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医可靠
Moartea domnului Lãzãrescu,勒泽雷斯库先生之死,拉札瑞斯古先生之死(台),The Death of Mr. Lazarescu
导演:克利斯提·普优
主演:约安·费斯库特阿努,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多鲁·安娜,达娜·多加鲁,谢尔班·帕夫卢,加布里埃尔·斯巴修,弗洛林·扎姆菲雷斯库,博格丹·杜米特拉克,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05
简介:讲述一个酗酒的独居老人,由早上开始头痛、心口痛,多次叫救护车,却遇上这天发生大车祸,医院应接不暇,搬出种种借口拒收。好心的救护员陪着他走遍四家医院,眼看着他病情每况愈下,却苦无力相救。上救护车、送院、做检查、转院、救治,最后死亡。真实与叙事时间同步,在媲美实境节目的节奏下,直观呈现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体系的荒谬..详细 >
真实的时间 真实的社会
很碎碎念也很真实,掰开揉碎了非常多的生活,作为酒徒单身主义,看这种电影也不会觉得兔死狐悲,而是觉得能这样走完一生可真他妈的好啊!荒诞的可悲的无可挽回的,百转千回还是要奔向死亡,尽头的自由。
手持。翔实地记录救护车一路发生的故事。一点也不陌生的现实。
7.5
7。病翁将死无处医
罗马尼亚新浪潮开篇之作,欣赏的来如此现实的故事,欣赏不来如此的视听语言。
3.5 那会儿Radu Jude还是这片儿的副导演,如今他的名声显赫要超前辈普优了。普优还是最爱《雪山之家》,这个的肉比较少,许多人物(除了其中一个医院的医生护士明显asshole)也就是稀疏平常有良心的普通人,就大多数人也不冷漠,制度部分也有很多无奈,因此冲击力批判性也不如《四月三周两天》之类的。。。
到底要說啥呢
孤寡老人的就医之旅,伪纪录片拍摄,电影时间基本吻合现实时间,贵在真实。可惜影片反应的只是罗马尼亚的医疗系统,要是我们也拍个自己,估计要甩这部电影十八条街。在中国,医疗系统还缺故事吗?
【大幅修订翻译+重调了中字】罗马尼亚新浪潮开山之作,耐心看进去方能品出妙处。片名虽是“拉扎瑞斯古先生之死”,实际上是以终于能做上手术而戛然收尾。全片也颇似一场荒诞喜剧,在无尽的重复与辗转中,亲历一位酗酒独居老人脑出血由轻至重、急转直下生死攸关的漫长煎熬。手持长镜头,一场一镜,写实环境音与自然光,除去救护车行驶时间外,银幕时间几乎与故事时间相等,看似自然主义的写实纪录拍法,实际上调度编排非常精妙。一场意外车祸导致了多家医院的疲于奔命超负荷运转,进而耽误其他病人的救治。整个事件中全无"坏人",大家都尽了全力(甚至还假托关系帮忙抄了近道),却还是浪费无数宝贵时间。究其原因,除了医疗体制与收治流程的缺憾,也和法律与伦理息息相关,还有医疗教育普及的缺失(老人与邻居都缺乏基本医疗常识)。(8.5/10)
三星半
东欧都拍些魔幻奇皅吸睛。
人的“物化”
十分难得的一部电影,一点花哨也没有,诚诚恳恳地讲了一个丝毫没有趣味的故事,压在人的心上。
好容易就死,好不容易救死;好容易妨生,好不容易方生。
Appropriate, organized, transparent and clear. Nicely done with a good plot. Appreciated the dark humor.
3.4
喝酒、无后、衰老都是原罪。没有炮火式的抨击,而是与时间同步的损耗,损耗后的无奈,无奈中的绝望。在一次次不露痕迹的转场中,强化着对这个社会最冷酷的观察。
【阿姆EYE】再次证明好电影不一定需要高成本和精致的视听语言,可以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犀利的写作实现强力的表达,结尾的术前准备即入殓的过程,而纵观全片,又可将老人患病无医可靠类比为罗马尼亚国家本身病入膏肓。能在罗马尼亚和伊朗新浪潮的电影里看到许多感同身受的窒息细节。两年后的《四月三周两天》则在本片的模型上,以更精简的笔法和更冷峻的视听手段登堂入室。
衰老 独居 醉酒 养猫,加起来其实已经等于死亡,之后的遭遇,只是在残酷人间打转,像是去地狱之前读的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