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干净得让人想要落泪的电影上一次是在 《四月物语》大雨天破旧的红伞下?
还是在《情书》铭刻着不可言表情绪的书签里?
一个人的晚上 一杯绿茶 花与爱丽丝 随意摇摆的DV 唯美的构图 流动如和风的音乐神经质的天真女孩 木纳内向的学长岩井俊二回来了 带着某种熟悉的味道像四月里飘坠的樱花 早春清新的空气 冬天里的第一场雪 簌簌地落在心头干干净净的校园 干干净净的制服干干净净的世界 干干净净的情感岩井的青春片总是带着纯纯的感伤尽管他试着放飞一些轻笑 布置一出喜剧帷幕下落时 依然惹了那么多眼泪与悸动每天都是青春 开朗鬼马的爱丽丝 永远躲在她背后的花那清晨地铁站里的一瞥 牵动了两朵美丽的灵魂失忆是谎言 恋人是谎言 回忆是谎言 惟独 感情不能说谎海边的红心A 用中文说出的我爱你剧场外为了朋友 宁可放弃爱情 澄清一切的泪水与挣扎坚定释然的舞蹈刹那间 时光掉在记忆的浅滩上风把手中的痛吹走 孩子们便长大了 少了残酷 少了勾心暗斗少女与少女的友情暗涌 一样叫人揪心 很少人能把友情放进电影里却不乏味所以我说 岩井俊二是很棒的导演那么多年 他的电影还是如此温柔 忠实地温柔这些年 大家都转为喜爱激烈的东西 就像《戏梦巴黎》辛辣得有点呛鼻 不是不好看 只是少了我们都已丢失的柔软而岩井电影中的人物因为羞涩 对世界对人对事的看法都不会去得太尽总是保持一份距离 不会太过于执著与粘滞就像中国的水墨画 总有很多的留白喜欢看爱丽丝在明亮的房间跳芭蕾她穿着朴素的校裙轻盈的舞着看的人心也轻快的飞起来 嘴角会情不自禁的上扬微笑在阳光里 年轻就像那满世界的绿 那般岁月谁都曾经过 岩井为我们留住了那美好的时刻所以我说 电影是一块温暖的石头 为我们留下温暖的线索
你现在爱我,不久你又会爱上花,我又会孤单,这就是故事的结局.""我的帽子落在这里了,现在大概还在湖底.""我爱你""什么意思?""秘密""再见""什么意思?""秘密.""这些我都知道了.你不能代我作决定.""你爱爱丽丝.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花:我是花.我爱宫本,他不说话,背相声台词.他的眉眼多么干净,总是低垂着眼睛,好象与这个世界有隔膜.在遇到他之前,我与爱丽丝是好朋友,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躲在窗户里往外看,外面的人夸赞我的花,说是一个小小的花屋.他们没注意我在看他们.我的花很美丽,人们就注意到窗里的我.我还是个小女孩,在那个时候.爱丽丝带我一起去学芭蕾.于是他们知道我其实和其他的女孩是一样的,我不是那个花里的自闭精灵.所以,后来,发生了那件事后,有人跟我说:你们不该吵架.我也不想和爱丽丝吵架,事实上,我们只是打了一架.宫本在旁边.爱丽丝实在不该说那句话,按照我设定的情节,她背完我给她的台词就该离开,可是她没有.她提议玩那个纸牌游戏.我这个傻瓜,其实那时侯就该知道爱丽丝也爱上了宫本.她说她拾到红桃.她可以发一个命令.她说,她居然说:宫本,你从今后归我,你要离开花.我一下崩溃了.我的宫本啊,怎么可以呢.我紧紧抓住宫本,然后给了爱丽丝一下子.她倒在地上,爬起来,笑着说:开玩笑拉.她把我按在沙地上,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我们就绞结在一起.我听见宫本说:不要这样.又或许他什么都没说,他是个沉默的人.第一次看到宫本时,我就喜欢上他了.大卫在他后面,爱丽丝喜欢的是大卫.她说过把弟弟让给我拉.我们悄悄地欣赏那两个男孩子.我以为我们当然不可能喜欢同一个人.我坐电车,透过人群看他.他那么沉静,一直看他手里的书.后来我知道他是学长,在相声部里.我进了相声部,学着他的样子练习台词.我悄悄地注意他,跟他身后.那一次,我看见他被撞了头,他扭过头时看到我,我吓得转过身.又不安地回头,他象树叶一样地倒在地上.我跑过去,他晕了.我开始编织美丽的谎言.我告诉宫本,我是他表白过的爱人,他说过爱我的话.他相信了.他说.他对我开始没感觉,现在有了一点.我高兴极了.问他怎么有感觉.他说他梦到过我.我问他梦见什么,可能会梦想成真.他说,不可以成真的,因为我梦见你被警察带走.是我自己把宫本带到爱丽丝身边的.他发现了我悄悄拍他的照片.他问我原因.我撒谎说是爱丽丝拍的,她是他的前女友.宫本去找爱丽丝.他爱上了她.我再无法把握剧情.我是个大傻瓜.爱丽丝居然也爱上了宫本.我们不说话,大家以为我们吵架了.我们没有.我该怎么说呢.我是什么人呢,我只是宫本失忆时的女朋友.爱丽丝上了杂志封面.我买了那本杂志.我们碰见了,其实我们没有吵架,也就无所谓和好.她抢着要看.我们就哈哈地笑,象以前很多次一样.她走在前面,我蓬乱着头发跟在后面.她说那张照片上她的鼻子上有颗痔.我也看到了.我想起那天在沙滩,我们三个人玩跳绳.我和爱丽丝牵绳子,我让宫本跳,他开始不肯,还是跳了.他没跳过.他突然问了一个问题,他说,以前,你们只有两个人,是怎么玩跳绳的?我们都楞了一下,爱丽丝说,跟小朋友玩啊,我们最喜欢跟小朋友玩了.我想,我和爱丽丝玩时,还真是小朋友呢.爱丽丝:我对宫本说:我爱你.他不懂,我说的是中文.后来我又说:再见.他又不懂.以后,很多年后,他会懂,我不知道他那时侯会如何微笑.我不要他记得我.我爱花,我不可以爱上宫本.我的爸爸和我的妈妈离婚了.爸爸是个商人,他去中国上海做生意.妈妈交了一个又一个男朋友.她不要让她的男朋友知道我的存在.她不喜欢收拾屋子.屋子里很乱.我习惯了在满地的杂物中行走,还能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那天我在餐厅碰到妈妈和她的男友,妈妈让我离开,我离开了.因为她是我妈妈.花其实是个很好的女孩.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她内向,有感情也不会表白.有一双很大的眼睛.我们每天都在一起.花与爱丽丝,是连在一块的.她没告诉我宫本的事,她骗他我也不知道.但我按她的要求做了.她后来告诉我了事实真相.我当时只想帮她,真的,我骗宫本我们以前是恋人,他不爱我了,他现在爱花.宫本说他对我有感觉.我不知道怎么办,我发现我也爱上了他.有一天,我在街上走,提了很多东西.一个女人拦住了我,说她是星探.我也做明星梦.我打电话给花,让她陪我面试.她推脱.那时侯,宫本正在她家.我生气了.宫本就在同时发现了花拍的照片.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一场游戏.我去面试.他们让我吃东西,我吃东西的样子很凶,一点也不象个女孩.他们给我的朱古力很硬,我咬得很费劲,大概完了.我一个人走出去.在学校门口吃便当,大口大口的,一些人看我.后来我又去面试,我跳了芭蕾.我觉得自己象只鸟,自由自在地飞.跳完了,我告辞走了.我想起我的鞋还没拿,就退回去拿鞋.大概是芭蕾舞的缘故,他们选中了我.我第一次上了杂志封面.我和花还是好朋友.我们总在去水木车站的路上奔跑,我总在花前面,她比我胖点,抽着鼻子,跟在后面.我们会跑上电车,再从另一个门下来.故意坐错站.笑着抱成一团.我们偷偷观察周围的人,看见帅气的男孩子还是会情不自禁地议论.我还是喜欢高高大大的阳光型的,我会大方地说我喜欢他,花还是会很羞怯地偷偷看,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就是这种感觉,我爱死这个结局。
当看到爱丽丝穿着纸杯和胶条做成的芭蕾舞鞋跳起芭蕾时,一股温暖的液体流过脸颊,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震撼人心的音乐,有的只是轻快甜蜜的弦乐,还有隐藏在音声下若隐若现的纸杯和木地板摩擦出的响声,一切都是那么的舒服还有温暖,它让我忆起参加艺考时自己的才艺展示,也是在那样一个安静的下午,在一个空旷旷的大厅里,有应试的同伴,挑选的老师,穿着黑色的训练服,手里拿着体操鞋,开始了自己的小片段,没有人打断我,没有音乐,我双手触到地的咚咚声音,忘记了疼痛换来了别人羡慕的眼神,看着爱丽丝舞起,就觉得那是自己,静静的一切静止了。
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凝视。
初恋。
爱丽丝。
自己很偏爱爱丽丝,看见那些情节,觉得和自己很像,呵呵。
爱丽丝的一句玩笑就让花深深爱上了火车上低头看书的男孩。
爱丽丝有一个童话主人公的名字,天生不善表演的她,竟在谎言中使自己的感情成真。
白色的船桨荡漾起碧绿的湖水,空气湿润而纯净,她对那个陌生的男孩说:“记得吗?
这是我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这是初吻的地方……”红色的风车呼啦啦地旋转,记忆和现实交错成一片眩晕。
爱丽丝终于能在阳光充沛的房间里展示自己的优雅美丽,那个疯着叫着的小女头成了杂志封面上的小模特。
在这部电影里,爱丽丝充当了一个表演者,为了自己的花的恋情她欺骗了宫本雅志的感情,为了妈妈的爱情她欺骗了妈妈的男朋友,她表演给那些人,却还是表演不来,使自己陷入混乱中,却还是爱上了宫本雅志,面对妈妈把她当成邻居家孩子时,她最终没有吃饭匆匆离开了餐厅。
面对摄影机,她还是不会表演,所以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表演机会。
直到最后一次,就是最感动我的那个情节,她用芭蕾舞博得了摄影师的喜爱,但是那个不是表演而是她本真的自己,没有任何的表演的成分。
就像最后她在杂志封面的照片,也是有一颗标志进入青春的小痘痘,一切就像她鼻尖的青春痘,恩,那是属于纯真的,那就是她原来的自己,不曾过分修饰的真正的自我。
爱丽丝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在大雨里跳舞,真的很酷,用面具遮着脸,疯狂的随意得跳,当她抓住花时,花问她在干什么,“接触压力”带着面具的舞动还是属于自己的表演,爽爽的,宣泄那些关于她的感情。
爱丽丝跟父亲在车站的告别,学会了用中文说:“我爱你和再见”当她和宫本雅志告别时,她用中文说出了,他问这是什么意思,她说这是秘密,恩,这将永远是个秘密,但她知道宫本是喜欢她,不是花虚构出的爱情。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真实的活着有什么不好,亢奋就让她亢奋,本真的生活,即使那些情感只是一时的。
花。
从她身上我也许可以学到,她对于失忆的观点,其实我们都是失忆的,或者我们都可以利用告诉自己失忆来欺骗自己相信某件事情曾经真的发生。
这是一种很酷的想法,没有恶意,只是圆自己一个梦而已呢,我曾经暗恋一个男孩,他那时不喜欢我,我会在躺在床上时,幻想我们一起放风筝,在大河的河堤上,那个世界是橙色的,还有果汁的味道。
呵呵。
花趁宫本雅志撞上铁门,出现短暂性的“记忆丧失”的时候,急中生智的编造了“我是你女朋友”这样的谎言。
然后故事就开始了,看似是寻找记忆,其实是一场虚构的恋情吧。
结果,两个人的爱情谎言,变成了三个人的爱情游戏。
懵懂的宫本居然爱上了爱丽丝。
有一个情节很动人,,当花向宫本雅志说“如果你喜欢爱丽丝,可以去和她在一起,她是一个好女孩,你会得到幸福的”,但是由于那个相声演员在台上的歇斯底里的表演和台下的喧闹,他也是没有听到他应该听到的话。
这个结果让人有点失望,谁也没有得到爱情,但这就是初恋的感觉青涩的感觉。
在寻找记忆和爱情的过程中女孩们长大了,已不再是孩子,每个人都会将自己心中的初恋那些诗意与唯美,打上回忆的烙印,深深的埋在心底。
即使是虚构的。
但是在海边寻找沙滩上遗落的红心A,大雨中的独舞,还有花园,还有蛋糕甜点,还有地铁还有偷窥。
我们会在恍惚中自问:那些都是真的吗?
那些逝去的往事,它们的的确确发生过吗?
我们可以放纵自己,让梦幻一回吧,我双手支持。
温暖的让人想大哭一场,花还有爱丽丝,还有我们。
用生硬的中文一起说到我爱你,再见。
对于岩井以及岩井的这部电影,我有不能言全的佩服以及感激。
佩服的是整部电影的铺陈构思,感激的是,在越来越喜欢用金钱和特效拼凑的电影世界里面,竟然还有这样一部清新的作品,就像春暖花开之日,站在明媚阳光下散步的感觉……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解释其中几点也许大家觉得疑惑的地方。
(但是只是我自己的观点,也许有误会的话大家多多包涵)1)宫本经常念的是什么?
宫本经常嘴里念叨的,其实是日本的[落语],类似于单口相声,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表演者一般面无表情,但是会到最后引得观众大笑。
想想一般男生的爱好无非打电动、打球等,而对[落语]情有独钟的宫本,平时看起来一副木讷的样子,所以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他会相信Hana的谎言了。
但是其实宫本又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他总是在一旁暗暗观察Hana和Alice。
2)Alice为什么看到宫本捡到红桃A后会哭呢?
不知道有没有人认同我的观点呢,我认为Alice是有恋父情结的!
①首先,Alice父母离异,而她妈妈就是心理年龄比Alice还小的一个女人,例如在快餐店里,Alice碰见她妈妈和她妈妈的男朋友,她妈妈害怕被男朋友知道她有一个女儿,于是先下手为强称呼Alice为[邻居的女儿Hana],而且还一直暗示Alice赶快离开。
我相信Alice不会只有一、两次遇到这种事情,凭她在家里面对她妈妈的训话就可以知道她妈妈经常交新的男朋友。
本来就缺少母爱的Alice,对爸爸是相当依赖的。
②电影中Alice和她爸爸碰过一次面,是她爸爸为了和她庆祝升上高中。
她爸爸说想看Alice穿校服,Alice不屑的说不要,然后她爸问为什么,Alice回答:いやらしい(讨厌,下流的意思)。
这个对话同样发生在新干线上。
Alice问爸爸什么时候可以再见,爸爸说迟一些吧,会发信息告诉Alice的,然后Alice惊讶的问爸爸什么时候学会发信息的,她爸爸说最近,然后Alice又说:いやらしい。
在Alice看来,她爸爸不是一个父亲的角色,而是[一个男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爱人。
想想看,普通的一个高一女生,会不好意思在爸爸面前穿校服吗?
会因为爸爸学会发短信而觉得下流吗?
会对爸爸说[我爱你]吗?
也许在欧美国家,子女对父母说[我爱你]比较平常,但是,日本是比中国更[暧昧]的国家,这种[暧昧]的意思,就是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本意,含糊其词。
而Alice却在公众场合下对她爸爸说[我爱你],虽然说的是别国语言,但是其中的感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③Alice和宫本去的地方、吃的东西,其实都是她曾经和爸爸去过的地方、吃过的东西。
例如Alice和宫本一起去划船,她说帽子曾经掉到湖里了,现在应该在湖底,这不是编出来的谎言,只不过当时她和爸爸一起;还有最后因为Alice带宫本去吃那个她和爸爸碰面时吃过的甜点,结果这个甜点会引起宫本的过敏,导致宫本识破Alice的谎言;再例如,他们三个一起去海边,其实Alice寻找的饭店,以前一定是和她爸爸去过的,因为后来他们在海边玩扑克牌,被风吹散了牌,Alice捡到了红桃A,而宫本也捡到了一张。
宫本以为是Alice喜欢自己,为了和Hana抢自己而说了谎,但其实宫本捡到的那一张,就是以前Alice和她爸爸在海边玩的时候吹散的那副牌的其中一张(根据Alice和她爸爸散步时的对话)。
而对Alice来说,失而复得的牌,不仅让她想起爸爸,还想起她自己[利用]了宫本的善良,把宫本一直当成爸爸的替身来陪自己玩,所以觉得很难过,于是哭了。
3)为什么Alice没有和宫本在一起?
如果说岩井电影所表现的爱情,就是既充满美感,又充满无奈的话,Alice和宫本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的。
如前面所说,Alice一开始只是将宫本当成爸爸的替身来陪自己,但是后来对宫本也产生了一些感情,但是这份感情不足以让Alice舍弃与Hana的友情。
Alice深知Hana喜欢宫本,喜欢到可以为了宫本和自己打架的程度。
而Hana的爸爸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因此Hana极有可能跟Alice一样生活在单亲家庭里面,所以她们两个互相体谅,互相扶持,Alice明白失去爱的滋味,所以她不愿意Hana失去爱,宁愿退出这段关系。
4)最后我想提一下最后那段芭蕾舞,那不是为了完成岩井的唯美风格而加进去的,我认为是Alice的一次成长。
Alice放下了和宫本这段爱情,而她认识到,生命中有些事情是需要放手的,有些事情是需要把握的,因此之前很多次试镜,她都没有认真的对待,简直达到[一问三不知]的地步,但是后来她知道如果不全力以赴,她会失去更多。
于是,她认真的跳了一段让观众能够深深记得她的芭蕾,从而获得了一致的肯定。
很老土的说,这真的是一只蝴蝶的蜕变过程。
总而言之,看岩井的电影,就像是打游戏过关一样,只有明白通关密码,才能达到彼岸,心的彼岸。
是一个有关于女生之间友谊的故事,总是让我联想到落落的《年华是无效信》。
心里的男一号总是可以换来换去。
好比爱丽丝一开始会看着那个混血男一脸小花痴的念真有型真有型 可以给你弟弟的,后来也会编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暗示着对宫本的好感。
不喜欢的食物也可以变成喜欢的。
父亲记得不点爱丽丝小时候不喜欢吃的东西,却不知道其实已经很大程度上的忽略了爱丽丝那么多年来的改变。
不像和父亲告别之前,可以用不熟悉的语言说我爱你。
不像和宫本分离的时候,就算哭也可以自然说出我爱你再见。
可是要改变和你的友情要和你分开要和你决裂阿,真的是我再怎么样也说不出口的一件事情。
只是在友情面前,爱情根本不值得一提。
暗淡的心情的秘密。
暖黄的秘密的心情。
性格不同的女生也会整天黏在一起闹一起笑,甚至于喜欢上同一个并不怎么出众的男生。
想到几个女生在芭蕾舞室黑暗中摆拍的那些照片,两个女生在沙滩上扭打成一团,一个女生在微光中独自坚定的芭蕾。
好像总是有些隐喻在里面。
可是不管怎么样。
不管怎么样。
最美好最真诚最不会变的东西最终还是找的回来的即使它根本不单纯。
每天每天都真实上演的戏码,可是我们都可以为了它流着泪放弃他。
是不用言语的默契。
前两天,有一首音乐一直萦绕在耳边,不断重复重复,就是Wo Ai Nee,《花与爱丽丝》的一首配乐。
这部电影是很早以前看的了,至少也得4年了,因为是岩井俊二的片子,所以很早就迫不及待地一睹为快了。
但是,当我听着那或跳跃或舒缓的旋律,一种纯净、淡淡的美好感觉马上包裹住我,脑海中波涛汹涌的是电影里面的女孩,友谊,青春与美好。
虽然已经没有什么具体的画面,但是那种温暖与淡然的感觉那么强烈,以致于在这个周末有微风的晚上,我又重温了它,非常非常喜爱的《花与爱丽丝》。
我想,一部电影,可以让人事隔多年依然这样魂牵梦萦,一定是一部好电影。
看到有人说岩井俊二的片子只适合于某一个年龄段,我并不这样想,对于青春的向往或是缅怀,对于纯真的潜意识里的追求,是永远不会变的,我就真心的希望我可以永远是一个单纯的人。
就像北野武这样喜欢用残酷刺激心灵的导演,也会拍出《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像Tim·Botten那样的哥特风格的导演,也会拍出《大鱼》这样温暖的电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还包括大卫·林奇内敛的《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在我心中,这样的电影永远都是心头的珍藏。
在电影的开头,我就确定这是我喜爱的电影,看《荒野生存》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
开始,两个穿着制服的女生,一前一后地走着,天气很冷,于是她们跑了起来,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芒,到一个小站乘捷运。
一看便是要好的朋友,在一起说些零零碎碎的事情,但总是很开心:“那个男生很酷吧~”“哪个?
前面的?
”“后面”之类的。
后来我知道,两个女孩都有着很好听的名字,那个头发很长很顺,笑起来特别阳光好看的,是爱丽丝;那个头发到肩膀,眼睛特别大,温柔内向的,是花。
她们一起在捷运站看到了一个男孩,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男孩有着好看的侧脸,每天拿着一本佛经,不停地念,眼睛很少上抬,仿佛与世界之间隔着一层什么,总是处于比较迷离的状态。
花悄悄喜欢了这个学长,在一次情急之中,撒了一个大慌,成了宫本,也就是那个学长的女友。
后来,事情快要露陷,又找来好朋友爱丽丝帮忙,于是爱丽丝成为了宫本的前任女友。
可是宫本迷惑的是:为什么自己对“前任女友”有恋爱的感觉,对现任这个却没有,而爱丽丝也在与宫本的交往中对他产生了好感,于是,两个女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看着这段介绍,很有可能想到韩剧里面的三角恋爱之类的。
但是别忘了,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学时代的故事,在中学里面,女生之间的友谊真的是很大的一件事情,女生可能有的时候很难理解男生之间的那种友谊,而反过来说,我觉得男生更加不能理解女生之间的友谊。
在影片的后面我才知道,原来花本来是一个封闭在自己世界里面的一个女孩,她住在铺满鲜花的院子里面,不像出门,不想上学。
突然有一天,她来到了芭蕾教室和其她的女孩子们一起学芭蕾,那些以前害怕那间花丛中的小屋的女孩们才发现,原来花屋里面的那个女孩和自己也没有什么不同,这样,花才走进了大家的世界。
而这个牵着花的手,带领她走向芭蕾、走向大家的人,就是爱丽丝。
所以两个女孩有着深厚而又不同寻常的友谊,当她们一起跳芭蕾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芭蕾舞教室的光线太过梦幻,还是这些场景触动到我心中的哪根弦,我真的觉得她们就像一个一个天使,把青春少女的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啊!
看着两个女孩为了一个谎言,为了一份情愫而手忙脚乱的样子,就忍不住要微笑。
是啊,她们各自怀有的都不是爱情,而是一种在十六、七岁时候特有的一种少女情怀吧~在公园里面划船,在市集里面逛街,在小餐厅里面吃饭,都是类似这样的事情。
可是,两个女孩之间的关系可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在那个郊游的海滩上,纸牌飞扬,她们谁也没有找到那张珍贵的红桃A,却让各自己心中的烦闷爆发,争执起来,但过后,还是安静地靠在一起(虽然中间隔着一个宫本……)。
之前花为了学长对爱丽丝说我们不能永远像孪生一样一直在一起,总要有自己的时间,爱丽丝的失落我真的可以体会得到,而花马上又打回去的解释与挽回,我也做过这样的事情。
早上,爱丽丝出现在花屋门口,与花互相行礼问好,这是属于这两个女孩的方式。
在大雨瓢泼中,爱丽丝快乐地跳着不知所云的舞蹈,笑得那么灿烂,与花开玩笑,问她做什么,她只是说“减压”,但是你来我往的对话中,表现出的是两个人各自的不甘,因为那个男生……这次过后,两个女孩做了相同的决定。
爱丽丝对宫本——“这张红桃A送给你,放在抽屉里,看到它就会想到我。
”“那我每天都看。
”“我爱你”“什么意思”“秘密。
再见!
”“什么意思”“秘密”于是头也不回地走掉……(其中“我爱你”和“再见”是用中文说的)花对宫本——“我们还是分手吧”……“如果你喜欢爱丽丝,那就是真正的恋爱……我祝福你们……”“我早就知道了,不要代我做决定~”这边,背对着学长的花早已泪流满面,同时又漾着一些微笑。
结果是,两个女孩都离开了那个突然闯入她们生活的男孩,她们依然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其实,她们之间的友谊从来就没有断过,即使是彼此心有不甘的时候,明明在她们两个之间,友谊都是第一位的,这个绝对要承认。
《花与爱丽丝》讲的就是这两个女孩的故事,淡淡的故事,却让我心心念念。
可能跟唯美的画面有关系,可能与完美的配乐有关系,但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这两个独特的女孩子。
花家境很好,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事情喜欢蒙在心里,但其实是一个倔强的女孩。
爱丽丝成长在单亲家庭,妈妈经常约会,会忽略自己的存在,甚至与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看到她,硬是与她说再见,爱丽丝就只好离开,但是回去还是帮妈妈煮牛肉火锅并求着妈妈和自己一起吃。
与爸爸在一起的时候,乖乖的,会对爸爸说:“我爱你,再见”。
和花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那个会逗开心的人。
在街上被星探发掘,去参加各种试镜,屡败屡战。
她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快乐无比,实际上有着自己的无奈与悲伤的女孩。
两个女孩,我都喜爱,最开心看到她们两个快乐在一起时候的样子,一起在大大的樱花树下面散步,一起在捷运车上相互依靠,一起跳芭蕾,还好,最后,她们两个还是那么有说有笑。
爱丽丝的试镜终于成功,单薄单纯的她终于凭借自己完美的芭蕾,那么自然,只属于纯真的舞蹈,在叮咚的钢琴声中那么美轮美奂,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于是有了花与爱丽丝最后一个镜头,仍然那么快乐,那么亲近。
《花与爱丽丝》就这么样结束了,岩井俊二的魔力再次显现,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题材,却被他用娓娓道来的镜头语言讲述得这么隽永又牵动人心。
两个女孩,连带着男孩,还有女孩的父母,就这么几个人,却将成长中的无奈与情愫变现殆尽,真的很强。
女生之间的友谊就这样被解构,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确实是要有一定功力的啊!
花了一个晚上重温加写这篇观感,我觉得非常开心,而且之前的烦躁心情消失了,变得淡淡的,很好,很好。
因为好奇那个叫阿福的女孩,从百度上邂逅了以下这篇文章。
我觉得她的分析非常细腻而且有慧眼。
贴上来跟同样喜欢这部片子的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青春的喜剧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9e6aed010089kk.html文 / 张还幻关于两人。
岩井俊二擅长深入到青春的深处,冷静而动容地将所有的影象一一描述。
这次,主人公是两个女孩——花,与爱丽丝。
她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冬天寒冷的早晨穿过雪地去车站乘车上学,在学校她们一起学习芭蕾,她们的笑容水一样轻易而轻盈地流淌着。
春天来了,两个女孩升入高中,换上新制服,在樱花树下追逐嬉戏,漫天遍地全是细碎的粉红色樱花,艳丽,娇嫩,一如她们怒放的青春。
关于花。
一日,花注意到了一个同乘一班车的男孩。
沉默阴沉的少年从不曾抬头顾及周围,始终沉迷于手中的单口相声剧本,有时甚至独自出声念诵。
随着每天密切的注视,花对少年的迷恋与日俱增,她拿起相机,偷偷拍摄下了他的一举一动。
这是一种怎样的钦慕?
岩井的表述是这样的——花坐在车站的木椅上,长长的围巾拖在地上,拿着照相机的手颓然垂在身旁,失神地与面前的爱丽丝对视着。
这是年少的爱恋,是最无望的期待,那样的酸楚、单薄,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女孩怎能不满怀惆怅。
进了高中后,花马上报名参加了少年宫本所在的单口相声社团,在他回家时尾随其后跟踪而行。
宫本对手中的书是那么入迷,低头行走间撞到卷闸门,轰然眩晕,慢慢倒在路边。
清醒过来,他先是条件反射地念起了每天记诵的《寿无限》台词,接着想起了自己的名字,想起了面前的女孩是新来的成员——这时,花骤然间来了主意,惊愕地提醒他,他曾对自己做过爱的表白,而既然他的大脑对此并未做出响应,花便一口咬定他丧失了记忆。
宫本相信了她。
少女瞬间迸发的灵感将这一事件点石成金,创造了美丽的奇迹。
二人开始继续先前的交往。
他是迷茫的,面对崭新的女友不知所措,而她努力着,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两人始终无法达到默契。
偶然中少年发现了花的电脑中存储的自己的照片,对花产生了怀疑。
电话中,他的表情一片空洞,喃喃追问花:你到底是谁。
花毫不犹豫,又一次把责任推脱给他失去了的记忆,声称拍摄照片的人是他的前女友,爱丽丝。
她本打算将少年留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中的,但现在只能向爱丽丝全盘托出,与她假装绝交,以便由她来扮演宫本前女友的角色。
谎言在延续和扩散,一次的谎言之后必定会有更多的谎言来弥补和修饰。
但,我们被告知的仅仅事关谎言吗?
事实上,这是对于记忆本身的思考与质疑:记忆,原是可以容人任意扭曲捏造的。
宫本找到了前女友爱丽丝,频频询问从前二人交往的细节,问了又问,不厌其烦。
可以想象,一转眼间整段恋情和其间恋人都消失得不留痕迹,任是谁都不可能就此安心。
爱丽丝手起话落,随便指向身边任何一样东西都能信口讲出一件又一件典故来。
少年被这些细微的故事迷住了,渐渐根据爱丽丝的描述构建起了全新的记忆,他相信自己是爱过这个女孩的,那些她所讲述的事,他是同她一起经历的。
花对宫本这个来之不易的恋人尽心对待,但似乎总无法得到同样的回应,越来越感到不安,尤其对爱丽丝与宫本的交往深感惶恐。
花是内心坚定的女孩,她一心一意要得到宫本,想要走进他的生活,每一次意外都能急中生智,任何障碍必定要尝试努力解决。
对此,爱丽丝羡慕地说她,“不管怎么样都能很直接地表达”。
关于爱丽丝。
爱丽丝的父母离异,跟随着母亲一起生活。
她表面比花活泼开朗,但内心中却有许多的空虚和恐慌。
年轻美丽的母亲在快餐店遇到女儿,向身边男友介绍说是邻家孩子,并将她唤作花。
花,你好,你好。
母亲灿烂笑着,一遍遍问候,暗示着女儿。
花,再见,再见。
母亲似乎咄咄相逼,爱丽丝丢下饭菜转身逃跑。
回到家里时,爱丽丝系着围裙做起了小小主妇。
那是凌乱到了夸张地步的家,四处堆满了衣服和杂物,满目拥挤。
爱丽丝做好了饭等待母亲约会归来,若无其事对母亲说:你已经是大人了,恋爱要以结婚为目的,钱不是最重要的。
这番告诫初听令人发笑,但值得注意的是,爱丽丝在低声说出这些时,始终低垂着双眼。
女儿和母亲进行了角色互换,但她并不真的那么镇定自若。
碰见约会的母亲,她心里当然是乱的,回到家里却绝口不提此事,只是一直央求母亲一同吃饭。
这么多我一个人吃不完……爱丽丝哀哀央求着,只想和母亲一同吃饭而已,她的要求真的并不高。
只有在父亲的面前她才能做回一个小小女儿,和父亲一起吃饭谈天,温顺听着父亲的教导。
可父女俩是难得见面的,分别时爱丽丝表现得依依不舍,望着车厢外招手告别的父亲,低声用刚学会的中文说:我爱你。
陌生的中文从女孩嘴里说出,生硬而青涩。
她也有过对于爱情的畅想,也有关于未来的期待。
走在路上被星探发现,安排到影视公司面试,她欣喜万分。
然而一次又一次,她来到片场,对一切都那么茫然不解,别人迫切的热望更加衬托出她的无知和木讷,试拍时她是那么不知所措,怯懦和不自信。
在一个巧克力广告的中她甚至表现得好象不会吃东西一样——紧接着是她独自大口大口吞咽便当的镜头,形成鲜明对比。
又一次得到被拒绝的消息,她礼貌接答完电话,不禁失望万分。
有一段镜头,她为了消减压力在大雨中跳舞,从头到脚遮盖着厚厚的雨衣,独自在空地上跳跃,旁若无人,姿势古怪。
女孩心里大概也和这雨中的空地一样吧,不是荒芜,就是空旷。
这样一个从天而降的少年……他是好友喜爱的人,她是曾经被他抛弃过的恋人……她总是甜甜地笑着告诉宫本,我们从前是这样做,是这样说的。
越来越多的故事越来越离谱,她娓娓道来,好像真的沉浸在美好的记忆中。
她为少年幻想了一段由自己扮演女主角的恋情,谎言太自然太顺畅,早已背离了本意。
事实上这些全部都是她心里暗暗隐藏的期待,她是在为自己圆一个遥远的梦。
一次,两人经过一棵大树,爱丽丝告诉宫本,那是两人初吻的地方。
突然下起了大雨,两人躲在树下,相隔一段距离,各自看向前方,彼此无语。
宫本是沉默而将信将疑的,而爱丽丝的神情,则是黯然神伤的疲惫。
事实上,在爱丽丝编造出的故事中,她只是不愿说出自己被抛弃的理由,这个问题她拒绝回答。
她并不爱宫本。
她钟情的是那些随心所欲编造的故事,是故事中和她相爱的少年。
那是她内心始终渴求着而从不曾得到的温暖的相互体贴……最完美的爱。
关于宫本。
宫本是个平静,阴郁,沉默而内向的少年,唯一痴迷的就是单口相声,然而总是表演得呆板沉闷——相比两个女孩,他的个性实在是太过暗淡平静,波澜不惊。
迎头一撞之后他突然面对了一个奇特而丰富的过去,他好像使出全力也无法接受这惊奇一样,就好像他每每瞪大了眼睛发出的惊呼,这些太多的意外仿佛超越了他的理解力。
他失去的记忆里应该有两段恋情,两个恋人,这都应该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但现在面对一切总是无法理解。
他不断去往医院检查,对自己的记忆无法释怀,在两个女孩之间倍感迷惑,他原本没有表情的脸现在越发深沉了。
他到底爱谁?
影片好像并没有着重诠释这个问题。
岩井说,这个故事是想讲述一个关于青春的喜剧。
然而他一贯哀伤的风格依然没有被摒弃,宫本不是这部影片中的主角,他更像是一样道具,用以扰乱姑娘们原本平静的生活,然后迅速长大成人。
关于三人。
夏天,三人同往海边游玩。
因为宫本表现得太入迷兴趣,花对爱丽丝已感不满。
在游戏中爱丽丝拾得红桃A获胜,以玩笑为名要求宫本离开花。
花对玩笑这个借口不以为然,激动地冲上去,两人厮打起来。
积聚许久的矛盾终于爆发。
爱丽丝和宫本在公园游玩,习惯性地又随口编造,这次的谎言却是可以被识破的,宫本终于明白,原来根本不存在什么记忆丧失。
爱丽丝先是道歉,终于掩面哭泣。
既然在一起的原因已经不复存在,爱丽丝面对虚构的男友,又一次用中文说,“我爱你”,“再见”,两人自此分手。
花则开始沉默,如宫本从前般沉迷于单口相声,独来独往,时刻在喃喃地背诵台词。
一周后,学校文化节开幕。
花一定要宫本撕破和爱丽丝有关的红桃A纸牌,两人在教室里发生争执,花绝望离去。
在绝望和疲惫中花来到展览厅,看到了阿福之前拍摄的女孩子们跳芭蕾的照片,陷入沉思。
阿福为花讲述《花屋敷》,那是花与爱丽丝相识并学习芭蕾的开始。
原来,不只爱丽丝的生活有遗憾和残缺,花也曾经历过自闭与危机,是爱丽丝带她走出了阴霾。
花开始重新审视友谊,许久的坚持终于动摇,决定放弃执著。
单口相声的表演终于开始。
舞台上进行着拙劣滑稽的表演,花和宫本两人站在舞台边上作出场准备。
宫本在花背后默默替她系着和服背后的腰带,花承认了自己的谎言,并祝福他和爱丽丝幸福。
那是一段很长的特写,花泪流满面,一字字泣不成声,在光影的暗处绝望而艰难地说,“其实,学长说喜欢我这件事,是根本没有的。
”到此,花全部的梦想破裂了。
也许她曾经的坚定和执著也只是虚张声势,从一开始起她就明白,这一切都只能是个美好的梦想,但她还是尽力去挽留,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倾尽全力想要得到他的爱情,然后慢慢等着失败的结局最终到来。
说完这些后,花被掏空了一般虚弱。
这时,宫本慢慢接口道,“有的。
”花一下惊呆,眼泪再次汹涌而出。
而爱丽丝在又一次面试中跳了一段芭蕾舞,终于被录取。
这是一段很长的独舞,空落的屋子里一片片撒进的阳光上,女孩穿着简单的校服,转身,跳跃,表情宁静,长长的发辫飞舞着,从明亮的窗前旋转进黑暗处,轻盈灵巧。
此刻她与花对宫本独白时一样,用心倾诉着,不再费尽心机也不用瞻前顾后,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是她最受瞩目的一次机会,让她在众人面前尽情表露自己年轻的希望与哀伤,将她之前所有的失落、黯然、沮丧全部弥补回来。
而两人的结局也是一样,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样,两个女孩的故事里,两人有着一样的灿烂一样的伤痛一样的失败一样的收获。
影片结尾,花与爱丽丝像从前很多次那样见面,一同嬉笑奔跑。
爱丽丝的照片登上了杂志,而她已不再在乎。
两人相对一笑,一同快乐地向前走去。
岩井说,在拍这部电影时,心里始终在提醒自己,这是一部喜剧。
但毕竟讲的是关于青春的故事,青春则必然包含许多哀伤,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
《花与爱丽丝》的喜剧性质是从最小处,那些细小的动作来表现的,也是从最大处,即故事的结局来立足的。
片中有些十足的喜剧人物,比如单口相声活动组的负责人、爱丽丝面试时迫不及待要当明星的各种男女等,都是丑角式的,拙笨的。
此外,三个主角的一些小动作设计得非常可爱,如花与爱丽丝在站台上注意到不远处的两个少年,窃窃评论时,两个人的四条穿着白色中筒袜的腿在短裙下不约而同伸起,落下,整齐地做起芭蕾动作来;比如宫本表示惊讶时双眼圆瞪,发出的那一声“咦”;比如女孩子们一起时的玩笑嬉闹。
至于结局,自然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各得其所,是喜剧的。
关于少女的友谊,却是欣喜和哀伤共存的。
花与爱丽丝从一开始就是很要好的朋友,以至于两人假装绝交后,所有的女孩劝道,“不可以吵架哟!
”第一次产生距离应该是爱丽丝看到花和宫本在一起,花为爱丽丝并未认出那就是站台上看到的男孩而庆幸。
第二次则是在爱丽丝被星探发现时,花拒绝前去相陪。
应该说,爱情和友情有时候会产生矛盾。
宫本一事花始终瞒着好友,即便是在爱丽丝帮忙编造谎言时也只吐露些许。
因为宫本是两人一同发现的,还因为花对宫本始终没有把握。
最让友情黯然失色的,是花怕宫本识破,要和爱丽丝假装绝交。
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一种本能,毕竟爱情的特性是排他性的,相爱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和爱人存在。
不可以吵架,这句话说了很多次,提到这句话就应该说到那个叫做阿福的女孩子。
阿福与周围的女孩子相比,容貌显然逊色许多,在许多场合不动声色出现着。
是她亲眼目睹了爱丽丝与母亲尴尬的相遇;是她最早发现两个女孩的异常情形;是她笑眯眯一次次对她们说着,“不可以吵架哦!
”;也是她拍下了女孩子们身着白裙精灵一般在光与影中跃动穿梭的青春影踪;也是她,用故事为花重温了和爱丽丝之间无可替代的友谊,终于结束了一切的委屈和不甘,使这个青春的故事如开始般美丽结束。
这个女孩子真是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呢,如同一个明晰通透的微笑着的女巫。
或许,这是导演特地降临的一个天使,让青春实现一个心想事成的心愿。
关于青春的喜剧。
也许,青春根本就不是一个喜剧。
《花与爱丽丝》以一段友情为连线,讲述了两个性格迥异女孩儿的青春轶事:其中一位有着酷似富江的锋利外形,张扬跋扈敢想敢做;另一位女孩较之前者稍显笨拙内敛,这跟其原生家庭所带来的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总之在前者为爱编制谎言时,后者就已经在跟生活对线了,无关优劣,二者如二重身一般在彼此的故事里分有了影像的强度与能量。
我的意思是,在她们独一无二的故事里,彼此是不可缺席的,不失为一种主体性之现。
“花”的爱情故事实则是一场盛大的骗局,以至于两男一女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花构建了整个爱情谎言,爱丽丝选择扮演“男主的前女友”,男主主动选择了被欺骗。
剥去被梦幻氤氲的阳光施魅了的“爱情”,我们能从整个谎言里看到一种“被去势的极端”——简单来讲就是,女主花是新的强迫者,男主是一张白纸像是今天的平成废柴,这种男女的差异形象是为一种新的畸形。
小日子历来有极端的传统,抛去文化特色赋予他们独一无二的“生死观”不谈,直至大岛渚、园子温一代,虽然他们努力在消解武士道精神、军国主义中的“极端”成分,渴望在性与暴力的旋涡中提纯出爱与圣洁,但从直观上来说,他们的影像本体似乎并非脱离“极端”传统。
《花与爱丽丝》的题材不算新鲜,但这不是傻白甜女主爱上沙碧男主的故事,直观来讲,女性通过构造谎言强求爱情的手段确立了自身的主体性,而男主则是苍白无力,尽管青春的懵懂与纯粹乔饰了整个关系,仍不能掩饰它的畸形。
所以一旦这种控制慢慢失控(男主爱上爱丽丝)时,花勇敢地在男主面前痛苦坦白,这实则为一种告解——我们可以看到摄影机如神父之眼在凝视花的面部,只不过此时电影中作为“神父”角色的男主确实在爱丽丝背后的,这种位置设计上的趣味颠倒也在不经意间透露了导演的反传统风格。
于角色来说,她愿意展露源自爱的私心,忏悔自我的所作所为,真诚接受情感投射不可抗拒的无能,从中看到一种新的主体性生成。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女主还是导演,他们都在此抛掉了“源自传统的原罪”。
至于男主对女主的再示好,则是一种新的相遇在生成。
如果说“花”的故事是在作别过去,那么“爱丽丝”的故事就是在面向未来,当然二者都是一个当下时的命题,而且后者的命题在前者的结尾就已经暗示过了。
此种结构也昭示了文初提到的二者间不可缺席的关联,这是整部影片的青春底色赋予的。
较之于张扬跋扈感想敢做的花,爱丽丝这个角色更多是失语的,无论是原生家庭分裂带来的戕害,还是成人秩序(选秀)对前者个性的收编,都在将这个角色引向沉默。
但正如在影片最后,明明是寻找摄像女主,而爱丽丝却用一段舞蹈惊艳了全场,换来摄影师的关注一般,青春的本能在影像之中无限地涌出,这是年轻人对秩序的逆反。
这种反叛是贯穿全局的,但它不曾抹杀爱与热诚,久未见的离异父女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生涩的爱意——那张在光学作用下,小人从彼此间距到相拥亲吻的纸牌,女儿用生涩的中文对父亲说出“我爱你”。
这里面有现实的距离,但是爱与情感展现了自身足以颇域的强度,细细来想,其中还有一种东方式的含蓄。
顾左右而言他,不是不说,一切爱与热烈尽在不言之中。
同样,我们也见证了那在僵死的形式与结构的夹缝中涌现的能量,从开局到结束,所有花与爱丽丝的独立双人镜头,无不是摄像机在追随依靠着青春本能在阳光下肆意游弋的二人,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回到前者的话题,为什么在一场摄像试镜之中,爱丽丝却用一段鲜活明丽的舞蹈惊艳全场(其实我们通过那个情节可以明显看出,摄影师从一开始就只是在观察每个人的外形条件)?
在这里显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电影观,影像之于现实的距离,从某方面来说,就像图像之于影像的距离,这种距离与有限本身在将我们引向全新的生命。
高曝光、手持、滤镜、倾斜构图、升格、唯美钢琴曲,这些手段不仅仅旨在构建一个小清新的世界。
我们更需要看到,在散点叙事与画面风格的变奏之中,是一副青春诗意的拼贴画,其间有花告解之后的崩溃、有眼睛男逗乐捧哏却换来全场离席的失意有爱丽丝脚绑纸杯自信起舞的执拗。
徐浩峰在影评集《刀与星辰》中提出过一个意思的论断,在电影中,能够真正显现全部影像气质于强调的叙事符号,可称之为导演意象。
那这部影片的导演意象是何?
是花与男友在雨中共伞时,手指上未被洗净的洗手液泡沫吗?
是花与爱丽丝在春日出游,从头顶落入画框的樱花吗?
还是芭蕾舞室里,女孩儿们用婀娜姿态摆设出的一朵“美丽的白花”吗?
所以,两位女主不必开口说话,无视摄像机的画框,在世界之中游弋、舞动,作为观众的我们自能被代入她们那生动鲜明的情绪世界,这些在叙事链条上来说若游丝的青春短片集,被身体与情感的强度紧紧包裹在一起。
言及最后,只能感叹一句——这就是凌驾于所有意识形态文本之上的电影。
在自由的视野与无休止的舞动中,我们得以窥见极致。
花,一个羞涩的有些傻傻的女孩;爱丽诗,一个活泼的外向的女孩。
和我们所知的一切从小一起长大的少女一样,她们一同上学,一同乘车,一同放学,一同玩耍,一同窃窃私语,一同咋咋呼呼、一惊一诈。
告别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残酷青春,岩井给我们带来了一段青涩的青春,还是这样的青春故事让人看着舒心,让人看着温馨,《花与爱丽诗》,两个女孩成长的故事,友谊,梦想,爱情,成长,她们的故事浓缩着我们的成长。
在岩井的电影中,少女常常出演核心人物的位置,也是他常常着力刻画的人物。
花与爱丽诗的故事也如岩井以往的电影一样,基于现实,让人觉得亲近,在剧情上又带着幻想,让人觉得奇妙,现实交织梦境也是他的电影吸引人的地方。
花与爱丽诗的生活其实和很多少女的生活轨迹没有区别,有对学长的暗恋,有成为明星的梦想,有对长辈交织敬畏和崇拜的复杂感情,有误会后的互发小脾气等等。
但是,她们和一个学长有段离奇的“三角恋”,这就是独特的看点了。
在讲述两个少女的友谊的故事时,经常是一“前”一“后”的组合,一个总是羞涩但是好幻想,有点小小的精灵古怪,往往站在“后方”,这时就需要另一个人站在“前方”,一个外向的有个性的,可以对男生发飚的女孩,一个帮朋友出头,去传达爱情讯息的女孩。
花就是那个“后方”的女孩,她不会直白的表达爱意,但是精灵的她知道与暗恋的学长参加同样的学生社团去接近他,尽管这个“单口相声”的社团实在另类和边缘。
在学长“失忆”后,她又坏坏的编出学长曾经向她表白的谎言去成就一段怪异的恋情。
而当她的谎言有了破绽时,她又使坏把朋友推上了前线,让爱丽诗莫名其妙的进入这段恋情,扮演被抛弃者的角色,但是有什么办法,谁叫她们是闺中好友,所以她扮演了这个“苦命女”的角色。
爱丽诗就是两个少女中总是站在“前方”的角色,一个相对更成熟的女孩,一个为朋友可以牺牲,可以放弃的朋友。
她活泼大方,有着成为明星的梦想,同时有着细腻的感情,渐渐地,她喜欢上了花喜欢的学长,却依然压抑住心头的爱意,她放弃了一段可能的恋情,却在最后在杯上舞蹈,扬起了青春的梦想。
从剧情和表现力上看,我认为岩井在本片中并没有比过去有什么更大的突破,没有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那样给人的冲击力。
但是,这部电影的岩井显得更加温情,表达的感情更加细腻,特别是表现的那种青春成长的青涩和梦想很能激起观众的共鸣。
爱丽诗应该是片中更容易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好感的女孩,她的身上承载着更多人曾经的青春,和很多女孩一样,她有她的明星梦,她不断的去试镜,不断的失败,直到最后她惊为天人的那段舞蹈。
构造画面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是岩井的强项,而爱丽诗起舞这段惊人的完美,舒缓带着一些泣诉的音乐似乎在表现着刚刚告别一段刚起又灭的爱情的爱丽诗的心头苦痛,爱丽诗优美轻盈的舞步又似乎表现着她不灭的梦想,这一幕让人觉得美,让人感动,仿佛天使下凡,让我呆呆的看着。
她确实期待这一刻太久,她或许还记得她含泪与花爱的学长分别的一刻,尽管暗暗的情愫已生,但是为了花她只有选择放弃,她无法说出爱的表白,所以要用中文说出“我爱你”,她无力说出分别的祝愿,所以只有用中文说出“再见”,学长不知她说得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她只是说给自己听,留下珍藏一段岁月的红桃A的承诺,大提琴奏响如泣如诉的音乐,一如青春的美好与无奈。
花或许没有爱丽诗那样惹人喜爱,她显得有些自私,有些任性,但是当影片的后面,看到她那么认真的排练她的节目时,我们发现她也开始了成长。
不再是为了接近一个暗恋的男人去做一件事,她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哪怕最后的观众只是一人。
当那次演出上台前,她强忍心中的伤痛向学长道歉,也是向一段胡闹的爱情告别时,她那种已经强忍不住的伤心已经让我们原谅了一个女孩曾经的胡闹。
年轻允许胡闹,她做错了一丝事情,却终于勇敢的面对,鼓起勇气承认,勇敢的走上舞台认真的表演,台下空空荡荡,唯有她永远的朋友,永远的知己爱丽诗。
从一段带有喜剧色彩的闹剧式的恋情开始,到青春的一次次挫折与伤感,两个女孩也开始成长,这是一段对青涩青春的追忆,这是一段对青春成长岁月的回望。
最后,找到了自己的舞台,爱丽诗终于尽情的舞动,最后,告别了伤心的岁月,花终于重新绽放笑容,而两个女孩依旧追打嬉戏,成长的故事总是这样,过程有几多波折,但是最后总会找到阳光的一角。
一部温暖的电影,一部阳光的电影,两个女孩的故事带给我们很美的记忆。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249268.html
Hana&Alice,岩井俊二04年的新作,在一次寻常的淘带经历中,忽然发现他的新作又上架了。
岩井俊二的名字似乎成了畅销盗版的代名词,有关他的作品不同的版本总能见到几种。
Hana&alice 安静的呆在货架上,两张清纯如花的脸孔带着好奇和探索,果然又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
“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已经让我熟谙岩井的电影风格,虽然没有太大的转折变化,但是他的美学观念还是讨人喜欢的,特别是近来一直没有新作上映,众人的期待又添了一层。
影片如封面的风格一样,画面景致考究,处处赏心悦目,再加上电影整体洋溢的情愫,似乎那种美又多了几分朦胧和含蓄。
如果说“燕尾蝶”让我们感觉到岩井的探索和多元素,那么到Hana&alice,又急转直下回到“四月勿语”散文诗般的情境以及“情书”从平淡叙事到情感喷薄、高潮突起的叙事方式。
前2/3的胶片印象深刻的不能说是电影本身,而应该是美丽的取景,随风飘零的樱花树、典雅的日本园艺和幽静的湖光山色,直到最后的1/3岩井的编剧能力才有所体现,先是校园文化祭hana的自我陈述,后有Alice用纸杯当舞鞋跳芭蕾的慢镜头剪切,像许多女孩曾有过的梦想和经历一样。
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有太多的意外,这并不让我奇怪,岩井的味道是素淡的日式料理,决不是酣畅淋漓的盛宴,相反这种味道反而愈见恬淡了。
故事逃脱不了既定的模式,只是叙述的方式千变万化。
我想每一个人都曾发现完全不同的自己,是藏匿,还是放手,从此人生有了区别。
男孩的手温柔的系好背后散乱的丝带,从未和自己喜欢的人如此靠近,沉溺下去,是一种快乐,说出一切,是一种自由。
aoi at her best
穿着纸杯跳芭蕾的苍井优
可爱又无聊的青春,少女真美好,有些镜头拍得太有氛围感了,但是大多数时间看得我昏昏欲睡。
看第二遍,为优酱那段芭蕾打满分,太美好
病了的时候很适合看的电影。慢节奏,很舒服。
盐紧已经彻底落进了艺术的魔障里去了。
没错我是来唱反调的,再看岩井俊二我就是二(逼)
不知道怎么形容 对岩井不太感冒 不过喜欢这样年轻的恋爱
又看了一遍,怎么会那么好看了,岩井简直就是在写人生,那么多自然的小细节,一定都是真的。
看了一半,没看下去,下次接着看。。。
以为是蕾丝边剧 后来觉得是左右为难剧 前两天再看是友谊地久天长剧
片子太长了
我始终无法爱上日本人的叙述方式。
太美了!值得一看!青涩可爱的苍井优和铃木杏,有趣的剪辑,极富质感的画面,温柔的光、色调和配乐,都很难不爱,感觉有点被低估。岩井俊二居然能把这么老套的荒谬梦幻的故事拍得那么温暖动人,看似在讲爱情,其实更主要是歌颂青春和友情,讲少女经历爱情和亲情转变后的成长过程。友情始终不变,她们一直深爱且完全了解彼此,男主只是工具人罢了,不会有那种七月与安生的狗血剧情,反而有点“少女情怀总是诗”之感。可以从这个电影看到一些巧妙的镜头语言,很有呼吸感,很会抓细节,真的很棒!不会有那种“美则美矣,毫无新意”或者“都是编剧安排的”的感觉,整个故事不完美且真实,一动一静皆是青春,那些道不明的少女心事真的很令人捉摸不透又深陷其中。时而温柔地叙事,时而张扬地表达,反而让人觉得花与爱丽丝都是很灵动的,有自主意识的人。
没什么意思
同学很喜欢 我看的头痛了。。。讨厌这种调调 ,,就真的有种神经病的感觉(那个男的),,电影还很长,, 但是很喜欢爱丽丝 特别是她用纸杯跳芭蕾的那个画面 好看
岩井俊二公式电影 大导演 大明星 唯美 青春 纯爱 可惜 勉强不了 蠢蠢欲睡 两星
其實挺煩這片…亞麻色頭髮的少女,OST還是很好~
岩井俊二的每部片子节奏都慢得要死。日本校园片男主都一个模子:委蘼不振、瘦弱、扛着肩、低着头,木讷地“哦”“啊”之类的精神游离,女主则花痴、疯傻、无厘头
让我想起一个词“制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