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遍《失孤》,想写点什么但一直找不到切入点,直到昨晚坐车经过路边有《失孤》海报的公交站牌。
最初的感动,不就是这满眼的绿吗?
而《失孤》背后持摄影机的人就是李屏宾。
如何向你们介绍他呢,由李屏宾担任摄影的电影代表作品有:《恋恋风尘》《悲情城市》《半生缘》《心动》《花样年华》《最好的时光》《不能说的秘密》《太阳照常升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挪威的森林》... 总有一部你曾看过,喜欢过。
今年又多了一部——《失孤》。
摄影先于电影故事,是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李屏宾善于捕捉光影,即使在昏黄阴暗的环境下,仍能抓住微弱的光的灵魂。
虽一度摒弃风格一致喜欢不断创新,但从他掌镜的电影里,你一定看得到一种颜色,叫做李屏宾。
这就是李屏宾镜头里绿色的《失孤》。
雷泽宽(刘德华 饰),寻子十五年,一直在路上。
他是失去孩子的父亲。
十五年了,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沧桑漂泊。
一次次的燃起希望,再一次次的堕入无边的绝望。
从南走到北,从白走到黑,人们都看到他,但不知道他是谁。
为了让自己感觉到还是个父亲,他必须在路上。
假如你看他有点累, 就请你给他倒碗水。
他会一笔一笔记下你给的恩惠。
他有那双脚,他有那双腿,他有千山和万水。
有苍翠的绿色的希望。
雷泽宽,是爱的苦行僧。
曾帅(井柏然 饰),小时候被坏人绑架,从此再也没见过亲生父母。
他是被拐的失去父母的孤儿。
无论生活再怎么安逸,生养过你的人又怎么会忘呢。
但曾帅不能哭,他要笑,不能喊,要装作什么不知道。
以前,也许你只会同情那些丢失孩子的父母,可是啊,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呢?
这就是《失孤》想告诉你的另一个故事。
在李屏宾舒缓镜头的调子里,伴着万物生长。
雷泽宽和曾帅,他们遇见了,决定一起上路,去寻找生命里空缺的记忆。
《失孤》不会让你哭成泪人,相反许许多多悲痛的时刻,你会发自内心的笑出来,是一种暖心的力量。
李屏宾总是抓得住演员们脸上一闪而过的苦涩,他布好了光,让演员们的每个动作成为光的指挥家。
他选好了景,让故事流动着展开。
雷泽宽和曾帅无亲无故,谁说没有血缘就没有父子之情呢?
所以他们一起出发了,在无尽的绿色世界,看青山看碧水,看不断崩塌的期盼,偿还一剂疗伤的苦果。
他在找孩子,他在找家人,有时你会想,要是他们就是曾经走失的父子,就好了。
就不用再骑着摩托,一直找下去了…“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电影的最后,导演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有人喜欢有人嫌俗。
如果那个找了十五年孩子的雷泽宽在你面前,问你:“为什么是他的孩子不见了”?
你又要怎么回答?
不过是将这段话的意思变成大白话,再跟他讲一遍罢了。
你看树多绿啊,你看落叶为何凋敝。
这些记忆中的绿,它不能回答你的问题,但至少,让你看到:“景物依旧,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生命还有希望,和一点点的光明”。
——李屏宾《失孤》不完美,但值得一看,生活本就不完美。
如果那些鲜活的颜色在你眼里活过一秒,就请让他多留一时。
一个孩子的失踪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故事,听的时候也许会难过会同情,然后很快就事过境迁了。
失孤里刘德华饰演的父亲就用很稀松平常的演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寻找儿子如同完成功课一样的每一天,更多时候是沉默的,孤独的在路上,没有任何煽情,可是这样就是他们真实的每一天啊,不觉就潸然泪下,望这样的人间惨剧不要再发生,愿罪犯获得应有的惩罚!
最近两年,国产电影市场上的公路片类型很火。
《后会无期》、《新花路放》、《无人区》都被冠上公路片的名号。
但直到这次看到《失孤》,我才觉得,这是真正有中国味的公路片,它讲了中国的故事:它说的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东西,它讲出了中国人的面对苦难的方式。
中国人最看重的东西是家,可以说没有之一。
安土重迁,家国天下,家文化根植于中国长久的历史,家也是中国社会的根基。
在《失孤》中,出发上路的原由不再是《后会无期》、《心花路放》中城市青年无根的迷茫,也不是《无人区》那种亡命之徒的亡命之旅。
出发,是为了家,雷泽宽(刘德华)十五年来从没放弃过寻找被拐卖的儿子——他要给自己的家找一个说法。
在公路片的发源地,美国,亡命之徒、罪犯、社会边缘人是众多经典公路片的主角:《邦尼和克莱德》、《末路狂花》、《天生杀人狂》……《无人区》有点走这个路子,拍出了公路片的黑色、荒诞,展现了旅途的奇异、乖张。
而以《德州,巴黎》为代表的公路片是另一种类型,其主人公和社会,和家人,和任何他者之间都有不可消解的疏离感,他注定孤身一人。
而《失孤》对准的,却是最平凡的普通中国人,是平凡的父亲,平凡的丈夫,平凡的农民。
他老实巴交,要求不多,文化也不高;他没有那么多不知何来的迷茫及与社会的疏离。
丢儿子前,他想的是多挣钱,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丢了儿子后,他想的是找回儿子。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提华仔的表演。
向来以帅气著名的刘德华,在这部片子里真变成了一个失去儿子的中国普通农民。
银幕上的华仔面色黝黑,穿着进城农民标志性的夹克,就那么蹲在地上吃东西,不需要说话,眼里也都是故事:不平、困惑、挫折、执着、失望、希望……百感交集。
他不会打字,为了和网上一起找孩子的人互通消息,用手指一个一个字母的在键盘上戳。
他那巴望的眼神,他生气担心时的嚷嚷。
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我父亲,我爷爷,我老家,看到了土地。
我看到一个最中庸,平凡的中国男人:他结婚了,有了儿子,他把家的责任看得比天都重,他怕每次一个人回去时,对上妻子失望的眼睛。
路途上与曾帅(井柏然)的相遇,让这个多年“无子”的父亲,暂时扮演起了父亲的角色。
他们成了一个临时的家庭组合。
该片的导演兼编剧,曾写过《半路夫妻》等作品的彭三源很好地用细节和人物间微妙的互动展示了路途上这种家的感觉。
她以往的作品便以家庭剧见长。
于是,在《失孤》里,你很少看到以往中国公路片中那些层出不穷的奇遇、巧合和误会。
这使电影不那么跌宕了,但也使它更真实了;使你能在看片的时候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家人。
老雷和曾帅间,有一个最令我动心的情景,再普通不过了,可能每个人和父母在一起时都经历过,但拍出来却别有韵味。
还是不说了,大家自己去看。
《失孤》令人惊喜的地方还在于,它试图讲述普通中国人面对苦难的方式。
在告别找到了生父母的曾帅后,老雷独自骑车回乡,路遇一众行脚和尚。
晚上露营时,老雷忍不住问了师父好几个问题,这是他寻子多年心中的疑问,他最怕的,和他最盼的。
这有点像“青年问大师”的形式,但我相信你看的时候绝对笑不出来,而是震撼,是深思,是无可奈何后,又再次上路。
至于师父具体对老雷说了什么,我也“大发慈悲”地不剧透了,做人还是要多行善业,嗯。
影片的结尾,老雷还是没找到儿子,他骑着曾帅给他的摩托车,奔驰在绵延至远方的公路。
这有点像罗曼·罗兰那句让文艺青年们爱不释手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
但这又很不同,老雷这个角色不是英雄,对他来说,对芸芸众生来说,在认清真相后,“爱”很难,更多的是“承受”,是继续熬下去。
是看开的同时又坚持,哪怕这种坚持卑微而徒劳。
这其实是一种很“中国”的对抗苦难和不幸的态度。
中国人的方式不是靠虔诚的宗教信仰,因而这个国度少见绝对的牺牲和绝对的抗争。
宗教,本质上是很个人的东西,它最后一定指向灵魂的神秘地带,有你无法与任何人分享的部分。
中国人对待苦难的方式,是于尘世中努力的同时,向宗教或文化寻求慰藉和帮助,但最后,还是要到尘世中努力。
家,便是我们尘世中最深的羁绊。
从电影手法上来说,《失孤》很克制,它避开了很多可以煽情的地方。
即使在高潮处——一路和老雷一起寻亲的曾帅终于和父母相认——导演仍很克制地没有给老雷特写。
此时,他站在曾帅的身后,融入了众人。
老雷和曾帅分别的场景也被跳过了。
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两人,想想他们离别的时刻该有多少戏?
导演就是不让你看。
但我必须承认,看《失孤》的时候,实在忍不住哭了好几次。
必须再赞一次刘德华的精湛演技。
他就那样静静地,也能触到我。
他真的演出了那种失孤后的眼神。
他让我忍不住想,如果命运残酷一点,我爸妈可能也会拥有一双同样的眼睛。
不过,那是题外话了。
至于此片承载的“人口拐卖”这个重要社会议题,则需要单写一篇文章才能说清楚。
作为社会问题时,“问大师”是没用的,我们需要的是解决方案。
走出电影院后,我马上给爸妈打了电话。
《失孤》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让你有回家的冲动。
端午的时候又重新看了一次失孤,泪点一向很低的自然又泪如雨下。
直到今天才写了点东西。
感觉很久没认真的看华仔的电影了。
小时候家人超级喜欢他的,家里仅存的CD都是华仔的,过年的时候家里都是回荡着他的歌声。
他真的是不折不扣的童年男神。
这次看失孤简直差点没认出他来,瘦了太多了,憔悴得不成人形,难怪有看报道说他再武汉拍路人都没认出他来,为戏折腾自己的身体,为华仔的敬业精神点赞!
其实一开始看的时候还在猜井柏然是不是华仔失散的孩子,随着剧情发展才发现不是。
一路看下来,被华仔演绎的角色感动得心里酸痛得厉害。
后半段我已经猜到电影的结尾肯定是开放式的了,这种看似有希望但实则是绝望不然也不会一找就是十五年的感觉简直撕心裂肺却又无从宣泄。
全片最打动我的一幕是华仔已经知道那个渔民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明明已经离开了却又喏喏的说也许是自己记错了往回冲的时候,那一瞬间真的心碎成饺子馅了,华仔此刻的眼神太让人心酸了。
影片里有一个算是圆满一个半圆满的情节。
井柏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乡和父母,虽然我个人觉得这在现实里其实真的很难的一件事情,不过好歹电影能让人有个美好愿望的实现不是么;另一个是被吴君如抱走的小孩子在群众的帮助下找到了,但是另一边镜头孩子的妈妈却不堪忍受失去孩子的痛苦而跳河了,这里真的是一半天堂一半地狱的感觉。
其实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残酷得让人近乎麻木,但是我们依然在人生的道路不断前行。
希望再也看不到小孩子跟家人分离的消息,希望大家能坚强勇敢的面对新的每一天
为了小井和刘德华去看的失孤,本来对这种题材不是很有兴趣的,只打算支持下偶像的偶像的票房的,刚开始进去还在玩手机,不过后来这部电影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喜欢小井和刘德华之间那种玩笑,小默契的动作,让整个电影看起来不会那么沉重,不会那么无聊。
不过感觉情节不是太饱满,那种失孤的情绪渲染不够。
小井气质太时尚了,修摩托车有点出戏,虽然他穿的衣服确实是从修摩托车工身上扒下来的。
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这是我看了那么多部电影,头一次全体观众等片尾放完了才起身起开的。
至少证明,电影要表达的东西关总还是接收到了。
第一次写短评写超了,所以我第一次写长评。
这部片子其实前面拍的很好,单纯的一个无依无靠的父亲找孩子的故事,刘德华的表演特别好,让我恨透了人贩子,最初打动我的是他开头的扮相,磨破了的外套和尼龙手套。
陈可辛的《亲爱的》其实是讲找孩子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类似围城的问题,找不到难过,找到了也不好受。
让我有了那种矛盾感 。
而这部片子比较直接,初看的时候感觉是另一种味道的打柺片子,但是很快转折就来了。
转折就出现在刘德华被人推海里井柏然第二次出现的时候,从刘德华的开始说台词开始我就觉得味道变了。
我当时觉得刘德华的台词应该是类似:求求你帮我修好不好。
或者是有个过度,先生气再求他或者反过来。
但是他偏偏就很恼火而且稍稍有那么点任性(可能用词不当)的说:你帮我修啊。
我觉得一个找了十多年的孩子,处处求人的父亲,在崩溃的时候面对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的。
接着后面剧情变成了帮井柏然找父母,一直找到故事结尾,这其实是这部电影的主线,暂不说不太符合主题,重点是这一部分处理的不好,没能体现找人的心理,还用了很大篇幅去展现两人的日常,不是说这个不能拍,只是放的时候不对,而且篇幅太长,到了后面已经快趋向于喜剧片了,那种找人的“难”没有体现出来, 我都觉得他俩可以搭伙过日子了,前面营造的感觉没有了。
故事也有很多漏洞,比如井柏然说有个孩子和他一起被拐卖,并且是通过这个线索来找到了他父母,但找到井柏然的父母后被拐卖的另一个人提都没有提。
还有就是井柏然的问题,虽然刘德华也有口音问题,但我觉得他的表演绝对可以弥补,甚至可以让我忽略口音,井柏然除了口音问题,除此之外我觉得他的台词太多了,或者说是他的表演太少了,有些东西他没有演出来,只是通过嘴在说台词,麻木的传递信息,还有他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扮相,虽然已经很不漂亮了很普通了,但还是感觉浮在空中不够真实。
双线叙事也做的并不好,可能到最后主创也觉得拉不回来了,只能找几个僧人来结尾。
以上都是我看完这部片子一时冲动写的,第一次写长评,怎么说呢,结尾一句阿弥陀佛胜过千言万语。
失孤 (2015)6.92015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 彭三源 / 刘德华 井柏然
从之前宣布影评题材的时候,到在网络上爆红的刘德华扮演农民工形象的照片,亦或是剧组人员与他人发生冲突,华仔出面解决等小插曲。
这是一部无论是在题材,阵容和话题都倍受期待的电影。
刘德华是票房的保证,他的演技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无奈对戏的确实一个演技未经锤炼的毛头小子,拉低了平均演技值。
使用井柏然这样一个偶像明星,有讨年轻观众喜爱的嫌疑。
其实也不怪制片方,因为较之前有《亲爱的》为打拐题材开拓“疆土”,作为后来者未免感到有些压力。
加之《亲爱的》全实力派演员阵容,对比这边厢只有刘德华一个人,难撑大局,虽说有梁家辉和吴君如客串,但连配角都陈不上,明显显得底气不足。
加入井柏然有意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也在情理之中。
我无意在为《失孤》洗白,因为在宣传上就能看出它的不自信。
《失孤》宣传的是垂泪但是不煽情。
这明显是针对《亲爱的》的,因为此前就被人诟病过它过于煽情。
其实《失孤》无需这样贬低他人而抬高自己,因为它既不煽情更谈不上催泪。
片方这样煞费苦心也大可不必。
我个人认为这跟导演的功力不足有关。
导演其实很想把道理说清楚,但是碍于能力不足又不知从何说起而戛然而止,这不像是艺术中的留白,更像是在投机取巧。
影片中还出现很多滥用长镜头和慢镜头的地方。
在一段无关紧要的地方使用长镜头,其实这只不过是刘井两人之间的嘴炮,也不加运动,使得对话更加无聊乏味。
而且影片中每隔几分钟就出现一个慢镜头,刘天王在跑步慢镜头,刘天王被人打慢镜头,落水慢镜头,下腰捡纸慢镜头,洗个车慢镜头,连回个头也慢镜头,无时无刻都在使用慢镜头,让人有一种卡壳的错觉,看着非常着急。
而且,剪辑烂得一塌糊涂,更像是偷工减料的样子。
听说导演是编剧,看来不单单她的导演功力不行,编剧能力也不怎么行。
这是一部公路片,想当然应该像《后会无期》那样,到一个地方一定会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再离开的,这样看起来剧情会充实些。
所以我一直这样期待着,可是从主角两人踏上往四川的路程起就没发生过什么。
就一直描写两人的嘴炮,一起洗澡,一起吃霸王餐,一边洗车一边嬉戏,互舔伤口,像极了一部同性题材的电影。
尤其是在澡堂那段,镜头对准两人上半身,就这样我看着你你有看着我,貌合神离,尴尬至极。
除了开头和结尾根本没有剧情可言,空洞乏味,无聊到了极点。
其实它也并没有可取之处的地方,当曾帅与父母相认后,说了一句,竹林没了,所以竹林倒了,铁索桥没了,铁索桥也倒了,到这里一切都很好。
可是,长辫子没了,你把辫子剪了掉在地上,一个黑白镜头吓死了我。
不是呀!
明明他亲妈还在世啊!
怎么就落了发了呢?
还以为他妈妈死了呢!
导演,你就不能再处理得有美感一点么,怪吓人的。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能不能不要是井柏然。
其实明星效应我懂,但是能不能选个比较接地气一点的演员。
刘德华有多土,井柏然就有多潮多拉风;村民有多黑井柏然的白衬衫就越白,落差实在太大,条件太好好难联想到曾帅的身世有多可怜。
如果他不是演惯青春派或者小妞电影的话也许我就不会那么出戏。
如果想要转型的话请你做彻底一点,井柏然你的白衬衫敢不敢再白一点!
ps,估计会被井的粉丝骂惨_(:з」∠)_
从《亲爱的》到《失孤》,同样的主题,可以进入教科书式的不同处理方式。
对于人物和故事的把握,前者用非常准确的表达让观众体会;另一个则拼命试图塞给观众感想和感受。
《亲爱的》里面,观众的情绪是一直被紧紧牵着的,跟着起起伏伏。
但是《失孤》里面,我始终感觉很难进入到刘德华和井柏然的情绪里面去。
刘德华饰演的角色,穿着一双不合时宜的纯白的球鞋,但从其他的穿着打扮上,已经尽可能变得贫苦。
这个角色形象,我依稀体会中应该是一个找孩子找了十五年,死倔着不肯放弃希望,眼神中已经有了些麻木的那种很悲凉的农民角色。
但他一开口说话,那充满着文艺腔的文绉绉的台词,便瞬间让这个形象面目模糊。
“我找了十五年,孩子,你才刚刚开始找。。。
”“孩子,你一定要找下去,毕竟,还是有人找到了。。。
”与之相对应的,是井柏然望着远方的那句,“妈妈,您为什么连我的梦里都不肯来”。。。
他数次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深呼吸一口,似笑非笑地讲出文艺腔的台词。。。
刘德华和井柏然跋涉两千多公里寻亲到了四川,镜头慢悠悠的展开风光片一样的镜头,井柏然还大喊:好美啊!
我要带着心爱的姑娘来这里谈恋爱。。。
在比方说洗车的场景,刘德华突然朝井柏然泼水,然后井也开始还击,两人嬉闹起来。
我理解中,导演是试图想说父子在漫长苦闷的寻子生涯中,也有片刻放松和玩笑的时光。
两个苦命人互相慰藉,互相视为父亲和儿子,获得感情上的弥补。
但是在电影的处理上,音乐和画面、表演的配合,却很难感觉到人物那种悲苦和偶尔释放之间的转换,只觉得突兀甚至莫名其妙。
每到一个大的关键性事件上,角色的表现都总有一种使不上劲的半吊子感觉。
大家都知道该痛苦了,该难过了,所以就开始拖沓的伴随慢镜头和音乐背景开始煽了。。。
但其实观众完全无法入戏。。。
这种整体上的沉闷和尴尬彻底消解了情节应该带来的感动。
所以,难怪很多人的评论是,《失孤》讲的是一个操着香港口音的安徽农民和一个操着京片子口音的、修着韩范儿遮眉毛发型头发染着韩范儿颜色从小被卖到福建山村的小伙子,俩人的基情故事。
第一次在豆瓣上为了一部电影写影评,或者更多的是为了刘德华写影评吧。
喜欢刘德华很多很多年,从小学三年级算起的话,至今也有十二、三年了。
这次也是为了他去刷了失孤——这部我本以为会很催泪的影片。
影片情节不再赘述,前两天看完《亲爱的》就在跟室友讨论拐卖小孩事件频发的原因。
室友认为这类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父母没有负责任、没有看好孩子。
并举例说,她舅舅家的孩子家里有三个保姆跟着,这怎么可能丢呢?
我坚持认为,不能全怪父母,这种事情防不胜防,父母为了生计奔波一转头孩子就不见了,这能赖父母吗?
讨论到后来,两个人都有点不欢而散。
却没想到今天在影院中得到了这个问题的解答。
看到井宝饰演的曾帅向华仔扮演的雷泽宽抱怨,为什么父母不看好自己的孩子时,华仔带着一点忧伤的口气说:没有父母不想看好孩子。
是啊,哪个父母不想看好孩子呢?
但每个人的生活境遇不同,每天都有太多人为了活下去疲于奔命。
孩子被拐卖固然离不开父母的疏忽,但如果可以的话,哪个父母不想守在自己孩子身边一分一秒都不离开呢?
可即便如此,孩子走失、被拐这样的事情还是防不胜防。
我想失孤出现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市场需求的存在和人贩子见缝插针的本事吧记得《亲爱的》中有一个场景,赵薇饰演的李红琴在车上看到田鹏时,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抱住他却遭到愤怒群众的殴打。
此前,失孤父母们在街上搞活动,口号是“杜绝拐卖儿童,没有买就没有卖”《失孤》并不是一部催泪大片,甚至你能在影院中频频听到笑声,无论和华仔和井宝为抵饭钱洗碗被调戏还是他俩的各种互动,都让这部本该充满泪点的影片充满了温馨甚至欢快的氛围。
然而,当你细细想起每个人物的经历时,都会发现有着无限的心酸。
雷泽宽:骑摩托寻子15年仍未放弃,怕回家让家人失望而不敢回家;曾帅:凭着记忆里的铁索桥和母亲的长辫子想找回亲身父母,因为没有户口而没有资格考试,不能坐火车也不能坐飞机,见亲生父母前还在为到底要不要取养父家的姐姐而焦虑;片头丢失孩子的漂亮妈妈:当警察劝她回家、警方已经立案侦查了时,愤怒地跳起来说:“我孩子都丢了回什么家!
”,最后伤心绝望跳湖自杀,生死不知; 甚至曾帅的亲身父母:父亲在接通电话的那一刻迟疑着不敢开口说话,见面的第一句就说,这些年你过得好吗,你妈每次梦见你都说你饿了,我们都以为你死了。
细想每个人的故事都会觉得很虐心,如果他们的经历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又当作何打算。
平心而论,剧中还是有不少bug的:修车的井宝衣服太整洁;没有饭钱洗碗抵债的二人组,却在火车站时出现曾帅拿出几张百元大钞让雷泽宽自己坐火车回去的情节;跳湖的年轻妈妈生死不明,大学生报警找到的那个孩子也不知下落如何...尽管如此,片中大片大片的沿途美景还是让我心向往之。
此外,井柏然颜值爆表,刘德华有点怂又有点委屈的样子始终萌萌哒。
就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一个寻子多年的父亲和一个寻亲多年的儿子的相遇,本来可以讲出一个更好的故事,结果却差强人意。
对于两鬓染上了风霜还坚持在路上的雷泽宽来说,他的行为也许可以用华仔在花絮采访中的话来解释: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有目的的,叫做坚持;没有目的的,叫做信念。
最后,还是想重申本文的标题:没有父母不想看好孩子,没有买就没有卖。
希望有一天,拐卖儿童的事件不再发生(会吗?
)
电影《失孤》,在豆瓣上的评分才6.8分。
说实话我觉得井柏然确实演的不咋地,不过其他都不错啊,尤其刘德华的演技杠杠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部电影不是很煽情,所以评分比较低呢。
这部电影我是跟我娃一起看的,因为这两天在跟她讲安全问题,不要一个人乱跑,就找了补被拐的片子给她看[捂脸R]。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是我,我会不会坚持找15年?
从宗教层面看,一直找,这其实是一种执念啊,执念应该是放下的啊。
孩子走了就是缘分灭了,他或者去了其他的缘分了。
不找?
有点冷漠,有点不甘吧?
而且在找孩子的过程中,丢孩子的家长必定会接触到玄学。
人在绝望无助时,必定会像神秘力量求助。
和尚回答的挺好,不找,就缘灭,但是这里缘灭并不是什么坏事。
我们来轮回本来就是来了缘的。
找,就缘起,那就多行善业,必有助缘。
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另外,我觉得刘德华扮演的角色不仅有点执着,还有点自私。
他这样一直在路上寻找,好像自己心里能够好受点,但是他也说了,家里的老母亲和他妻子都过得很小心,很痛苦,活受罪。
他在外面这样其实也是一种逃避吧,对她们来讲也是有点自私的。
人还是要活在当下吧,把当下的人也要照顾好,抚慰好。
毕竟人活于世,并不是单一角色。
很久以前看过,没有来打分,还记得当时无数次刘德华在片中孤独的背影。这两天看到影片原型大叔的孩子找到了,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希望所有离散的家庭都能团聚,希望不要再有悲剧发生。
电影的公益性远远大于票房、奖项、演技等等,希望刘德华和这一群有诚意的电影人的作品能够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找到了,我一直在腾讯视频里面发弹幕,告诉大家找到了
刘德华有突破!
显然导演不够聪明,而且审美实在太老,自我感觉很好因此在故事上缺乏足够的自省和克制,但影片倒是挺认真在做的。刘德华和井柏然的演技都有问题,跟生活隔得太远,老少两代偶像,还是都不算会演戏。
角色反差很大,感觉演技是没问题的,但是和「亲爱的」比总觉得缺点什么,十五年寻子路是艰辛而漫长的,这部电影的剧情显得不够有张力,矛盾不够突出。也许现实就是这样,希望就像大海远处的灯塔若隐若现,而沿途的路平淡得让人难以忍受。
完全是靠刘德华和井柏然的演技撑住全程,剧情太散了,没有重点,搞得观众也像主角找孩子一样无头苍蝇,不知从何处找起。前半段雷和曾像父子一样相互扶持是最好看的,后面就直接开始迷惑了,结局感觉非常潦草。但总的来说,演得是很好,井柏然也豪不拉胯,甚至很帅气。景色拍得挺美。
电影原型郭爸爸经过24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儿子了,替他高兴!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不要遇到人贩子,不离开父母,健康成长!
问题多多,有些想法不错,可惜落实下来就是生硬的让人发指,还自我感觉倍儿良好,除了题材,简直一无是处了。
失孤,我将其解读为失魂落魄的孤独:从小就没有根的人与失去了血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就生活在长久的精神折磨中,寻找,是他们逃避,同时又是面对灵魂的过程,电影硬伤数不胜数,却还是忍不住感动了
3.29 @ 深圳华夏信和影院
本以为和亲爱的切入角度不同会有新惊喜,结果唯一的亮点只有角度不同。连煽情都不煽了,加那么多笑点是闹哪样。刘德华就算扮的再像农民都难掩天王气质啊,井柏然念台词我也不想吐槽了,唯独几个镜头的吴君如把人贩子形象刻画到位了。
台词比较矫情特别是井柏然的口白。刘德华一切都用力的刚刚好。井柏然那个天然呆萌点十足,请问你丢过儿子吗? 两个人之间基情十足哈哈哈。我的疑问是也没验DNA井宝怎么就是毛雪松了,回去要娶姐姐吗,姐姐漂亮吗是重点,我不想白衣翩翩少年娶黑木耳。然后就是那孩子找回来可妈妈自杀了对吗?
真没想到,2021年7月12日,得来不易的好消息。又看一遍。刘德华本色出演。
树都很绿,草都很新,山都很青,天,都很灰。抓住摩托车的手好像一松开,希望就没了,满是竹子的铁索桥好像走一遍,记忆就空白了。他没有失孤,他不是失孤,可这却是最空白的希望。还好有乘着光影旅行的李屏宾,让满眼的绿变成新的希望
超演第三季的袁成说~ 只有在路上~ 我才是个父亲~
每一个桥段甚至每一个镜头都在诠释什么叫导演的力不从心或者力所不逮。
再拍纪录片吗?和黄渤的那部比差的不是一点点哦!华仔果然不适合这种角色,太不接地气了!男神是在和角色太不搭了:-(也是第一次觉得华仔的普通话这么别扭。亲爱的,我知道你想挑战自己,可是也别什么戏都接啊。还有导演,你会导戏吗?海滩上的打斗那叫什么玩意,假死了!华仔,因为爱你,,多给一颗星
或許是「親愛的」珠玉在前,比較在所難免。相比之下「失孤」的故事結構略嫌鬆散。導演立意善良不容置疑,但世界卻美好得過於單一,美的風景好像拍廣告。另外,我確實佩服劉天王的突破,無論如何,電影喚起大家對拐賣兒童問題的關注和共鳴。
刘德华烂片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