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这不片的结尾不好,其实我反而觉得用佛来安抚这帮人非常合适,在大家各尽所能,山穷水尽之后,更盛大的力量出来告诉大家,别闹了,每个人都担负着自己的使命而来,结束使命之后就该回到属于你们的地方去,一切尘归尘土归土,而且为了那些你们自以为重要的东西杀戮之后,我得告诉你们,这一切基本都不重要。
让思念的人得到安宁,让残暴的人死于温婉之手,让算进机关的人死在即将成功之时,让可渡之人看到神迹。
这多好,挺感动的。
最近观赏了两部电影,分别是《北京遇上西雅图》和《天地英雄》,都是国产片的上乘之作,在此只谈后者。
影片由何平执导,姜文、赵薇、王学圻主演,讲述了一群各种身份的人由于各种原因走上了护送从印度归来的僧人驼队回长安的艰难路途。
由于驼队运载了来自印度的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而舍利作为佛教的圣物,谁得到它便相当于拥有了整个西域,所以驼队一路上要遭到响马子、突厥军队的抢劫、进攻,甚至屠杀。
我想任何一个民族都愿意诉说自己历史上辉煌时期的故事吧。
所以编剧就把时代背景定在了唐朝。
遣唐使、丝绸之路、印度取经这些颇具时代特色的符号出现在了影片中,代表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朝。
那个时期比较值得称道的确实是那种开放的文明姿态、频繁的文化交流,东与日本,西与印度以及其他亚洲国家。
影片命名《天地英雄》,也确实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大家执着,坚韧,不计前嫌,没有官员与囚犯的身份限制,只为驼队平安回到长安。
英雄们为了这个目标,为了践行诺言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兄弟们几乎全部战死,遣唐使也遗憾地永远地留在了中国,他不能回到日本国内去见自己母亲了。
最后只剩下了姜文和赵薇。
他们做的是促进文化交流、将宗教、信仰传播到中原的事业。
他们本身就是有着崇高信仰的一群人,如:知恩图报、信守承诺、合作、永不放弃、无所畏惧、无私的爱,每个人都是某种文明的形象大使。
再看驼队,从印度取回来的经书、舍利,是宗教信仰的有形体现,而信仰的无形体现已经被这队人马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了。
舍利的一次次显灵则意味着信仰的无穷力量。
所以此片对于当下中国、整个轻浮躁动的社会、没有信仰只看到金钱和权力的中国人都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导演借这样一个从远古走来的故事向人们传递着文明的重要,信仰的价值,希望每个人停下躁动不安的心,踏踏实实,务实、实干,做自己的英雄,傲立于天地之间。
而影片末尾字幕:当这智慧的光芒光从皇宫放射出来的那一刻起,中国唐朝这个伟大帝国开始了太平盛世。
暗示着帝国想要繁荣昌盛不仅要开放,更要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有自己信仰。
最后姜文好像和赵薇又有点那个什么了,想起他俩的另一部电影也是这样,《绿茶》。
01年的片子吧,和《英雄》差不多时候出来,只是由于老谋子的资历和《英雄》的噱头而被压制了,两年后才公映。
第一遍看是在高中时,可惜当时人多,环境嘈杂,没怎么看懂,单就记得赵薇在一大堆络腮胡子的男人中显得很耀眼,似乎比平常要美丽许多。
于是觉得,女儿家的美丽应该重在衬托,而不是天成。
倘若跳到花海里,终究会被牡丹玫瑰的艳丽遮掩。
后来又无意中在家里看了一遍,静静地无干扰,才发现这是部极好的片子,租碟子回来重复看了多遍,愈加被震慑。
铁血戎马,明甲苍穹,骆漠孤烟,刀卫与武士的生存之道,命令与征服的喋血较量,滥杀与被滥杀的自主抉择,就在于一刀的起落与收回。
何平依然将故事定格于西北大漠,是因为那里有男人最广阔的胸襟———一部男人的电影。
精湛的表演,有力无瑕的对白,幕后的摄影,音乐......都那么完美。
我以为,这是21世纪后,大陆所谓的大片中最有份量的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
姜文新片《邪不压正》上映之际,首映礼中周韵的高级美先是引爆网络,接下来影片两极分化的评分也引发了互联网大战,无论是专业影评人还是大众,对于这部电影都给出了自己的感受。
两级分化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不仅能激发每个人的表达欲,还能从中看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进行思维上的碰撞。
我不禁对于姜文和周韵的第一次合作产生了好奇,于是找到这部影片,看到评分之后犹豫了一下,但很庆幸我看完了这部大气厚重的佳作。
遂作浅析一篇,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影片伊始,姜文饰演的校尉李本是唐朝军队能征善战的将领,但由于不肯杀全是女人和孩子的俘虏营而违抗了军令,被皇帝下令追杀,后为了自保发起兵变,战胜后与部下告别,从此销声匿迹。
三条故事线第一条 日本遣唐使日本遣唐使来西,自幼来到唐朝学习先进技艺,终于要回故土日本前收到皇帝密旨,得到除掉姜文饰演校尉李的命令,并赐予掌握生杀大权的尚方宝剑。
萊栖到达西域后,由于他的朋友唐朝将军战死,他又受雇需要将朋友的女儿带回长安,女主角赵薇饰演的文姝出场,交代人物背景。
第二条 佛经护卫队(主线路)一批唐朝军队从印度驼着十万册经书来到了西域,周韵饰演的觉慧和尚亮相,并与十万册经书一同出发。
这里有一个伏笔个人很喜欢,请注意挥着旗帜喊 “起驼——” 的士兵。
十万佛经团队在沙漠遇到风暴,原本的大部队被风暴袭击,人员所剩无几,喊“起驼”的士兵醒来大喊“还有人活着吗?
” 此时他除了看到小和尚正稳坐在佛塔旁念经之外,还看到了一个从远方蹒跚走来的人影滚落沙漠,自此姜文饰演的校尉李大人出现。
此时,队伍只剩下校尉李、觉慧小和尚以及士兵三人。
第三条 佛经觊觎者王学圻饰演的反派安大人盘踞一方,与匈奴军队达成交易,既设法劫持佛经队伍中的佛塔。
佛经护卫队此时,由于护送人员不足,姜文来到从前的下属处寻找帮手,与独眼鹰及其他旧部下相遇。
这里有个细节就是姜文走向从前的部下时,其中一个部下并没有马上认出他就是从前的校尉李,但独眼鹰一只眼睛很远的地方就已经认出他来,这里间接说明亲密关系。
另外,这里的景色非常美。
插播周韵饰演的觉慧小和尚的盛世美颜,这里也几乎是他第一句话的台词,配音是个非常有磁性的男声,男声,,男声。。。
没错,真的是男声。
姜文与其中一名部下去驿站雇佣刀手,老不死的以及地虎小朋友亮相,此处有笑点。
同时,第一条故事线的遣唐使来西与主线路姜文第一次交手,道出当年违抗军令的原因。
二人定下三招之内若不能决出胜负便于长安城下一决生死的誓言。
这里的打戏俯瞰构图很美,与姜文新片《邪不压正》中的打戏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姜文返回部下住处后随即出发,旧部四人纷纷表示要跟着大哥走,但姜不愿打破弟兄们安慰的生活,寥寥几句劝归,却字字如军令一般充满力量。
最终在姜的暴力不合作下,下属们未能如愿。
唯独子模跟着大哥出发。
这里士兵第二次喊了“起驼”。
姜文队伍上路,来西暗中跟随。
由于刀手不足,姜与“老不死的”来到城中再次寻找捕快,与第三条线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相遇,交手中寡不敌众,姜与赵薇饰演的将军之女文姝相遇,在其帮助下欲脱身。
安大人两名手下武将实力非凡,眼看姜文和“老不死的”命悬一线之时,来西欲出手相助,突然从前的下属集体出现,影片中第一次正式的报了自己的称号和名字。
四人分别是:长发蝎子巫老二、马掌匠白秃子、一盏灯麻棍、独眼鹰曹健、沙漠白狼燥子模。
姜文突出重围,临走时号召来西加入他的队伍并留下一句话:“早到长安,早绝生死。
”校尉李与旧部下们夕日英雄再聚首,这里几个策马奔腾的跟随镜头与音乐使人热血沸腾。
此时姜文团队,四位大将协助,再加上“老不死的”,士兵、地虎小朋友 以及觉慧小和尚,总共九人。
四场大战可汗与安大人的反派阵营确立,最开始的城镇已由匈奴掌管。
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与姜文的佛经护卫队开始了猫鼠游戏。
第一战 血染红石峡战马打戏精彩,来西与文姝加入姜文团队与之共同对抗安的响马子兵团,此战中马掌匠白秃子遭安暗算,战亡画面十分血腥。
敌方切断驼队绳索后依然紧追不舍,致使佛经护卫团队生疑,为佛塔中所藏宝物埋下伏笔。
姜文团队痛失爱将,于交锋后进入地宫。
在大家的狐疑下觉慧和尚第一次打开了驼队的真正宝物——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得之者便可以统治佛国。
亲眼见识到其威力后意识到这此护卫行动不再单纯,而是上升到国家命运的层面。
姜文这里的人物矛盾点得以体现:他自己本身是被朝廷通缉之人,在面对国家兴亡之时,他仍然选择了效忠自己的祖国,即便那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姜文团队在意识到自身使命和真正的敌人是匈奴国家后,任务升级。
小朋友是不适合这样危险的任务的,于是姜文给了地虎银两,让其离开。
姜部署作战计划,但由于沙漠水资源枯竭犯难时,“老不死的”提出当年自己喝过的暗河水,暗河支线出现。
这里姜与周首次正面同框。
为了躲开安大人的埋伏,姜团队进入戈壁,并派遣“老不死的”与独眼鹰去寻找暗河。
在戈壁途中英雄的感情线也有了新的进展,既赵薇饰演的将军之女文姝与姜文之间欲说还休的互有好感。
这里影片中表现更多的是文姝对于这位久有耳闻的大将军的好感,姜则是非常隐晦的表达,所以经常看到的画面就是文姝看到姜文脸红的低头,但姜则是一脸懵逼的既视感233。。
另一边,“老不死的”与独眼鹰寻暗河未果,反派安大人又将附近的苦水井下毒(姜已料到),众人逐渐陷入缺水境地。
路途中,来西与姜文更多的交流了身世,离开故土多年的日本遣唐使与被朝廷通缉有家不能回的武士在大漠行走中逐渐产生了惺惺相惜的友情。
这里的几个长镜头很出彩。
暗河支线寻找未果,“老不死的”与独眼鹰奔劳过度勉强回到阵营,此时安已经通过独门绝技发现了他们的位置并带兵来袭。
盾牌上的土颤动一细节表现敌军来袭好评。
第二战 大漠夺水安带着匈奴兵来袭,此时正值队伍中缺水的薄弱时期,此战中“老不死的”由于体力不支,在对抗敌军上处于弱势,中刀。
并且队伍中仅剩的水袋被扎破,团队彻底陷入无水境地。
第三战 予水杀人由于队伍彻底陷入无水境地,安在不远处与其对峙,等待对方彻底放弃。
安使出嘲讽伎俩,将两袋水扔在两军中间,巫老二移步上前,敌军副将一箭将其膝盖射穿。
巫老二上前拿水时被敌军连射三箭,拿到水后转过身依然笑着将水抛回的时候泪点。
这一幕让我想起《指环王》第一部中为了保护矮人而中箭倒地的Boromir,有些许同样的感动。
但安大人连最后这一袋水也一箭射穿,姜文团队再无顾忌,与安的殊死一战。
战斗中“老不死的”连中数刀,由他的视角看到了众人的屠杀,慢镜头的杀戮中,献血染红了守护佛塔的觉慧。
“老不死的”在乱战中倒地,剑指大地,此时在杀戮中的人们没有意识到,从老不死的刀下,迸发出了一股水流,这水流越来越大,老不死终于用自己的死证明了暗河的存在。
水危机解除,姜文团队向死而生,斗志进一步激发。
连安也感叹这是天意后,撤兵。
这一战客观的看有些鸡肋,巫老二的死渲染的有些刻意,不明白为什么姜团队不能出手相助,而且在事情逐渐走向于无法妥善完结之时编剧就直接拿天意来结束战斗,难以信服。
也许这是这片子在豆瓣这个资深影迷较多的平台分数走低的原因吧。
总之,第三战结束了。
第四战 孤城决战姜文团队赶往小孤城。
这里有一些武器,但仍如空城一般,只有寥寥几个唐朝士兵把守,突厥军队很有可能随时前来袭击,姜文团队再次陷入准备战斗的绝境。
而此时,人数已经骤减,只剩下独眼鹰,麻棍,子模,来西在战前与姜并肩出征。
“人在,城池在!
”傍晚,最后一战的傍晚战开始,与敌军的殊死搏斗中小孤城成了一座被火焰围绕的火城,非常悲壮。
在夜晚的战斗中,文姝也参加到战斗中,点燃火箭,神助攻队友们。
傍晚一战,沙漠白狼子模战死。
姜文,来西,独眼鹰,麻棍等退回最后的内城。
突厥兵进入外城,对内形成包围局势,战事暂歇。
当时看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一个人,原来是一开始喊“起驼”的士兵。
第二天战事一开始,他在敌军将大门攻破冲进来的时候挥舞着旗帜出现,并用尽最后力气对着队友们喊出了“起驼!
”的口号后,被敌军乱剑刺杀。
士兵的三次“起驼”呐喊,完成了他的使命。
从第一次威风凛凛到最后一次的疯癫,他本是普通的掌驼士兵,牵系国家兴亡的责任却落在了他的肩膀。
从一开始的有些胆小怕事,到最后的勇敢赴死,如何成为自己的英雄被这个团队中最普通的士兵诠释了。
敌军冲破内城,姜的队伍每个人都身负重伤。
他们被逼到最后的墙脚下,守护着佛塔。
殊死一搏。
觉慧身后出现了人们杀戮的慢动作镜头。
安和两名副将进入内城,麻棍与独眼鹰遭其毒手。
此时来西也已身中数刀。
姜救了文姝,来西却被安刺穿身体。
安欲拿佛塔时觉慧护法,与安正面接触。
有一刹那安被觉慧的眼神吓到了。
但还是将觉慧割喉。
能感觉到安是不愿杀觉慧的,也可能是那一秒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罪孽。
安回身劈开佛祖舍利塔的十八层套娃,佛光再次普照,战士的血被洁净。
来西最终找到归宿,说出“母亲,我回家了”后死去。
神来之笔出现了,觉慧被佛光复活,手刃安之后再次倒地长眠。
最终佛祖舍利如觉慧所说:“我看见了长安,看见了寺院,佛塔,就安放在地宫的莲花座上”此片的四场大战非常精彩,伏笔隐喻甚多,个人认为是豆瓣分数低于真实分数的佳作。
有很多镜头甚至看到了《权利的游戏》中临冬城的影子。
2003年的影片,为人诟病的奇幻之处我已经在前文写下,不多赘述,通片在如今看来也是大气厚重的佳作。
看这个片子的愿望来自于姜文的《邪不压正》上映以及对于周韵和姜文的初次合作的好奇,不得不感叹,姜文同志如果生在古代真的会是个兵点沙场的大将军吧!
以上。
黄沙漫漫的边关,热血铮铮的英雄,义不容辞的道义,波谲云诡的斗法。。。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不说时下流行的那部《让XX飞》从这部片子剽窃了许多元素,就算不说那是借鉴吧,也至少要算《天地英雄》的续写。
可是命运往往就是如此讽刺,《让XX飞》凭借虚无的英雄理想爆得票房和口碑,这部比他早八年的《天地英雄》当时却是“败也英雄”,因为和同年出产的大片《英雄》部分重名,而导致种种误会,只能叹生不逢时。
然而转念一想,就算换做现在,《天地英雄》这部有大美的作品,也许也无法被广大观众接受。
因为坏,就坏在大美上。
当年这部片子为人诟病的地方不止是名字,还有那暧昧不明的结局:不可一世的安大人砍翻了中井贵一,撂倒了姜文,眼看就要得手,怎么会忽然被死而复生的小和尚给杀了呢?
中国传统看世界的眼光,我觉得有两点,一点是对时间的看法,这个主要在诗歌中表现;另一个就是关于拯救了,基本上大多数宗教都认为人是有罪的,但是关于如何赎罪,每个学说就各有不同了:基督教的作品大陆还基本没有涉及,不做讨论;儒家的观念是心怀天下以实现价值,结果就是导致了《英雄》中虚伪的天下观。
刺客为了天下大道,放弃刺杀秦王,这根本就是违背史实的,我们从《史记》《三国志》上看到的只是刺客们为了个人的“义”而杀身成仁,豫让,许贡门客的做法才更符合真实,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太史公还大笔称赞呢。
可是到了儒家的理想那里就虚伪地好像人人都有理想人格,心怀天下似地,骗了无涯过客。
当代的观众可不买账,市场经济早就普及国人心胸了,谁信呢?
所以当《天地英雄》也以大爱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特色XX主义时期的观众眼前的时候,被误解以致冷落就纯属正常了。
看出假大空的虚伪,这个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然而,以为“上帝已死”就代表着思维进化终结的观念却是浅薄而骄傲的,因为在原有观念崩塌的后面还有另一条路,通向大美的道路,这也就是《天地英雄》中为什么会出现神迹,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和尚结果掉不可一世的安大人的原因。
习惯于科学思维的人们常常不相信知识系统以外的现象,讥之为迷信或是幼稚天真的想象,然而我却愿意相信奇迹的存在。
因为人类真以为自己局限的思维能残破天地中所有的奥妙吗?
我们能把自己知识经验之外的东西全部斥之为不存在的神性吗?
太骄傲了!
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像的,所以有姜文者,眼见《天地英雄》的成败,从里面去掉了“神性”,增加了人性,成就了《让XX飞》,与人斗,其乐无穷?
这部剧总时长是120分钟 ,除了开头亮了一下英文字母让我有些吃惊,在看到结尾的前112分钟里,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这部剧大气磅礴,人物的穿着,相貌,拍摄的地点、场景很有历史的沧桑感,举止谈吐也让我有一种置身古代的感觉,不杀突厥妇孺、为了保护部下敢于反叛的校尉李,念及昨日恩情、肯放下家室、拼上性命的一帮兄弟门,在汉学习多年,为报皇恩踏上这西域荒土的日本武士,老不死的以及地虎,他们的所作所为确实配的上天地英雄这四个字,在其中的文殊,一身白衣,配上那犹如山间清泉奔流而下的眼睛,披散而不凌乱的秀发,让这荒凉的大漠多了几分柔情。
然而故事的结局似乎让这些人的一切都荒废了,舍利子既然融化了兵器,却让一个已死去的女子暂时复活用手杀了安大人,又用弩箭射死了想碰到他的突厥人,这是何等的扯蛋,最令我痛心是来栖大人的死,思念母亲,在唐十三年,为了大唐、情谊进了这个局,却落得这副下场,让人不甘。
整部剧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校尉李一行人与安大人的几次交手,给我的感觉就是导演故意让安大人放他们走的,情节不够真实和细腻,让整部剧失色不少。
不知道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票房怎么样,好像很一般。
不过我真的觉得它比十面埋伏、夜宴和无极强多了,至少有个合乎逻辑的剧情,看过后没觉得导演当观众是白痴。
在近几年的国产古装大片中算是很难得的了。
在演员中个人认为演的最好的是王学圻,在这部片子之前他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纯朴农民的形象。
这次演了一个土匪头子还真有股邪气,让人眼前一亮。
姜文基本属于正常发挥,演什么都很姜文。
中井贵一的扮相是这些人中最酷的,就是这日本味儿的中文听起来有点儿别扭。
赵薇的主要作用是点缀,让演职员名单看来更豪华些,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导演并没给她太多的空间,这基本上是部男人电影。
我觉得喜欢看古装片的朋友们还是可以看看的
2003 年,中国大片时代刚刚开启,获得最多国际奖项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一个个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纷纷按捺不住拍摄了首批中国大片。
作为《双旗镇刀客》的导演,何平虽然不大出名,可《天地英雄》作为他交上的大片作业,在我看来,却十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即使比起张艺谋备受赞誉的《英雄》,也不遑多让甚至远远超出,是一部远远被低估的好片。
也似乎,成就了中国武侠最后的余韵。
江南烟雨,白衣轻剑,一片雾蒙蒙里的花雨中,一个单薄的身影,一匹瘦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是侠客。
高山险水,青衣斗笠,长剑出鞘,血不留痕,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是游侠。
无论是侠客还是游侠,在中国的武侠小说和电影中,给人的感觉都那么的潇洒不羁,纵情肆意。
包含了很难活得轻松的中国人对于生命的另一种向往——温情的,任性的,自由的,豁达的……仿佛一副写意水墨画,仿佛一首飘忽古琴曲。
而边塞大漠,风卷残云,落日如血,北风卷地百草折,黄金百战穿金甲……一片浓墨重彩之中,身负家国之责,个人之命,则是武士。
唐代,就是一个盛产武士的时代。
或者,也是唯一一个盛产武士的时代。
《天地英雄》,正如它的英文名“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一样,“武士”这个词,袭面而来,已然充满了大唐那天高地阔,苍茫辽远的边塞气氛,也背负着自春秋战国以来,武侠的沉重道德感,从而赋予了这部电影独树一帜的深远格局。
什么是武士?
和偏执的日本武士道不一样,中国的武士,从先天便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和伦理意识。
仁义廉耻,忠勇信诚——这些,是中国武士天然必须具备的品格,而到了唐这样一个空前开阔多元的时代,才绽放出最灿烂的武士灵魂与人格。
所以,我们终于能在屏幕上看到了李校尉、独眼鹰、麻棍、巫老二、秃子、燥子模,甚至那位来自日本的遣唐使来栖这样的唐代武士群像。
这群连完整名字都没有的铮铮男儿,演出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少有的热血忠魂。
何谓仁?
“武士不滥杀。
”“武士更不能被滥杀。
”因为不愿屠戮突厥人的妇孺婴儿,李校尉走上反叛之路,一个“仁”字,胜过性命,胜过名誉,胜过官位,甚至胜过自己深深眷念的祖国。
由一介武官沦为朝不保夕的钦犯,也绝不背弃自己的信念。
何谓忠?
即使被朝廷抛弃亏欠甚至被朝廷背叛。
在西域这样一个多股势力争夺的无国界之地逃亡,却因深知驼队运送的事物事关国家命运前途,毅然担负起了护队重任,九死一生,付出所有。
何谓义?
一句话便能让诸位兄弟舍弃多年经营,舍弃妻子、儿子乃至安逸的小家庭,不顾一切跟随李校尉,赌上性命,至死不悔。
何谓勇?
以一挡万,哪怕身后是响马子和突厥人的双重堵截,哪怕自己已经弹尽粮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有去无回,依然决然向前。
何谓信?
一诺千金,重诺轻生。
因为被人所救,便答应对方将驼队护送回长安,为了这个诺言,百折千回从未退缩半步。
而来栖,既然有“长安城下见”的君子一言,便一路保护自己的敌人,直到牺牲生命。
……这一切,构筑了一个武士的信仰世界。
也唯有信仰,能够让一个人,哪怕是最普通最渺小的人,焕发出生命最辉煌的光芒。
黄沙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这是真正的边塞,真正的西域。
肃杀的背景下,只适合出演悲壮的正剧,只适合七尺男儿洒热血,和儿女情长,你侬我怨毫不搭边。
所以整部《天地英雄》,对白少得可怜,言简意赅的每一句台词,都凸显了真实的男儿品格。
“武士不滥杀。
”“武士更不能被滥杀。
”来栖和李校尉的第一次见面,在对方一连串“你知罪?
”的质疑中,李校尉冷静甚至面带微笑回答道,这两句话,毫无疑问是他的底线,是他内心最深处的支撑点,他从未认为自己做错。
他一直在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
“找活的?
”点头。
“可是趟玩命的活。
”不由自主的笑,仿佛是一个最好笑的笑话般:“玩得就是个命啊……”老不死的出场,一个落魄的年迈刀手就这么随随便便把他一生刀口舔血的经历交代了。
乃至后来知道这真是趟要丢命的活时,老不死的也只是摇头笑:“他娘的,没运气。
”一生卖命,却罕见能活到老年的刀手,他们对于生命的态度,终究与众不同。
“我要是回不来了,你嫂子她们就交给你了……兄弟,替我把两个娃带大……”“又满嘴跑舌头,我们是生死的弟兄,对吧?
要去就一块去,谁也别想把我甩了。
”“弟妹不是要生了吗?
我是想……”然后就是那句“我老婆的事你想啥?
”兄弟之情,一生之义,尽在不言之中,不需要费力去演,只要轻轻一点,自然石土成金。
当年轻纯真的文珠问李校尉:“你是犯人吗?
”李校尉回答道:“你看呢?
”“你犯了什么罪?
”“因为杀人吗?
”“有时候杀人是没罪的,不杀人倒是有罪。
”一段话,便把一个发生在无情戈壁身份悬殊一见记心再见钟情三见托付一生天涯海角至死相随的的爱情故事说完了,毫不腻歪,毫不拖泥带水。
“我想我的母亲,我一定要回家。
”“那你是得回去,该回家了。
”“杀了你,我就可以回家了。
”负责追捕李校尉的来栖和李校尉唯一一次气氛轻松的对话,轻描淡写的笑意间,两人从敌对到惺惺相惜再到推心置腹的生死之交,已经完满了。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这部电影中的演员们。
姜文的李校尉自然不必说,中井贵一的来栖也不必说,这两位的演出都无愧于影帝地位。
特别是中井,一个日本人,一句汉语也不会说,在短短几个月内便拿出了一套虽然拿腔拿调但却情感到位的对白出来。
这是要致今天那些念数字的演员于何处?
或许,今天对于大多数人,不管是不是演员来说,获得他们想要的,都太容易(上一代人已经创造好了)。
而更好的东西,又已经由于阶层、识见、能力等原因不在他们的视野内。
于是今天的人,把一切,都看的太过容易(同时把另一些东西看做太艰难够不着的),自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努力,什么叫做珍惜,什么叫做对得起自己(这大概是另一个话题了)。
看完《天地英雄》的2003年,我整天都对着中井贵一发花痴。
男人最重要的,就是气势啊,气势啊…… 很兴庆和中井演对手戏的是姜文。
姜文毕竟是中国最好的演员,如果差一点点,可能最后的结果都会尴尬——一个日本人怎么能比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更有唐韵了?
好在姜文HOLD住了这个角色,让双男主的线还是势均力敌了。
还有一个史诗级别的存在便是王学圻扮演的反派,混血儿,响马子的头目安。
这是一个坏的极有风度气量的人物,他的野心他的算计全部写在明面上。
哪怕没有其他为了增加反面角色的光彩常采用的“加戏”“补过去”之类的套路,他依然光彩夺目,让人恨不起来。
甚至让人觉得他拉琴,扣指甲,吐口水的动作都那么帅。
老戏骨啊老戏骨!
真是台词只有一分,剩下的,全在神态动作一个眼神一根头发丝的位置啊!!!
其他人物,演得也都不错,任何一句台词都是到位的,虽然几乎没给这群武士群像太多特写,但各人在各人的位置上绝不跳脱也绝不被掩盖,哪怕是个七八岁的孩子都能像模像样,不得不说,一部影视作品只要演员到位,基本就能拿个及格分了。
唯一的BUG就是赵薇演的将军之女文珠,有人说这部戏没给赵薇多大空间——这是费多大劲替她洗了?
赵薇的角色无论从色彩配置还是发挥空间还是性格搭配上来看都是全片唯一和双男主齐头并进的线。
年轻的武家女儿,在西域长大,不怕打仗,不怕吃苦,见惯生死,能判断形势,能挥剑杀敌。
这已经是一个女武士的设定了。
而由于她年轻,出身好,却对复杂世事仍少了许多的洞察,也就少了那份沧桑和沉重,几乎是全片唯一的亮色(一如她那一身白衣。
)男性世界的阳刚锐利,更能衬托出她的纯净出尘。
就像她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杀人也有罪,不理解为什么好人也会是犯人。
但她遵从自己的本心,被李校尉这个年纪足以做自己父亲,一无所有的罪犯吸引。
这本该是有着浓浓悲剧色彩的片最大的亮点,也能升华这部片的深度和温度。
但,赵薇决然的演砸了。
“你是个好人。
”“我们会活着离开这,对吗?
”“我跟你去”一类至关重要的台词,在赵薇的嘴里,全都轻飘飘的——这明明是全片中最重如泰山的词啊。
虽说演技跟不上,但始终觉得这部电影中的赵薇真是她颜值的巅峰期。
从镜头的表现力度来说,导演给赵薇的空间还要如何大?
整部剧一半用的都是她的视野,奈何赵薇真的不太给力。
应当说文珠这个角色确实不太好演,对手全是老戏骨,台词又不多,节奏全得踩点。
但绝对属于只要演得好就能大放光彩够一个人吃半辈子的角色。
说实话对赵薇真的很失望!
在这个场景中,对比一下两人的状态,眼神,大约高下立判吧。
或者我不该苛责?
毕竟这部男人戏中,太多太多的留白,太多太多要靠演员自己去完成填补的脑洞。
它的笔墨太过洗练,太过有张力。
节奏感只有靠演员自己把握。
关于结局,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
这就像当年胡金铨《侠女》一样,结局也被很多人诟病,甚至让片成了票房毒药。
可是放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也不一定。
固然它让很多人的期待落了空:来栖和李校尉的决斗没有了,安和李校尉的对决没有了,突厥和唐的最终对战也没有了。
然而它毕竟多了很多空间,很多层次。
最高的层次,便是信仰,便是智慧,便是融合—— 作为开放多元的唐,海纳百川的唐,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结局更有气势的了?
何况,即使是唐,也已经是武士日薄西山的时代,一个武士,原本就无法改变结局,左右局势。
能改变结局的,也确实只有信仰和智慧。
只有文化。
所以,我对这个结局,始终持观望态度。
仔细回味,没有宗教信仰的我,还是觉得,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尾。
尽量不剧透的写完了这部电影的推荐,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看看,这部难得的武侠——或者说是武士片。
它对唐代的把握,堪称一个巅峰,远胜过近年来徐克的《狄仁杰》之类,比起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也更多了几分宏大。
以此纪念我的唐朝情结。
边塞大漠、长河落日,夹杂丛林清溪、袅袅炊烟,构成了电影的动人背景,搭建了展现人物内心和个性的舞台。
我实在喜欢这种刚柔相济的景致。
小孤城的攻防战看得我热血沸腾,这样悲壮下去也是一种淋漓尽致的美。
可惜最后莫名的“峰回路转”使得结局太过草草。
不明白赵薇角色的存在的意义,我只以为是个做报告的代言人或是想告诉观众仅存的英雄不孤独。
一个充满了妖气的安大人颠覆了王学圻在我心目中老实诚恳的印象,太出彩了。
当年这部电影刚出来的时候没当回事,就像现在很多电影出来都不关心,我只听后续口碑再去考虑看与不看,不像很多人一出来就扎进影院看完喊冤……第一次看这部是在电视上cctv凌晨有放大片的习惯,但看了2-3次都是看到大半就升国旗了……这次放假因为不想去世博排队就在家里挑着看了几部电影,这部电影印象最深刻,也最震撼我,还有我喜欢的 姜文和赵薇,哈哈总体上来说值这个名字——天地英雄,不想多说细节,有兴趣的自己看,看过的也可以再去细细品味一下音乐方面,原声有几首很喜欢听:Buddha’s Remains Warriors Of Heave推荐给大家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人,终日骂骂咧咧,在他们嘴里每个好电影,作为观众 能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错了,毕竟众口难调,就算为一些细节争个你死我活制片方也不会给你什么大红包,不好看就别看,最近发现新片的托很多,所以拿老片来看总归没什么利益驱使吧,让我们让那些本来不错的电影慢慢为他翻案,恢复它本来面貌,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了解,毕竟人心浮躁利益驱使的商业社会真的好的东西不一定就卖座,但是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早晚都会受到大众的认可,那些哗众取宠的玩艺重归逃不过华而不实的命运。
真是没见过这么装腔作势的电影,最后舍利子显灵的时候真是给我看笑了,原来这还是个玄幻片啊
何平的场面就是很好 结尾有点雷人。。。
打戲真實,舍利子魔幻,背景設定在唐朝。遣唐使帶著將軍女兒+『叛軍』+響馬子+突厥人,四方勢力展開周旋戰鬥。電影感動點不少:1.好幾處不經意淺顯地描寫爺們間深厚的兄弟情誼 2.以犧牲換來找到暗河…… 不過劇情比較割裂,真實與魔幻並不相容,收尾太突兀,快速跳轉到結局。趙薇太美麗,印度配樂師的配樂不錯。
大概是当年因为关注《英雄》对这片子早有印象。电影频道大概断断续续地看过几次,昨天突然想看一下。然后发现我“姜文跟赵薇有过很暧昧的一腿”的印象大概是幻觉……中后期一直在想这尼玛转不回来了吧,最后证明果然是扯淡剧情…
四雷一惊的观感..姜文日味的铠甲,找周韵扮僧却偏偏配男声,遣唐使成皇家捕快,舍利子机械降神😑主题曲居然找Jolin唱的🤔如今能唠的部分也就取景一绝了吧。
除了服飾設定比較詭異,不失為一部佳作。
情节紧凑,人物刻画也不错,不过释迦摩尼的舍利子?顿时成了魔幻片
姜文把这部片子去掉点闪光的东西,加上点浮光的东西,于是就有了《让子弹飞》
你可以没有故事,但是我无法以任何理由接受一部有故事但故事残疾的电影
★★☆ 找不出那点好看
何平出品,烂片保证。
Be a man, you have to run between sky and the land.
服装很怪,节奏不紧凑,看得无聊,隔三差五的在电视上看了几次都没看完全。以沙漠戈壁为背景的片子算是我最讨厌的一个类型了。
赵薇的台词这么弱还这么多旁白,有气无力让人难受,一板一眼仿佛一年级小孩读课文,尬
一次大胆的尝试,可惜片名被撞得像很挫的山寨片,不过还是部好电影,第十放映室讲的多好的,原来我是肤浅的观众而已。作为“西部片”、“商业片”,可以给75分
总以为打着Hero就能有所壮举,亦或许只是会秀的造型男
意境壮美,配乐请了印度音乐人操刀,比电影本身优秀。姜文中规中矩,王学圻演的马贼最高光,有股邪魅之气,骁勇又性感,中井贵一演的遣唐使君子如玉树临风。可惜剧情稍弱,男主角光环太盛。
就冲剧末的佛舍利(佛牙?) 五星。突厥们拜佛舍利的情景绝了。
妈的,豆瓣在干什么啊!能不能总是漏收藏啊!
其实比起什么黄金甲十面埋伏,这也算佳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