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喜剧片的名声在江湖上远扬已久,即使没有多看,单凭《虎口脱险》和《你丫闭嘴》这两部影片就能体会到那种独特的喜剧风韵,观众用不着毁三观,也能迸发出哈哈大笑或会心微笑,同时在走出电影院时,又似乎对生活多了几份还可寄予的希望。
这种植根于民族文化特色中的幽默风格存在于西方人的生活之中,也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电影里,只不过单纯的喜剧片更能引起人的关注罢了。
《追踪长尾豹马修》延续了法国喜剧片的三好传统(好看、好笑、好玩),以极端浪漫化的夸张手法讲述了一个动物保护故事,在对野心家的变态心理进行批判的同时,也让富二代和屌丝的梦想都得到了实现。
该片在法国本土获得了很高的票房成绩,打败了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其气势与中国的《泰囧》很相似。
法国喜剧片的一个特点是,它的笑料很多时候不是靠情节的设计形成的,而是通过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渲染来营造喜剧张力,故事的冲突从根本上说是人物个性的冲突。
《你丫闭嘴》中的话唠铁蛋与冷峻沉默的卢比形成鲜明对比,当电影反复地展现这种冲突时,笑料就凸显了,同时他们最后的和解与互助,又体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很是感人。
《追踪长尾豹马修》也是如此,影片里的电台记者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话唠,宠物医生最讨厌别人叫他骗子,当电影在多个情节中反复拿他们的弱点开玩笑,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出丑时,其人物的形象便深入人心了。
除此之外,喜剧的一大特点是让一个正常的人做出不正常的行为,与观众固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反差,也能造成笑果。
比如让男人穿女人衣服,小孩有大人的思维,威猛的大汉一说话却是娘娘腔等——这些桥段在《追踪长尾豹马修》中都有出现。
影片围绕一只长相能够萌翻天的长尾豹展开,它躺在河边用自己的尾巴钓鱼的镜头可爱至极。
这是一只传说中的神兽,在故事里成为各路人马追踪的焦点。
记者要通过它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宠物医生要通过它来洗刷自己的骗子名声,植物学教授要用它的食物来制造还春药。
记者和医生是长尾豹的保护者,而教授却一心想要制服它,两个阵营为争夺长尾豹而进行的斗争便成为影片戏剧冲突的所在。
为了突显长尾豹的重要性,电影还设计了玛雅人的族群存在,他们告诉记者和医生,长尾豹是保存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一旦失去,火山将要大爆发,人类将要灭亡。
由此看来,影片虽然是法国喜剧片的外衣,但是它的叙事借鉴了好莱坞末世题材的方式,同时在主题上又是与宫崎骏动画片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通的。
影片在长尾豹贯穿的主线之外,运用了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进行点缀,显得光怪陆离和丰富十足,处处充满彩蛋,其牛头与马嘴相混杂的风格不亚于香港的无厘头电影,但是在氛围上要高雅很多。
丛林中玛雅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与电视台里高科技的造型布置形成对比,但同时他们却懂得用火山光来制造和放映电影。
将军最大的兴趣是听席琳•迪翁唱歌,他男扮女装的反串表演,让电影多了一个歌舞片的嬉闹元素。
而最让人欢喜的是片中的一群通人性的动物,鹦鹉和小女孩联合起来演戏骗钱,鼬鼠帮助医生偷监狱的钥匙,并和他讨价还价,草泥马变成了真得能骑的马,长尾豹的功夫恐怕连李小龙都怵,它们或呆痴或狡猾或卖萌或可怜的形象是影片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因此,《追踪长尾豹马修》不是那种对现实题材的讽喻式喜剧片,而是集合了童话元素的魔幻喜剧片。
除了表现环保思想外,《追踪长尾豹马修》还突显了梦想的主题。
在影片里,每个人都受到生活的困扰:记者是个富二代,在父亲的阴影下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主持的节目收视率很低;宠物医生需要钱财来养活一群无家可归的孤儿;将军想要和偶像席琳•迪翁见面;植物学教授期盼青春能够再回来。
如果把他们的梦想进行延伸,我们会发现,记者的梦想与名气有关,医生的与金钱有关,将军的与女人有关,而教授的与时光有关。
故事里,前三人都是正面人物,而教授是反面人物。
到了结尾,前三人的梦想都实现了,只有教授适得其反,变成了一个古怪的婴儿。
由此可见,电影内在要表达的是,名利、金钱、女人都可以靠争取而获得,唯有时光一去不复返,不可追逐。
欧洲电影常被称为是知识分子电影,就是因为其格调比较高雅,讲求思想文化的阐述和艺术见识的表达,即使是电影里面出现了一些低俗的东西,但是在整体的氛围中却显得不那么别扭,反而很自然。
对于法国喜剧片来说,它很少涉及到那些让人脸红或厌恶的东西,在搞笑过程中,通常渗透着对生活的真善美的颂扬,具有合家欢的形态。
这几年,中国也拍了不少喜剧片,有的创下票房奇迹,有的默默无闻,但在整体质量上不是很高,很多影片叙事俗套陈旧,靠笑话段子的堆积来制造笑料,在主题上依然存有低俗倾向,难以获得老少咸宜的反响。
而这次《追踪长尾豹马修》在中国的上映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不讲黄色段子照样能吸引人,不搞重口味也能拍出好喜剧。
(文/陈令孤,转刊载请联系)2013/7/17
的确是一部卖萌的片子,马苏比拉米这种动物应该是虚构的吧,我猜应该是。
它的名字确实有点拗口,我一度喊它提拉米苏。
这部片子整体来说是个打发无聊时间的好选择,如果你心情不好又有耐心看一部电影的话,就看这部。
这算不上一部科幻片,虽然有很多神奇的东西,我感觉更像是部儿童喜剧片。
它有美丽的小镇、神秘的丛林、爆萌的动物,加上演员滑稽的表演,虽然很多打斗场面,但并不野蛮暴力,而是很卡通化的处理。
这些应该都是为了让未成年能看,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感觉也不错,当然前提是你不要对剧情的逻辑性过于挑剔,你会很快乐的看完全片,最后字幕时还有段很棒的舞蹈,那人我总觉得很熟悉。
看完了我总觉得男主角的右手很奇怪,后来一查原来他失去了右手,他还是一个法国著名即兴表演演员,有过很多不错的作品,突然对他有些敬佩,很想拍拍他的肩膀说:"我真的很遗憾发生那样的事,下次在有狗的地方千万别只露出头!
"
于法国观众而言,除了那些引以为豪的电影大师,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轻松简单的娱乐佳作。
而喜剧,正是几百年来莫里哀的后代们一直继承的传统,从当年的《虎口脱险》,到近些年的《高卢英雄》、《欢迎来到北方》,《不可触及》,再到《追踪长尾豹马修》,无不创造了年度票房冠军的奇迹。
这部《追踪》就是2012年法国票房冠军,即温情又恶搞,集童趣与成人幽默于一炉的喜剧,最大的功劳属于集编、导、演集制片于一身的阿兰•沙巴。
法国电影,作为少数能与好莱坞叫板的“概念股”,当然不只靠晦涩难懂的艺术电影来支撑票房。
成熟的商业电影,各种丰富的类型片,保持技术领先性的长远规划,一都直是这个国家电影工业的主要成分。
片中那个倒霉的电视记者,正是导演沙巴本人。
这位在法国影视界呼风唤雨的金牌制作人,本身就是漫画家出身,在电视台任编导多年后转战大银幕,打造了多部卖座电影,在法国的影响力不亚于商业名导吕克•贝松。
而他最擅长的,正是无厘头的戏仿恶搞,穿越感的荒诞喜剧。
在其作品中保留着许多漫画式的手法,尤其是分镜和台词,每每让观众仍俊不禁,哭笑不得。
对于流行文化的谙熟,信手拈来的调侃,以及在手法上的复古钻研,法国影评界常把他与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艺术家》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相提并论。
他们是一种电影类型的两个不同套路,一位高雅,一位通俗,既能保证影片足够的完整性,又有抓住观众的必要线索和节奏感。
因此在观赏沙巴的这部《追踪》时,能迅速体会到导演的自信和从容,这一次他把“点石成金”的手指伸向了马苏比拉米,这个比利时漫画家安德雷•弗朗甘笔下的著名卡通形象,改编难度要超过《高卢英雄》。
《追踪长尾豹马修》虚构了一个完全不存在的南美国度“巴伦比亚”,让贾梅勒•德布兹饰演的当地人陪同法国记者寻找虚构的神物“马苏比拉米”。
叙事上采用了欲扬先抑的经典手法,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直到影片过半才让“它”显身,这其实与改编《变形金刚》一样需要勇气。
这个融合了猎豹和考拉的卡通形象已经诞生了六十年,第一次搬上银幕,采用最先进的CG特效生成,“萌”的一塌糊涂,塑造的十分成功。
其实除了毛茸茸的马苏比拉米,影片的情节与漫画原著并无太多关系,基本上是沙巴自己写出的剧本,把“追寻神奇动物”和“搜索返老还童花”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打造了一个怪咖云集,笑料不断,点缀温情的冒险故事。
影片中除了许多屡试不爽的商业桥段,沙巴又进一步发挥了自己讽刺娱乐圈,致敬经典电影的高招。
片中饰演将军的郎贝•威尔森各种无下限出境,完全是法国版的《大独裁者》,他对席琳•迪昂的迷恋,异装癖高歌一曲《I’m Live》,几乎把全体法国男星的节操全丢尽,终于换来了女神的彩蛋。
戏仿《24小时》,重现《女王使命》,让土著人吃着爆米花观看古老预言,用广告文字来调侃欧莱雅化妆品,沙巴在这部漫画改编的电影中继续玩得不亦乐乎,观众也跟着一路High去了丛林历险。
丑星德布兹更是延续了他一贯的“蔫坏”风格,把沙巴、威尔森和反派教授推向高潮,这就是法国喜剧的特点,俗到家的模式,也能带来欢乐。
除了剧情的紧凑和跌宕,成熟的特效技术也是《追踪马苏比拉米》成功的关键。
这同时是欧洲首部Imax电影,后期数字化处理的35MM胶片,让成片的色彩和细节非常醒目,票房的大获成功也再次证实了沙巴及其“敏锐”的商业嗅觉。
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部合格的暑假娱乐片,轻松与恶搞的乐趣之外,还能体会出法国人特有的讽刺幽默感,唯有这样技术上成熟的商业电影,才是法国人抗衡好莱坞的另一种资本。
Luc, 七月
一般人看这种片子应该会从头笑到尾吧,就如泰囧一样。
可是这部也不能和泰囧做比较因为两部片子自身的切入点都不同。
拿来做比较是笑点的原因,我看泰囧的时候觉得不是特别的好笑,看这部也是如此。
所以我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上来说笑点还是有的,看自己的笑点高低程度。
不过这部片子蛮有意思,把特别的动物和大自然融入进来,而且这个动物又很萌,应该会吸引到大多数人。
演员的演技更好到不用说了。
文/鬼脚七《追踪长尾豹马修》在2012年的法国电影市场上可算是风光一时,无厘头的喜剧情节,充满笑料的异域旅行,以及这只虚构出来的奇异生物长尾豹马修,都引起观众们的极大兴趣,,影片顺利登顶年度票房第二,制片方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而一年之后,影片姗姗来迟地登录中国内地银幕,细心的观众们倒是惊奇地发现,这不就是一出法国版的“人在囧途”吗?
同样的类型、相似的结构、相似的情节,最后都实现大卖,其实,正是因为对于市场的准备把握和对类型的精确控制,才能够诞生这样两部票房大卖的喜剧作品。
如果说,《泰囧》的成功正如徐峥自己所说是“误打误撞”的话,那《追踪长尾豹马修》的票房大热正是由于前期的设计。
故事的模式很简单,都市苦逼小白领和笨头笨脑的伙伴组队探险,两人的碰撞和摩擦正是最大的笑料来源,再加上一个最终会被整蛊到底的反派人物,标准的“好坏丑”的角色设定成了故事叙事的坚固支架。
相比《泰囧》当中徐峥、王宝强和黄渤较为“正经”的组合,落魄的新闻记者、狡黠的小镇村民,疯狂的科学家,这三者的组合就增加了更多夸张成分,而影片本身的奇幻色彩更是将这种无厘头的喜剧风格推向了极致,而影片故事发生在热带丛林,异域的风土人情和美人美景也成了一道无法忽视的风景线,再加上那只全身绒毛,两只大眼睛的萌物马修,《追踪长尾豹马修》有喜剧,有美女,有视觉特效,还有卖萌的动物,各种元素混搭得恰到好处,不仅保证了尽可能多的观众的趣味所在,也使得影片有多种的观赏乐趣。
作为一部喜剧片,“老少皆宜”无疑是最好的标准。
但是外在的各种插科打诨和视觉享受并不是全部,和《泰囧》一样,在影片的一通嬉闹之后,故事背后的价值导向仍然是回归家庭和传统。
《泰囧》当中对于亲情的回归成为影片的价值表达,《追踪长尾豹马修》中,两人对于重新建立自身形象的努力也是贯穿全片,作为报道假新闻的记者,和对孩子们宣称看见过长尾豹的“撒谎者”,影片中的两人都陷入了不被人相信的窘境,而找到长尾豹,成为他们的最后救赎。
在这种努力之下,所有的喜剧和最后的温暖终于汇成一线,成为影片的美好结局。
《追踪长尾豹马修》在故事和技巧上并无太多新奇之处,笑料的设计也不过是中规中矩,然而正是在细节处着力,给予影片一种灵动轻巧的姿势,极尽夸张而又无伤大雅的喜剧桥段尘埃落定之后,我们还是在其中看到最朴实和简单的人文情感。
这正是《泰囧》和《追踪长尾豹马修》这类喜剧最能带给我们的东西。
原载《羊城晚报》2013年7月19日A27版,有删改
这是一部佳片,《追踪长尾豹马修》,当我看到它的海报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部好电影。
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故作深沉,没有低俗无聊,有的是电影应该具有的一切:美好的画面、想象力、幽默、以及善良。
这样一部好电影排片却少得可怜,而让一些垃圾片大行其道,这真是一种对于电影的讽刺。
有一种动物,有长长而神奇的尾巴,萌宠的面孔,叫做长尾豹马修。
他们一夫一妻幸福地生活在森林里面,用一种能使人返老还童的兰花为食物抚育小长尾豹。
针对这样可爱又有利可图的神奇动物,有两种态度。
一是保护它,不让它受到伤害。
另一种是利用它攫取利益。
大概只有在电影里,第一种态度才会取得胜利。
在现实中,人类总是在保证自己最大利益的情况下才会关心动物。
如何对待动物涉及复杂的伦理问题,既利用又保护实在是很棘手的问题。
尤其是有时候我们必须杀掉它们吃了它们,可还是要表现出一种道貌岸然的怜悯。
目前动物保护者一方面积极提倡素食,一方面在着力提高那些注定成为人类食物的动物的待遇,但是无论如何,根本问题是无法解决的,那就是人类是所有动物的天敌。
于是在电影中,我们把动物做成可爱而善解人意的样子,然后让保护它的一方取得胜利,至少在心理上,我们感到了一点点的救赎。
《追踪长尾豹马修》这部电影除了让马修幸福地生活了下来,其中还有一名Céline Dion的超级粉丝。
现在她的歌已经可以称为是怀旧金曲。
电影中使用的是I'm Alive这首歌,很欢快,可以群舞。
而我更喜欢她那首Immortality,空灵而荡气回肠。
电影最后有段舞蹈十分精彩,一定要看演员表。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将喜剧概括为“对丑的模仿”,并且“这种可笑是一种对旁人无伤的”。
后来被延伸为将世人间的“坏与恶”以滑稽、有缺点、颠覆逻辑的态度,通过夸张、强调,且相当长度的动作状态呈现出来。
自舞台剧至默片时期,基由角色肢体动作引发的可笑和审丑,使得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得以宣泄,最终使得观众产生欢笑的快感。
例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淘金记》,基顿的《将军号》等。
诚如鲁迅所言,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破坏给人看,但重要的是,最终留下来的,乃是大众所普遍认同接受的有价值的“良和善”。
法国的喜剧向来有一种二愣子般的自娱自乐精神,无论是老一辈的雅克塔蒂、路易德菲奈斯,还是近二十年出现的众多中青年创作者,诸如夏巴。
无论是如《虎口脱险》、《高卢英雄系列》这般的热闹混乱,还是如《玩乐时间》这样不露声色,他们的作品中法国人永远是一群“缺根弦”的神经病,而外国人甚至还一概不如他们,真正的聪明似乎是动物和儿童才有的特权。
在他们的喜剧世界中,把警察、军队乃至政客、精英分子们黑出翔实在是普通不过了,吐槽全宇宙,上至耶和华,下至水管工,也不过是一抖索而已。
有时候法式幽默这种没心没肺的童趣感,或者说降低角色情智商水平的处理,倒是蛮贴近喜剧的传统。
它即不像好莱坞的喜剧那般工整讲究,也不似日韩喜剧那般冲动费力,当然更不会是那种戳着你笑的圈钱脑残片。
而是始终让观众在一种轻松全能的状态中,抛开一切束缚去感受这种纯粹的乐趣。
在这一点上,倒是早年的一些师法于欧洲的港产喜剧,那种无厘头的精神倒颇有些融合性。
尤其在角色性格主导影片方面,也如出一辙,比如许冠文、周星驰。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属于真人动画合拍,有着马修这般神奇萌化的CG角色。
虽然片中,它并非并主要的笑料包袱来源,更多的承担扮萌、神奇化的作用,引起女性、儿童观众的心痒痒。
但它的举动却很好的与主人公产生互动,成为推动关键情节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因素。
同时,为了使一个卡通化的角色能够毫不违和的融入真人世界,略去特效技术上的硬处理本文不表,在基调世界观的软处理上,是十分贴切和恰当的。
得益于此片为喜剧,同时法式喜剧与身居来的那种打破惯常逻辑的脱线创作方式,又与动画创作时的非现实夸张需求十分相近。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人飞来飞去却毫发无伤,可以跟动物为两毛钱讨价还价,更不会因为原住民巴雅人“街舞派对式的末日动员会”、老屌丝植物学家的还春水设定而觉得丝毫突兀。
在这样的世界观搭建中,各个人类角色本身也被或多或少卡通化了。
虽然此片对人类角色的卡通化处理比较浅尝则止,远不及《高卢英雄系列》中的德帕迪约、《空中大灌篮》里的乔丹那样非现实,但也好过了《加菲猫》里的梅耶、《泰迪熊》里的沃尔伯格,毕竟后者的角色是真实的人,与卡通角色的互动并没有使其自身也卡通化。
不过有点疑惑的就是,长尾豹为什么不是胎生呢?
它不是喵科嘛?
虽然是卡通化的,但这三个葫芦形状的蛋是个莫意思?
可能更多的为了服务于剧情,而忽略了这方面的合理性。
倒是剧中不管正角、反角,从头到尾“我的蛋”说个不停,不知是否也算法国人有意隐藏于笑料中的双关呢?
不过各角色在念着蛋的时候,却做着一系列蛋疼的举动,实在是很具有反差效果。
尤其是在小高潮那段,为了抢回“豹的蛋”,独裁将军的一段毁三观MV,让一群大兵们瞬间进入二逼的脑残粉状态,令人捧腹得太“坟蛋了”啦!
两位主人公,以及“园丁”的角色设置其实很单纯,它们从始至终其实都只是在执着的完成自己的简单目的,一个为了直播采访,一个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骗子,一个不甘心老去而一事无成。
虽然人物的层次没有剧情类乃至悲剧作品那样严苛,但他们各自的身份却是隐藏在终极目的之下,潜移默化的在促使人物做出某些举动。
一个是要让自己独立起来的儿子,一个是不愿窝囊持家的父亲,一个则是缺少爱的自恋老男人。
更不用说,长尾豹马修在其神奇萌物的茸毛下,也有一个即将身为人父的心;独裁将军,也不过是个心有女神的宅男。
影片最终根植于的还是亲情或者少宽泛一些的情感,拯救世界什么的,不过是一次意外之旅罢了。
对于法国人来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去革命、游行、罢工,不是什么主义,说到底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家做着各种争取!
虽然片子的情节还存在一些纰漏,但法国喜剧从来都是把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突出呈现上,情节的发展是因人物的性格而发生变化,而不是把人物丢在特定情境下观其反应。
因而这样的作品,人物的光彩反而更为鲜活,至于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做出来的东西又如何,其实并不重要了。
最后,片中的彩蛋倒是蛮多的,或者说有其他含义的小细节,倒是可以多留心一番。
/ 脑洞,萌物,开头,帧和景。
(法国印度混搭欧美风?)+ 人设好无BUG,故事简单衔接好,脑洞(预言,动物沟通,女助手障眼法,将军脑残粉)- 故事老套,斗反派。
追踪长尾豹马修开头魔幻后面真人。
搞笑的专门骗游客的巴比杜,欠了外债。
为捍卫节目和自己名声的记者丹被派去采新闻。
到机场就被将军(金发银女)劫走,看了收藏席琳的唱片。
不慎破坏,进牢。
巴进去找他,巨人吓,逃出。
进森林,巴装巴比伦人,识破,被真带去。
吉娃娃污,高能讲述预言。
教授和助手进森林捡到花,研究时被苏偷走,意外还童。
反派立现,囚将军找花。
双面人盗走花和苏,巴丹将军合作救花苏。
跑电视台证明不假,大闹。
完。
/ 搞笑,脑洞。
(法国印度混搭欧美风?)+ 剧情老套但无BUG,人设好。
萌系出没。
金发银女以为是女助手。
- 斗反派不给力
萌点配上无节操——《追踪长尾豹马修》
今天聊聊法国电影《追踪长尾豹马修》。
片名Sur la piste du Marsupilami / HOUBA! On the Trail of the Marsupilami(2012),别名追踪马苏比拉米 / 沿着马苏比拉米的脚印。
整体来说,《追踪长尾豹马修》是一部以卖萌为主的喜剧电影,夹杂各种毫无下限的段子,可爱与低俗一体,泥石俱下,给观众带来一场雅俗并存的丛林冒险喜剧。
本片由法国人制作,法国喜剧人阿兰·夏巴担任导演和主演,将比利时漫画家安德雷·弗朗甘的著名卡通形象马苏比拉米搬上大荧幕。
阿兰·夏巴扮演一名电视台记者丹,曾经丹依靠深度挖掘新闻报道而打出一片天地,许久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新闻后,丹决定深入丛林,寻找一种传说中的生物。
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报道,再次回到事业巅峰。
丹来到虚构的南美国家巴伦比亚的热带丛林,遇到了当地向导巴比杜。
在巴比杜的指引下,丹逐步深入丛林,开始探寻传奇生物马苏比拉米。
与他们一同寻找马苏比拉米的还有当地军阀、丛林土著。
究竟谁能找到马苏比拉米,大家可以到影片中寻找答案。
马苏比拉米就是片名里的马修,音译时选择了前半段,可以省点儿字。
马苏比拉米是一只并不存在的奇幻生物,身体金黄,长有黑色斑点,尾巴极长且灵活,力大无穷、身体矫健,行动速度与力量超乎正常成年男子。
马苏比拉米最大的特点就是眼睛很大,任何物件,只要眼睛足够大,就会显得很萌,马苏比拉米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马苏比拉米有事没事就喜欢在大荧幕上忽闪忽闪地眨眼,这是它引以为傲的萌点,也是全片为数不多的萌点。
整部影片在既定的搞笑风格下,按照常规套路演下去。
电影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按部就班,有惊无险。
整体剧情比较平稳,起承转合都在意料之中。
既然是一部喜剧,最终结局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寻找马苏比拉米的过程中,笑点百出,萌点也集中于此。
影片一大看点是萌物马苏比拉米,不过不建议小孩子观看。
因为除了马苏比拉米外,片中还有很多成人笑话。
成年人才能从影片中获取完整的笑点。
影片的一大缺点是特效水准不高。
马苏比拉米毫无疑问很萌,但是整体画风和影片背景十分不搭,色调、灯光都给人一种贴图的感觉,角色形体比较生硬,和画面融合地不是很好。
这让人一看就产生,这不是这片丛林的生物的感觉。
扮演当地向导巴比杜的法国谐星贾梅尔·杜布兹 Jamel Debbouze。
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他在影片中一直将右手插在裤子口袋里,很少有拿出来的时候,哪怕到了危难紧急时刻,他也是单靠一只左手行事。
其原因就是贾梅尔童年时很顽皮,玩耍时横穿铁道,右手被火车刮掉了。
身残志坚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了法国著名谐星,也算是一段励志故事了。
萌点配上无节操,满满都是恶趣味。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刚开始看的时候还以为是印度电影,看着看着发现情节不对,从详细的影片界面上才发现这是法国电影,好险差点破坏了印度电影在我心目中的完美地位。
恶搞还是挺好玩的,但是这剧情。。
貌似是给小孩子看的呢,不爽,看不惯这样的电影,或许是存在着文化差异的原因导致的,不能像正常的美国电影,印度电影,日本电影,棒子电影这样容易获得在信息摄取上的快感,看这样的电影就是完全的被非常简单的笑点给逗乐,比如被马修扔的倒栽葱的警察这样的情节。。
一脸马蜂窝状的丹这样。。
好吧,刚才查了一下,就连长尾豹也不是神话中的动物,而是被人为的创造出来配合电影来演绎的一个漫画上的东西,不过倒是挺可爱的,自己的窝被别人端了之后,淋雨的桥段看的让人心痛,还好只是一瞬间,时间长了,真保不齐会掉眼泪的。
那也就是说这部电影里面的长寿部落、长尾豹全都是虚幻出来的,这样电影就比较有意思了,哈哈,这是一部全都是假的的电影,假到完全没有根据的剧情,全凭编剧自己的想象去演绎的电影,真是神奇的人类。。
不论电影再搞笑,还是无法让我痛快的欣赏法式幽默,2016年的我无法理解这种电影的快感,期待着未来某天的进化。
萌萌萌
法式无厘头,搞笑是很搞笑,看这种类型的片子少,有点水土不服,看一半看不下去了
法式无厘头。三星半。
看睡着了可以么
不错,还是有很多亮点的,不过作为电影,总感觉少了什么。剧情上感觉缺了点什么,或许是我的观影受好莱坞剧情模式影响太大了
怎么会有7.5分呢?
Alain Chabat嘅腦洞從來都未讓我失望,「Alain Chabat式」嘅惡搞和無厘頭特色再度發揮的淋漓盡致。Chabat飾演電視臺嘅「蛀米蟲」Dan被阿頭安排到Palombia尋找獨家新聞,系當地足智多謀嘅嚮導Pablito嘅帶領下,Dan系驚險嘅冒險中遇上一個又一個嘅驚喜,最震撼同可以為佢事業上嚟個鹹魚大翻身嘅就系佢同Pablito俾世界帶來咗個驚人嘅消息:一種神話中嘅調皮動物Marsupilami(迷你豹公仔款嘅生物)嘅真實存在。套戲插入大量經典電影嘅對白作惡搞同致敬,就連歌手Celine Dion都唔放過咁擺埋上臺,Lambert Wilson轉身嘅Celine Dion經典look嘅女裝大佬造型,絕啊!
这次法国人贫的恰到好处,还开创了人兽新体位 哈哈~~
在普遍又醜又髒的法國搞笑片中,這部笑點是相當乾淨了。嘴賤運背的鸚鵡、毫無節操的吉娃娃、面冷腹黑的草泥馬;一家五口太溫馨了嘛~
看得都快睡着了。celine 那几个桥段和彩蛋 +2
法国《泰囧》,小豹子还挺萌的。
挺搞笑的 如果是法语原版我相信更好看 哈哈 马修萌翻了 动画制作好厉害 和真实的场景毫无违和感 还有白色软绵绵类似棉花的东西 太有爱了 小马修更是抵挡不住的萌 心都化了
这完全是一部法国/比利时版《泰囧》,也不知是谁借鉴了谁。那八米长的尾巴简直万能。印象最深的桥段当属将军反串席琳迪翁的妖艳舞蹈。当然最震惊的当属彩蛋里真身席琳在 iPhone 屏幕上打了一瓶好酱油。
绝对比原始人里面那只大猫要萌
cuuuuuuuuuuuute!!!!!!!!!!!
我很好奇的是怎么明明是法国片看到广场音乐响起然后一个伪娘带着全队士兵欢乐起舞的场面后这分明就是印度片!更关键的是,打从一开场那个集市里的黝黑无节操骗钱伪兽医一出场我就出戏神游到了印度!印度!满眼晃过去都是香料和咖喱啊……QAQ!马苏比拉米,刚出场无爱结尾非常萌。几个无节操笑料挺喜爱
有趣。巴雅人跳舞那段很hi。
不大喜欢这种做作的喜剧片。。
总以为会很烂。但是超级好笑,整个厅就只有3个人,我笑的最大声。
马修的脸很像史迪仔的说啊~好像个毛绒娃娃~里面的小动物和人都还蛮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