤是被抛弃,但是他自己都不记得的生日的一天,可鲁和爸爸有约定要去游乐园,虽然爸爸不在了,可鲁一个人还是要去,尚久就跟着他了,然后他发现可鲁每一个游乐项目都要签到,要吃炸鸡、pizza、炸酱面,到了一个车站,他想起来这是自己小时候等了哥哥三天没来的地方,在爸爸和可鲁年复一年的重复这个奇怪的仪式,终于等来了这段记忆的主人,叔叔终于知道当初哥哥不是不来接他,是为了给他买他想要的生日礼物——nike鞋,去百货公司坍塌受伤困了三天三夜,后来还重伤去了医院,家里的柜子还藏着从5岁开始,每一年哥哥给他买的nike鞋。
尚久在游乐场截获可鲁,但其实这是尚久的生日愿望虽然过去的事情完全没有发生变化,但这个事情在尚久的心中就完全发生了变化,他对人生和世界的perception完全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被抛弃的小孩,而是一直被珍重、被寻找、被惦记的孩子。
其实关于被抛弃的创伤,在之前一个片段就开始松动了——他离家出走去工地当工人的时候,可鲁没有仍由他不见了,而是到处去找他,还被坏人抓走了,他的经验开始被重构,他是被在乎的。
虽然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这么幸运,有一个近乎有着完美的爱的哥哥(和一个近乎偏执的执行仪式的侄子),可以把误会保留到几十年后让当事人发现真相,但治愈(心理咨询也是)所需要做的,就是以安全的方式,回到创伤的地方再一次处理我们当时无法处理的、被淹没的情绪,获得了不一样的体验。
习惯了浑身是伤的尚久,受到可鲁突如其来的关心,逐渐破防第二个创伤是打死了后辈金秀澈,他们的故事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设置,在他培养这个曾经被霸凌的后辈的时候,他也把自己的兄弟关系进行了“反转”,他不再是被抛弃的弟弟,而是可以教导、搀扶弟弟的“哥哥”,而且他希望能够进入正式的体育竞技,而不是像自己那样非法斗殴。
金秀澈在做了多年植物人之后,等到了尚久出狱来看他,终于去世了,尚久亲自给秀澈整理遗物,发现了秀澈患有一种拳手的脑病,终于知道了他当时为什要退出拳击,救赎了他心中的内疚和负罪,完成了最后的告别,他从此决定不再做非法斗殴,宁愿当建筑工人。
Part 2: 可鲁丧失的哀悼男主可鲁从小知道自己是孤儿,一出生就被抛弃,而且患有阿斯伯格症,对于很多人类的情感无法理解(例如在找死去的医生的爱人的时候,就无法理解他说的,我认识过他,但是我们已经是陌生人了),甚至被学校赶出来,但爸爸妈妈都给了他无尽的爱,坚信他是最棒的孩子,从来不觉得他的病是一个负担,而是一种与众不同,让他长成了一个很好的人(在整理遗物中,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推里能力,尚久把他叫做“照相机”、“录音机”)。
可鲁妈妈一直身体都不好,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了,爸爸在第一集出任务之后,突发心脏病死亡,没来得及和儿子好好道别,对于可鲁来说,就是天崩地裂,爸爸葬礼上抱着骨灰暴走,不让任何人进爸爸的房间,每天煮早饭都是两份,家里的杯子、盘子都还是原封不动的两份,在丧失的初期,我们都会有一段时间”否认“,慢慢地,才能接受事实。
刚开始的时候,尚久只能在客厅搭帐篷,自己煮泡面吃在整个过程中,可鲁都在尚久的陪伴下,逐渐吸收逝者的goodness,完成哀悼。
在整个过程中,爸爸都在默默陪伴他,从第一次自己出任务,爸爸告诉自己该怎么做,如何聆听死者想要诉说还没有诉说完的话,到最后想起妈妈去世的时候,爸爸告诉他,即使有些人去世了,他们都还在我们心里:
除了第一集可鲁是和爸爸一起出任务的,后面大部分都是跟尚久一起,但这两人各有一次单独的整理,一次是尚久给金秀澈整理遗物,一次是最后一集可鲁给爸爸整理遗物。
在遗物中,可鲁找到了爸爸给给自己录的视频,原来爸爸并不是毫无准备地抛下自己,他有跟可鲁告别,第一季就在这里落下了帷幕,用10集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告别。
剧中还通过死亡的故事,暗暗展现了一些韩国社会的潜藏问题:非正式用工人群的社会保障(零工工伤后被解雇,甚至死亡,没有任何赔偿)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独居离世的老人老人依然需要工作才能养活自己,最后安乐死在国外领养的孤儿,在两个国家都面临身份问题社会和父母对同性恋的接纳
原来韩国人喊男朋友“哥哥”不是女生的权利,男生也会躺在腿上喊“哥哥”撒娇,太有爱了看完之后,我很是感慨,萌生出一种要写下遗嘱的冲动,万一我突然死了,我的书怎么处理,我的衣服怎么处理,我的钱都在哪里账户里,如何分配,保险金怎么领取……我也会问自己,如果我莫名奇妙死了,我会不会留有遗憾,想到了另一部剧《沉默的真相》中,十年饮冰、未凉热血,为了查明真相献出了自己一生和生命的检察官,最后死的时候,有人问他,为了你都不认识的人,这样值得吗?
他回答说,这就是我死的时候回顾自己一生,觉得没有遗憾的方式。
最后,我想用剧中大提琴手和医生这一对同性恋人的故事结束,医生和大提琴手约好一起去加州进修,但医生临阵逃脱,大提琴手以为他不爱自己了,从此成为陌路人,但原来医生后来改变主意,买好了去加州的机票,和一对戒指,准备去找大提琴手,只是再无机会说出口,医生最后留下了一封信,虽然被医生的父亲烧毁,但被可鲁背了下来,向大提琴手传达:「在第一次遇见你之后,我萌生了对明天的希望。
为了你,我想成为比昨天的自己更勇敢的人。
为了你,我不会再卑怯的隐藏。
在我死之前,都不会再放开你的手。
」
大提琴手戴着两只戒指演奏,逝者已逝,生者带着留下的爱而非怨恨继续活着我相信,最终疗愈我们的是关系,是爱,是可鲁和尚久的相遇,是你和我的相遇。
我是心理咨询师孔洛,扫码了解详情,预约咨询可加我QQ 401639632,或邮件[email protected],坐标上海
深夜emo(ಥ_ಥ)看《Move to Heaven》,几乎每集都哭,太催泪了。
今天看到第五集,故事开头氛围就很紧张,状若癫狂的男人挟持护士,威胁医生给他吗啡。
医生一面安抚男人,一面递上药瓶,伺机扑上去制服对方。
慌乱中,男人手里的刀见了血,医生捂着颈侧倒地,鲜血在身下迅速铺开。
不过几分钟,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
没人知道他临死前在想什么。
医生家境富裕,父母请了遗物整理师上门,把儿子生前留下的痕迹逐一清除。
荣誉证书,制服相片,音乐会票根,夹着机票的护照和浴室里成对的毛巾牙刷都被分类处理,唯一让整理师棘手的,是床头柜抽屉里那只包装精美的礼盒。
里面有一封信。
一封必须送达的信。
整理师把信交给医生父母,母亲看过之后痛哭失声, “早知道这样,我会同意他们在一起的。
”父亲则恼怒地将信纸揉成一团,扔进焚烧儿子衣物的火堆。
整理师奋力抢救,却只抢回几张近乎燃成灰烬的纸片。
可它们仍然必须去到应该去的地方。
接收这封信的人,就在这座城市第二天即将举办的大提琴演奏会的宣传海报上。
不过,海报上有四个人,三女一男。
三位整理师根据自己的推断,分别认定其中一位女大提琴手是医生的恋人,但混进后台求证之后,都得到否定的答案。
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外的男大提琴手,他的手腕内侧,纹着医生的名字。
他们相识于一年前的圣诞夜。
生活无趣,日常被工作填满的医生按例在假日值班,碰见出车祸受伤,全身是血,还大声叫嚷着要大提琴的大提琴手。
严厉的医生训诫完执拗不爱惜自己身体的患者之后,两人忽然相视而笑。
包扎完伤口的大提琴手坐在床沿拉琴,医生倚在门边,请他为自己演奏一曲。
很简单的《I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
在闻声而来的患者和护士的掌声中,医生猛然回神。
他与大提琴手的视线在空中相触,暧昧又心照不宣。
人来人往的街头,他们并肩而行,一人手里拿着一支冰淇淋。
大提琴手偷笑着牵上医生的手,后者慌忙挣脱,两只手隔开一段距离,再未碰触。
一天,大提琴手告诉医生,他去洛杉矶进修的申请被批准了,但他还在犹豫。
医生知道他犹豫什么,于是告诉他,“我陪你去,正好用掉年假。
”大提琴手拖着行李箱,在机场兴奋地等待。
他等到了。
医生空手而来,不是同行,是诀别。
他说,“我决定了,依他们的心愿结婚。
”“所以,你去旧金山吧。
去了之后……幸福地生活。
”“这就是我,我是懦夫,是胆小鬼。
”“再见。
”然而,他们再也见不到了。
过目不忘的整理师把医生的信背给大提琴手听,大提琴手打开医生未来得及送出的礼盒,里面是一对男士对戒。
夹在护照里的机票,是演奏会结束后飞往旧金山的。
医生临死前在想什么?
他在想,那个灯火辉煌的街头,他主动牵起大提琴手的手,他们一起笑着渐渐走远。
“第一次遇见你之后,我萌生了对明天的期望,为了你,我想成为比昨天的自己更勇敢的人。
”
愿你人生的盒子,只装下你最珍贵的东西。
下面可能有一点剧透,但我想不影响最终观感,毕竟这也不是悬疑剧。
先说点高兴的,此片可以又名《韩国潘玮柏和韩国王源不得不说的故事》,难得我看的韩剧里有一部十集都没出现几个韩国传统食物的特写,收集遗物的黄色盒子尺寸真好,每次都恰好可以把逝者的重要遗物严丝合缝地放进去。
遗物整理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类似的“临终关怀”,其实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包含人文关怀的形式的,让一个人带着别人给的善意离开,和让自己的遗物说出自己的故事并尽可能的挽回生前无法完成的遗憾,这种活着的人可以帮助离开的人做的事,总是很动人的。
十集大概是讲了五六个逝者的故事吧,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老爷爷和老奶奶那个,因为好像只有那个故事,是做好了准备去奔赴死亡的,它更从容也更平静,自然也就愈发的有力量。
它也是整个剧里最没有悬念的故事,少了曲折离奇和奇技淫巧,真诚的面对死亡,对这个世界自始自终都保有善意,我觉得这是死亡的最好的状态。
第一个复读考生的故事其实也让我有话要说,因为我也曾为了考试独居过很多次,十几岁,二十几岁,我都经历过这些时刻,独居的时候,总是会胡思乱想,会有很糟糕的时刻,可孤独教会你的东西,是每个人都可以受益的,只有当你明白你是独立的个体,你才更有能力和他人相处。
吐槽一下,我觉得逝者的故事,比主角们本身的故事更吸引我,这些年韩剧看得少,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形式大于内容,太多巧合带来的不真实感,各种刻意堆砌的煽情时刻,反而让我感觉到“也就这样吧”。
我明白编剧们导演们演员们想要让观众感受到感动和共情,可其实,如果你是为了让观众流泪而煽情,那观众的眼泪好像都廉价了一些。
就像剧中父亲已经去世很久以后,韩可鲁只有最后在水族馆想握住爸爸的手时,才突然发现爸爸已经不在了开始接受这个事实一样,很多痛苦本身就是会delay的,直白的冲撞固然让人泪如雨下,但真正的念念不忘是藏起来的猫,它只有在最暗的夜里才会出来挠你一下,然后又退回黑暗。
我也有一个悲伤的delay,来自于剧中出现无数次的水族馆玻璃墙,我曾在同样的阳光照下来鱼儿游来游去有巨大的海草的水族馆玻璃墙前,为我喜欢的女孩拍过特别特别好看的照片,她和水族馆一样动人。
导演很喜欢航拍城市里的居民区楼房群,可能是觉得漂亮吧,可我怎么看,都觉得好像是要表达,那像一个个盒子,至于里面是装的是儿时玩具的盒子,还是装一家幸福的盒子,抑或是生前遗憾的盒子,还或者是装下你这一生的盒子,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答案。
一个“特殊”但天赋异禀的少年,一个“令人怀疑”但底层善良的叔叔,一个“不务正业”的可爱邻居,他们在吵吵闹闹和认认真真中,让这个让人生畏也令人敬佩的职业,铺着悲伤但也温暖的底色,不至于过于压抑和沉重。
其实细想,“遗物整理师”这份职业很不常见,遗物整理通常是故人的亲人们用以缅怀故人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那么可想,有必要聘请“遗物整理师”的故人可能更是孤独的离去,遗物整理师不仅仅是处理物品的人,更是缅怀和陪伴这个孤独灵魂最后一程的人。
可鲁在“正常”的社会环境里像是一个AI机器人,但或许就是他这样让自己毫无保留、毫无偏见、心无杂念的进入他人世界的纯净心灵,才让他听到了那些只对他开口讲述的故事或呼救。
有原生家庭贫困但努力生活工作、却被职场霸凌的男孩。
内心的自卑和上司的冷漠成为夺走他生命的刀,如果生命可以再来一次,多希望他的妈妈除了告诉他要做个善良努力的人之外,也要告诉他请再勇敢多一点。
有即使老年痴呆但却不忘完成对儿子小小承诺的母亲,有温暖了彼此却不被家人接受的同性爱人,有相守一生在秘密花园携手离去的夫妇,有被人纠缠最终得不到就要杀掉的独居女孩,有从小被领养又被弃养没有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男孩...... 故事里的所有人,都既有伤痕也有光,可能每个人的伤痕也就是可以透出光的地方吧。
可鲁的伤痕是疾病是领养,但他的专注让死去的人诉说出闪光的故事;叔叔的伤痕是暴力是遗弃,但他底层的善良陪伴和保护着可鲁、邻居和拳击男孩;邻居姑娘的伤痕可能是不务正业,但她的热心肠和直来直往也让她可爱到发光;独居奶奶的伤痕是遗忘是孤单,但她遗忘中的不忘成了击垮不孝儿子的光;保安大叔的伤痕是贫困是爱人的疾病,但即使面对业主的刻薄和生活的不易,依然用花、用爱守护着爱人成为了他的光......我们每个人也何尝不是如此,都有伤痕,也都有光。
或许需要用一生治愈伤痕,治愈的过程和治愈的故事就是那束光。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结束的时点,而结束后到底能留下一些什么。
仅看物品的话,或许就是一个黄色的纸盒的空间。
那什么才是我们来过一遭的有价值的痕迹呢,或许,只有那些闪着微光的故事,只有记忆,只有怀揣着这些记忆的与我们连接的人。
我们讨厌死亡。
生命终止,一切灰飞烟灭的感觉,实在太糟糕了。
但却有一群人,他们却必须面对死亡。
只要有人死去,他们的工作才正式开始——
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 (2021)9.12021 / 韩国 / 剧情 / 金成浩 / 李帝勋 汤峻相
豆瓣9.2,网飞出品。
片名中的“遗物整理师”,在日韩,是一种专门为逝者整理遗物的特殊职业。
剧集改编自韩国作家金玺别的散文集《离开后留下的东西》。
写下散文集的作者,本人就是一名遗物整理师。
此前有电影《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体面地与世界告别;
而遗物整理师,便是通过整理逝者的物品,梳理那些回忆,代替他们把未了的心愿都一一表达出来。
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出现了非正常死亡,才需要聘请遗物整理师对逝者住所进行清理和消毒。
有的是血淋淋的第一死亡现场,有的则是腐虫遍布的废墟。
要胜任这项工作,必须有超出常人的强心脏和承受力。
与此同时,出于职业的特殊性,社会上依然带有不少偏见,觉得他们晦气。
也有不少人,理所当然地把他们当作搜刮逝者财产的工具,或是打扫死亡现场的清洁工。
有一家“天堂搬家公司”,和一般的遗物整理公司不同。
他们从不敷衍了事,妥善处理好故人遗物之后,也会用心解读和聆听那些故人留下的言语和请求。
公司的员工,是一对父子。
父亲韩静佑,曾经是一名消防员,因为妻子病重辞掉了工作。
也因为妻子的离世,开始了“天堂搬家”。
儿子韩可鲁,20岁,是一名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从小性格孤僻,寡言少语,对于理解人类情感与沟通存在障碍。
说话做事过于一板一眼,经常被人嫌弃“像个机器人”。
一旦犯病,全身会不停颤抖,嘴里不断重复着海洋生物的百科全书。
严重的时候,还会用头撞墙,谁都拦不住。
但另一方面,可鲁也是个绝对的天才。
他拥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洞察力,看过的东西过目不忘,推理分析能力更是无人能敌。
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他总能准确地通过环境、物品、甚至是空气里的味道,来判断逝者生前的状态以及人际关系。
当情感分析出现问题时,可鲁最值得信赖的爸爸,便会在一旁细心温柔地引导。
合作多年的垃圾处理车司机都说,只有可鲁家一打电话,才会随叫随到。
剧中出现的第一位委托人,是在考试院里因破伤风而去世的年轻小哥。
家境贫寒,父母都是聋哑人,小哥不得已在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先就业。
在工厂里努力工作赚钱,顺利转正,并考上心仪的大学,赡养父母,是他最大的心愿。
却在一次突然到来的夜班要求中,因为机器故障,小哥的腿受了重伤。
因为医院都关了门,准备第二天去看医生的他,不幸感染了破伤风,在出租屋中痛苦地死去。
他留在考试院的遗物里,到处都是他努力生活的痕迹——速食品、打折的饭团、去汗臭的芳香剂、还有和父母的合影……还没来得及收到生活的馈赠,就这样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拿着整理好的遗物,准备到灵堂转交给小哥的父母时,他们却看到了这一幕—— 代表工厂的一行人,用着粗鲁、不耐烦的口吻跟小哥的聋哑人父母强调:人是在考试院去世的,与工厂无关。
这也不属于工伤,给点抚恤金只是出于道义。
实在令人寒心。
这种情绪,一直贯穿着遗物整理的过程。
另一位委托人,去世了三周才被人发现。
房屋里弥漫着腐朽的味道,一地的蛆虫肆意虐行,逝者的遗体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腐烂、发臭。
逝者是一位老奶奶,周边的人都说她“痴呆”。
儿子媳妇一次都没探望过,偏偏在老人去世了之后,为了拿钱蹲守在门口。
不止一次地嘱咐可鲁:“只要现金和存折,其他都是垃圾扔掉。
”
老人仅剩的存折上,一文不剩,全被取出。
钱到底去哪了呢?
全都藏在了席子下,沾满了老人腐烂发臭的尸水。
为了钱,儿子儿媳再嫌弃也只能伸手去捡,并要求可鲁一定要给他们清洗干净,按数返还。
在清洗过后,可鲁在这一张张的五万元中发现了一行字印:“儿子的西装”。
可鲁拿着遗物中的取款证明,找到了老人生前提款的银行询问来由。
根据职员所说,奶奶每次只会取五万元,取完钱之后都会在同一个位置拨打同一个电话。
电话接通了,也不见她出声儿,默默地打完就挂了。
正因为如此,职员们都以为奶奶“痴呆”了。
除了取款证明外,还有一张写着一串电话的纸条,这是一家定制西服店。
被金钱蒙蔽双眼的儿子,拒绝听可鲁讲述奶奶的遗愿。
突然带着钱逃跑的可鲁,在一顿追赶之中,他们终于来到了这家西服店门前。
原来奶奶毕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给儿子做一套西装。
存折上的123万,便是奶奶为儿子攒下的西装钱。
在打闹之下,儿子甩翻的遗物里,掉出了一套保暖内衣:1988年购入,是儿子拿工资第一天为妈妈的买的第一件礼物。
40年过去了,奶奶至今也没有开封这个珍贵的礼物。
直到变痴、变老,奶奶的心里永远记挂着儿子;而长大成人之后,那个会给妈妈买礼物的儿子,眼里却只剩下了钱。
还有在房间里与男朋友起冲突,倒在血泊中死去的幼儿园老师;
身患重病的恩爱夫妻,双双在小房间里服药自杀离世;
因为意外而离世的医生,用一封信和未出发的机票,留下了对“特别爱人”最后的依恋……
这其中最艰难的委托,来自可鲁唯一的依靠,爸爸韩静佑。
早就知道自己患病、时日无多的韩静佑,签下了一份协议,把照顾儿子的重任交给了自己异父同母的弟弟,曹尚久。
生活不检点,邋里邋遢,还蹲过监狱的曹尚久,怎么看都没办法担当起监护人的重任。
要不是为了拿到哥哥的那份财产,曹尚久压根没想接下这个烂摊子。
却也在和可鲁相处、进行遗物整理工作的过程中,曹尚久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谜底……在此就不过多剧透了。
《我是遗物整理师》和很多我们熟悉的韩剧不一样。
平静、现实,甚至有一些冷淡。
同性恋、工伤问责、医闹纠纷、家庭暴力、空巢老人、安乐死、韩国孤儿、三丰百货倒塌事故……这些尖锐而又讽刺的社会议题,却以逝者遗物的形式,向观众一一托出。
把一切轰轰烈烈的生离死别,通过可鲁这样一个有情感障碍的角色,处理成了静默又深刻的瞬间。
我们讨厌离别,讨厌死亡。
害怕留有遗憾,害怕失去希望,害怕一切就此终止。
但当死亡向你汹涌袭来时,我们能做的,除了接受,也别无他法。
就像剧中因为意外死去的医生,给爱人留下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在第一次遇见你之后,我萌生了对明天的希望。
为了你,我想成为比昨天的自己更勇敢的人。
为了你,我不会再卑怯地隐藏。
在我死之前,不会再放开你的手。
”
明天的希望依然存在,但此刻爱着的人却已离开这世界。
我们无法预测,死亡何时到来。
在阅读、知悉了他们的人生与遗憾之后,我们能做的唯有让自己的遗憾小一点,再小一点。
即便无法坦然面对死亡,也要学会好好地和他们告别。
“即使你看不到某个人,不代表那个人不在你身旁;只要你记住他们,他们就不会消失。
”
就像可鲁最终肯放下的,父亲的骨灰盒一样,让回忆的美好留在心里。
和他们,庄重地告别。
*本文作者:DD
作者:Yeah「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与他们道别。
」这是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经典台词。
当派回到岸上,那头陪伴他经历了险象横生却又壮丽绚烂的漂流旅程的孟加拉虎,跳到岸上,头也不回地窜入树林中,仿佛这一路上的互相陪伴从未发生,再也不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告别是一场重头戏。
主角派从少年长大成人,面对生死,他终于学会了正式告别。
而戏外的李安,则用一部又一部注入了父亲元素的电影,去跟父亲告别。
最近,网飞新上的高分韩剧《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也在述说着告别的故事。
《我是遗物整理师》5月14日开播,一次性放出10集,目前豆瓣评分9.2,是近期难得的题材、剧情、制作都在线的走心韩剧。
从死亡中观照人生《我是遗物整理师》的题材在亚洲影视作品里并不常见——遗物整理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这个小众职业,遗物整理师们专门接受委托处理亡者的遗物、清扫房间。
在东亚文化中,这份工作可能稍显晦气,但这部剧却把这个看起来丧丧的职业,拍出了几乎集集催泪、极尽温柔的故事。
该剧根据韩国第一代遗物整理师金玺别的散文集《离开后留下的东西》改编而成。
故事主线围绕着一间名为「天堂移居」的工作室,男主角可鲁(汤峻相 饰)是一名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他与池珍熙饰演的爸爸韩静佑每天接受委托,对逝者的房间、遗物进行细心清扫整理,为他们做「最后一次搬家」,以便亡者能顺利抵达天堂。
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有明显的社交障碍,几乎没有正常人类的喜怒哀乐,如同人工智能一样,不能接受既定的规则被改变。
但可鲁的优势是,他拥有「复印机式」的记忆,过目不忘,而且天然的情感屏障使得他在面对死亡和遗物时不会产生情绪波动,可以很好地处理负面事件,并且能够敏锐地发现他人容易忽略的细节。
这样的人物设定,使得遗物整理师这份工作几乎是为可鲁量身定制的。
第一集中,可鲁和爸爸去整理一位因工伤意外去世的亡者房间,在处理遗物的过程中,还原出了亡者生平兢兢业业、面对老板敢怒不敢言、受了工伤也无处申诉的苦命打工人模样……通过整理遗物,透过一封书信、一张照片、一本笔记乃至一个空罐子,串联起亡者生平的点点滴滴,折射出一个个丰盈而动人的人生。
《我是遗物整理师》并不是泛泛截取了普通人的生活片段,它每一集所呈现的人物、事件都特别典型,聚焦了同性恋、孤独老人、被弃养者等等社会边缘群体,以死亡包裹着社会议题,既温柔又犀利,在如水的叙事节奏中,缓缓带出那些可能被长期忽略的人生难题。
我们忌讳「死亡」这个字眼,但《我是遗物整理师》就是要把死亡摆到台面上,让观众不得不正视死亡。
它告诉我们,生与死是共生关系,正是因为有了死亡的存在,生命才如此可贵。
而透过这些亡者遗物的展示,我真切感受到每个普通人存在的意义,他们曾经在这个世界哭过、笑过、爱过、恨过,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留下了痕迹。
在告别中拥抱新生这个剧中还有一条情感主线。
池珍熙饰演的爸爸第一集就因病去世,逝世前,他委托了他的弟弟尚九(李帝勋 饰)加入「天堂移居」,并成为可鲁的监护人。
尚九是一名有犯罪前科的非法格斗选手,因为打黑拳入狱,天生反骨,对人类和社会充满了愤怒,但实际上内心脆弱,以戾气伪装自己。
尚九和可鲁这一对叔侄组合,充满了戏剧张力。
他们一个反叛乖张,一个规矩得体,在日常相处和工作过程中制造了不少笑料,也使得该剧带来的情绪体验更为丰富。
尚九本来很抗拒遗物整理师这个工作,接下这项任务只是为了钱。
但在工作过程中,他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间百态,也渐渐触摸到了生命的温度。
比如第五集中的同性爱人。
男医生爱上了男患者,俩人一见钟情、惺惺相惜,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承受不了世俗的压力和父母的强权,医生结束了这段感情。
世事无常,分手后不久,这位急诊科医生就死在了患者的刀下。
在给恋人留下的情书中,他这样写道:「在第一次遇见你之后,我萌生了对明天的希望。
为了你,我想成为比昨天的自己更勇敢的人。
为了你,我不会再卑怯的隐藏。
在我死之前,都不会再放开你的手。
」
医生的这封情书,几乎是「TNT」级别的泪点。
世间男女都逃不过情爱,而有些时候,我们放开恋人的手,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太爱了,因为偏见、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因为不懂如何爱下去……还有第六集的老夫妻,他们在世时得不到世人的关爱,决定携手赴死。
整理遗物时,可鲁在老人的屋子里发现一间生机盎然的花房,每一盆花都代表了他们的爱,翠菊是「珍贵的回忆」,千日红是「永恒不变的爱」,杜鹃花是「爱情的喜悦」,风信子是「谦逊的爱」……
这对患难夫妻把对世界的失望和对彼此的热情一起封存,在无可期待的凄凉晚景之中,以绿植印证爱意。
他们不是不贪生,而是已经无法活。
这些亡者心中,其实饱含着对生的留恋。
对遗物整理师来说,整理遗物的过程,也是重新审视生命和生活的过程。
尚九在一次次遗物整理中,慢慢为千疮百孔的心打上了补丁。
似乎是从《入殓师》开始,日本和韩国的影视作品愈发关注死亡话题。
让临终之人体面地离开,让亡者的灵魂安然栖息,代表了一个社会能给普通人的最后的尊严。
因此对待死亡的态度,就反映了我们对生命的尊重程度。
在面对亡者时,《我是遗物整理师》的镜头语言和配乐隐忍而节制,不刻意煽情,却透露出了无限深情。
在柔和的光线中,可鲁将亡者生前的毛线衣、电子产品、碎纸片、钢笔、杯碟、饰品一样样收拾干净,放入鲜黄色的盒子里。
这种虔诚的仪式感,不止是对亡者的致意,也是对生者的启示。
如同皮克斯的动画《寻梦环游记》所告诉观众的,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我是遗物整理师》的落点也是如此——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只要还有一个人留存着亡者的物件和与TA有关的记忆,把它们细心安放、妥当珍藏,那么亡者就仍未远去。
所以,这部剧虽然以「死亡」为命题,真正的核心却是「向死而生」。
从死亡中找到勇气,在告别中重新出发。
如何面对死亡、学会好好告别,是贯穿一生的课题。
世事变幻无常,可鲁在吃着煎蛋的时候,不曾想到这是他和爸爸的最后一顿早餐;少年派在船上的时候,也预料不到这是一趟海难之旅,但就算哭得再撕心裂肺,一切仍会仓皇结束……无论是主角还是观众,谁也不知道和眼前人的这一次分别,会不会就是永别。
我们往往已经和很多人见过了最后一面,只是我们未曾察觉。
命运的大手翻云覆雨,推搡着大家往前。
往事故人,大风一吹,便消散如烟。
《我是遗物整理师》以一颗悲悯之心温柔安抚着被命运摆弄的普通人,体恤地整理他们的人生。
当意识到告别是一件人类无能为力的事情后,我们可以做到的,只有在有生之年里,在一次次的「再见」里,学会「好好说再见」。
世上我们永远无法逃避的是死亡的告白,它有时会在安静的夜晚将一个少年悄悄带走;也会毫无预兆掠夺一个正被思念等待着的爱人;它还会降临到一对垂垂老矣,在夕阳下散着步的爱人。
在它离开后,留给我们的又剩下了什么?
我想,也许是一张尚未使用的电影券,一本还留着等待被放满的相簿,一盆少年时种下的花草,也可能是一张泛黄的带着稚嫩笔迹的情书…… 有人说,遗忘是上帝赐予我们最后的礼物,但是,我却无法赞同,我认为留给我的礼物是那张电影券、那本相簿、那棵仍在等待盛放的花和曾经你红着脸对我念出的那段情话。
是因为你给我留下的一切一切,我才看到了花海盛开,我听到了风儿喧嚣,我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这些故事关系构建得太老套了,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深刻的感情铺垫不够,也没勾起共情。三个角色人设都没张力,男二这个设定带着那么点俗套狗血味,女主设定太工具,男主自闭症的设定把这点强化的更严重,自闭症本身存在人际障碍,对于男主来说本身对这种(短时且陌生)情感就无法做到完全感应,但故事却是追寻逝者的过往来追溯他的情感...从遗物的角度牵扯出这么多这么细的发展就相当牵强,还强行往煽情方向靠...
看过原著小说,剧本是很棒的,但真的真的特别讨厌改编影视剧时设计出一个木讷傻子但在记忆力或其他某方面特别强的人角色。同样的还有显微镜下的大明,老老实实按照原著拍不好么,非要搞出这么俗套的人物
非常好 日剧难看得不要不要 不如看韩剧(日吹替:榎木淳弥 )
4.5。应该是到目前为止,今年最喜欢的韩剧了。社会议题很沉重,人性的善恶也很沉重。不过,留给生者的部分,是很温情的,甚至连面对人性的恶,说教的部分都并不那么尖锐,克制到极致;逝者的部分,却是非常无声的残忍:努力工作却因工伤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最后死去、有家人却鲜少联系孤独死在家中好几天才被发现、遇上变态纠缠终至丧命、被父母遗弃成年后寻找家人等等。看到一句评论很贴切:以离开的人的善揭露世间所存在的恶。
也可以说是温情版《死神来了》…
只坚持了两集,套路和情绪
EP5“在第一次遇见你之后,我萌生了对明天的希望。为了你,我想成为比昨天的自己更勇敢的人。为了你,我不会再卑怯的隐藏。在我死之前不会再放开你的手”EP6“知晓自己如何和离开的人儿啊,他们的背景是多么美丽,我隐忍了一个春天的热情,正在凋零,纷纷落英。被诀别的祝福环绕,现在是时候走了,走向茂盛的森林,也迈向即将硕果累累的秋天。我的青春,如同花儿一样凋谢”如果谁比谁先走,那我们一起离开吧。EP10“当人们要道别的时候,会很不擅长说谎。你知道,妈妈生前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吗?谢谢,谢谢可鲁让我做你妈妈,真的谢谢你。”“如果有人问我,我这辈子最快乐的记忆是什么?我会说是做可鲁的爸爸”
“我以为我会感动,但是我没有。” 准确来讲,观后没有达到期待中的感动程度。是因为年龄增长而导致的共情无能吗?或是内容无法体现人生的无奈以及悲情冷暖?也许只是因为我作为人类的感动这些年被影视过度消费了。
你看那海洋馆的鱼,它们看似自由自在,可就是被囚禁着啊,人也一样啊。
怎么说呢,看简介之前蛮期待的,也不算失望,中偏上,演员也中意,就是觉得差点什么吧
為浪費掉的八包紙巾獻上五星所有人都在看love death + robots時我跟我妹&小弟一起看move to heaven這種套路都不能更套路的戲,一邊吐槽老土一邊抱頭痛哭成狗,眼睛都腫到睜不開的程度遺物處理,搬到天堂(雖然沒有天堂)逝者留下的東西都在訴說著我們每個人都正在被愛著同時也愛著誰,為兒子策劃的生日路線是為了向兒時丟失的弟弟贖罪,以為自己被拋棄的人其實被人牽掛幾十年,最後一集被領養完全同感,被親屬領養接受全家所有人的巨大愛意長大的我到25歲面對一切始終不知所措所有解不開的問題解答就是愛很老土,但誰不喜歡這種老土喔
对圣父心无法消化 sorry
题材真蛮好,但第一集就。。我不能接受
最近最喜欢的一部剧——与深爱的人与物品道别都是很难的事情——整理遗物的时候也是在了解亡者的人生,为亡者洗冤、把未说出口的心意转达出去…如何好好道别大概是一生要学习的事情。不修边幅的不靠谱叔叔和亚斯伯格症的可鲁,从越来越熟练处理遗产整理工作和保护可鲁,有种老油条被小绵羊感化感觉。这部剧看得我又哭又笑的,叔叔在客厅野营笑到我打嗝,第七集练拳被k简直是我本人。最喜欢也最被感动的是急诊医生、服药自杀的夫妇和可鲁与父母相遇的故事,感觉这世界特别抗拒与众不同的人和情感,也总是苛待善良的人。
韩剧滤镜风格严重,电视剧世界的鸡汤故事会,“我们也许不在同一条船上,但我们都在同一场风暴里”。。。
这剧情有点太老套了,这类毒鸡汤还是日剧拍的细腻感人一点,但是这个剧情的日剧我也是看了点就会弃了,没意思,男主是什么什么什么障碍的我都不太爱看,然后给别人整理遗物然后来点毒鸡汤什么的,当然对于年纪小没啥社会阅历的人也许会好点?反正我觉得蛮无聊
李帝勋脱掉上衣真是亮瞎了眼睛,好像韩国欧巴只要他们想,就能随随便便把身材练成这样,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身材管理能力。再平凡的人生也不应该一笔带过草草收场,应该像迎接新生的喜悦那样郑重地和逝者告别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感兴趣的主题、无懈可击的剧情、到位的演技,但完全都是教科书式的,毫无惊喜。可以猜到人物性格会怎么转变,演员下一个表情会是怎样的,情节大概走向也不难猜。全程都有一种“我就静静看你们表演”的感觉,反正是一集都哭不出来…
All sad. Need a happy death, or pure evil one.
即使是逝者,我们也能听到他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