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纯洁的人,会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他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朋友,让一个孤独的孩子感到温暖。
他第一次见他就知道他有麻烦了。
呵呵,是的。
他们就是天生一对的知己。
我们都拥有一样的人生,都会经历悲欢离合。
这些悲剧喜剧,在他们的眼中更加的无能为力,可他们却也活的自然。
老天给了我们什么,请安心接受。
又是james mcavoy,我因为他去看了这部片子。
非常小众,甚至没有中文翻译,我和着爱尔兰口音半看半蒙地看完了影片。
如果我能完全的理解里面的台词,可能会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
但即便是懵懵懂懂,我也在某些时刻,被深深地触动了。
if you’re alive, shout! shout if you’re alive!放肆的要在这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
即使前方没有任何希望,依然用信念、激情甚至愤怒固执的活。
看之前就知道这个电影是探讨生死的,一直很回避这个话题,死亡虽然无法避免,但是一想到就难免伤感。
而且对于这类英年早逝的人没有太多具体的感知和了解,只是纯粹觉得可惜,但是这次看完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探讨生和死,一方面让我们对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一开始没有仔细思考过片名的含义,直到后面看完,联想到Rory在舞池中操纵着轮椅舞蹈,明媚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联想到Rory和迈克尔在桥边在雨中转圈,一边大声喊着,要求增加残疾人跳河自杀的通道,从中感到他不是对死亡的坦然接受,而是对死亡的愤怒,要与死亡、残疾作战,要把短暂、年轻的生命拼命活到最大化的怒吼。
这具被疾病、被死亡早早预定的身体里所住着的,是一个自由、鲜活、独立而勇敢的灵魂,他在短短的生命里爆发出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身边的人,就像一盏明灯,让其他人勇敢地继续前行下去,克服面对的困境,活出自己的价值。
就像他对失恋的好友迈克尔所说的,心碎的不只你一个,你才是有天赋的人,你有未来,就能拥有整个世界。
这个“未来”指的就是身体的延续,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既要有灵魂的清醒和独立,也要有健康的肉体作支撑,两者缺一不可。
探讨生和死,还能让我们思考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怎样的权利,应该度过怎样的人生。
例如,作为一个生命,既有生的权利,又有死的权利,是作为一个生命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又如,有违反规则的权利,又有为自己违反规则受到相应惩罚的权利,有爱人的权利,但也有被人拒绝的权利,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权利和意志的彰显,都是我们用力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明,而不是作为一个生物的生存,就像主人公说的“to have a life,not just live”。
在探讨生与死之外,影片还对健康与残疾作了颇有深意的对照。
比如像影片中的两个主人公Rory和迈克尔,他们俩一个是全身瘫痪只能动两根手指,一个是脑瘫,坐在轮椅上不能清楚地表达。
在健康人眼中,这两个人几乎等同于“废物”了,但是在Rory的带领下,他们勇闯酒吧,和姑娘们搭讪,戏弄公务员,和小朋友们追逐比赛,言行之间充满了俏皮和昂扬的斗志,彰显着健康、鲜活、饱满的意志,只是残疾的身体困住了他们。
与之相对照的,有卡莫里之家里机械拖地的工作人员,对身边的环境麻木不仁,直到电缆绊住摔跟头才发觉;有头脑僵化的管理者,艾琳和安妮,虽然四肢健全、动作利索,但是却严守规矩,把个性都泯灭在日复一日、规律无趣的集体生活中;还有先入为主的发放津贴的公务员,被傲慢与偏见遮蔽了双眼,缺乏真正的洞察力,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把Rory简单归为不负责任的人,却推崇背了宣传单答案的迈克尔。
这些都可以说是一种精神的残疾和钝感,是个人做为螺丝钉时间久了,逐步被社会驯化、被同化的典型,他们的灵魂和肉体一道沉沦了,由此可见影片对社会的深层的批判。
与之相对比的Rory尤为可贵,当他在深夜因为喧闹被收走音响时高喊着:“他们能听到音乐,说明他们还活着,人活着就得嚷嚷,证明你还没死。
”“来啊,解放这个破地方,大家喊上几句,我听听,快喊啊!
”隔壁的迈克尔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如果在那样沉寂的、黑暗的夜里,当灵魂们一同沉沦、混沌,归于宁静时,还有那么一个恼人的声音在高喊着,搅得大家无法安眠,那么这个声音无疑是可贵的,而我们可爱、可敬的鲁迅也干过同样的事。
影片中还有一些很有趣的,体现英式幽默的小细节,例如当Rory对这审批津贴的公务员们说“你们听不懂他的话”时,他们不相信坚持把Rory赶出去,结果听到迈克尔含糊的咕哝声又不得不把Rory请回来时,当主人公和姑娘们喝酒时,一个姑娘说“我醉得腿都快站不住了”,Rory俏皮地说“小姐,我们俩还没腿呢”,尽管身在泥泞,却仍然仰望星空,拿自己的残疾说笑、打趣,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胸襟,需要真正的自信和胸怀。
最后我想说,正如在Rory的葬礼上神父的悼词“既然他的生命曾坠落尘间,我们便祈祷他的灵魂与天使同在”所说,一个勇敢的灵魂来过,活过,闪耀过,这光亮我们将永远铭记。
其实觉得Rory O’Shea was here 这个电影名比Inside I’m dancing 更好。
看了11年的一个访谈James提到这部电影他感触最深的是人们对怜悯的反应:你看到一个严重残疾的人觉得“噢多么可惜啊”,其实对他来说这一切没有任何意义,你也不会得到对方的回应,只是你的自我感动让你觉得你是一个好人而已…电影看到最后我也是毫不意外地哭惨了,Rory在河边对Michael说you are not the only one with a broken heart. You are the future and that’s what I call a gift. Don’t give up, you have the whole world in your hand. 然后吐槽应该给市政府写信抱怨河边围栏太高,没有考虑到残疾人也有跳河的权利。
他真的看得很清楚,早就知道自己生命有限,想不被同情,不受帮助独立地生活,体验一个无法动弹的人所能拥有的尽可能多彩尽可能叛逆的人生,听摇滚,抹发胶,去酒吧泡妞,去夜店跳舞,开车超速被抓到警察局...残疾让他无法不依赖别人,无法拥有正常人的爱也无法回应,就算是这样也依旧要选择对抗和继续毒舌,他那么清醒,他教会Michael让他知道自己能够选择自由地生活,最后一幕Michael自己走在都柏林的大街上,对比电影一开始他只是一个被困在疗养院里没人能听懂他说什么,循规蹈矩,接受所有帮助的残疾人,Rory的精神延续在他身上了,he was here. “天气很好,不出去走走吗?
”
看完以后,整个地状态就是不停地流泪,问我为什么的话,很难说清楚,是很复杂的感觉。
虽然rory最后的结局是死亡,但是我不觉得这是悲剧,我尊重他最后的死亡,我同时也尊重他曾经的生活。
这部电影着重强调的——独立。
所谓独立,我懂得真的不多。
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之所以存在于世界上很重要的一个立足点,我们的精神若是能独立,我们则是强大的,能够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世界,剖析事件,而不是被社会或是别的什么人强加于我们,这是很重要的。
这部片子是与众不同的,他用一个人坏的行为,来展示了他身上极为优秀的一面,如此的自然,因而拥有其强大的影响力,或者说破坏力。
rory用它自身的行为来阐述他所说的话:never give up!
看之前就知道James的金髮朋克鼻環造型,之前看到劇照的時候覺得真是蠢哭了,James自己也說金髮不太適合他。
但James的演繹一如既往的精彩得能讓人忘記那頭金髮。
Rory是個我不能產生共鳴的角色,他傾盡短暫的一生追求的獨立對沒有重度殘疾的大眾而言是生來就有的,不需要對著一個不甚公正的委員會申請。
我更沒有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逆境裡一刻不停的黑色幽默感。
他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如此自我為中心的人?
可能是他的殘疾,可能是他既定只能活二十歲左右的胃病,可能是他受到的偏見,都讓他大聲喊叫,他要證明他存在過。
這或許和西部慢調裡那個瘋狂殺人只為登上通緝令的年輕人沒有什麼不同,年輕人想要的通緝令在一整槍的紙張裡並不顯眼,Rory所要的存在也不過消失在人群中,他們都是普通人,或許注定成不了大業,但他們努力了,他們試圖證明自己,他們過上了他們想要的生活。
在Rory強硬的外表下,他卻也是脆弱的。
他追求入獄出逃的經歷,也不能阻止小孩子搶走他的帽子;他沖喜歡的女孩大喊你是個奴隸,卻在她堵住他的嘴說你也是個奴隸之後張著嘴什麼也說不出來;他滿嘴跑火車,卻總是繞過關於自己身體的話題。
聽著Creep寫影評,又一次想到了他和Bruce的相似,同樣是令人悵然的角色,同樣會在開頭讓你笑,卻隨著你對他認識的加深笑不出來。
聚聚的演技啊。
Michael和曾經照顧他們的漂亮的女孩再一次為Rory申請自由的時候我淚目了。
她已經能明白他在說什麼,Michael也那麼具有尊嚴地為Rory做起了陳詞,講述他對獨立生活的認識,最終打動了委員會。
雖然他們帶著好消息回醫院的時候Rory已經不在了,但我覺得也不可惜。
Rory O’Shea活在他們心裡,作為一個名義上和實質上獨立的人。
inside i'm dancing是最初英版的名字,美版改成了Rory O'Shea Was Here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詹一美,他的电影你别看,因为每一部都虐得你肝肠寸断,如蛊惑人心的罂粟花,看完还想看可是不敢再看,他能把自己刻在你灵魂里。
另外豆瓣真的让人看不懂,这电影演员表的一番主演就是一美,这么多年过去了,演员里最有名气的仍然是他,不知道豆瓣为啥把他的名字排在第四五位上。。。
搞得我最初以为这是他年轻时候名气不大演的配角电影,以至于到现在才看。。。
很不好意思承认且无法直视看完这个电影我还哭了两个小时这个真相。
因为这电影里的一切都太美好了。
虽然发生在一些命运不够美好的人身上的这个故事,却无碍它的美好。
以前一直犹疑这片子怎么会是一美评分几乎最高的一部电影,看完我懂了,因为即使我可以忽视他又一次在这部片子里悲伤的挂掉,他依然用无可撼动的演技,对只有两个手指和一双眼睛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优秀的演技,我想史蒂文·罗伯特森同样配得上所有的称赞,在这两位演员身上,挑不出一丝毛病,称得上大器早成,拍这部电影的2004年时两位主演分别是25岁与24岁,看完电影边哭边想,如果让我在2004年看到这部电影,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平心而论,看片头部分的时候,我会同样以一种国人的身份代入,觉得残疾人这样的生活也还蛮不错了,护工任劳任怨的帮助残障人士擦身,无微不至的照顾,出行的方便,但是看了一会儿我承认我错了,残疾人也有正常人的权利,不容易得到不代表不可以争取、不可以去畅想。
Rory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来到一个新疗养院之后大声的介绍自己,特立独行的深夜开大音响,“教唆”Michael和他一起泡吧,争取独立生活的机会,然后是邂逅爱情,尝试各种难以做到的事情,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直到他开始对着朋友与心上人恶语相向,原谅我那时对他的误解吧(也许是看到一美容易智商为零吧)我顺利的跳进了电影里每一个坑,被带动着情绪笑着、哭着,所以最后才会更深刻的了解到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珍惜、什么是真正的为他人着想、什么是上天赋予的礼物,我想这才是最高层次的励志、最美味的鸡汤吧,不是将每个痛苦摆出来给观众看,而是将美好展现给我们每一个人。
无疑,Rory是Michael生命中的礼物,是一位天使,他怜悯的问Michael犯了什么罪要一辈子禁锢Carrigmore,他不仅带领他走出Carrigmore,还真正教会了他如何独立的生活、如何痛苦却成长,同样他也给予Rory真正的友谊。
就连Siobhan也不解真相的责备Rory的时候,只有Michael坚定的站在朋友身边,无论是恶语相向,还是存心打击,他都是如此宽厚。
他们才是真正的朋友。
女主角同样十分美好,不论最开始有趣的邂逅,还是之后为爱人展示自己最爱的歌,或者牵挂惦念愤怒却始终无法走开的牵挂,爱心的照顾两个人的情景,都是十分动人的。
值得两个男人的倾心牵挂,虽然最后没有一个虚假却美好的结果,但是那些爱情中动心的瞬间,痛苦到哽咽的时刻都敲打着每一个曾经爱过的人。
Rory外表坚强内里脆弱哽咽着也要表现自己的坚强,Michael软弱的哀求大声的说爱着,两个人展现了在爱情中的不同状态,哪个更令人心疼呢?
毫无疑问,詹姆斯·麦卡沃伊是片中绝对的男一号,他的生命虽短,却完美掌控了自己珍贵的时间用在何处,虽然也有被嫉妒折磨无法自持的时刻,虽然也有恶作剧的时刻,他却是善良的,他无法给爱人完美的责任感就强迫自己远离对方,他刻毒的讽刺朋友是想唤醒他看清真相,他无法容忍别人对于Michael的伤害为他冲入冰冷的雨中,他危险驾驶为了体验进监狱的感受,他与孩子们赛跑作弊之后又放弃了第一名,这是一个可爱倔强善良的人,他用有限的时间体验了更多为人的乐趣,抨击伪善也善意的对待身边的人,我想虽然很多人比如我虽然比他身体健全,却无法在生命终点骄傲的说出那句RORY O'SHEA WAS HERE,也无法如他一般 Inside I'm Dancing。
这才是我痛哭的原因吧。
片子没有那种身残志坚的宏大精神,也没有百般磨难终来的甜美爱情,仅仅只是关乎于个人的独立、成长和自由。
Rory和Michael都是身体患有重度残疾的小伙子,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语言,一个全身只有嘴巴和右手手指可以动,就是这两个活生生的人,给观众一场酣畅的生命。
世人都觉得他不懂事,其实是世人不懂他们,社会以为给予了最好最贴心的照顾,实际却是最无光的禁锢,他们不仅身体被残疾禁锢,思想还要被各种规定和观念禁锢,迈不出去的不是双腿,是灵魂。
虽然他们也都会玩点小幽默,耍点小性子,偶尔也想要不羁的放纵,但至始至终心中还是绷着那根责任的弦,是对自己的负责,对生命的负责,也是因为责任,让Rory开不了口说出爱,因为他知道他什么也给不了,于是深藏,浅望看的时候想到了《飞越疯人院》和《潜水钟与蝴蝶》,Rory一直都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用尽生命去怒放,去激昂,去抗争,去感受。
那些受伤、关切、爱慕、局促、羞怒的眼神无不让看客感觉到这个外表自负张扬的人有着一颗比常人更加敏感脆弱的心。
虽然是本励志的片子,但没什么口号式的标语,也没有根正苗红的正面榜样,有的只是一个真切的生活。
外界眼中的特立独行,仅仅只是他为了实实在在感受活着这件事。
看Rory让我想到一句话:活着,像没有明天一样的怒放。
无意中在优酷看到的片 ,看海报感觉像英国的小众片,点开看发现男主是詹一美,而且是盛颜时期的詹姆斯一美,看过这片理解为什么众口一词他就是一美,看X战警虽然觉得他非常魅力,但为什么是一美还是有点疑惑的。
再然后核对演员表时候才发现女一号是前两天看过BBC的爱玛里的爱玛,因此这个优酷才推荐给我的吧?
演员的古装和现代装相差太远,容貌体形上都判若两人。
另一位男主演技也非常好,只是核对演员表后还是没记住他其他角色。
几个演员那时候都还年轻,肆意汪洋挥洒自己演技,没有固化没有包袱,英国的小众片还是随手看一部赞一部,年轻时候的克雷格007的早期片就是如此,他演过007之后虽然型很帅了,但是到底不是演什么是什么,总带着007的味儿了。
故事开始发生在一家福利院里,病人各不相同,但都不大能自理,这时候来了一位戴着鼻环的沙马特金发少年,希腊雕塑般的面孔,狂放不羁的举止,这就是詹姆斯一美啦 ,他坐在轮椅上闯进福利院,只有嘴巴和两根手指能动,这样都禁锢不了他的毒舌,奇迹的他能听懂另一个脑瘫患者的话,能流利的代为翻译,脑瘫患者也坐在轮椅上,口齿不清,脸歪嘴斜,也坐在轮椅上。
他一直住在福利院里,他受到一美的影响,也想要自主的自由,而不是全靠别人照顾的病人 。
两人联手申请独立居住,又雇用了一位丰满貌美的看护。
开始他们独立的生活。
他们闯舞厅,用慈善捐款情女孩喝酒,享受能够自我选择的自由,但是随着他们与女孩关系的日益亲密而造成他们的隔阂,女孩说着只是她的一份工作,你坐在轮椅上就没有资格。
女孩非常尽责的照顾他们,她不能因为怜悯生爱 ,她给与了他们最大的照顾,却不能勉强自己的感情终于离去。
而詹姆斯一美鼓励同伴振作起来,有自我的生活。
他却终因淋雨转肺炎而离世。
朋友带着他的鼓励继续坐着轮椅继续生活。
几个人的演技都非常好,拿捏那种残疾人的劲儿很得当,特别是那个朋友,费力地吐字不清台难为他了,似乎他现在还不红,也许哪天做金牌配角就被挖掘了,这样的英国大叔层出不穷呢。
至于本片字幕,人家一直在谦虚了,一直很直白的说不明白,不理解上下语境,这样就不要再苛求了,有总比没有好一点。
弱势群体寻求独立的影片没有能赢过飞越疯人院的吧, 还好, Damien倒也有讲述大众如何懂得的这一个侧面
我就是来看一美的
2个残疾人追求独立的权利!Rory(Played by James McAvoy)去世的时候,又把我的眼泪逼出来了~!这部电影真的很棒!
我也想离开
一美
男主演技没得说
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几根手指可以动的庞克少年,大声放歌,享受生活,内心干净,再配上小麦那张脸,真是又痛又美好。护工不能给的,不能懂的,他们都一一自己面对。其实是很现实的片子,但是又很构造出了很虚幻的美。看的过程中我脑海里一直回放着“潜水钟和蝴蝶”这几个字。到最后简直哭得不行。
前半段欢乐的腐着,后半段心碎的哭着,一美总是能戳中我的泪点。小妞那时候就跟吹了气的气球一样,圆滚滚的但是好可爱,爱尔兰口音模仿得很像。
inside i'm dancing是最初英版的名字,美版改成了Rory O'Shea Was Here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詹一美,他的电影你别看,因为每一部都虐得你肝肠寸断,如蛊惑人心的罂粟花,看完还想看可是不敢再看,他能把自己刻在你灵魂里。另外豆瓣真的让人看不懂,这电影演员表的一番主演就是一美,这么多年过去了,演员里最有名气的仍然是他,不知道豆瓣为啥把他的名字排在第四五位上。。。搞得我最初以为这是他年轻时候名气不大演的配角电影,以至于到现在才看。。。
谁都不想空来世上一趟,哪怕是一个残疾人,很有感触的英国片呀
You've got the future, that's what I call a gift, you can't give it up!
最喜欢影片的开头,恬静的收容所,黄色的吸尘器在其间轰鸣。过了一会儿,james出现了。可能对他要求太高,所以没办法理性评论。而且,没有字幕,英文还没到那个程度,只听懂小半。所以,不免有点失望。最好还是不可评论,我有扼杀心爱之物的超强能力。
叙事性还是差了 两个主角演的真的好
从头到尾都好压抑QVQ
剧情较普通啊
哭掉一卷纸巾,提前预定2015年最爱电影第一名不解释
为什么总是虐他!心疼我一美。
身残心不残的帅小伙。心碎的不止你一个、世界在你手上不要放弃。
导演绝对有什么金发癖,三个主演都是(染了)金发的。这类片子里也就Intouchables拍的还不错,这个没啥感觉(冲男主看的都没啥感觉,那是真没感觉
前半部很不错,后半部慢慢散了。几个主演的表演都挺出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