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Marley & Me简直不好看。
她以为是一部浪漫喜剧,或者是可爱乖巧的狗狗有着各种特异功能帮助主人脱离险境,最好还是当当月老牵牵红线。
闺蜜说Marley & Me实在是好看。
因为婚姻和家庭大多数时候就是这样,幸福中伴随平凡,平凡的日子中有很多无奈,失望,失去,但是也有很多快乐。
真实的生活不是一块巧克力松露蛋糕,不是每一口咬下去都是甜。
不是每一只狗狗都乖巧听话,不是每一个丈夫都对妻子言听计从,不是每一个妻子都似有三头六臂能兼顾家庭和工作,不是每一个故事都必须要有巨浪般的跌宕起伏。
昆德拉说,其实是人们总是无法忍受自己生活中的平凡,一些枯燥无味的焦灼,向往着自己的生活其实是应该在别处。
然而生活本身就是这样累积着一点一点的平凡,累积着时时的不如意,小纠结,小痛苦,却存在着它本身的意义,只要坚持和耐心地体味,我想我们会学会,在生活的同时,发现并且珍惜,那些看似一直存在却异常珍贵的小感动和小收获。
当一些人和事物,一些生活中的元素被抽离的时候。
不要过度悲伤。
本来就应该是如此。
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停留在自己生活航程里的伴侣,宠物也好,亲友也好,爱人也好;那么在说再见的时候,心里应该更多的是一种满足的平静。
所以Marley & Me写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好久没用豆瓣了,看过好多关于狗狗的电影,也流了好多泪水,这一部最接近生活,最让我感同身受。
生活就像电影里面演的一样,不停的抉择,不停的妥协,不停的沮丧,又不停的充满希望。
婚姻并不像想象中的幸福美满,丈夫不是憧憬的面面俱到,孩子不是看起来的乖巧聪颖,工作不是如鱼得水,即使你多才有能力堪称完美,步步为营,也不能完全按照写在本子上的计划去生活,生活这玩意儿本来就充满了未知,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马利的出现也不是计划的一部分,不过这个出现改变了好多,对于狗狗改变生活的感触就更为深刻了。
我的狗狗也不是计划中出现的,开始也觉得闹腾,累,辛苦,觉得以前好多自由的时间都被占据了。
生活遇上失意,结果是她陪伴在我身边,我哭,她就舔我的手我的脸,那时候突然觉得,那胜却千言万语,看着她,没有虚情假意的安慰,没有幸灾乐祸的关怀,那一刻感受到什么是一切尽在不言中,我知道,我能信任她,就算全世界都忘记我了,我还有她,泪水就突然从伤心变成了感动。
一点一点对它好,它也能一点一点慢慢回报你,这是真的,真如最后男主说的:狗不需要高档的汽车,很大的房子和名牌的衣服。
有根阿涝棒就好了,狗不会在乎你是穷还是富,聪明或是愚蠢,英俊或是丑陋,只要你用心对它,它也会用心对你,它只懂得喜欢你,在它的眼中,你是最特别的。
从狗身上学会的还不止是这些,当你遇上这么一只顽皮到不行的狗,你选择了她,你就肩负责任,毕竟是你选择的一条生命。
当你喂养她,处理她顽皮后留下的废墟,一边你狠的咬牙切齿,一边你就体会到当父母的苦,更别说养小孩了,整夜哭闹睡不好觉。
有时候觉得能给她的还是太少了,因为即使给她吃上好的肉,买柔软的床,我都觉得这些物质上面的东西和她给我的真诚,忠实比起来好廉价,也许现在这个社会爱狗人士越发壮大,正是因为这个社会越发虚假,人们越发虚荣,所以身边那点滴的“真”觉得如此珍贵。
我很感谢我家狗来到我的身边,感谢她对我的期盼,信任,感谢她带给我生活那么多笨拙的乐趣,感谢她陪伴我,让我从未感受过孤单。
A dog has no use for fancy cars...or big homes or designer clothes. A waterlogged stick will do just fine. A dog doesn't care if you're rich or poor, educated or illiterate, clever or dull. Give him your heart and he will give you his. 爱狗的人对狗的电影一定都又爱又怕 总是怕看到最后, 最后总会看的西里哗啦. 后来什么都咬的Marley都老了, 我小心的吸着鼻子, 但还是被巴菲听见了, 他居然从啃骨头中停下来,认真的看着我. 那养狗的人不都是因为这样的一刻而感动吗. 这一刻他并不是狗, 他懂的.
嗯。
本来是要找詹妮弗的作品,恰好找到一部这样的温馨片。
果然,我始终是撑不过任何一部关于狗狗的电影。
一定会有某一个点开始就受不了然后一直哭到最后。
整个电影来说,平铺直叙。
简单的生活琐事,Marley伴随着这个家庭一起成长。
电影的配乐很不错,鲜明的情绪给电影增加了不少色彩。
中间我还期待会不会有一些高潮什么的,比如邻居家女孩儿受伤那晚,一位Marley会当一回英雄解救主人或者因为这样就光荣的离开……结果并没有。
也许导演就是想让观众在这种平凡的生活中体会一条狗狗的一生,伴随主人的一生。
Jenny中间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our life is wherever we are".年轻的时候想要追逐很多东西,倾注了太多在“梦想”这个词上,总认为现在的生活不是想要的,想要的生活才一定是最好的。
就像在沙滩上的那个场景,John解开Marley的项圈,象征意味很浓厚。
导演故意给了很多解开项圈的镜头,也许可以代表不管是狗狗,还是人,都是向往自由的。
后来John选择了改变,做自己一直想做的记者,却发现事实远没有他想象的好。
但是毕竟没有做出选择就不会有领悟,不会明白原来很多平淡的事和我们所正在经历的事,即使是艰难的无聊的,都那么珍贵。
Maley串起了整个故事,但他并不是主角。
他只是跟随主人成长的一条狗而已。
Marley的调皮让人抓狂,但是他又那么美好。
他的死亡升华了整部电影。
就像影片最后John说的一样,“他从来没有停止过爱我们”。
狗狗不需要很好的条件,对于他们来说,主人和家就是一切。
我又想起了六岁的时候养的那条狗狗,病重时拼尽全身力气要走到我们身边,临死时在那块冰冷的木板上抽搐,那样的眼神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
我就想说,养狗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当你做决定时,那就是一个可以改变狗狗一生的决定。
PS:请用领养代替购买。
这是一部关于狗的电影,但更多的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电影。
题目中的问题出现在影片结尾男主角的旁白,它的答案其实很清楚,亲人就是那个永远认为你无可替代的人。
Marley对于主角一家早已超过一只宠物的意义,它是家的组成部分,它是亲人。
狗狗不会在乎你是贫穷还是富有,疾病或是健康,它看重的只是你对它的好,只要你全心全意对它,它会奉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也是亲人会做的,亲人是这世界上永不会遗弃你的人。
影片通过描述Marley从进入主角的家庭到离去的十来年时间里主角一家的生活和变化,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家庭的建立、成长的过程,也把婚姻由爱情支撑到变为亲情粘合的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它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男人从青年到中年的转变。
可以说,这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电影。
我没有养过宠物,爸妈不允许,不过看了片子,我强烈希望将来能有这样一个伙伴伴随我成长成熟。
宣扬family value的标准米国中产阶级家庭片. 所谓宣扬family value就是在告诉你你必须把你的家庭建设成这个歇斯底里、外人看着都烦、并且把你绑得死死的无聊的存在, 并且不断粗暴地给你洗脑说这个家是对你来说是异常珍贵的你要爱它珍惜它。
除了狗狗可爱以外一切都很无聊, 他们的家庭生活简直烦人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我大概在三十分钟以后就开始不断地想怎么还没完.还有小孩真是恐怖的东西.
我喜欢电影的名字《玛利&我》,电影说的其实是:“玛利即我”,而不是“玛利与我”。
而这微妙的区别,正是这一部电影的非凡之处。
所有的宠物电影,其实都是将宠物作为一个主人公,讲述宠物与主人之间的感天动地的伟大故事。
不知不觉,宠物就被神奇,被伟大,被英雄了,我们在银幕上看见了无数多的传奇狗:地震救出主人,雪地里拉出主人,车站前等着主人⋯⋯大多数电影都是降神运动,比如说,大多数爱情电影都是降完美男神运动,于是,大多数狗狗电影都是降神狗运动。
但是《玛利&我》并没有这么做。
狗狗其实只是故事的配角,一个参照物,它只是一条狗。
在岁月流逝,得到与失去,无数的琐碎消磨和梦想远离之时,男主角一次又一次的觉得:”其实我就是玛利啊!
“青春年少,意气风发,追着美眉不放,反抗权威,现实面前,不得不被骟,而且是一次又一次的被骟。
人到中年,还一直拴着狗链,从来没有自由的跃进过大海——虽然大海一直如此之近,如此之易得。
公平的说,作为一个人类,男主角的觉悟是了不起的。
所以,当男主角松开了玛利的狗链时,电影达到了小高潮,不折不扣的高潮。
剧本写得扎扎实实。
玛利尽管不是主人公,但是它是每个事件打的那个”点儿“。
所有的事件,都扣在它身上写。
写得不吃力,也不较劲,我喜欢作者的这种心态,看透了世事,但不看破,总还有一些温暖,于是人生的妥协和无奈也变得脉脉温情来了。
美国人总还是有美国派的那种劲头,苹果馅或许不够甜美,但是派皮一定是香甜可口的。
最后一说,我对男主角,一个写专栏多年的人,颇有同感。
从最初的机灵俏皮引人注意,到不得不一再重复自己的机灵和俏皮,到硬挤机灵俏皮让自己作呕,到竭尽全力的挣出一个真我。
即便已经年纪老大,即便已经重重束缚。
再老的狗,心里都有一头狼。
与拴着狗绳的诸位共勉。
一部平庸中带点小感动的片子。
讲述一对美国夫妇与一只拉布拉多犬十多年来的感情。
至少有两点很让我感动:1、这对夫妇在不同的城市间迁徙游走,其间变换工作,生育子女,境况逐步改善。
妻子为了让丈夫过得更快乐、能够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不惜放弃自己的工作、改变自己按照计划生活的作风;而丈夫,基本上没有怨言地配合妻子的计划,尽自己的努力支撑起整个家庭。
即便偶有争吵,无碍于他们之间深沉、历久弥新的爱。
2、他们及孩子对于马利——那只特卖小狗的感情,也是那么执著和不离不弃。
当大家埋葬马利的时候,二儿子读他写给马利的信,说,希望天堂里会有很多很多让你咬的东西。
这不禁勾起了我对我的小臭臭的思念。
我也希望我的小臭臭在天堂里有很多的牛奶和蛋黄可以吃,而且不要再生病。
所以看到这里,哭得很伤心……真的特别喜欢小狗狗们笨笨的可爱样子,又担心它们离开我时会很难收拾难过的情绪。
很纠结,要不要再养一只小狗呢?
其实我一直很关注这种题材的片子,因为喜欢动物。
可是老实说,这部片子真的抓不住我的心。
我承认到最后我是很敷衍的才把这个片好不容易看完的,所以没有很好的体会到老年马利离开那段感情,和以前看导盲犬小Q 比起来,我的眼泪真的是不能比。
可见这是多么打了折扣的抒情,不地道的抒情。
本身我是一个养狗的人,我很喜欢狗还有其他很多动物。
我想一个爱动物的人一定会有个善良的心,但是这不应该是纵容。
片子中的马利其实是可悲的,作为一条宠物犬,他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
最起码我知道拉布拉多犬的性格一般会被说成是性情温和、聪明听话、容易训练、活泼好动、忠实主人、服从性高的狗狗,但是这些和这部片子中的马利却完全没有丝毫关联。
这是一个根本不会养狗的家庭,但是片子中却不站在这个角度叙述,而是将马利描绘成本身就是恶魔的形象,仿佛和教育无关。
这样的一条狗如何让人喜欢??
我家的任何一个宝宝和马利比起都是乖得不得了的天使。
爱狗的同学们可能看的时候会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这分明是一直家养狗的悲剧。
这样一条宠物狗没有被抛弃或者什么的真的已经很奇迹了。
从这点来看,片中的夫妻俩是多么的不负责任,是你们把一条原本驯良的狗狗惯成现在这副恶魔的样子。
所以后面发生的那些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抛开这些,单纯来看这部片子,感觉画面很旧,安妮斯顿的演出也毫无闪亮之处。
真的很平淡。
开头算是轻喜剧吧,还不是特别喜人的那种。
后面对生活繁杂的刻画不够深入,滞留于角色的自导自演,而不能够将生活情节很好的烘托出来,好像只是两个人拌嘴,生气而已,没有什麽内容。
总之,我慕名而来,却非常失望。
这部片真的不怎么样,要看,去看小说好了。
在经济危机在世界上肆虐的时候,去为一只死去的狗感伤,似乎有点矫情。
它是一只叫马利的拉布拉多犬,和主人约翰珍妮夫妇生活在一起。
在约翰•杰罗甘和珍妮•杰罗甘的新婚之夜,一场大雪不期而至。
于是,这对新婚夫妇决定离开密歇根州严寒的冬天,前往南方佛罗里达州的西棕榈海岸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来到目的地后,他们在当地有竞争关系的两家报社各自找到了记者的工作,并买下了一套房子,开始了他们的婚后生活,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
由于不确定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养育孩子的准备,约翰便向自己的好友——同时也是报社的同事塞巴斯蒂安倾诉此事。
塞巴斯蒂安给约翰提出了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约翰应该送珍妮一只小狗,并表示养狗其实很简单,不外乎散散步、喂喂东西、以及时不时把它放出去耍。
于是,黄色拉布拉多犬马利就此进入这个家庭。
不知不觉中,杰罗甘夫妇饲养的马利已经从一只可爱的、12磅重小狗长大成了好动的、不安分的、精力充沛的、且重达 100磅的大狗了,因此杰罗甘家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它在学校也不服从管教,它的种种劣迹还包括咬破沙发、撞翻垃圾桶、偷吃感恩节的火鸡、毁坏枕头和花园的花、喝马桶里的水、追赶联合包裹服务人员等等。
甚至,连约翰送给珍妮的昂贵的新项链也被它狼吞虎咽地吞进了肚里。
在马利逐渐长大地过程中,它见证了杰罗甘夫妇度过的起伏跌宕的家庭生活、陪伴他们经历了的工作和家园的变迁,最重要的是它作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见证了这个逐渐成熟起来的家庭所历经的全部挑战和难关。
慢慢地,约翰和珍妮意识到,马利——这只世界最调皮捣蛋的狗——已经成了他们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家庭的从开始形成,到你成为一个5口之家,马利和他们在一起,两夫妇养育了三个孩子,搬了两次家,珍妮成为贤妻良母,约翰成为一个著名的专栏作家, 它见证了他从一个青年到父亲到中年到经历中年危机的一切,它是它生命的一部分。
秋天来临的时候,院子里的枫树由金色变得火红,郊外的草原一片金黄,马利老了,约翰感伤,带着马利走在秋色里,感受着人生的丰硕丰盈和秋天的怅惘。
就像有人评论的那样,这是一个美国梦,有成就有尊严的事业,一个丰富的家庭,一座别墅,三个孩子,有男有女,两个相爱的人,一个陪伴他们一路走来的狗。
在郊外的原野上,约翰对马利说:我知道你很坚强,但你难受的时候,告诉我好吗?
马利死了,约翰一家在院子里安葬了它。
约翰说,一只狗,或许没有名车、别墅、名牌衣服那样值钱有用,给他一枝在水里浸泡了树枝就满足了,一只狗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聪明还是愚笨,机智还是笨拙,你用你的真心去爱他,他也用真心予以回报。
茫茫人海,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
大千世界,有几个人,会让你觉得珍贵、纯真和特别亲密?
有几个人会让你觉得生活如此。。。。
无与伦比?
还记得平时我都跟你说你很烦人,说你是世上最糟糕的狗么?别相信那些话。一句话都别相信。因为你知道我们不可能找到比你更好的狗了。你知道,你之所以是一条好狗,是因为你每天都爱着我们,无论如何。这真的很棒。你知道我们多爱你吗?我们太爱你了。我爱你胜过爱一切。Marley。你是一只伟大的狗
没有想象中好看,看了有点沉重,有点烦躁,马利老了,蹦不动了,也没法再不懂事没法再捣蛋了。这种伤感让人很不舒服。
本来对于养狗也是特别的向往,但是看见剧中的马利那样疯狂咬东西的样子就头大,那些被咬的东西在我眼里都被标了价格,可见我的确是穷疯了。
电影本身和专栏一样流水帐,但这种生活真令人向往啊
狗狗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愉悦了主人的人生也辛福了自己的狗生,很温馨!
出乎意料的好看!喜欢的点有:1⃣️没有“神化”狗,Marley一直在惹麻烦,非常真实,现实世界的狗子就是咬坏你的沙发,乱吃东西乱拉屎…2⃣️故事的重点不在“人与狗”,而是平淡如水的家庭生活,实际上是讲两个人组成家庭,如何磨合如何理解如何成长,报业夫妻是我理想中的两性关系的一种。
生孩子后的女人很可怕,还让狗成了完全的配角,没有忠犬八公感人。
How many people can make you feel rare and pure and special? How many people can make you feel extraordinary
我很烦咬东西的狗 真的看不出多少感人。。。
又见到拉布拉多,熟悉的模样,温柔的眼神,而在影片的慢慢深入,变得感伤,我一直都想养一条狗,就如同电影里说的那样,其实很简单,你把心给它,对它好,它就会把心给你,但是母亲一直回避,说出很多原因,但是我知道,那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有时候被伤的太深就会回避,我知道在母亲年轻的时候养过一只狗每天都在路口的桥头等母亲回家,最后却在那样的一个年代被什么生产队因为某某预防措施而活活刺死,那只狗就这样在母亲眼前被...知道我懂事后,每次母
没意思。。。。
虽然不如原著,但改编得也还可以。主角从Marley变成了Me,讲述的是男人的成长。
刚失去一只狗狗 所以那些感情我都体会 我讨厌珍妮弗 她不管演什么 感情都很假
很一般的片子
除了最后20分钟之外的时间都在流水账。。
萌点太少。不喜欢对MARIEY逝去的处理方式,但我还是哭了。养狗狗之后对这类电影泪点很低。狗狗必将先我而去,对我来说,这是最残忍的。JF这里很漂亮,但受不了总是对老公亲啊亲啊。。。thirsty?
对狗没感觉
好容易止住了眼泪……除了电影感人大概也因这两天的压力。Marley名字来自Bob Marley,这让我禁不住想到“我是传奇”,巧的是那里面也有一条狗。人的感情太丰富又善于遮遮掩掩,所以人与人之间总怀有芥蒂。狗不一样,像影片结尾男主人公说的,你用心对他,他也用心对你,这样的感情哪里找?
一只狗或许没有名车、别墅、名牌衣服那么值钱有用,给它一根泡过水的树枝,它已经很满足了。一只狗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聪明还是愚蠢,机智还是笨拙,你用你的真心去爱它,它也会报以你真情。茫茫人海,有几个人能做到那样?大千世界,有几个人会让你觉得珍贵、纯真和特别亲密?
结尾比较出彩 晚上在被窝里流泪不止...还有 这根本不是什么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