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初哥哥和君好在分别十五年后,已经远嫁美国的君好突然出现在Q姨(君好妈妈)的生日会上。
此时的初哥哥身边已经有了天生聋哑的琪琪,一直爱恋着他。
而君好之所以突然回来,是因为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在一起车祸里身亡。
君好万分自责的回到澳门,情绪不稳定,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初哥哥的照顾下,君好恢复过来,但这却伤害到了琪琪。
就在一切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文初查出脑补血块压迫神经,手术后的结果可能是失忆。
文初手术醒来后,念着事先写好的字条。
全剧终。
写完这个梗概后,我很想回去把票钱要回来,我的梗概写的比电影好。
姐姐我修身养性这许久,能够有这样的恼怒实属不易。
当然票钱是要不回来了,所以必须要在这里把槽吐干净了,以免更多的人去要票钱。
首先,我很可惜TVB配齐了这么多老戏骨的档期,拍完这部戏。
其次,我也很可惜佘诗曼和张智霖,修炼了十几年,明明演技有长足进步,多好的时机重新亮相、致敬,却被这么部电影掩盖的无影无踪。
最后,白瞎了这么好的一个前提设置。
人生能有几个十五年,青梅竹马在有生之年再次重逢,最后还能走在一起,应该是多么感人的一个故事。
竟然被叶导演拍到完全无感,我也是彻底的服了。
我是真心的希望,您以后还是做点别的吧,别再祸害我们记忆中的TVB了!
【花钱不是来看加长版MV】上次看到我想提前离场的华语电影是《一生一世》,没想到时隔一年,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于是也觉得《一生一世》也没那么糟了。
虽然也是不会讲故事,但起码《一》拍MV还是有诚意的,各种视觉效果、灯光、调色都做的让你饱眼福。
那么《十》呢,连弄得好看点的灯光和布景都舍不得做出来。
从头到尾无穷无尽的音乐,莫名其妙的就丢在那儿,不管是不是剧情的需要,不管符不符合角色那刻的心境。
明明有一场戏,哑巴琪琪伤心的坐在路边,一场很好的内心戏,根本不需要任何音乐,甚至应该刻意避免嘈杂的无源声,因为琪琪本身是聋哑人,而那会儿她发现初哥哥并不爱她。
此时无声胜有声,多好的煽情点。
结果,比什么动静都大的音乐哗啦啦啦啦的铺满整场戏。
真想拿盒十月初五的杏仁饼砸过去。
我一个路人甲都有如此觉悟,导演怎么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粗略计算了一下,自电影开场到四十分钟左右的样子,至多有两场戏用的上音乐。
一场是君好第一次红裙出场(她的出场也是被导演处理的很梦幻,和整部电影基调完全不搭)。
另一场是蹦极。
再多就没有了。
但事实上,导演几乎每场戏都在执着的放音乐,宝莱坞都不这么做很久了。
我们花钱花时间不是来看加长版MV的。
【观众又没失忆,闪回个毛啊】这部电影里充斥着大量无意义、既不支撑人物形象,也不推动剧情的闪回镜头,只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导演一定是怕观众集体失忆,或者怕大家看到一半去上厕所。
我没有看过叶导演之前的电影,据说都是相似类型的相似质量,对此,我只想说,导演请您相信观众的智商,好吗?
开篇不久,君好备受打击,初哥哥一直在身边,陪她疯陪她玩。
这些都没问题。
疯玩了一阵子后,君好依然自暴自弃,初哥哥带她去蹦极。
蹦下来后,就开始闪回屏幕上几分钟前刚刚出现的那几场戏。
我只想叹气。
然后,还有一场,金勝守在陈伯房间门口,想等一个机会,这一等就是六个月。
好不容易,陈伯在偶然的情况下,捡起那本金勝留在他桌子上那本计划书来看。
虽然我们知道,您的剧本里写的是六个月后,但我们在电影院里只过了几分钟,所以,我们真的记得那是金勝留下的计划书。
但是叶导演还是很不放心的,在陈伯拿起计划书的一刹那,果断闪回了。
给跪。
我无从知晓导演剪进去这些镜头的目的是什么,提醒观众?
但是,这是电影,这不是电视剧。
看电影的观众,是聚精会神的坐在这个小黑屋里盯着银幕90分钟,没有人会边扫地边看戏,您这样瞧不起观众,是逼大家看盗版吗?
又或者,应该回学校再回个炉,好好读一读电影的视听语言,Okay?【爱情戏没有爱情,你在拍什么?
】我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这部戏的人,多多少少会对这部电影里“念你如初”的爱情戏有所期待。
所以,如果前面两部分的吐槽是从小处着眼的话,那么现在要讲的就是这部电影的根本问题:它挂羊头卖狗肉的根本没有在拍爱情,或者说他以为这是爱情,但结果呢?
和爱情没啥关系。
我很怀疑这个导演自己有没有真正谈过恋爱,或者被爱情故事真正感动过。
在他的镜头里,这一对有那么多共同回忆的青梅竹马,就像俩要好的邻居。
而已。
用了一大堆过气而勉强的桥段不说,最难以让人忍受的是,男女主角之间完全不存在恋人,或者说,不确定恋人关系的恋人之间有的特质,比如细腻的矜持,微妙的不确定,热切的期盼,以及再之后的默契,不离不弃的坚守,等等等等。
即便是最最简单的:爱情就是想触碰,又缩回手。
抱歉,也看不到。
导演您能先去谈个真正的恋爱再回来拍戏么?
不仅如此,君好已经去世的老公,也一而再被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各种幻境里。
还要很直白的告诉君好,我们在这边很好,孩子们都很好,不要来找我,不要来找我。
唉,写到这里,我觉得我应该去TVB毛遂自荐写剧本了。
【一个好故事的基本点是什么?
】无论什么类型的故事,最基本的立足点是丰满的人物和人物关系。
再看回这部戏,导演理所当然的以为所有观众都是看过电视剧的。
恩,那他当然是省事啊,人物已经做好了,他拍个后记就行了。
事实上呢?
据看过电视剧的观众说,也很失望。
所以,这世界就没有所谓的捷径,尤其是讲故事,人物没站住,这个故事就瞎了。
问题又来了,人物靠什么才能站住?
依靠大量的相关细节。
无论是冲突事件,还是日常描写,从这些细节中透露出的信息,勾出一个人物的职业、习惯、性格、社会关系和待人接物。
但是这部电影里,这一部分却是空的。
初哥哥是做什么的?
司机?
导游?
卖饼的?
送馄饨面的?
小混混?
我看完了,不知道。
君好是做什么的?
家庭主妇?
职业女性?
没交代,我看完还是不知道。
戏,虽然不可避免的夸张,但是要合乎人情。
两个不知道在干嘛的人,在一起不知道干嘛。
这,能好看吗?
爱情,说到底,是相互吸引。
旧爱重逢,可能是被回忆牵引着,相互吸引。
可能是被如今的变化,两个人都变得更好,而再次被彼此吸引。
都可以,也都可能会好看。
但是这里,我既没看到他们过往的痕迹所构成的牵引,也看不到如今的他们,在什么地方吸引着对方。
这两个人不仅在观众眼里,没有什么闪光的地方,即便在对方眼里,也没有闪光的地方。
脑海里突然闪过《甜蜜蜜》中张曼玉看到曾志伟背上的那只米老鼠,唉,太妙了。
这里的人物关系,倒是能看出来导演没白干几年编剧,懂得一些技巧性的设置。
但是光有这种技术性的设置,没有发展,没有细节,一样很失败。
比如这部电影里的三角关系,就是徒有其表。
哑巴女孩的爱可以是很好看,很隐忍的(参见《雏菊》),但是导演好像不想让她付出太多,唉,就做个饼吧,免得初哥哥太伤心,反正也是十月初五饼家的宣传片定位。
但其实,三角关系中,越是两方的爱都无害,越是两个女人都有难以比较的付出,才越显得出最终选择的那一方是真爱。
因为很简单,机会成本越高,你就得越确定自己的选择是更有价值的那一个。
唉,写不下去了。
我记住你了,叶念琛导演。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还是有积极意义的,那就是鼓舞着还在这条路上前进的电影青年们,只要你会正常用影像讲个故事,你就能赶超前辈。
不难,真的。
最后,一句话总结,这部片拍的最好的部分,全在预告片里了。
如果说看电影前我以为它是甜蜜的爱情风,那么看电影后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伤感伤痛。
你有没有想过和最爱的人重逢?
有没有想过和最爱的人再次牵手?
如果你深爱着离开你的某个人,你一定这样想过吧!
那么你有没有破坏过你爱的人现在的感情?
还是你一直只是默默的爱着那个人而已。
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
文初一直爱着君好,哪怕她结婚那么多年了,也一直没有结婚,哪怕她已经和别人有孩子了,他也没有接受身边另一个美丽的女孩。
是深爱吧,深爱到无法忘记,也深爱到不愿意打扰她的幸福,只愿意远远看着她幸福就觉得满足。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能和那个爱的人再续前缘,她得经历怎样的伤痛?
轻则和配偶离婚,重则家破人亡。
这样的代价、这样的打击,她会变成什么模样?
你再次见到爱的人,还能不能接受她崩溃后的竭嘶底里?
见到久别重逢的她之后,还会不会仍然爱着现在这个满身伤痛的她?
偏执、任性、冷漠、疏离、难以沟通、自杀倾向,这样的人,你还能不能接受,还会不会爱上?
你能不能做到,我不知道,剧中的初哥哥做到了。
在君好需要的时候,文初一如既往的陪着她,愿意陪她解闷花光所有积蓄,愿意陪她直面生死挑战,愿意徒手挖泥不顾自身安危。
所以说,初哥哥是个天使,用尽所有力气爱着君好,甚至为了君好而失忆。
哪怕失忆了也舍不得君好痛苦,在手术前就写好纸条,提醒失忆以后的自己不要让君好担心。
爱情是个难题,如果你是某人的天使,那么你也可能会是另一个人痛苦的源泉。
嗔痴爱恨,求而不得会让人一念成魔。
琪琪是善良的,可有一天她也会为了文初选择漠视君好的生命。
而这样的漠视也间接导致了文初今后的失忆。
你可以用道德评价是非,但爱情本身却并不能评判对错,我们没法说不能不该不可以爱上某个人,也没办法控制自己爱上谁,或者控制谁爱上你,我们都只是局中人,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唯一区别的是如何对待爱恨,如何决定善恶。
琪琪谈不上是小三,她只是爱上一个不爱她的人而已,但也因为她,文初的健康出现了隐患,只能说命运无常,爱恨无常。
文初和君好两人的感情毋庸置疑,遗憾两人最初没有在一起,如果当时就在一起,后面不会有这么多痛苦吧。
影片过程很虐心,结局还是比较隐晦,但我宁愿相信历经波折后有情人会终成眷属,初哥哥也会恢复记忆。
经历了那么多,我想,文初和君好最希望的就是能够陪伴彼此走过余生,那些伤痛,终究会被爱和时光抚平。
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作为没有看过电视剧版的观众,只能讲今天刚刚看大荧幕观影的感受。
很多会心一笑的点要能了解香港影视文化和广东话韵味的人才能get到,虽然来香港两年,也懂得说一些粤语,但是明显还是没有周围的香港本地观众感受深。
这是一份真正的本土电影了,虽然讲的是澳门的事情,但是却更像香港人的故事。
今晚在荷里活的17:40的場,週末晚上,很大的一間展廳,上座率真心是很高的(來荷里活看片人最多的一次),專業水平上來講,這個片子真心很一般的(前半段很tvb,橋段可以說很爛),但是毋庸置疑,走出戲院時,我能感到香港人是很買單的。
下面從我作為一個有一定影視專業素質的觀眾來看這個片子啦。
我是說到哪裡是哪裏,好壞一併說的。
一,人物祝君好這位女主我猜在以前的電視劇裏面應該是很出彩的,但是在這部電影裡面是最大敗筆,完全是一個瘋瘋癲癲沒有正常人性的角色,她就是全劇的trouble-maker,她的存在是為了讓靖哥哥一關一關打怪獸,若幸運活命下來就可以抱得美人歸,那無辜又無理取鬧的神情真是讓人愛不起來。
但祝君好最終沒有讓人深惡痛絕很大成份上也是因為佘詩曼演技ok,(全片除卻張智霖,佘詩曼和陳喬恩三位男女主,演技都浮誇到飛)能夠用十分細微的表情變化表演劇本的腦殘之處,賦予人物一些層次感,也是為難了演員。
內心有那麼些時候在感慨,不愧是tvb多年來的當家花旦。
但我看到那場暴風雨的戲時恍然醒悟,整個劇最有戲的角色竟然是陳喬恩扮演的琪琪。
雖然這是一個十分俗套的人物,設置了一些非常俗套的橋段故事給她,但是那幾場戲充分而恰到好處的展現了一個默默無私奉獻的姑娘爭取自己愛的男人,曾為了爭取差一點走上不歸路,但最終無奈釋然放下這段感情的癡情女子,看的我眼淚直掉。
我對著螢幕不停感嘆:陳喬恩笑得真好看啊!
這個角色無疑是全劇最出彩,儘管筆墨並不是最多的。
因為只有這個人物是真正讓人信服的在發生變化,她在一段感情中付出,付出,試圖控制,又放下(也是付出)的成長變化,其中的柔情與脆弱,自尊與自愛,作為觀眾的我都點點看在眼裡。
張智霖這個角色也是很不成功,從頭到尾我看不到他在想什麼,不知道他變化的節點,或者有沒有過變化。
他愛還是不愛琪琪,祝君好不在的時候,把琪琪說成是他的媳婦,他也不置可否的接受了,或許這就是男人的通病吧,不置可否的不主動不拒絕。
但我還是看他看到很感動,不是因為初哥哥,而是因為張智霖。
我看著張智霖對身邊每一個人好,尤其是對祝君好不知疲倦的付出,看著他的憨,然後想到他對自己老婆靚靚的寵溺,我恍然大悟:這就是靖哥哥啊!
靖哥哥不就是這樣嗎,堅持,正直,有著一股子憨氣,不管別的女人怎麼樣,對自己老婆永遠一股癡情和無限柔情,永遠家庭第一位。
我看著這個不老男神,我真是感嘆歲月沒有在他身上留下什麼痕跡,好像從他很年輕到現在一直沒做錯過什麼事,一直都是這麼完美和好脾氣。
看到這樣一個人從一而終的堅持和韌勁兒,我也是感動得不行。
(話說男神真是帥啊,帥到導演和攝影師真是放肆地拍,進手術室前和在病房裡有幾個从下巴往上拍的鏡頭的角度簡直是坑..因為我們男神帥到髮指所以拍的如此任性也是夠啦)我承認我買票進戲院至少70%的成分是因為他,雖然我不是腦殘粉...二,橋段俗到爆,從女主老公兒子車禍死,居然大老遠跑回來自殺讓老媽和发小擔心;到男主腦袋撞了一下,做手術後失憶;從男二被兄弟和老婆出賣,到寫了一份武功祕籍一樣的東西成功抱到大腿飛黃騰達。。
簡直是tvb劇情放大到螢幕上而已。
尤其是前半段,佘詩曼瘋瘋癲癲,自殺/撒嬌/鬧賭場/鬧牌桌/再自殺...很多橋段都是演員演的尷尬,觀眾看得尷尬。
畢竟佘詩曼四十歲的人,演技再好架不住這樣無理取鬧讓人生厭吶。
但其實後半段橋段也俗,但我想這就是港產片厲害的地方,把俗落的東西講到你接受。
除卻我前文講過的中間那幾場陳喬恩的戲,恰到好處表現了一個女孩兒的求愛之路:她的笑容掩飾著內心的失落,她越笑的燦爛,你越覺得這樣一個女孩子不簡單;但她不是一朵白蓮花,也做不到一只蛇蝎女,她只是竭盡力氣在愛著一個人,然後在愛裏明白一些事,堅強的讓人心疼;其他橋段,我記憶最深刻就是一家人知道初哥哥病情以後的失落。
這就是港式悲喜劇厲害的地方啦:人內心越是難過的時候,越是讓他們笑(反之也行得通,人物越是快樂的時候,越是讓他們哭..隨意感受一下這種效果)當一家人坐在車子裡面唱歌,一邊唱一邊笑,那種面對生活的心酸和苦楚,樂觀和不放棄,五味雜全,層次感很足。
這場戲讓我想起許鞍華早期的《女人四十》,用喜劇的手法去寫悲劇,這是編劇陳文強讓人稱道之處!
贊!
三,風格多變到讓人跳戲:非常非常反感那幾場戲:佘詩曼拿著自己以前的婚紗照在店裡面哭之前有一個flash back,色調一變,佘詩曼剛剛走進影樓,看見相片;張智霖回來泥地裡就佘詩曼時,回光返照,黑暗暴風雨一秒變韓劇風,柔光下佘詩曼和前老公說著情話......這些在同一場戲裏面硬生生切開,插入一些風格驟變的畫面,一下子讓觀眾的情緒抽離出來.....不知道導演怎麼想的四,演技:曾提到三位主角張智霖,佘詩曼和陳喬恩的演技都很過關張智霖永遠一副貌似不曾改變的表情在配角們浮誇的表演的襯托下異常出挑,無論是重新看到舊愛的細微的期待和開心,還是知道自己真實病情時毫無變化的表情下眼淚已然浸滿眼眶;走出醫院面對琪琪的一番冗長的表白,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初哥哥的臉從責怪,到心疼,到愧疚,到對不起,看似沒什麼變化,實則層次很多;還有病情被告知以後在車上,一副身無可戀的死人表情,因為無意的哼起了一首曲子,被q姨帶動竟也帶起了希望等等...張智霖內斂的表演都張力十足。
這大概也是因為角色本身個性和他自己十分相近的原因。
但這依舊離不開多年演戲專業的積累,表演自然服帖到位,層次感深沈內斂而感人。
陳喬恩面對初哥哥永遠是一副燦爛的笑容,又讓你不感到這是傻笑,她的笑容一度欺騙了你覺得這是一個天真美好天生愛笑的女孩兒;但是一轉身,(還記得海邊長椅那場戲麼)表情瞬間沒落到你從沒見過這樣子的琪琪;還有醫院門口那番表白,說的不卑不亢,說的柔情萬分,笑著說了這輩子最難講出口的話,然後瀟灑的轉頭走了。
那時你覺得她一點兒也不柔弱,她是一個多麼強大多麼有能量的姑娘,儘管她是個「殘疾人」。
佘詩曼前後的變化不容易識別,要在精神錯亂和有情有義之間游離,起碼做到了不討厭。
但是!
吐槽來了——配角表演普遍浮夸。
我一直稱讚香港的演員資源可以說是整個華語圈最有實力的了,尤其是老中男演員這一帶:主角從梁朝偉梁家輝到劉青雲黃秋生,從周潤發劉德華到任達華吳鎮宇吳彥祖張家輝,看看杜琪峰就知道了,配角從林雪許紹雄吳孟達到林家棟葛家輝,看看《港囧》裏面也能數出幾個。
正是因為這些黃金配角們表演質感十足,才襯得整部片子高大上啊,還記得杜老的《黑社會》一二嗎,沒有很多說樂仔演技高超,但大家都津津樂道大佬王天林和林雪出現的那幾個鏡頭。
當然此片裏面也出了亮點,草蜢等三人成為個梗出現在片子裡讓人會心一笑;但是可能是因為沿續之前的電視劇,爸爸媽媽,臥薪嘗膽的男二,所有這些配角都表情浮誇,表演僵硬,跟我們學生作品cast的演員差不多水平。
顯然,葉念琛沿用的这一批《澳门街》当年的组合,在张智霖和佘诗曼这些主角这些年已经练就了成熟的电影表演技能,然而包括薛家燕在内的一众配角多年来依旧在tvb里打圈圈,僵硬浮夸的演技一放在大荧幕上便尴尬万分,漏洞百出。
我大致看了两集《澳门街》,当年大家嬉笑怒骂,嗔癲萌傻,都显得很融合,看的别有一番风味;如今的初哥哥和祝君好的表演气质显然和其他卡司之间有着一条不可融合的分界线,一边是电影当红演员,一边是港剧三线演技,让人感叹。
五,主題我剛說進戲院70%是因為智霖哥哥,剩下的幾分是因為我中意這種類型。
看海報宣傳,大致能感受到影片会在讲述愛情之外,有意体现一個地方的風貌。
果然,好多次的澳門全景,還有那個最高塔,一次又一次新聞裏面的歷史重要事件,主角碎碎念著「澳門真是變了好多啊」,配角咬著嘴脣下決心說「這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我決定不要離開」...都在講述者澳門情懷。
我確信這部片子澳門政府一定有補助,但這絕不僅僅是商業考量上的一廂情願。
儘管我不厭其煩的說我多麼喜愛琪琪這個角色,但是最後結尾,病床上的初哥哥反覆練習著那句「君好,我冇事,你放心吧」我忽然完全能理解這兩人之間的所表現的感情。
沒看過電視劇的我大致能猜測到兩人之間的陰差陽錯,這次的祝君好和初哥哥再次陰差陽錯了。
這種從小一起陪伴的情感,夾雜著濃濃的親情和守候的愛意,如寶黛一般彼此相知相依,是多少琪琪加起來都比不來的。
透過愛情,我看到這樣一家人的親情;透過親情,我想作者也想表達在過去這幾十年的澳門,這樣的鄰里關係下難得的珍貴的情感陪伴,賦予那裡的人們多少溫暖的力量。
《十月初五的月光》讲述了文初(张智霖饰)、君好(佘诗曼饰)、琪琪(陈乔恩饰)面对人生悲欢离合,如何回归初心做出爱情选择的故事。
作为经典TVB剧集《澳门街》的延续,除了初哥哥、君好重逢再续前缘外,Q姨、金胜、胡桃姨、顺叔等剧中人物悉数回归,也成为一大看点。
十五年前《十月初五的月光》开播,创下了香港电视剧集多项纪录,口碑收视双丰收。
之后,该剧又被内地多家电视台引进并反复重播,一时间,无人不识“初哥哥”和“祝君好”。
十五年后,叶念琛将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并非重拍,而是将故事延续。
文/梦里诗书本预治愈温情的故事,却穿插了太多难耐的浅薄,空洞毫无意义的闪回更令电影有觉是在看一部肥皂剧般冗长无趣,《十月初五的月光》并没能还原一个昔日TVB上暖人于心的《澳门街》,所见只是一场平庸无常,穷尽各种爱情老梗月光下的狗血。
这是一部谬之千里的电影,从风格来来看它本是一部满怀温情的作品,但其却渲染出了太多矫揉造作的狗血,在主流爱情电影中,已经被逐渐摒弃了的失忆,车祸,绝症等等桥段,被电影一再无所不用其极的与之使用,仿若电影离开了这些不近真实的桥段,就根本找不到转折点,就根本无力编排出一个故事一样,充斥着狗血娇作的剧情既无法感人泪腺,更是为人生厌的,情感的调动并不是依靠这些悲剧化元素的滥用来填充,它更在于日常点滴温情的凝聚,以真情实感来形成情感的洪流,这也是昔日的《澳门街》能广受欢迎的根本。
剧情性的崩溃,使人物塑造上亦如同一张白纸般苍白,心灵鸡汤式的集合,并没有一个能真正感人于心的宣泄点,电影寄予了作品很多的情感,但突兀不合理的配乐与闪回,使这些情感的传递太过突兀,你无法想象导演究竟是活在怎样的自我世界里,才能将配乐如此突兀的无法去契合人物情感,而过多毫无意义性的闪回,不但破环了电影的剧情架构,使剧情主线变的凌乱不堪,更只是让人唯觉导演编剧结构组织的词穷,只能依靠如此拙劣的的手法来与之填充,电影虽有着昔日令人熟悉的角色,但这些角色却又如此令人陌生,电影在未有令人回到往昔的那个《澳门街》,有的只是一场月光下的狗血。
我一直都弄不明白,像张智霖这种演技还算不错的零负面新闻大帅比到底是怎么做到挑剧本能力差的这么滴水不漏的。
从《天生爱情狂》《白狐》《大叔我爱你》《冲上云霄》再到这部《十月初五的月光》,全是些连剧情简介都不想看完光听名字就可以直接狗带的费电片。
然而以上全部,我竟然都活生生的看完过,可见颜值是多么的重要。
好像他还演了一部叫做《千亿恶魔爱上我》的电影,貌似还没上映,是不是光是听到名字就觉得虎躯一震,吓得我深深觉得,上帝公平呀,老天爷给你了貌美的容颜,果真就要拿走你全部挑剧本的眼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部电影太烂了,竟然显得陈乔恩特别的出彩。
一个暗恋中少女的心事,欢喜,激动,生气,纠结,伤心,绝望,就连手语她都打的特别自然。
我并不觉得琪琪没有在第一时间去救埋在山泥下面的君好这一情节有多么突兀生硬,琪琪虽然是个温柔善良的好姑娘,可是人性善恶一念间,更何况嫉妒才是爱情最诚实的告白。
琪琪默默的喜欢着文初,因为他一句喜欢吃棋子饼,就每天做好一盒等文初来拿,即使她的手对做饼过敏,她也觉得无所谓的欢喜。
即便是在她直面自己和文初的关系,而文初选择沉默来面对的时候,她依旧非常的坦然,她忍住一切绝望,笑着跟文初说明天见。
哎呦我滴妈,陈乔恩拿的就是韩剧男二的剧本呀!!!
香港电影式微不用多说了,即便大陆电影再烂好歹有些IP改编,香港则是完全吃老本的节奏,然而没有一部能看的下去的。
还不如学日本那样拍个SP电视台放放,然而主创班底是不甘心不捞点钱的。
所以这其中无缘无故被写死的马浚伟,发疯的佘诗曼,要死的张智霖,从天而降的陈乔恩。
五分钟时间就拖完了,唯一能看的点就是最后文初捏皱的那张纸。
兜兜转转没有缘分就是没有缘分。
这是一部最后一刻我才明白它是什么类型的电影的电影当张智霖和陈乔恩在一起时,我还以为这是清新的暖心爱情小故事,当佘诗曼不停的自杀时,我还以为这是一千种死法,当出现金胜时,我以为这是小人物的奋斗史,这整个观影过程就是在猜它想讲什么的过程,直到最后才明白,原来这特么是张智霖和佘诗曼的爱情电影……好想问问导演,为啥一开始要安排陈乔恩这样的小白兔角色,张智霖和佘诗曼的爱情是建立在伤害陈乔恩的基础上的,这一开始CP感没有建立起来,先开始觉得张智霖的角色是渣男好么!!!
为啥心里想着佘诗曼还要跟小白兔搞暧昧,给人家希望,移情别恋的时候也不跟人家说清楚,还厚颜无耻的吃着人家天天做的点心……我了了个去,只求天降大雷把他们带走吧……还有,金胜这个角色的目的是什么,想衬托张智霖和佘诗曼重义气,这特么这么多特写这么多描写都要成主角了好么,也没感觉对情节发展有推动,也没感觉衬托了男女主角的品质,这个角色的出现分散了整个电影的主题……整个电影都没有感觉张智霖和佘诗曼的角色有CP感,根本没有什么爱情的小细节将人代入故事,从头到尾不知道导演想讲什么……
为了情怀,两星也不能再多了。
想当年为了他们的爱情哭的死去活来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想到还有今日这般狗血的。
一别十五年,所谓的不老剧组顔值也是真的不能看了,阿佘和chilam都实实在在老了。
再加上配音,反正我是很难入戏,东方教主戏份有点画蛇添足,番位还压了阿佘?
剧情嘈点太多,车祸,泥石流,失忆,除了这些就讲不好故事了?
其实我一直很想快进着看来着。
电视剧结局其实挺好的,文初为爱牺牲,君好和礼信幸福美满。
多年后,他们本该继续幸福,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实在是没必要为了大家的幻想,把他们生拉硬凑在一起。
遗憾,才最让人留念。
我以为;同名字的电影,还原的,是那一年十月初五的月光!
可惜,我错了!
怪就怪我对你期待太高,又或者是,多年后的我,看的角度不同吧。
背景是同一首歌!
演绎的,是变了味的感觉。
一份感人的故事里面,总要添加了白色医院、最后才发现的身体问题,重大的手术决定,这样才能赚取眼泪么?
难道,生命中那么多的故事,都不足以让人们得到启示!
所以才需要在电影里一次又一次的添加这样的桥段?
好好的一个故事,编写的人添加了意;看影的人融入了情;不断飘过的植入,一次又一次的打断了这美好的画面既然都已经浮现出来的,就不能称之为潜规则了。
为何不能好好的,仅在播放前直接放广告好了。
我想起了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连韩剧都不再用的梗,叶念琛居然还,敢,用。差评ˊ_>ˋ戏值一星,初哥哥值两星。陈乔恩那一段是我整个片子最喜欢的,别的,都嫌烦。and,歌还是原版的好。
就,缅怀早已不知踪影的青春期!!初哥哥~
叶念琛编剧
一边听着那首《祝君好》,一边给这个电影打了四颗星。有一颗是给当初带给我感动的《澳门街》,一颗是给张智霖和佘诗曼的。念你如初,祝君安好。
就是为了粤语人群的某个情节。
虽然剧情有丢丢狗血但是我觉得不错!祝君好♡
有些地方还是很能打懂我的
温情永远
好渣,都不敢相信是叶念琛的水平,你还是回去拍爱情黑色反转片吧!张智霖演的是个老好人的渣男啊,陈乔恩打了一手好酱油,全片跟十月初五毛线关系都没有,仅仅是为了旅游产品的宣传广告,最最重要的,这片居然给恶心的马尻处处强行贴金!
听到主题曲就泪奔了
太差了
虽然编剧实在是,太烂太狗血,但贩卖情怀还是有点用处,尤其是片尾那一句,“君好,我没事,你放心”,还是值得两颗星吧
三星给原电视剧,不忍心看电影版分太低。- 此电影非常非常不满意。不明白,多年后出个电影版不就是为了圆原剧迷的梦吗?除了原剧迷谁还会看,这个结局有意思?看到叶念琛就知道要坏。果真是坏事儿了。让大教主强势介入有意思?这样的电影版,不如不要。美好的东西,果然还是放在心里更好。- 贱歪歪的我在2021年12月又重温了,因为2021版开播了,突然就想看看原版,看电视剧的话集数太多,而且会剧透新版,老版剧情都忘的差不多,只有人物还喜欢。因为知道结局看到君好试图自杀就气得关上,心想我干嘛看这破玩意,不自己找罪受。中午没东西看又打开,心理暗示说人要学会成长学会放下,感觉没第一遍那么难看。现在看完只想说,这不是我的澳门街,圆润的走开!
理智告诉我这讲的都是啥啥啥啊~情感告诉我我操好帅好帅!!卧槽穿这个好帅!嗷嗷嗷嗷!一定要去澳门!balabala…不得不说叶念琛的镜头还是很唯美…一颗少女心!!!! 满脑子都是张智霖的祝君好~
男女主角忙着死 编剧真累 陈乔恩黑化和车上同唱分分钟需要你算是最好的剧情了得两星~最后给陈洁仪的祝君好一星点赞
毁童年
151224,6.0分。感觉像看了两集TVB电视剧。
还行吧。
忽然发现我爸根本看不懂!!!!
叶念琛的电影,差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