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影院补看了《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首映那天错过的彩蛋,原来是在安东尼猫本的家里拍的片段。
画面里的时间正是今年3月,阿亮安仔大雄我们几个去猫本玩的时候。
约了好多年,中间有一次机票都定好了,因为客观原因最后还是没能去成。
现在终于成行。
见面后尼尼很兴奋,一是我们终于在猫本相见,二是电影在猫本的戏份也快要杀青了。
所以那段时间尼尼很忙,一边照顾我们,一边还要思考剧组来家里拍摄短片时的晚餐菜单。
本来剧组来拍摄那天,尼尼说我可以留下来帮忙的(好想见到女神周迅),后来考虑到总人数超出预期(也可能是觉得我是来旅游的不好意思让我留下),最后还是让我跟着安仔他们出去玩了。
晚餐结束后我回到尼尼家,看到他一个人累得仰坐在沙发上。
空气中混杂着晚餐余香,和很多人来过的气氛。
厨房间一堆锅碗,我说你休息会儿我来收拾吧。
尼尼说有的器皿要先粗略洗一下再放进洗碗机,我说没关系我可以全部手洗好。
我喜欢整理,做整洁这件事会让我觉得有成就感。
收拾完厨房,尼尼指着楼梯下对我说,周迅穿了你从上海带过来的拖鞋。
虽然当时我并没有立刻扑过去把拖鞋捧进怀里,但离开猫本时,我还是偷偷把那双拖鞋塞进行李箱,带回了上海。
尼尼,那段时间,辛苦你了。
申请MSN账号,是我加入最世不久(那时候还叫柯艾)。
列表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友都是因为工作才添加的,尼尼就在其中。
每次登陆MSN,一前一后的两个图标小人转啊转到排排站好,像是终于对上暗号的两个亲密朋友似的——身后的一直默默力挺/保护着前面的。
后来慢慢接受了尼尼同他书中语句一样奇妙断句式聊天。
听他推荐的音乐,听他说一些日常生活片段。
偶尔通长途电话,有时他会开玩笑:多说会儿没关系 我最近 赚到钱了 《陪》电影宣传开始后,我一直在期待自己心中的那首主题曲。
范晓萱的《同步》听到一半时,心里的那个开关便打开了——对就是它。
就像当初听她的《氧气》。
人活着赖着一口氧气,氧气是你。
其实我挺悲观的,开心相遇时就会想到悲伤离别,拥有时便会预想总有一天会失去。
我以为这样就算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当离别真正到来时也不会太伤感,失去了也能平静接受。
就像剥开栗子,热呼呼又充满幸福感的清脆,会有人觉得其实这是心碎的声音。
怎么会有这么精确,而又击中人心的比喻呢?
应该是2007年,第一次要和尼尼见面之前,有一天他突然在MSN上说要发几张他的丑照给我看,说,这样见到真人后就不会有不好的心理落差。
我一直笑:又不是陌生网友第一次见面,怎么会在意有没有落差这回事呢。
可他还是发了过来。
有些照片的角度奇怪到甚至连鼻毛都拍到了。
不过这一招挺成功,见面后觉得本人非!
常!
帅!!
尼尼 其实你也是一个 偶尔悲观的人 对不对有次公司活动结束后,我们几个人一起打车回酒店。
那个地方很不好打车。
终于来了一辆,我们已经坐进了车里,同车的一个同事突然发现有东西落下了,便让我们先走,只身回去拿。
尼尼迟迟不肯坐进车里,嚷嚷着不放心,最后还是追了过去说要陪着一起找。
当时以为他酒喝多了,任性。
后来想想,尼尼就是这样的人啊——对自己认定的朋友深信不疑,对身边的每一个朋友都照顾得很好。
《陪》电影中有一些表现食物和烹饪的画面,身边观众有的赞叹拍这么诱人以为是食品广告,有的窃窃私语觉得有点夸张。
去猫本玩的时候,有几天是住在山上。
湖边晚餐吃剩的几块肉,尼尼说要打包带回去。
我当时心想,住处好像没有微波炉,也没见有什么厨具,带回去应该也不会吃吧。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被一阵浓香牵引着跑下楼。
原来尼尼用洋葱丁爆香,把那几块肉弄成丝,加入鸡蛋和蘑菇,做了一大盘鸡蛋饼。
切了一条粗粮面包(我相信它有更好听的名字),配上花生酱和黄油。
袋装的零食腰果和小红莓撒到草莓酸奶里,生姜奶茶早上喝刚刚好。
就这样,一桌营养早餐就在湖景房阳台布置好了。
其实料理就是这么神奇,看似普通的几片叶子和香料,在不同人的手里就会变成好吃的东西。
形容词真的会匮乏到只有不停地说“好香”、“好好吃啊”。
有段时间总是会听说,尼尼不知道把衣服弄丢在了什么地方,用昂贵的雨伞做抵押放出租车上,结果司机开车跑了……种种让旁人着急的经历。
可他一点都不觉得惋惜。
还经常把自己用起来觉得好的东西送给身边的朋友。
而神奇的是,你真的会觉得,确实很好用。
每次尼尼对我说谢谢,我都会很不好意思。
觉得没做什么啊,却得到这么真诚的感谢。
其实我更应该要感谢你。
不管是你的书、《陪》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情、你教会我的生活中的一些态度,还是你本人,都在影响着我。
让我学会分享、果断、弃舍和坚强。
让我想去做一些无足重轻的好事,增加一点点自己在这个世界的重量。
做一个默默无闻,像傻瓜一样的,好人。
亲爱的安东尼 谢谢你 的陪伴对了,有次在《最小说》的i want里面写,老了以后要挨着住一起的小木屋,跟我们去的这里,有一点像。
跟你一起 度过漫长岁月
十三号首映之后的主创互动环节有一个穿黄色衣服的女生被点到她说 安东尼 我喜欢你很多年了 我不知道我到底做了什么能这么幸运的站在离你这么近的地方和你说话 我觉得这一切都那么不真实不远处哭成狗的我抬起头对雪雪说 我他妈才是到底做了什么好事才能这么幸运吧===============================在全国路演的时候 亮哥来济南那天晚上一起吃过饭回家后 被吐槽看个预告哭个鬼的我对亮哥说“我今天坐在台下看你讲话 周围那么多喜欢你的人 我特别骄傲 你在台上将的那些 以前在书里都曾经看过 尤其是胳膊烫伤的那段印象特别深刻 以前看书 就像是偷窥你的日记 看着看着就像是自己也慢慢融入了你的生活里后来我认识了你 可以聊天 说话 一起玩游戏然后这些日子就被拍成了电影 在世界上无数个角落放映给形形色色的人那么多人喜欢你 那么多人陪伴你 而我见证了这一切 还能陪伴在你身边参与其中的某些你越走越高却又没有越走越远曾经熟悉的一字一句 变成真实的画面呈现 这其中的成长 也许就是我们看电影的时候的泪点所在吧”阿miu说 书里有的我青春啊 每个字 都有我的青春是啊 青春青春是学生时代的我们都信誓旦旦的和好友闺蜜约定 我们是一辈子的好朋友青春是总有那么一群少年少女聚在一起没心没肺 吃个麦当劳都可以很开心还一起看过烟花去过游乐场 一起做过摩天轮 然后神秘兮兮的对喜欢的人提起那个有关于在摩天轮顶端接吻的传说青春是掏心掏肺的对一个人好 即使他不知道 即使他喜欢别人青春是你说 所谓人生 就是取决于 遇见谁=====================================讲真一开始知道这本书要被拍成电影的时候我是拒绝的作为一个从你不到两千粉就关注你的老年粉 作为一个每天聚众吐槽和嫌弃你的后宫之一我实在不懂这本书变成电影会变成什么鬼样直到我坐在上海影城的大荧幕前 看着每一帧都能定格成明信片的画面 听着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的音乐几年前你说一个人 当他 可以把自己的幸福 建立在别人的幸福之上的时候 这样是不是 更容易获得幸福呢大屏幕上刘师傅说我原以为亲眼目睹自己喜欢的人爱上另一个人会很难受 想不到当看到自己喜欢的人 失去一个人的时候 我的心 碎了小的时候我说因为你在啊 所以我想去看看 这样以后你讲日子给我听的时候 我就知道哪儿是哪儿谁是谁呀夜色下小樱哭着说其实是为了可以跟自己喜欢的人呼吸同样的空气 感受同样的温度 下雨的时候可以被同一片雨打湿 雨过天晴以后可以看同一道彩虹 好的话 可以有一样的梦想 只要是这样就很满足了我也曾经 和小萱一样 眼含热泪又小心翼翼的请求那个求而不得的人 那你可不可以偶尔想我我也曾经 孤独的在异国生活 行走 努力的让自己的气和脚下的土地连接在一起我也曾经 静坐在海边听风的声音 思念那个不用很努力就可以想起的人...你是北方人 刘师傅是南方人你说话像南方人刘师傅说话像北方人可是他用慢吞吞的 平淡没有起伏又间隔奇怪的语气缓缓念着对白的时候我觉得那就是你。
中文的主题曲 叫 陪你度过漫长岁月英文的主题曲 叫 sleep alone你说 关于那个关键字的问题 我想通了 应该被标记出来的字是 陪我们生活天各一方 灵魂紧密相连就这样 孤独的 又互相陪伴的 走过了这漫漫时光书里的句子电影里的念白回忆里闪现的片段这些所有的一切完美同步的交织在一起关于这个电影的一切渐渐在我心里画成一个完整的圆【这些意象 变成具象然后 观赏者 在某一刻 突然产生共鸣 这样】================================================最后请容我在这里像刘师傅九十度鞠躬表示感谢 看完首映我给亮哥发了两条信息第一条是 亮哥我好想抱抱你 (然后第二天我们吃完饭分别的时候 亮哥抱了我(成功再次逼哭老子)第二条是 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想谢谢刘畅 他真的演的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好要知道 安东尼这个人还好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想要演绎这个人的人生 各方面一定会被拉出来仔细对比而你成功的做到了 让我全程没有跳戏 没有违和 没有感到任何一丝不那么安东尼的东西在这一百二十一分钟里 你就是安东尼 我觉得这一定特别难 但是你 完全做到了谢谢你谢谢。
上海首映的前一天,安东尼给我发微信问我第二天会不会去?
我说当然去啊。
他说,那好,明天见面的时候你要上来给我一个大拥抱。
后来首映当天因为时间原因没能在电影开始前见到他,见到他已是电影快结束,隐约听到不远处他的哭声,一开始不太确定,后来随着大家的目光往他那边看,他坐在观众席中间,哭得像个小孩,他旁边的刘畅也在哭,周迅起来笑着安慰他。
我远远的望着他,看到粉丝们一个个站起来举着手机相机对着他们拍照,慢慢觉得不真实起来。
这个坐在观众席中间哭得像个孩子的人是我的好朋友,在一旁安慰的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周迅,而他们一起合作了一部很棒的电影。
就连没有参与到其中的我都常常觉得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不知道看着自己的书变成电影,看着演员在大屏幕上演绎自己的生活,看着镜头把自己这么多年的过去变成两个小时的电影的安东尼会不会觉得更不真实。
电影在筹划阶段的时候我问安东尼会不会自己当导演。
他说不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去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
我心想他平时生活得太随性自在,也很难想象他在剧组里掌握全局的样子。
后来他告诉我周迅来做监制的时候我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他说“先保密保密”,语气中透着些许兴奋但是又很像在谈论一个和自己没多大关系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想象不出这个电影会拍成什么样子,但是内心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心情倒是比他显得激动。
再后来有一段时间没有听他说电影方面的消息,等到某一天突然他回国是因为电影开机前的新闻发布会。
我和他一起去了北京,去了发布会,当我们几个朋友坐在下面看着刘畅和周迅演的一个小短片,都惊呼刘畅很像安东尼,明明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却惊人重合起来了,我惊叹周迅选角的眼光,因为安东尼不是一个好拿捏的人。
发布会之后和安东尼刘畅echo还有几个朋友一起吃饭,期间刘畅的经纪人谈到刘畅因为接到周迅的电话不敢置信还以为是诈骗。
刘畅不好意思的笑了,那个样子和安东尼平时害羞的时候非常相似。
后来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演技还略显生涩的刘畅会让我们熟悉安东尼的人都觉得他就是“安东尼”呢?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与生俱来的害羞和青涩、真诚与善良,其实某一部分也属于本色演出了吧。
果然刘畅也为大家还原出一个最好的“安东尼”。
电影在墨尔本拍摄快杀青的时候,我和阿亮小西大雄一起去了墨尔本找安东尼玩,那段时间安东尼要忙着照顾剧组的朋友,还有一部分剧组那边的安排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要带着我们游玩陪我们一起去新西兰。
期间有一次在皇后镇他开着车,他说你们和我说说话,不然我怕我要睡着了。
我突然意识到认识他这么久,第一次看到他这么辛苦这么累。
以前我们都打趣的调侃他活得跟个散仙,生活得随性又烂漫。
回到电影本身。
第一遍电影看完到现在,除了和安东尼说觉得电影很好,和身边的朋友讨论之外没有在朋友圈和微博上谈过自己的感受,这个电影是安东尼的一小段人生,也是很多人的一小段人生。
这一段小小的人生叫做青春,我们被切割成这么多段的人生里,唯有青春这一段最懵懂最质朴,最纯洁也最纯粹。
岁月无论怎么变,这一段凝结成琥珀一样的叫做青春的人生都安然的躺在记忆的盒子里。
《陪》是一部很难定义的电影,它不像市场上大多数的商业电影那样浮华,也不像这几年流行的青春电影那样曲折,甚至放在文艺片里它也显得十分独特。
全片看不到任何一个广告植入,画面清新治愈唯美,像一股带着花香的暖风缓缓的迎面而来。
它没有拔高情操,也没有惨烈悲壮的青春,没有撕心裂肺无病呻吟的痛苦,也没有给人激励灌鸡汤。
但是它是一剂良药,温温和和地治愈着你。
电影里有好几个让我难过落泪的地方,可是这样的泪点不会让你难过到痛苦,相反在难过后仍然让你能感受到生活的安静和美好。
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就让你难过了,更多的时候生活也是如此平平静静的就让你觉得幸福了。
而刘畅饰演的安东尼也真的让朋友们觉得神似,好几次都觉得在屏幕上看到安东尼本人。
我想无论别人如何质疑,在熟悉安东尼的人眼里,他已经是成功了。
前两天看到安东尼为电影写的一个长微博,他对不二说“我多希望你能在那个电影的世界里多呆一阵子 给更多的人带来感动 但是新的人来了 你就要退下的”作为这个电影原创之一的安东尼的朋友,我自然是喜欢这个电影的。
而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也毫不吝啬自己对这个电影的喜爱。
一起再陪不二再走一段路,再看一看这个世界。
一起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该怎样定义这部电影,喜剧?
爱情?
文艺?
好像都不是,像是回忆里的片段细细碎碎,乱无章节,像是浮光掠影抓不住的飞鸟,喟叹感怀,总之,是不一样的存在。
原著中散文随笔式的记录被搬到荧幕上,略显文艺矫情,但一些场景慢镜头的处理让人感觉很舒服,比如樱花飘落的街头,两只橘子的邂逅。
刘师傅第一次演电影看得出来有些僵硬青涩不自然,但是依旧打动了我,看得出来他身上安东尼的一些影子。
看完之后很想出去走走,看看墨尔本的海边,日本的樱花,拥挤的地铁站,小巷深处的美食……陈奕迅的主题曲《陪你度过漫长岁月》以及范晓萱的《同步》印象很深刻。
当电影里不二冒出脑袋跳动起来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echo突然揪紧了我的外套袖子,随后我听到了她的抽泣声,她看到她二十岁时随意画的小漫画,像有了生命一样跳动在自己面前。
散场后,安东尼走进休息间,看到我们,还没有问完“觉得怎么样?
”就红了眼眶,虽然他至今还没有看完过全片,十年长又不长,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将我们带到了此时此刻。
还有周迅在交流会上说“有生之年,欣喜相逢”这句已经广为传唱的slogan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恍惚,好多年前我跟安东尼才认识,他过生日的时候我给他寄了一份礼物,从北京漂洋过海去到了墨尔本,那份礼物的扉页上,我写的就是这八个字。
所以我是没有办法用所有理智来看这部电影的,这电影里有我朋友的人生在里面,沾亲带故的话,也能瞅见我的零星尘缘,比如说电影最后,安东尼收到“最世文化”的约稿邀请,我转头看我身边坐着一排最世的作家同事们,宾妮啊、陈晨啊、卢丽莉啊,个个在光影里笑得波光荡漾。
看完后,会觉得“电影”这东西真好啊,没有它,世界会少一半妙趣。
Amy 是这部电影的发起人,是她看到这本书,又决心将之拍成电影。
聊天的时候,她好几次强调在她写的剧本里,每个人都要有落点,即便是已经告别,但总要在蒙太奇的世界里重逢。
青春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一块块的印记,印在曾经爱过的人、听过的歌、走过的路、看过的电影……这些曾经陪伴过我们成长的事物身上,等到了很多年过去,青春已经消失,我们回首,按图索骥,看到这些印记,才能想起,我的青春在这里,我的青春是这样。
这就是陪伴最大的意义。
当刘畅念出已经淡忘的曾经书中的句子,当电影用精致的画面呈现了我们所有人初识的那个安东尼,电影就有了它的魔法,旧时光还了魂,似是故人来,相陪左右,言笑晏晏。
孙燕姿出道的时候,有人这么评价:从来没有一个22岁的女孩,像她一样唱歌。
看完《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我对监制兼编剧amy说,从来没有一部国产电影,选择这么安静地来打动人。
没有磅礴野心,没有傲世锋芒,干净、真诚、充满善意地去诠释自己相信的世界。
我一直觉得,最好的电影就是在黑暗中,温柔地与你分享一段时光。
这部电影做到了。
即使灯光亮起,又互为陌路,刚刚不过一场幻觉。
即使电影里是永远和煦的陪伴,但底子里却又在展露孤独。
因为频率不同而找不到同伴的鲸鱼alice,是这部电影的注脚。
留学异国的艰辛、放弃梦想的苦闷、不被喜欢的人所喜欢,那么多那么多的时刻,其实都得自己一个人。
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安东尼陷入在最孤独的时刻,他靠在火车的窗户上发呆,然后镜头又回到了樱花树下,他走过聚散与青春,与亲人朋友在一起的经历一一重现。
如果没有此时的孤独,又怎会想起陪伴的意义。
因为孤独是生命的常态,陪伴才显得格外珍贵。
现代科技的发达,使得离愁显得矫情,但这部电影里,告诉我们,天各一方的离别,是离别了彼此的生活。
连天气都需要分享,连情绪都隔着时差,即使每天视频相见,却还是在远去。
他鼓起勇气,去东京找小樱,小樱的生活里早已可以没有他。
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呢,“我是如此地想念你,但我的生活却可以完全没有你。
”安东尼努力去感受小樱的生活,却发现,比隔着海洋山川还要遥远了。
想要得到陪伴,就要忍受羁绊。
如果没有这些羁绊,我们如何去选择长大的方向。
刘畅演得质朴自然,很多片刻我觉得和安东尼本人神似。
我最喜欢的一处镜头是,他回到墨尔本,打伞走过霓虹闪烁的街头。
那个瞬间,我看到一个男孩在静悄悄又执着的成长。
曾经经历的,好的坏的,都成了长大的一部分。
很久前,我跟安东尼聊天,我说好像是周迅说过,她是通过演戏和恋爱认识这个世界的。
当时他说,那我是通过写作和恋爱来认识这个世界的。
我们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两个世界会重叠成这么美好的天地。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但能参与其中之一,便忍不住要赞叹何其有幸啊。
没看过小说,就说说一开始看电影的初衷吧,我就是想来看看刘畅的,长得高高帅帅的,人也不错(看了极速前进了解的),真想不到居然都是一个当爸爸的人了,因为知道他是一个模特,所以对他的演技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看电影时,我觉得他演得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怎么让我出戏。
唯一让我出戏竟然是白百合的黑丝,黑丝就算了,还带洞!!!
还有人会觉得出戏的一个地方就是留了胡子的金世佳了,还是一脸正派样,不过我没好好看过爱情公寓,就觉得还好啦。
最让我觉得赞的就是电影画面了,真的很美!
不二真的好可爱,声音萌萌哒。
而且主演各个都很养眼,安东尼(刘畅)笑起来好暖,serena(唐艺昕)笑起来好甜。
说真的安东尼爸妈真的不像一对夫妻,一个太老一个太年轻,还好两人都是演技派。
不过安东尼的爸爸说的话也太有文绉绉了吧,反正我没在现实生活中听到谁的爸爸说过类似的话。
这点让人很出戏!!!
其实整部电影绕过来绕过去讲的无非就是我爱你,你爱他,他爱她,她爱他。
还好最后安东尼找到了Alice——Serena,突然觉得这样爱情就是这样,我爱你时你不爱我,要去追你爱的那个她,当发现她爱的不是你时,又回来找一开始就一直喜欢着你的那个她。
人有时好像真是那么贱贱的哈。
说了这么多,感觉好多都是吐槽,但其实我感觉挺好的,值回了票价。
因为一开始也说了我的初衷,刘畅没让我失望,我花钱看也就觉得值,哈哈!
想看美景的,一定要来看呀,美得不要不要的!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影片以一个普通男生——安东尼的口吻,讲述了从20到23、从大学到工作、从国内到国外的真诚感悟。
带领每位观众陪安东尼度过遥远的旅行、孤独的时刻,以及漫长的岁月。
安东尼,不二,对于90后的我们是一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不二这只兔子曾被我刻在我高中的书桌上伴我整整高三岁月,以致于,每每听到有关于他们的一切都激动不已。
周公子将该影片拍了5种不同的结局,最终选择了一种开放式的结局,可见周公子对该影片的用心程度。
有很多的人吐槽这部电影的平淡如水,诉述的过于零散,像一个人自言自语的MV。
而我却觉得电影的缓慢冗长却值得细细品味,影片中画面镜头美得无可挑剔,镜头所扫之处就是画作,有大连浪漫的大海,有墨尔本舒适的街道,有日本飘舞的樱花,有潺潺如流水般暖暖的剧情。
学业的困惑、梦想的追求、青春的悸动、明媚的忧伤......安东尼经历的我们也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他的诉说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感触,青春就是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恋,樱花落得那么美,就像小樱转身的侧脸,但无论你多么喜爱终究抓不住。
每个人的年少都有一场单恋,俞敏洪说过,在大学你可以不谈恋爱,你也可以没有人追,但你一定要去暗恋一个人,你才不枉青春。
小萱单恋安东尼,安东尼单恋小樱,小樱单恋方杰。
他们每个人都默默陪自己心爱之人走过漫长岁月,这种陪伴可以是一句鼓励,是一个微笑,甚至是不同空间的一次合掌之盟。
他们用陪伴表达爱,尽管最后安东尼在墨尔本,小樱在日本,小萱去了巴黎,方杰回到了中国,他们却真真切切的参与过彼此的生活,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式陪伴着喜爱的人,就算不在身边,却以另一种形式或在他们的时光里,变成另一种陪伴。
安东尼在寻找鲸鱼Alice的声音的过程中幻想出不二,那只可爱又呆萌的兔子一直陪伴着他。
越是寂寞的人越是渴望陪伴,他因为思念小樱,去寻找Alice的声音;他因为思念小樱,幻想出了不二;他因为思念小樱,在海上不由自主把思念喊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Alice,我们发出的频率都不一样,我们渴望陪伴,渴望有一个人听懂我们的声音。
我们也是不二,我们默默的陪伴着喜爱之人,陪她哭,陪她笑,陪她寻找梦想。
我们是自己的Alice,却又是别人的不二。
世界上有一条最寂寞的鲸鱼叫做Alice,它发出的频率比正常鲸鱼高一倍,唱歌时没人听见,难过时没人理睬。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都是Alice。
但庆幸,世界上还有一只可爱的兔子叫不二,它可以治愈很多很多的Alice。
愿我们都能遇到那只叫不二的兔子。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很轻的故事,很重的的思念。
文/梦里诗书文艺的基色并不足以弥补电影内在的苍白,未尝有拜读过原著,但就电影言《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除开那异国景色的唯美,只是一部流水账式的东拼西凑,格格不入的旁白与碎片化的爱恋,更只是假以清新文艺壳的平庸狗血。
人物塑造的崩溃是其最为严重的诟病,电影在两个小时的时长中,建立起来的男主安东尼只是一个呆板了无生机的人物形象,而女角上白百何饰演的小樱亦未能为电影增光添彩,散乱的剧情使其整体架构看起来死气沉沉,插上了流转墨尔本与日本乍看国际化的爱情,依旧无法掩盖电影用烂了的多角恋老梗,更使电影在呈现上全然抓不住地气,这种观感体现在电影虽然有着暖心恬静的日常寄想以平实未有大起大落的生活引人入胜,但最终确只是一个虚假的臆想,这源于蓝本的娇作,更是节奏把控的缺位。
文学与艺术的结合在《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中的体现是断层的,文艺从来不是生冷晦涩的代名词,诚然依托海外景色与镜头组织的结合,其在摄影上呈现出了唯美赋有诗意的质感,但对比例如《蓝色大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真正以青春为背景,呈现真挚情感的作品有着绝然不同,电影只是流于了那层华丽表象的外衣,虽然也有着关乎青春与爱情的命题,但这一命题亦没有着一个能动人于心故事的填充,细腻的音乐与画面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绵软无力,了无内在的冗长,是多么赋有艺术的镜头都无法挽救的,因为它毕竟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一个MV式的短片。
无聊枯燥的日常又被娇作了太多不近地气的桥段,如此无文有艺碎片化的电影,使之确实是一部契合《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这一命题的作品,因为它的观感确令人有着足够漫长的冗长岁月。
这部电影是自己一个人坐了6站公交去一个陌生的影院看的。
独乐和众乐其实各有各的好:大片比较容易组团,大伙凑在一起热闹有氛围;可某些带有个人记忆的影片还是独自看更舒服——去看电影,其实是想借个地方和自己说话,叙叙旧,聊聊未来。
《陪》就是一部适合一个人看的电影。
那些关于单恋、关于澳洲的梗,除了自己谁又能懂呢。
这也正是近几年所谓的“青春怀旧”电影大热的原因吧,你会有更多的代入感。
(观点老旧TAT)影片完整度、流畅度还是不错的,作为一本随笔性质、从没有标点就能看出也没啥逻辑的书改编的作品,故事的成功注入是关键。
其实在读原著时,的确能感受到安东尼在思念一个人——动不动就会提到“你”。
我们都知道兔子不二也只是“你”的替代品罢了,“我”希望“你”可以陪着我。
为了把这种“一个人思念一个人”的感觉强化,编剧讲了一个四角恋的故事,triple了这种心绪。
来说说这三段暗恋中我感兴趣的地方吧。
首先是小萱对安东尼。
一个人喜欢上一个喜欢着别人的人。
这其实是很绝望的一件事。
付出爱当然希望得到回报,可惜现实哪有都按希望来呢——你付出的,他根本感受不到——或说他无暇感受。
“好,那你去看电影吧,BYE!
”“开车回去路上小心点。
”句句平淡,但句句拒人千里之外。
对无感的人,我们的确说的都是这些话——看似在客套,在为对方考虑,其实内心是下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快速撇清关系。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安东尼对小萱。
喜欢一个你认为可能也喜欢你的人。
毕竟是铁了很多年的好友,交流会更频繁一点,被喜欢的人也不会像上述那样爆出冷冷的话。
也别忘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他两的感情故事里包涵了很多意象,栗子,旅行箱,以及那个“一辈子好友”的动作。
我认为剥栗子是“心花怒放”,你说是“心碎”;多年后我还在用那个一模一样的箱子,你换了新的;最后我拥抱你,在你耳边说“还有我”,你却轻轻推开我,要继续做朋友。
正如范晓萱唱的主题曲《同步》一样,我以为和你是同步在走,可惜其实走出了两条平行线。
隐藏的最后才揭示的,小萱对学长。
喜欢的那个人叫你过来,等你来了他又不得不走了。
24格的电影,终究无法和25格的声音匹配。
也不知是哪里走错了。
没有过多着墨的描写,是唯一掺进现实元素的故事。
那句“这是小樱在澳大利亚的男朋友呀……他告诉我的”一语四关:安东尼应该是惊喜的,小樱不好意思一定想马上向学长辩解,学长知道这是自己掩饰感情的借口,不愿被小樱知道,学姐是在像学长强调,其实也是心虚,想极力维持自己的爱情……话有真假,人无对错。
三段故事下来,其实最终讲的是三个人各自单独的故事。
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先导宣传中周迅一直强调“一个人”的概念。
而这部电影也没有把”一个人“写得那么悲痛,虽然三段单恋都无果,但我欣赏的一点是电影对情绪的控制——哀而不伤——拿捏得刚刚好。
并且现在时是已经释怀,在向前看的积极生活。
祝我们不要在一个人的路上越走越远:)
遗憾错过北京参加首映见你的机会,第二天自己去电影院看的时候得知你也在上海第一次看,电影开场时间和我的一样。
进到影厅里抑制不住激动得全身都在抖,一直到看到“原著:安东尼”才慢慢停下来。
开场前我说隔空一起看的时候,你回答的是范晓萱歌里的那句“我们的爱是否同步”。
嗯,同步。
看着电影里的那个“你”,就像《同步》MV里和白百合对视时笑起来也比她慢一样,也是对什么事情反应都要慢半拍的样子,和最开始认识你的时候对你的印象一模一样。
嗯,他作为荧幕上时长121分钟的安东尼,同步。
安东尼和朋友告别时坐在麦当劳里。
我的脑海里和眼前的电影同步放映的是,在大连的时候,去到你在书里提到过的那家麦当劳、焖子店、坐有轨电车、和朋友告别时去的那个沙滩时,想象出的你们在这里的画面,是我心里上映过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比电影早上映整整一年。
嗯,同步。
电影里,不同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和喜欢的人好好在一起。
安东尼听着小樱说另一个人的事,两个人哭着、感觉整个画面都是栗子的声音。
但同时流出的泪水却有着不同的原因,而那个“原因”并不知道。
看到安东尼拿起方杰寄给小樱的明信片的时候(短短一句话却有三个人名),想起了自己的日志“ 花的刺很多余、系鞋带还要花时间很多余、你无意义的索求拥抱太多余、前奏很多余、煞费苦心脚步放慢很多余、说风太大擦眼睛更多余、从不值得你眼神停留的我也很多余、我的期待很多余、我的伤心很多余、我低头走过半个城市不愿回家最多余。
”你想起了什么....每个人是不是都有这样一段故事很同步?小樱说,想帮所有不会说话的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候,我一阵恍惚,然后拼命在心里点头。
你和不二说的那些话,我无数次幻想过、实际上也尝试过的、和一切喜欢的东西、猫甚至是树叶的交流.........而我所想表达却无法说出口、无法表达好的那些,安东尼都帮我说了,甚至能在电影院里听到它们,这件事本身就好像电影一样梦幻啊。
但这件事情,和你的人生,我的人生,所有认识你的人的人生都同步了.....真好啊。
很久以前的电影了,朋友推荐看的。画面很精致,虽然很平淡,但却有不一样的味道在里面。看起来还是非常舒服的。就是主角的英语中式痕迹太重了。有点出戏。风景和食材都拍的像写真。
《陪》伴我动度过过去的六年 看电影的时候想起Tony在书里不带标点的各种片段 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文字 现在变成鲜活生动的触动 我要感谢将Tony的文字变成影像的每一个人 感谢周公子说服我进入影院见证这一切
7.5。音乐很好听,整体很纯情很清新!
还是看书好些,有些文字用台词念出来就无比轻浮,更别说那些蹩脚的英文和日语……
为什么看完时就想打五颗星呢。因为与片中的文艺情怀产生了共鸣。1颗星给“从局部认出一个人,说明他在心里的位置。”2颗星给“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3颗星给采集各种声音片段来讲故事,第4颗星给那些捕捉局部的照片、记录分别的电车照片等,第5颗星给刘畅傻呆纯的本色出演。樱花场景好美!
略平庸
择一城终老 有一个城市在等着你还是挺幸福的
这文艺腔电影,看到最后都没太想明白片子讲的是什么。果然是根据散文改的,真的是从头到尾各种碎片,有一搭没一搭的。学了很多日式青春片的套路,比如从头到尾的画外音,可惜男主的台词又不太行,表演也不太行。配乐朗诵风光片,也许有人会喜欢吧。
看了想掀桌子的电影
在我还是个小清新的时候曾经很爱这本书,电影让人失望。书还蛮温暖的,电影傻气。主要是,现在留学生太多太多了,早就没有思乡之情了,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光景了。
看过
我真的很纳闷这种书怎么可以拍成电影的?
果然證明了大部分中國演員的弱點在台詞。
白百合挺漂亮的 主题曲挺好听的 里面的美食还好 其他。。。。。
全片槽点竟然是周公子,没想到。
从大连到墨尔本还有多久 公映果然可耻的直了 2015最后一片 2016来到澳洲
看到了未曾注意过的亮亮的一面,爱情与学业。日式青春电影,很治愈。
不中不外的低级人名,国内国外的青春俗事,学厨师的不饮近水思念远方姑娘,拍电影的难以留住真爱为梦想流浪。。。唱歌时没人听见,难过时没人理睬,追求的爱不同步,孤独的频率却相同。栗子心碎声,樱花掉落声,孤独鲸鱼声,有些东西不会发声,但是真的存在,那是青春内在的独白,勇敢讲出来已经足够精彩。真正喜欢一个人,希望她过的好,希望她的每个梦想都可以实现。。。叶散,你明白相聚,花落,我明白青春。。。两个人,明明可以选择被爱,可非要当备胎,情感独白也很稀碎,松散不成整体。
3.5 虽然没有什么内容,但是看的心情是温暖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如澳洲明亮的日照。|| 总有人可以听到你,而你又听到了谁?过去,我希望我喜欢的人喜欢我。而现在,我希望我喜欢喜欢我的人。
~没看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