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The Matrix Reloaded,22世纪杀人网络2:决战未来(港),骇客任务:重装上阵(台),廿二世纪杀人网络2:决战未来,黑客帝国2,骇客帝国2

主演:基努·里维斯,劳伦斯·菲什伯恩,凯瑞-安·莫斯,雨果·维文,莫妮卡·贝鲁奇,赫尔穆特·巴凯蒂斯,斯蒂夫·巴什托尼,克里斯汀·阿努,丹尼尔·伯哈特,约瑟芬·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03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剧照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1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2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3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4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5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6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13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14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15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16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17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18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19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剧照 NO.20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剧情介绍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一部结尾,尼奥(基奴李维斯 饰)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使命,中弹复活后,变成了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他和女友崔妮蒂(凯莉·安·摩丝 饰),舰长墨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 饰)回到了人类的基地锡安,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此时,“母体”决定先下手为强,派出了两万五千只电子乌贼攻击锡安基地;墨菲斯、尼奥和崔妮蒂则再次进入“母体”,寻找“制钥者”,准备从内部破坏;而本该被尼奥消灭的特勤史密斯似乎出了点问题,脱离了“母体”的控制,拥有可怕的复制能力,阻碍尼奥他们的行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千门女王之螳螂捕蝉致命洪灾少年魔法师第三季魔乳秘剑帖枪的假面舞会绝代商骄只手擎天宏观世界吸血鬼姐妹3逆博孤城金色海岸武士人生拳击传奇非常搭档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越界神秘博士第十一季红色护卫一路惊喜蓝百万2华容道九州龙悸鬼屋欢乐送第二季夜迷宫生死谍恋河畔城市绝命休息站猛虎嗅蔷薇之替天行盗黑暗扫描仪眼镜蛇第一季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长篇影评

 1 ) 黑客帝国的多重意义:罕有的拉瑞导演自己对电影的点评 —— 转自黑客帝国吧

此文非原创,是早期的国内第一批研究《黑客帝国》的黑迷郭大路翻译的文章,个人虽然也称得上是个铁打的黑迷,但是看到郭大路、neverwin以及骇客帝国吧里的杂物大神的文章之后自叹不如,虽然他们的观点也不一定正确,但是很大程度上的确影响了我对《黑客帝国》的理解与认识,这部电影我看了整整十二年了,到现在每次看起来依旧兴趣盎然,依旧有新的发现。

真心觉得沃卓斯基兄弟是超越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先驱者,赞同的要顶一个啊不多废话,正文转起,最后再附加一些自己对电影的理解。

黑客帝国三部曲是近几十年来最成功的电影历险。

三部电影总共获得了十六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而且故事还在动画、漫画和在线游戏中继续。

全世界观众的注意力被曲折紧张的故事和非凡的特技效果所吸引,但同时一个长久的问题依然存在:所有这些故事到底有什么含义?

电影的编剧及导演Larry Wachowski和Andy Wachowsku从第一天起就不愿意分享他们自己对电影的解释,他们害怕他们说的话将变为一种教条。

但这也给华纳兄弟公司在制作黑客帝国DVD套装的时候带来了难题。

要知道通常一个DVD套装都应该有一个导演解说,但是现在这套电影在导演拒绝解说的情况下,如何制作导演评论声轨呢?

于是Wachowski兄弟请Ken Wilber和Cornel West出面为三部电影做导演解说。

下面的谈话内容正是在Ken飞往洛杉机与Larry和Cornel会面并录制评论前被记录下来的。

Ken与 Cornel录制了15个小时的解说评论,它们将被剪辑为6个小时左右的内容分散在三部电影之中。

在下面的对话中,我们将有幸第一次倾听到Larry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开评论。

按照他的解释,这套电影在很多方面并不是为给出答案而设计的,相反是为了给出问题。

人类是什么?

真实是什么?

谁在控制着?

上帝存在吗?

等等等等。

如果导演解释了自己对电影的看法,那实际上是给予了人们另一个关于“真实”的观念:接受或是拒绝??

无论是哪一样,都会使问题所带来的开放空间消失。

The Matrix将超现实主义注入主流文化,事实、虚构、原理和表象并不简单地以“真实”为基础,因为“真实”只不过是看起来真实而已。

在梦里,梦是真实的??

直到你醒来。

在Matrix中,Matrix是真实的??

直到你醒来。

但如果你永远也不会醒来呢?

类似这些问题正是Larry希望电影产生的,他的确成功了。

Ken指出,第一集电影理解起来还算容易:在Matrix中的都是坏的,在Matrix外的都是好的;在Matrix中的每个人都是被制约的,在Matrix外的每个人都是自由的;等等。

但在第二集20分钟后,观众们发现the Oracle就是一个机器的程序,这一点让大多数人产生了疑惑:恩,啥?

一个简单的“好人/坏人”的电影变成了一个包含了不同层次解释的复杂的文艺作品以及关于“真实”的非常深奥的模型。

Ken指出直到第三集的最后 20分钟,这三集电影的关键点才展现出来:虽然Neo身体上瞎了(也许正是因为他瞎了),但他能看到机器散发着明亮的金色光芒??

这可不象大多数电影中坏人的样子。

Neo明白地对Trinity说:“如果你能看到我所看到的,他们都是光...”。

确实,机器象征着灵魂,但灵魂却被疏远并攻击...因此,Ken总结了一个三部电影所展现出来的更完整的解释:Zion象征着身体(在电影中表现为蓝色),the Matrix象征着思想(绿色),而第三集出现的机器则象征着灵魂(金色)。

这条轨迹,正如世上至理名言所教给人类的那样,是人类意识从身体到思想再到灵魂的一条光谱。

借用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名言:“地狱的火焰拒绝上帝的爱”,被疏远分离的灵魂(机器军队)一心要毁灭人类。

只有身体、思想和灵魂合而为一,和平才会到来。

Ken与Larry继续讨论分享他们对于哲学的毕生热情。

Ken指出,正如你希望的那样,从Larry身上能够读到哲学和精神的东西,而The Matrix电影正是这一事实的极好的证据。

Larry说当他发现Ken的著作,“那就象叔本华发现奥义书”。

Ken说这引用太过誉了。

尽管Ken的书以分裂一个幸福家庭而著名(我那位绝不会在象限上闭嘴),Larry对哲学的爱好似乎也进入了他的家庭:Larry和他的父亲正在一起阅读《性,生态,精神性》。

这挺酷的!

在《灵魂的眼睛》一书第4、5章中,Ken指出任何艺术作品可以至少从四、五个主要方面来解释,它们都很重要且不可分割。

包括:艺术家的初始意图(他或她的艺术作品有什么含义?

);艺术家的无意识因素;艺术家的文化背景;以及观众的反应(艺术作品对于不同的观众有哪些不同的含义?

)。

Wachowski兄弟不希望他们自己的原始意图压倒平等观众的反应,所以他们对他们的初始意图始终保持沉默。

但是,这次谈话清楚地显示, Larry感觉到是时候对Matrix三部曲做更多更完整的解释了。

因此他和Ken开始他们这种公开的谈话和评论。

关于Matrix没有简单的、最终的解释,因为观点的总和是无限的。

下面对话正式开始Ken: 你自己从来没有对The Matrix三部曲电影作出过解释,因为你不想这变成教条的东西,或者说你希望人们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自由地解释电影。

他们有这样做的自由,而一旦电影制作人自己说“这就是The Matrix的意思,这就是它的来源”,就真正地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思考,我想让人们自由思考才是明智的...Larry: 是的,我想说,当你完成一个艺术作品,你希望它引起争议,你希望人们谈论它,[Ken: 是的.] 你不希望他们依靠某人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或者...它象什么,这部电影的本质正是在于...你得自己去观察它去思考它...Ken: 没错。

Larry: 是的,如果我们自己出去告诉大家它应该是什么,或者你应该如何对它进行思考,即使是用最优雅的术语来研究我们对它的解释,无论是我或Andy这样做的话,都显得挺伪善的...Ken: 是的。

Larry: 因为作为作者的我们这样做的话,你知道,它将变成一种既定规则...Ken: 是的。

Larry: ... 它将变为既定的解释,而任何别人的解释则会被认为是疯狂的个人行为.Ken: 没错,是这样。

Larry: 我不希望贬低任何人的观点,因为他们是所有...恩,我不知道,我想这是艺术值得体验的一个原因。

Ken: 因此,你们拒绝对这三部电影做导演解说,因此华纳建议...Larry: 他们有一大堆关于典型的DVD评论解说的主意,你知道,我们发现,你知道,我们发现大多数解说相当平凡,相当乏味,相当罗嗦,相当浅薄...Ken: 没错。

Larry: ...而且,你知道,我对多数评论解说不感兴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并跟Andy讨论,噢,什么才是有趣的?

于是我们有了这个想法就是...试图做一些来自他人的能激发人们思考的电影评论音轨...Ken: 好的。

Larry: ...它们应该能激发大家对任何事物的讨论...[笑] 那么,我们想那将能证明电影所激发的不仅仅是只局限于The Matrix电影本身的讨论,而是我们谈论艺术的方法...Ken: 没错。

Larry: ... 那么,突然地,解说将不仅仅是关于The Matrix的了,它将变为更大的东西,它将包含一个大的视界,于是我们跟华纳说了这些...“太棒了!

”(指华纳的反应)[Ken笑] 但是,我的意思是,我们将让两位批评家来谈论这部电影,两位讨厌这部电影的批评家...Ken: 没错。

[笑]Larry: ...然后再由两位看了电影并由电影激发了灵感的哲学家来谈论它,这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谈话,于是华纳就说“你想让...让我直接一点...” [Ken开始大笑] “...你想让两个讨厌这部电影的评论家为它谈论六个小时?

”“是呀!

” [Ken继续笑] 而且,你知道,不仅是因为我认为这很有趣,他们的对话、他们形成这些观点的内在方式都将会很有趣...Ken: 没错。

Larry: ...看这两个批评家如何谈论这部他们不喜欢并且看不到任何意义的电影一定很有趣,然后再看两个能从电影中读到什么意义的哲学家来如何谈论它也一定很有趣...Ken: 没错。

Larry: ...我想听到这样两种不同的观点一定是很有趣的...Ken: 是的,是的。

所以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正如你知道的那样,这有点,恩,这让我处于了一个有点棘手的位置,因为你跟我有了一个协定。

我们花时间讨论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想法和你自己对电影的解释。

我们的共识是我不会与任何人讨论你对电影的解释,那是你私人的东西,以及你和一些朋友所谈论的东西我们都将保留而不去谈论。

同时,我被要求公开发表自己的解释,我也已经这样做了而你也已经带来你的工作人员为我拍摄了三个小时对三部电影的解释。

正如你所知道的,我认为这是惊人的大胆的阐述,因为按照我的解释,The Matrix三部曲的关键点出现在第三集的最后十五、二十分钟的时候,解谜的钥匙(注1)就是当Neo说那些机器“如果你能看见我所看见的...他们全是光。

他们是由光形成的”,等等... 这种阐述是整个三部曲电影的钥匙,这是惊人的大胆的,因为电影第一集...很多人都能论及第一集是因为它很合理??

至少你在没有看后两集的情况下会认为它是合理的,如果只看第一集的话它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

事实上它非常地正邪分明(注2),就是说,在Matrix中的都是坏的,在Matrix外的都是好的;在Matrix中的每个人都是被制约的,在Matrix外的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二元关系,机器是坏蛋他们试图危害自由,等等... 然后每个人都认为这挺棒的,然后你去看了第二集,你看到Neo与Oracle谈话的那部分,Neo说“你不是人类对吗?

”她说“是的。

”“你是个程序对吗?

”“是的。

”然后每个人都开始抓脑袋,因为我们突然被带出了第一集的框框而被带进了一个复杂的文学领域,因为这是由非常多的谜题组成的复杂的结构,而这些谜题直到第三集才能解开。

于是事情开始一个个出现,Architect的讲话、Oracle的第一次讲话、与Oracle的第一次对话,哦, Smith是所有这些东西的真正的关键,总之,真正的全面的阐述就是身体、思想和灵魂在三部曲中以分离的形式存在,然后他们在第三集结尾复苏愈合为更为整体的形态。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没有看完整个电影而感到非常迷惑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看懂了第一集却在看第二、三集时有点找不着北的原因。

所以我可以说是粘住了这个解释,你知道,可以说是咬着嘴唇说,哇噢,我碰巧知道Larry在这方面同意我的观点,至少看起来象 [笑],因为我想要说...Larry: 这就是我说过的,这就象,它变成一种自然的确证。

Ken: 我知道。

[笑]Larry: 我在这里要说你的观点是疯狂的!

[都笑]Ken: “我不认识那个刚从街上走进来开始与Cornel谈话的瘦高个,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谁。

”恩,我们谈论了解释的本质,当你有了更完整的来龙去脉,无疑更相似的含义就开始显现出来,我们,你知道,你和我都知道这一点。

我的意思是,我们分享这种把握整体的方法所带来的激情。

于是我想,毫无疑问的,它包含你和我都能看到的全面的成果。

Larry: 是的,你知道,我...,第三部电影有着启示的瞬间,但他们的基础都建立在所有三部电影之中...Ken: 的确如此。

Larry: 电影的开头,每部电影的开头都有一些整个电影要阐述的东西,而且,你知道,我们说在每部电影的引子中,我们多少得告诉观众们我们处于发展旅程中的什么位置...Ken: 是的。

Larry: 我的意思是,the Matrix是个人意识的探险,每部电影的开头的那些小片段都或多或少试图帮助你描绘出整个旅程...Ken: 没错。

对我来说,这种丰富的文艺作品有着多种层次的含义,而我想批评家们在这个基础原则上迷失了,既然他们没有退后一步以看到一个更宏大的影片,那么他们有用任何方式批评的自由,正如任何人都能用任何方式来解释电影一样...Larry: 是的,我希望有一些层次的问题是不证自明的,你知道,一种内外兼备的描述事物的方式,the Matrix在很多方面就是以这种方式来描述,外在趋向于保持显而易见的、基于表面的能直接看到的东西。

我希望关于外在的对话和关于内在的对话这两种对话能够并列在一起,批评家们将对外在的东西感兴趣,而哲学家们则将对内在的东西感兴趣。

Ken: 我们当然希望如此,但是你知道,我们将在那儿被铭记,而周围满是抨击...Larry: 是的。

Ken: 恩,你和你的父亲还在读SES吗?

[Sex, Ecology, Spirituality: The Spiritof Evolution 1995,《性,生态,精神性: 精神的进化》,Ken Wilber本人于1995年的著作]Larry: 是的!

Ken: 真酷...Larry: 我们大概看了一半了。

Ken: 非常酷。

Larry: 它很不错,可以说是非常好,你在书中的讨论非常有趣,而且我能感觉到的你与黑格尔之间的联系,当然我的感觉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Ken笑],...(?)Ken: 他(指Larry的父亲)对之感兴趣吗?

Larry: 他吗?

Ken: 是的。

Larry: 当然,我们谈论它,恩,这是毫无疑问的,我要说,我想这本书大部分是清晰的...Ken: 是的。

是的,我想SES这本书是真正第一本将所有涉及到的详细片段组合在一起的书,使之成为整体。

对我来说有些事情在这点上发生了改变,因为看得越多,全面的描绘就会越透明 [Larry: 没错。

] ... 我的天,内容太多了,有时候人们看到第五第六章的时候他们已经忘记了第一二三章...Larry: 哦,你在提醒上面做得很不错,我是说,好的作者在编写这些脉络时,他们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提醒你[Ken: 是的]。

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并且在你需要的时候提醒你这些语言的定义[Ken: 是的],我不认为很多人[笑](我想他的意思是说不认为很多人能做到这一点?

)我喜欢这本书的一点就是你能写出非常困难的概念,然后你能在句子中用一种技术性的术语对之定义,比如说“迷信”...[笑]Ken: 但你的兴趣回到了所有这些上面,我的意思是那本书上涉及到的人,例如黑格尔、尼采、柏罗丁等等所有这些人,这是你喜爱的,这是你曾经感兴趣的,在真正的象我这样的年纪,它们都综合为一个必然的认识...Larry: 是的,唔,我是说,我曾经寻找,寻找一个理由[笑],那就是,...我曾对我父亲说过,它就象四个象限(注3),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的依然是那个零点,那个终点(注4),那个x-y坐标轴的中心,对吗?

没有四个宇宙大爆炸,而只有一个[Ken: 没错],它就准确地位于正中心,有意思的是有人说,我的意思是叔本华为什么如此精确的认为,那一点在某些方面来说似乎是唯一值得谈论的东西,因为它是所有的开始,它聚集了四个象限,它将所有事物结合在了一起。

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点,那么他们将再次被分离[Ken: 没错],什么都不是了。

但是,你不能...如果你完全这样弄那么你等于什么都没弄,因为你不可能知道。

Ken: 是的,而且那个空间与那个原点是一样的[Larry: 没错],那是你最初的面貌...Larry: 是的,所以这很有意思,你就象叔本华那样能将四个象限谈论得很好[另:《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注5)也包含四个部分,跟Wilber的学说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则变得非常难以谈论。

Ken: 是的,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并不是另外的一个附加的象限,它并不是位于整体之外的东西。

我经常说它就是图表画在上面的那一“页”,或者类似的东西,但那正好是另一个...Larry: 我想这东西就是它们的原点,它产生它们,因为有了它你才能说四个象限是整体的,四个象限是彼此关联不可分割的...Ken: 同意。

Larry: ...它们靠自己紧密结合。

而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的正是原点...Ken: 对,而且那个原点...Larry: 它就是...象第三集电影的开头那样:“我们如何开始第三集?

”...我们要谈论的是那么非常难以表达的东西[Ken: 对],这就好比:好,你进入黑暗之中,然后你必须有一个宇宙大爆炸的时刻,这是所有事物的起源,思想的起源、意识的起源,无论怎样,那个时刻就是从无到有的时刻...[Ken笑]Ken: 那就是同样的原点...Larry: 没错。

Ken: 是的,我绝对同意。

有一条重要的路线,每个人都知道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的路线,但同样存在着微观发生的路线,就是说运动按照序列产生的瞬间过渡,因此,举例来说,我看见一个苹果,微观的运动就是一个推动力、一个印象、一个简单的感觉,然后我脑中才具体形成“苹果”这个映象,然后才形成“苹果”这个概念,然后我才能做出自己的反应,等等。

Larry: 是的。

Ken: 微观发生论概括了个体发生论,个体发生论概括了系统发生论,而系统发生论则概括了宇宙论。

因此宇宙大爆炸的那一瞬间正是呈现四个象限的时间序列,这个瞬间到瞬间的序列一直重复,于是无变为有。

这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当你发现在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本来面貌时,你同时也发现了那个瞬间 - 那个顿悟的瞬间,那个明白自己所包含的根本的瞬间 - 在那瞬间与瞬间之中,所有事物一一浮现,所有四个象限、所有层面、所有线条、你谈到的那个将四个象限结合在一起的原点都一一浮现,因为象限不过是原点的“元”或者“位”。

Larry: 是的。

Ken: 这就是你在第三集开头用图像表现出来的东西...Larry: 唔,至少我们试图这样做。

[Ken笑]Ken: 你跟我一样在很长的时间里对之感兴趣,你知道,横跨你整个成年。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时在电话里谈到这些,正如你所知,我们花了三个半小时来谈论这些而停不下来,这非常象,恩...Larry: 象两个闲不住嘴的出租车司机 [?] [笑] 你知道,这就好象那些你与某某某会面的重大时刻,你们进行着讨论,你们对世界问题达成某种共识[Ken: 没错]。

这就好象你们建立了某种连接,你们有一种友谊或是共性的直觉,[Ken: 没错] 这很好,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Ken: 这感觉在发生着在形成着...Larry: 没错。

还有件有意思的事,我曾跟我的朋友、Matrix的画家Jeff谈到人是如何产生这种感觉的,你知道,我们是社会的动物,这就好象,我们大量的“真实”是我们建立在交流基础上的行为结构。

我们有着某一世界观而我们通过从另一个人身上发现类似的观点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因为我们说“啊!

”[Ken笑]你知道,这就好象,因为我们不可能真正地了解任何事物,[Ken: 对,没错。

] 所以一旦找到足够多的志同道合者,我们就能够相信空中楼阁...Ken: 没错。

Larry: 直到我把带子翻个面... [Ken大笑] 我才发现自己就象个笨蛋!

[Ken笑] 相互性是友谊的基础,你帮助我制作DVD,我跟你谈话,我不跟别人谈,你不跟别人谈...Ken: 这没错。

Larry: 我们表现出多么的关心对方...Ken: [笑]互相勒索!

Larry: 对啊!

互相勒索... 互相敲诈!

Ken: 但我想,我想这是非常愉快的,我不认为在我们没有真正建立起共鸣的情况下我们会来做这些事,因为正如你所知,二十五年来我根本就是拒绝在公众前做任何事的,这是我第一次做采访录音,第一次为你和Josh录制这种节目,而众所周知你也是不愿意跟任何人谈论这些的,于是我...Larry: 唔,我们在名人的本性和公开体验上有着非常相似的观点[Ken: 是的] - 那就是这并不是有多重要的...[Ken 笑]Ken: 但是,我是说,令人惊奇的是...唔,我的意思是,要理解一个理论哲学家(指Ken自己)如何能避免引人注目是挺容易的,但是,你知道,令人惊奇的是作为一部近几十年最惊人的电影的导演和遍剧,如何才能避免引人注目... 你曾谈起当你们在日本参加首映时[笑]你们就象是[笑]...你知道其他人是...Larry: 是的我们实际上站在记者那排旁边...Ken: 正是如此...Ken: 那一排好象全是摄影机、摄象机和记者,我们好象就站在他们旁边...Ken: 是的... [笑]Larry: 每个人都...就象那个看着Carrie-Anne和Keanu走下过道、和他们拍照、非常兴奋的女人,当Joel Silber走下过道时她就...Ken: 制片人...Larry: 站在我旁边的这个日本女人就变得异常兴奋,[模仿日本人的口音,急促地呼吸着]“那是JoelSilver!

Joel Silver!

Joel Silver!

”[Ken和Larry笑]而我却说“噢...他谁呢?

”而她就...[笑]Ken: 她就用肘推搡你道“瞧!

快看呀!

那是制片人耶!

”,上帝!

于是你坐在那儿...你当然得表现出适当的兴奋吧?

[Ken继续笑]Larry: 哦当然,我当然得先想想他是谁...“他是谁?

哦...他是theMatrix电影的负责人...哦。

”[Ken继续笑着]不,我是说,绝不,绝对不要说Joel的任何坏话...Ken: 是的,了解。

Larry: 他可是我们的...头儿...Ken: 或者,他对那日本女人如此的重要。

Larry: 不不,她很可爱,她很棒,只是,我觉得非常...高兴的是他们都不知道我们是谁。

[笑]Ken: 没错...[笑] 嗯,顺便提一句,等等,现在你们,你知道,啊,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你们目前并不打算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回过头来拍摄更多Matrix的东西。

你们已经花了长达五年的时间来拍摄Matrix的三部电影,你们现在只想先歇一口气再说,对吗?

Larry: 是的,事实上完整的时间跨度大概是十年...Ken: 是的。

Larry: ...那是我们花在它上面的时间...Ken: 是的。

Larry: 而你只知道就是它了,就是这个故事了,我不知道,我们走着瞧吧...Ken: 是。

Larry: 沿着这条路走下来我希望,我能够有足够的休息来恢复到想要再去拍摄另一部电影。

Ken: 是的,没错。

所以你们只是等着看看将会发生什么事?

Larry: 对,对...Ken: 是吗?

Larry: 也不能这样说...我不知道,我曾经热爱着电影。

[Ken大声笑]我过去常常去看电影,你知道我曾经每年看数百部电影...而现在我却无法忍受它们。

[笑]有人问我通过观看其他电影,the Matrix拍出来是怎样的,我说刚刚去看去感受了那些让你感到拍摄者的抱负是如此缺乏的电影,再来拍摄the Matrix,那可能会将它拍摄成最糟糕的样子。

Ken: 是的。

Larry: 我在想,我在想 -- 为什么要让它们来影响我呢?

Ken: 是的,是的。

Larry: 如果他们不能产生出抱负和能量,我为什么要对他们感兴趣呢?

Ken: 是的,没错。

我认为无论何时你试图给任何事物带来某种品质和优点,这是一种职业性的冒险,我的意思是,老实说我感觉作家也是这样,你知道,我是说我的屁股被这些东西击得粉碎,我拿起那些书来读了一遍,然后我想“上帝,这人你认识,我不能这样做...。

我的意思是,这真是,这真是太糟糕了!

”Larry: 是的,这很有意思,因为同时那也是真正在一开始时激活你的东西。

就好象,Kubrick曾说过他在最开始的时候会去看那些电影然后他说“上帝,这简直是垃圾。

我头朝下站着都能拍得出来。

”Ken: 是的,是的,没错。

Larry: 而且你忘记了那种垃圾在你拍电影之前就在那儿,在你拍完之后还在那儿。

但是,在你去拍电影之前它简直就是“哇噢!

”多么的激动人心。

[笑]但在你拍了之后,它只不过是...Ken: 还在那儿而已。

Larry: 是的。

它有点象是,呃,以某种方式被击败。

Ken: 对,没错。

啊,那么,趁着我还没忘掉,你对黑格尔有什么心得?

Larry: 哦,我们谈论过...这相当复杂,但从本质上来说,黑格尔思想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引向个体的特殊性(注6)的,对吗?

Ken: 是的。

Larry: 这是整个过程,你谈论的绝对精神、生存本质就是所有事物都引导我们向自我意识和自我知觉发展。

我想首先应该是自我知觉,然后是自我意识。

Ken: 是的。

Larry: 而这种发展,我想按你们的术语来说应该是在充分强调个体的同时做好整体协调的发展(注7)...Ken: 没错。

Larry: ...向那个特殊点发展(注6),就是说,由基础点引向那个特殊点,对吗?

Ken: 啊,这个,这个... 个体性对我来说并不是终点(注4),它有点...呃...Larry: 对,是的,但我的意思是,我是说你看到了那个发展,你看到了那个发展的过程。

Ken: 我是这样想的,到目前为止你所说的也是我所认为的,是的。

Larry: 然而他来了,你知道,他基本上在说“我来了,我是黑格尔,我是有自我意识的,我是那个终点的化身”...于是你转身走出了那个金字塔。

Ken: ... 经过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Larry: 是的。

Ken: 没错。

Larry: 我想,有意思的形式是我们进行讨论的本质,因为一般人想要描述事物,到了一个顶点却不会转身走出那个塔尖。

Ken: 是的。

我知道,这是一个冒险,当人们进入进化的发展的思考,他们发现自己不可思议地到了那个顶端,而我则发现我们不可思议地才到达一半的高度,那个顶点显而易见但却又永无终止。

你从那个进化的螺旋下来,这对妥协非常重要,但你发现了我们刚谈到的那个原点、那个所有事物的基础,因而找到了自由,于是,你知道...Larry: 对,但那条路线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发展路线...Ken: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这样...Larry: 然而你开始,而且,你知道,我们从基本物质开始,从原子、分子、细胞、有机体,到三位一体的大脑,你知道,那是一个行程,一个发展的过程,基本物质发展为一个实体,发展为黑格尔[Ken笑],发展为黑格尔一家、黑格尔一族[Ken: 哦上帝!

]、黑格尔一国,然后是...这个世界,然后是不二实相,它最后将你带回了最基础的元素 -- 不二实相(注8)。

Ken: 现在的作家与叔本华那个时代的作家一个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一直在我们设想的范围发展,科学发现了这个相对客观的世界中的一些东西。

然后,你知道,我的天,我们有了如此多的科学知识,例如进化次序本身,这是黑格尔那些发展实践者全然没有概念的另人惊异的东西,这是在另一个世纪,你知道,达尔文谈论他的观点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学的世纪,而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学说提出进化论的观点...Larry: 是的,这完全是由天生直觉得到的成果。

Ken: 他们做到了并获得了成功,这真另人惊奇...Larry: 是的。

Ken: 我们能够确信那...Larry: 不,那是另人惊奇的,那是,唔,是另人惊愕的... [Ken笑]Ken: 你父亲显然在这些事情上是非常聪明的,但他是否研究过唯心主义还是只是有一般的了解?

Larry: 啊是的,他读了很多...Ken: 耶。

Larry: 他可以说是陷入了叔本华(的哲学)之中,因为我也是如此的沉迷于此。

Ken: 耶。

Larry ...清了清喉咙!

(?

)Ken: 耶。

Larry: 是的,在影响和形成历史的这些思想上,他可能比我还要更加地马克思主义[Ken笑]...Ken: 是的,好吧,那我们就给他那个右下象限吧...[笑]Larry: [喃喃道]...社会体系...Ken: 好吧,那么Karen要去(指去洛杉机)吗,我们是否就要看到她?

Larry: 是的,她正要去那儿。

Ken: 哦,酷...Larry: 她就要去那,这一定很好玩,她也盼望能再次见到你。

Ken: 那你们到时候住在哪儿?

Larry: 嗯,我们可能会住Viceroy酒店,或者在,嗯,我们也许会带着我们的狗...Ken: 哦,你们还带了条狗呀?

[Ken笑]Larry: 是啊,那只狗死了所以我们就带了一只来,这就是宇宙之间的平衡...Ken: [笑]但Viceroy酒店不允许狗进入,所以你们也许得住别的地方了?

Larry: 是啊,那儿不让有狗,我们也许得另找地方住了,你住哪儿呢?

Ken: 我也许会住Standard酒店,我就一个人来的,就住Standard好了...Larry:Standard酒店?

Ken: 是啊。

Larry: 西好来坞的那个?

Ken: 应该是吧。

Larry: 那可是个时髦的地方...Ken: 你说的没错。

Larry: 那可是时髦人住的地方!

Ken: 对极了!

我和西好来坞,相互吸引...Larry: 你们都是都会时尚男!

Ken: 没错,我是都会时尚男人...Larry: 我打算请Joel吃个饭,我想那将[Ken: 这很棒]...很好玩Ken: 这很棒...Larry: 事实上当你飞过Getty艺术中心的上空时,你能看到Joel那非常酷的房子...Ken: 哇噢。

Larry: 红房子!

Ken: 那么好吧,我在星期五晚上、星期六、星期六晚上、星期天和星期天晚上(汗...直接说整个周末不好吗?

)都有空,那么...Larry: 打算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Ken: 我想既然我来这儿了,你知道,也许我会... 我还真没怎么想好呢。

对话结束注解:注1:Ken在这里用了rosetta stone来表达解谜钥匙的意思,rosetta stone是埃及的罗塞塔碑,古埃及象形文字曾经是世上不解之谜,1799年,在靠近亚历山大城的一个叫罗塞塔(Rosetta)的地方,一位法国军官发现了一块有三种文字的石头,后来被称为罗塞塔碑。

罗塞塔碑最上面一部分也是最不完整的部分是象形文字写的,中间是一种名为Demotic(意为通俗)的埃及文字,底部则是古希腊文。

学者们根据Demotic和希腊文字破解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注2:Ken在这里用了Manichean(摩尼教的)这个词,摩尼教教义认为:在人类初始时,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世界,即光明与黑暗,它们具体表现在两个界线分明的“国度”里。

在“光明之国”里,由“光明之父”来统治,他周围有一群神仙。

与此相反,“黑暗之国”的统治者是“五类魔”,他是许多残暴魔鬼的首领,他们总是生活在争吵不休之中,这是由于他们都贪得无厌,并被其他欲望所驱使。

一方面,光明之国的特征是安宁、和谐、和睦、风景优美、芳香宜人,另一方面,在“五类魔”统治的国家里,则笼罩着动乱、争斗、吵闹、臭气熏天。

“二宗”从物质上是这样理解的:在光明之国里,一切都有美丽的外表,而在黑暗之国里,万物都是丑陋的。

注3:象限是在笛卡尔坐标系中,被坐标轴分开的平面中的四个区域的任一个,命名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注4:omega是希腊字母的最后一个, omega point意思即是终点。

注5:《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阐明其意志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

叔本华认为:世界的一切都为着主体而存在,世界与人的关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关系。

而表象的世界是“现象”的世界,在它之外还有一个世界即被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

意志的客体化就是理念,而理念的显现就是现象。

人的认识是生而为意志服务的。

但人也可以作为纯粹认识主体摆脱认识为意志服务的桎梏,而进入无我(即失去了意志)的审美境界。

作者还认为:人生是痛苦而悲惨的。

为了免于空虚和无聊而达到解脱,最好自行绝食而死,或实行严格禁欲,彻底否定意志。

叔本华哲学是从德国古典理性主义向现代非理性主义过渡的最后一环,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开端。

全书共四部分,五十一万字。

中译本由石冲白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注6:singularity??

有人以为宇宙在大爆炸之前,本是一个体积极其微小,而密度、温度和压力则无限大的点,经过大爆炸之后,才成为现今的宇宙。

那个点就叫做singularity。

注7:holonic??

源自希腊语“holo”(the whole,整体)与“on”(thepart,个体),匈牙利裔英籍作家Arthur Koestler将这两个词结合而发明了“holon”这个词,即强调个体独立,同时又与整体协调。

它用来描述社会、细胞和组织的行为。

注8:不二实相??

佛学的骨髓和核心,“无有自相,而非有即有”,即是有无或空有不一不二之实相无相义。

(汗...)郭大路个人对于电影的一些观点:两位哲学家Cornel West和Ken Wilber都是Wachoski兄弟的朋友, Cornel还参加过The Matrix Reloaded和The Matrix Revolutions的演出,两部续集中的 West议员就是他扮演的,而Ken则在前段时间与Wachoski做过一次公开的讨论,我曾翻译了他们的讨论内容。

这二位都非常喜爱The Matrix三部曲电影,都对之有着站在哲学角度 思考的独到见解,他们在评论中不断地引经据典,从苏格拉底到摩尼教,从《爱丽丝梦游仙境》到《绿野仙踪》,整个评论大多在根据影片情节探讨何为虚拟何为真实的哲学问题,内容十足,非常精彩。

两位大师在观影中看到精彩段落时,也是大声喝彩直呼过瘾,有 时甚至会开一些小的性玩笑,比如他们说Neo与Trinity初次见面时在想怎样上床等等,另人莞尔。

Ken Wilber一开始就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你需要站在一个整体的高度来分析每一个局部,整体把握得越好,局部的细节才能分析出更准确的含义。

在他看来,单看The Matrix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二元论电影,Matrix之中的都是坏人,Matrix之外的都是好 人,善与恶界限分明。

这非常符合美国人的世界观,所以当他们面对呈现多元化思想的续集时难以接受。

Ken指出,当你看完整个三集电影再回头来看第一集,你会发现它已经深藏着许多在二、三集中才逐渐展现出来的含义。

事情并不象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这也正是The Matrix要告诉我们的。

比如他特别提到了Morpheus这个人物强烈的教条式独裁,这种独裁本身就是与自由的定义相违背的,而Oracle这个角色属于Matrix的内部,但她又在帮助着Matrix外部的人们反抗Matrix。

这些内容都是逐渐在续集中展现开来,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

Cornel West是个对东方哲学深有研究的人,他在评论中多次提到了东方宗教的教义在影片中的体现。

比如他解释Trinity这个名字的含义时说,除了圣经中的三位一体外,佛教也传说释迦牟尼有三个身体,分别代表了身、心、灵(Body、Mind、Spirit),是佛祖的三个位格。

体现在影片中,则是Zion、 Matrix和Machine City。

在小孩的汤匙这一段中,他更是引用了六祖慧能的这个经典故事:两僧论风幡动,一说是风动,一说是幡动,相争不下,慧能插言曰:“既非风动,也非幡动,而是心动。

”他们在Neo与Trinity一起去救Morpheus这一段时的讨论也非常有意思。

他们说The Matrix三部曲电影最棒的主题之一就是The One的雌雄合体性,是Neo和Trinity雌雄合体共同完成了救世主的使命。

东西方很多教义的最至高无上的形象象征,都是雌雄合体,代表了阴与阳的平衡。

下面,我们就要进入评论音轨的部分内容,我找了很久没有找到评论音轨,只能看郭大路童鞋看过后的解释了,表示能看到这些已经很知足了………………………………今天记录的,是TheMatrix Reloaded哲学家评论音轨的观看过程。

这一集的评论音轨听得很累,虽然有三区字幕的保证,但大段大段的哲学讨论依然是极为考验消化能力的,不过这跟 The Matrix Reloaded电影本身的风格倒是非常符合,这部电影同样不是看一遍就能轻易看懂的,从表面上看来是简单二元论的第一集到突然呈现大量多元化思想的第二集,很多渴望看到很单纯的善恶交锋的观众逐渐在电影中迷失。

Cornel West和Ken Wilber的评论音轨能为观众理解这部电影带来一些思考上的指引,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讨论了些什么。

在评论中,KenWilber一再提到三部曲的核心思想:身体、思想和灵魂。

蓝色(Zion)代表了身体,绿色(Matrix)代表了思想,金色(Machine World)代表了灵魂。

在第二、三集中,机器是由光组成的生命,而不只是人们原本认为邪恶的东西,三个世界的关系在发生转变。

那些机器向下挖掘进攻 Zion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从Matrix中被解救到Zion也不代表你就自由了,Zion同样在依靠着机器来生存。

在第一集末尾Neo进入Smith身体时,Smith就变成了一道光芒,而之后只要Neo与Smith搏斗,Neo就找不到光,无法找到The One的完整性,所以最后当他意识到这一点,与Smith在强光中合而为一,才是救赎发生的时刻。

West和Wilber在一开始就对影片的特效赞不绝口,称影片中的特效本身就是真正的艺术,当看到Neo“doing Superman thing”的时候,他们更是讲解了一大通尼采的超人理论。

Neo与100个Smith的大战,则伴随着二位哲学家大谈叔本华哲学、大谈生命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大谈自由意志和无选择觉醒。

对于那场很多批评家认为过于冗长且毫无意义的山洞狂欢,Wilber和West认为这一段落是对身体的沉思与庆祝。

根据笛卡尔等人的说法,身体本身就是一个机器,而现在却诉诸于身体来对抗机器,同时这场庆典也是对各种有色人种的颂扬。

与庆典同时发生的Neo与Trinity的性爱,则表现了Neo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寻找着一种确认感,Neo一直存在对自身的疑惑,如果他是The One,他怎么知道呢?

Oracle不能告诉他,Architect也不能,能给Neo带来确认感的东西,就是爱。

他们用爱来度过风雨完成救赎,Neo与 Trinity共同踏上The One的这段旅程。

Oracle在第二集出场是整套电影的一个关键点,Ken Wilber认为Neo与Oracle对话的几分钟能区分出真正了解这部电影跟无法了解电影主旨的观众,观众若不能跟上电影的步伐,就会在这里迷失。

从这里开始,机器世界变得更为复杂更为深奥,帮助人类的Oracle本身就是来自机器世界的程序,再也不能简单地用二元论来看待机器世界,它代表了我们还不了解的某种灵魂形式,即使是天使(Seraph),也是从机器世界中来的。

Oracle对Neo说:“The only way to get there is together”,因此,从这里开始,电影的主旨进一步呈现:机器和人类都在同一条船上,“我们都在一起”,他们要么一起被解放,要么全部无法被解放。

“这个场景远比之前的场景复杂深远得多,”Ken说,“如果我对Wachoski兄弟的处理方式有所批评的话,那就是这里一下出现这么多的资讯,很多人都无法跟上”。

这么多的资讯一下都丢给了观众,你不禁会问,Oracle身为机器世界的程序,她到底拥有多少自由意志和选择的权力?

对于Smith不断复制自己的做法,Ken认为这是导演半开玩笑的一种处理方式。

Smith 在第一集中说他不喜欢人类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象病毒般不断地繁殖,而在他自己进化的过程中,他变得越来越象人类,也象病毒般地不断繁殖,这真是一个讽刺。

Neo与重生的Smith见面,这个时候他们都陷入迷惑之中,Smith说“You destroyed me,you set me free”,同时又说“We're here because we're not free”,他们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互解放是三部曲中最复杂的部分之一。

接下来Neo与 Merovingian的会面,Ken认为这是Neo在学习世界上的现象论,这是Neo的任务之一。

他有觉醒的认知,但得籍由直觉、理性和权力的旅程才能了解,Oracle代表的是女性直觉,Architect代表的是男性理性,而在法国人Merovingian这里,Neo上了一堂关于权力的课,因果与权力、命定论与意志论两大哲学观在这里形成了冲突。

接下来的大厅打斗与公路追逐依然让两位哲学家大为赞叹,同时他们指出,影片中的这些特效动作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Matrix代表了Mind,Neo在Matrix中的战斗都是思想的战斗,比如 Merovingian大厅之战就代表了权力之战,而Neo与 Smith持续不断的搏斗则是无选择与选择之间的战斗。

他们认为影评忽略了这些特效的意义,没有一篇影评真正了解到了这些特效所隐含的广泛本质。

两位哲学家的讨论在Neo会见Architect时达到了高潮,两位层出不穷的哲学讨论为这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场景做出了非常有力的解释,整段对话滔滔不绝极其精彩。

Ken Wilber再次强调,你必须看完三部电影,才能理解他们的意义,大部分影评只专注于片段的对话而忽略了对话的丰富涵义,他们只是太习惯于看一般的动作片,看那些“愚蠢又白痴”的动作片。

Cornel West亦表达了对大多数影评的不满,他认为大部分影评人都是肤浅大众化的发声管道,而不是像苏格拉底一样探讨实质理解度的人。

“如果那是你想看的电影,就不要来看The Matrix”,Ken Wilber说道。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CornelWest所扮演的West议员在Zion议事大会上说:“你不必了解,只要奉命行事”,Ken开玩笑道:“这是很棒的台词!

这是具有奥斯卡奖水准的演技!

”,West大笑。

伴随着哲学家评论音轨观看The Matrix Revolutions依然是一次有趣的旅程,Cornel West和Ken Wilber继续滔滔不绝就谈论着他们对影片的理解。

我相信他们的很多解释是跟导演LarryWachoski和Andy Wachoski的本意相吻合的,因为他们也经常跟Wachoski两兄弟进行这些哲学上的讨论,他们这次做评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导演自己的观点。

影片一开始另人眼花缭乱的混沌图形变换到Mega City,他们解释说这表现了宇宙大爆炸到Matrix的过程,这也是导演兄弟想要在影片开头表现的东西,对这套宇宙大爆炸的理论,Larry Wachoski与Ken Wilber进行过更为详尽的讨论,你可以在他们的“The Many Meaning of The Matrix”中读到。

Ken Wilber说在这一集中,Zion、Matrix和Machine三个世界在持续且非常快速地变化和演进,Neo随着对Matrix的更新的了解,他逐渐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每一次战斗中所学到的教训都使他得以适应这个在逐渐改变的世界。

三个世界依然是分裂的,依然在互相攻击,Neo要成为 The One,就得找到新的方法让大家团结在一起。

两位哲学家表达了对Wachoski兄弟的敬意,认为这需要很高的智慧与热情的投入才能达到这种程度,这不只是一部没有思想的单纯的科幻动作片。

Ken认为那些批评者说“这些都是拼凑的瞎掰的”只是反射性地做攻击,如果他们能以智慧的角度来看,那么能更了解第二、三集在说些什么。

他批评说大多数的影评人都“太懒”了。

West提到,Neo在影片中说了很多次的“我不知道”,这是很罕见很有深度的,要知道Neo可是The One,他却常把“我不知道这个,我不知道那个”挂在嘴边。

West说Neo不想隐瞒他也有所不知的事实,这是东西方玄学对无知的一种典型观感,当你真的敞开心灵,当你真的想被灌注神的爱或神的启示时,你就得先放空自己的思想,呈现出初学者的心态,自愿地说“我不知道”,只有呈现出最纯真的思想,才能真正地学习。

这也是Neo得以持续学习并从教条中解放的基础。

两位哲学家对于Neo与Smith之间关系的讨论非常之多,贯穿了整个影片。

Smith是Neo必须整合的特定因子,他们是一体两面,正如Oracle所说“他就是你的另一面”。

影片表现他们之间持续不断的战斗并不代表一方会赢而另一方会消失,他们唯一能整合的方式,就是双方必须互相包容相互渗透合而为一,才能得到完全的解脱完成救赎。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熟过程中,势必要与我们内在的另一面不停地抗衡,这就是导演兄弟想要让世人了解的,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我们灵魂深处的自我交战。

Neo从“我能感觉到他们”开始从人类世界进入机器世界,而Smith则从Matrix世界进入人类世界,他们之间、三个世界之间的持续交流在影片中不断出现。

Neo在去往机器世界的途中眼睛瞎了,这是身体上的,但他能看到一个由光形成的机器世界,一个微妙的万物之源的世界,那将是团结、整合与疗伤之处,Neo籍由他精神上的身躯看到他即将掌握的融合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对全面地理解三部曲非常重要。

在Neo与Trinity一起去往机器世界的旅程中,他真正地开始启发自己拥有的灵魂,他真正的面对死亡与复活,在光芒的世界中持续的战斗,敞开地投入更多元的空间,一个Body、Mind、Spirit的空间。

两位哲学家把Trinity的死看作一种重生,Neo最后也死了,但他们又重生了,在更高的层次中相聚,不再回Zion,不再回Matrix。

Neo最终变成了一道光,从某个角度来说,他变成了一种性灵,他的死使自己得以脱离并使演进中的三个世界得到解放和转变。

West提到,Wachoski兄弟的爱情观就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降服,以牺牲和臣服的方式合而为一,一方面是自我牺牲,另一方面也是重生,情欲和爱情抽象地升华至极致。

West与 Wilber目瞪口呆不时赞叹地观看着Zion之战和最后的Matrix之战,当Smith将Neo打翻在大坑之中,并说出一大串“Why Mr. Anderson”时,West说这是最关键的时刻,是有“王者性质”的时刻,是灌输思想的时刻,我们一路看着他们的战斗和变化,到这里达到了高潮。

Neo通过不断的自我苏醒和自我解放,最终意识到阴阳终需融合的不二法门。

按照老方法来诠释,Neo只要杀了Smith就好了,但这显然不是 Wachoski兄弟要表达的,所以Neo最终敞开自我,毫不抗拒地让Smith进入自己合而为一,在这一刻机器就会停止对人类的攻击,而光芒也将笼罩在三个原本对立的领域。

在最后一刻,Neo同时在三个世界变为一道光芒,这是真正回到The Source的时刻,整个世界都已经获得了救赎。

在影片的最后,Ken Wilber和Cornel West对这次评论做了总结,并再次强调了在第一集开始就提出的观点,Ken说:“我要大声对评论家说,不去了解整个三部曲,你就无法了解The Matrix”。

两位哲学家谈着他们所了解和熟悉的Wachoski兄弟,一直侃到华纳的标志出现。

感谢他们对整套电影做出的精彩的解释。

——转自黑客帝国吧 作者:尼莫船长的日记

 2 ) Reloaded

Hum, upgraded.Is Neo OK?Ok. Shit. Morpheus. You should see him.Where's him now?He is doing the superman thing.Almost no one comes around here, unless causes a problem.That's how it is with people, nobody cares how it works, as long as it works.The matter is that whatever happened, happened for reasons.

 3 ) 自由的选择---命运

Merovingian(法国人):There is one only constant … one universal.It's the only real truth Causality.Action-Reaction. Cause-effect.So we will be slave.(在宇宙中只存在一个真相,因果关系。

行为-反应。

原因-结果。

所以我们都是它的奴隶).Morpheus: Everything is begins with choice. (所有的事都是由选择开始的)这两句对白反映了两种看法:Matrix的看法,人类的看法。

即事情是预先决定的(fate),还是由自己选择的呢(free will)?

如果如Matrix的看法来说(Architect),那么所有的宇宙间事设置好初始状态后,便都可以计算出来并模拟发生。

并且如果每次实验设定的初始状态都相同,得到的结果是必定都是相同的。

但这样的世界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所不可接受,人经常会受到常理之外的情绪、信仰(belief)的影响,正如Neo一开始发现世界的真相的感觉类似,有某些东西无法用常理来解释,但你就是感觉得到它的存在,而你所做的事就是要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在找到答案之后,答案变成了未来的常识的一部分。

作为第一个在未知世界中发现宝藏的探险者,也许你会被铭记在史册之中。

英雄们探索这种未知世界的动力,恰恰是一种由无法按常理无法解释的动机,如好奇、狂热。

不幸的,这位探险家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任何东西,即有可能被人做为追求有悖于常理的东西的疯子看待。

科学史上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与当时人们的常理即人类居住的地球是被上帝所眷顾的宇宙中心矛盾,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观测、实验,太阳中心说变成了常理。

因果关系只是人对已经了解的过去的事情的一种解释,这些解释可以保证人正常生活在这个已知世界中,但是它却不能对未知的世界作出解释。

往往是事情发生了之后,人们才会去找因果关系,固然有一种从经验中总结规律的动机,但这种倾向往往会造成许多“冤假错案”—牵强附会。

而且如果这些事情涉及有自由意志的人,所谓的因果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顺序关系,解释多半是牵强的。

想象一下,如果拿破仑的一生能够重来,他一定会去炮兵学校么?

他进了炮兵学校,一定会远征埃及么?

滑铁卢战役会再重演么?

回到电影中去,Architect 给 Neo 两个选择,右边的门(rational door)通向zion重建(根据所谓的causality,结果可预知,类似结果已经发生过五次),左边的门(irrational door)通向解救Trinity(风险高,无人尝试过,结果按常理大致估计是Trinity死去,所有人类灭亡),Neo就是没有选按常理的哪一条,而选择了具有革命意义的一扇门,最后改变了所谓的命运—Zion第六次被重建,Trinity死去。

还有在首部曲中当Morpheus 被Agent Smith 严刑逼供时Neo面对的选择,是冒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Morpheus以及Morpheus在获救前供出Zion密码的危险,还是及早结束Morpheus的生命并消除密码泄露的危险,如按Matrix的推理,后者的结果是可知的—Morpheus 死去,密码保留,而前者的结局是不可预测的。

但是就因为Neo的不合常理的选择,改变了Morpheus的死亡结局并且自己拥有了救世主的能力。

信仰、激情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四溅的水花固然晶莹剔透、美丽异常,其真正的突破却在于其敢于做出自己的选择,离开大地母亲的庇佑,勇敢地舒展自己的身体,在这一刹那,平静、温润的水绽放出了其生命中闪光的美感。

 4 ) 《成功转型为动作片》

虽然说《黑客帝国》第一部就有动作片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至少人家是以“母体”和“一切都是虚幻的”为基础。

而且这样的基础让人惊艳。

到了这部续集,整部电影依然拿着第一部的基础来搞动作片,又是分裂人又是打一下就会变成透明雾气的双胞胎的,真是为了展现尼奥精准有力的功夫而不遗余力。

第二部电影里有了很多的华人演员,不管是祭师身边的保镖一样的人物,还是那个“关键人物”,都让人觉得亲切。

电影中在公路上的动作戏很火爆,而关于“母体”的概念设定和解读在这部续集里显得举重若轻,很多细节和关键点都没有提及。

不过就拿这部续集当作动作片看它也是一部好看的动作片,《黑客帝国》第二部是动作有余而科幻不足。

2009年11月29日

 5 ) 整部电影的【真正的】潜台词~~~

我不想评述1和3。

但是就仅仅对黑客帝国2而言。

我发现很多写影评的人 其实并没有看懂。

这部电影的真正最核心的思想是: 量子物理选择性 与 经典物理的因果律之争。

这话要从1927年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说起。

这场科学史上的大论战的核心人物就是 爱因斯坦和波尔。

爱因斯坦正如整个电脑世界的程序是倾向因果律的,认为因果律是物理界的唯一的 最基本的准则。

而波尔所代表的哥本哈根量子物理派 则跟电影中的先知、尼奥等人一样 倾向选择性才是最基本的。

导演通过这部电影,彻底的表达了对前沿物理之争的倾向。

当然是和1927年的索尔维会议结果一样,以量子论的全面获胜而告一段落。

所以,这才是整部电影的【真正的】潜台词

 6 ) 苦恨搓丸一并栽

1我的一个问题是,如果遇见你的造物主,应该和他说些什么呢?

What are you gonna say to your Maker someday, Master?想到《西部世界》中的老牛仔,遇此良机却没有勇气自己回答,只好引用莎士比亚。

而我一直准备台词,现在我无法回答自己。

是幸,还是不幸?

救人,还是救己?

鱼和熊掌可得兼乎?

鲍德里亚《模拟与仿象》中的哲学告诉我们:我们早就做出了选择,我们要做的是看清自己的选择: To understand your choice.造物主的伟大在于,他给了我们选择权。

to be or not to be……浮士德,哈姆雷特,都在说这件事儿。

2第2集特别不讨好,可以说他是第1集与第2集之间的纠结和战争。

在逻辑上要承前启后,在特效上要超越前部。

所以第2集本质上无法独立,它是战争与和平之间的间歇。

是讲哲学的功夫片,讲和平的科幻片。

“ The only way to get to the future is together.” 我们要同舟共济。

“ They cause more problems than they solved. ”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便是第二集的初心和结果。

哈哈。

所以一开始墨菲斯违抗命令,却做了一场十分蹩脚的演讲。

议员和尼奥的对话也显得苍白无力。

我们得原谅。

3We do only what we're meant to do.(Keymaker)为所当为!

下面我们选出这一集的六条经典台词。

电影已变成前尘往事,最重要的是还能从中汲取力量:(NO. 1) You saved yourself. 自救者,人恒救之。

Trust me,这条Neo讲出来的最谦逊的话语,就是袁了凡所说的“福自己作、命自己求”的八字箴言。

一个人如果只会怼天怼地怼上帝,便没有闲暇看清自己的内心。

也不会病中惊坐起,挣脱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NO. 2) I'm compelled to stay. I am compelled to disobey. (Smith:There's no escaping reason, no denying purpose.)东园日暖桂子小,南山霜白梅却开。

心驰一念绝无役,造化万般皆自在。

——己亥岁末,坐忘斋傲骨凌霜梅子小,汀荷沁露异香开。

人间处处真拘役,苦恨搓丸一并栽。

我和珍珠如此优美,因为曾是泪水。

被拘束没什么了不起,我天天做的就是坐井观天的事儿。

没有一个恰当的理由,也从不轻易的否认自己的局限性。

马勒的交响曲都是在10平米见方的小木屋里写成的。

但是我生来叛逆。

(NO. 3) We're not here because we're Free. We're here because we are not Free.我们不在这里因为我们是自由的。

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不自由。

郝大通的“境杀心则凡,心杀境则仙”也可以同时成立,就好像人们理解《齐物论》可以兼得鲲鹏和燕雀一样,只不过一心之转而已。

(NO. 4) "Why" is the only real source of power. Without it, you are powerless.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会教学生了。

我是问题的产婆。

以后一定要教他们这一句:“为什么”是唯一真正的权力。

没有它,你就无能为力。

(NO. 5) We are forever slaves to causality. 因果相报,无处可逃。

可以说这就是第2集的组稿方式。

也是所有好莱坞电影的构成形式。

因果循环,冤冤相报,天道往复,发生和反应,都是一回事儿。

(NO. 6) Isn't that worth fighting for? Isn't that worth dying for?(墨菲斯: I do not see coincidence. I see providence.)生死以之!

最后一句是励志的,快过年了嘛。

念这一句无上明咒,便可以往世超生,效力达500万倍。

哈哈。

 7 ) 庄周梦蝶

这是部商业片,但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味很浓的片子,好像是很矛盾,然而不曾有过这样哲学味身后的商业片。

游离在虚拟世界和锡昂之间的尼奥与看电影的人会否产生于庄周一样的疑问:是庄周梦中的蝴蝶还是蝴蝶梦中的庄周。

我们的存在到底是深麽?

 8 ) 技术为电影插上翅膀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它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而电影人对现有技术的大胆革新又推动了科技的新发展。

可以说,《黑客帝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当时最先进的数字技术,而幕后团队富有想像力的改造又为以后的电影提供了可能和范本。

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有可能使现代电影无所不能,作为一部科幻动作片,“骇客”系列给现代电影带来的冲击首先是视觉上的,当我们看到尼奥做着比喷射机还快的自由飞行,或者只有在中国武侠片中才能窥见的零重力打斗,首先是我们的眼睛在大吃冰激凌,而后才会追问这些镜头是如何产生的?

本片中,沃卓斯基兄弟全面摒弃已成为招牌的经典手法,代之以更为超凡的创意和更加先进的技术。



 有一段高潮戏是尼奥对搏100个一模一样的史密斯,并最终用脚震地,使他们全部被震倒。

制作这个场景耗费了视效主任加埃塔和他的 ESC视效公司员工的大量精力,他们称这种新发明为“虚拟电影摄影术”。

所谓虚拟电影摄影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整合,抹去了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之间的痕迹,使导演可以在计算机里设计出任何想要的“真实”动作。

显然在这个镜头中只有一个史密斯是演员雨果·维文扮演的,其他99个则是数字技术创造的。

但他们之间的衔接何其完美,让你根本无法辨别真假。

本片的高潮戏是在一条高速公路上的追车戏,长达14分钟。

在片中,崔妮蒂、一名亚洲老人和莫菲斯在驾驶一辆汽车拼命逃跑,而“邪恶双胞胎”则手持机关枪紧紧跟随,这场追车戏被誉为“可以终结一切追车场面”。

其中涉及到300辆机动车参与的爆炸、碰撞等。

为了追求真实感,沃卓斯基兄弟建造了一条造价高达120万美元一英里的高速公路,而为了使特技人员安全无误,他们采用了“视觉预览”的手法来编排这段戏,即先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实景,再在其中进行机位、景别的调试,找到最满意的方法,最后用动画模拟运行所有流程。

可以说它有效帮助了两兄弟创作出完美的毫无痕迹的追车场面。



 科技使《黑客帝国》系列给现代电影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为电影发展插上翅膀。

除了那些眩目的特技镜头,它在文化心理上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至少它对暴力美学的张扬、对东西方文化的糅合、对虚拟世界的质问都使其有资格成为后现代电影的典范文本。





 9 ) 没看懂太正常了,你需要脑补一点佛教的世界观

1999年,首部《黑客帝国》上映,这部片子颠覆了很多人的世界观。

许多人从不同维度解释,发现其实都是有漏洞。

特别是第二部,第三部越看越糊涂。

为什么Neo面对机器乌贼有超能力,为什么第6代救世主能拯救锡安,电脑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到底什么...如今回忆起来,我越来越发现,这个系列的电影,只有用佛家的思想体系解释,才最为无漏。

六根六识,肉身沉重电影的第一部很好懂,它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在未来,人类和机器之间有了一场大战。

人类使出大杀器,毁灭了机器的能量来源——太阳,然而机器还是获胜,并将人类的肉身作为“能源”使用。

每个人自出生开始,大脑和神经就被接入Matrix的世界,尽管通过对神经的刺激,创造出活在90年代的“感觉”,其实只是泡在培养液里,全身插满电线,用自身的“生物电”为机器人世界提供能源。

肉身死亡后,还要被加工成新的营养液,维护其它“电池”的生命。

每一个人只是靠感觉确定自己“活着“,这样的感觉,在佛家的世界观里被称为“六识“。

许多人常用佛教的一句话调侃人,叫做“六根不净”。

然后笑嘻嘻的去往人的下半身去想。

其实佛教里说的“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在描绘人心的活动时,从生理的角度去说的。

作为器官的“六根”,去接受外界的刺激“六尘,形成“六识“——看到光线,听到声音,闻到气味,感受触觉,大脑识别讯息。

这个过程让我们和外界形成交流,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活着”。

然而在电影的幻想世界里,这种“感受”是完全可以被模拟出来的。

这个时候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出现了: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感官接受到的刺激,都是“假的”当做何想?

如果你吃着多汁的牛排,喝着82年的拉斐,然后你的“心”告诉你,这一切都是你奋斗的结果,成功的享受,你自然会觉得很开心;然而如当有人告诉你,这些都是假的,其实你是一块插满电缆的人体电池,你会觉得愤怒,觉得身为“人”的尊严没有了,宁愿放弃牛排和红酒,去飞船上吃着鼻涕一样的冷稀饭,不计生死的去“革命”。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得说到“第七识”——黄金圣斗士的境界,(等一下,好像有什么乱入了)“第七识”在佛教中叫做“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它是执取第八识(后面说)的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也就是人区分“自我”和外界的意识。

这个我们创造出的“自我”,如果判断自己是在享受,就贪着快乐;如果是判断自己是被利用,就升起愤怒,进而转化成“革命的勇气”。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执着自我,让我们在心理上存在,却也制作出许多麻烦。

大家往往讨厌自我意识过强的人,同时却意识不到自己的自我意识。

在电影里,Neo是一个IT行业的高级白领,西装革履,在摩天大楼里上班,听老板喋喋不休的谈纪律。

然而他总有一种“这一切都是假的”的感觉,这是觉醒的开始。

墨菲斯在见到Neo后,拿出两个小药丸:一个蓝色,吃了就能忘记一切;一个红色,吃了就能了解真相。

选择红色药丸,是Neo必然的选择。

因为去追求“真相”, 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一种“我执”。

这种执着非常急于确立“我”的价值。

“六识”只是单纯的信息处理,而“我执”分别了这些信息的意义。

除了维系自己的生命,人们还必须在心理上有存在感。

比如说吃饭前一定要拍照发圈,即使味道一般般,得到的赞够多,这顿贵一点也值得了。

为了这种存在感,我们还要把照片过过滤镜,哪怕这功夫菜都冷掉不好吃了。

对了,一个东西好吃不好,也是我执。

凡夫转境,圣者转心Neo觉醒后,墨菲斯相信他就是救世主,亲自指导他的训练。

墨菲斯训练Neo的方法,是先通过电脑把所有技术化的知识输入到Neo的大脑,然后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实战训练。

然而尽管天赋秉异,Neo开始还是打不过墨菲斯。

此时墨菲斯一笑,说出了“关键”——你真的痛吗?

想想看,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痛是不存在的,你能有多快,有多大力量,是的一种认知,不要让自己束缚自己。

其实这可以看作一种对实相的“参悟”。

Neo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后来不但能比墨菲斯快,还能突破“不可能”——在高楼大厦间轻松跳跃,能躲避子弹,后来甚至彻底忽略了重力的法则,有了“飞行”的能力。

佛法说“一切唯心造”,很多限制都是我们给自己的。

比如一个判断自己内向的人,可能很怕跟人交流,因为根据过往经验,自己肯定会脸红害羞,感到紧张。

然后他的表现可能就真的这样了,这个在心理学里叫做“自我实现预言”,我们的心理预判决定了我们的实际表现。

人的自我认知倾向,心理学解释,一是基因携带的信息决定的性格倾向,二是幼年生长环境对人的终身影响。

而佛教里相信,性格这东西来源于过往的“业”,往前追溯,是你自出生后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再完全追随,是你上几世发生过事情的因果。

如果能看破这一点,人就可能“顿悟”。

佛法强调“凡夫转境不转心,圣者转心不转境”,是说普通人对自己的心不下功夫,只希冀换一个环境;而有智慧的人,会在自己的认知上转换,不让环境局限自己。

这种“悟”很重要,Neo后来在“真实世界”中,意识到机器乌贼其实也不过是一堆数据,所以他即使没有眼睛,也能无所畏惧,看破它们的幻象。

说到这里,这其实就是很多观众困惑的地方:如果说Neo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像个超人,为什么在充满机器的“真实世界”里,他还有超能力?

生死轮回,阿赖耶识在第三部中,Matrix世界的创造者,掌握机器世界的终极程序—— The One,告诉Neo,其实在你之前,已经有过5代“救世主”来见过我——你也只不过也是一个设定好的程序。

Matrix世界这个“系统”虽然很完备,但是难免有Bug,所以必须定期重启,而“先知”与“救世主”只是用合理的方法完成过程。

这其实就解释了为什么Neo能在失明后有了“慧眼“,能看到“实相“,并让机器乌贼瘫痪。

一种可能性,就是在与人脑链接的“硬件“中,仍然有控制感官的设备,第二种可能性,要么就是这个有着机器乌贼和锡安地下城的世界,也是虚幻的——它是第二重幻象。

为了保护真实的Matrix世界,电脑设定了双重陷阱。

这样有一部分人类偶尔要“苏醒“了,电脑就激发出第二层幻象,让这个人“以为“自己醒来了,并投入了一场惊喜动魄的人类革命,其实真人还躺在罐子里做培养基呢。

我其实更倾向于这第二种可能性,因为逻辑上它是成立的策略,而且对机器世界的能源损失更小。

所以无论是坚信救世主出现的墨菲斯,还是爱上救世主的崔斯坦,都是这个程序运行的一环——无论哪一代的Neo,都会面临相同的剧情。

而锡安也被毁灭过5次,重建过5次——这个电脑玩RPG游戏通关5次都不嫌烦,因为它没有情感。

这像不像佛家说的“轮回“?

而让人陷入轮回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藏在第八识中的“业“。

第八识叫做“阿赖耶识“,为藏识,是一切因缘种子寄托的所在。

每一代的“墨菲斯托“都有一个执念,那就是相信救世主一定出现;每一代的“崔斯坦“都有一个预言,那就是会爱上救世主并会死去;每一代的“救世主“都有一个设定,那就是在所爱之人和锡安的存亡之间,会舍小就大。

这种执念,这个种子,就是让轮回流转的条件。

无论过程是怎样的,种子种好了,结果也比如发生——这就是轮回的本质。

作为“世界造物者“的The One试过维系Matrix世界的永恒,它失败过。

所以有了和他互补的程序的程序“先知“,引导出一个轮回,这个虚拟的世界,只有在轮回生灭中,才能真正永存。

这种哲学很像佛家里说的“诸事无常“,一切必须是因缘相续。

灭度一切众生,而实无有灭度者如果按照我的假设,锡安所在的世界,也是虚幻的,那么无论Neo做出什么选择,其实都是无所谓的。

因为那只是第二重幻相里,锡安被毁灭,而锡安甚至都没有“真实存在“过。

然而让The One没有计算到的是,这个完美的双重程序,出现了新Bug,那就是变异的病毒Smith,它不但活跃在第一重虚拟世界,还找到来到第二重虚拟世界的方法。

这就让The One的大程序无法运行了。

因为如果Smith成功,那么每个“人“的意识就变成了”复制人“,这样总有一天Matrix会崩溃。

所以The One在程序的运行上做了调整,让Neo能和Smith同归于尽。

这样做的好处是人们尽可以“醒来“,但仍然无法看破第二重幻相——电脑只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轮回而已。

《金刚经》里说,“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灭度者。

“锡安沦陷,一切人类都被“毁灭“了,然而又没有“人“真的被毁灭,因为会新的轮回还会开始。

其实想想看,假如人类真的醒来,大概很大一部分人不会喜欢那个真实的世界——太阳被遮蔽了,能源捉襟现肘,机器也不敢用太高级的,再统治人类怎么办?

还不如在虚假的世界里,吃着牛排,喝着82年的拉斐。

其实二重幻象背后的“真.真实世界“谁也不知道什么样,也许机器根本不是机器在统治人类,而是人类看破了人生的幻相,设定好了这样的程序,在末世,用最少的能源消耗,维系人类这个种族。

 10 ) 关于美国的个人观

尼奥选择去救崔尼蒂而不是Zion,这里面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美国式价值观,我不管全人类或者是全国,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love和love的能力都不能保护,他是无法去保护国家or世界这么大的命题的。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短评

從第一部的真酷,到這一部的裝酷,反烏托邦還在,而我喜歡的無政府主義沒有了,不至於充斥銅臭味,但是床戲吻戲突兀加入、動作戲比例激增,商業元素已經開始有點過多了,從敘事節奏到故事走向都已經開始向失控傾斜了。上一部的三位動作指導中還有一張美國面孔,這一部的三位動作指導就全部黃皮膚了,打戲的力量感雖然還有欠缺,不過連貫性和流暢度都大幅提升了,經得起長一些的鏡頭考研了,替身使用率也明顯降低了,即便仍然套招味很濃,進步了卻是不爭的事實,當然,全片最佳打戲莫過於鄒兆龍出場的一場。

3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没有任何一个系列片的第二部可以逃得过闹眼子的命运。

6分钟前
  • Stephanie
  • 还行

和第一部差太远了,特效不给力就不要打那么多啊,中间和SMITH打那段长得都看不下去了完全没有新鲜货好吗。那些飞来飞去的片段真是不忍直视。我女神居然就这么打了个腻害的酱油。去见SOURCE那段真是雪国列车即视感。哎,要是我D&G考不好都是你害得啊!= =

8分钟前
  • 脫繮的蛇肉堡
  • 还行

第二集不太记得剧情了,反正挺催眠的

10分钟前
  • AGPの黄昏
  • 推荐

这部讲了neo因人类危机而完成宿命,却发现宿命也是ai的合理设计……加入了流亡程序这个概念之后精彩了许多,想象力也丰富了,有关探讨也更加具体,就是你如果再给我整love fights everything这一套,我就要骂人了。

13分钟前
  • 开启这场战斗
  • 还行

又名: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 骇客任务:重装上阵 / 廿二世纪杀人网络2: 决战未来导演: 安迪 瓦仇斯基 (Andy Wachowski)主演: Keanu Reeves官方网站: www.whatisthematrix.com上映年度: 2003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imdb链接: tt0234215

14分钟前
  • 传说
  • 推荐

明知不喜欢 为啥还下载下来看呢

18分钟前
  • ButtMan
  • 较差

经历了黑客帝国第一部的辉煌之后,这部续作让人期待了很久,但可能是期望值过高的缘故,它并没有让人感到特别惊喜的地方,虽然说相对于其他电影它已经很优秀了,如果你将它与第一部连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也没有任何问题,特效的运用依然强悍,武术的编排甚至更精彩,故事本身也更为复杂,让人期待完结篇

23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頓時發現自己的智商有問題,還有什麽是那個該死的矩陣啊..........

24分钟前
  • Archipiélago
  • 推荐

不如第一部。质量的全面拉低,导致第一部里瑕不掩瑜被掩盖过去的毛病,全暴露了出来。比如故弄玄虚影响观众理解的台词;比如设计得很好,但因为搞笑的威亚和特效,呈现出来非常别扭的动作戏。第一部好看,是因为在充满悬念的英雄觉醒故事中,逐步揭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观。而这一部没有继续拓展世界观,剧情的信息量极低。且因为加了太多拟人化的程序,让整个故事都看似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锋,而非人与机器。加上大篇幅的动作戏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打得热闹,但显得这部电影像一部普通世界观下的俗套动作片,在失去新鲜感失去悬念的情况下,故事又做得极其粗暴,起承转合太弱,主角团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按流程跑图,实在太过乏味。而与架构师见面之后,节奏更变得没头没脑,匆匆救女主匆匆逃出飞船,为了铺垫第三部莫名其妙地结束。

28分钟前
  • 第五季
  • 还行

确实承前启后啊,从科幻加动作到动作无科幻。

32分钟前
  • 路米內
  • 还行

冗长的动作戏,多余的升格镜头,无病呻吟的故事情节,远远逊色于第一部。

35分钟前
  • 山海之外
  • 较差

就是觉得主角都很丑很僵硬

40分钟前
  • 绵花
  • 较差

第二部把格局彻底打开了 一个地下世界呈现出来了 结尾呢 又是巨坑 把上层建筑也引出来了 大宇宙其乐无穷…电影整体也变得更加商业化了 飙车 打斗无止境…竟然还惊现莫妮卡贝鲁奇啊 小露一面还是很惊艳的呀

44分钟前
  • doherty
  • 推荐

第二部反而各种拖沓,连特效都见破绽了。最后结局完全是为第三部预热嘛

45分钟前
  • 尔安宋🌈
  • 还行

2.16 program

50分钟前
  • pinkjar
  • 还行

所以管你是不是邹兆龙,但凡是中国人,第一反应就是:“你是程序员吗?” 动作戏太多,而且太假了,大家都装了违背力学原理的程序吗。

55分钟前
  • 铎奇
  • 还行

第二部完全没有局限与第一部,故事开始拓展开来,想象力爆棚。难怪基努里维斯会肯接续集。

60分钟前
  • 炫3D
  • 推荐

没有第一部的深度,了无新意,故弄玄虚。

1小时前
  • 苦果
  • 较差

没有躲过“续集皆狗尾”的诅咒,第一部的哲学味道在这一部里替换为神神叨叨又无法自圆其说的废话,加了大量的打斗,但是就和雨果维文一样让人看到就直呼“不是吧,又来?!”,全片撸点在于莫妮卡贝鲁奇的惊艳酱油,女神就是女神啊

1小时前
  • 阿尔吉侬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