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欲望都市里CARRIE 曾迷惘的在自己的专栏里写道:我们怎么定义爱?
Love is complicated . The more words we invent the harder to define things . What really defines a relationship? Someone say there is a door shuts , a window open .A ''good on paper guy'' is a guy With great credentials......who you always end up leaving for some hot guy......who rides a motorcycle and doesn't have a checking account.名义上的好男人拥有出色的背景资历最后你却永远会为了一个骑摩托车的浪子离他而去Hester 是一个内心脆弱,多愁善感,喜欢黏人的小女人。
她始终是仰视面前的这个男人,沉迷在自己对于他深切的爱中。
她对于爱的渴求让她自己失控。
在爱中迷失的女人总是会失控的做一些事情,如此的不顾一切,不计后果,甚至不惜粉身碎骨,这样极端的爱,试想一个男人试图用自杀或是割腕来求得更多的关注和爱,你会从心底里害怕,无法承担这种令人窒息的爱。
这也就不难理解Freddie Page虽然还是很爱Hester ,但是却果决的结束了两个人的系。
当然两人的问题不止这些。
女人对于爱的渴望,可以理解但有些男人不能全部接受。
因为在男人的世界里生活的全部包括丰富的内容,女人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爱的产生可以跨越阶级的藩篱,但是爱的延续却会无时无刻不显现出阶级带来的矛盾。
这样的爱持续的让两个人备受折磨和害怕,最终不得不妥协于阶级。
爱情是一个恒久的文学 戏剧 话题主题,人们永远都在追寻,很多人一直迷惘 What is love ? 电影 美食、祈祷和恋爱 的开篇说道;"我有一个朋友叫Deborah,是一名心理学家。
政府曾邀请她给来自柬埔寨的难民提供心理辅导,这些难民经历凄惨,这使得这位心理学家对此感到畏惧,他怎么才能理解他们的感受呢?
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呢?
但是这些难民和心理学家谈的最多的是什么呢?
几乎都是我在难民营遇见了这个男人,本以为他真爱我,但分手后,他却和我表妹好上了,现在又说爱的是我,还一直打电话给我,他们现在结婚了,我该怎么办,我还爱着他。
这就是我们的真相。
"女人在问这个问题,男人也在问这个问题。
难么站在男人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Freddie Page举例说就如同JACK 和 JILL的关系。
Jack and Jil , Jack loves Jil , Jill loves Jack . But Jack loves Jill in a different way . 爱是没有对等的,你付出爱的同时无法乞求对方和你一样回馈同样的爱。
电影 美食、祈祷和恋爱 中也会看到激情退去的男女面对同样的问题。
这其是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会遇到的迷失感,失落感,当激情慢慢退去,没人会幸免。
改变的不只是你身边这个人,而是要调整你自己对于自己和对方的期待。
男主在热烈的爱情痴缠褪去后,又在追寻自己的自由世界,因为不满足两人的亲密关系的亲密度,女主开始无理取闹找茬,希望取得同情怜悯和关注,当然最终还是想要一如既往的被宠爱,珍视,视其为女王。
可是这就是爱情本来的样子吗?
几经争吵David对Liz说:Stop constantly waiting for something .(别在一直期待什么了。
)其实这就回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了,女人该如何自处,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不过分期待,不过度依赖,独立自主,不卑不亢,拥有一个完整而强大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依附于男性,仰视男性,乞求对方给于自己爱,卑微到尘土里,丧失自我,缺乏理智。
画面真的美 女主抖森的衣服 到房间的布置一帧一帧都很美一开始看的时候 因为男神太帅老出戏 然后又有各种回忆穿插没太看懂 就光看男神白白的屁股、大腿、小腿 然后各种卖萌 没流鼻血我都觉得自己定力好强 后来觉得不能这么辜负男神的演出 平静了一下 往下看 挺感动的其实 就是这女的作 放着平淡又富庶的生活不过 总觉得这种小心翼翼不越雷池一步的生活无聊 于是就出轨需求其他的爱的刺激 但我觉得这种 作 其实每个人都有吧 越没有的越想要 到最后得到了 时间久了觉得不对味了又想逃离 就像Heaster因为一个生日没过好就自杀看到说 年轻人就想要炽烈的爱 之于我来说 也是这样吧 passion is one of the meanings of life 所以就看到女主各种内心戏 痛苦艰难热爱 就都会觉得美 只有悲剧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美但是我觉得 强加给Tom一个飞行员的身份总感觉别扭 明明里面穿着笔挺的西装 彬彬有礼地喝酒聊天 然后要体现出经历战争的洗刷而幸存 不想被爱牵扯 没有办法心甘情愿地过安稳生活 这种感觉来 总觉得不够 Tom在里面真是太嫩了 很难看出那些战争后的沉淀 穿上西装的那种气质总感觉不够符合他的身份 我总觉得如果就是简单的一对情侣的话我会更入戏一点 不用这么强力地去理解Feddie的那种仍然想要自由生活洒脱去爱的感觉到最后一幕和第一幕呼应 其实也就是一天一夜的事 一天一夜 裂痕明晰 那些不顾一切奋不顾身的爱就这么搁浅 Feddie不会爱 Heaster乞求爱 他只能把自己都奉献给这一整个爱情 我想分开是解脱 如此大家都可心满意足地去过另外的或平淡或更热烈的日子 都有这样激情的岁月撑腰 也都可过得丰富吧 像最后天亮起来拉开窗帘的光最后告别的时候 真是快被石墩给虐死 他不用像Heaster停那么久去平静才能说出一句短句 他一句一句地接着她说 潇洒又轻松 可眼睛里就是一层一层地积起水雾 然后笑着说I’ll miss you. Bye 他不比她爱的少 爱到要失去自己 爱到不快乐 所以他想逃离抖森真是个大文青 就喜欢演这种文艺片 电影里面出现的每一帧美到张张截图都不过分 西装风衣 完全丧失抵抗力 身材太好了 侧面全裸完全我就。。。
这几天又有传言说抖森要结婚啊什么的 在没看他和这女的上床和亲吻的时候 我觉得我基本上还能接受有个他爱的人陪他啊什么的 想着偶像幸福我也开心啊什么的 看了之后就觉得 完全接受不了未来有一天。。。
啊啊啊不能想象 但是还不想让偶像孤独终老什么的 但就是接受不诶居然。。。
2014.1.4
看了四五遍 一是因为抖森 二是因为这部片子很美 这样的故事也是我所喜欢的类型相爱却不得最喜欢的场景是freddie教hester唱you belong to me那里那个版本的you belong to me真好听所有人都跟着唱 沉浸在甜蜜的温暖的气氛里她在他怀里 却跟不上调 于是她四下张望 发现只有自己一个被排除在这甜蜜的气氛之外再联系美术馆的那一幕 二人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他说but jack doesn't love jill in the same way. jack doesn't ask to be loved!她说and what about jill!他说that's jill's bad luck多么无力的感情 爱的很深 却改变不了现实的差异或许他们只需要无言的相对 拥抱着跳舞 亲吻着入睡虽然physical并不是他们之间的全部 但是灵魂无法契合的爱情一样痛苦
很好看啊,先为没看懂的朋友稍微梳理一下片子的主线,如有误解请各位斧正。
女主写了一封遗书然后打开煤气自杀了,结果第二天早上被人救活,男友回来后,看到遗书觉得愤怒,就跑去酒吧了,女正要出门去追,被上门来的丈夫挡住,女主在丈夫面前强装坚强,丈夫走后便又出门去找男友,在酒吧和男友大吵一架后分开了,她又打电话叫男友来跟她住最后一晚,在家门口又碰到了丈夫,她体面的告别了丈夫,回到家里,男友去意已决,第三天早上,体面的告别了男友,然后继续自杀了。
主线之中插进了许多女主的回忆,通过在恰当的位置的插叙的补充,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
大家可以根据女主的着装和精神状态分辨出主线和插叙的部分。
最后一幕镜头对准了废墟,暗示了女主的结局。
我认为这部影片的主题就是讨论了一个“爱情何如”的问题。
丈夫的爱情是维护好婚姻的形式,抖森的爱情是抚平内心战争伤痛的良药,包租婆的爱情是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伴,而女主的爱情是什么,或许是干柴烈火,是含情脉脉,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是穷其一生的全部,然而她却没有得到,并且永远的失去了,所以她选择了一个人一氧化碳中毒。
丈夫爱女主,像父亲爱女儿,并束以婚姻的枷锁,不管是得知出轨的愤怒,还是愤怒之后的悔恨,丈夫都不希望离婚,希望女主幸福,希望维持住一个家。
然而这富足却平淡的生活让女主感到窒息,以至于她只是看着丈夫,就心痛到泪流满面,她想要追求她心中的爱情。
女主爱抖森,但是抖森却不能像女主所想的一样去爱女主,所以女主觉得抖森不爱她,觉得这只是抖森肉欲的释放罢了,正如她对丈夫所说:“0+0=0”。
抖森得知了女主对自己的认识,感到愤怒,毕竟自己充沛的爱被自己的爱的对象否定,是一件多么让人感到心痛的事,对于抖森和女主都是如此,因而女主决定自杀,抖森决定离开。
女主感受到抖森的真挚和愤怒后,后悔了,她希望可以回到从前,但是抖森却回不去了,毕竟破镜无法重圆,覆水难以再收,已经破碎的感情就没办法再回到从前了。
即使冷静下来,再次对互相毕恭毕敬了,也没有办法再爱了。
很多朋友用一个渣男渣女就概括了女主和抖森,这未免过于片面。
爱情和婚姻往往不是一件完全划等号的事,有时甚至完全对立。
在我看来,爱情是一件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下的契约。
爱的背后,是浪漫和心动;而婚的背后,是义务与责任。
女主正是忠于爱情,才背叛了婚姻。
而抖森离开女主不是因为不负责任,玩弄女主的感情,而是因为他的爱和情感遭到了女主无情的否定,这否定就来自他与女主对爱的理解的偏差。
所以爱究竟是什么,或许就是没有道理的狂热,就是女主第一次见到抖森就无法自拔地深陷其中;但或许也不过就是一种对新鲜和刺激的追求而已。
每个人都对爱有自己的理解,不同理解之间的沟壑难填,如天壤之别,让无数人为之心碎,为之吸一氧化碳。
对爱的追求和追求过程中的阻碍跨越国界和年代,一个近百年前的英国故事,如今的我看了也难免潸然泪下,但即使如此,我也同无数先辈一样,相信爱情。
同样,我也是冲Tom Hiddleston去的。
没对比过老版的人表示,他动荡的热情,张狂的孩子气,还是有这个角色存在的说服力的——面对丈夫”为何爱上一个给不了你什么的男人“的疑问,Hester回答,“他一直有给我,他自己。
“TH饰演的Freddie,纤细精致,丝毫看不到老版的影子,粗犷他不具备,优雅古典跟酒鬼形象相去甚远,而且西装风衣一上身,一副出身良好世家公子感还不把"缺乏教养"的原始描述击个粉碎?
但这样的Freddie也同样适合与Hester来一段电光火石的开始,以及一出飞蛾扑火的终结。
在格格不入只好相敬如宾的婚姻里,Hester需要激情,而Freddie战时遗留的激情恰好能给与,这是开始;而当Hester要的不只是激情时,Freddie那能成为战争英雄的残酷能力立显,果断决绝,这是终结。
中间则是十个月内的各种碰撞,电影只是枚举了一二。
两个人都有两面,就像between the 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哪一面都叫他们进退维谷。
Freddie有孩子般地任性与热情,又具备战士的冷静果决;Hester面对丈夫与Mrs. Collyer强大泰然,却只能对这样的Freddie委曲求全。
以此来颠覆老版,或者就是导演的意图,并且自我满意。
电影从画面、配乐、镜头,都让我生出仿佛在看黄金年代爱情电影的感觉。
甚至Rachel Weisz有让我联想过费雯丽,而我当时对后者正是老版主演的情况毫不知情。
说了那么多,多因TH而起,不过电影其实并不适合花痴满血状态观看,尽管TH穿衣比橱窗模特还好看,而且不穿衣服时更好看(-_-|||),但满腔热血还是会被百分钟的闷磨成一地浆糊。
你无法如刷锤子,刷妇联那样,纯粹尖叫,吐槽,CP;也无法不暂停不截屏,淡定流畅地看完电影。
所以电影对于我,不够直白的爱恋看不懂,那似有提及的战争对社会造成的PTSD更是含糊。
出于对抖森的偏爱,对薇姿的爱。。。
多打一颗星。。。。
好吧好吧,我再多逼逼几句。
蔚蓝深海——The Deep Blue Sea 其实有抑郁症的意思,抑郁症,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沉入深海,深深的蓝色。
似乎看来很美,其实是作死的美。。。
参考林妹妹这日子其实是给薇姿作掉的,倒也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文艺女青年和英国飞行员性格不合的问题。。。
哎呦,我喜欢那个历史中的德国佬喏,虽然在不列颠空战中,英军真的很勇敢,把德国佬赶了回去,海狮计划也束之高阁,如果。。。
(⊙o⊙)…跑题了。。。。
不想写了,烦人,美感不够,其实顶多3颗星ps;抖森这长腿,能塞进小小的机舱吗?
三个星期的假期,俺并没有在努力临时抱佛脚备考,而是撸了几部大烂片后,拜倒在Tom Hiddleston的西裤下,顺着他的名字找到了他的这部文艺片。
感谢Tom让我认识了导演,电影诗人Terence Davies,如此美伦美奂的作品,就像一首长达一96分钟的影画诗作缓缓在眼前展开。
有的导演是讲故事的高手,各种情节引人入胜,有的导演天生就是诗人,虽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情节,但是各种细节让人赞叹不已,这部电影就是一首意识流淌的印象诗作。
作为一部女性电影,影片中Tom Hiddleston的男性角色Freddie,其实不是主角。
本片中一切视角都是从Rachel Weisz扮演的女主Hester的感受出发。
可以说我们作为观众跟随着Hester的视角,和她一起体验了一把她的私人感情生活。
(这里随便乱入一下,凡是在电影里和英国演员Ralph Fiennes(英国病人主角)睡过的美女,俺都默认为超级大美女,Rachel Weisz就恰好是这样一位超级大美人。
)整部电影就是描述她和情人分手的那24小时里发生的事情。
对于搞不清片断与片断转接关系的同学,可以抓住一个要点就是整个故事非常简单,就是女主早上自杀被救,男主回家后发现遗书大怒而去,女主打电话求他回来,晚上她真正的老公来看她的时候,男主回家和她分手,呆了一晚第二天清早就去南美洲,故事结束。
其他中间插播的所有的情节片断都是女主的回忆和感受。
影片一开始,伦敦清晨,一个女人,后来我们知道她就是女主角Hester,正在从容不迫地收拾房间,她好像没有出门的打算,而是铺好床,打开煤气,又静静地躺了下去,这时观众明白了她这是要自杀。
这是一个长镜头,伴随着漫妙的音乐和飘忽不定的光感,观众将迎来影片中第一个让人屏息的剪接,迎来美感高潮,摄影镜头在床上方旋转,呈现的是女主角Hester弯曲裸露的美腿。
正当观众沉浸在对Rachel美腿的审美高潮中时,镜头一直在旋转,慢慢呈现出另一个在同一场地的另一个时空。
剪接得非常完美的无缝连接呈现的是女主Hester在临死前回忆自已和情人Freddie的美好时光。
这时我们见到了Tom Hiddleston侧面全裸和Rachel Weisz如希腊雕塑般纠缠在一起。
女主在现实中绝望自杀,回忆中却是在同一张床上的美好时光。
这时观众便感同身受一般感受到女主绝望悲伤的内心世界。
不禁产生了一位美女为何沦落至此田地的疑问。
这时影片再度跳接。
还是Hester,安静地坐于室内,这个房间明显比她自杀的那个房间漂亮高档多了。
至此影片已经进行了差不多十几分钟,也没有一句对话。
一切尽在不言中。
整部影片用光极其唯美考究,美人如在雾中朝观众微微一笑,然后镜头一转,我们发现她是朝一个老男人微笑,这个男人也很节制地回报微微一笑,然后他低下头看书。
不发一语。
镜头再转回来,美人的笑僵住了,她的美好情意没有得到热烈的回报。
她无趣地转移了视线。
这时Hester流淌的意识再度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时空场景,一个高挑清秀挺拔的男人,(男主角Freddie)站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向观众微笑,镜头一转,原来他是朝我们的美人Hester抛着媚眼。
Hester笑了,她还是那样美,与前面一个场景唯一最大的区别是,她的笑容没有僵住,而是羞涩地低下了头。
随后我们见到这位帅哥跑到Hester的躺椅边,握着她的手,情深深雨蒙蒙地说,I really really truly think you are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 have ever seen. (我真的真的完全同意你是我见过最美的女孩。
)这样强烈的感观对比下,观众此时应该也感受到了大帅哥Freddie对Hester的致命吸引力。
这两段感观片断都是女主角Hester的主观感受,导演通过丝丝入扣的细致描述把她的内心感受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呈现出来,观众有第一手的感受,相信也会像女主角一样,一秒种爱上男主角。
这种看似混乱不堪,实际上精心安排的时空跳接,但是片断中大量呈现的细节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影片中各种细节也暗示男女主角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人。
在这之前我没有读过关于这部电影的任何相关信息,实际上这是一部翻拍作品,原作拍于50年代,由大美女费雯丽主演,这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在Tom Hiddleston伊顿公子加剑桥才子的个人气质误导下,我误以为男主角也是和女主一样出身的浪荡子,实际上我看了一会儿暂停一了下,找到费雯丽版的男主角和Tom的气质完全不同,实际上他们是两个阶层的人。
这下才算明白了。
首先就开头这三段我们就可以轻易推断出女主出身于较好的家庭背景,嫁给了一个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老男人,而她后来和男主角一起,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这从她的穿着和室内陈设看出来,她不顾阶级身份和男主搞在了一起。
那么这个男主是什么人?
导演不动声色的慢慢交待,有一个场景是女主和沉闷的老公还有婆婆一起吃饭,他们在讨论运动。
婆婆问她What do you play? (你平时玩什么。
)女主说就玩玩纸牌,引来家婆的无情讪笑,纸牌算不上什么运动,也许我们可以感受到运动也是有阶层性的,婆婆认为主有上流的运动才摆得上台面,她自已喜欢打网球,她儿子也就是女主角的老公打高尔夫。
这些都是所谓上流社会的运动。
这时女主忍不住发作了,她说,Sport is the most useless ridiculous absurd exercise of human kind. (运动是人类最无用最无聊最荒谬的举动。
)这们我们就知道女主解在她的自已世界里是一个异类,她并不赞同当时她所处阶层的人所持的主流价值观。
然后导演开始玩花样了。。。。。。
其中有一个小细节很有意思,一起吃饭的片断中女主问婆婆你还去看网球么,她说老公去世后就不去了,没意思。
然后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女主问过来探望她的老公,你还打高尔夫么。
老公说,不怎么打了。。。。。
然后沉默。
相信这时观众会恍然大悟,原来男主就是女主老公的高尔夫球友,影片一开始男主出场的场景,就是女主角老公邀请他一起打球,他第一次见到女主角,就下手勾搭了。
所以女主角的老公在自已的老婆被球友拐跑了以后,就再也不打高尔夫了。
而影片最后男主角离女主而去的最后一份好意竟然就是,你可以把我的高尔夫器具卖了交房租!
看到这里,联系这些细节,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对导演的精心安排叫好。
运动也许是打入上流社会的捷径,此中道理,在另一些影片中也有表现,比如在Woody Allen 导的Matching Point, 男主通过打网球晋身上流社会,而在天才瑞普利里,一心想挤入上层社会的Matt Damon没啥运动细胞,只好唱唱歌弹弹琴,Jude Law还看他不上眼,杯具。
作为一个退役的飞行员,没有艺术细胞也很正常,比较杯具的反而是女主角Hester,有一个片断回忆她让男主陪他去博物馆看立体派绘画。
做为现代先锋艺术的立体派,一个军人欣赏不来也没什么关系,但是男主角下意识里对他们之间的阶层差异还是非常敏感的,他当时说了一个嘲笑先锋艺术笑话,女主没有笑,他小心地说,那是一个笑话,意思是我没有那么傻,我在说笑话呢你怎么不笑啊。
女主角说你太幼稚了,男主角大怒,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
Yes, you are the cultured one. (对啊,就你有文化。
)If not we risk our life to protect the cultured ones like you, you wont be here being culture.(如果不是我们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你们这些有文化的,你哪儿还能站着这儿装逼啊。
)女主角说,对啊你们很勇敢,没有人否认,但是我们是要向前看的,这又踩了男主的大忌,他是一个活在战争里无法向前看的人,没有其他事情能像战争一样让他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有一个场景女主角的老公和女主的对话。
女主角说男主角很羡慕她老公的工作,不是因为钱还是社会地位,而是一个能活在当下的工作。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于是男主角骂骂咧咧在艺术馆里扬长而去。
这些细节让我们了解到他们之间的爱是不平等的,他们之间的差异是不可调和的,男主和女主称不上灵魂伴侣。
那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
各色人等给出了自已的理解,一个片断女主角的老公来探访她的时候曾经和她探计过这个问题。
老公:It is a tragedy. 这是一个悲剧。
女主:No, just sadness. 不,只是悲哀。
老公:When did you realize that? 你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一点?
女主:From the beginning. 一开始就知道了。
老公:Why you love a man who can give you nothing. 你为什么要爱上一个什么都不能给你的男人?
女主:He gave me himself. 他把自已给我。
女主老公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没钱没地位的男人,除了长得比自已帅,除了性,她到底喜欢他什么,他也多次问她是不是性,她否认。
实际上,女主在和老公对话中透露了他们的关系,她和老公说她们的问题在于:You know as one of those kinds I brought up to believe it is usually the man who is the one do the loving part. (你知道按我的教养方式来说我通常认为男人才是付出爱的一方。
)也就是说在她的世界里,男人通常是容忍包容的一方,而女人是为所欲为,被爱的一方。
男主角Freddie对她的致命吸引力就在于他随时散发出的灵动的生命力,阳光气息,和她老公相比,他就像圣诞节里的那棵圣诞树,相比之下,他周围一切人和事都显得黯然无光,了无生趣。
在反映女主婚后生活还有一个片断是和婆婆在客厅里喝茶,喝茶无疑是非常绅士淑女的活动,却让女主角坐如针毡,她的婆婆有各种爱好,声称自已“have a passion for gardening, have a passion for cakes.” (对园艺有热情,对蛋糕有热情)婆婆好像对什么都有热情,唯独对生活生命没有热情。
这种快要窒息的上流生活,让女主果断告辞上楼打电话给情夫,她已经没有掩饰了,公然在卧室里给情人打电话,她已经无所谓老公知不知道这个事了,她决定要活一把。
最后事情像她预想的一样,男主要离开了,她这段注定要失败的感情终于要结束了。
她拿着他的手套大哭一场,然后站在窗前,拉开窗帘,如果观众细心的话,会想起男主第一次一起进入这个房间的时候,男主也是站在同一个窗前,充满希望地哗地拉开了窗帘。
各种场景的不断重叠,让人沉浸在这一诗作里久久回味。
不得不说,两个主演的演技都很强大,Rachel Weisz演的女主角优雅美丽勇敢,她不顾强大的社会压力爱上一个一开始就知道是杯具,不能给她太多爱的男人。
而Tom的个人气质给这个男主角又加了一层感情层次,一个敏感多情,灵动活泼,惹人喜爱的角色跃然而出。
另:我看的这个版本字幕错误比较多,一个例子是,女主的老公问女主,如果生个孩子,会有帮助么?
老公:If you have a child, will it make any difference? 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你们的关系)会有什么不同么?
女主:To whom? 对谁(来说有所不同呢)?
字幕却译成,谁的孩子呢?
这里介词to 的意思是对谁来说是有所不同呢?
如果是怀谁的孩子,应该用介词of , 而不是to 。
这简直是差太远了,女主的意思是我就是有了孩子,这对谁来说都是没什么不同的,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我知道是不可能改变的。
她一开始就知道她是付出爱的一方,注定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字幕却把这个情节整成八点档韩剧一样的情节,我到底是要怀谁的孩子呢?
= =这样的错误如果是听译倒可以理解,如果是按字面译的就太粗心了。
希望大家自已也注意听听原音,有的时候字幕错误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观影体验。
此文里面的台词是按自已的记忆写出,不能确保精准,本来应该去查一下台词,但是也懒得查了。
这也许是我写过的最长的影评,如果你已经读到了这里,看在我写了这么多的份上,不妨留个言,说说呗。
:)
《蔚蓝深海》:这是毛怪三年前看的一部美好且沉闷的片子。
尽管奔波一天瞌睡难挡,依然耐着性子把它看完,一向急性子的毛怪对电影对小说对吃食具备天生的好耐性。
电影是毛怪最奇妙的玩具。
也许有的比较费神,也许有的比较复杂,也许有的以悲剧收场,也许有的冗长枯燥,但毫无疑问,它的多元化和本质的虚无性,都丰富了毛怪的生活,简直是浮生安慰。
在看了很多很多的电影以后才会明白,世界参差百态,人类的情感如此复杂,真相貌似唾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真正应了那句如梦幻泡影。
蔚蓝深海,英文名The Deep Blue Sea,在蔚蓝色的深海下面,有冰与火之歌。
(还有男神抖森的全裸出镜哦!
捂鼻血中……)无论三观是否一致,都值得一看。
毕竟人类的道德标准一直在改变,唯有对才华和美的欣赏亘古流传。
整部电影美轮美奂,所有的场景都怀旧唯美,带着浓厚的二十世纪中期复古英伦的味道。
HESTER略带神经质的磁性的声音,背景音乐小提琴的曼妙,飘忽不定的光感,老式的楼房泛黄别致花纹的墙纸,跳跃的时空场景切换,意识流不经意却准确无误的表述,尽管情节简单到三句话可以解决,仍然不失为一场感官盛宴。
接下来就用三句话说一下剧情。
HESTER是一个旧派绅士之妻,和婆婆一起生活,维持上层社会的优雅和沉闷,波澜不惊,遇到退伍回来的年轻军官FREDDIE,陷入爱河。
从而断然离家和FREDDIE同居,抖森演的FREDDIE如此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又桀骜不驯,HESTER如张爱玲说的那样“低到了尘土里,却欢喜的开出花来”,结果屡屡失望,自杀未遂。
这是两性之间古老的话题,关于爱与自由,关于付出与得到,关于执着和放下,关于斗争和妥协。
我们一直以为情感生活中,女性永远处于弱势,看上去是这样的,HESTER放弃一切,不要上流社会稳定的生活,不要温和细心的丈夫,不要优越的地位,不顾一切的爱FREDDIE,可是终究被辜负,最后FREDDIE冷酷得几乎恶毒,决绝离去,HESTER倾其所有,却真的一无所有。
在我眼里,其实就是英国版的安娜卡列尼娜。
可是,事实真的这样吗?
片中FREDDIE的一句话很发人深省:我没有要求你用生命来爱我,我也无法做到像你所要求的那样去爱你。
是的,A不顾一切不要命的爱B,凭什么就该要求B也要那样的爱A呢?
看似弱势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强势。
你要的爱我给不了,我就一定是亏欠吗?
我给不了,你就可以自杀吗?
你自杀了就应该是我的不对我的责任吗?我爱过你,难道就必须一直爱你妈?
我爱过你现在还爱着,难道就应该放弃我想过的生活按照你的方式生活吗?
我没有权利离开吗?
我没有权利不再爱了吗?
我仿佛听到了男主的内心嘶吼,多少理解了他的歇斯底里和冷酷无情。
两性之间达成真正的理解很难,建立在多次的伤害和绝望之上。
当成熟到来之时,大概才是真正的爱情到来之时。
即便是真正的爱情,也无法保证能永远如初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更多的是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
塞林格在《破碎故事之心》中写过:“爱你是最重要的事,莱斯特小姐。
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
可你知道我怎么想得吗?
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却又收回手。
”想触碰又收回手的爱情如此美妙煎熬,是求之而不得,是短暂,是瞬间的烟花,它注定和生活隔岸相望。
所以FREDDIE最后离开的决定完全可以理解。
如果注定要分离,应该如何面对?
当盟誓过的爱情灰飞烟灭,女房东给出善意的劝告:当从未有过的坏事发生的时候,保有最后的尊严,日子才会继续下去,自杀,不值得。
最后的最后免不了说BE SAVE,BE GOOD!
爱与自由之间,势不两立,可是HESTER最后嘴角的微笑是不是意味着,还有未来, 还有新的开始。
但愿那将是一个没有相爱相杀情节的故事。
《蔚蓝深海》的叙事结构其实跟《铁娘子》差不多,但是在人物塑造方面却截然不同,转场方面也明显弱于《铁娘子》,不过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有人那么诟病《铁》的叙事了。
如果用这样缓慢的感情表达方式以及并不鲜明的人物与其背景,并不精彩的转场,以上都会造成片子结构的分散。
更别提人物表演上,抖森还是太嫩了,唯一还算的上戏骨的女主表现也算不上很好。
这场明明是说的从小就认识的青梅竹马出轨事件看看就成了姐姐跟弟弟的恋爱记事,本来就是冲着抖森去的,所以对之演技的观察也算是仔细,他还需要更加稳定的角色去确定自己的定位,他的长相其实本来应该成为助力的,但是在这里面却明显成为了牵绊他前进的绊脚石,略浮夸甚至带着一点学院风的表演无一不是在暗示他需要更多的磨练,而《复仇者联盟》《雷神》之流的商业片能给他带来的不过是一时的所谓风光,他需要注意的,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不过或许可以参考法叔历练自己方式,虽然不知道这样美丽的颜变成大叔的道路上会不会坎坷。
PS.抖森的发泄戏不行,太像小孩子了。
不过确实是个美丽又渣的孩子。
电影看到一半,不由自主想起了《面纱》。
如果他是个丑恶、肤浅、虚伪、自私的家伙,除了外表和甜言蜜语一无所有,我们似乎就都能理解女主角为什么要在最后为自己悔恨不已,决心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为独立的,“不依赖男人”的女性。
可是如果他是个风趣、可爱、独特、善良、同时也帅气的家伙,难道以上的剧情就可以推翻了吗?
难道为这种男人付出全部就可以理所应当了吗?
“除了爱情,你还应当有点别的什么。
”“你说这话就好像我的父亲,你的语气。
应当有什么呢?
……你们所谓的灵魂的寄托?
”“你觉得你可以定义我和他之间的关系吗?
性欲并不是生命的全部,但是你看到了,他就是我的生命的全部。
”“他依然爱我,同以前一样。
”“我们说爱情有很多种,亲爱的,而同时也有虚伪的爱情。
无论如何,为之去自杀是不值得的。
”“这就好像我们说的,在恶魔和蔚蓝深海之间的抉择。
”说实话,看着这电影我真的有想冲上去把男女主角都掐死的冲动。
后来却释然了——生而为人,生而有爱,活该被煎熬。
只是那是一件说起来容易,遇到了却很难的事。
——这是爱情吗,是真的吗,是我想要的吗。
或者这种激情只是某种东西的替代品?
某种我应该有,却掩埋在对爱情的欢愉的寻求中、淹没在寄托于依赖的虚伪的安全感中的东西?
那就是你自己啊,Hester——你,你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除了他应当有的东西。
可你不爱运动,你不爱一切,你只爱他。
所以有时候很反感某些电影电视剧中夸张地爱地要死要活的情节。
我并不是低估爱情,我相信那是人存在于这世界最独特的特性之一,相信那是和星空一样美好的存在。
可是我也相信,爱情应当存于两个独立的个体间。
你可以说它完整了你的生命,可它绝不应该是全部。
影片中男女主角相拥着跳舞,背景音乐放着You belong to me 。
好吧。
也许有一天,我爱你胜过全世界。
But my darling,please remember,I don‘t belong to you.
绝望主妇的情绪,负心汉的泪光
beware of passion
不知所云不知所云不知所云……只知道,你的爱太重,压得那风度翩翩的男子喘不过气,离开这样的女人是正确的也是迟早的选择。爱本来就重,有的人愿意浅尝辄止,然后习惯平淡,有的人却愿意用生命 感受它的浓烈,最终被它摧毁才肯罢休,悲剧就在于这两种人碰到了一起,注定没有好结果。
演技派虐恋
今夜的催眠片 我会说我是为了看抖森的床戏才看的么!
节奏太慢,画面像笼着一层雾,没有感觉!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但是不算悲剧。这是个,女人陷入不可自拔的爱情时真实的故事。简单忧郁的剧情,但表现手法如此优美。结尾曲很好听
不值
冗长乏味 无病呻吟
两个好看的美人,其他真是闷。第一次感觉软妹是演技派
没办法打分。可是撸点实在太多。我觉得抖森真的是个很幸运的演员。遇到的导演都太懂得他的美了。
Samuel Barber的小提琴曲真美
又一次验证了那句话:“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为了所谓你爱的人而伤害爱你的人,这样你心中永远会觉得你爱的人没有你爱他那般爱你,其实俗一些“我爱你只是我的事,与你无关”多好。
房东太太拿回牛奶,小贩推着面包叫卖,孩童在街角嬉闹,他离开的早晨与往常并没不同。此后一人飞向南美,一人困在伦敦。不列颠空战时,一人躲进地底,一人飞在天上。美术馆争执不下,自杀信折磨不休,换掉尊严尿布,吞入绝望药丸。本是不同时空的劳燕,终究要分飞,能在战争中凯旋,未必会爱情里幸存。
好无聊
很想打四星 但剧作改编的文学味还是太强 整体摄影布景很精美 大屏幕上应该美轮美奂 几乎全是深色暗色调暗示女主角被压抑的情感 最后一幕掀开窗帘阳光射进来是唯一亮光 也暗示女主终于走进新生活
细腻的电影。
突然想起来,我第一次知道Tom Hiddleston这号人是这部电影的新闻,我还记得那张剧照是他站在门口。记得当初因为薇姿对这电影的期待还是挺高的,但是看的时候也是蛮失望了。
催眠电影。。。。。。。
这种局面真难受,陷进去的一方谁都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