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爱情片谁都能拍,小成本,不用搞特效,不必吊威亚,套路更再简单不过:找两个顺眼的闺女小伙儿当主角,再找两个不那么顺眼的,一边儿发一个,作为他的死党和她的闺蜜;俊男与美女负责证明“缘分天注定”,负责在威尼斯、巴黎等风景名胜区踽踽郁郁,在良辰美景中晾出美丽脸蛋,说感人的台词;两边的死党和闺蜜在电影里负责二百五、爆粗口、神经兮兮,积极给主角支招,出馊或不太馊的主意,演讲不靠谱的泡妞心得和勾男大法——他们的任务是把观众胳肢乐了。
两位主角一路跳过编剧为他们设置的大小障碍、误会,最终的大boss也许是个婚礼,但最常见的是一个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缠绵悱恻、辗转反侧的吻(也许编剧开恩,捎带脚也让死党和闺蜜成就别别扭扭的姻缘)——戏外的观众们遂都随之抹着眼泪儿微笑,普天同庆,音乐起,出演员表。
虽然千篇一律,但是,就像《青藏高原》谁都唱(尤其是选秀,几乎每人都要吼一遍“我看见一座座高山一座座高山呀拉索”,弄得我错觉咱青藏啥也没有,就有一座座高山),俄罗斯的Vitas和丫蛋唱出来还不一样呢。
只要导演不是“卤子有点吃咸了”,说不定还能超水平发挥,再冒上一个key去,一不小心就超越类型片,成就When Harry Met Sally或者Notting Hill那样的爱情圣经。
我是忠实的Chick-flick拥趸。
超一流的片子如Love Actually那样的可遇不可求,看到了要合掌感谢上天,二三流的如Cashback、50 First Dates,也足够让人快活欢喜了。
我需要一遍一遍旁观那些美好得虚假的相遇、误解、疏远、误会冰释、狂奔过去、深情一吻(赵薇和古巨基那种不算),跟他们一起心尖儿颤抖、两泪齐流,最后幸福地叹出一口悠长的气。
这是一种生理需求。
爱情小片儿锻炼我的泪腺和浪漫神经,以保证它们永远发达、不生锈。
《相见恨早》这个片子基本不离套路,老套路里有小新意。
第一次相遇,男生是一土里土气小青年,灯芯绒外套,白袜子高高拉在小腿肚上,乱糟糟的长头发,难看得惨不忍睹(还不如贾维尔巴登在《老无所依》里的气姑头);女生是朋克范儿,大头皮鞋,涂黑指甲油,短发,有点像NANA,看人的眼神直戳戳的。
遇见的地点,在机场。
于千万人之中,千万年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遇上了,那,那也没有什么可说的——那就啥废话也别说了,不如在飞机上的卫生间里嘿咻一次吧!
本来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那么酷的女生不可能真的看上傻乎乎小伙儿。
“一次性”,分道扬镳。
然后各自回去自己的生活。
慢慢蹉跎,慢慢消磨。
与别的人相爱、做爱,相恋、失恋……他的头发剪短,她的头发留长。
四年之后,她邀他去参加新年聚会给她撑场面。
十个数字倒数的时候,她独自在捉对儿相拥的人群中彷徨失措,最后关头,他冲过来抄着她的腰身,深深吻下去。
幸好,来得及。
这是第一个美妙时刻。
第二个美妙时刻在两年之后:两人再遇,一同开车旅行,“停车zuo爱枫林晚”……(我记得王小波写他和他老婆开车在美国的旷野,到没人的地方,他老婆就提议:咱们下来坏一坏吧!
)荒野阒寂无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鲁迅:这地儿眼熟;闰土:小心有猹!
)。
褪去衣衫,少年的胴体在月光下闪着美玉和瓷器一样的光。
在照相机前,紧紧拥抱,鼻尖相碰。
她轻声说:不要动。
——不动的是傻子。
那是一帧美得空灵的画面。
相见恨早。
这个片名译得多好。
有时翻腾回忆,就算是独处也忍不住羞愧得以手掩面:以前竟那么笨拙、那么任性——就像高中毕业以后回想起小学月考那不堪入目的考卷:啊,那时居然连那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
——又忍不住再想:如果现在再与那人恋爱一次,他一定不会舍得离开我。
(老掉牙的诗一句:“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果然,那是需要佛祖保佑的一种运气。
)这是个悖论:那时候我不晓事、不成熟、不体贴,不够可爱不懂做爱——我穿黑大衣配白裤子,我太任意地发脾气、太恣意地提要求,你送的礼物我马马虎虎地弄丢,你深夜回家时我不曾给你煮一碗面……所以,我失去了你;我如果像现在这样好,那时候就不会失去你;可是若非经历了你给的挫败、痛苦和失去,我不会变得像现在这样好。
你教会我的温存与乖顺,我拿去幸福了另一个男人。
谁也没法子反拨时间的轮盘,转回去重新来一次。
我们所走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电影里的结局,女子赶来,见男生衣冠楚楚地在婚礼上,以为万事皆休,含泪而去,男生追上来,微笑一吻,婚礼是妹妹的不是他的。
好了,兜兜转转,她总算也赶得及。
幸好大多数时候,咱们也都还来得及。
来得及变得足够好,足够留住最想留一辈子的那人儿。
主题曲很好听:Love burns brighter than sunshine.Let the rain fall I don’t care.I’m yours and suddenly you’re mine.And it’s brighter than sunshine.P.S.阿什顿库彻,190的高个儿,生得一副好皮相,可是跟演《超人归来》那个布兰登鲁斯同一个毛病:表情有点僵,一笑还有幼齿感,像那种年年拿奖学金的好学生,俊得太中规中矩了,缺少能拨动文艺女青年心底那根阴暗之弦的忧郁浪荡气质。
女大三,抱金砖。
阿什顿小子一气儿抱了五块金砖,也不知是不是有点压得慌?
昨天论文答辩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也走入了尾声。
遥想四年前的今天,我在为高考成绩忐忑不安,但同时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放在我面前。
而四年后的现在,我后悔了。
四年前,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我曾经意气奋发,梦想着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四年过去了,我只想平平淡淡地爱着一个人,感受爱的感觉。
四年间,我错失了她。
曾经梦想着摧枯拉朽式恋爱的我,以为一旦和她在一起,自己的生活便会纳入循规蹈矩的轨道:毕业工作,娶妻生子,升职压力,生病嗝屁。
当时的我厌倦了循规蹈矩,当时的我不明事理。
这些天,每晚临睡觉前,我试着翻两页童话,想着自己或许是那个将斧头扔进水井的男孩,蹲在水井边哭泣。
此时,精灵出现了,他拿出金斧头、银斧头,一把又一把斧头从他手中变化出来,但是我却认不出自己的斧头。
因为,我忘记了属于我自己斧头的模样。
现在,颓然坐在这的我,板着手指,数落着四年中的点点滴滴。
我后悔,但是我却难以追悔。
因为,我已经错过了。
A Lot Like Love中文译名很不错,“相见恨早”。
如果有机会,我想对女孩说声“对不起”。
相见恨早,我们过早地相见,让你遇到了当时那个不明事理的男孩,那个蹲在水井边嘤嘤哭泣的男孩。
电影的结局比我好,是一部喜剧。
看完之后,心中会荡漾起温馨的暖暖。
而我是应该“撒泡泗且且”。
呵呵。
A lot like love, is it loneliness, something beyond friendship, confort to each other, or, love?Unfortunately, it is a happy ending, so, it is love.Why? Why? Why?Cuz it is a commercial movie after all. Still, I like most parts of the movie, except the ending.---A lot like love, 是寂寞,是暧昧,是相互慰籍,是彼此珍惜,还是……爱?
总是在失意的时候相聚,得志的时候离开。
若结尾不是那让人开心的甜蜜商业式结尾,我倒是很喜欢这样的一个主题的。
永远的平行线,总是一步之遥,最终归于各自的生活。
这才是生活真实的写照吧,最珍贵的,往往得不到,而聪明些的做法,便是压根不去想得到,否则像Oliver求婚那时,真是熬煞了人啊……ps: 原声不错
昨晚电视上看一片, 爱情片, 帅哥靓女, 属于那种happily-ever-after那种类型的, 中文名叫<相见恨早>. 片子一般般, 说的无非是两个人在爱情路上的命运. 由性开始成了朋友再成恋人, 前前后后6,7年. 因为是HE, 总还是有些温情的. 这种爱情片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乃敢与君绝的彪悍, 两个人该干嘛就干嘛, 没有为了你我如何如何牺牲啦求全啦, 转到最后稍稍努力一下就成了. 真是教育青年正确爱情观的好片子啊. 我挺喜欢这片的名字, 比中文译得好. 中文名一下就把什么都说明白了, 英文名却能給人无限回味. 暧昧才会让爱情更有希望,美好总是存在于无限可能中.
故事内容还是蛮有意思的,喜欢看电影,因为每部电影都记录着一个特别的故事,从这个角度看电影的时候,会比较注重全局,也会比较不focus这拍的好那拍的不好之类的碎碎念。
用一句话概括这部电影:the timing,the person再适合不过了。
创意的部分:很多片都是相见恨晚,他是相见恨早,这样的故事是难得的,在早早遇见,各自分开去体验人生也遇到不同的人,期间见过几次,每次的相遇是美好的,但是大家没有因为对方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当时的伴侣以及事业),最后在一起。
the person早就是了,the timin,7年后才是。
张爱玲在很短的小散文《爱》中,说过一句让后来人转述到吐的话: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 这段相逢被千万哀男怨女奉为圭皋,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爱情自然而然地绽放,多么美好的遐想!
艾米莉也不例外。
她和奥利佛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去往纽约的飞机上。
年轻的艾米莉刚刚和乐队吉他手男友分手,烟熏妆,哥特范,坐在候机室直勾勾的盯着奥利佛,飞机上把奥利佛堵在卫生间,一炮下来把对方迷得七荤八素。
但表面奔放的艾米莉其实内心是浪漫纯真而幼稚的,她迷信自己设定的”三振出局“说,奥利佛刚毕业没工作,和父母住在一起,不会弹吉他,星座不合,即使互相吸引,仍然拂袖而去。
三年后,艾米莉在新年前被男友甩掉,感情遇到低谷,演艺事业也依旧低迷,此时她想起了三年前奥利佛留给她的电话。
她忐忑地拨过去,紧张地梳妆打扮,甜蜜地约会,新年晚会上看到前男友被勾起的不快也被倒计时深长的一吻击的粉碎。
艾米莉了解到她是喜欢奥利佛的,然而这又是一次错误的相遇——奥利佛即将离开洛杉矶前往另一座城市开创自己的事业,他在艾米莉的宿醉中无奈离去。
两年时间匆匆流过,奥利佛事业小成,却因忙于工作和同居女友闹翻。
他跑来艾米莉楼下跟她吐槽,艾米莉有意勾引,奥利佛却沉浸在苦恼中没有识破。
两人驾车无目的地游荡,默契的倾诉,星空下浪漫的做爱,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然而天亮后,奥利佛不得不赶往纽约寻求风险投资,艾米莉则有点不甘下风地表示她自己也正在展开一段新的恋情,两人欲言又止,唯有拥抱告别。
又是一年,奥利佛的公司起起落落,最终破产,他不得不回到洛杉矶和父母住在一起,看着家庭美满的哥哥,信心一落千丈。
耳聋的哥哥告诉他时间不会等人,一切得靠自己争取。
奥利佛终有所悟,带着吉他跑到艾米莉处。
邦乔维的歌曲足够动听,奥利佛的表白足够真诚,却改变不了艾米莉已经订婚的事实。
一曲诉君心,红颜泪迷离。
表白虽然徒工,艾米莉却被搅得心烦意乱,她重新审视内心,终于下定决心解除了和未婚夫的婚约。
此时传来奥利佛结婚的消息,艾米莉伤心欲绝,不顾一切跑到婚礼上一探究竟,发现这只是奥利佛妹妹的婚礼。
两人破涕为笑,相拥而吻。
互相爱恋却又互相蹉跎的影视剧太多,疯狂如两小无猜,清新哀婉如一天,阿曼达皮特和阿什顿库彻的这部电影在其中实在算不上出色,却将那种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的调调演绎的十分带感。
艾米莉有句口头禅:Don't... you'll ruin it(不要,你会毁了它的),将恋爱中梦想拥有却又恐惧失去的得失心,表现的一览无余。
本剧的结尾是出喜剧,艾米莉和奥利佛最终冲破心魔,得成眷侣,这不得不说是对无数错过的痴男怨女的一种安慰。
另外,此片配乐颇佳,原声十分好听,奥利佛楼下表白用的那首邦乔维的冠军单曲《I'll Be There for You》,原本炽烈悲情的旋律被阿什顿库彻撕裂的嗓音唱得甜腻动人。
You say you’ve cried a thousand riversAnd now you’re swimming for the shoreYou left me drowning in my tearsAnd you won’t save me anymoreNow I’m praying to God you’ll give me one more chance, girlI’ll be there for youThese five words I swear to youWhen you breathe I want to be the air for youI’ll be there for youI’d live and I’d die for youSteal the sun from the sky for youWords can’t say what love can doI’ll be there for you
吃中饭的时候小鱼儿问我发什么呆,我说我昨晚看了一个电影,到现在还没走出来。
我喜欢简单轻松的喜剧,以前小马同学经常说是因为这个不用脑子。
千篇一律的情节,俊男靓女,死党加闺蜜,从最初的不待见到最后的大团圆。
可如何在千篇一律中让人印象深刻,这就考验导演的功力了。
一个不小心,简单轻松的爱情喜剧,也许就成就出如When Harry Met Sally或者Notting Hill那样的爱情圣经。
作为忠实的Chick-flick粉丝团,我明白超一流的片子如Love Actually那样的可遇不可求,二三流的如27 Dresses、50 First Dates,也足够让人快活欢喜了。
我喜欢一遍遍旁观那些美好到虚假的相遇、误解、疏远、误会冰释、狂奔相拥、深情一吻,跟着他们一起提着心跨越导演安排的一个个阻碍,最后幸福地叹出一口悠长的气,把一路提着的心稳稳地放下。
在我日渐感受到自己强大的内心少有所动的时候,这样的爱情小片儿锻炼我的浪漫神经,以保证它们永远发达,不会生锈。
《相见恨早》这个片子基本不离套路,我们可以看到《两小无猜》的影子,男女主角彼此间的关系又让我恍惚这是《一天》里面一样的套路。
但是在老套路中又有着一些新意。
七年五次相遇。
第一次时,男主角还是一个愣头青,乱糟糟的长头发难看得惨不忍睹;女主角是朋克范儿,大头皮鞋,涂黑指甲油,短发,抽烟,完全一副不良少女的模板。
遇见的地点,在机场。
于千万人之中,千万年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遇上了,那,那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啥废话也别说了,不如在飞机上的卫生间里嘿咻一次吧!
我想也只有那种造型的女孩子能够做出这样光辉伟大的壮举。
于是“一次性”,然后分道扬镳,各自回到自己的轨迹。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即使曾经相濡以沫也许也会就这样彼此相忘于江湖。
可四年之后,新年前夜失恋的她急需一个托儿,于是翻开记忆找出电话号码本,相约。
(我觉得搁在如今可能不太现实,没有纸质电话本的时代丢个手机通讯录如此easy,再说天朝的家庭中很少保留座机了。
)于是再一次相见,他的头发剪短,她的头发留长。
新年钟声敲响前彼此迷失,十个数字倒数的时候,她独自在捉对儿相拥的人群中看旧男友抱着别人打啵,彷徨失措中最后关头,他冲过来抄着她的腰身,深深吻下去。
幸好,来得及。
然后呢,为事业发展的小伙儿第二天就要离开这座城,现实就这样像滚滚洪流推着彼此向前。
直到两年后与女友分手的男主穿越距离400英里的两座城找女主倾吐心事。
两人一同开车旅行,一路狂歌,深夜里的国家公园照相机前,紧紧拥抱,鼻尖相碰,留下星空下一幅美得空灵的风景。
可生活没有继续,毕竟彼此属于不同的世界,距离阻隔了情节的继续发展,直到一年后男主角破产回到故乡洛杉矶。
相遇六年零六个月后,当不顾自己所谓人生规划勇敢鼓起勇气的男主在女主楼下演唱Bon Jovi的经典来表白的时候,可惜女主已经订婚。
当女主放弃自己的订婚奔向男主的时候我多么担心这结局会像《在云端》那段弄人,可兜兜转转,他们终于走到一起。
“与君初相识,犹如遇故知”,也许最初的时候就是爱情了吧,可是分分合合,七年的偶然联系,彼此在对方低潮时候给予温暖支持。
他们不说爱情,害怕 ruin it。
在所有的A lot like love 之后,浪漫是什么?
浪漫就是毁灭友情,建立爱情……相见恨早。
这个片名译得多好。
有句诗里说“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这是个悖论。
有时翻腾回忆,就算是独处也忍不住羞愧得以手掩面。
想想中学时代的自己幼稚的多么可笑,起身读课文时候的满堂唏嘘,永远一本正经的严肃。
有时候又忍不住再想:如果现在再与那人重新相识一次,他一定会爱上我。
那时候我不懂事、不成熟、不体贴,不够可爱不会撒娇耍赖——我穿土的掉渣的外衣,骄傲死板不解事故,我太任性,太自尊,我不懂你的体贴和谦让,也不明白自己蹩脚的言谈举止……所以我们就这样错过。
我如果像今天这样美好,那时候就不会失去你,可是若非经历了你给的挫败、痛苦和失去,我不会变得像现在这样好。
痛苦教给我的温存与乖顺,我将拿去幸福另一个男人。
电影里的结局,女子赶来,见男生衣冠楚楚地在婚礼上,以为万事皆休,含泪而去,男生追上来,微笑一吻,婚礼是妹妹的不是他的。
幸好,她总算也赶得及。
也幸好他们总相遇在恰到好处的每一个时刻。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总有时差,不是你早,就是我晚。
所以,看到男女主角的大团圆,心里是安慰的。
,转回去重新来一次。
我们所走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看《单身男女》高圆圆和吴彦祖的时候,曾经有人跟我说过一句:“如果是对的人,不管过了多久,经历了多少波折,你们终会在一起。
如果你们最后没有在一起,是因为他不是那个对的人。
” 也许只有经历一次次错过,我们才会拥有真爱所需要的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勇气和坚韧,我们也才会明白,在捉弄我们的时间与空间里,不早一步,不晚一步,有多难。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懂得在现实的暗涌的河流中,那么多次被泥沙挟裹着,沉陷着,无数次想抽身而退,却始终迈不出那一步的意义和值得。
亲爱的,所有过往,如果那不是爱情,也是,A Lot Like Love.
2016年的初冬,我还记得那一天。
好久不见的男孩来北京出差,于是他、他的表哥,还有我,我们仨在五道营胡同里的网红餐厅吃了晚饭,饭后在胡同里散步聊天。
吃饭的地儿是我挑的,离我们呆的地方都不近,但觉得好吃好玩。
好久不见了,果然聊了很多,他说你最近瘦了好多啊气质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散步的时候他帮我拿我新买的包包,我特意拎出来的,特别沉,他说:你还是这么爱包包啊。
走着走着到了九点多,我们找了一家唱着喜欢的歌的小酒吧,进去接着聊。
清吧里的歌手唱着小曲儿,灯光隐约,他还是好看的,他说我给你推荐一部电影吧,叫做《相见恨早》。
我说好啊,于是翻出豆瓣做了标记。
也就仅仅做了个标记而已。
他接着说刚刚的话题。
在吃饭的餐厅里,他就在说他近来感情的烦恼,前女友又回来找他了,可是他不想对不起现女友。
他明知我从高中起就不喜欢他的前女友,我说,你不能做这种对不起现女友的事儿啊,前女友看你服兵役就离开那你了,现在看你回来就又来找你,哪里是真心。
他会问起我的现状,然而在他那儿我的“新闻”早已是旧闻了,我的故事他都很久没有update了。
我们都有点微醺的时候就分道扬镳各回住处了,在酒吧里,眼神有过几次接触,但我却在躲闪。
没有什么进一步的故事,只是那天过后,他隔三差五给我打电话问我一些专业上的问题,我有猜测也有推脱。
最近突然想翻出这部电影看一看,看了简介就已经吃惊,彼时他是真的想暗示什么?
我们从来没有“合适过”,我也从没有想过会和他在一起或发生什么故事。
高中结束后的那些遇见和相处,各自精彩却又两两相望。
经历了许许多多,见过许许多多的人,感情有过许许多多的波动,我知道要懂得去珍惜哪怕一瞬间的美好。
我们不是要找一个一起去走一条路,而是在行路上恰好遇到那些人。
我们始终就只有自己。
电影中的女孩真勇敢啊,我一定做不到。
电影里男主的哥哥是个哑巴,而现实里,男生的表哥也一直沉默着不说话,却一直出现在我们的故事里。
真有趣。
最近的一次联系就是去年夏天,感情失意时去旅行,步数暴增,他给我的微信运动点了赞,他的生意做到了东南亚,我问他所在的国家好玩吗,他说有带老婆去过某个海岛,我说孩子几个啦?
他说两个了。
突然有了一种怅然若失。
我们是相见恨早而错过了,还是只是一场发生得不合时宜的故事呢。
今天第二遍看了,还是那么喜欢...喜欢那张月亮下的照片,真的很美似乎能感觉到他们的心跳一生中会遇见很多人,哪个才是他/她呢?难道需要七年去寻找,去确定?take the first move and you're not too late
电影的结局还是小小的感动了一番,爱情也许经不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但爱情也存在着所谓的小惊喜七年的时间,五次邂逅,爱情的故事在彼此心灵里面不断地升温最后艾米丽等到了自己的真爱,有意亦或无意之间的擦肩而过都在结尾的微笑和眼泪中融化了。
特别喜欢这部电影中的小情节,自然轻松地可爱男主角开始的傻傻的发型和土里土气的装扮,女主角朋克的装扮和酷酷的忧伤,在新年舞会上的绅士的男主角和那个颇为浪漫的相拥,在餐厅里面两个人的搞笑的表情,男主角在楼下等待时用心演唱的歌曲相隔许久,最初的感觉依然如故,也许这只是影像化的爱情可以跨越现实可以不考虑一切无谓的纷扰,只要感觉对了就在一起,这种小小的爱情在时间的考验下竟让人倍感温暖和开心。
电影没有海报漂亮
浪漫一笔。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七年一眨眼间,但是谁都知道时光流逝中彼此失去了什么,后悔了什么,也正因如此才在最后有勇气奔向对方吧。另外,人生的路是筹划不来的,别筹划。其实一般和AK演情侣对手戏是很难擦出火花感的,但是Amanda Peet却很搞得定他,和他非常来电,难道是因为像Demi Moore?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理想主义的木讷男青年最后没了理想 一个霸气外露的摇滚女青年最后走向了正统 然后就仿佛好不容易在一起了 三颗星是给配乐的
——&#34;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34; 倘若能提早落幕那该多潇洒.六年来反反复复分分合合一直错过,他已经不是当时那个留着长发的青涩小伙子,她也早就不是曾经那个干脆利落的朋克姑娘,其实一切止于机场那一次邂逅,或是三万英尺上那一番云雨,都很好.只是,变成喜剧结局,或许也很好吧.
喜欢片尾黑白的四格照片。a lot like love 是这份爱寄托了青春的激情。
没有在一起是因为我们还有任性挥霍的资本,身无分文才懂得及时收手回头是岸。
take time, have faith, then there will be love waiting.
Amanda Peet真美!认真的。但我可能永远都get不到Ashton Kutcher了。hypoglycemic rant血糖低导致的咆哮 stance立场 torrential downpour倾盆大雨
爱情小品 相遇 分离 再相遇 在分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 你遇到ta ta不想安定 那只能继续漂泊 好在最后他们都在一起了 现实中好多这种分合 并不是不珍惜 而是没调对各自的时刻表
看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然后直接看了结尾
A Lot Like you and him
...大早上的..哎..不好看啊....他散发出来的那是种什么怂人气质啊..女主还真是应了那句话....谁没年轻过呀....
一开始就有点抗拒男主角因为长得很像他,看到快结尾处男主角学bon jovi的时候,开始喜欢男主角了,这时他在qq上真的出现了,带着他的琐碎心情在千里之外便开始烦我试探我的时候,我就出戏了
a great story; not a great movie.
Sometime you just to follow yourself. 真爱让他们走到一起。剧中插曲都很棒!
awful..
超喜欢他们初次相见的样子和时光。那是我散落记忆里的恋爱片段。。姑娘我爱你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的模样,说话的方式以及活泼的肢体语言,怎么说呢,那多像以前的我。
打分高的应该都是阿什顿的粉丝吧
Love equals to timing.
浪漫是什么?浪漫就是毁灭友情,建立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