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看哭了的小清新电影。
很有《心动》的感觉,可能是由于同样描述青春,可能是同样的过去与现在不同时间段的穿插情节,也可能是因为都有gigi。
一眼爱上的初恋,豁出整个生命般地寻找。
不知道他是真的爱上了她,还是爱上了这种爱的感觉。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王家欣,她可以是编剧可以是导演可以是演员可以是anybody(片头的设置很有意思)… 在寻找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事成全了几段情。
渐渐长大,他离开了那个小小的坪州,与许多人的循规蹈矩的人生道路一样,脚踏实地成为地产经纪。
(他曾经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去了哪里?
)而偏偏在放弃寻找的许久之后,他在巴士上见到了她,眼睁睁看着她离开,内心是遗憾还是对旧日时光的回忆?
这就是成长的阵痛吧。
还原90年代的港片色彩有一种日薄西山的美。
很喜欢。
男主在戏院对买票小妹一见钟情,第二天返回表白却发现小妹离职,男主记得小妹教王家欣,通过电台和卖艺寻找王家欣,不巧被女主王家欣注意,女主从对男主不理解到理解,在帮男主过程中爱上男主,男主却执意找王家欣,期间二人结识很多王家欣,并帮戏院大爷找到初恋,后来发现男主记错名字,是王安心,男主伤心,女主表白被拒后伤心离去。
后男主姐姐恋爱准备出国,希望二人和好,女主为男主举办王家欣联谊会,男主登台献唱,女主伤心离开,男主去追寻女主不得。
几年后,男主在公交车上再次遇到卖票小妹,却没了当年的感觉。
旁白适时插入:追到什么时候 就是追到见到为止。
就此为止了。
以梁咏琪扮演的买票小妹寻找男主为回忆的线索,最终没有找到男主。
从当年聚会最后的合影来看应该是男主与女主在一起了。
男友深夜给我打电话说给我推荐一部看了要哭的电影—就是《王家欣》。
就是一个犯傻的女孩陪着一个男孩犯傻 一系列发生在坪洲的傻傻的爱情故事。
电影之所以能让我们有共鸣 是因为我们都曾经傻傻地等过 爱过 我们都曾经是王家欣 也曾经是陈俊贤 只是我们都没有打遍整个城市的电话花光所有力气去找那一个人 没有三十五年如一日地在同一个地方等那个猝不及防就离开了的人。
他们怎么可以那么傻 当初的我们怎么可以那么傻。
最开始 王家欣是想看看世上是不是会真的有这样一个傻瓜 会一直等一个人。
到后来 她嫉妒 大家都叫王家欣 为什么她能遇到这样的一个痴情男人 自己却没有。
再后来 她帮他找王嘉欣 不知不觉间爱上了这个傻小子 既想让他开心 又害怕真的找到以后 她会失去他。
「如果真係俾你搵到佢,你會唔會忘記我?
」「唔會」「你應承我,永遠都唔會忘記我!
我地勾手指尾。
」她為他辦了王家欣聯誼會 幫他保存好了吉他 讓他唱出那首寫給王家欣的歌。
聯誼會之後她哭著走了 是她知道 自己再努力 也都替代不了他心中的那個王家欣。
「如果冇左佢,你會唔會鐘意我啊?
」「我唔知啊」其實到最後 俊賢心中的王安欣早就變成了王家欣 只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不然當他在巴士上重遇那個一直在尋找的人的時候 怎麼可能不追上前去。
而紹叔和黃細妹的故事是讓我最感動的。
紹叔在戲院35年如一日地等著細妹 人生有多少個35年?
他們重逢了 這成了一個最浪漫的愛情故事 如果一輩子都沒遇上 就成了一個最大的遺憾。
幸好。
故事裡彷彿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20年後 當王安欣知道這一切雖然感動 但她最後是打給了現在的男朋友「梗係嬲啦!
快d請我食飯,氹翻我啊!
」陪伴是最真誠的告白。
當然 這種等只適合相互之間有愛的兩個人 不然 無論多久 被感動的只有自己
所谓的一见钟情,就是眼前的人完美地契合了你心中的标准,让你一见倾心。
隔着玻璃,男主俊贤(黄又男饰)第一次见到长直发、大眼睛、笑容甜美的女孩。
没有过多的深谈,俊贤就被眼前的女孩所打动,心里暗想:如果可以认识她,那该多好?
也许生活中,不少人可以有过类似的经历,但俊贤幸运又尴尬地得到了第二次见面机会。
被困在电影院的时候,有她寻求帮助解决囧境,有她相伴并倾听夸奖那被嫌弃无数次的吉他独奏,以貌取人的心动上又平添了几分感激和好感。
那次的认识是意外的,那次的离别是匆匆的,以致于俊贤对她的了解仅限于在电影院工作、工牌上写着“王家欣”。
在没有百度没有人人网的1992年,想要寻找一个只知道姓名的人如同大海捞针。
“一个广告牌掉下来就可以砸死三个王家欣”虽然略显夸张,但“王家欣”这个名字在那个年代的普遍寻常是不言而喻的。
俊贤用尽了所有可以用的办法,比如在电影院蹲守、打电话到电台、在公共场所写名字唱歌曲引起注意、打遍香港所有姓王的电话……心中的王家欣没有寻见,然而寻找的过程是让人感动的,57号王家欣在与俊贤的接触中慢慢了解并喜欢上俊贤……后来的后来,俊贤在公交车上偶遇到心中的他。
众里寻她千百度,寻见时却没了那时的心动,也许发现她并不那么完美,也许发现她不适合自己。
连招呼都没打,这段寻人之旅就悄然结束,就像电影海报上写的“你要揾我揾到几时?
知道揾到你为止”。
多年之后,俊贤心中的王家欣,也就是现实中的王安欣听到俊贤为她写的歌,去坪洲寻觅“家安园”,了解俊贤的故事。
想必她是开心和感动的,然而刚好丈夫吵架的她并没有哭喊懊悔假如可以和俊贤在一起就好。
强烈的对比是无奈和徒劳的,这是我不愿也害怕见到的结局,所幸结局并不是如此。
结局是王安欣拨通丈夫的电话,关心丈夫今天骑行几公里,说自己还生气,约丈夫吃饭叫她哄自己。
世界这么大,为何我们会相遇?
世界那么大,珍惜眼前的ta吧。
相遇本属奇迹,相爱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假如你等了很久,你还会不会继续等?
这是《寻找心中的你--王家欣》讲到的另一个命题。
反正都等了这么久,说不定下一秒就出现了,如果我没等到下一秒那是不很亏很傻?
而且等待的过程也可以很有趣。
但是人生有多少个三年、三十年?
在我看来,等待也要设定期限,跟自己说好期限前静候,期限后再见也不悔。
“其实嘞,我中意了一个女仔,她叫王家欣,但我同她失去了联络,于是我从电话簿中找出所有姓王的人…”这是香港电影《王家欣》中的一句台词,引出的是电影关于寻找和等待的故事线索。
这是一部15年10月于香港上映的青春片,口碑不俗,与《哪一天我们会飞》的气质及评价都很接近,命运也大抵相似。
和《哪一天我们会飞》一样,《王家欣》3月18日换了一个俗气的名字叫做《寻找心中的你》,来到内地上映,两天时间过去了,票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截止到现在,豆瓣上标记看过的人数也不过才5000人,而《哪一天我们会飞》的标记人数是6000人。
从数据上来看,这是一部非常小众的电影,可实际上,《王家欣》所讲述的内容却是如同《那些年》、《初恋这件小事》、《我的少女时代》等等一系列的大众而俗套的青春纯爱故事。
抛开个中缘由,这两部密集于3月内地上映的香港口碑青春片连续票房扑街,在这些年内地狗屎青春片泛滥圈钱的大环境下,还是有些不忍唏嘘的味道的。
那么《王家欣》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豆瓣上有一句短评很切题:他想回去找白晶晶,却遇到了紫霞。
1992年的香港,坪洲少年陈贤俊在一次看电影的时候对售票员“王家欣”一见钟情,却忘记互换联络方式,后来他不停的寻找“王家欣”,最后却找到了另一个王家欣。
《我的少女时代》里,林真心说:“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路的年代,消失是很容易的事!
”而想要寻找到这个人则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在电影《王家欣》里,陈贤俊对于这种无果的寻找抱着一种近乎癫狂的偏执,他到电影院一日一日的苦等,上电台情感热线讲述自己的故事,找出电话登记薄上所有姓王的人一个接一个日夜不休的打过去。
吊诡的是,就如同志明与春娇是台湾非常常见的两个名字,在香港,王家欣这个名字也同样很普遍,用电影的原话来说就是:街上掉下来一块招牌,都有可能砸死三个叫王家欣的人。
在陈贤俊苦苦寻找“王家欣”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奇妙的故事,他发现原来终日与自己打闹的哥们原名就叫王家欣,他找出的某个冒充外教的吉他老师王家欣最后成了自己姐姐的男朋友,他也找到了另一个王家欣,那个总是默默陪伴自己寻找最后爱上自己的王家欣。
他找出了100来号王家欣,王家欣同名联谊会都成立了,他却没能找到那个心中的王家欣。
如同你所预料的一样,于电影的故事而言,其实陈贤俊最终找不找得到王家欣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曾那样的相信某种东西,这就是青春里最可贵的介质。
他痴傻的偏执等待,狂热的爱情信念,都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而王家欣这个人,或者说王家欣们,勾兑出的那一颗少年青春的悸动的心,是每一个正值青春或走过青春的人都有的那颗心,干净透明、弥足珍贵,每个人心中都曾有一个王家欣。
尽管《王家欣》是一部成本很小的电影,布景和表演都不那么尽人意,然而因为真诚,这种俗套的纯情仍然能够让人动容,这样的电影也仍然值得鼓励。
我始终认为,类似这样俗套的表达在电影的世界里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诚然,这些年我们看过了不少以青春之名觊觎市场的烂俗青春电影,他们资本雄厚,实力营销,以诸如堕胎、出国、撞车、绝症等恶心的段落编写虚假的青春激荡曲,用时代的流行文化构建浅显表面的怀旧情结,他们扼住了市场也榨干了市场,人们确实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对所有青春片都抱以嗤之以鼻的态度。
但我认为,时间过去,《王家欣》会是一部被记住的电影。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电影公众号:movie-s
一部电影为什么好?
它能让你笑,或者它能让你哭,又或者它能让你回忆。
《王家欣》,我说好,是因为她让我回忆,让我回到了我的青春岁月,让我想到了那时的自己,于是,我说这是部好电影,尽管我知道剧情可能有问题,太多的巧合和夸张,但是,它让我找回了失去的自己,我就很满足了。
刚参加工作那会,应该和电影时间重合九二年,我还是个二十刚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很嫩很菜鸟。
一次从单位坐火车回家,是那种短途火车在一个城市中运行的一段。
遇到上学时的同乡不太熟的那种,他身边有个女孩,可能也属于我和他的那种关系认识但也不熟,于是坐在一起聊了起来。
女孩给我的印象,是那种冰冷冷的美,应该叫张晓艳吧,在比较偏僻的一个单位工作,当然我们岁数差不多,都是年轻人,大家一直挺开心地聊到家。
下车后已是黄昏,那个男孩和我俩不是一路先走了,我俩搭伴回家,因为她要去她姐姐家,与我家前后楼,她家似乎不在本地。
往事太遥远了,说过什么都已忘记,只是很喜欢她就对了。
分手时我还请她以后有时间来我家玩。
那是个没有手机没有传呼连家里的座机都没有的年代,也只能这样的分手。
真的是想联系也不知道该怎么联系,而且只是初相识也不好意思多说些什么。
又过了些日子吧,一次回家,姥姥说(姥姥愿您在天堂快乐),前几天有个女孩来找你,可是连你名字都叫错了。
我问姥姥女孩什么样子。
姥姥描述的很像他。
以后的日子想来想去,都认为一定是她,因为这样的叫错我名字的女孩,在我朋友圈里,也只能是她。
可是,那时候终究太幼稚了,没有勇气去她姐家找她,因为心里想万一不是她怎么办,去了跟她姐姐怎么说……始终缺乏勇气。
就这样二十多年过去了,偶尔还是会想起她。
其实在那次又过了几年时,偶然听一个同学谈起过她,说起她的一些事,但这份勇气我却始终没有。
多年以后,看到《王家欣》,忽然唤醒了我的记忆,真的很佩服俊贤,如果我有他十分之一的勇气和执着,我一定会找到我的王家欣,我的张晓艳,也许我们会成为好朋友,也许,我们现在会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但也好,至少,我有一份难忘的青春回忆。
你好,张晓艳,祝你幸福!
一直对以人名命名的电影有着莫名的好感,一个名字能代表一个人,能赋予独特的情感和力量。
(才发现现在海报上片名已经变成“寻找心中的你”,倒也还是和影片契合的,但是仍旧还是对原来单纯的三个字的片名更有好感)<图片1>1992年,坪洲,悠闲安逸的小岛。
俊贤,一个爱弹吉他,歌声从来不被欣赏的宅男。
有一个强悍又独立的姐姐,有一个擅长泡妞的基友。
基友随手送的电影票,俊贤遇到了让他眼前一亮的女孩阿欣。
<图片3>被锁在电影院的俊贤,正好被从影院下班的阿欣发现。
隔着一扇门,他遇到了第一个愿意听他唱歌的人,第一个夸他的人。
她留给他一个约定,他答应她会给这首歌作词。
<图片4>全片最爱片段之一,就是他们在等车时的这番对话。
关于等待。
<图片5>回到坪洲的俊贤,带着对阿欣的喜欢,带着对再会的期待,继续写着他那首歌。
基友对他说:“你看外面那片海,随便撒一张网下去,收上来,就有食之不尽的鱼,你何必在意那一条鱼呢?
”“总之我那一条,就是不一样。
因为……我很想她。
”<图片6>再回到电影院,售票处再也没有那个夜里他遇见的阿欣。
没有一点讯息,只留下一个他当天看到的员工胸牌上的那个名字。
王家欣。
俊贤在人来人往的电影院里继续等着。
在电台节目里发了寻找王家欣的消息,带着那一晚短暂的相遇留下的记忆的温度。
不放弃每一个可能找到王家欣的机会,赴一场恶作剧的约,查遍全香港的通讯录对着王家欣这个名字拨通一个又一个的电话。
哪怕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好意思,打错。
若是有信心的话,寻找的,就会寻见。
任性又略带刁蛮出场的王家欣,抱着一种诡异的“不相信世界上有这么傻的人,偏要看你什么时候放弃”的心态,来到坪洲加入寻找王家欣的行动中。
还有被发现本名居然也叫王家欣的好基友。
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是很能理解俊贤对影院里的那个王家欣为何要坚持到这样一种近乎疯狂的程度。
不过是一面之缘的一个好看的姑娘,不过是一段关于等待的对话。
到底能有多大的力量在他心里产生这么强烈的喜欢和期待,继而像入了魔咒一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
为什么非得找到她,为什么又非她不可?
也许就像《千年女优》里花了近乎一生的时间去寻找一个人的千代子一样吧。
寻找的不仅仅是自己喜欢的那个人,更是那个一直在爱着的自己。
在寻找的过程中,王家欣渐渐喜欢上了俊贤。
一开始恶作剧的她,觉得他傻,觉得世界上居然会有这样的人。
我想王家欣一定也是一个对爱情有着特别美好幻想的一个女孩子,因为这样她才会想要看看俊贤到底能坚持多久才会加入寻找王家欣,因为这样她才会被他打动而被吸引,因为这样她才会在心里有那么多所谓的但是。
俊贤和两个王家欣。
俊贤依旧执着地拧着那股蛮劲寻找那一个王家欣。
那个陪着他跑遍每个王家欣可能出现的地方,寻找每一条可能找到王家欣的线索的王家欣,在这段过程中,早就已经被他的坚持和执着所打动。
她会因为他蛮牛一般没有章法的寻找而和他争执,会和他因为寻找结果的失望而争吵,会因为他近乎痴傻的乐观而生气,可她永远都会再一次出现在他面前继续陪着自己喜欢的人,去寻找他心中的人。
你不是要找王家欣吗?
我就是啊。
<图片14>当俊贤终于在这漫长的寻找对自己承认。
一直苦苦寻找的人,原来并不是王家欣。
想要找到的王家欣,原来早就已经出现。
我在寻找你的过程里,在等待的过程里,遇见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遇到了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人,遇到了真正值得我珍惜的人,遇到了我不愿意再错过的人。
你打算找到什么时候?
直到……找到她为止。
当我终于在茫茫人海中等到跟你那场迟来的偶遇之时。
释然地让它变成一次在公车上静默的凝视,与那些等待和寻找一起,永远置于内心深处就好。
<图片16>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像俊贤一样遇到过那个让我们眼前一亮心中一颤的阿欣,哪怕是几秒的心动的感觉,一定是无论过了多久都能回忆起来的。
我们也都像俊贤一样遇到过王家欣,那些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一定仍旧是余温未尽的。
人生毕竟不是电影,哪怕这部《王家欣》是改编自真人真事。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会为了那个一面之缘的阿欣付出那么多的等待和坚持,我们也不会在最后追回那个打算默默离开的王家欣。
太多时候我们不够执着不够勇敢,面对这样的相遇有着太多的“如果……该怎么办呢?
”偶尔学一学俊贤的冲动和执着也无妨。
至少在和对方相向奔跑的过程中,在相遇的一瞬间你伸出了手,即使对方没有给予回应,甚至是改变了奔跑的方向又怎样呢。
曾经和一友讨论后悔和遗憾的区别,大概就是,后悔是,如果让你再选一次,你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并且对事情造成影响,而你当时没有。
遗憾就是,至少从自己的角度看来,自己已经付出了力所能及。
留下遗憾又何妨?
谁说又不会遇见意料之外的美好呢。
<图片17>
作为一部青春成长的电影,《寻找王家欣》做到有人情味。
它不像《志明与春娇》,由一支烟而引发的爱情故事,它更像是讲述一个时代,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男主角本来就是一个宅男,他和姐姐住在香港的一个小岛上,平日的活动范围都不离开小岛,直到那一天,他坐船到市中心看电影,缘分便这样开始。
男主角在看电影的时候,居然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已经被困于电影院内,幸好电影院外还有一位工作人员未离开,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男主角成功获救。
而他的春天似乎也要来了。
当他一心一意地为女二号创作歌曲时,女二号却辞掉电影院的工作。
于是乎男主角便开启了寻找女二号之路。
这里看到,其实,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地对某一个人产生一见钟情的事情,会想方设法地去了解对方,或者,刻意地去寻找对方。
可是,到最尾的结果还是无缘再聚。
男主角就因看错了对方的名字,误把“王安欣”看成“王家欣”,从而一直在走“弯路”。
但偏偏就是在这些“弯路”上,他成功帮助了很多人,例如:瑞叔的初恋情人;他姐姐的男朋友;好友对自己名字的认可等,就连一开始不看好他的女主角,最后也为他动情了。
但当他发现自己因看错名字时,他懊悔了,他变得自暴自弃,最后在女主角的安排下,被他找到的王家欣们围坐在一起,向男主角表示致敬,因为,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要找到一个人是如此的渺茫,而男主角却凭借自己的毅力,把他(她)们聚集在一起,这是一个壮举。
男主角的成长也在此出现,在他得知姐姐想与爱人出国发展,却放心不下自己时,他替姐姐做了决定,他同意把他们的唯一店铺出售,并提出一个要求,店家需要按照他家的做法来烹饪鸡翅。
在他眼中,可能只有留住鸡翅的味道,就如同留着家的味道。
最后,他也搬离了小岛,在市中心找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电影的结尾中,那一幕男主角在乘坐公交去上班时,再次偶遇到“王安欣”,但她已忘记他,径直下了车,而男主角也只是笑了一笑。
可能这就是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比起那几年的一些爱情电影,它更加接近真实的生活。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一段偶遇的爱情,但每个人都必定会在某一个时期,对某一个陌生人,产生过爱恋或爱慕。
而这些爱恋或爱慕,终将成为我们这辈子美好的回忆。
《王家欣》,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青春片,最近看的太多了,台湾、香港、大陆统统在打这张牌。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带着三分余悸,怕看到像《我的青春期》那样的黑色青春,也怕看到《哪一天我们会飞》那样的幼稚园青春,更怕看到很多连青春都算不上的意淫大电影。
但《王家欣》却是一部与其他青春片不一样的,或者不能称他为青春片,因为它是用一段青春的故事去诉说情怀。
如今这个繁复嘈杂的时代,我们都活的太混乱,在各种关系中左右逢源,迷失了单纯的自己。
其实,这不是一部讲爱情的片子,只有如片中的主角一样,这样的等待和耐心太弥足珍贵了。
我们不相信这样的单纯和追求是一种好事,才会在电影外感动的要死。
因为我们除了年少无知时,有过那种单纯到冒泡的岁月,现下,已经都为人父、为人师、为人长,追求金钱、地位,或者简单的说,追求的只是一种存在感。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不得落脚,不知道谁会在哪一刻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又会在哪一刻离开我们。
我们燃烧着所有热情,却不是给真正的自己。
就像很多喜剧演员幕后的沧桑和迷惘一样,如果我们的生活就是喜剧,那我们只会在台面上笑的稀里哗啦,台下的我们,只有自己。
王家欣就像一个符号,是一个真挚、单纯、梦想等词汇汇聚的一个代名词,当看电影的人从头到尾的看完这个电影,再看到这三个字,就像看到自己,看到短暂而唏嘘的生命里我们匆匆度过的许多年。
我也喜欢弹吉他,弹的也很难听,可我很久没弹了。
以前没得弹也在瞎扒拉,现在有的弹也不知道弹些什么。
有的时候会感到沮丧,就是开始时那份单纯和执着,到底去了哪里?
生活其实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只是.......心里那块招牌鸡翅还在作怪,每当你陷入谷底,它总会轻轻的敲开那扇门,告诉你,嘿,那是你!
我们有无数个对自己的设想,然而,最终却变成了现在的自己。
我也想对着大海喊:王家欣!
你在哪里!
坪洲是香港周边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海边小镇,俊贤是镇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每天抱着吉他弹自己的歌给乡亲邻里听。
悠闲惬意的生活无忧无虑,直到有一天,俊贤在电影院售票处偶遇售票女孩——王家欣。
女孩清新出尘的模样让他一见倾心,犹如爱神射出的利箭,正中情窦初开的俊贤。
然而次日再去,佳人却已杳无踪迹,遍寻不见。
从此,俊贤的生活彻底发生改变,每天一睁眼就是四处打听王家欣,从此梦萦魂牵!
坪洲乃至香港弹丸之地,但美丽的姑娘仿佛消失在空气中,同名同姓的“王家欣”一个一个被找了出来,唯独不见那个念兹在兹的女孩。
找啊找啊,俊贤的朋友和影院大叔也出手协助....找啊找啊,另一个叫“王家欣”的女孩加入帮忙的行列,每天跑前跑后出谋划策....找啊找啊,许许多多性格各异的“王家欣”因为俊贤的联络现身,组成了一个大联盟....男孩在找寻心中女孩的过程中开始学会成长,情感逐渐成熟并发生微妙的转变。
他慢慢意识到,有些人和事可遇不可求,有些缘分注定昙花一现并因此而美丽,有些对自己那么重要的人不用四处寻找,可能就在身边....以现代人的眼光乍一看,这是个童话般简单纯情、不太现实的故事,似乎和影片男主角一样,透着一股子憨厚的傻气。
然而就是这股傻傻涌动的气息,混杂着俊贤脸上阳光般灿烂的笑意,从最初的让人觉得好笑,到一点一滴拨动观众的心弦,最后不知不觉的让人为之感动,为之叹息。
坪洲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透亮的空气、宁静的阳光、温柔的浪花....和我们共同见证了一段有笑有泪、无怨无悔的青春故事。
香港小清新电影很久没见到了,《王家欣》没有男女情感剧中常见的移情别恋、山盟海誓,没有剧烈的情感波动,影片就像一道港式甜点,咀嚼起来满口生津,尽是甜蜜的味道;又似一习轻缓拂过面颊的春风,悄悄唤起人们沉寂在心底,多年前纯情美好的初恋,和那些生命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故事背景是1992年的香港,片中不时响起《永远爱着你》这首经典粤语歌曲的旋律,来自当时正红的香港流行乐坛组合——草蜢。
歌曲跟影片气质非常契合,相得益彰。
我能保证,看完电影你会第一时间去下载这首歌再次感受。
电影将于本月在内地上映,片名改为《寻找心中的你》,请不要错过。
一见钟情不如日久生情的好,看清楚谁才是对你最好的,谁才是最爱你的,也是你值得爱的。
没有车祸绝症失忆堕胎滥交偷情外遇各种狗血情节,沒有恶毒歪理暴力色情肉欲吹捧真爱污言秽语的小清新,苦寻王家欣与痴汉守细妹的桥段也固然感人,但这仍不是一部好电影,至少是赞誉过度了。浮夸的演技流于表面的港式表演,过于浅薄的傻白纯真逻辑都是致命的硬伤,让人犹如喝了一碗自我感动的清淡鸡汤
很多朋友看过,觉得会有片刻的感动。过后就被生活的琐碎和快节奏的日子所冲淡,会忘记,不放在心上。 其实黄又南饰演的俊贤有很多毛病,但这个爱情故事真正打动的,就是那一刻:梁咏琪对张雷说,如果他以后想起寻找女孩的这一段呢,肯定觉得自己很傻。张雷说:不会,现在哪有这么单纯的人呢?
美好的一塌糊塗。。。
最后十分钟的感动也挽救不了前面八十分钟的白痴无聊
我也像男主一样找了半天才找到演王安欣的演员盛君。可是你找什么王家欣啊,我就是王家欣
在香港歌坛,如果没有歌唱实力,就只能装纯情男孩来赚粉丝。
娓娓道来的《寻找心中的你》,电影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香港坪洲的聚焦,呈现出了香港这座城质朴清 新的另一面,而那执拗的纯情,阴差阳错的爱恋,诚然有着对青春爱情的追忆,珍视当下的告解,但在指导和演技上却显得太过平庸,并没能有以为人共鸣的惊艳。
睡着了
所有人演技都那么做作也是不容易。剧情也幼稚。分数怎么那么高的?
迷影情结,以及怀念过去的香港(坪洲)。在香港电影逐渐消失的今天,我觉得,这已经够了。
如果冇王家欣,你会唔会钟意我?
我看哭了,对于这样追求真爱的纯粹、浪漫、勇敢和执着,毫无抵挡力。在爱的旅途里,见证一路的风景。在人生的旅途上,“王家欣”也许更多的成为内心最真实的自我。一起去追寻它的风景吧,然后痛快地enjoy itself!
故事是真人真事改编.虽然幼稚.但却是满满的感动.而且纯粹的港片拍得很有情怀.下次也想去坪洲走走.最后.愿我也能找到心中的王家欣.
从结尾处来说,比我的少女时代更好,而电影院那段梗,实在太感人。
尴尬癌
千语BB
国语配音真tmd浮夸
有什么好找的
三星的故事。我们总在追寻的路上遇到很多风景,到最后,追寻的结果变得不重要,追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坪洲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