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死亡幻觉

Donnie Darko,怵目惊魂28天(台),唐尼・达克

主演:杰克·吉伦哈尔,霍尔姆斯·奥斯本,玛吉·吉伦哈尔,黛维·切斯,玛丽·麦克唐纳,詹姆斯·杜瓦尔,亚瑟·塔谢尔,帕特里克·斯威兹,Mark Hoffman,大卫·圣.詹姆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1

《死亡幻觉》剧照

死亡幻觉 剧照 NO.1死亡幻觉 剧照 NO.2死亡幻觉 剧照 NO.3死亡幻觉 剧照 NO.4死亡幻觉 剧照 NO.5死亡幻觉 剧照 NO.6死亡幻觉 剧照 NO.13死亡幻觉 剧照 NO.14死亡幻觉 剧照 NO.15死亡幻觉 剧照 NO.16死亡幻觉 剧照 NO.17死亡幻觉 剧照 NO.18死亡幻觉 剧照 NO.19死亡幻觉 剧照 NO.20

《死亡幻觉》剧情介绍

死亡幻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丹尼•达可(杰克•盖伦霍尔 饰)患有精神疾病,某天晚上他受到莫名的召唤,梦游,也因此逃避了一架飞机坠落在他房间天花板上,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故。 自此以后,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频频出现幻觉,他时常看见一个兔人弗兰克,后者告诉他世界将在28天6小时48分12秒以后毁灭; 他得到了一本书,《时空旅行奥义书》,对书中提到的时空旅行、离线宇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随着世界末日的临近,杰克的生活越来越诡异,他新认识的女朋友和家人也被卷了进去。看来,杰克想实现拯救世界的愿望,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紧急呼救:孤星第四季赫默尔都是真的塞尔福里奇先生第二季异星契约感情生活乔尔·金·布斯特:性心理翠兰的爱情恋爱禁止的世界预告犯笼中斗兽鲁邦三世:次元大介的墓碑一击黑白潜行2强尼凯克九分山水半分田大珍珠浴火之路拖线与鬼火宝可梦旅途驯荒记杀手老不休人再囧途之泰囧开原小财神次元大介索命厨师台湾X档案“坏小子”乐团抢救足球危机国王之夜

《死亡幻觉》长篇影评

 1 ) 是的,你没懂。

在豆瓣上看到几篇影评,大家都在互相转载和引用,原创的内容很少,其信息量尚不足以让观众吃透这部电影,还有一些观点压根就不能自圆其说,比如有人把《恐怖游轮》“死循环”的设定套用到本片就过于牵强。

此外影片的中文译名《死亡幻觉》着实误导了太多观众,我见到不只一个人在提《生死停留》。

别瞎琢磨了,这部电影所讲述的一切都千真万确地发生了,绝非主角弥留之际的臆想。

想要真正理解这部影片,我们首先需要接受一个设定:在离线宇宙中,除了Donnie以外的所有人完全没有自由意志,一言一行都受到一个更强大的意志支配,以引导主角完成拯救主线宇宙的任务。

你可以把这个更强大的意志理解为上帝,把这些暂时“丧尸化”的角色理解为游戏中的NPC。

换句话讲,片中的每句话都由上帝借他人之口说出,给主角启示的奇书也是上帝借他人之手所著,只是这个上帝要严格遵循因果律,不能为实现目的为所欲为打破万物之间脆弱的平衡而已。

而这个凌驾于自由意志之上的存在,便是编剧和导演Richard Kelly要输出的价值观。

先来几个简单的Q&A:Q:上帝的目的是什么?

A:拯救主线宇宙。

Q:他要Donnie做什么?

A:毁灭离线宇宙。

Q:如何实现?

A:将圣物返还主线宇宙。

Q:为什么这样做会毁灭离线宇宙?

A:由于时空错乱导致圣物的出现,进而产生了离线宇宙。

(此处有误,感谢brief_candle童鞋指出。

根据影片官网的说法,圣物是离线宇宙的“副产品”,并不是导致离线宇宙产生的原因。

)同理,返还圣物将使离线宇宙不复存在,从而拯救主线宇宙。

还记得片中Donnie对德鲁巴里摩尔所授课文的解读吗?

“毁灭既是重建”。

ta daQ:返还的圣物是掉落到主角房间的那个引擎吗?

A:不是,是刚起飞那架的,既然是同一架飞机,又在同一个时间点失事,我们有理由认为它们是同一个圣物。

再说片头坠落的引擎已经被有关部门弄走了,家属还签了保密协议,估计这会儿早就给埋了,你懂的。

本片故事主线有着严丝合缝的逻辑性和因果关联,Frank先是引诱Donnie放水淹没学校(书中所说的“召唤水的能力”),使Donnie在回家的路上与在课堂上对其表现出好感的Gretchen长谈,进而被其吸引。

随后又教唆Donnie放火(“召唤火的能力”),导致伪君子Jim被揭穿,其忠实粉丝事儿逼女教师要留下来为其辩护而不能带领Sparkle Motion去外地参加演出,Donnie的母亲取而代之登上了飞机,使万圣节轰趴得以顺利举行。

而Frank作为Donnie姐姐的男友(片尾有交代)盛装出席,cos了一只兔子。

Grandma Death每天都要去查看信箱是上帝对这个人物的“设定”。

Donnie的同学曾提议给她写信,于是触发了Grandma Death在收到Donnie的信后停留在信箱前、使尚未成为活控体的Frank在驾驶时紧急转向撞死Gretchen的情节,并迫使Donnie履行自己的使命以拯救自己的女友。

在Donnie送还了“圣物”,离线宇宙湮灭之后,任务已圆满完成,为什么Donnie还会死掉?

这是令诸多观众一头雾水的问题,而大多数影评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甩出“平衡两个世界的能量”的这种荒唐得离谱的说法。

导演 Richard Kelly在DVD版的解说中提到这是一个有着两种解释的开放式结尾:1、Donnie从梦中醒来,有感于梦里情节之荒诞无稽而忍俊不禁,然后翻个身继续睡。

而事实上他刚刚经历的一切在离线宇宙中千真万确地发生了,而此时离线宇宙已经不复存在,一切回到正轨,在这个宇宙中不会在有死控体Frank穿越过来引开Donnie,Donnie又不知道此时此刻真的有一台引擎正在向他的房间坠落。

2、Donnie完全保留了其在离线宇宙的记忆,然而他已经找到救赎之路,真诚而释怀的笑容表明生死之事于他而言已不足挂齿。

事实上,导演告诉我们早先的剧本中有Frank(保留了部分记忆,此时已不是死控体)在车中鸣笛示警而Donnie无动于衷的场景。

我个人偏爱第一种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稀里糊涂被砸死竟然比从容赴死要浪漫得多。

在这之前Donnie已经洞悉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明知一切回到正轨之后自己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引擎砸死而义无反顾,使自己成为造物主借Gretchen之口所说的“superhero”。

这也解释了为何凌驾于自由意志之上的上帝为何不亲自“操控”Donnie完成这个任务,因为这样会导致他在无意识状态下拯救世界然后被动地迎接意外死亡,无法选择牺牲自己而实现自我救赎。

由此说来,片中的上帝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能”,却也做到了“至善”。

由于从离线宇宙归来的人们大都不能保留那个世界的记忆,Gretchen仅仅凭借脑海中残留的印象(就像deja vu)向Rose挥了挥手,而她与Donnie不仅仅天人永隔,甚至连一丝回忆都不可能留下,于Donnie而言,这段发生在异次元的恋情便如同片尾曲所唱的那样:I find it kind of funny, I find it kind of sad. 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 are the best I've ever had。

即便从字面意义上讲,这也是“造物弄人”的极致了。

而德鲁巴里摩尔饰演的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cellar door”是对两人恋情的完美诠释:cellar door号称英语中最美丽的词组,一个不讲英语的人即使完全不明白其释义,仍然能从拼写和读音中体会到它本身的美感。

同样道理,彼时彼刻作为Donnie恋人的Gretchen的身份是一名受控体,爱上Donnie是受上帝意志的驱使的结果,就像真实世界的恋爱时刻受到费洛蒙或多巴胺左右一样,如果不自讨没趣地究其缘由,则爱情本身总是美好的。

PS:院线上映的版本中有一个场景被删掉了,死控体Frank在第一次对Donnie显形时说“I've been watching you... God loves his children. God loves you。

”这段对话在DVD版本中大概能找到,找不到就自行GOOGLE吧。

至于为什么把它删掉,导演给出的理由是为了避免影片的宗教主题太露骨。

再PS:对这部片子破口大骂的人们,相信我,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因为没看懂又不好意思承认所以被激怒了而已。

这种只有立场没有思辨的蠢事我也干过不少,我觉着我们都有必要时常反思一下自己智力上的懒惰。

承认自己看不懂从来都不是什么丢人事,胡逼可就贻笑大方了。

 2 ) 这是部屎

我从来不登豆瓣,今天之所以登陆,是因为这部电影曾经放在《看电影》上得到与返老还童,记忆碎片,迷雾等高评价电影一样的位子做过推荐,我一直就不想看这部电影,因为总感觉这部电影应该很平淡,今天看了,我只想说,这部电影像一坨史,我没见过这么差的片子,我看过很多小众片,而且基本上能得到过肯定的片子我觉得都挺好的,至少不会很排斥,但是这部电影,我想说,浪费了2个小时,难怪电影院票房这么低,这就是部差距的垃圾,完全不知所云,伪科学搞了半天,青春气息乌龙其中格格不入,很没有意义的剧情却描绘得像生死攸关的场景一样,配乐更是奇葩,你特麽是在拍悬疑片吗,吓唬人半天,劳资都已经疲惫了,你还不能给劳资带来一点快感,就是想折磨人是吧,好好学学人家昆丁,里奇,芬奇是怎么讲故事的,同样是很平淡的东西,你不能觉得自以为是地卖弄一些很平淡的东西就可以博得人们的刮目相看,肚子里没有货就别出来害人,结尾没有任何亮点,如果你想浪费观众两个小时的神经来反射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结尾那就错了,因为观众已经没有那个精力把电影看完了,就好比这个电影一上来就是空白,空白2个小时后,给你一个结尾,这个结尾就是地球毁灭,宇宙崩塌,XXOO观众也不会喜欢。

这是我看过的最垃圾的片子之一··

 3 ) 推荐电影-死亡幻觉

很早前看了Donnie Darko,今天又把它重新下载下来再看了一遍。

这个由南加州大学电影系刚毕业的Richard Kelly的处女作有着非同一般的有趣的地方,原来看的那遍现在看来是完全没有看懂,但仍知道是部不错的片子——但凡是有惊异的地方或者略带哲学意义而又不大容易懂的片子,我都有这个感觉。

先说说对它的总体感觉吧,死亡幻觉是中文译名,个人觉得只是一个极为表面的阐述,免不了商业运作的味道。

片子就像宇宙螺旋般的从开头到结尾让人感到时间的混乱。

这也是导演对于片子的一种说明,宇宙的结构就是一个寻不到何时开始何时结尾的螺旋。

Donnie所见的是幻觉么,这个并不重要,正如蝴蝶效应中你的重点不在于他为什么能够重写历史一样。

D为了拯救他的家人,他的女朋友,在最后的大限到来之时,也就是宇宙又走到了相似的“起点”之时,做出了一个新的选择,在睡梦中以牺牲自己来保护他人。

片子是诗意的,虽然它有着这么一个惊愕的中文译名,听听他最后的结尾曲“MAD WORLD”Children are waiting for the day they feel good, Happy birthday, Happy birthday...电影最后一章“梦”中所有人都在思索自己所做过的错事,痛苦哭泣在这个漫绿的宁静的小城"no one knew me, no one knew me",有着创世纪般的奇幻色彩。

大概剧情是这样的:D(Donnie Darko)时常梦游,醒来时分发现自己躺在不同的地方,他被一个声音指引着走出房间,偶然躲过了飞机失事而掉落的一个飞机引擎,这个兔人告诉他世界的大限是28天6小时48分12秒以后。

D时常看到一个叫FRANK的兔人,他认为这是IMAGINERY,也是自己思维有问题,是精神分裂的前兆,他被这个兔人指引着去水淹学校,火烧伪君子家,而当他试图解释他所遇到的所有现象时,他的女友不幸被车撞死,而28天将过,他的母亲和妹妹因飞机失事而引起D要改变现状的冲动,他用“死亡幻觉”看透了时间旅行,选择了自我牺牲来拯救他周围的人,于是时间和历史沿着新的由头重新发展。

如果单纯看了这些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导演想通过这些事件营造一种幻觉,德鲁·巴里摩尔所饰演的英语教师在有一堂课上问D,文章的大意是什么,D言:“破坏是创造的一种形式,他们想要改变旧世界”我想这才是影片想说的。

电影构建在这么一个由编剧既定的“事实”上:我们的宇宙正常为原发宇宙,而病态状况为离线宇宙,顾名思义即为脱离主线的宇宙,不稳定的宇宙,这种意外是很少发生,但是一旦离线宇宙出现,其本身就极不稳定,只能维持几周(影片为28天),如果离线宇宙坍塌,就会在原发宇宙内形成黑洞,它将摧毁一切存在(影片最后D所看到的风暴幻觉就是黑洞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兔人所说的世界末日。

水和铁是时空旅行的关键因素,水用来构造时空之门,铁用来构造圣物,离线宇宙出现的征兆就是圣物的出现,而圣物周围的人就处于危险时空涡流的震中,为了弥补这种可怕的后果,上天选择了一个“活体接受者”,我们可以认为是THE ONE,他需要将圣物送回到原发宇宙中,这样才能拯救世界,怎么送回呢,我个人认为是圣物与这个接受者的结合,因为片中提到这个活体接受者本来应该因好奇把圣物纳为己有,而D在最先并没有和圣物结合。

OK,我在说的更为浅显一点,圣物就是飞机引擎,而活体接受者为Donnie Darko,本来引擎应该把D砸死达到融合,但是因D的死亡幻觉他看到了兔人也就避免了自己的死,但是他也只有28天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活体接受者自己体内有种因素叫“活控体”,它是脑中的一股力量,驱使你去某个地方,免于自己在离线宇宙中泯灭,我理解为人的第6感潜意识,简单说就是趋利避害,常人容易认为他是精神病。

片中这个活控体就是兔人,他是D想象出来的,同时也让D最先免于一死。

D,他周围的人被称为被控体那些一定会死的人被称为死控体,他会设置陷阱以保证活体接受者把圣物送回原发宇宙,片中的死控体就是那个想在万圣节舞会上扮演兔人的人,他因为撞死了D的女友而被打死,同时也促使D为了拯救女友而做出决定,于是兔人的形象是活控体,而扮演活控体的那个人是死控体。

最后,也是电影的最后一章“梦”:当离线宇宙被拯救后,所有的被控体苏醒过来,他们仍然被噩梦缠绕,并会为其在“梦中”的不良行为深感懊恼。

幻觉?

幻觉!

点题呼,没有想到完全看懂了是这样一种舒畅的感觉,错过了中国对伊朗的球赛!

看片子记录了5张纸头。。

 4 ) 80年代的诗意回忆

全片的氛围掌握得非常好,就像那个verycd下载页上的评论者说的:这片子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的诗意(虽然这年头说“诗意”显得很操蛋)。

“诗意”的意思就是它很抒情,就是悲剧底子上的一点亮色。

一个高中生,16岁,冥冥中被卷入另一个世界,像《爱丽斯梦游仙境》一样,在一个让人心碎的“Mad World”里体验存在的意义和爱的温暖。

最后,一切回到从前,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天灾人祸,世界如常。

只是最后并非“什么都没有发生”,而是他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太多的疯狂与黑暗,终于体悟到了自己的责任……为了保持电影的情节不在这里透露,我就不说太多关于剧情了。

对于一个导演的处女作来说,本片已经不简单是“Brilliant”了,简直就是“Amazing”,近年的年青导演并没有特别惊艳的,印象中好像只有Memento的Christopher Nolan了。

但是Nolan在之前已经拍过两部片子了,而且年纪也30了。

不过巧合的地方是他们的两部片子都是结构复杂,不看到最后是不知道什么事情发生了的。

对于那种非常规的非线性的表述方式似乎都有很大的爱好。

我很喜欢美国的独立电影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在预算或者制作及其有限的情况下,用几个演员,就能吧一个故事讲完整——可能已经不能用完整来形容了,应该说讲得太好了。

本片可以被贴上“科幻”电影得标签是因为里面借用了一些时间旅行方面的术语和概念。

用国内的分类法来说大概可以算是“软科幻”吧——没用虚构的时空背景,没有繁复的机械/理论设定,更多的是挖掘和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实科幻小说的内核始终是关于“人”的,这也是我喜欢的科幻类型。

相比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的内心恐怕才是最难琢磨的。

我非常喜欢DONNIE DARKO的扮演者 Jake Gyllenhaal ,他所具有的那种怀疑的精神,黑暗的内心以及一点点的神经质还有那暴力倾向,和 Gretchen Ross 在一起时的敏感内向,真是让人着迷。

特别时他在学校礼堂里的那段讲话,冲动、激烈、嘲讽。

简直然我想起了高中男生那种好斗的性格。

整部电影中体现出来的既有小男孩的无知好奇,又又青春期男生的阴郁和低沉,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充斥全片的是一种充满80年代风格的SYNTH POP和SLOW CORE的音乐。

原本我不是很喜欢那种低调/死亡民谣,不过在这部电影里,放着真的挺合适的。

特别是那首MAD WORLD,唱出了主人公所有的忧伤。

在看过电影以后,你可以很轻易地回想起在电影中回荡地忧伤,这既是80年代场景地触景生情,更多地是在DONNIE 的生活中所有的不可抗拒的命运,所爱的人的逝去,以及从头至尾的孤独。

影片中还有太多的指涉和符号,也决定了它是一部风格化的CULT电影——不可能被大多数的观众所喜爱。

但这部妨碍它成为一部经典的电影。

Mad World:All around me are familiar facesWorn out places, Worn out facesBright and early for the daily racesGoing nowhere, Going nowhereTheir tears are filling up their glassesNo expression, No expressionHide my head I want to drown my sorrowsNo tomorrow, No tomorrowAnd I find it kind of funny, I find it kind of sadThes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 Are the best I've ever hadI find it hard to tell you, I find it hard to takeWhen people run in circles its a very veryMad World, Mad WorldChildren waiting for the day they feel goodHappy Birthday, Happy BirthdayAnd they feel the way that every child shouldSit and listen, Sit and listenWent to school and I was very nervousNo one knew me, No one knew meHello teacher tell me whats my lessonLook right through me, Look right through meAnd I find it kind of funny, I find it kind of sad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 Are the best I've ever hadI find it hard to tell you, I find it hard to takeWhen people run in circles it's a very veryMad World, Mad WorldEnlarging your worldMad World原文:http://makzhou.blogbus.com/logs/2005/02/1022417.html

 5 ) 需要思考

一般不会将自己划为CULT类影片的观众,但是死亡幻觉应该算是例外。

天才的剧情控制加上完美的表演。

Perfectdonnie其实一直在怀疑拯救世界是否是自己的任务。

日漫港漫在这十几年来给孩子们灌输的一直是类似于为了XXX我不惜与世界为敌的思想,that's cool,isn't it? 但是很白痴。

当一个人真的被告知,你的世界要被毁掉了,而你能够拯救他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Great! Let the bloody hell world go crack!”这不是一个正常人,至少是个精神紊乱者。

donnie的反应也许是最符合逻辑的,他在不停的判断。

“蓝精灵是没有性别的”,这里很明白的告诉我们,donnie不但没有精神上的问题,而且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有点叛逆,但是并不孤癖,幸运的是,他的父母都是睿智而善良的。

donnie一直在犹豫,是不是要拯救这个世界?

直道最后,失去了爱人,亲人就要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的善良。

在最后的时候,donnie应该是幸福的。

他在28天内体会到了我们很多人一生都难以体会的幸福,父母的爱和理解,爱人的信任...

 6 ) 什么叫做伪经典,这就是~

说经典 而且据说是导演理查德凯利的处女作好吧可能是很经典 导演可能很天才不过一个让观众看不懂的电影我真不知道经典在哪里 我花了一个小时研究背景资料 还是不太懂为什么当尼被圣物砸死 离线空间就消失了那为什么那个兔子还在一开始救他为什么后面突然就回到了开始 难道当尼自己能让时光倒流如果当尼自己不愿意死 为什么又说会产生死循环 因为那时候已经产生了黑洞吞噬一切空间了靠 不知是我脑子不中用 还是导演脑子进水了后来查了一下这哥们的其他电影 评分都是四分左右(满分为十,死亡幻觉近8分,排行IMBD100多位),如果他真是天才导演 应该和詹姆斯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诺兰一样,部部经典。

因此我估计这是一个伪经典片子 大师从来都不是靠运气成为大师的。

 7 ) 失去自由的英雄——Donnie Darko的解脱与蒸腾之路

《死亡幻觉》(原名Donnie Darko)算不上的一个很好的译名,因为该片描述之事绝非临终前的妄想。

而与令人迷惑的片名相反,这一故事展现出了极强的个性、令人着迷的科幻元素以及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失去自由的英雄形象。

主角Donnie毫无疑问是一个英雄模板的人物:大难不死成为天选之人,得知世界末日将到来的噩耗,而自己成为了有能力拯救世界的唯一人物。

似乎这会是一个好莱坞角色的翻版——年轻不成熟的白人男性被迫加入冒险,在不断成长中解开心结,解决问题,在和女主角的拥吻中结束全片。

但Donnie不是这样的人物,他和一般的英雄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区别:他没有自主权,或者说,没有事实上的自由选择。

如果说正统的英雄多多少少有自我抉择、自我成长、自我救赎的高光时刻,那么Donnie拯救世界的行动都在某种不可名状之力量的操纵之下。

而更可悲的是,他清楚地明白自己正在被操纵,却无法改变,更为整部作品增加了一丝荒谬与悲凉的氛围,也使得Donnie比起英雄,多一层祭品的意味,其生命在宇宙的宏伟命运前如露水般蒸腾殆尽,不留声息。

但此片为什么要塑造一位失去自主权的英雄?

这个云山雾绕的复杂故事背后,究竟有什么寓意?

这要从此片的设定说起。

1和传统的英雄故事一样,Donnie Darko的核心故事同样是“问题解决”。

一位英雄借助某种手段解决一道难题,可能是寻找传说中的金羊毛,或者斩杀一只恶龙,救回一位公主。

而在此片中,英雄Donnie的任务是拯救濒临破碎的离线宇宙(Tangent Universe)。

跟据片中设定,离线宇宙是人类所生活原始宇宙(Primary Universe)运行错误的产物,其标志就是圣物——一个本不该出现于某时某地的金属物品,片中为从未来穿越而来的飞机引擎。

Donnie身为英雄的任务就是利用自己作为接受者(Living Receiver)的权限,将圣物送回原始宇宙中,否则自己所处的离线宇宙将会毁灭。

而为了促使了Donnie完成任务,其周围的角色则会成为被控者(Manipulated),在某种终极智慧的指引下行动。

被控者将设置一个引导陷阱(Ensurance Trap),使得接收者别无选择,只能完成圣物的回收,即使这可能意味着接收者的死亡。

最重要的被控者有两位:生为死控者的兔人Frank,和身为活控者的Ross。

死控者顾名思义是在离线宇宙中死去的人。

他们有着强大的权限,可以通过幻觉、梦境等方式同接收者沟通。

我们可以发现Frank以兔人的样貌让Donnie躲过被引擎压死的厄运,并不断引导他认识自己的身份,传递时空旅行的知识,甚至让Donnie杀死未来的自己,使其得以成为控者引导其觉醒之路。

在Frank的引导下,Donnie的心理变化产生了巨大波动,不仅是堆积的压力、恐惧和紧张感,更有对周遭世界强烈的愤怒与反叛情绪。

Frank暗示Donnie水淹学校、破坏雕像、火烧演讲者的房屋,不仅是为其最终结局铺垫,也意味着Donnie作为英雄与救世主,其内心能量的觉醒与释放。

但Frank与Donnie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在影片前半部分,Donnie更多处于被压制的一方: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心理咨询师处呜咽着Frank威胁自己屈从于他。

如果剧情始终如此发展,Donnie将成为Frank操纵下的工具而被迫完成使命,但可能在完成拯救世界的使命前就已经精神崩溃。

但事情没有如此发展,在于另一位关键人物——身为活控者的女友Ross。

Frank的功能完全在死后发挥,其生前和Donnie交集极小。

而与之相反,Ross的功能则在她生存之时。

如果说Frank的作用是唤醒Donnie神性与非人的一面,让他具备操纵神力送走圣物的知识、能力与气魄,那么Ross的功能就是成为他与世俗世界的联结,为他的行为赋予人性的动机。

换言之,Frank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让Donnie拥有了救世的能力,但Ross则是推动救世的理由本身。

她和Donnie的相爱相恋,给了愤世嫉俗的英雄安慰与眷恋,成为了他不愿放弃这个世界的原因。

在影片的末尾,当Ross死去之时,Donnie才发现自己置身于怎样的境地:他面临一个二重选择——要么和世界一起毁灭,要么牺牲自己,让自己的爱人活下来。

在这里,Ross的死亡成了操纵Donnie手段的一部分——如果拒绝送回圣物,将再也无法改变爱人死亡的命运,更无法拯救自己在飞机上的亲人。

这与先前的一切共同交织成了最终的引导陷阱,使得Donnie陷入了别无选择的境地。

换一个角度看,似乎是Donnie与Ross间的爱情改变了宇宙的命运。

这种情节很类似日系作品中的世界系:青少年的爱情与世界命运等重大议题相联结,如《你的名字》男女主的爱情改变了陨石落下时村庄的命运,《命运石之门》中对爱情与世界未来的抉择等。

但事实上,Donnie Darko一片中的设定远更为残酷:如其设定书《时间旅行的奥义书》所言,所有被控者都会为了自身不被消灭不惜一切代价行动。

这意味着即使是爱情与亲情,也可能仅仅是活控者为保全自我,推动圣器回归的渠道,是将Donnie逼向最终陷阱的一步棋。

较真地说,这种爱情是否真实存在,可能也是一个谜题。

这也使得最终的结局充满了幻灭与悲凉感:Donnie是一个叛逆者,在为掌握自己的命运,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而斗争。

但他的叛逆本身却也是某个“宏伟计划”的一部分,乃至他的爱情、他的愤怒、他的恐惧,一切都在这个终极计划的操纵中,一切都在为他最终放弃自身生命拯救世界的那个瞬间服务。

在最终的结局中,送走圣物的Donnie被落下的引擎砸死。

其死前的狂笑意味深长,或许有对自身荒谬命运的嘲讽,对所爱之人终获拯救的欣慰,以及对不可改变的宿命以及不被理解的世界之强烈厌倦,与最终从中解脱的快慰。

2所以Donnie Darko作为英雄人物,最为独特的特质是什么?

是被步步操纵的人生,以及对命运的无力与幻灭感。

传统英雄形象中积极有为,挑战命运的精神难以在此片中落地生根——Donnie聪明、犀利而富有激情,但他越是观察与探索,就是越是发现自己无法摆脱宿命的控制,即使能观测到未来,也反而会被未来操纵,人类在无垠宇宙前的渺小一览无余。

甚至与希腊古典悲剧相比,本片的基调也更为悲观:古典悲剧中的英雄就算以不幸告终,也常常能以另一种方式获得升华,即所获得的社会认同、声誉、追思与怜悯,得以以各种方式被人铭记。

而Donnie身为英雄自我牺牲,却未能得到社会的接受与认可——他在离线宇宙中的一切功绩都被抹去,成为一个被引擎压死的不幸之路人,仅仅存留在少数人的记忆残骸中。

伴随着满溢厌世之情的Mad World,这个故事被画上句号,Donnie的丰功伟绩消失于世,仿佛从未存在一样。

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与叛逆、强烈的不可知论主义元素与笼罩全片的虚无主义价值观,使得本片更像一部现代主义的作品,充斥着对现代文明乃至人生本质的怀疑与矛盾之情。

英雄不再对信念笃信不疑,而想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自行探索真相,尽管如此,一切依旧是徒劳。

但这个消极的故事却完美展现了一种令人着迷的虚无主义美学,自从先锋派衰落以来,这种风格的成功故事是越发少见了。

3此外,从科幻角度,此片的科幻构思简洁精巧,而又充满留白与神秘感。

其科幻内涵的竞争力体现在其可迁移性。

当我看到《时间旅行奥义书》时,我的第一想法是这也是一本虚构类作品的写作指南:就像英雄被安排拯救宇宙,小说和剧本也要求人物完成任务;离线宇宙中,受冥冥之力操纵的被控者以或好或坏的各种方式推动着英雄的行动,我们也会在小说里如此这般的操纵配角以影响主角:例如让反派将主角推下悬崖让他获得武林秘籍,抑或杀掉主角全家迫使其走上复仇与流浪的旅途;各类死与活之被控者会设置引导陷阱强迫英雄抉择,我们也会封死各种退路,把自己的角色推到悬崖边上,然后对他说:好了,伏笔已经埋好,情绪已经酝酿,动机非常完善,现在该由你对仅存的两样珍贵之物进行取舍了。

一如Donnie要从自己的生命和世界与爱人的命运间抉择,我们也最喜欢看角色失去最重要的东西,一如《麦琪的礼物》中两名爱人的自我奉献,因为这样的抉择才能震撼人心。

在经受折磨的角色看来,作者无疑是残忍的,但与身处更高次元的作者相比,笔下的角色根本没有人权。

当他们意识到这一事实时,面对更决定的人生,会不会发出Donnie那样的狂笑呢?

而在更高纬度的生物,或者被称为命运与神的宇宙法则看来,我们扮演的角色是否与书中的人物无异呢?

对于这个问题,普罗泰格拉的回答可能颇为合适: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

而孔子的回答也非常类似: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 焉知死?

换言之,我们之所以不去探索高维生命与神的存在,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手段。

为何不把资源投之于可知可控的世俗社会呢?

怀着这样的务实精神,活在能掌握自身命运的人类社会,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而Donnie的悲剧恰恰在于他被赋予了超越人类之外的知识,在一步步洞悉命运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选择的自由,最终迎来了无可回避的终局。

在与宏大命运的碰撞下,个体的独立性如雾水般蒸腾丧失,有限留白中残存的难以名状之恐怖——或许,这才是本片最令人毛骨悚然之处。

首发于B站专栏: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651843

 8 ) “邪”的不是电影,是看电影的人

你有听过“邪典电影”之说么?

老实说,我本来是没听过的,在听说传说中的《死亡幻觉》之前。

关于《死亡幻觉》,据说是这样的:那一年,理查德•凯利同学刚刚从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构思了一剧本,想找人投资,可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却到处碰壁,没人愿意投资,一半是因为不信任剧本,另一半则是不信任他本人。

山穷水尽之后的某一天,剧本流落到了一向出格的“霹雳娇娃”德鲁•巴里摩尔手里,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霹雳娇娃”拍板担任制片并出演其中一个角色,于是电影得以开拍。

2001年电影拍完后,仅限在58家影院上映,票房惨淡,观众大呼“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神奇的是,不久之后20世纪福克斯发行了DVD,又弄了个神奇的网站让大家去为电影寻找注脚和证据,就突然火了、热门话题了。

固然仍有人指责其故弄玄虚、逻辑混乱、经不起推敲,但更多人则对解读电影里乱花迷眼的诸多元素乐此不疲,什么时空旅行啦精神分析啦,老电影致敬啦道德批判啦,家庭价值颠覆啦青春期性行为啦,对虚伪布道者的厌恶啦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控诉啦,对当代文化的解释啦,等等等等。

就这样,电影成了传说中的“邪典”。

电影外的事儿,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电影里的事儿,貌似更加邪乎。

有人是这么说的,看不懂《死亡幻觉》,看尽IMDB“TOP250”也枉然。

可是,要“看懂”还真没那么容易,光是那一堆诸如“离线宇宙”、“原发宇宙”、“活体接受者”、“虫洞”、“上帝”、“末日”之类的名词,就足以让人如堕五里雾中,至少,个人是被绕得蛮晕的。

似乎也正是因了这些名词,电影得了“邪典”之名。

不过,个人对这样的事情其实多少有些疑虑。

因为个人对所有“阐释”向来心存警惕,而在反对阐释的前提下,这部所谓“邪典电影”,说到底也就一多少有些粗糙且节奏把控有问题的“穿越片”而已,至于其中的社会学、文化学意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莫如说是己本昏昏人更昏,从而显得高深莫测而已,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物事。

说起来,从票房惨淡到粉丝无数,《死亡幻觉》戏外这事儿,倒是跟《大话西游》在国中的遭遇颇有相似之处:上映之初乏人问津,之后意外走红,经过无数的诠释、解读,电影成了“经典”,“无厘头演员”星仔也就成了“后现代主义解构大师”星爷。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星爷配不上“大师”的称号,搁在从前那个只有章太炎之辈才可以称为“大师”的年代,诚然是不配的,但搁在如今这个余秋雨之流被钦定为“大师”的年头,“大师”之称,说是配不上星爷或者也不为过。

我想说的是,《死亡幻觉》从穿越片摇身变成“邪典”,跟《大话西游》从无厘头喜剧上升到“后现代主义解构”,其实是一样一样的,电影本身未见得有多“邪”,“邪”的是看电影的人。

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是你自己的事,电影如此,世间万物亦不外如此。

倒是电影配乐相当好听,尤其中意片尾曲,“Mad World”,够动人够销魂够断肠,谓予不信,不妨一听。

 9 ) 影评一号

这片子看完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震撼,实在是被推荐的朋友误导了,还烧脑嘞,此人脑熔点也太低了。

我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几点出来,免得以后跟她讨论起来又忘了。

1.圣物圣物是凭空出现的,不是任何飞机上穿越而来了,这才是圣物难以解释的地方。

“罗马士兵被不存在的箭射中”同理。

离线宇宙只出现一次,没有循环,没有穿越。

离线宇宙最后出现的引擎是主线宇宙中砸死唐尼的引擎,所以主线宇宙中的一切都有来历,但离线宇宙没有。

2.唐尼在主线宇宙中死是注定的,但也是他自愿选择的,所以是牺牲。

离线宇宙中的唐尼最终明白了自己的意义是拯救宇宙并献出生命。

在离线宇宙最后,他注视着死去的女友,明白了自己不是“die alone”,从而接受了自己的死亡。

到主线宇宙中,唐尼放声大笑,我认为他并不相信梦中的一切,于是在不知情情况下死去。

此时唐尼是没有选择的,还有一个理论支撑这个说法,那本“圣经”上说,活控体处于求生意志,会不自觉地引导主角完成使命,在主线宇宙中他们清醒后有些保留些许记忆的人会愧疚难当,因为他们引导主角走向的是必死的宿命。

3.这片我最不喜欢的是宗教氛围,一个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力量控制着所有人的自由意志,从而没有人有自由意志,但这个全知全能的力量也必须遵守某些客观规则才能达成目的,以至于需要他的“人子”牺牲自己才能拯救不可控的熵增造成的混乱,这完全是现在基督教教义的讨论话题,我曾有幸和信教人士辩论过此话题。

1,在我的观点中,一个被熵增限制权力的力量就不是全知全能的。

2,假设这个全知全能的力量存在,那么创造的人类不应该是有瑕疵的。

3,假设造出的人类具有瑕疵是因为人自身的原罪,那么人类是否归顺主应该是人类自由意志决定的,即善男信女得永生,一切是人类自我觉悟的体现,但问题来了,那上帝是怎么安排人类的命运呢?

4,与我辩论的长辈们认为,大事是上帝(真主)做主,小事是自我意志决定,我又问了,多大的事情算是大事呢,多小的事情算是小事呢?

在人类自身不能确定某件事是否是自我决定时,你怎么能确定你有自我意志呢?

5,言归正传,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唐尼最终是否有权利(个人意志)拒绝完成使命,使主线宇宙和离线宇宙全部毁灭,像他自己所说的,“只是为了体会毁灭一切的感受”呢?

我们不得而知。

这就是我厌恶宗教的地方,他剥夺了身为人寻找答案的动力,将一切归结于不可说的力量使然,这是偷懒,更是可悲的。

这部片子从一系列包含宗教情绪的设定开始就沦为一个二流科幻故事了,完全不值得说他是神作,至少对一个无神论者来说,我不喜欢这部片子,客观打个四星,一星科幻故事,一星导演旺盛的表达欲还是很感人的,最后一星给片尾曲吧。

我的第一篇影评就这样贡献出去了,还是个自己不怎么喜欢的片子,也是很迷。

 10 ) 一个普通人的不普通故事

必须承认作为文科生,我的大脑死机了,不过我觉得这电影本身也有点故弄玄虚吧。

可是比较有特点的是,作为一个科幻悬疑电影,这部戏的主角并不是个大英雄。

这部戏的主角是个与世无争的普通人,他最后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宇宙不被毁灭,也可以理解为他临死前的脑洞大开。

总之,最后天灾人祸,世界如常,他没有变成超人。

他在异世界体验到了活着的意义和爱的滋味,最后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选择带着美好的记忆走向毁灭。

他走了,在女孩心中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世界一切正常运转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仿佛他从未存在过。

他没有成长为超人,他只是像我们一样,卑微的出生,卑微的死去,卑微的掩埋,只有几个人哭泣。

我想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独自走向毁灭吧,因为人生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在异世界得到的一切,对于今生已经足够。

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能在人间感受过它的温暖便是不虚此行了。

如果余下的生命都是虚无,那么不如让一切在绚烂之时结束吧。

《死亡幻觉》短评

很久没看过这么不要脸的科幻片了。剧本极其糟糕。人物莫名其妙。节奏混乱不堪。全片极其扯淡。男主角时时露出诡异猥琐的笑容,令人极其讨厌。一切都毁于导演的装腔作势故弄玄虚。净扯些伪概念,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最讨厌这种不好好说人话、为装逼而装逼并且瞎jb胡扯的电影了。看这样的烂片真是太浪费人生了。给导演竖个中指吧。差评!0分!

8分钟前
  • 楚子宙
  • 很差

看的导演版.在结合《时空旅行奥义书》(THE PHILOSOPHY OF TIME TRAVEL)和电影实际剧情上有点费脑子,物理知识得差不多才行.电影信息量很大,人物很出彩.音乐很不错.

9分钟前
  • 彦夕
  • 推荐

细节处的大发现会让你重新定义对本片的理解!看完再读影评收获更大。只是觉得配乐的人和导演估计没协调好,诡异的时候不错,黑色的时候太幽默……

12分钟前
  • ℨℨℨ
  • 推荐

60看这部电影跟看《木兰花》的感觉一样,太烂了!我是被《杀人魔盒》吸引着才对导演有兴趣的,但看他的处女作如此这般,的确失望透顶。独立电影导演绝大部分是庸才,大概是不错的。还好导演后来有进步,但他危险的倾向证明了他不会走到太远。再观察这位导演一下,如果下部作品倒退的话,就封杀他好了

17分钟前
  • 飞刀员外
  • 较差

真心中途睡死两次....而时间旅行也真心不是我的爱。消耗了脑细胞。也或许大概看了个明白

21分钟前
  • 默默仔是呆萌仔
  • 还行

这是一部让人看的脑抽筋的科幻电影,影片真可谓是极尽聪明耍弄之能事。要想了解导演的用心,你要做许多功课。比如你要对能量守恒定律坚信不移,还要明白“原发宇宙”与“离线宇宙”之间的关系。

26分钟前
  • Sunman
  • 推荐

不是Donnie的死能够救世,而是Donnie给掉下来的圣物一个来头才能救世。原来掉下来的引擎是凭空无故的,而影片最后Donnie开启虫洞将引擎送回过去,这样这个引擎才有了一个解释,才不会产生离线宇宙

27分钟前
  • 苏苏
  • 力荐

通过对校园暴力、霍金理论等不同元素的杂糅,创造了一种时空错乱而又玄乎其神的伪高智商幻觉,并以其粗口连篇的反教条主义暗合了当下美国主流的病态文化方向,其实只不过是一部毫无益处的烂片....

29分钟前
  • 丰饶之海
  • 较差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在走神一直在走神一直在走神。甚至有四分之一时间觉得像是校园青春片,整个连环起来像是一场不知道意义何在的秀。除了几个印象深刻点的场景,也真的是唯有音乐能让人喜欢了。

30分钟前
  • 微苒
  • 还行

吉伦哈尔那个“受”啊~~之后才知道此片是IMDB TOP250成员

35分钟前
  • 十夜
  • 推荐

DC版,配合着导演的书,它竟然是一部硬科幻。。。节奏很好很舒服有点像死亡诗社,I can watch it over and over again,每人都有自己的2001太空漫游吧

37分钟前
  • dorothy
  • 力荐

x 可惜没看懂(时间旅行 原发宇宙 离线宇宙 活控体 活体接收者 )

39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较差

我~去~导演你会讲故事吗!如果不是青涩时代的盖伦霍尔有着长长的眼睫毛、水汪汪的大眼睛和放电的微笑,我真的会在前半部分睡昏死过去!没tempo的电影真让人捉急...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看的最莫名奇妙的一部电影!! 很坚强的看到最后以后结局一处我就能明白! 最后的字幕都出来了,还是没明白啥个意思!

44分钟前
  • Hi-JAME
  • 很差

作为结果的未来的飞机碎片遇到了虫洞,来到了28天之前,影响了起因,这个起因却会让后来28天里发生的事情不再发生,包括飞机事故——这个世界我们以为的逻辑都是狗屎!!不是死亡是一场幻觉,而是生命是一场幻觉……

47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力荐

对于这类影片 科幻也好 宗教也好 其实只要背景知识足够 就能一一对应上解释 所以这种片子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对不懂的人卖弄 对半懂装懂的人糊弄

50分钟前
  • 张大毛喝美年达
  • 还行

这种电影实在让我有点无法理解透彻,只能看懂个大概

52分钟前
  • Chrno
  • 较差

故弄玄虚的索引和考据只会让电影索然无味,迷失电影制作的初衷。从故事角度看真的很无聊。估计这也是导演之后没有拍出佳片的原因。要不,您还是去写部架构科幻小说再自个写篇类似导评的分析论文注解。难不成要看懂您的电影,要在影院门口人手分发一本《时空旅行奥义书》?

53分钟前
  • 泰尼
  • 较差

原来能比蝴蝶效应好上许多……

55分钟前
  • Small.D
  • 力荐

吉伦哈尔姐弟总动员,两人对骂的时候可真情真意切,Jena Malone美死了~

59分钟前
  • Over5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