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一点就到家

一点就到家,Coffee or Tea?

主演:刘昊然,彭昱畅,尹昉,谭卓,张琪,李佳琦,西文,陈瑞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一点就到家》剧照

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2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3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4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5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6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3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4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5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6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7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8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9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20

《一点就到家》剧情介绍

《一点就到家》长篇影评

 1 ) 像听了一场五月天一样畅快!(国庆档最佳!)

看过了《夺冠》和《急先锋》,又迎来了《我和我的家乡》与《姜子牙》,但是不管哪部,都没有让我有观止的感觉,好像都有些不如人意。

终于,在看过了《一点就到家》之后,我可以确定,原来国庆档最好的片子,是它!

三傻大闹普洱?十年剪辑许宏宇,节奏掌控能力比某个疯狂生长的导演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整个片子看下来,畅快的就像听了一场五月天!

(片中曲子不是五月天,具体是谁,暂且不表)虽然它不是《我和我的家乡》中的一个片段,但是它更像是一个完整版的青春版的《我和我的家乡》。

而且相比那5部短片,《一点》对家乡的阐述更有一种沉浸感。

它没有浮在表面,彭昱畅和尹昉顶着被晒黑的肤色,说着云南土话,告诉我们,这是他们的家,他们不会走。

简单说,在徐宏宇这里,家乡不是需要别人来扶P或者赞美的地方,家乡就是家乡,仅此而已。

"我们从来没把你当外人。

我知道,是我自己把自己当外人了。

"在观看之前,我特别留意这部剪辑是谁。

因为对做了十年剪辑的许宏宇来说,如果不是自己操刀剪辑,那他会选择谁呢?

这个剪辑就算不是比许宏宇厉害,也一定不会比他差多少,不然许宏宇自己心里那关就不会过得去,后来看到,是周元,剪的很棒!

而许宏宇,是翎刻影视周元的老板,也许,还是他的师傅。

这部电影,有很浓厚的陈可辛味道,对于许宏宇来说,这是一种致敬!

可以说,这是一部三代师徒共同完成的作品。

《无名之辈》剪辑署名是许宏宇,周元应该也是深度参与了许宏宇导演有挺多优点。

剪片子厉害,节奏好,这是大家已经知道的事情。

从他已经上映的两部作品来看,他还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导演。

拍爱情,就是拍爱情,不去说太多杂七杂八的东西。

拍年轻人,就是要拍出生机勃勃,不怕失败的朝气!

“失败的只是事,不是人”,这碗鸡汤,我干了。

分镜做的很赞!

每个镜头的衔接都不是那种有什么用什么,而是设计好的。

比如在他们的驿站因为赔付乡亲们的退货之后,给到的一个计算器镜头,配着背景音,“归零"。

除此之外经常大特写切全景大全景,视觉冲击力强,与此同时还加上配乐转场,自然顺畅,很有自己的镜头语言风格。

赵晓时,本片的摄影指导,1962年生人,和我爸爸一样的年纪,但是运镜如此灵动,和许导的主题立意配合的相得益彰,这个真的是不容易!

许宏宇还是设置悬念的高手。

从一开始的李绍群死了,怎么死的?

魏晋北N次创业都不成功,他究竟需要怎样的机遇才可以成功?

魏晋北失眠二十三天,他究竟什么时候会睡着?

李绍群会和自己的爸爸和解吗?

魏晋北会带领他们两个创业成功吗?

等等,一系列的小悬念吸引着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下去。

没有大反转,只有小悬念。

许宏宇再次展现了他对于在电影中展示味觉的偏爱。

一个拍男主角吃泡面都要精确时间才好吃的导演,要拍咖啡有远山树林的感觉,你感受到了吗?

我感受到了。

其实这部小品片的剧作也不算弱。

相比整部电影没有一个普通人,不是神仙就是妖怪的《姜子牙》,《一点》给了观众对接云南普洱小山村的桥梁。

这个桥梁就是刘昊然。

刘昊然是个外人,观众对于云南普洱小山村,当然也是外人,那你凭什么让观众和云南普洱产生链接?

就靠刘昊然这个外人。

先是一直把自己当外人,把小山村当疗养院,赚了钱可能马上就会拍拍屁股走掉。

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觉得小山村亲切,非常有家的感觉。

他说,"我认识村子里的每一个人,知道每一颗咖啡树生长的位置",这种内心的转变,会让观众觉得自己是小山村的一份子。

许导还借用搞笑的老大夫,给大家说教了一下大和小,现实与梦幻。

许导的音乐品味也不差,我记下的有。

台湾乐队八三夭,云南乐队山人乐队,女歌手艾怡良《Forever Young》,大家快去搜来听吧!

让我听出来五月天感觉的就是上面的乐队哦!

三主角的设定已经非常成熟,有《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国合伙人》,可能是害怕没有女性有些薄弱,所以拉来了迷雾剧场当红的谭卓,演了一把工具人。

其实在云南种咖啡这个事儿,我不是第一次听说。

上一次看到去云南种咖啡的人,是美国人,网红郭杰瑞。

我当时也在想,美国人都跑到云南种咖啡了,中国人在干嘛呢?

另外,我也想看到中国的普洱茶越来越好,请年轻人不要抛弃普洱!

解腻不甜,在做出了最好的咖啡之后,李绍群想喝的,却是一杯普洱茶!

导演在最后也想关照一下实体衰落的赶集人,但是最后和我们一样,都是听着她讲着她的过往,无能为力欲言又止。

虽然这部片子还不算是大师之作,成长的空间也有很大,但是我愿意为有前途的年轻导演给出溢价,五星支持这部10月4日才上映的国庆档最佳!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2 ) 不接地气的乡村创业奇幻片?

看预告,以为这是部搞笑电影,于是抱着放松一下的目的到电影院看看。

结果发现这不仅不搞笑,还特别尴尬的一部片子。

讲的是三个年轻人到云南乡村创业实现理想的故事,但是创业中的几个关键转折都像是开玩笑一样容易。

一个普通年轻人跑到深山自己琢磨着种植烘焙的咖啡一送到世界大赛就夺了银奖,一个村的老百姓就因为一个年轻人愿意赔钱免费退货加上一次广播演说就愿意冒着没有收入的风险不再种世世代代种植的茶叶,跑去种完全不了解的咖啡,还有咖啡种出来后就能联系到李佳琦这样的带货高手把他秒空。

这一切感觉都像是编剧脑子里yy出来的东西,加上不时出现的飞猪和飞虫,编剧导演这是在拍一部不搞笑的奇幻片吗?

可本来这接地气的题材和群演(群演演技也是尬得让人时不时出戏),怎么也让片子飞不起来,又不落下去。

 3 ) 有点失望

为昊然,彭彭和许宏宇导演看的,因为穿越火线看好许宏宇,只能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一开场就糊糊的画面,我觉得我在看网络大电影,感受很差,对于故事的逻辑,感觉非常的儿戏,不深究勉强能够看下去。

昊然弟弟刚开场的时候我觉得他演的很自然了,不再这么僵硬了,后半段,他却又回去了,跟他原来的片子没啥不同,很用力。

演员的路还是刚刚起步,希望弟弟有一天让我忘记刘昊然。

彭彭刚开场太太太刻意,表演痕迹好重,只是不经意的眼神里还能让我记起那个眼里有戏的少年,希望他多演些适合他的作品,眼里有戏是他的优势。

整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小孩子穿了大人的衣服,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我也不觉得怎么好看,而这部就是合伙人的低配版,导演到底想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有没有想清楚啊。

整片我最喜欢的两个镜头,一个是阳光投在走廊上那个场景好美,还有一个就是三人在大树上醒来的情景,跟人无关,跟故事也无关,只是喜欢这两张光影。

总之,我觉得他们各自的优势都没有发挥出来,如果只是不带脑子的笑笑倒是可以一看,个人评分6~6.5分。

 4 ) 不够深刻,但足够好看

节奏鲜明,视听丰富,技术成熟,构思精巧。

有过于讨巧谄媚的嫌疑,不够深刻,但足够好看。

《一点就到家》这部作品,主题立意非常高明(讨巧),一共90多分钟的电影,内容满满当当。

涉及了空巢农村,月薪500的农民,涉及了快递等底层劳力在大城市辛苦的工作状态;讨论了现代工业化危害等问题;并且以此反思出了脱离城市,重新回归生活,建立基本的人际社交联系,亲近自然等等真正让人充实幸福的生活方式,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也一直在反思这些东西;而且还有扶贫、物流下沉进农村,等等主旋律建设基层发展的主题。

这些个话题,真的非常好。

城市生活其实是一种抽象生活,也是一种隐姓埋名的生活。

人们确实保持联系,但不是以一种独立完整的人格出现,而是作为经济消费功能的化身出现。

对城市生活,或者城市生活背后一种主观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反思那些有害的、快餐式、消费式的生活,真的是我非常喜欢的主题。

前面说到这部电影的技术,和构思,都非常优秀。

首先从剪辑和技巧层面,它就是一部趋于年轻化,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不拘泥于单一的故事,而是各种蒙太奇、快速剪辑、夸张的手法,双管齐下,快节奏,高信息量。

而构思上,是一部标准的三幕式剧本。

故事完成度很高——虽然很简单但很全面。

电影不仅做到了最基本技术要求,还设置了具有寓意的符号,虫、马、猪等等,很拔高。

一个好的主题,好的结构,再加上好的技巧,很难给差评。

这部电影,最起码做到了好看。

这就是七分以上的水平了。

只可惜,虽然它的下限是7分,上限却高不过8.5分。

为什么?

因为这始终是一个商业片而不是内涵深刻的文艺片。

如我所说,为什么这么好的主题,我却觉得它有故意讨巧的嫌疑呢?

因为虽然故事好,技巧好,主题好,但却没有深刻的反思。

整部电影,都太过流于表面。

似乎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深潜。

比如,三个年轻人创业,遇到最大的挫折就是理念分歧,其他的简直水到渠成。

天时地利人和。

真正创业过的人,都知道哪有这么简单。

创业其实是九死一生的高风险项目。

比如今年大环境不好,就有几家欢喜几家愁。

再比如,虽然电影有意无意,都在表达一种家乡的自然,不一定就比大城市的钢铁丛林要差的思想。

但这个话题,并没有深入的去对比,去刻画。

又比如,关于现代化工业的危害这个话题,其实是具有矛盾性的。

要建设农村,就要展现现代化优越的一面。

但要逃离城市,那又要展现工业化危害的一面。

不是说不准许矛盾存在,而是这部作品只是画了一个圈,把这些很不错的主题,全都装进了圈里,却并没有给出一个答案——甚至没有好好讨论思辨一下。

电影给出的答案就是,创业成功了,给家乡带来了工作岗位,不用在大城市打工受气了,在农村家乡一样可以打工。

但是,仔细想想,现实里创业没这么简单就成功。

所以,其实,电影只是电影,现实要比这部电影沉重的多。

有些作品是轻飘飘的,有些作品是沉甸甸的。

所以这部电影虽然好看,上限却不高,不够深刻。

尤其最后支付宝的植入,推翻了反思,只关心科技便民惠民的一面,把危害的一面又推回去了,很可惜。

它毕竟是商业片,而不是纪录片。

很可惜,但瑕不掩瑜。

这部电影已经在自身局限下,尽量的做到了好看,做到了三观正,也完成了“扶贫电影”的任务。

总体来说,我还是挺推荐它的。

轻松,有趣,好看,还带着那么一点点思考性。

如果一定要在国庆档期里比一比,目前为止,我最喜欢这部。

 5 ) 超越现实的平凡

一部分反映现实,一部分感觉很理想化。

彭昱畅在里面还是像个憨憨,刘昊然也比较搞笑,其实觉得尹昉是最帅的哈哈哈。

今年过年的时候在电影频道看到的。

比较巧合的是,电视剧的主题曲,是八三夭的《我不想改变世界 我只想不被世界改变》。

这首歌我很早以前就听过!

算是很喜欢,但是当时有些不能理解歌词,觉得是比较逃避的一种观念,后来看了电影算是能理解一些了。

 6 ) 我有多久没看过一部从头到尾让我如此轻松愉悦的电影了

看完《一点就到家》点映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好久没有看到一部让我从头到尾都如此愉快的电影了!

以至于到最后我都快乐到想在影院蹦起来!

这部影片的出现给我压抑的生活中增添一摸清新的亮色,让我在100分钟里呼吸到了一阵“新鲜”的空气。

“新鲜”首先体现在电影的画面上。

电影取景自云南古寨,从感官上就充盈着绿色的树木,泥土的芬芳。

许导不愧是优秀的剪辑师!

树木花草,虫鱼鸟兽,都被他巧妙的剪辑在故事中间,给整部影片都增添了大自然的味道。

其次是三位主演之间碰撞出的“新鲜”的火花。

年近三十创业失败的魏晋北来到云南古寨散心,遇到积极乐观不惧困难的快递员彭秀兵,和执着于种植出家乡特有咖啡豆的李绍群,三个人一个有“电商梦”,一个有“快递梦”,一个有“咖啡梦”,三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导演说拍摄时剧本并不完整,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由导演和三位演员共同创造出来的。

有很多镜头都是三个演员在玩闹的过程中被导演拍摄下来,又巧妙地剪辑在影片中。

所以好多镜头和画面看起来真实的出奇,三位演员碰撞出的火花经由导演的剪辑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影片的成功还要感谢三位演员“新鲜”的呈现。

在看电影时我完全忘记了他们平日里帅气的样子,可以说他们把角色和自己融为一体,毫无违和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刘昊然和彭昱畅尹昉吵架那里,真的能看到昊然演技的进步,他的情绪爆发是有层次,有内容的,完全hold住了所有的情感反馈。

魏晋北这个角色也是前后变化最大,最有层次感的人物了。

最后,我真的很希望所有人都能走进影院,去看看这部青春的,励志的,热血的,中二的,温暖的,治愈的影片。

也许它能让你在哭笑中思考一些什么,或者如果你只是想单纯的给自己找到一个时间,好好放松一下身心,这部电影也会是你的最佳选择!

 7 ) 《一点就到家》梦想治愈少年心

跟以前很多次出电影院我就能写出影评的情况不太一样,这一次明明是可可爱爱的喜剧片,而我却心中五谷杂陈,难以表达。

此刻,我完成了三刷。

三刷这场终于满场了,大家一起爆笑,气氛简直太好了。

而且大家对电影宣传过那些梗也很熟悉,我仿佛是在一刷。

看来,宣发的效果应该开始显现了,“小一点”要加油啊!

这下好啦,我顿觉情绪积累到能够表达,就说点杂感吧。

正如先前部分观众的体验一样,这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电影。

先说缺点吧。

制作团队“因地制宜”用了当地的居民充当群众演员。

由于他们缺乏表演经验,所以在成片中显得生涩,不入戏,略影响我个人的观感。

不过,这仅仅限于前20分钟的剧情,李绍群(尹昉饰)一出场,大三角形成了稳固的结构,剧情就整个地顺溜起来。

此外,剧本的理想化设置可能不符合部分观众的口味。

比如三位主角创业成功似乎来得很容易。

这个本不算缺点,但是缺乏剧情的支撑就形成了故事线的“中空”,直观上跨度很大。

在这一点上,可能不见得所有观众都注意到魏晋北(刘昊然饰)说他在云南种了三年的咖啡,而他们的成功其实是发生在魏晋北第一次跟彭秀兵(彭昱畅饰)回到云南小山村的五年后。

在这个高度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可能在瞬息之间,五年其实很长了。

只是这段创业过程要拍下来怕是可以拍100集的“黄路村意难忘”,90分钟的片长装不下这么多内容。

再有就是特效可能因为制作时间的关系显得粗糙。

下面说说优点。

我以前说许宏宇导演的上部电影《喜欢你》是可爱的,到了《一点就到家》又在“可爱”中加入了“治愈”。

三个可爱的大男孩在创业和实现梦想的路上,相互成全,互相治愈。

魏晋北通过最后一次创业治愈以前多次创业失败造成的抑郁症。

彭秀兵通过第一次创业治愈了出走十年后对家乡的牵绊。

李绍群通过实现梦想消除了与父亲之间新旧观念发生矛盾冲突产生的隔阂,治愈了破裂的父子亲情。

电影里,那些些需要治愈的,已经治愈的,都是成年人藏在内心深处不可言说的“秘密”。

把创业作为梦想,一步一步地实现,本身就注定是个治愈的过程,治愈的是成年人的少年心。

其实,片中魏晋北,彭秀兵,李绍群的实际年龄并不下小了,是演员的外形给了大家他们还很年轻的错觉。

实际上,魏晋北在云南种了三年咖啡后已经马上三十岁了,彭秀兵离开家乡十年后才回到家乡,种咖啡又是三年。

李绍群从北京回村种咖啡整整五年,彭秀兵叫他“绍群”哥,然后创业种咖啡又是三年。

所以,片中的三位主角实际上都是三十上下,却几乎一事无成的人。

他们还算年轻人,可实际上却遭受了多年社会的毒打。

他们可能已经没有多少机会成功了,更可能淹没在人海里用永远做普通人。

然而,我们通过电影看到了他们心里的不甘和身上的微光。

魏晋北创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彭秀兵心系家乡立志回乡创业,帮助家乡人民富起来,留住村里的年轻人;李绍群是全片的“阳春白雪”,他执着于自己的咖啡梦。

三个人殊途同归,携手筑梦,从此铁三角笑料不断,所有的梗都是清新自然,雅俗共赏,有笑有泪。

影片的实质依然是青春片,因为三个人始终怀揣着梦想,打着鸡血,这是属于年轻的标志,却无关性别和年龄。

创业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争吵,分歧,甚至闹掰,最后和解,他们互相和解,与自己和解,与梦想和解,与世界和解。

成功成为必然,并非运气加持的偶然。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三人在李绍群家吵架。

三个仔演技爆发,之前看过花絮已惊到。

实际上电影好像需要后期配音,他们仨在配音的时候把情绪拉得更满,更是称绝。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我认为这两句话是全片的主旨。

种咖啡也好,经营事业也好,实现梦想也好都不能一蹴而就。

而在这个过程中戒骄戒躁,将眼光放高,把眼界放远,才能拿到成功的“钥匙”。

除了主旨的体现,电影的色彩,背景音乐都是亮点。

许宏宇真的好会拍,好会剪,手速还快,镜头转换衔接行云流水,电影观感特别流畅。

《一点就到家》或许很理想化,但乡愁是真切的,少年的心是真诚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的放松也是真实的。

最后,我今天喝了中国云南的咖啡,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手冲咖啡。

中国从很早就有自己的咖啡了,我们也能做好自己的咖啡品牌。

 8 ) 很好笑,但是有点理想化

现在《一点就到家》里的成功是“中国梦”:回到家乡,扎根农村,把人带回来,把东西送出去。

彭秀兵离开云南去北漂的时候,他爸临别嘱咐:“混好了就别回来了”。

这是上一辈人的梦想。

彭秀兵自己的选择是攒了钱回到家乡,去打通物流到黄路村的最后20公里。

但你要说两代人完全不同,那也不见得。

李绍群说:“以前跟着我爸种茶叶的时候我不理解他,反倒是种咖啡以后突然懂他了。

”最后李村长主动喝起了咖啡,李绍群端起了茶杯,父子俩达成和解。

魏晋北看重的是钱。

他认为做生意就是为了卖出去,现在普洱咖啡做得有名气,引来了人收购,价格给得不错,当然应该卖出去。

李绍群看重的是梦想。

种最好的咖啡是他的梦想,为此他与父亲决裂,自己一个人在山里种咖啡。

自己种的普洱咖啡在国际上获奖,得到了认可,他高兴地哭了。

星雀代表不认同他的咖啡,收购是为了让普洱咖啡消失。

他不会为了钱出卖自己的梦想。

彭秀兵看重的是责任。

村民们信任他来帮他们种咖啡,他要对得起村民的这份信任。

他要帮村民找到比种茶更好的致富项目,他还想吸引村里出外打工的人回乡就业。

他不相信星雀,因为星雀就像以前的茶叶经销商一样,只是为了利益,对村子没有感情和责任。

三种理由,两种选择,不能说谁对谁错。

只是觉得一份能让人尽心尽力去做的事业中,除了钱,应该也包含一些其他东西吧

 9 ) 每个选择创业的年轻人,都曾是别人眼中的“傻子”或“疯子”

刚看完的感觉,跟大夏天喝到清凉的汽水似的,酣畅、清爽、身心愉悦,放弃颜值的三兄弟,热血真挚,自带喜感。

有电商梦的魏晋北,有快递梦的彭秀兵,有咖啡梦的李绍群,齐聚云南,魔性创业,每次看他们喝咖啡都想哈哈大笑。

《一点就到家》是一部比较不一样的青春片,没有女主角,没有爱情线,镜头快、配乐欢快,很爽,很动漫,预感是匹小黑马。

文本上呢,进一步是都市碎梦,退一步是远山树林,其中不乏导演对当下年轻人生活、工作、跟朋友家人关系等方面的思考。

有人目标明确,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有人看起来想明白了,实际上一头雾水,做起事情来也不够坚定;还有人过分较真,连钻了牛角尖都不知道怎么出来。

从他们几个人的身上,其实,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不一定要活得像三兄弟那样中二,可总要知道问题在哪儿,琢磨一下怎么解决。

如果生活中真遇到一个彭秀兵那样的人,你会不会觉得他有点傻?

应该会吧,这么横冲直撞,做事不计回报,把收快递的客户当成朋友,一门心思攒钱想回乡创业,都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可就是这种过分的单纯和热情,打动了想要放弃一切选择跳楼的魏晋北。

老魏也是个创业狂,市场上什么热做什么,可偏偏不是那个好运的人,赔光所有家当,变得一无所有,失去了重头再来的信心。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他从开始创业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因为害怕错过任何一个机会,那种对成功的渴望,对风口的痴迷,让他迷失了自己——既迫切的想要得到一切,又怨怪没能得到一切的自己,创业不再是乐趣和实现梦想的途径,转而变成了即将把他推下楼的那只手。

电影中有个细节,是魏晋北的手机铃声,提示音是“支付宝到账一百万”。

我刚开始不知道拿是手机铃声的时候,还被骗了,以为他幸运的拿到了投资,立刻就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但也不难看出,他想要获得认可,想要拿到投资,后面三兄弟发生的那场分歧也就理所当然。

另外,我想说句心里话,官方真的不放一下手机铃声的下载链接吗?

我相信,一定会小爆一波,没有人会抵挡得住每接一个电话就被祝福收到一百万的诱惑。

说回彭秀兵拉着魏晋北回黄路村创业那段,实在太魔性了,不着四六,乱七八糟,笑点密集到我特别同情刘昊然,那一波三折的融入式体验,又逗又心酸,什么吃虫子、被蜂蛰、让牛舔,本来已经睡不着的人,偏偏要在鼾声如雷、“拳打脚踢”中见缝插针地约会周公,每一次觉得他够艰难了,就有更艰难的事发生。

但这段交代了黄路村的现状,当地产茶,但收成不好。

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子里的老人只能指望种茶、卖茶补贴家用。

生活得不到改善,反而陷入越来越糟的循环。

当彭昱畅饰演的彭秀兵在魏晋北的指导下,让村里人接受网购,逐渐打开局面时,其实是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的孤独中走出来,不知不觉间收获了友情和村民的信任,这种理想不死就会燃的热血感,挺感染人的。

后面咖啡怪人李绍群的出现,我差点没认出来那是尹昉。

泡面头,炭黑色皮肤,胡子拉碴,整天吭哧吭哧在村子里种咖啡树,为了角色也够拼的。

从这个人物的经历中,我能感受到年轻人与父辈之间的对抗与和解,不一定沿着别人定好的路走,而是选择自己想要的,选择咖啡就是对父亲的一种对抗。

创业总是波折不断,这是每一个决定创业的人该有的觉悟,不能心存侥幸,觉得自己一次就能成功。

被人误会成“傻子”或“疯子”的阶段,其实,是不想被世界改变,一心坚持自我的外在表现,当一个人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甚至不断遭受质疑和嘲讽,能否真得扛住,不怪运气,不怨环境,而是懂得自省和向前,唯有这样才能闯荡且创造出一些东西。

魏晋北、彭秀兵、李绍群之间的友情也很让人向往,在朋友跌倒的时候,能伸手拉一把,在朋友糊涂的时候,敢给出当头棒喝,当合伙做事的时候,又可以相互扶持、理解,把远山树林的味道送往世界各地。

朋友间彼此成全,收获成就,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美好的事情嘛。

 10 ) 风口过后,摔下来的也是猪

主角魏晋北(刘)一直追着风口,一直在风口过后摔下来,开篇就非常有意思。

猪就是整部影片的意象。

影片简单来说就是三个人追梦,有人想赚钱,有人想赚钱想助力家乡,波折过后最后成功的故事,最后点题了扶贫。

回到电影,一部非常典型的命题电影,经典爽文套路,轻喜剧但是笑点单薄,说励志也没有展现太多情绪,不过作为小成本电影应该是到及格线了。

该展现的情怀及时,扶贫的内核一直在。

该有的起伏都有,但实在是平淡,以至于最后的成功没有达到爽文该有的高潮。

说到演员,彭昱畅演小人物很自然,刘昊然中规中矩,另一位演员也还不错。

整部影片完成度不错,但不出彩,甚至我觉得挺平淡的,坐在影院里边玩手机边看也没什么影响。

好像豆瓣总体影评都偏向于好评,猫眼也发了大字报,怎么说呢,口碑发酵过后,也不知道大家的总体评价是怎样。

《一点就到家》短评

扶贫题材的创新

7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还行

吐了。forever young出来的时候我真是白眼翻上天,这电影有什么资格放forever young啊!!!

12分钟前
  • 王可乐
  • 很差

看到剧情简介就知道又是一碗鸡汤,却没有想到这碗鸡汤实在过于清澈了看不到一丝油星,纵观全片,从送快递到卖咖啡,完全感受不到创业受到了什么太大的阻力,少有的一些挣扎,也不过是三个人最初的信念有一些偏差而已。对于陈可辛系相关电影来说,这部确实是非常贴近当下所着力宣传的创业和回家主题的,他一向知道应该抓住什么,而对于导演过《喜欢你》的许宏宇来说,可以说是些许倒退,毕竟拍自己没有类似经历的事,光靠天赋和臆想是不行的。

17分钟前
  • CobraCB
  • 还行

如同上了花椒树——全身发麻!

18分钟前
  • 萨罗迈拉
  • 较差

低于预期 一般般

22分钟前
  • cc不是aa不是bb
  • 很差

瑜不掩瑕

27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较差

迫不及待看了点映,发现是云南版《我和我的家乡》,讲述了《北京loser》魏晋北被快递员彭秀兵拉上《返乡之路》准备打通老家《最后二十公里》不料遇到种咖啡的《神农李绍群》拿到了《天上掉下的咖啡世界银奖》的故事。也可以说是脱贫攻坚版的《中国普洱咖啡合伙人》,献礼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彭昱畅不知是演的好还是本身气质就贴合(非黑),表现最佳;谭卓演的外企市场总监虽然戏份不多但非常生动。虽然本片的剧情、调色、五毛特效全面拉垮,但在今年国庆档也能看一眼轻松一下。PS 国庆档也太多电商直播了

28分钟前
  • Señoreita
  • 还行

国庆档的一缕清风,散装青春合伙人,喜剧桥段很无厘头,创业故事略显夸张仓促,土味造型把三个弟弟的颜值带走了,失败的只是事,不是人,看完你会记住这句话,以及真的很想喝普洱咖啡(片名真的不是对家起的吗?一点不抓人一点没帮助

30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把好本子拍烂是次品,把好本子拍好是庸品,把烂本子拍好才是精品,本片就是这种精品。不过一简单狗血的创业励志题材,却用了跳剪、追焦、弹幕、近景特写、快速运镜、背光摄影等一众炫技手法带出【轻喜+惊悚】混搭的类型片感觉,故事讲得诙谐逗趣十足,引人入胜永远是导演是否有才华的判断准绳。稍微纠结一下缺点那就是结尾重复啰嗦了点。重点提一下:三个里面彭昱畅表演最好,口音表情到位,很豁得出去。

34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站在创业扶贫的风口,怎么使力却也飞不起来。浓缩到那头虚幻的小黑猪、那只昏暗地铁里的飞虫上,不像自然而然的生发,而是创作者蛮横的引领,用人畜无害的表面掩盖断裂的逻辑,指向一个无可依附的圆满结局。和《家乡》一样,太过轻佻地跨越了乡村的困境,背叛《中国合伙人》仅存的真实性,把复杂而深刻的矛盾碾平成漫画式的图景,云淡风轻地一笔带过残酷的现状,凡此种种,皆是精心营建的剥削。《喜欢你》毕竟还是在浪漫爱情的范畴里腾挪,碰到现实题材还变本加厉地粉饰太平,这样构建喜剧的方式天然令我反感。以快节奏和类型技巧压制主旋律的外露,背地里还是生意人的精明算盘罢了。

37分钟前
  • 晚不安
  • 很差

完全是既不懂商业也不懂中国农村现状的城市人假大空的臆想。

38分钟前
  • 野凡
  • 很差

《一点就到家》的最大爽点在于成功建立起了每个“城里人”对田园梦如何实现的具体想象。这种想象基于的假设包括:1、城市的思维和工具对西部农村的降临是被需要的;2、农村是一张白纸,它淳朴地生活不在意即时的利益,并且容易被诗意和热情感召;3、这里有很多被埋没的完美商机;4、你可以同时具备主角三人的完美条件与人格。这些爽点在剧本策划的时候完美踩在“城里人”的天真和虚荣之上(尽管实际上的普洱咖啡产业困境重重),让我们可以肆意自我代入;但是虚荣的爽也是爽嘛!

39分钟前
  • 严荼
  • 力荐

“我不觉得我的家乡没有希望”

44分钟前
  • 鸡蛋灌饼
  • 力荐

能把浮夸喜剧做到可爱已经不容易,但遗憾的是电影的气质一直在廉价成功学鸡汤和日系脱力喜剧间摇摆,没能花时间好好打磨。尤其到三人吵架高潮戏开始是什么灾难剪辑,完全放弃起承转合进入2倍速播放了,白白可惜了forever young。

46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不好看

51分钟前
  • 幂幂的幂库
  • 很差

虚假、不真诚、粉饰太平、复杂问题简单化、电商营销广告片,漫画式的方式包的住这样一个题材吗?

54分钟前
  • 日灼
  • 很差

这才是最切题的“我和我的家乡”啊,元素很乡土,节奏很动感。许宏宇是个技术流好手,任何规矩俗套的故事经他一盘一剪,都像点睛之龙一样就地盘活,连点题的大道理也顺耳起来。“童声传异”那个点真的又妙又顺滑,“后爸的茶话会”也怪可爱。三星半。

59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青春版合伙人,瑰夏躺枪

1小时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一碗已经馊了的毒鸡汤

1小时前
  • 苍耳
  • 较差

不真实,戏剧化刻意得太明显了,没有任何说服力。

1小时前
  • 菜根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