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莫村》,欢迎来到东莫村!
Welcome to Dongmakgol !
东莫村是个类似桃花源的地方,类似到引入场景的彩蝶刚一出现,我们就喊出“桃花源!
”,想到落英缤纷。
东莫村的村民比桃源人还要朴实,他们看到军人握着的手雷,疑问道,“他们怎么把土豆上色啦?
”面对南北军举枪相向,将他们夹在中央时,很自然地问:“你们怎么精力这么旺盛啊,该吃饭啦!
”欢迎来到东莫村,恩,欢迎……战争的手雷将他们用来过冬的粮食炸成了漫天的爆米花,村长说,地里还有嘛,来,吃饭。
联军的Smith被他们听成了喜小姐,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奇怪:为什么我问他 “How are you ?” 他不回答 “Fine , thank you , and you ? ”呢?
他们不知战争为何物。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看到他们,战争傻到不行。
看看吧,欢迎来到东莫村!
本来想好好地再次观赏《无极》。
说实话,这部片子已经看过两次了:一次先睹为快,看得愁肠百结,然后跑到三联论坛里发泄了一通;另一次赴朋友之约,心如止水,酣睡了一个小时。
但是对于陈导演我是极为敬重的,《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很难逾越的丰碑,所以,必须抽空再看一次,求得最终结论。
然而,我竟然完全失去了兴趣,鲜艳的布景和精湛的演技全然不能使我投入。
完全不知道导演到底想向观众传达什么样的观念,我甚至感受不到镜头之间情绪的流动和感情的贯穿。
从这一点来看,这个作品远不及《如果*爱》,虽然后者也仅仅是一道娱乐甜点。
影片放映到满神再度和大将军打赌时,我终于下定决心遗忘这部电影及其导演了。
网吧可供选择的影片真是多。
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许是归类于喜剧吧,我迟疑地点击了韩国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
据说韩国电影在向暴力色情和变态沦陷,我想诚然。
加之一些类似偶像剧的片子纷纷登陆,令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彼国的电影神话是否仅仅是一场泡沫。
但是今天终于看到了〈欢迎来到东莫村〉。
好久没有看电影时热泪盈眶的感受了,这个深夜的130分钟的邂逅是电影给予我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还想看一些其他片子,就将感叹和赞美留给明年吧。
向各位兄弟姐妹诚意推荐这部杰作,希望你们和小弟一样,在新年里遭遇一次久违的感动。
无知者无畏,我活在自我的空间里,不受外界的打扰,看起来电影好像描述了是中国的桃花源记,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大家和小家的世界观的分歧问题。
自小中国的教育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但是自给自足的村落不与外界接触,战争中的残酷不参与不接触,那个疯疯癫癫的小女孩好像就是祥和宁静的代表,仿佛人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这样的,按照这个村落的模式进行参考设计。
日出而耕,日落而息!
中国的电影也拍出来过这样的情景,比如太极~~~但是外来的事物终究会影响内在的变化,美国,韩国,朝鲜三种势力搅拌在一起,真希望加进去中国人的影子在,感觉导演有倾向性的把主观偏向南朝鲜,淡化美国在故事中的作用。
未完······
在绝大多数的教育中,相信科学、相信历史,都是一个重要的准则。
即使不是科学青年,人们对于科学的认可和推崇,已经没有太大疑义。
而对于历史,人们应保留怎样的记忆、遗忘怎样的经历呢?
胡适说:历史像小姑娘。
意思是历史怎么打扮都可以。
本来还不太在意这个论调。
可是,知道韩国的教科书白纸黑字的写着韩国才是朝鲜战争的胜利者,却忍不住冷笑,原来给历史涂脂抹粉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也许上了些年纪的韩国人对于那场战争的记忆比历史教科书更真切吧。
那场战争,本没有胜利者。
一个“和”的结局,却又是惨和。
交战的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韩战是韩国电影人不可能停止的一个倾诉理由。
从战争本身(《太极旗飘飘》),到战争侧面(《黑水仙》),再到战争后遗症(《JSA共同警备区》),韩国人把自己的血泪、伤痛、愤怒、不解,反复地展示着,宣泄着。
但只是站在一个角度,能不能表现出战争的全部呢?
《欢迎来到东莫村》本是著名的舞台剧。
与近年来风生水起的韩国电影相比,韩国的舞台剧事业,其实聚集了更为优秀的人才,作品有着更强的爆发力和思想性。
有许多优秀电影实际都是在成功的舞台剧基础上改编而来,比较新的就有风头无两的《王和小丑》。
而较早的由舞台剧改编的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也是创下韩国影史的数个纪录,并击败众多有口皆碑的大牌电影,加入2006年奥斯卡外语片的角逐。
但是从拿到片子就失望了一场。
不知是否因为资料的差错,原来的舞台剧,不仅有人民军、联合国军、李承晚部队,还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戏份。
把参战的各方都放在一个舞台,本身就因着多面的角度而有更为深邃的诠释。
然而在电影里,志愿军的部分,完全被删除了。
这不仅是切割掉一个符号、放弃了一个角度那么简单。
遗憾的发展为郁闷,于是放手。
还是在某天硬着头皮,从第一秒开始老老实实地看。
水墨画一般的片头,把时间设在了1950年9月,一个微妙的时间。
195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参战的日期。
影片的设定,排除了志愿军出现的必要和可能。
其余的短暂叙述,只是着重强调了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发动了针对人民军的强攻。
至于1950年6月到9月那段历史,只字未提。
为什么不说呢?
因为创作者只愿表现他们所希望袒露的情绪。
那种委屈与自负结合到一起,有些怪异。
敌对的人民军当然是要被塑造地残忍。
枪杀受伤的战友,不管这是真是假,也足够让所有观者齿寒。
而面对加入战争的美国人, 韩国人也情绪复杂,既要炫耀美国人给予对手的痛击,又要展示美国人的霸道粗暴外加胆怯。
很明显的是,露面的第一个美国人就在即将坠落的军机上大呼小叫、束手无策,完全没有职业军人的素养。
最后,当然是战时的韩国人自己了,而身份就分外暧昧——“逃兵”,不是因为恐惧自己的死亡而逃避,而是因为被自己所杀的无辜百姓而负疚,逃离战场甚至希望以自杀来赎罪。
三个死里逃生的人民军战士、两个南方部队的“逃兵”、一个坠机负伤的美国飞行员,阴差阳错地统统来到世外桃源——东莫村。
狭路相逢,兵戈相向,本来是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然而有些不对劲。
不对劲在于所有的村民都无视他们的武器、他们的威胁、他们的紧张。
无知者无畏,然而村民的无知并不让人感到滑稽。
在这个民风淳朴、与世隔绝的小村落,劳作、自足,才是唯一大事。
到是来自于文明世界的他们,带着杀伤性武器,带着仇恨、怨毒的他们,一言一行都变得荒诞。
东莫村是怪异的,它独立于世界;东莫村是神奇的,它没有任何战争的基础和理由。
本来是交战的三方,却在东莫村里发现,彼此的敌意是多么无谓,战争的理由是多么无稽。
他们试探着,放下自己的疑虑,解除对彼此的戒备,慢慢地互助、交心、不分你我。
这个过程复杂而艰难。
一个让自己震动的片段是,南韩的士兵告诉人民军小战士:是北韩发动了战争。
小战士在错愕中发现自己的领导缄口不语,默认了这个事实。
关于史实,在此之前,当然已经知道。
但是南韩士兵那种“我知道,你不知道”的得意……是的,战争不是他们发动的,然而他们知道战争爆发之前的种种事故吗?
他们知道那巨大的釜山战俘营中发生的一切吗?
他们知道南韩军人甚至韩国的神职人员在战俘营里做过什么吗?
永远有你所不知道的历史和真相,永远不要因为自己已知的而如此洋洋得意。
电影最后的结局无疑是很有象征意义的。
原来是敌对的南北韩军人,却携手并肩抗击美国人。
那个美国飞行员,以一个有些牵强的理由,没有参与他们的战斗。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对于这个倔强的民族,南北双方终归还是血脉相通的兄弟。
美国人,终归是外人。
这几个在东莫村得到灵魂解脱的人,本来已经有了和平生活的希望,却为了保护这种和平,放弃了也许可能的爱情和也许可能的明天。
东莫村幸免于难,但是那个纯洁善良、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却被杀害了。
据说,一千多万的韩国观众,在看到这一幕,没有人不落下泪。
那方和平的净土似乎被保护了,但是最美好的,都被战争在第一时间毁坏了。
最应保护的是人,最先毁灭的也是人。
而保护永远晚于毁灭。
三八线将朝鲜半岛拦腰截断。
这是一个巨大的伤口,并且总有人在伤口上撒盐。
南北韩的士兵,站在伤口的两个边缘,全副武装,对峙数十年。
他们扎煞着手,沉默地看着对方,他们的眼里有相煎太急的怨愤吗?
有血脉兄弟的温情吗?
有沁入心肺的伤痛吗?
我不知道,你不知道。
韩国反战电影,一个比较荒诞的电影故事。
故事发生在朝鲜战争初期,美国加入朝鲜战争并开始反推朝鲜人民军。
三个人民军溃兵,和两个韩军逃兵,还有一个坠机的美军飞行员,意外地来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小山村。
他们从敌对变成朋友,最后为山村的安宁他们宁愿献出生命。
这个桃花源小山村的人居然没有见过枪支,可是步枪这种东西不是朝鲜战争才有的,甲午战争就有了啊。
一直和外界有联系的村民居然不认识,实在有些不合理。
然后就是影片后期,五个朝韩士兵,莫名获得了一些机枪和火箭筒,居然能干下几架美国飞机,实在也太神剧了。
虽然影片的目的是反战,是向往和平,但是故事本身还是荒诞了些。
算JSA的另种形式也就可以对粗劣的特效意淫的战斗场面及雪天的蝴蝶报之一笑——反正只是童话罢了
题记:给我一点时间吧,我相信所有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善良的人民才有可能平安,梦中,我听到天使对我这样说――――卡夫卡·陆KavkaLu[img]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6-1/200611220561490848.jpg[/img]享乐主义的年代所有的沉重都会在“人性”温情的面纱后变得不确定,死亡的惨烈和主义的悲壮以对峙双方同样青年之血写在各自表述的历史里,只有数字和坟茔在暗夜的天空磷火四现,但,它决不会是被电影诗意化的苞米花。
死者,不再说话。
年轻的人很难理解死亡的意义,一种为了信仰的无私付出,于是,他们在幻觉的世外桃源里构筑出人道的天堂,当生命在欢愉里出生他必然希望生活有着宽容和和谐。
至少,这是年轻心灵的美好憧憬。
电影的意义就是任何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世界。
这些年来韩国的电影工作者借鉴了世界电影经验又不失本土化的特点,这样的方式是可以将自己国家的影像进入全世界的,《欢迎来到东莫村》的开头那水墨的意蕴(它属于了东方,却远去于大中华)充满着东方的气息,渐渐散开的墨,覆盖了历史的脉络。
1950 仁川 志愿军 韩军 人民军 联合国军(国军的表述是错误的,作为联合国授权的韩战,美军也在此涵盖里)硝烟 平民 伤与心56年后 我知道了钓鱼台的圆桌会议,葡萄酒如血猩红。
一个坠机的美军飞行员,一些人民军的残部以及韩军的搜索部队狭路相逢在古旧的小山村,所有的设置都让繁复回到简单,它回答了一个问题,人欲望和纷争的点在哪里。
广告出生的导演对于光感和色调必然注意,漫天的苞米花消解了战争的沉重,韩军和人民军的对峙只有焦灼和紧张,在这个段落里线形的时间消失了,导演让傻女孩的袜套成了温柔的砝码,女性永远带着母性的关爱本片让所有现代的概念远去,农耕的向往只是表明了现代人对于工业时代无情和冰冷的唾弃,道的陷落。
那些知足常乐的农人只是历史脚步里苍凉的虚影,进步的代价往往有天性的失落,蝴蝶再充满硝烟的世界无法飞扬翅翼。
在这样的与世无争的村里,人最有可能进行价值观的疏理,作为韩国导演能够塑造人民军的正面形象这是时代的进步,滤去意识形态后人就是吃喝拉撒,战争对于常人而言是被动卷入的,没有人喜欢把死亡当成游戏。
那段为了救孩子南北互助斗野猪的场面运用了广告摄影的技巧,在惊心动魄的后面叙述着人类共同的努力,人民军和韩军在这个时刻成为了兄弟,当代有许多这样泛人道的想法,时间终于让拼杀的人类社会懂的了和平共处的意义,从数码技术而言,韩国人也是出色的,相互帮助在生死关头成为成为必要的自救,电影一下子就说到了南北关系和谐的根本意义上。
随后,篝火边的烤野猪分食的场面将三方的军人围成了圆桌,任何影像都无法离开时代,三方军人的衣服成为了和谐的旗帜,换上农装的他们就是一般的农人,导演恰如其分表现了人的共处之道。
人民军的军官李少华问村里的老者怎样平和管理着村子,老人非常平静地说让他们吃饱了就成。
这部电影有着《道德经》的传承当联合国军准备轰炸东莫村的时候持反对立场的是一个黑人,这样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人的某些心态。
伞兵进村之后凶神恶煞的模样,恐惧让人的心理扭曲,那些善良的村民站出来保护那些南北散兵的时候,我想起了我们抗哈电影常有的场景:把八路交出来。
战争以及因为战争之血造成神经的高度紧张让人成为了兽,从表少尉的回忆,从李首长的回忆,他们都代表着当代韩国电影人对于战争的的反思,这种反思是建立在人性的立场上的,他会促进生命去思考一些问题,。
久石让的作曲非常的煽情,最后“南北联军”一起对付轰炸机的音乐气势恢弘,在山颠,人的儿子为人和钢铁的轰炸机对博,导演拆除了所有人的樊篱,他把一个称呼给了他们,那就是兄弟。
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知道生死之交的意思,那些手无寸铁的人民是我们的兄弟,当有人将屠杀他们的时候,请你拿起武器,无论他是谁,都是我们的死敌。
这是这部韩国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
英雄不问出身,所有为了人民的事业(安居乐业)而付出生命的人都是人民的烈士。
他们和山河同在。
从韩国年轻导演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平和,记得有人说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电影,其实在第五代的标志电影《一个和八个》里就反思了战争里的普遍人性,而这部影片的命运也正好回答了这样的提问,人性在这边依旧是很难完全发挥的命题。
而,韩国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附录:影片资料】《欢迎来到东莫村》韩国2005英语译名: Welcome to Dongmakgol导演:朴光铉主演:申河均、郑在泳、姜慧贞、任和龙音乐:久石让片长:133分钟奖项:2005第四届大韩民国电影奖最佳电影奖、最佳新人导演奖和最佳女配角奖、最佳音乐奖。
韩国青龙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奖个人评价:艺术性7.5,欣赏性8.5(电影的方向)2006年1月12日 星期四 21时3分 云间 寒鸦精舍 雨中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装DVD的那个小箱子里,还存有一些没有看过的碟片拿出借着奥斯卡而比较红的《潘神的迷宫》看了15分钟关了,这电影不适合晚上看因为有点小小的神话的色彩,我怕看了晚上做乱七八糟的恶梦;红色封面的《回归》,是阿莫多瓦的最新电影但始终不能融入到以西班牙语的电影中游离,游离因为那些国外著名的情色片用的大多数是西班牙语的配音老让我感觉到是在看情色片又,让碟,从那机子里吐出还是选择韩国电影吧,总觉得这是最保险的选择这是一部名叫《欢迎来到东莫村》的电影导演以前是拍MV和广告的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但就是这样一个新晋导演,呈现出的是娴熟的讲故事技巧和漂亮的镜头运用一部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让人又笑又哭甚至让我体会到了当年看《太极旗飘扬》时的深深感动看《共同警备区》的紧张刺激看《爱有天意》时的明亮画面把所有韩国电影的特质体现的淋漓尽致很佩服当代韩国导演们对历史的这种态度对内战的反省让我看到了文化人在一个民族伟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当年的《太极旗飘扬》到《共同警备区》再到今天的《欢迎来到东莫村》与其说是电影的剧情吸引我,还不如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让我更为感动。
让人再次兴奋的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这让我不禁想到了马上要出新片的香港导演欧雪儿同样是拍MV出身,拍广告她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明明》又会怎样呢?
等待着看香港电影和韩国电影的PK吧……
虽然有些瑕疵 有些地方也显得细节挖掘不够,某些环节在节奏上有些拖沓,但手榴弹无心扔向粮仓,把玉米炸成了爆米花,疯丫头在片尾,给曾经都活着,在东莫村安详睡在一间屋子里如兄弟的南北朝鲜兵耳朵上别一支鲜花,这样的剪辑顺序,等等都令人叫绝但实际上,我是看到那三个士兵,代表着南北朝鲜的双方,在成功地引开美军轰炸东莫村,成千上万的炸弹于黑漆漆的夜空里坠落,那三个男人,却在如烟花绽放,由远及近的山坡上爆炸的火光中欣慰微笑落泪的场景,我的心狠狠地被震撼了 看到有关评论预测,说这部影片虽然代表韩国05年票房剧情拍摄的最好成绩问鼎78届奥斯卡,但因为这里面的立场或者其他一些反美因素,它得奥斯卡的几率为零 但当我看到片中的炸弹如烟花,士兵如赤子的那一幕,我知道,那个奖对于制作出这部影片的集体来说,太渺小了 仅仅因为这个镜头,仅仅因为他们的心胸和期待所呈现出来的视听语言,该片也必将进入世界电影史 由衷赞叹
其实,这是一个童话!
(一)误入·色彩泼墨山水画的开头,更适合讲述一个惬意安闲的故事。
可恰恰,这般柔和美妙正是为着战争而开篇。
强烈的对比从最开始出现,似乎预示着它将贯穿始终。
韩国的爱情电影多喜欢选用色彩强烈的自然景色,从而使影片达到一种唯美的境界。
《电子人也无所谓》便是各中代表,缤纷的色彩,绚丽而迷人,而这部反战片也选用了同样明艳的色彩。
在我们的印象中,战争应该是硝烟暗陈,战火纷飞,虽不至于整个世界一片灰暗,起码也应该是冷色调。
而本片的导演恰恰大量使用了明亮温暖的色调,那既是为了突出世外桃源,也绝妙的讽刺了黑色的战争。
不同阵营的六个人,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到了这个战争年代的桃花源。
而几个人一碰面,冲突便瞬间爆发。
可本片没有普通战争影片那种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对打,两方人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了微妙的平衡。
为了维护这种平衡,两方人只能不分昼夜的在原地对峙。
期间,村民的各种反应着实令人忍俊不禁。
导演用喜剧的手法,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奇趣横生的乱世战争图,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血色,而是笑声并着搞怪的彩色。
就在我们笑着问导演,什么时候才能打破僵局时,傻女拉开了手雷的拉环,形势一触即发。
当手雷炸响的那一刹那,没有血肉横飞,没有残肢断臂。
漫天飞舞飘落的爆米花,美的简直不像人间。
这一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惊喜地笑,他们的瞳孔中只剩下纯真。
不论南方军北方军还是美军,那一抹释然,让战争的阴影瞬间消失无影踪。
干净祥宁的配乐,则更升华了主题,净化了灵魂。
(二)融入·野猪两方人的关系在粮仓被炸之后破冰,为了给村子储满粮仓,两方人放下了枪炮,拿起了农具。
挖土都不仅仅是一种和平的回归,更是某种意义上人性的回归。
野猪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生命在前,不同战线的人放弃成见通力合作,终于让野猪死在了他们的棍棒之下。
这一刻没有敌友之分,没有国籍和种族之分。
人天性中的善良在最危急的时刻被激发了出来。
好似拨云见日般,南北军对彼此都有了崭新的认识,这种认识无关立场,而是作为“人”这种动物的最根本最原始的认知。
而后来一起吃猪肉,一起在田里上厕所,更是说明了,其实所有的人都一样,不论什么南方均被放军,都是要吃喝拉撒。
从根本上来说,他们都是人。
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分敌我!
随着相处的日子一天天增加,这三方人之间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他们既不能完全忘记自己的立场,但又无法不惺惺相吸。
渐渐的,他们有了对话,有了交流,有了超越战争的友情。
体育无国界,音乐无国界。
看着所有人一起玩“田间”橄榄球,一起唱歌吃土豆,我们观者脸上都会露出满足的笑,战争的阴影慢慢消散,只余下土豆田里让人回味的欢声笑语。
这一刻,他们属于桃花源,桃花源也属于他们!
(三)升华·蝴蝶就在快乐和融合达到顶点时,破灭也同时开始。
军方以冠冕堂皇的借口,制定了轰炸村庄的计划。
黑色终于在黑夜中侵入了……满天的蝴蝶,阻止了很多伞兵的到来。
纯美的蝴蝶,大概就是上帝派来保护这个村子的天使。
这块乐土,是上帝留给无忧无虑孩子般的人的。
杀戮就要开始,灾难已经悄然降临。
在士兵的枪口下,村民自发自觉地站出来保护这些外来的朋友。
他们虽然迟钝,但不至于看不出危险。
其实,在很久以前,他们已经真诚地接受了他们的到来,从最开始,从心灵深处。
那个最纯洁的天使,就是世界开始黑暗时最先被污染的一个!
因为太纯净,所以经不起一点黑色。
她像一只蝴蝶那样脆弱而美丽,静悄悄的便走掉了。
死亡,终于残酷的揭示了现实,他们不属于这个宁静祥和的桃花源。
为了保护这片乐土,为了共同的信念,昔日的敌人变成了今日的伙伴。
为了信念,他们再无所惧。
正因为这样,也就有了后面那场硝烟中的悲壮。
浴血的他们,静静的诉说着坚持的力量。
面对死亡的这一刻,他们竟是如此的从容,或许,心有所持,世上便再无恐惧了吧!
终于,他们解脱了,从无休无止的战争中真正解脱了。
(四)终章·白雪等天放晴,世界回归了纯白。
看着散落在地上的头盔武器,我竟从画面之外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宁静。
皑皑白雪的埋葬下,他们都是天堂的孩子。
记忆中那个做灯的伯伯,手下依旧不停。
那些大脑袋人偶路灯其实像极了宫崎峻笔下的动画,也或许,这部影片本身就是一个童话吧!
记忆中那个戴花的女孩子,轻轻的把花别在小士兵的耳畔。
睡梦中,小兵纯真的笑脸,是不是也感受到了幸福与安宁。
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
生活本不就应该是单纯的蓝天,绿草和快活的笑么!
“战争可耻, 生存可敬, 理解可畏, 共处可以。”——一位奇艺网友的评论。
战争的定义何其简单,靠所谓的国家荣誉来道德绑架他的士兵和群众,之所以说最后的几个人是英雄是因为他们遵从了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这就是人在对抗强大的体制时唯一可为的胜利。电影节奏太缓慢,拉长了不该表现的叙述,导演驾驭水平太差,再者电影前轻快恶搞,后面偏沉重,过度不好,好似将电影一刀切开
高分无聊系列。《桃花源记》也能抄?真是大开眼界。虽说是反战题材,可怎么就让人看着那么不舒服呢?两边打架导演搁这儿拉偏架能让人舒服才怪。南北两拨人是怎么来到东莫村的呢,南边儿两个人是偷跑,一个怕死、一个是出于善良违抗了上级命令;北边是被打得溃不成军只剩了三个活口逃出来的,之前部队内部还发生了杀害伤员女眷的反人道行为。前者属于“情有可原”、后者是“天理难容”,逃亡过程还用北韩士兵坠崖来制造笑点,别的不说,刻板印象先给你拉满。后面两拨人对峙,也是南韩军人用身体去挡手雷,北边的只会和村里的女人眉来眼去。只能说棒子们太吃“自我感动”这一套了,表面是提倡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实际还是夹带私货、用心险恶。至于有一个高赞评论拿大陆台湾和南北韩做对比,说我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台湾问题和朝韩问题能是一码事吗?
@2011-06-20 12:13:15
韩国人是有多讨厌米国啊,和朝鲜讨厌中国的程度相仿佛吧,果然大恩若仇
片尾有个小泪点。这是棒子看完桃花源记写的片子吧。无知者无畏,在纯朴的人们面前,现代化的人们懂得太多反而显得丑陋。战争就是因为人们懂得太多想要的太多才产生的吧
能敢说跟鬼子来了没关系? 依我看来,远远比不上鬼子来了
总觉得是抄谁的创意,记不起来
导演一定受到过“阳光政策”的洗脑
十多年前有人推荐给我 忘了为啥没看 现在补上。太多情节欠缺逻辑 搞笑的部分也不怎么好笑 节奏还偏慢 整个概念的构思比呈现出来的内容有趣。
5个男人一起打飞机的故事,看完最想不通的是这片子为什么评分这么高.........话说电影里的傻妞总是第一个死的
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命题作文...
前阵子每天中午吃饭看一点,没有太大冲击,不过还可以看看!
通篇不给力。总有挠不到痛处的感觉。——人们为什么总在事情发生的一片混乱后才去反思起初行动的本质与目的?我混乱,你混乱,谁去想的多,谁最痛苦。
愿世界上每个人都被温柔相待。
战争童话,把朝鲜战争中兄弟阋于墙的意识形态纷争通过戏谑又浪漫的喜剧来展现。发展到后面有点儿《七武士》的意思。谷仓爆米花是最动人的一幕,结尾的炮弹烟花是最憾人的一幕。配乐太久石让了!(事实上就是久石让配乐的。)
完全没看懂,没意思~ 比较假!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比较令人眼前一亮,爆米花场面也很惊喜,可是故事整体拍出来没有足够吸引的地方,不伦不类!!剧情铺垫好闷,特效场面也太假,蒙太奇部分效果很一般,没有继续看的吸引力,后面煽情的部分,影片内涵升华感觉力度不够,人物角色刻画不够细腻,但最后结局和片尾外国友人录像的确是点睛之笔
以世外桃园开篇 以人性救赎结束 朝鲜战争给韩国人带去了苦难 同时也带给了他们超越苦难、超越仇恨 反思战争的能力 以及敬畏生命 追求正义和信仰的力量 彻底将诅咒变成了祝福 面对当今的局势 韩国人还得走很长一段路 愿以神为本的信仰能帮助他们解决危机 变成赐富于民族的机遇
不谈电影主题,《欢迎来到东莫村》就是《桃花源记》的现代版,难怪韩国人会说一切文明是他们的,如果放在49年之前一定抽死他们,可是现在有什么脸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