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这部电影的配音与场景,二人漫步于五彩的衣雨之下,代表的是解放与自由,或是发泄吧。
等待了如此之久的相遇。
最后男主角剪短了头发,没有抹口红,他说反正都是劳伦斯,是因为心爱的她说需要一个男人的缘故吗?
为你可以牺牲的我性别吧。
我一直在意女主角的发型,从红色染成了黑色,最后剪成了短发,颜色是一种最直接的情绪表现,也许他们都真正变了。
值得注意的细节:男主最后眨的是左眼,而之前异装时是右眼。
双面的我吧。
在与女记者聊天的时候,玻璃窗外的男人一回头,原来是之前学校里的那个老师,当男主就要被开除时,还不断说着好话。
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感受吧,压抑的、被歧视的他们。
爱真的与性别有关系吗?
如果你是homo,你就要变性吗?
他们说,不是所有的同性恋,都想转变自己的性别,他们对自己的性别认识,也许只是遇上了一个与自己恰巧同性的爱人罢了。
就像剧中的那个女人说的,她是lesbian,但她不在乎她的爱人已经变成了男人,因为心的感受,她不在乎她的爱人是否有dick。
但所有人都能接受如此吗?
你的男友说他想变成女的,但他还是爱你的。
他开始异装之后,你们还做爱。
也许有时我们只是认识不清自己,我们在混淆自我,什么是爱呢?
什么是性别呢?
你想变成女人,可你还爱女人。
你们都是在违背自然的规律啊,也许吧,可是这样的时代,千禧年的过后,有些东西不该如此了。
“confiante? Non. Mais déterminée.”特别喜欢laurence和fred最后在小酒馆见面的那次,两个人最后分别都提前离开了。
他们已经不再合适,是时候放手啦。
很喜欢laurence,刚开始的时候真的觉得fred超级勇敢,超级爱他,但是其实fred并不能接受laurence变性,她自己都一直觉得这不对或是奇怪、不正常,她认为一直以来她只是在骗自己接受,内心深处其实她无法接受。
而对于我来说,那回他们在黑岛遇见的那一对夫妻,是我心里的理想状态。
爱一个人不是只爱他的外貌、身材等等,而是内心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确实很难遇到两个人都这么想,并且能够在一起那么久。
laurence没有错,变性没有错,我们可以成为任何我们想成为的人。
那些无法接受的人,我能理解,但是那些伤害别人的人,那是他们的错。
laurence和fred,即使内心上的分歧这么大,也一直在尝试在一起,他们真的很相爱。
可是,相爱也不一定适合在一起呀。
能够看到fred是真的很痛苦。
“合适”真是一件复杂的事,但“相爱”,什么东西也无法阻挡。
如果说《我杀了我妈妈》是白色,《幻想之爱》是红色,那《双面劳伦斯》就一定是紫色。
如果说前两部是对画面和声音的不错的尝试和突破,这次对于叙事的保守地浅尝也绝不能说失败,腼腆的泽维尔•多兰坦言自己要追随《泰坦尼克号》,而他放射着奇异光芒的野心也正如他还在找寻的“冰山”,正悄悄浮出水面。
他有的是坚定而非自信,他在一步一步地探寻自身的潜力,而非一味地玩弄和颠覆。
自编自导自演的前两部作品,让泽维尔•多兰显得很自恋,这一次,他却自恋的更加隐晦和深沉,159分钟“舍不得”剪的片长就足以说明,同时他渴望探索的触角也伸得更长,他从单纯地关注成长、性取向及两性关系问题到开始尝试消解性别,消解正常人和边缘人之间的灰色地带。
他真诚地、自传性很强的独特风格更好地服务于他的叙事中,他不再受制于23岁这个过于轻浮的年龄,他开始尝试从周围的人身上找故事,虽然是并不怎么新鲜的甚至有点烂俗的“变性人”的故事,但他确实做到了用与众不同的、让人惊叹的、辨识度高的方式来讲述,这着实令人欣喜。
大饱和的五彩斑斓,明艳清新的色调,大色块单色的运用,讲究对称的封闭式构图,反常戏谑的声音游戏,这些个人化元素在该片中有增无减,同时泽维尔•多兰也开始使用少量走出去式的开放构图,纵深感很强的大景深镜头等等。
他毫无章法的“胡乱”剪辑,连续特写镜头的堆积,神经质般的手持摄影,突然就产生了某种效力,激烈碰撞的虐恋情绪外溢出来,仿佛一滴滴迷人的紫色迷幻液体。
泽维尔•多兰在色彩、服装、音乐方面的品位自然没得说,但令人欣喜的是,这次在对话幽默感的拿捏上他也有了新的突破,优雅的歇斯底里,知识分子式的调侃,精准到位的少言寡语,当然总会有人觉得都是胡言乱语瞎扯淡。
演员方面,男主角梅尔维尔•珀波(Melvil Poupaud)从以往单纯的“坏男人”变为肆无忌惮的“变性人”,女主角苏珊娜•克莱蒙(Suzanne Clément)渐入佳境,女配角莫妮亚•乔柯里(《幻想之爱》的女主角)更是不动声色地用同一种表情表现完全不同的情绪,泽维尔•多兰自己也只是在派对上若隐若现了一下,充满野心的样子。
在《命运》交响曲下漫天飞舞的人造雪花,从屋顶垂直落下的、浇醒梦中人的一头冷水和没有表情的哭泣,在明媚黑岛上惹眼的紫色风衣和从天而降的五颜六色,为抒情而扬起的漫天落叶,从嘴里飞出的黑色蝴蝶,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上涂上保尔•艾吕雅的“自由”,幸运的泽维尔•多兰有太多的大师可以学习和继承,但幸运的他却能找到最符合自身电影气质的“邪门歪道”。
男女主人公在汽车内封闭空间的几个段落我很喜欢,在狭小封闭的空间内,男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通过影像语言外溢释放出来,随性肆意,真不像出自一个23岁的年轻小gay之手,这种激烈冲突的情绪张力是他上两部电影里没能做到的。
男主人公劳伦斯相识几个歌伶的段落让我有点担心这个年轻人会过早地坠入奢靡的黑洞中,那毕竟都是大师功成名就后玩的奢侈把戏,泽维尔•多兰离那儿还太远,二三十年后再玩也来得及。
看了三部就觉得苍白无力已经腻歪的人请尽快放手吧,泽维尔•多兰显然不是你的菜。
不管故事讲得好不好,不管用怎样锋芒毕露的方式讲,我就是能记住他,他就是能抓住我,反正,他就是泽维尔•多兰,他就帅帅的、才华横溢的在那儿,你爱喜欢不喜欢。
节奏和方向毁掉了这部电影!
“他们相逢于微时,他用一个曲别针做成的小物件初次俘获了她的心,他给她念诗,彼此写下不能容忍的事——这个单子在长长的甜蜜里被拉长,那时的爱情,像她的红头发一样热情似火。
直到有一天,他说:其实,我想变成女人,但是,对于你的爱不变。
一切就有了变化,她开始守护他,看着他变化,他们的关系也在变化;他们后来分开,他出版诗集,里面全是她她她,她嫁给了她想要的男人,住在一栋白房子里,他偷偷地在她房子外的一块白砖上涂上了属于她的红色;他们又在一起,又分开,争吵,纠缠,几年后,曾经梦想里的黑岛,成为了伤心地……几年后,他们再见面了,互道:你真美,像许久未见的老友一般,但话腔一开,情人间的介怀迎面扑来……从他女装上身的那一刻起,怎么都回不去了;只记得多年前的那个下午,他们在片场的门口相遇,他说他赢了20块钱,10块钱加油,10块钱用来给她买杯喝的,说这话时,他挑起了眉毛,意味丰富,她呢,那时还没染成火红的头发,看着眼前这个头发修剪得像小男孩儿的男人,羞涩而明媚得笑了……”这是一个从立意上让人动容的故事,多兰在探讨爱的道路上,再进一步:“什么才是纯粹的爱?
如果爱也有性别之分,那改变了性别的爱还成立吗?
”但他勇敢地走向了一条“表现主义”的不归路,在所有对于关系挖掘的路上,都铺上了华丽的地毯和意向明丽且不明所以的铺陈,唧唧复唧唧,到最后,便成为了视觉摇滚MV大串连。
情感的推动力被无休止的自我陶醉和让人眩晕的镜头稀释了,所以,看完,这股爱的力量并没有被传递出来。
电影里,最好的片段,除了女主角在餐厅里痛骂嚼舌老妇的那段,便是结尾处,初相识的青涩美好,用曲别针俘获一颗情窦初开的心,两个人浅笑在一片漩涡里,让人直想起这么一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真的是太匆匆,唯一这么一处用情最深的镜头,便是电影的Ending。
这是一部有关两性的非常、非常有趣的片子。
也是一个关于"常人"和"艺术家"的故事。
什么是男人?
什么是女人?
异装可以成为女人吗?
做手术可以成为女人吗?
女人和男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如果我说月经,你会笑吗?
上帝给了男人一个一生不变的身体,从性的角度来看。
而女人只有在生命最中间那一段时间,最具生理上的女性特征。
女人的一生,都在经历变化,无论是否繁衍后代。
这种生理基础,奠定了大部分的心理基础,那就是女人会有一个从少女到少妇到母亲或者成熟女性的阶段性变化,在每一个阶段,她的生活目标都会变化,而相对来说,男人基本是没有变化的。
这就带来一个矛盾,一个变化的值怎样和另一个不变的值匹配?
相对电影,劳伦斯要一直在天上飞,弗蕾德要变得脚踏实地。
回到生理学,女人有经期是因为要孕育生命,母性更是女人心理中最强大的一环。
因为养育后代的本能,女人会期待稳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因而更关注家庭,男人却更关注自身的成就。
因此当孩子来了的时候,弗蕾德没办法再陪着劳伦斯飞,即使她可以为他打掉第一个;即使她爱他爱到可以去给他买女人的假发。
母性持续的呼唤,让她只能远离这个对孩子来说是"危险"的人。
不能给予"光明正面"的社会形象,更不要说良好经济保证的男人,在一个母亲眼里,对孩子来说,就是危险的。
电影很聪明地没有表现劳伦斯对孩子的看法,又或许在他的词典里,根本没有"孩子"这个词。
其实在某些少数女人眼里,孩子这个词的份量也很轻,她们的名字叫"艺术家"。
对,就是那些以艺术为生命,把精神作为粮食的女人。
看看艺术家们的生平,就知道此言不虚了。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会有「写作的女人是危险的」。
没有研究过异装爱好者或者是变性人,他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
但"变成"女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无论科技多么发达。
所以劳伦斯算个女人吗?
我不觉得。
因此作为一个男人和女人,或者一个"普通人"和一个艺术家,电影的结局并不让人特别难受,即使他们的爱情是那么浓郁美好。
非常非常喜欢电影的杰出布景和摄影,美轮美奂。
细节处理也很到位,情感的表现,梦幻的场景,以及节奏(天哪,根本没觉得有两个半小时那么长)都很是我的菜。
不过我还是不得不说,从心理成熟度来说,这部电影有点象个孩子。
也许,男人和艺术家都是孩子吧?
才能保有永远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我很想知道,如果这个故事主线让李安来拍,会是什么样子?
嗯,男女主角都很好。
虽然男主基本上是男人的样子,笑。
话说电影里两个异装的男人都好漂亮,另外一只那个腿的特写,啧啧。
敢说导演绝对是有着跨越性别的强大审美心理;)或者很狡猾狡猾滴保住了市场占有率?
by the way,有研究两性学的筒子吗?
劳伦斯属于典型的异装爱好者吗?
怎么感觉他象打酱油的?
或者就是为了好玩儿?
重要场景都不怎么女装也太不科学了吧?
背景:导演泽维尔多兰的电影大多以家庭、性少数群体为主要元素,主要聚焦在生活中被“污名化”的群体。
在一次采访中,他表示对社会中占优势地位的男性毫无兴趣,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抵抗,看不到反叛的可能性,他们代表了权威。
多兰的电影里很少能看到家庭美满,更多的是互相之间的纠缠,愤怒时可以说很多伤人的话,但是在一段时间后都会因为血缘连结互相理解而大声的说出“我爱你”。
“Home is where it hurts ”是《只是世界尽头》的一首配乐,而这首歌名就是他电影里所反映的家庭。
他电影中的家庭反叛了传统一夫一妻制,更像是一个联盟。
这种家庭模式反倒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得大众的,家庭关系的多样化是现代性的命题,也是个体意志的释放。
角色表象上性取向等的反叛其实只是表象,更深层的是观念的反叛和随着时间发展的社会的反叛。
《双面劳伦斯》是多兰的第三部电影,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之前《我杀了我妈妈》《幻想之爱》中的自传性,更把视角聚焦在了其他少数群体的人身上。
起初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他的朋友跟他说她的伴侣有一天突然说要去变性,”我猜想,这样的变故,尽管对于每对夫妻和个人无疑都有所不同,但不是她独有的遭遇。
但是从她的语气、情绪、对秘密的坦然,我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他们在一起的过往还没有被完全抹去,重新拿出来探讨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后写出了这个剧本。
这部片子和其他多兰的片子相比,“变性人”标签是最大的区别。
“一个爱着男人的女人爱上了一个想变成女人的男人”。
无论怎么想它都是残忍的,生理上的喜欢和精神上的喜欢二者产生冲突。
影片里有多种冲突和选择,Laurence和Fred相爱,而Laurence必须决定是坦然面对自己对于性别上的反叛还是因为爱着Fred而继续隐藏,Fred在得知Laurence的性别矛盾之后是选择因为她爱他这个人而支持,还是因为生理上的同化而放弃这段感情。
影片中两个人都做出了选择 ,Laurence选择了追求本我,Fred 选择了支持。
在Laurence 坦白的时候fred先是惊讶,然后是质疑,她质问着laurence有没有穿过自己的内衣,内衣是女性第二性征的外化物,而比起这个物品Fred更在意的是Laurence 把她当成什么,爱人还是女人还是模仿的对象,她要知道Laurence是否是爱她这个人。
在选择支持之后,Fred给Laurence买假发庆祝他找回自我,表面上看起来她很自然的面对了恋人的重大转变,事实上她还是在矛盾,和逼迫自己去适应这种改变。
她不断告诉自己她爱的是Laurence这个人,她还是患上了心理疾病,但是她坚持说这病和Laurence无关。
回到影片开头是路上行人凝视的中近景拼接,代入Laurence的第一视角,观众也开始不安。
这段关系崩塌的诱因在一开始就呈现了出来——众人的目光 他人的看法。
再结合时代背景为1989年,性少数群体同现在相比被包容的可能性更低。
两人因为爱和世俗而分合。
片中在餐馆里的重场戏,Fred 带着Laurence 吃饭,服务员先是在倒水的时候说不知道改称呼Laurence女士还是先生,在上完菜离开后又重新回来问二人“他们的感情是不是需要很多勇气,后厨的人都很好奇。
”Fred崩溃了,她用手使劲按碎了盘子,甩掉Laurence离开了。
二人的感情被世俗压倒了。
这场爱情纠葛的时间太长了。
Laurence和Fred 在一起十年,分开后相见决定私奔被现实又一次打破,又相见,最后在秋叶漫天飞舞下不约而同的逃脱。
第一次的分开是因为他人的看法,第二次是因为对家庭的责任,最后一次二人的聊天才真正使这段感情结束。
在餐馆里Laurence 跟Fred 说这段感情在他决定变性之前就已经产生裂痕,真正的原因不是性别,而是两人之间本身爱的变质。
所以在Fred 问Laurence 后不后悔变性实际上是在问后不后悔和她分开,Laurence 回答自己从不后悔并且很爱自己现在的样子。
他不后悔追求自己放弃爱情。
Fred让Laurence 脚踏实地,而Laurence 追求自由不想被现实所拘束,三观的不同才是两人感情破裂的真实原因。
我很喜欢多兰电影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视听。
《双面劳伦斯》的视听同其他几部不同,它其中有很多超现实镜头。
两人感情破碎时从Laurence口中吐出的象征Laurence 破茧重生的蝴蝶,两人决定私奔时从天而降的“衣服雨”和结尾彻底分开后漫天枯叶之间的对照,在收到Laurence 诗集后房间里倾盆而下的大雨……超现实又是在现实中穿插的“幻想空间”,象征不同阶段两人关系,那种冲击是直接合理的。
一段在车里的戏,Fred 一句句无逻辑的对Lawrence的关心被剪接到一起。
切换速度越来越快,使人心烦,所以对应的Laurence在洗车时候的爆发显得极其合理。
他爆发的同时洗车水喷出,气氛被点燃,情感被浇灭。
一段Laurence给妈妈打电话哭着求助,两人对话的画面剪接,母亲那边有家里的噪音 父亲的催促声 噪音越来越大 电话那头还有Laurence 的怒吼。
多重声音交织然后静音切到氛围声音,母亲单纯的对白让他别回家,然后挂断了电话。
让人感到窒息。
影片结尾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Laurence 用回形针做了一只蝴蝶 并打赌Fred会不会收下它,爱情开始;对自我性别产生疑问时用回形针当美甲,卡在他的每根指尖,爱情将本真桎梏住;第一次分手时蝴蝶就已经飞走了,这段感情在影片中间就已经给出了结果。
在电影快要结束时,有几处对话令我印象深刻。
男:我后悔的是早在我变成女人之前,我们就已经搞砸了。。。。
女:请‘脚踏实地’一些好吗?
男:‘脚踏实地’?
这是你说的话?
你听见自己说什么了吗?
别再说这些,这是对我俩的侮辱!
我不想‘脚踏实地’我根本不关心!!
我们飞得那么高,我不想落下来!
女:那就呆在那儿吧。。。。
通过这个对话,我发现Laurence的变性并不是他与Fred最终无法在一起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已不是一类人:一个想脚踏实地的生活,另一个想在高处飞,永不降落。
三观都不同了,爱情又怎能维持地下去呢?
无论双方是同性是异性还是变装皇后,爱情发生和消失的条件都是一样的。
Laurence的变性只是外表上的变化,他并没有因为变性而失去了自己完全变成一个女人,形象地说他只是整了容。
他是以女人之身男人之心活着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他还是深爱着Fred。
虽然这个结果不符合现实,但在剧本就是这样写的。
其实真正变化的是Fred。
她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渴望地飞在高空中,‘脚踏实地’地生活才是她所希望与向往的。
因此他们的分开也是理所当然的。
电影的结尾重现了两人的初次见面,那句‘C'est Laurence Anyways。
’不仅点了题,还预示着Laurence的不平凡行为。
在我看来,这是这部电影的最佳台词。
很多的影迷都不满导演使用过多的慢镜头和特写,但在我这个完全没有专业电影知识的人看来,这恰恰是他风格的呈现。
他的风格就是用慢镜头与特写以及音乐甚至特效去放大每一处内心的感受,比如:渴望,伤心,顿悟,无助等。
用感受去推动故事的发展。
如果这些感受只是通过对话与演技呈现出来,那将是苍白的,无力的,容易让人忽视的。
正是一个又一个细节的叠加,才使得这部电影长达两个半小时。
不是导演自恋不愿意删剪,而是导演确保观众不要错过每一个细节。
这种放大有时比台词更会让人回味,更难以让人忘记。
1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选择在2022年的结尾打开这部片子,巧的是这也是一个跨越了十年的故事,从1989-1999.它的英文名直译其实是各种劳伦斯,我更喜欢英文的名字。
劳伦斯是复杂的,他是男人,身体里住着女人,他爱着一个女人,甚至到最后他都保留了他性征上的男人。
无论是他重生的1989还是全球都激烈的LGBT运动的今天,劳伦斯都无疑是特别的甚至边缘的。
但看完整个近3h的作品后,我想劳伦斯的故事可能只是使一些更普遍的问题极端化的一个载体。
故事里的问题甚至会让我想到最近看的《花束般的恋爱》,现实与理想,脚踏实地和在天上飞……所以爱情和面包真的是矛盾的吗?
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找到关于自己的平和和身份的认同我想是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理想与现实,两个人的分分合合,断断续续的激情与爱,最后落成了一句“脚踏实地”。
我想他们都曾经因为理想爱对方爱得死去活来,最后劳伦斯坚定的选择了自己,而弗雷德可能也在不断地摇摆和选择中,找不到真正的方向了。
我爱导演的先锋表达。
很难相信很多意识流的表现和先锋艺术性的镜头语言竟然至今仍能使我们惊叹。
很多的镜头截图就是艺术,狂放又细腻,这对于观众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视觉享受。
4:3的画幅配合一些人物的特写和导演特殊设计的场景,真的是让人想疯狂截图。
不管怎样,我都是劳伦斯,我依然爱你。
之前看电影都是看别人推荐,走个过程,从来没有过别人那种电影观后感,也没产生过共鸣,唯有双面劳伦斯,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复,特别是电影最后,很多年前两人的相遇,最最让我难受的场景是,两人交换姓名,劳伦斯挑眉一笑,小佛羞涩一笑,这个场景,每每想起,都让我一阵难受。
他们一直都爱着彼此,只是,劳伦斯选择变成女性,而小佛想支持,但是再一而再再而三的尽力却又失败之后,她只能放弃劳伦斯,劳伦斯想要的是自由,自我的活着,而小佛则向往平淡安稳的生活,她想要的,劳伦斯注定给不了,和劳伦斯在一起,就要站在世界的对立面,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解和嘲笑,可能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下,这和她想要的平平淡淡大相径庭,所以,就算两人相爱,却不得不分开,生活不是小说,不像小说那样就算过程坎坷,最后注定会在一起。
他们分开后,劳伦斯一直关注着小佛的生活,后来,小佛知道他的关注,便和她一起出逃,我想,在那一瞬间,小佛是想和他永远在一起的,即使她有了家庭,但是,当劳伦斯带她去见和自己情况相同的两人时,小佛在一次崩溃,她不认为这是对的,她认为这只是逃避,两人不可能一辈子远离世俗的活着,所以,两人再次争吵,再一次分离。
当两人再一次见面时,小佛问他后悔么,劳伦斯的答案令她失望,所以,两人不约而同的没说再见,同时离开,就算离开时,无数次回头,还是坚定的离开,我想,他们都明白,两人的观念不同,注定了他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在一起了,就算他们彼此深爱,却还是各自奔向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看了这个电影,真的是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不是理解,不是逃避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相爱就可以在一起的,他们彼此明白,他们除了爱,再没有能给对方的东西了。
爱情不是唯一的,他们还是像两个相交的点,最后渐行渐远,却无能为力。
我翻山越岭去见你,却无心看风景,我就是劳伦斯,但我依然且永远的深爱着在远方的你。
《双面劳伦斯》看得真是很悲伤,女主在劳伦斯变性之后,强颜欢笑地撑过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崩溃得一塌糊涂。
她害怕议论纷纷,害怕路人诧异的目光,她自己竭尽全力仍然接受不了。
这就好比发现爱人变了心情敌是男人一样,这种绝望,真是没有出口可寻。
女主带着自己的儿子远走他乡,她尝试积极生活,去成为party queen,跟人调情,或是在干净的家中和儿子玩曾经跟劳伦斯玩过无数次的游戏。
但她和我们都明白,这些,对于心里面的伤痛起不了一点作用。
她在洗澡的时候总要痛哭,悲伤压倒一切。
什么都填补不了不能跟深爱的人日夜相对的空虚,什么也比不上这份世界上最大最要命的空虚。
生命再如常,工作旅行做饭,看书恋爱结婚,若是怀揣着不能停止的痛感和热情,就无法真切地去拥抱所谓现实,也很难再感受到什么逾越一切的幸福了。
一天女主收到了劳伦斯寄来的书,他终于写出了一本书,而内容甚至全部都是关于他们曾经的日子。
电影的手法我太喜欢了。
女主坐在洁白一片的客厅,几乎颤抖着打开书开始阅读,然后水像瀑布一样从她身后的墙上倾泻下来,变成帘幕,变成猛兽洪水冲垮她所有假装如常的生活。
她写了信给劳伦斯:“你越过了我的生活边界,我的城市边界,我的街道边界,剩下的惟有我的正门。
”劳伦斯丢下他后来的女友,飞奔去另一个城市找她。
不管对错,但生活总需要一点不计后果的诚实,才会有点颜色不是吗?
人性的不可控,也就在这里了。
电影最后他们还是争吵、分开,劳伦斯说他们再没写过信,没有电话,他不再真的知道自己还期盼什么。
他这么想的时候,脸上在微笑。
后来还是再见了,两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里头熟练得得心应手,然后他们像朋友一样谈话——这真像大多数曾经深爱过的人的最后结局。
谈论梦和人生,说到爱情仍然要哭。
但其实,心怀着旷日持久不肯释怀的爱,结果并不坏,并不会想起来时全是抱怨伤痛。
为爱做过的一切,又有什么好后悔呢?
这个世界上真正叫我们不舍依恋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而就是这些少之又少,很可能造不成什么现实意义上的“结果”的东西,在支撑我们跋山涉水,走过最黑暗的地方,也不真的至于绝望。
我宁愿看他们激烈地争吵,也不想看他们各自与另一个谁平静地生活。
你是勇士,只是我看不下去了
整个161分钟我一直在想要是Dolan去拍VM一定惊世骇俗. 大概从100分钟起我就不停地有"现在结束就很好, 求你了赶紧戛然而止吧"的想法, 然后Dolan毫不留情地又延续了整整一小时. 偶有出彩的对话和闪回, 也掩盖不了如"碎裂"画面一般的"碎裂"剧情. 多兰本人倒是很可爱的, 哈哈哈.
拍的很美很多兰
一点都不喜欢,女主和化妆尤其讨厌。
好喜欢劳伦斯啊!假如有活在空中的愿望,又有飘浮无所依附的勇气,那便不要降落,不要“脚踏实地”。
双面劳伦斯比妈咪更好。
无节制的慢镜和特写,剧本实在太长太啰嗦,没有什么情节,基本全是人物的情感描写。PS Melvil演得挺真诚,但女装扮相真心不好看(虽然服饰都很美)。
哈哈
不能接受,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4.5星。不如叫“依然劳伦斯”,“双面”有局限。影片冗长,表达一种无拘束的爱。我爱你无论性别,你依然是你,我只是爱你而已。视觉绚烂。富想象力。感人。男主雌雄同体之美。最后相逢又放弃,两人意识到已殊途,和《SummerPalace》片尾相似。好在最后给了一次幻想中的重逢,烂漫而不拘世俗的自由。10/09/15 (被shan重发)
爬
爱情无关性别。万分烂俗的题材拍到这个地步也属不易,但这个片子,还是太长了,关键是这么长似乎也没有把人物塑造完整。发现多兰是自己剪辑的,真心希望他下部片子能好好雇一个人帮他剪。。。
2021-10-25. 感谢多兰让我明白剪辑的重要性;画面再美也有审美疲劳的那一天,终归是要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才行呐。
红色和发型变化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左耳的羽毛耳坠、为取悦她而戴假发之情感隐患、分手时餐馆爆发与口吐蝴蝶、母亲举起电视机、戴耳机写作隔绝新女友的沟通、千里迢迢过门不入漆一块粉砖、桃花源Isle of black裙衫从天而降、紫风衣背影。精致布景空虚内涵。So artificial. 凌晨令他空着我的星空裙。
影片将近3个小时。看得我好累。。
延绵的雨水让他与她只好幻想内心有个无比强大的太阳。
三星半;泽维尔·多兰给我们讲了一个真正的有意义的故事。几场戏真的值五星的精彩,但全片太过长且散乱不够精致。
@美领馆 张力好强,美术嗲到爆。本来还好好的,被妈妈那句“我从来没把你当儿子,我当你是我女儿”暖哭了起来
加拿大法语太难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