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最后一封信

ラストレター,你好之华日本版,最后的情书(港/台),最后的信,Last Letter

主演:松隆子,福山雅治,广濑铃,神木隆之介,庵野秀明,森七菜,水越惠子,中山美穗,丰川悦司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最后一封信》剧照

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2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3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4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5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6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3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4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5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6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7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8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9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20

《最后一封信》剧情介绍

最后一封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岸边野裕里(松隆子)在姐姐远野未笑的葬礼上,遇到了姐姐的女儿远野鮎美(广濑铃)。无法接受母亲亡故的鮎美,也无法打开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封信。裕里参加了要和大家报告姐姐往生的同学会,巧的是,她的初恋对象镜史郎(福山雅治)也来了,两人在一封封书信的联系中串接起三人当年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圣诞之吻你好,我的大夫巴瑞第三季喜力绑架案瀚海神龙短信情缘太行之脊塔克洛班的困境真正正义之死亡降临K星异客美女敢死队克洛伊笨拙之极的上野左眼诡事刷新3+7LoveLive!虹咲学园学园偶像同好会第二季风云天地利剑行动迷失方向废柴联盟第五季至死不渝哈尔滨玛丽苏遇上杰克苏陪你在全世界长大大决战!超奥特曼八兄弟一路有你奇怪的记忆凤游龙门捉妖记我们的中学时代

《最后一封信》长篇影评

 1 ) 有一种电影,淡淡的告诉你 这是生活

昨天看了一部日片,《最后一封信》。

因为开始的絮絮叨叨,夏蝉乱叫,使我分两次才得以看完。

片子虽是看完了,有种感觉不可名状,今早偶然间看到一段话正合了本片:电影有两种,一种时刻提醒你这是电影;另一种淡淡告诉你 这是生活。

女儿问我片子里讲的什么?

还在剧中的我随口说:“失败者联盟”。

后来想了想还真是这样,剧中人物的各种感情纠杂,几无好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八,可与人言者并无二三”,这是本片最好的诠释,这人生的常态被夏日里的信纸引诱了出来。

片子以葬礼开头,以离开为止,这起止间沁满了二十五年的不如意。

让我感觉好像是在看一段林阴下的溪流,被冲刷的仅剩下叶脉嵌在水底,时常落下的叶子不断在水面浮沉,却不肯离开。

溪水依然清澈,好像洗干净的只是它本身,只有偶尔散落的阳光才能让这无人在意的露出短暂的色彩。

生活随着时间不停的流淌,我们沉浸其中,那镶嵌在回忆里的美好就好像片中的火花,在干净的镜头里幻灭。

那最后一封信没有我们,又只有我们。

关于导演岩井俊二记忆,最早是冬日里的《情书》,本片是在夏日,那是否有春秋二季呢。

羞涩的少年,晦涩的中年,成了很多日片的基色了。

看了本片,我翻出了曾在16年记下的一段话,是岩井俊二在一访谈里说过的“对于我们 现在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回忆过去是不会有新的开始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当你有想要结束的想法的时候那也就完了… …坚持到生命的终点 人生才没有遗憾所以也想请大家努力保持“青春永不完结”这种想法”是不是在那个时候剧本就已经存在了,之后在18年先是拍了中国版的《你好,之华》练手(剧情完全一样),再在20年拍了本片《最后一封信》呢

 2 ) 日式青春与中式青春差别巨大。

这个剧本真的是不能再“岩井俊二”了,羞涩的少年时代,些许颓丧的中年时代,岁月跟随镜头在时光中穿梭,晦涩的美感,清淡的爱殇。

这些元素放在霓虹社会里,就是一个经典且动人心扉的忧伤往事。

但是放在中国,那种特有的“突兀感”就变得异常显眼,日本只要是带有关于青春,人生,岁月等标签的作品,总有一种日式独有的晦涩,这种晦涩从太宰治,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之中就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了,这种晦涩的艺术表达方式逐渐成为了日式温情文艺片特有的“滤镜”,而这样的“滤镜”恰恰与中国社交文化体系格格不入,虽然岩井俊二一直试图努力去做“本土化”改编,也请了陈可欣来帮忙,但是这个剧本的故事架构就是一部纯粹的日本叙事剧情文艺片,以至于无论你怎么努力去调整,怎么努力去做本土化改编,但依旧会给人一种极强的“矫情感”,那种专属于日式的晦涩,压抑,宣泄通通都变成了无病呻吟式的矫情,这就是你看《你好,之华》最直接的观感,就像是被人摁在水里,一直喘不上来气,而最后的情感释放方式又完全get不到中国观众的“痛点”,以至于看完整部作品,我仿佛感觉自己已经被活活闷死在水里了。

可这个故事与人物放在日本社会之中,你就会觉得很顺畅,很舒缓,一切都恰到好处。

与说到底就是文化层面的冲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3 ) 最后,也是最初

第一次看久闻大名的岩井俊二,也许是拿《你好,之华》练过手了,这部作品有着我期待之上的质量。

福山雅治是一如既往的帅大叔,而广濑铃,森七菜和神木隆之介这三个年轻演员也不只是花瓶,三个人短短的几个高中片段,就把青春演绎了出来。

岩井一定是对信件有着别样的执着吧,故事的铺陈全由信件串起。

在现在这个时间段里,同学会的邀请信,裕里假装未咲写给乙坂的信,乙坂寄回到未咲家乡的信,鮎美和野颯香八卦性质的回信,还有婆婆让裕里寄出的信;高中时代,乙坂让裕里转交的情书,和裕里当面递给乙坂的告白信;大学时代,乙坂寄给未咲的小说。

如果仔细想想,似乎这每一封信都不太顺利。

不是收信人不对,就是寄信人从未收到期待的回音。

正是这一点一点的错过,酝酿了未咲和乙坂这最大的遗憾。

家暴男阿藤对乙坂说:“你从没有对未咲的人生造成任何的影响”。

而未咲对乙坂文笔的夸赞,却最终让他成为了一个昙花一现的小说家。

乙坂没能反驳,他该有多难过啊。

但也是这一点一点的阴差阳错,在最后似乎化解了一切。

乙坂寄给未咲的小说原稿,很可能就是未咲在绝望中最后的灯塔。

他差一点就拯救了她。

乙坂这时的眼泪,究竟是难过,遗憾,又或是有那么一点点释然呢。

而对小说内容的留白,让人不禁好奇,小说中描述的大学的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不光有留白,影片里也有几处刻意的重复。

一个是未咲的毕业演讲,一个是对隐瞒未咲死因的不解。

正如演讲里所说,不管将来有没有实现梦想,高中时光永远会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

尽管我们不知道未咲是否实现了梦想,但选择自杀也是未咲在世界里最后留下的痕迹,旁人又凭什么轻易用隐瞒来磨灭呢。

如果同学会再早一个月,如果乙坂坚持写信给未咲,如果他才是跟未咲结婚的人,那么是不是未咲会更幸福一点。

但人生没有如果,至少我觉得,最后知晓了一切的乙坂也不必觉得遗憾。

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与他人逐渐疏远,又在某一个契机突然有了联系,希望能够补回中间消失的时间。

但若是能够再重来一遍,或许大多数人还是会经历一遍同样的剧情,因为我们总是做了当下最好的选择。

那么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吧。

从技术上来说,这部影片节奏缓慢,但也正好缓解了一人分饰两角给观众带来的时间线上的轻微混乱。

暖色调,不时穿插的航拍镜头,加上冷不定来一个小笑点,也给人一种温暖且舒适的观感。

难以想象,这样一部充满遗憾的影片,却似乎有着治愈的能量。

 4 ) 这是一场青春的卒业式

《最后一封信》与《你好 之华》算是一鱼两吃大不同,国内版演员演技虽然高出一筹,但两部作品在意境、氛围和自然度则相距明显,果然还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差异使然(爱情剧情片与文艺小清新的差别)。

(《龙虾刑警》与《极限职业》相较,韩国炸鸡硬是搞定了祖国小龙虾)

“如果有人一直挂念着的话,去世的人不就像还活着一样吗?

”“农夫山泉”自诩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岩井小哥在此则是那份清澈澄净的青春印记的思悼者。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蓑烟雨任平生。

影片似乎依然是在传达岩井俊二对于纸质信件的“执念”吧,真是一个有够任性的家伙啊。

“人的一生,可不是能简简单单写进你单薄的书里的。

”青春啊,那段闪闪发亮、稍纵即逝、镌刻着种种情愫的时光,莫非就是用来遗憾、用来凭吊的......“我仿佛被初春的暖风推着,有种不可思议的兴奋感。

风对我说:向前进吧,去实现你的梦想。

”这是一场青春的卒业式。

 5 ) 完胜周迅+秦昊,它凭什么?

首发于公众号“__bk:20hn7影探”公号ID:ttyingtan作者:重庆大厦卖片小罗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样的导演,同样的编剧,同样的剧本,成片却一个7.5,一个6.7?

这结果让人迷惑。

但。

单就原封不动地启用小说名这一点,任谁都能察觉到——在岩井俊二眼里,《最后一封信》才是亲儿子。

尤记得,《你好,之华》上映前,几张先导海报就让影迷们急得抓心挠肝。

质量上,有导过《情书》的日影大神岩井俊二亲自操刀;内容上,有拍出《甜蜜蜜》的港片大佬陈可辛调试把控;表演上,还有华语电影届唯一大满贯影后周迅重磅加持。

“这组合震撼到我了。

这是不少人的第一反应。

然而影片映后的口碑,却让人跌破眼镜。

有人嫌弃台词尴尬,有人吐槽泛滥的BGM和广角镜头。

抱着看国版《情书》期望来的,多数都炸开了锅:“这稀烂的剧本,还不如郭敬明。

这还不算,骂得最难听的。

那么,《你好,之华》翻车的锅,到底该不该岩井俊二背?

我们至少得先看看《最后一封信》。

又或者说,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岩井俊二最直接的回应。

同样从女一号姐姐的一场葬礼开始,同样由女主手机被吃醋的丈夫摔坏,引出信件这个索引剧情的重要载体。

《最后一封信》和《你好,之华》大体的故事脉络是完全一致的。

作家乙坂(福山雅治 饰)和图书管理员裕里(松隆子 饰)在同学聚会上相遇。

裕里本想告诉大家姐姐的死讯,却被误认成姐姐。

作为姐姐的旧恋人,乙坂与裕里便开始靠通信,复盘姐姐的人生。

姐姐在与乙坂分手后,嫁给了没学历、没稳定工作的渣男阿藤(丰川悦司 饰)。

婚后二人育有一女鮎美(广濑铃 饰),可阿藤的脾气却越来越暴躁。

经常酗酒不说,发起火来自己的妻子女儿一起打。

后来,姐姐因无法忍受这样的人生而自杀。

但裕里高中时曾因为与乙坂表白被拒,而与姐姐渐渐疏远。

(那时乙坂正在追姐姐)也就是说,姐姐最后几年悲惨的人生,是自己一个人走完的。

但影片从未正面展示,姐姐遭受的痛苦和折磨。

我们只能看到乙坂、裕里和姐姐三人,懵懂青涩却又充满着各种阴差阳错的高中生活。

不断错过和无法挽回的过错,这是《最后一封信》故事的主题,也是《你好,之华》创作的母题。

两部电影从主题,到故事脉络,再到情节转折,都一毛一样。

只要你稍作留意,就能发现——《你好,之华》的中文台词,很多应该都是直译过来的。

那两个版本的区别在哪?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演员。

选角方面,国版的演员阵容这里不多介绍。

日版的主要演员有:日本电影学院奖影后松隆子,学院奖影帝兼国民级歌王福山雅治,新人奖拿到手软的广濑铃,《情书》原班男女主中山美惠和丰川悦司,以及依然没有着手准备《EVA》的庵野老贼......

咖位上综合来看差距不大,但回归到影片,塑造同样的角色,演员们的表现却出入不小。

先说周迅和松隆子。

裕里这个角色,肩负着揭开姐姐过往的任务。

而影片的闪回,又仅仅局限于高中时期。

那么,在有限的情节里,单纯依靠表情、台词和肢体,同时展示裕里与姐姐的感情,以及她对姐姐的了解。

这是这个角色的难点。

两位影后的表演都非常细腻,碍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谈了。

说完相同点,我们再来看看不同。

裕里这个人物在姐姐的光环下长大,一直觉得自己很普通。

成年后工作是在图书馆整理图书,回到家还要抚养孩子、操办家务。

按这个设定走,她应该偏向于一个不善言辞、随和内向,遇事比较隐忍的家庭主妇。

松隆子把人物的木讷和迟钝,拿捏得很好。

她不太会察言观色,会下意识地回避陌生人,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中年人の扫微信而周迅就显得太精明且事故了。

她能够从容的应对姐姐恋人的搭讪,丈夫的拷问,以及找上门的初恋。

再结合高中时的闪回,我实在无法想象——她会在高中时私藏别人的情书,还因表白被拒当场泪奔。

我这里并无意质疑,周迅对角色的解读。

你仔细回想一下,裕里这样的人设是否太像《情书》?

又或者说,不够中国?

作为男一号,秦昊和福山雅治的表现,其实各有千秋。

人设是一个失去灵感的作家,这个人物天然会带有自卑,抑或自我压抑的特质。

两位演员都在这一点上把握的很好。

区别在于。

福山雅治是在收着演,因为他的情绪几乎全部留在去未咲家里的那场戏。

而秦昊其实在放着演,因为尹川需要完成之南自杀前的拼图。

这个角色既要调动观众的情绪,又要推动情节发展。

因此秦昊跟福山雅治的处理,都是恰当的选择。

几位小演员的表现。

邓恩熙和广濑铃几乎走向了两个极端。

广濑铃全片下来一路僵着脸,好像对啥都提不起兴趣。

而邓恩熙表演时的感情过度充沛,台词上也不够克制。

但相比之下,广濑铃制造出的疏离感,显然更符合岩井俊二的一贯风格。

两版对比,唯一一个全面碾压日版的,是张子枫。

新人演员森七菜塑造的小裕里,性格单一,人物扁平,存在感非常低。

而张子枫却在所有小演员里一枝独秀。

尤其是回忆高中期的部分,虽然台词和戏份都很少,但张子枫把青春期的那种躁动、情愫和脆弱不安全都表现出来了。

眼睛会说话的张子枫能够提名当年的金马女配,确实是实力使然。

另外,虽然《最后一封信》拉来《情书》的男女主,饰演恶人夫妇。

(总觉着是岩井俊二的恶趣味)

《情书》中的男女主但国版中谭卓和胡歌的表演,完全不输《情书》二人组。

这二位,也是全片最有中国味的俩人。

总的来说,日版的选角和含蓄内敛的表演风格,虽说更贴合岩井俊二的风格。

但国版的人物个性更鲜明,角色身上的留白更少,表演上的情感也更加充沛。

这意思,是两个版本在演员方面平分秋色?

并不。

上面的比较,并没有以“中国故事和日本故事的背景”作为前提。

倘若加上这个维度,《你好,之华》就会更像——一群普通话很好的日本演员,在追忆日式的青春。

这是《你好,之华》的桎梏,也是上限。

影片的主创,其实早就发现了这点。

在《你好,之华》的筹备阶段,陈可辛就拉来不少内地编剧帮岩井俊二做“本土化”。

两个版本相对比,我们能在故事细节上,找出不少“手脚”。

人物方面。

女主角的丈夫,在日版里就是个大男子主义。

行事独断专横,不给妻子解释的空间。

而国版的丈夫角色,会因为吃醋发脾气。

但第二天一早,他就主动认错,还主动给妻子买新手机。

剧情细节方面,国版本土化的改动更多。

《你好,之华》加了一条,姐姐的儿子意识到母亲去世,从抗拒到接受的故事线。

乍一看,体现了中国式、多视角的亲子关系,强调了之南去世对其他人的影响。

但这样的情节,本身就脱离了“不断错过”的母题。

另外,相比于《最后一封信》,《你好,之华》中的家暴元素,还被强化了不少。

国版中有不少姐姐和她的女儿,被丈夫打伤的口述细节我不知道,这是否出于某种受众上的考量。

据陈可辛回忆:“岩井俊二一开始因为剧本问题每天黑着脸,他是个挺孩子气的艺术家,当剧本受到质疑时,还是挺不高兴的。

”剧本上的魔改也就算了,实际拍摄也有诸多细节出现问题。

岩井俊二受访时曾多次提到:中日有许多习惯上的差异。

有这么一场戏——张子枫从屋里跑到大门口取信。

在场的中国主创说,路过自家小院,直接穿拖鞋出门就行了。

这是我们的习惯。

但岩井俊二还是会面露难色:“日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把拖鞋脱(换)掉。

发现没,尽管岩井俊二最后采用了“本土化”的方案。

但他对这个故事的直觉,依旧属于日本。

当然《你好,之华》在本土化上还有不少“校正”过的地方。

大部分观众虽然能在细节上找到熟悉感,但更多人并不能产生“这是一个中国故事”的认同。

《你好,之华》只有面子,但没有里子。

反观《最后一封信》中加入的大量航拍,我们反而更能接受:这里凝结着岩井俊二对故土的眷恋和记忆。

主要取景地仙台,正是岩井俊二的故乡再扒得深一点。

熟悉岩井俊二视听风格的朋友,应该知道。

大量的逆光、手持拍摄,柔和的色调(据说就是镜头上套个丝袜),小清新的BGM(大都自己创作),一直是岩井俊二标志性的视听风格。

(因为基本拍纯爱嘛)

《情书》中的逆光镜头《你好,之华》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机位、旋转镜头等多种技法,美术上不同场景的明暗区分也十分明显,看上去玩的很嗨。

反观《最后一封信》,增加了大量航拍,简化了技法,色调整体更加明亮。

你要说《你好,之华》拍得很漂亮,那没错。

但完全让技法服务于主题的,显然是《最后一封信》。

举一个最明显的栗子。

《最后一封信》在开头和结尾,增加了林间瀑布的镜头。

开头是一段手持的背跟,预示着女儿对母亲过去的了解和追溯。

结尾是一段后拉的航拍,这里展示的是女儿对母亲美好的青春,以及充满缺憾人生的凝视和回望。

(以便更好的走向未来)

两段内容,让整个故事形成一个闭环。

母亲的青春美好又令人向往,与此同时,它也激励着大家向前。

这《最后一封信》突出强调的,也是《你好,之华》没有做到的。

我们甚至可以说:岩井俊二是回到日本,才真正考虑清楚,要跟观众说什么。

其实《你好,之华》虽然用到了信件这个载体,但它跟《情书》的关系不算大。

岩井俊二在2017年拍了一部叫《昌玉的信》的韩国短片。

因为这部作品的口碑很好,他才准备尝试一下中国故事。

但大导拍中国故事,出现水土不服的例子太多了。

就像奥斯卡得主让·雅克·阿诺的《狼图腾》,以及两座金棕榈傍身的比利·奥古斯特的《烽火芳菲》。

让没有中国生活体验的导演,拍中国故事。

就算请到芦苇(《活着》、《霸王别姬》、《秦颂》编剧)这种级别的编剧出马,都救不活成片。

这让我突然想起,胡歌在《你好,之华》里的那句词:“(异国的)人生啊,真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当然,你可以说,我这样比较并不公平。

岩井俊二先拍了《你好,之华》,后拍的《最后一封信》。

同样的事情,再做一遍,自然会更懂得分寸,知道哪里该舍,哪里要留。

这点我认。

但与其说《最后一封信》完胜《你好,之华》,倒不如说:拍完《你好,之华》岩井俊二才想明白——这个故事本就不属于中国。

文/重庆大厦卖片小罗

 6 ) 青春和爱走过犯困的周五

拍得很好,也拍得很困。

在周五的晚上,这些翠绿的山涧,恼人的蝉鸣,游泳池的烟火和旧校舍的桌椅成了催眠我的利器。

而福山在窗前看见牵着大狗的少女,阳光映在她们身上刺眼一般,仿佛照进了自己失意的中年,我也一激灵就清醒了起来。

岩井俊二和神木隆之介,在我这儿叠了个致郁的buff,故事虽然中庸,但太适合一个悠悠然的暑假时的村野,是平凡人年轻时候的一点闪光,再回忆起来只能说初恋是心惊胆战。

难得的是几个演员都发挥超常了,松隆子演出了少女的欢喜与悸动,对姐姐的嫉妒和疏远在人生的洗礼下变成了遗憾与自责,面对自己的初恋说出如果姐姐跟你结婚一定会幸福很多吧,而这感情在两个女儿心里演变成了彼此的担忧与爱。

两代少女用了同样的演员真的太棒了,丝丝不够时髦也不够精致,但在绿叶掩映之下她就是很合适。

福山在我这儿一直演戏同质化严重,但就从那个叫醒了我的镜头开始,他实在是演出了那个在学生时代就平凡却温柔,到了中年有些自卑无法往前走的样子。

神木真的亏在了身高上,但他演得太好太好了,初见少女的失神与一瞬间的自我怀疑,被告知情书被姐姐念给了妹妹听那一瞬间微微瞪大的眼睛和无措却还是笑着说她做什么都只能原谅了,就连生气都是淡淡的,很快败给女孩儿突如其来的表白,他的声音也是恩赐,旁白太动人了。

其实也不能说值得五星,但我就是想打罢了。

就是说,神木隆之介,还能谈正常快乐的恋爱吗……

 7 ) 7月连看了情书、最后一封信。刚好也遇见了我的咳嗽呢。

《还在咳嗽》这是我咳得最久的一次,好像什么都可以停下来,不管它,咳嗽不能停。

唯爱与咳嗽,无法掩饰。

就是这样的吗?

当我在咳的时候,渡边博子在咳,她戴着戴着厚厚的白色纱棉口罩😷 ;1995年。

当我在咳的时候,远野未咲也是戴着口罩的,厚厚的白色纱棉口罩😷 。

2020年。

只要开始,就会结束。

虽然无法掩饰。

浪漫的,是咳嗽吗?

浪漫的,是无法掩饰。

最浪漫是什么?

是无力还手的被虐。

最开始的两天,我绵软地躺在床上。

太好了,好久没这么没一点力气啊。

气若游丝,好乖啊。

是的,不要让我有力气。

这样我就不必负隅顽抗啦。

这样绝对的臣服,可是太令人倾心呢。

不管,外面怎样蝉鸣,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有咳嗽啊。

不管,别人怎样霍霍,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咳嗽啊。

我要好好观察它好久。

我的冬天,在夏天露出了肚皮来,多晒晒它,怎样撩拨冰冷的肚皮,都是炙热的爱。

哈哈哈!

就像唱歌那样咳嗽吧,这是无法掩饰的爱!

致情书,致最后一封信,我的字就是我的小小太阳,你的信,就是我看见你的瞳孔里,我的小小太阳。

哇。

还在咳嗽。

“该有多爱我啊。

我现在只想沉浸在这份幸福中。

 8 ) 留在原地的最后一封信

“无论多久都还会铭记高中懵懂回忆”,岩井俊二时隔二十多年还在拍一样的东西,真是戏里戏外都在践行。

一厢情愿地留在原地,用空镜、钢琴曲、信件书籍拼凑起得青涩治愈幻境。

只是没了筱田升的摄影变成了典型的日式清新青春片风格。

在缅怀“车、马、邮件都慢”的电影里面,信件、情书里尽是日常寒暄,少有动人的话语。

回想起自己,在已经有了QQ空间的年代,还在不怎么精心的纸上写潦草的话语,尽是从乱七八糟的网上、畅销书伤感“文艺”拾来,一通悠长悸动年少时光的倾泻,通篇言之无物的情感碎片。

可是当初读到回信里“我准备了一个小盒子,专门用来存放你写的这些书信……”这样的句子时,当然会认为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话语。

如今QQ空间都已近落幕,微博抖音b站…将无从安放的稚拙时光占得更满。

对逝去的缅怀自身也在逝去。

岩井剩下的,只有对美的哀悼。

 9 ) 最让人动容的两个瞬间

1.乙坂在学校抬头看到窗外的两个熟悉的身影的一瞬间。

2.在图书馆裕里的那一句“终于握到前辈的手了。

”没有看过你好之华直接看了这部,觉得这样的故事还是放在日本比较有味道。

唯一的遗憾就是为什他们当初没有结婚呢。

影片里也没有交代,看了半天才发现两个妈妈高中时的演员就是两个孩子,也很奇妙。

 10 ) 有一种电影,淡淡的告诉你 这是生活

昨天看了一部日片,《最后一封信》。

因为开始的絮絮叨叨,夏蝉乱叫,使我分两次才得以看完。

片子虽是看完了,有种感觉不可名状,今早偶然间看到一段话正合了本片:电影有两种,一种时刻提醒你这是电影;另一种淡淡告诉你 这是生活。

女儿问我片子里讲的什么?

还在剧中的我随口说:“失败者联盟”。

后来想了想还真是这样,剧中人物的各种感情纠杂,几无好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八,可与人言者并无二三”,这是本片最好的诠释,这人生的常态被夏日里的信纸引诱了出来。

片子以葬礼开头,以离开为止,这起止间沁满了二十五年的不如意。

让我感觉好像是在看一段林阴下的溪流,被冲刷的仅剩下叶脉嵌在水底,时常落下的叶子不断在水面浮沉,却不肯离开。

溪水依然清澈,好像洗干净的只是它本身,只有偶尔散落的阳光才能让这无人在意的露出短暂的色彩。

生活随着时间不停的流淌,我们沉浸其中,那镶嵌在回忆里的美好就好像片中的火花,在干净的镜头里幻灭。

那最后一封信没有我们,又只有我们。

关于导演岩井俊二记忆,最早是冬日里的《情书》,本片是在夏日,那是否有春秋二季呢。

羞涩的少年,晦涩的中年,成了很多日片的基色了。

看了本片,我翻出了曾在16年记下的一段话,是岩井俊二在一访谈里说过的“对于我们 现在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回忆过去是不会有新的开始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当你有想要结束的想法的时候那也就完了… …坚持到生命的终点 人生才没有遗憾所以也想请大家努力保持“青春永不完结”这种想法”是不是在那个时候剧本就已经存在了,之后在18年先是拍了中国版的《你好,之华》练手(剧情完全一样),再在20年拍了本片《最后一封信》呢

《最后一封信》短评

珠玉在前。况且这部的感情让人感到那样唐突暴露赤裸裸。

6分钟前
  • クリピカ
  • 较差

纯爱是只在日本还没灭绝吗

11分钟前
  • Cynthia
  • 很差

无法get

14分钟前
  • evaI
  • 较差

看了开头,我内心也问了和老公一样的问题“什么氛围啊?!”

18分钟前
  • 月白狐
  • 很差

悼念青春一脉相承,多了为老中青各色人生的默默祈愿。温柔仍在,对伤痛倒是变豁达了。这大概算是上了岁数的一种好处。

21分钟前
  • 沉默の玩
  • 还行

好白开水的故事啊,真的感动不了一点,各方面的制作已拉满然而剧本先天不足拍成花也救不了。回忆里的广濑铃梳了一个我见过的她平生最丑的发型,恋爱对象还是神木隆之介,我真崩溃了不开玩笑。。为了要和神木隆之介配就给我们丝丝梳这么不适合她的发型拉低颜值吗……明明演姐姐女儿梳波波头的时候她很好看的。/妹妹人设太一言难尽了,看得我如鲠在喉。。全篇没一个招人喜欢的角色,只有前夫哥爆发了一把还是个哑炮……/男主别顾影自怜了好不好,25年过去还这么爱那你不会给她写一次信吗,我看你找她地址也没费劲啊!

24分钟前
  • Laven
  • 还行

或许不如“之华”,两部电影倒是再一次证明了岩井创建感性视听共通语言的能力,在这个时空中,作者的策略与故事可以毫不疲倦的循环发生在任何一个角落,串联它们的是同一场雨落,同一条河流,同一段经历,同一种确幸,你会相信两个故事中的人物终有一天会默默地擦肩而过,却是内心深处久候的遥相呼应与蓦然回首,岩井静静呵护无处安放的信念,用银幕连接和温暖无数相隔万里的孤独。

2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对松隆子的印象还在四月物语,所以我总不希望她和乙坂的恋情总不会落花流水,结局的握手又好像回到了四月物语的结局,和暗恋的学长说了话,就这样了。对于总在信里说到的姐姐,她的故事我都无法理顺,从明亮阳光的青年时代,如何突然甩掉了男朋友,和一个奇怪的家暴男再一起,后来又躲到山中草率结束了一生,我觉得她喜欢乙坂的,故事的结尾是他们修改毕业稿和练习的镜头,这样后面的分手就更加迷惑了。当然电影还塑造了糟心的男性角色,裕里的老公脾气差而且强势,那个家暴男找了新的对象也没有收敛颓废本色,有点担心那个怀孕的女人,啧。

31分钟前
  • 暗淡迷雾
  • 较差

看之前朋友跟我说「広瀬太厉害了 她的脸和海街时期毫无差别」但也就是这样情感始终无法代入 分不清此刻眼前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森七菜可爱 昭和气的可爱 令人向往的可爱 又是与遗憾有关的故事 又是来不及和等不到的故事 但我还是偏爱情书 因为情书独一无二 情书的遗憾让人觉得美但又叹息 这篇的遗憾 大概是只能注定错过的遗憾吧(上次跟岩井俊二拍广告的时候就发现了 导演最近真的无人机ハマってる)

33分钟前
  • yoko
  • 还行

岩井俊二电影里那些手写书信的男男女女不管过去多少年也总还是一副少年少女的样子

38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日本版突出了影子主角姐姐和演员广濑铃,而中国版的戏份几乎是被周迅阿姨一人抢光了。

43分钟前
  • weiwang
  • 推荐

消费下情怀

48分钟前
  • 丸山三好
  • 还行

即便摄影技术和电影理念多么进步,也阻挡不了岩井俊二对“爱而不得”的病态追求,刻在骨子里的日式美学——遗憾即是美

51分钟前
  • madaoooo
  • 推荐

学生时代所有憧憬梦想皆会幻灭,把人生巅峰的发言稿当做最后一封信,何其可悲;中日两版一对比,足以看出中方题材审查和本土化要求对作品的伤害;日版松隆子完全轻喜剧风的表演也碾压了中版里抢戏的周迅;PS:庵野秀明和岩井俊二总喜欢跑到对方的电影里当演员嘛,私下是好朋友?

5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复制自己,万劫不复

59分钟前
  • 流白
  • 较差

岩井俊二寄往过去的《最后一封信》是一篇索然无味缅怀学生时代的祭文。他把三两句话就能了结的事拖拖拉拉写成了一部伤感气息浓郁的青春大部头。从未走出校园的他大概觉得如果没有一个隆重的告别仪式,短暂的校园生活似乎永远不会结束,而一些没头没尾的故事更可能会困扰那些有故事的同学一辈子。倘若是《花与爱丽丝》也就罢了,两个中年男女还在对各自的初恋念念不忘只能说明他们当下的不幸。事实上,二人也确实正在面临各自的中年危机。然而危机是怎样解除的最终我们也不知道,大概就是影片到了结尾必须要说一句努力和再见。用岩井自己的话说,除了令人悲伤以外,不好再说什么。

1小时前
  • Muto
  • 较差

3.9/5 每一次情绪的着重落点都伴有蝉鸣,青春本就遗憾,痛的是多年后的一次次重启,斯人已逝,小说和电影都是能让已经离开的人在另一层精神世界继续活下去的梦想乡…同样是平淡叙事,却感觉情感深刻。航拍的每一次出现都让节奏割裂,文本确实一般。广濑铃好看,森七菜灵气爆棚,相比于《舞伎家的料理人》实在惊艳!

1小时前
  • Méliès
  • 推荐

氛围回来了,但是剧本还是有点普通

1小时前
  • 一个墨盒
  • 推荐

叙事非常混乱 被…那么大还念念不忘初恋的大叔大妈们尴尬到…喜欢就趁现在 磨磨叽叽 扭扭捏捏算什么

1小时前
  • 吕富乐
  • 较差

这本子值得拍两遍吗。。。

1小时前
  • kalcium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