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凯瑞在听证会的讲话,让人不禁热血沸腾。
一个好莱坞的编剧,名利场中的人,突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对共产党人的恐惧进而要迫害曾经加入过共产党组织的人,他在学生时代因为爱慕一个人而加入了一个组织(是宣扬共产主义的),结果造成了他不能在好莱坞混下去了,他的事业、他的女朋友等都离他而去,他带着恐惧想逃离,结果掉下河,被冲到一个沙滩上,被一个小镇的人发现并救了他,恰好他失忆,又正巧他和镇上一个参加二战的青年神似被误认为他死里逃生。
太多巧合了,于是他又有了事业(电影院)、又有了女朋友、又有了朋友,一切都进入了正轨,他也恢复了记忆,别人也找到了他。
于是有了最富激情的听证会片段。
他原来只需像个傀儡一样读一份申明,只要痛改前非,再加上举报一些人,他又能回到他原来的生活中去,继续去编他的电影。
“有时良心真是个坏东西”,《码头工人》里白兰度说过。
良心也折磨着金凯瑞,如果他没有到过这个小镇(恰恰这个小镇送出过许多二战战士,有的没有回来、有的受伤了),他不可能有这个觉悟,想到那么多人为了维护自由公平正义,抛头颅洒热血,而自己为了一已之利,要去说谎,他读不下去了。
金凯瑞是一个笑星,由他来演总有点不正经,但依然让人动容,反正我感动了,只是我还没有他这样的勇气。
说真话在当下,真的是一个难事。
皇帝的新装不断在上演,但诚实的孩子确越来越少。
麦卡锡主义时期,有美国文革之称。
偏偏在男主事业爱情蒸蒸日上的时候出现岔子被怀疑为共产党,一夜跌到谷底的男主郁郁饮酒也解不了愁,还带着玩具猴子开车发泄心里对这荒诞的政治的不满,老套路失忆变成假身份卢克被带到小镇,不同的是这个新身份的基调是悲壮。
真羡慕这个温暖有爱的小镇,也是卢克的出现让他们心底里那份希望死灰复燃。
卢克对于小镇的人代表着一种象征,对正义的坚守,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者,男主在了解卢克后也被他的一腔赤诚所打动,动摇自己是否要继续妥协下去。
法庭上的对峙是全片高潮,“他们流血牺牲为的不是看到这样的美国”,不止美国,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每一个英勇牺牲的战士都不希望看到用鲜血换来的社会里,充斥着不堪的阴暗。
理想在现实面前就是这么脆弱啊。
以前团学申优认真准备的我放的歌里有句大概是“我在半夜惊醒,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瞬间泪奔,现在又能有多少人会想起呢,这社会景象又会是他们期待的吗?
“我不够勇敢,我始终没有坚定的信仰”是的,男主所言也是我所言。
但男主还是勇敢了一次,为了卢克,也为了那个失去多年希望复得又破灭的小镇。
那一刻,卢克精神得到了延伸。
编剧并没有美化现实,那些人的嘴脸就是如此啊。
接着男主得知自己被指正真相,自己的举动无意“报答”了当年喜欢的女孩,救了自己的生活。
对傻逼上级们说出这话是很多编剧的梦想吧。
不过结局这个爱情有些牵强了,没有这个我想再给半星。
电影人生 (2001)8.22001 / 美国 / 剧情 爱情 / 弗兰克·德拉邦特 / 金·凯瑞 鲍勃·巴拉班
奇遇人生现实不过是梦想失败的同义词主角从事编剧在电影行业工作 他一直在理想世界的边缘却从未真正进入过那些我们为之死亡的事物 也是我们活下去的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在尝试把理想变成现实 或者坚守它 没有这样做那和死去了也没什么区别 就像前后呼应的主角出神地没有在听那些编剧在编造些烂俗的桥段 他没有在那里 他甚至不算真正的在活着金凯瑞在烈士的墓园对女主说这就是现实 我不这么认为 这恰恰是片理想之地 懦弱的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高于自己的生命 他们妥协对世界认怂 变得麻木 生命与死亡是一体双生的 就像硬币的两面 敢于面对死亡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生命的意义 相反处处小心希冀自己永不死亡的人从来没有真正生活过金凯瑞一直是一个被低估的演员 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夸张的喜剧演员 但他的正剧同样出色 甚至更好 他结尾从火车下来的那一场戏 像极了《楚门的世界》中表演 他最出色的两部电影都不是喜剧被委员会审查那场戏 金凯瑞的演技极为出色 开始犹如他习惯的那样戏谑抖机灵 之后面对强权下的懦弱 再之后他因为感受到除了他浮华人生之外的东西 让他有了坚持下去 不能忽视的事物 在懦弱中变得坚定 声音越来越大 这个转变的过程金凯瑞处理的非常细腻真实电影开始我是很担心的 毕竟这种剧情很容易落入俗套 但不仅前后呼应的很好 剧情也很流程 更主要的是电影非常干净细腻 这体现在剪辑与场面调度上 好电影真的让人感觉一点都不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电影的热爱 卓别林 基顿 劳埃德这三个人说出来的时候真的被小小的感动了一下 那种对电影的热爱只有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才懂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落在主角和他“爸爸”在电影院前的照片 那张黑白的胶片质感十足的照片我真是太喜欢了 让我想到了《天堂电影院》 都是导演对电影的情诗
片名译成《电影人生》,有占《天堂电影院》便宜的嫌疑。
事实上,贴近单词的本义,译作“光环”或“尊荣”,我倒觉得更合适。
情节的铺陈,与电影有关;阐述的主题,却与电影无关。
美利坚,向来是标榜自由与民主的国度。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最基本大众的尊严,仍旧置身于宪法的保护下。
麦卡锡时代又如何?
至少,最严重的时候,也未发生过类斯大林时期的党内清洗与杀害、迫害事件,也未发生过类十年浩劫时期的公检法全被砸烂。
明里,是剧作家彼得遭遇迫害最后既得到爱情也得到尊严的故事;暗里,却把鲁克及生养他的小镇,当成了整个美国的缩影。
影片想告诉你——真正的、令人向往的美国,其实是这样:阴霾是暂时的,真理是必胜的,幸福是永远的。
鲁克和他的战友们捍卫过的自由与荣耀,现在的彼得或未来的美国人,仍将继续捍卫。
温情的皮毛,自豪的骨血,彼得的救赎——如此,才是弗兰克·德拉邦特的本来面目。
至于金·凯瑞,尽管被称作“无厘头”教主、美版周星驰,演绎起正剧来,竟然也能值得期待与欣赏——比较可爱。
Frank Darabont的作品,冲击奥斯卡金奖,可惜未成功,不过还是值得一看,毕竟是名导加名著,史蒂芬金的原著,由Frank Darabont来导演总是有保障的。
史蒂芬金的作品总是由一段有点离奇(吸引人注意)的故事,来阐述一件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比较能接受。
金凯瑞也是我喜欢的演员,但还是觉得他的强项在喜剧,让他演正剧总觉得有点别扭,就像是让葛优演皇帝似的。
总之这部片子值得一看,原因无他:Frank Darabont + Stephen King.
故事发生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的美国,主角Peter只是一位普通的青年剧作家,却因一次约会误入“共产主义者聚会场所”而被美国特工调查,不但失去了女友,还面临被指控入狱的风险。
遭遇多重打击的男主决定离开这个城市,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然而,在路上他遭遇车祸,头部严重受伤失去了记忆,幸亏一位好心的老绅士路过把他带到一个小镇上。
这是一个犹如乌托邦般的小镇,各个居民都是好心肠,在他们的帮助下,男主得以“死而复生”。
此时,一个老头子见到他后,误以为他是自己已在二战中牺牲的儿子Luke,为此他感到欣喜若狂,并让男主留在小镇上生活。
此后,小镇上的人们都认为他就是他们的英雄Luke,而男主也慢慢接受了这个新的身份。
他帮助“父亲”重开电影院,让小镇上的人逐渐走出二战带来的阴影,不久后,Luke生前的女友Adele也出现了,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可惜好景不长,特工们很快找到了男主,并揭开了他的身份,要求他出庭受审。
小镇的人们瞬间炸开了锅,真相让他们难以接受。
面对如此困境,男主感到万分绝望。
Adele给他的一封信和美国宪法成为了剧情的转折点,那是一封Luke生前写给Adele的信,信中充分展现了Luke的爱国主义情怀,男主被Luke的勇气和爱国情怀深深地打动了。
在法庭上,面对左翼分子的逼供,男主想起了那封信,拿出了美国宪法,诵读了里面关于民主、自由等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当庭与“黑恶势力”对刚,并潇洒地走出了法庭,赢得了在场大部分人的掌声,也重新得到小镇人民的尊重。
至此,他选择了留在小镇继续经营“父亲”的电影院。
电影剧情看似在讽刺当时社会的天昏地惨(犹如美国版的Cultural Revolution),实际上编剧这波在第五层,通过自嘲和“反串”很好地宣扬了美国的民主自由的核心价值观和普通人民不畏强权的精神。
其中穿插的许多温馨感人和慷慨激昂的情节更是让人赏心悦目(尤其是在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的环境中会更有感触)。
享受低谷片子首尾两个相同的讨论剧本场景中,Pete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刚开始的是迎合,后面则是寻求另一个可能。
迎合的结果的是资本世界面对他的负面事件寻求切割,而另一种不确定的可能却得到了小镇群众的热情欢迎。
两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现实社会是要发展进步的,人人在其中都是不断旋转的齿轮;而在海边的梦幻小镇中,人人是活在精神的温暖海风中的。
没有对错优劣之分,看你想拿怎样的人设剧本。
但是,我们如何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切换人设呢?
尤其是主动地切换人设,其实是很难的。
那么这个片子选择的是外力驱动,清空记忆的方式,误入桃花源过一番有别于现在的生活轨迹,最后在比较了两个不同的生活方式后,主角选择了后者。
那么我们呢,我们是否有勇气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在充满不确定的另一个世界探索呢?
起因是一段电影台词的照片让他躺在了我的电影片单中(其实电影和这个台词毫无关系);看到这个名字和金凯瑞的招牌,所以选择它作为我的第2000部电影(本来打算看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攒了很久舍不得看)在麦卡锡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原来想要赋予这部片子的意义,远比这150分钟来的要重要得多,我觉得全片金凯瑞演技的亮点在于他最终审判的时候喝的两口水:第一次喝水,导演给力倒水的特写镜头,水倒泼了出来,没有之前调侃法官,藐视法庭的从容不迫,他低着头,颤抖的手,对准了嘴之后才敢缓慢的微微抬头喝水,喝的时候,身体也颤抖着,眼睛紧盯着法官。
第二次喝水,拿起,快速的抿了一口,迫不及待的想说些什么,想要去开启接下来振奋人心的陈述,简简单单的动作,快速且自信,行云流水的动作,整个人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两次喝水,两种不一样的心境,是演员演技的体现也是导演的魅力所在,这部电影的导演Darabont同样也是电影《肖生克的救赎》的导演,相比于《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就显得异常单薄,虽然是野心之作,但是票房和口碑双双失利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这部电影的剧本确实不太信,不是导演的问题,拍摄也要,演员也好,人物刻画的细腻入微,这些都无可挑剔。
客观来说,这部电影只能勉强及格的分数,但是还是给了8分(不太想承认第2000部电影选了个emm)
这部影片虽然长达两个半小时,但是应该说,就内容来说,还是承载得太多,而展现得并不很充分。
那种父子之间的浓浓情意,主仆之间的深厚情谊,小镇居民对自己子弟的怀念,对二战美国为自由而战的自豪之情,美国人对自由的捍卫,甚至电影人对于自己事业的热爱,等等……感人之处很多,可爱的人物也很多,比如那个小镇委员会,就比后来的非美活动委员会要可爱得多。
不过也可能是感人的点太多,承载的内容太多,多少有点火力分散的感觉。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感人的好电影,哪怕是宣扬美国式得主旋律,也丝毫不让人反感,更加让人向往美国式得民主和自由。
至于这是金凯瑞主演,倒不太引人注意。
这称不上是什么影评之类的读物,只是一个爱记录下只言片语的自己,将一些零碎的片段拼凑起来,似乎使得它们看起来更完整一些. 似乎写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写. The Majestic–《电影人生》,不得不说当时看到这个译名引起了我的观影兴趣,正如电影开头男主的旁白:Everybody loves the movies....
开片短短几分钟交代清楚男主的身份以及一切看似如鱼得水的生活.开篇镜头聚焦在男主在与一些制片人等等什么人讨论剧本剧情的时候,特写是男主的微表情,我个人感觉开篇这里整个也是为了末尾男主的改变做一个对比烘托和铺垫,此时的男主还是一个听了一大堆不知所云庸俗的制片套路的故事只是会强颜欢笑的挤出笑容说一声“amazing”的人. 他喜欢电影,爱电影,也喜欢自己编剧的这份工作,喜欢这些所有带来的价值和自我成就感.
看似如此"相爱"的女友
一切都一帆风顺的生活 这些种种几乎就是一个主角光环标配,所以接下来剧情几乎都能让人能猜想到,对,一系列的打击马上要接踵而至,“麦卡锡事件”导致男主也成为政治游戏的受害者.
所有的剧本拍摄全部叫停 失业完了肯定得连同失恋一起,必须是标配😂 然后男主就去酒吧喝酒抑郁不振.戏剧性的转折也就要开始了.还挺喜欢这里的对话.
接着月黑风高的时候酒驾的男主自己一个人开车经过这个单道桥,此时背景音乐烘托我就知道必定就是要出事了. 其实看到这里的桥我不自觉想起《楚门的世界》,里面的男主就是一直被灌输怕水一直不敢走出那个为他打造的虚构的城市,不知道算不算有点那意思,可能也是这里我想多了. 不过这里剧情就很那啥,因为桥上的一只老鼠,哎嘛,然后撞车了之后又下起了暴雨,连车带人坠下去了,然后人还没事,飘到了那个小镇海滩边.
男主出事故的桥
复古情怀的小镇 观影到一半的时候感觉自己也像男主一样,他遇见的是一个陌生的小镇一群陌生的人,而我遇见一部陌生的影片,因为刚开始还不了解其中的所以然,在它看似俗套的表面屏障上,我甚至乎产生了些许茫然抵触的观影状态,但到后来渐渐入戏也会慢慢被情节所打动.而电影就像是一个造梦机,那些我们现实中无法触及的梦通过影像的声音形式画面感的传递给我们,让现实中的人们至少在短短一百多分钟的时间里得到精神的慰藉. 以此就像男主来到了小镇,没有记忆,面对一切他都怅然若失不知道要做什么,直到他自己被这里朴实勇敢的人们所感动开始和他们一起努力让这座战后悲伤的小城重新恢复往日的光辉. 这一段我觉得的是影片的高光处,看着破旧的影院在大家一起的努力下重新绽放光彩,影院招牌灯光亮起的那一刻,仿佛照亮了小镇人们风尘已久的心灵,就是那样的瞬间,也触动了我小小的心灵. 其中有一段老父亲对着男主感触的说起对电影的热爱,对之前影院的光辉时光的那一幕,真的很触动.所以也想着把那段台词摘写了下来:I am looking around, and all I see is potential. But once…. Once, this place was like a palace.That’s why we called her Majestic. Any man, woman, child could buy a ticket, walk right here.And in they’d come, entering a palace. Like a dream.Like in heaven.Maybe you had worries and problems, but once you came in… they didn’t matter anymore.And you know why? Chaplin, that’s why. And Keaton, and Lloyd. Garbo, Gable, and Lombard.And Jimmy Stewart, Jimmy Cagney.Fred and Ginger. They were gods!And they lived up there. That was Olympus. Would you remember if I told how we felt so lucky just to be here. To have the privilege of watching them.This TV thing, why stay home and watch a box? Because Convenience? Because you don’t have to dress up , Because you can sit there?You call that entertainment? Alone in your living room?Where’s the other people? Where’s the audience? Where’s the magic?I’ll tell you. In a place like this, the magic is all around you. The trick is to see it.I think you loved The Majestic even more than I did. It used to mean so much.It sounds crazy, but I promise we can make this place like it was! 真的特别喜欢这一段,看着老父亲和男主站在残破的就影院里说出这些,这一段台词的魅力真的发酵得恰到好处. 有时候我们会感叹时代的变迁,很多事物的衰败落寞,侵染着时代的哀伤,那种经历过整个辉煌时代又过度到如今时代的长者心里,该是有多么多的落寞的忧伤,以及有多少的梦想还想着继续努力实现.而这种对一个事物的持之以恒的真挚的热爱并为之努力不懈的那个精神特别能感染触动人心.
老父亲放映着胶片🎞️说着这个话,太喜欢这个情节了
老父亲临走前都担心没有换电影胶片🎞️担心去影院的人们没有看到电影结局😭 其次就是,男主对于整个小镇的意义. 对于小镇的人们来说,因为战争他们失去了挚爱,亲人,一直以来这里的人们都沉溺在伤痛中,男主被误认为是Luke,也是因为他们在那种伤痛下急需要一个心灵的寄托和释放. 所以先不论大家觉得男主是不是真Luke,但是他们都愿意去相信.相信这个希望.
市长说到这想起了自己战亡的儿子,眼泛泪花
教古典音乐的音乐老师听到男主弹起了JAZZ 哈哈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女友Adele,其实我觉得Adele在可能之前很多细节都有觉察到男主可能好像不是真的Luke,但是曾经那么深爱的人因为战争牺牲,如今失忆的站在她面前,她怎么可能不去相信呢,那样相似的脸庞,所以她也注定沦陷.(Adele和Luke的秘密基地真的好美,哈哈,夕阳灯塔这可是太会了,真的好喜欢那个风景)
太美的秘密基地了🥹 最后不出所料,男主会忽然记忆恢复,然后看似正常的去接受现实面对现实.当然这里必然主题得到升华,正义得到胜利,结局必定圆满,看似也没有什么不好. 其实我比较倾向于最后同样的场景男主又在听一帮制片人等讲述夸张感人的故事,终于说出了一句“just about the dumbest thing i've ever heard” 然后直接走人,到这里直接结局留一些悬念或者看似开放的结局这样或许好一些,不过可能大圆满幸福结局大概是在那个时代大家都喜闻乐见的. 其次最后这里与开头的呼应,我个人觉得一方面反映出男主思想的改变,另一方面我猜想是不是讽刺当时电影市场一味的好莱坞式的题材的乏味?
所以这部片子,如果我是在早些年看的或许在我心目中应该能7-8分左右的,但是现如今看,我不知道是我变得不一样了,还是电影变得不一样了,个人觉得稍微满了一些,看似很多元素想表达,以此显得有深意,但实际观感时颇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或许是现在自己对好莱坞这一套有一些审美疲劳了, 不过还是觉得每部影片每个故事在某个阶段里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价值,还是打4星,也当致敬下金凯瑞老师了. By the way ,里面的爵士配乐很好听,最后,就用Luke写给Adele的信最为结尾吧(很感人):Dear Adele,I have a feeling we’ll be moving out every soon…So I may not get a chance to write again for some time.First let me thank you for all your letters.I can’t tell you how much they cheer me and make me think of home.Adele,I’m not trying to frighten you. Please know that I’m going into this having accepted the fact that I may not be coming back.If that should happen, you must promise me, you will not mourn my passing.Move on, and live your life to the fullest in order to give mine meaning…and to honor the cause we’re fighting to achieve.When bullies rise up, we have to beat them down, whatever the cost.That’s a simple idea, I suppose, but one worth giving everything for.The only thought that saddens me, aside from failing at our task… is the thought of never seeing you again.Not holding you, not seeing our children grow….not spending the passing years with you.But if I should not come back, know that I will never truly leave you.Should you be walking years from now on a beautiful spring day…you feel a warm breeze graze your cheek…that warm breeze will be me, giving you a kiss.Remember ,finally, above all…that - I love you. Luke.
感人的手写信,战争年代的信件承载着多少思念与爱💌
影片沉闷,剧情不怎么新颖,高潮也不够让人激动。。。
不仅是法庭戏拍的好,剧作结构也很精巧。虽然拍法比较old school,却也有一种独属于那个时代的韵味。
挺好的电影,被这个结局拉低一档。法庭发完言人群鼓掌已经一点诡异了。回到小镇表达感情就必须全镇人挥着小旗来拥抱吗?改成大家都来看电影多好,卖表的大爷还能拿出手写的一年免费券呼应下前面。
太一般,结尾这段合家欢甚至还得倒扣
同样是男主战后归来,同样是以另一个人的身份爱上了旧人。不过这部电影比《似是故人来》要逊色很多。在后者那里情节更丰富,男主清楚并且隐瞒自己的身份,而女主知道那人不是它丈夫却没有戳破他。
被赋予的意义过大,电影无法承载
我多想像Luke一样,有家自己的电影院,每天带着微笑去给大家出票。
其实这个世界很美好,人生可以如电影一般自行设计最佳剧本,因为有音乐,有电影,有日出日落、山河湖海,有喜欢的人和物,有爱和自由;可是,也因为人,有模棱两可的政治,有不择手段的利益冲突,有遗忘和诬陷,有丑恶和虚伪,这个世界又是那么的面目可憎~
2.5小时的慢节奏电影,剧情很慢热... = w lll
这不适合中国人看吧
有些时候,男人是不能逃避战斗的。于是当素未谋面的战斗英雄luke所为之牺牲的东西被践踏后,普通人peter站了出来。
3.5星。被政府影响到事业的电影编剧意外车祸,失去记忆,以别人儿子的身份重新活了一次,收获了电影院和爱情,通过庭辩收获了名声,很皆大欢喜的一部电影了,不懂为何当年会票房口碑双双失利。
一位身处“麦卡锡”时期的憋屈编剧,借由一个已逝二战美国大兵的身份,穿越到一个视“黄金时代”的电影与品格为至高无上的小镇,最终收获了爱情、升华了自我、实现了身份的完美置换。电影的风格有些缓慢,但是这跟它致敬的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朴实和庄重是相得益彰的,唯一的缺点是应该拍成黑白片。
冗长的狗血失忆故事。从头到尾都告诉你,这是美国精神的小镇。小镇的英雄就是时代的英雄。都把男主设成好莱坞编剧了,与其propaganda还不如irony。
美国梦的代表,但剧情有点魔幻和刻板,说教意味大过温情,男人来到小镇就什么都拥有了
凭这冲击奥斯卡,认真的吗?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虽然失忆梗比较俗套,结尾也过于主旋律大团圆,太过浪漫美好而不现实。不过前两小时还不错。麦卡锡事件的阴霾、美国小镇居民的二战创伤、迷影人的影院情结,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金·凯瑞演得很好。P.S.这场胶片放映时放到片中影院断片戏的那卷正好也断片了……三星半
“票房口碑双双失利,却足够达到精益求精的完美水平”这句话,让我再次刷新了豆瓣简介是多么愚蠢的认知。
金凯瑞和周星驰一样,虽然拍的是喜剧,但比任何人都更会煽情
我好像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