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非常工整的优秀的电影。
关于me2事件过去了这么久了,选择这样一个题材用如此客观和克制的角度去讲,导演很沉的住气。
影片里很多欲言又止的东西,但是正是这些没有表达的空白让我们感受的人和世界关系的复杂性。
所以未知的不确定度反应才是最准确的。
最后说一下,本片的所有女演员真的太精彩了。
塞隆的表演真的高级登峰造极,她是梅尔斯特里普之后我看到的最后塑造人物的女神了。
妮可儿基德曼一直高水准。
最后要提一下玛格丽罗比,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在小丑女和华尔街之狼。
其实,看过我是Tanya和爆炸新闻后你就会知道,她是现今美国正当年的最厉害的女演员了。
这个澳洲女孩真的演的太棒了。
如此敏感的话题,如此贴近生活的角色。
表演的时候你会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演戏。
而这些演员肯把心交出来,利用自己高超的技术毫无保留的完美呈现,这才是电影应该有的样子。
职场性骚扰,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的多,女人看了有同理心,男人看了也会沉默很久。
这种社会的潜规则,也许永远没有解决之道吧……
没看完,节奏太慢了,而且一开头都是为了些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纲上线啊?
小作文真的是毫无代价的攻击手段啊,只要她们愿意,几乎就能让任何一个男性社死。
“做自己”真的是政治正确得很啊,中年主持人素颜上全国电视节目就是做自己,观众不想看了换台了就是外貌歧视?
领导受不了因为这个降低收视率批评她就是职场霸凌?
后面应该涉及职场pua的内容没看下去,过于低级,到了那个层次,为了得到一个fox上镜主播的机会,多的是美女疯狂扑上去,必然不是大人物主动去要求实习生漏个腿。
电影照进现实,特朗普能赢一点也不奇怪了。
你是个正常的美国人,打开电视,看到一个变性的老护士当上了四星上将,一个分不清男女的异装癖当上了核工业部副部长……他们履历比起其他人毫无优势,就凭打性别牌才做到今天。
希拉里出了是个女的可以打性别牌之外,有哪点适合做一个总统?
特朗普很烂,总比希拉里好得多,大家太需要一个反政治正确的总统了,他的当选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This is my first time watch this type of film, and it really surprised my a lot. I thought this is a film focus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journalism and policy (or journalist and president or something). But I found it is more about harass. 当年读《房思琪》我都没有读不下去,看这电影倒是缓了好几次。
当被害者因主动揭开自己的伤疤而痛苦万分时,犯罪者却恬不知耻地辱骂下属来泄愤。
“美国公司的第一条规则,女员工不能起诉上司”,上位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将性交易视为一种给予下位者“插队”权力的恩赐,即使坐在轮椅上早已丧失性功能也要性骚扰下属,多讽刺。
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择手段的Roger最后被打倒、甚至高层将女性权益置于利益之上都是因为audience prefer to see。
Carson 对着镜头说“let me be your first one”的时候有震撼到我。
片尾曲将这些女孩称为“soldier”,她们以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赌注挺身而出指控并打倒如此有声望的公众人物, “but not the last.”不知道为什么评分低,可能因为我以前没接触过这类片子吧,反正我很喜欢。
最后,Robbie这几年演了好多女性主义电影啊,Theron好有气场。
前一阵,Apple TV+的THE MORNING SHOW作为Apple流媒体业务的重头戏盛大开播,一向对新闻题材感兴趣的我也第一时间看完了这部热门剧,因此,再看BOMBSHELL,难免产生对比的想法。
我的感受是,这部由三大顶级花旦(三位女神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心头好)领衔主演的半纪实风格剧情片,好是好,但少了那么点儿意思。
作为真实事件,影片所表现新闻不可为不“爆炸”,然而剧作的点到即可仍然让我感到只是点到了为止,难逃隔靴搔痒。
办公室性骚扰是#metoo以来影视剧当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各行业当中女性的职场遭遇和受到的人身侵害,史无前例地集中爆发于银幕/荧屏之上。
无论是在Weinstein事件之前还是之后,各电视网络和流媒体平台瞅准时机,BIG LITTLE LIES, THE GOOD FIGHT, THE MORNING SHOW(排名不分先后)等影视剧作,都多多少少地触及了feminism right这一话题,夹杂着美国政治的左右明争暗斗,少数族裔的个人/政治身份的抗争诉求。
大环境变了,叙事基调紧贴现实议程的影视剧作品,也成为了各媒体平台争奇斗艳的资本。
说到本片,它的出现的意义似乎大于剧情本身。
然而,这样一群勇敢的人,一群risk了自身career站出来fight the fight的女性(以及片中Nicole的律师们)们,在默多克亲自站出来送罗杰走并安排比尔(另一个骚扰过无数女性的高层)辅助时,在McKinnon将自己与女友的照片再次藏在抽屉里时,在Theron发现自己身处一个job I didn't want it的时候,在Kidman收下了巨额赔偿金和道歉的时候,一切都重回旧轨。
那一句刻意安排的结尾词maybe,似乎也是,只能是这场漫长战斗打响以后的一句召唤词,它给人以力量,却不足以改变现状。
唯有Robbie逆流而行,在所有人面对默多克时转身离开,扔掉工作牌,然而下一份工作会不会也如此?
不得而知。
正如我对sexual harrasment问题如何解决的理解无力,大环境下,新闻行业的女性(或任何行业)在工作岗位遭受到的男性权威霸凌,似乎都是一个令人无力面对的话题。
人们常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在影视剧作当中,唯一能够有力阐释的就是女性的选择权。
你可以选择沉默,然后背负羞辱上位或留在岗位,你可以选择崩溃,离开或自我厌恶甚至于自杀,你也可以心知肚明地玩着游戏,把握好自身已拥有的权力而负重前行,维持现有工作和生活水平,或者,不再沉默,动用资本和智慧站上游戏操盘手的位置,倒戈一击。
然而,看看吧,选择了为自身righteousness战斗的女性,她们脱离了这一切么?
你只是从一个穿超短裙的blonde变成了一个穿工装裤的blonde,世界仍然是男人的世界。
我不悲观,然而道阻且长。
职业发展一定少不了欣赏你的上司,前辈的帮助和提携。
你以为有些人欣赏你的谈吐,思想,工作能力或者只是单纯聊得来,甚至表示要无私的帮助你...直到他们漫不经心的搭上你肩膀,看似友好的摸了你的腿,若无其事的发表了一些世俗油腻的言论。
Gross。
我时常因为某些男人莫名的自大感到诧异,不论高矮胖瘦年纪几许官阶高低,他们都会觉得自己魅力爆棚,财力有余,社会经验丰富,女孩们都该为了他们着迷。
哦,他们那是话语轻浮吗?
不,那明明是幽默/诚恳;那是咸猪手吗?
不,那明明是真诚的关爱。
Like girls should appreciate their bloody stupidity. 然,因为自大他们也很难换位想象到大部分女孩们对他们的映像其实是:世俗,油腻,蠢,令人恶心,甚至显得可怜。
当然,在这个连男孩们都喊着“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的年代,很多女孩很难拒绝一些帮助和诱惑,或者她们真的觉得自己是一个弱者,所以任其发生。
电影里年轻漂亮的女主哭着复述那些话的时候,真是揪心。
什么时候女性可以不用性来“Earn your place”,大概是大家都选择not to use it 的时候吧。
要记得自己永远有选择权,就像Kayla最后把员工卡丢进垃圾桶一样。
塞皇,妮可,玛格丽特,还有美剧小花旦《非典型少年》的布里盖特和《真爱不死》的丽芙。
从主角到配角,可谓众星云集、星光熠熠。
再加上以近年轰动性的福克斯性骚扰丑闻为主题,正片还没出就已吊尽胃口。
总体来说,相较于演员阵容,成片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不至于乏味无聊。
剧情有起有伏,偶尔混进的纪录片似的拍摄手法也许是导演特别用意,想尽量表现客观性吧。
对于这部电影,我认为意义不在于艺术表现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影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引发的社会意义。
想成为女主播,你得金发、长腿、姿态妖娆。
你的价值不在于播报出的新闻,而在于你本身是否吸引boys和likeable。
想成为当家花旦,得有奉献身体的觉悟,上至CEO、二把手,下至明星栏目男主持,别人想睡你就得给睡。
当看到在福克斯工作的都是清一色的金发女郎时,震惊之余也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女性把头染黄。
Objectification(人格物化),把女性当成没有权利和感情的物体,女性存在的价值只为供人玩赏,你的声音和观点没人在乎。
个人看来,全片高潮在结尾5分钟。
当鲁伯特默多克接过来自Trump的电话,然后宣布接管福克斯新闻CEO一职时;当挣扎在福克斯的lesbian默默将刚拿出的相片再次放回抽屉时;当Kayla在看到默多克后毅然决定放弃这份工作时;当镜头扫过一众女主播脸上透出的淡淡失望时,这个结局告诉我们:反抗性骚扰之战,才刚刚开始。
老奸巨猾的默多克用牺牲Roger来换取平息众怒,而对福克斯的女性们而言,Roger的功勋被默多克赞扬而对性骚扰恶行却只口不提,管理层团队也是沿用原来的,这场以自己职业生涯为赌注的抗争得到的最终结果只是换汤不换药,一切如常。
更讽刺的是,Gretchen获得2000万赔偿和福克斯道歉的条件是一份strict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严格保密协议),她不可以再和任何人说这件事。
"You will be muzzled (你要被钳上口罩), Gretchen",说真的,这句话瞬间将心情荡到谷底啊,又一份以金钱换取沉默的NDA!
然而,影片最后以一句Gretchen的"Maybe"结尾,却让人燃起一丝希望,这份希望来源可能不是Gretchen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曾遭受不公平或歧视待遇的女性,会慢慢站出来,勇敢说出自己的故事。
希望如后记所言,"Those women who risks their careers to speak up against Alies were among the first to bring down a public figure of his stature, but not the last." 愿世界和平,众生平等。
版权所有,欢迎关注公众号【闲侃美剧】
2016年,因被多名女性指控骚扰,艾尔斯被迫辞职,凯利和卡尔森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新闻台尝试向凯利试压,强迫她出面支持艾尔斯,被她拒绝。
影片名人众多,出境的总统就有好几位,还有现任总统。
美女如云,众多的美女主播各显其能。
而且还有两位美女影后压阵,塞隆和妮可。
很养眼的一部片子。
影片以真实的题材来向行业潜规则发起挑战。
应该说还是很有勇气的。
最终的结果是挑战成功,受害者获得道歉和赔偿。
不过,没有失败者,潜规则的实施者虽然离职但也获得丰厚的补偿。
本片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与官方网络展映平台爱奇艺联合主办的春季在线影展正式公布展映影片,在2020年5月4日16:00在爱奇艺上线,国语配音版由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
译制名单:导演:吴迪翻译:夏恬录音:师帅帅混录:马骁配音演员 妮可·基德曼 饰 格雷琴 配音:狄菲菲查理兹·塞隆 饰 梅根 配音:周帅约翰·利特高 罗杰 配音:倪康玛格特·罗比 饰 凯拉 配音:张琦布里盖特·伦迪-佩恩 饰 Julia Clarke 配音:谢莹康妮·布里登 饰 贝丝·埃利斯 配音:吴迪凯特·迈克金农 饰 Jess Carr 配音:卢晓彤艾莉森·珍妮 饰 苏珊·艾斯瑞奇 配音:魏思芸丽芙·休森 饰 莉莉 配音:蒋静菊斯蒂芬·鲁特 饰 尼尔·穆伦 配音:程玉珠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 饰 鲁伯特·默多克 配音:程玉珠马克·杜普拉斯 饰 道格·布伦特 配音:张欣Rob Delaney 饰 吉尔 配音:张啸霏罗宾·威格特 饰 南茜·史密斯 配音:武向彤特朗普 配音:程玉珠参与配音演员苏 鑫 刘北辰李元韬 许棕哲黄 莺 陈睿婕裴致莹 陈瑜瑾唯优练习声学员整体配音效果不错,狄菲菲、倪康、程玉珠、张欣等配音老师们的发挥极佳。
查理兹·塞隆饰梅根·凯利,查理兹塞隆凭借出演此片获得了奥斯卡和金球奖的双影后提名,可惜没有获奖。
梅根·凯利是著名的女主播,查理兹塞隆这个造型还是跟梅根·凯利比较神似的。
约翰·利特高饰罗杰·埃利斯
左一是罗杰埃尔斯本人,右边是默多克本人约翰·利特高饰演的罗杰还原度还是很高的
片名出现在门上,寓意深刻呀
图中播新闻的是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格雷琴·卡尔森,格雷琴·卡尔森曾经是美国小姐(1989年当选),正是她引爆了罗杰埃尔斯性丑闻事件。
玛格特·罗比 饰 凯拉·波斯皮斯利(图右),凯拉是本片中的一个虚构角色,戏份很多,是一个助理制片人,玛格特·罗比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奥斯卡奖和金球奖的最佳女配角提名。
之前的镜头里有男同事说喜欢她的裙子,这裙子确实很好看
不得不说电视台果然女的多。。。
Julia Clarke和莉莉分别由布里盖特·伦迪-佩恩和丽芙·休森饰演,她俩是凯利的同组同事
安迪·巴克利 饰 Gerson Zweifach,也是凯利的同组同事
这俩人的对手戏不错
格雷琴·卡尔森回忆自己在福克斯新闻台的一些经历
Nancy Smith和Neil Mullen,这俩人是帮格雷琴·卡尔森打这场控告罗杰埃尔斯性骚扰官司的人,俩人提醒她,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而且要有更多福克斯新闻台的女性受害者能站出来这场官司才有更大把握获胜。
两个律师提到了Rudi Bakhtiar的案子,她拒绝了Brian Wilson的潜规则要求,结果立即被扫地出门。
凯拉得到了去比尔奥莱恩手下工作的机会
美国人看来确实喜欢打网球
阿什丽·格林尼 饰 Abby Huntsman,确实跟不少评论里说的一样,本片的女演员都很性感,不过美国的电视台主播确实是这样的。。。
罗杰让控制室用广角镜头,说一定要看到女主播的腿,要不然我干嘛要雇她。。。
凯文·多尔夫 饰 Bill O'Reilly
凯特·迈克金农 饰 Jess Carr
片子里的百合情节
查理兹塞隆果然是不老女神
图有点多,本片里这一段将罗杰埃尔斯的性骚扰展现了出来,摆明了告诉凯拉,想成为女主播,想上位,必须要对他忠诚,怎么个忠诚呢,潜规则。。。
片子里这人是凯利的丈夫
这一段就是本片的其中一张宣传海报的镜头出处的那段剧情
格雷琴·卡尔森被罗杰扫地出门,格雷琴·卡尔森随即决定正式开战
本洛森饰Lachlan Murdoch,乔什洛森饰James Murdoch,兄弟俩演兄弟俩,这种选角方式很赞,默多克兄弟早就和罗杰有矛盾,所以他俩巴不得这个事情能让罗杰下台
凯拉似乎天真的以为,潜规则真的就让自己上位了
康妮·布里登饰贝丝·埃利斯,贝丝是罗杰的老婆
这两位想保住工作我倒是理解,不过她俩想劝台里所有女性沉默,这有点。。。
艾莉森·珍妮饰苏珊·艾斯瑞奇,格雷琴·卡尔森正式起诉罗杰埃尔斯性骚扰,苏珊·艾斯瑞奇是这个案子罗杰的律师
罗杰的又一个死党
这六位受害者站出来,她们是罗杰在福克斯新闻网创立前,被罗杰以工作机会为诱饵进行过潜规则的受害者。
约翰·罗斯曼 饰 Martin Hyman(图左)
福克斯新闻台内部风声鹤唳了,不少女主播或者女工作人员都接到电话,被问到是不是被潜规则过。。。
詹妮弗·莫里森饰Juliet Huddy,Juliet向凯利爆出来一个猛料
翠西亚·希弗饰Alisyn Camerota,Alisyn承认自己被罗杰性骚扰过
阿娜·欧蕾利饰Julie Roginsky,又一个站出来的受害者
布鲁克·史密斯饰Irena Brigante,这个时候,连她也不会站在罗杰这一边了
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饰Rupert Murdoch,不得不说非常神似默多克本人呀
马克·摩斯饰Bill Shine,不得不说罗杰性丑闻事件之后,还是有渔翁得利的。
我不是很同意一些观点,说这片子拍出来只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尊重女性也不一定就是女权主义者,尊重女性是没有错的,罗杰埃尔斯在本次事件中身败名裂,罗杰埃尔斯已经在2017年去世,然而事件的影响远没有结束,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沉默了,愿这个世界少一些罗杰埃尔斯这样的人渣吧,多一些好人吧!
聊聊罗杰埃尔斯性丑闻事件改编的电影《爆炸新闻》
可能由于是美中社会差异,总觉得罗比饰演的新晋女主播的角色有些人格分裂,身在囹圄却似乎泰然自若!
这在中国是不可理解的,要么离开,要么改变自己。
从始到终感觉她似乎最在意的是老板罗杰的“不行”,而对方以权势对她的潜规则,她似乎不是不能接受。
而最后福斯被接管后,得知换汤不换药的行业真相时,居然只是潇洒的扔掉了工作牌就离开了。
就如同一个旁观者对局势的不屑,可她明明就在其中啊?
还是一名妥妥的受害者,居然没有一点反思和震撼!
简直让人不能理解。
是不是美国人都这么洒脱?
还是导演希望表达美国米兔事件的社会价值就是苍白无力,不值得当事人哪怕半点反思?
在美国,为了糊口就委曲求全到这种地步?
不是一点点言语羞辱,不是简单的拉高裙子,而是实实在在的潜规则!
这种程度的猥亵事件已经胜过政客的丑闻和女权社会价值等等一切内容,这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打击不是能轻易抚平,也许社会本就如此,也许大家都不愿接受这个社会的任何一个阴暗面,暴力,人权平等,歧视!
当自己正在经历时,还在怨怼社会对自己的不公!
甚至埋怨有能力反抗的人没给自己铺好路,让自己也受难!
却没意识到是自己给了对方机会,最起码这个新晋女主播没能向自己的老板说“no”,而塞隆饰演的凯利当年却做到了。
影片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这种同为受害女性的纵容和默许!
影片有呼吁当代女性面对社会阴暗面的时候,应该坚强面对的成分,而能坚强起来的人,却一如既往的永远只是那少数的几个人罢了…米兔题材的电影应该不断反思。
理想的文明社会忽然值得追求,但真正的文明藏在人心,社会由男人带领,应该有道德界限,女人不想附属于男人,需要坚守内心,如若不然,再公平公正的法官和陪审群众也只能是看客,没人说有尊严的活着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 我经历的人和事 让我渐渐成为一个极左 和女权 所以你们会大概知道了 我是什么party 是什么bias 简单来说我是一个在海外读书毕业工作生活了很久的人 性骚扰的事情也过去很久了 我最后用了自己的方式 解决了这件事 身在江海 生不由己 并没有得到该得的 但是 也就这样了我看的蛮有感慨的 这部电影。
我想到之前自己被同事性骚扰的时候 那种翻箱倒海的侮辱 恶心 委屈 生气 然后我告诉了我的美国女同学 我本意是想问她们在美国 我该怎么做来sue他?
收集证据?
或者至少保护自己?
结果她们居然觉得 我overreact 她们说 I quote here, he's just into you. 这么多年 美国人让我有整个文化震惊 两次。
一次是当老师obviously种族歧视和践踏学生尊严的时候 所有美国学生都没有站出来 和所有中国学生一样 大家都是“忍辱负重” 直到我做好了休学的准备去找院长控诉她 现在想想 我根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道歉。
一次就是跟美国女生说sexual harassment的时候她们的反应 让我发现 原来在女权运动盛行的美国 其实当代美国女性 也很weak。
我又想 其实being weak 到底是不是一种错呢?
Gretchen Carlson指控Fox老总时看了自己的孩子一眼 还有Fox员工问Megan Kenley你有没有想过 就是因为你当年没有站出来 剩下的我们现在才依然遭遇这一切?
Megan说 没有人 有义务 保护你 然后那个年轻女员工说 如果一开始有任何一个人 能早一点告诉我们 也好啊。
真的句句说到我心坎。
我当时 作为一个刚毕业进公司的菜鸟,第一次社会生活 又是一个人异国他乡, 处处小心怕piss off老板。
基本上没几日 我就发现那个男同事的奇怪了。
然后我一直纠结要不要告诉老板, 但是后来发现 全公司 都知道他有这个癖好 且joking about it 就并不take it seriously 哎 细节我不想再回忆 反正当时 就是委屈到掉眼泪 但是不敢辞职 因为我需要这份工作 然后我又完全不能问我爸妈 作为长辈 作为有社会经历的人能给我什么建议 因为他们肯定会巨生气然后立刻让我回国。
现在想 当时我进公司的时候 现已离职的那个女生 其实她当时的提醒 已经是很好的了 只是她当时misled我了 她说 他脑子有问题 我以为 性骚扰我的那个人 是真的脑子有问题 而不是 性骚扰 but anyway 我想 我大抵还是很恨那些weak的人 因为他们不仅不帮忙 在你站出来的时候 也会看着你被石头砸死 或者 跟着一起扔石头 而她们并没有想过 他们可能也会遭遇同样的事情 又或者 他们的小孩 后代 会遭遇这些事情 就是因为 他们这些人 从来没有站出来过。
后来 在我把这件事讲出来给我国内的一个多年好友听的时候 她居然告诉我 她也经历的类似的事情 比我更严重 然后辞职了 这里我不想多说 但是她跟我述说的时候 她对她的遭遇 有两点让我很震惊 一个是 她一直在想是不是她做错了什么 她散发出了什么信号或者有什么她做的引人误会的?
或者她是被诅咒了吗 不然为什么是她 遭遇这种事 另一个是 她极其害怕 被当作 victim 她觉得这是一直侮辱 而且中国是个community society 你永远别想get rid of it 除非你彻底换一个地方生活 这两点是我在遭遇那一切的时候 从来没有想过的 我不曾有一秒认为是自己的错 也不觉得victim是耻辱 all things I learnt from it is just that I am too weak to protect myself, to fight for myself. And Megan is right. No one has responsibilities to protect you. 这里我想说的就是 如果真的有人遭受了同样的事 正好看到了这篇文章 我想要告诉你 这不是你的错 it's never your fault. 我的这件事还让我发现了一个让人蛮心寒的事情, 就是even 你的朋友 也不会take your suffering seriously 就像Gretchen 在最后片尾说的"A lot of people, even women, are skeptical of harassment claims until they experience it themselves or know someone who has." 我的经历是 在我遭遇这件事的期间 我take a short break 去和我的两个朋友旅行 有天晚上我问我的女房东 nice old lady about it 她告诉了她年轻时候的故事 告诉了我她在学校工作的时候 被上司bully是怎么收集证据 最后提出辞职要赔偿的 然后她安慰了我 并且鼓励了我 去fight 去protect myself. 与此同时 我的两个朋友 在旁边笑 因为他们完全不当回事 他们觉得我怎么还在说这个事 怎么还没over it 我当时和她们吵了一架 现在想来 原来很多人对这种事情 是丝毫没有同理心的 即使是你的朋友 but we are tough. we must be tough. cuz that's how we live in this world. God bless everyone, especially women. (LOL yes I am a feminist. sorry but not really.)
只能说电影涉及的内容水太深,电影只是表面文章📃,也许是我们对背景花絮知之甚少吧!电影题材很震撼!每个职场女性背后都🈶不能说出来的故事,除非妳的老板是个女的,记得出老板房间时把鼻子和下巴的妆补一下。电影需要背景资料和英文(起码大量字幕)功底,当然演员的妆容也是一方面起码10N年和现在是不一样的。福克斯🆕wen新闻台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很多单位可能连福克斯(知名度)一个零头都没有,但是内幕更黑更可怕!试着慢慢了解电影,参考其他电影把电影故事看明白。
The opening of this movie disgusted me. Men should NOT disdain women at all, even Donald-f**king-Trump himself, I totally agree with that! But how the heck u ignore the fact that many women insult men with terms like pigs nowadays? u think u can insult the opposite gender as much as u like, and get away with it coz u r female? 凸
2019.12.21 @ Star Cinema 推翻舊有的霸權,並不意味著就能即刻建立完美新秩序,但改變,正在發生。
挺好一个题材,被讲得稀碎……女权和性骚扰讲得一点深度也没有,情绪代入感更是弱,台词更像一部三流制作的青春片……剪辑也是一塌糊涂……这么好的卡司,浪费至极! 本来也是冲着最佳化妆和发型奖去看的,但是发型还说得过去,化妆真有些惨不忍睹……
用拍新闻的方式拍了一个发生在新闻编辑室里的故事。其实整体处理得有些反类型(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拍得很平、不够跌宕),但我反而认为这才是本片最值得夸赞的地方。
也就看看三位女神的颜值和表演了,故事讲的太乏善可陈。叙事温吞主次不清,导演对群像人物的刻画把控功力实在不够。前期一个劲儿的怼川普怼到飞起,中间又以为要揭露新媒体职业潜规则云云,临了才发现是一部反性侵为女性发声的现实题材作品。借着好莱坞的女权东风、强大的卡司阵容和现成的人物传奇,拍成这样有点可惜。
21/12/2019 @ CINE TIMES。演員救全片,不敢想像竟然可以把這麼好的topic弄得這麼雜亂無章。
昨日的女神,今日玻尿酸…这片的摄影师是如何做到把片中男女的脸都拍出整容畸形美效果的?实在是太骇人了。本片可谓 The Morning Show 剧场版,看过剧集的同志们,除了对玻尿酸脸有特殊嗜好,想看剧情的可以无视了。不知是现在电视剧太优秀了,还是电影制作者们开始乏力了…
既然聚集了塞隆 kidman和罗比,那想必是不会太好看,每个都是大卡司想必要铺很多线,结果就是三个女人各一台戏,活生生拍成show场,所以fox说我好无辜啊,明明就是runway为啥要扯上我啊。两星给女神们孜孜不倦的workout和玻尿酸吧
2020.03.03看之前我挺不以为然的,没想到比我预想的好得多。虽然看过《最响亮的声音》,情节方面几乎已了然于胸,但本片依旧牢牢抓住我的心。尤其是Margot Robbie的虚构角色,非常有感染力。
……剧情松散,流水账一样。而且之前这种借这个案子去捆绑床破攻击共和党的逻辑其实不坚固。挺讽刺的,现时谁能又阻止这家伙去投个bomb呢。
剧本是硬伤 这么好的题材拍的很不伦不类了 Margot Robbie的角色是败笔 完全没立体起来
影片通过三位福斯新闻女主持对董事长罗杰的性侵指控反映女性在维护自身权益上做出的牺牲与展现出的勇气,当自身涉入其中,便不再有对丑闻的质疑,而是不得不站到同一阵营的坚决抗击,只有不顾后果的发声,才能让罗杰、韦恩斯坦之流游街示众。
寫實的職場生態,三名女主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道出了職場上各種無奈和煎熬,要為家庭而啞忍欺壓,還是要為理想而拋棄自尊,抑或挺身對抗不公,每個選決擇都要面對未知的後果。「不要投訴你的上司」「上樑不正下樑歪」,簡單而直白的對話,對職場文化刻畫得十分細緻。電影最後將放在枱面的相片取出又收起,似乎反映了即使換了人,不代表公司能從此就改變,所有事仍舊是一樣的那種無奈,唯一可以選擇的就是離開。這是一齣只有經歷過職場洗禮才會看得懂的電影。
极碎的剪辑,奇怪的documentary的拍摄方法。。莫名其妙的zoom。。打嘴炮一样的节奏。。wtf
提前看了评分做好了心理准备,实际没有那么差,但这么牛逼的卡司这么有力的题材拍出来平平无奇,还是很失望的。不过 IMDB 那个 5.8 分过分了吧,大韩民国直男附体了?
塞隆的声音也太好听了。Kate也很有魅力。
三个女主的线拼的很强行,而精心设计的电梯同框除了有“命运交汇”的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视听语言方面故意用的一些演播室式的拉近、横移镜头还挺有趣,但是对镜说话这个竟然用着用着就没了,而且好像只有塞隆的线最多最明显…总之就是应该是能拍的更好的,要么更煽动要么更冷静,要么全都是套路要么全都反套路,然而两头都没有,因此显得异常的没劲。
不好看不代表这电影不屌!(屌炸天的电影可观影过程真的不享受)
权力下游无自愿。凯拉在敦促下掀起自己的裙子,就像大部分的我们无法拒绝领导要求的加班和劝酒;女主播们一边穿着磨脚的高跟鞋和束身衣,一边说着罗杰从来没有逼迫她们穿着性感;凯拉质问梅根:“你知道你的沉默对我们还有其他受害者来讲意味着什么吗?我真不明白你明明有权力,还被那些老规矩玩弄?”但梅根并不是真正的掌权者。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