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西安开了一家艺术影院,名叫阿房宫。
打头炮的是《荒唐的贝克兄弟》,西安的艺术青年一下子被那种影调和蜜雪儿菲佛迷住了。
我也是其中之一,以至于后来听说科恩兄弟的时候,还执拗地认为,不就是贝克兄弟嘛,真够荒唐的。
后来看了Fargo(又被翻译成《冰风暴》),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加上李安有一部Ice Storm,也被翻译成《冰风暴》,科恩兄弟的名头又被混淆了一次。
第三次当然是《老无所依》。
因为之前被周围人捧得太高,看来看去也没看出来到底有多高。
这才是:看官我三弃科恩兄弟。
等到这部《阅后即焚》,终于知道这兄弟俩的厉害了。
原来他俩是要挖美国资本主义的墙脚啊!
牛仔精神苍白孱弱,中产阶级冷酷疯狂。
如此绝望到底的寓意,就这么在百无聊赖地辛辣嘲讽中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这个方式似乎是现实世界中唯一能被接受的,你不能好大喜功,也不能雕虫小技,大片不要做太大,小品不要做太小,制作要精良,要有娱乐精神,还要有深刻寓意。
印象最深的当然是那些闲笔。
《老无所依》里枪击铁桥的嗡嗡余响,《阅后即焚》里的那句PC or Mac?
如此聪明顽皮的兄弟,最终还是让我混淆了。
小三是婚姻的杀手,一而再再而三的小三关系,就会根本不明白谁暧昧了谁?
应该说连环的暧昧关系反而让问题更好解决,各自找自己的小三去吧。
如果一方是全心全意,而另一方同床异梦,那才是痛苦的。
婚姻是一种考验,是对人的本性的一种考验,谁都想问问是不是就该如此如此,只是问题永远是没有答案的。
爱了就爱了,不爱了谁都没有办法,或许只能用时间来麻痹,那么你早已不是你自己了。
看着一群大牌演白痴确实够恶搞的,但是看到最后一点都笑不出来,或许这就是黑色幽默吧。
冲动永远是魔鬼,愤怒在多数时候都解决不了问题;冷漠自私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更何况250呢;整容就可以焕然一新吗,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阅后即焚,看后就忘吧,想太多了只会让上帝发笑!
最意外的镜头:皮特突然被克鲁尼爆头,戏份戛然而止最搞的镜头:克鲁尼把琳达当作特工,然后满眼都是暗哨;2个高官煞有介事的讨论案情最恶毒的谩骂:高傲而又自以为是的婊子,其实在说自己最容易被误解的:网友一夜情被简单化了最猥亵的镜头:那把大功告成的椅子最冷的镜头:克鲁尼寻求妻子的安慰,而她早已准备拆墙
每个角色在生活中都很努力地生活着、很认真地解决问题,然后就集体制造了一出爆笑的黑色幽默剧。
片尾的CIA Man的结束曲恰到好处。
"Who can kill a general in his bed?Overgrown dictators if they’re red?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find the counteragents quick?Especially the ones themselves have picked?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plan a riot in Vietnam?Who can have the troops destroy the Cong?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buy a governmental chief?Who can pick the next one out as quick?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get a budget that’s A-rate?Who will be the 51st state?Fucking-a man!CIA Man!Who would drop secrets as Service?The one that’s got the other service nervous?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cipher anything with zeros?Not well known, but simply, well, they’re heroes,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take the sugar from the south,Pour in LSD and put it back?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squash republics like bananas,If they do not like their social manners?Fucking-a man!CIA man!Who can train guerillas by the dozen?Send them back to kill their uncs and cousins?Fucking-a man!CIA Man!Who’s the agency well known to God?The one that cut the staff and cut His rod?Fucking-a man!CIA Man!"
就是他带来带去的那个紫色ML体位垫啦,是Liberator牌的,哈哈:http://www.liberatorshapes.com/products.php?id=32&title=RampP.S., 其实Clooney做了不止一个广告,还有一个是不经意的刀具广告,他在枪杀Chad之后慌乱中拉开Osie家厨房的抽屉找自卫工具,那满抽屉的双立人啊。。。
不过地球人都知道这个品牌,我就不说了
一朋友说,Burn After Reading没有Snatch、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那样多米诺骨牌般精确复杂的情节。
此话不错,科恩兄弟不是要让观众惊叹于导演的鬼斧神工,而是想介绍白痴联盟(A League of Morons)中的成员。
白痴联盟里有三种人,白痴女人,白痴男人,相信女人的男人。
第三种白痴是否存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怀疑者的理由是:如果一个男人不是白痴,为什么会相信女人?
但是简单的二元分类又无法解释某些男人,诸如健身店老板Ted的行为。
于是有人提出了男人间歇性白痴理论:智商的急剧下降通常发生于由女人引发的大脑供血不足之时,现代生理学也支持这种说法(俗话说小头充血,大头着粪)。
这种和稀泥的理论一经提出,又遭到了二元论者新的挑战:白痴男是不是一种长时间的间歇性白痴的特例?
女人是不是男人白痴的根本原因?
事实如果真的如此,那么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名言“白痴男人都相似,白痴女人各有各的白痴之处”将会被证明具有空前的超前性。
搁置分类学上的争执,本片白痴有三宗罪:第一宗,自己想的一定要得到、欲望一定要满足;第二宗,偏执狂,认死理,死较真;第三宗,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其他人是白痴。
第一宗罪代表:Frances McDormand饰演的健身房职员Linda。
Linda阿姨代表了被垃圾食品摧残的广大美国中年妇女,屁股过大,胳膊大腿上赘肉堆积。
她有一个美好的幻想——做一套整容手术让性生活打个翻身仗;她还有个大问题——没钱。
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就知难而退了,不过地处推崇positive thinking,can-do attitude的美国,人家认准死理: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骚扰保险公司,透支薪水,敲诈,出卖“国家情报”;能搞到钱的就是正当的,万事我最大,哪管他人死活,于是一次整容手术引发出一场血案。
不过Linda阿姨最后竟然由CIA全程赞助完成了手术,也算是导演黑色之中仁慈了一把。
第二宗最代表:Brad Pitt 演的健身教练Chad Feldheimer,George Clooney演的财政部探员。
跟据另一片豆瓣评论,Pitt帅哥角色据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有点搞不清是对他的恭维还是侮辱” (http://www.douban.com/review/1528984/)。
以前看他在Meet Joe Black里他那么深沉,Se7en里那么迷茫,Fight Club里那么自虐,都觉得有点儿不和谐。
像他这幅皮囊,就应该天天无忧无虑,在健身房里自恋,然后去泡安妮斯顿或者朱莉那样的尤物。
果真这次科恩兄弟眼光毒辣,戳破了皇帝的新衣,给帅哥安排了本色角色——无脑傻瓜。
跟第一宗罪不同,此类白痴基本不祸害他人,只是招人烦。
Chad帅哥基本上还有属于天真烂漫类型的,还有点儿古道热肠。
平时有点儿小毛病,比如喝水一定要很氨基酸饮料,啥时候都穿运动装,心里骂两句也就忍了,谁叫他就是干这行的呢。
不过到了关键时候还不靠谱,死到临头了还傻笑,就不能怪导演第一个把他被爆头了。
第三宗罪代表:John Malkovich演的CIA分析师Osbourne Cox。
马尔科维奇大爷一如既往的表演颓废没落的角色,此次扮演的Osbourne Cox是CIA这个大机构里的小人物,因为酗酒被开除了。
指控他的是个严格禁酒摩门教徒,所以他觉得自己被白痴们冤枉了。
之后又有白痴接二连三的找他麻烦,的确够烦的。
马大爷最后终于爆发了,不过看清了其他人是白痴之后,为啥没能看清自己呢?
《Burn After Reading》的NB之处在于,此三类白痴绝对不占人群的少数,仔细想想谁都可以是白痴。
身边的Linda刚上班儿就想渡假,还埋怨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没钱买大房子过度贷款还不上;一个国家什么都不制造什么,指望着空手套白狼,结果泡沫碎了期待救市;以为福利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不是需要努力工作得来的。
我认识的Chad不仅只喝氨基酸饮料,而且只吃全麦面包和Brown Rice,买啥都是Organic的,而且还得带着原产地,可是老祖宗饥一顿饱一顿几万年都过来了。
夜郎自大式的白痴就更多了,在地图里都找不出一个国家,却要侵略,并且输出价值观。
半个国家的白痴让另一个白痴当了八年总统,原因是他跟大家一样笨。
现在发现自己掉进一个如此大坑的粪坑里,以至于只有选一个聪明的总统才能救命。
这是一个白痴的国家,一个白痴的世界。
当一切文化堆积得够久的时候,便开始腐朽发臭;一切事物来得过于频繁的时候,便不会被珍惜。
埃皮克提图的《手册》里面开篇便是:有些事情我们能控制,有些事情我们不能。
……如果你试图控制你不能控制的,你会感到挫折,你会埋怨神与人;如果你分得清你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便没有什么可以困扰你了。
所谓白痴,就是试图控制自己无法控制的,把恩惠当成理所应当,把莫名的成规当成金科玉律。
CIA大佬最后替导演问了句:What can we learn form it? 如果看完电影之后你觉得我说的都是过度阐释、生搬硬套、含沙射影,我希望你同意我如下的观点:有人问What the fuck的时候,正确的回答是:I don't give a fuck.
片子没有把悲情的内容展开和烘托,而是用现实中可笑的细节来反讽这些悲情,这让悲情更加真实,让人看得很郁闷。
我本来只想给一个推荐,但是看到豆瓣评分的分布后,感到力荐的数量和这部片子带给我的感受不能成比例,所以给了力荐。
这部片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人是Gym的老板,他一直以来是个如此软弱而谨慎的人,他深爱着Linda却不敢表白,在光碟刚出现的时候就一直躲着,他是标准的社会里的老实人。
当Linda找到他希望能够帮她找到BP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报警,然而却遭到了Linda无情的鄙视。
在主线情节最后的镜头一个场景中,Cox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拿着枪慢慢走下楼去,老板的背影缓缓进入镜头,他是所有人里我最没有想到可能会出现在那个位置的一个人。
他转过身来,接收愤怒而强权的Cox的审判,此时他必然是极度恐惧的,但他勇敢的说了一句话,“I'm not here representing hardbodies”, hardbodies是他经营的健身房,他面对着枪口想到的是公司的名誉;当然hardbodies在这里无疑是一个双关的讽刺,因为他的body被枪击中,被斧头砍剁,How hard can it be? 最后街头那个劈砍的镜头是直勾勾的,残忍而写实的,不论这个画面里有多少喜剧的符号(穿着睡袍拖鞋的光头男人提着斧头追健身房老板),这个画面是令人震撼的。
这句话其实是一个勇敢的声明:原意里,它传达了老板希望个人揽过责任,维护他苦心经营的Gym;引申义里,和Body相对的自然是mind,是精神,是courage,他如此一个胆小的人,敢于突破了他自己长久坚守的界限,只是为了他向心爱的女人证明。
此时,一句话可以非常自然的接在他的台词后面“But, I am here representing my determination.”这一切的背景只有上帝(在影片外就是观众)了解,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实际上是盲目而自大的破坏者,酒杯代表着冲动和欲望,手枪代表着暴力。
Cox自以为老板是某个企图诈骗他的团伙中的一员,他在命运的虐待下终于爆发了,在最后的镜头里,老板被斧头砍中并且流血的镜头,被毫不夸张保留下来,那些低沉的呻吟和音效却带来了钝刀子割肉般的痛楚。
这只是无数悲剧其中的一处,但被作为情报头子点评前的最后镜头,也可以视作是一种总结。
或许就是人们的愚昧无知和自相残杀。
还有冷血,主要是情报机关所表现的,片子里情报机关的人们除了被Cox发现过一次外基本上没有在故事里出现,相反他们是叙述者和点评者,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就像是God,他们让死去的人死了白死(Brat Pitt 和老板),他们让凡人的梦想轻易实现(Linda的手术),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除了监视和存在以外不发生主要影响。
他们也是不可理喻的,从头至尾,影片没有说明Cox为什么被解雇(而这貌似是一切事情的起源)。
而且这种不可理喻不单是剧情里的人无法理解,他们自己也无法理解。
“I guess we learn not to do it again”,可头子自己又说"I'm fucked if I know what we did"。
情报头子在最后的点评中两次说到 Jesus fucking Christ, Linda在最后被抓到前说了一句For pete's sake(pete是圣彼得,更为常见的说法是For god's sake),从这些地方我们不难看出编导实际上有意在暗示我们他们在探索一些宗教问题,而且结论是消极讽刺的。
我的猜测是他们在讽刺上帝,就像是近乎全知的情报头子,每每听汇报时,都是一副不耐烦和郁闷的样子,所有事都毫无道理“Talk to me when it makes sense”,全知全能的情报机构面对这样愚昧冲动的人们他能做什么?
他也无从下手只是每每擦擦屁股,也许在这样的人间,上帝能做到的也不过如此。
文中后半部分引申中的解释可能有Over interpretation之嫌,但影片涉及到这个问题却是事实。
只是希望人们能注意的这一点,在观看中再寻找自己的理解。
1. 没有人可以扮酷。
看《老无所依》时,我就觉得怪怪的。
《阅后即焚》还是给人怪怪的感觉。
虽然两部电影完全两个主题,但那种奇怪的感觉是一样的:以前没有人这么拍电影的。
单就美国电影说,我高中时把《阿甘正传》奉若圣经,看过不下二十遍。
后来到大学里,跟别人说《阿甘正传》,被人喷了一脸的不肖那是美国在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呢!
仔细一寻思的确是这样,就转而去追棒与《阿甘正传》同一年出品的《刺激1995》,《刺激1995》说的是啥事啊?
两个概念---自由与希望。
其实搞半天,这还是老美在说自己的价值观呢。
阿甘是一个标杆,安迪也是一个标杆,阿甘旁边站着Jenny,安迪旁边站着Redman,这都是个明显的对比,导演指着这样的对比说,嘿,阿甘是正确的/安迪是正确的。
然后这样,就起到了教化民众的目的(广电总局好好学着吧!
)其实不管电影还是小说,一贯的处理方法是先要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物,这个人物身上有着“无比正确”的价值观,而他四周为他配戏的,则要显出不足,甚至是丑恶来。
就像《唐伯虎点秋香》里面,你要光看巩俐,那她是不美的,你得配着其他的侍女一起看,你才会觉得巩俐简直貌若天仙。
(当然,还有不树正主儿,全以反角来验证自己价值观的,比如说金庸的《连诚决》,连狄云这个所谓的正主儿都不那么正,满篇写的都是人心险恶,最后金庸把这些人写到在江陵城南天宁寺吞食金身佛像,这才是金庸价值观浓墨重彩的点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觉得柯恩兄弟的东西很怪了。
因为他们的电影的主旨并不是树立一个价值观,也没有一个代表着价值观的正主儿。
《老无所依》中就没个正主儿(更别说代表什么价值观了),电影就是说说警察,说说悍匪,说说牛仔,谁也不是主角。
《阅后即焚》也如此,而且比起《老无所依》来,《阅后即焚》更是毁人。
《老无所依》中还在探讨美好的可能性,人性还是被习惯性地分成了善与恶两面,有棱有角,Javier Bardem恶到极还可以戴牛仔帽扮酷,但《阅后即焚》里已然没有善恶的分界了,也没有人可以扮酷(马尔科维奇穿着红色睡衣露着腿毛拿着斧头在落日的余辉中气势汹汹地从游艇上下来,理论上是一个很酷的镜头,但为什么那么好笑呢?!
)每个人都成了可大可小的球状,滑稽可笑,就算BP有张帅到无与伦比的英雄面孔,在柯恩这里,也只是个被爆头的健身馆教练,而不是击退外星不明生物,拯救世界人民于水火的美国英雄。
哦,原来,没有人可以扮酷。
其实这句话应该这么说:在这部fuck柯恩兄弟的fuck电影里面没有fuck人是fuck英雄。
2. 不结婚是一个问题,结了婚是千千万万个问题(我要承认这句话抄自朱天文)我跟七月讨论过这事,我一向认为自我意识太浓厚,无法为别人做出牺牲的人,最好不要结婚。
我也一直在想,要怎么向我妈坦诚这件事(我妈会用手绢抹着眼泪说,女儿啊,你不会是同性恋吧。
我囧个先.)However,这部《阅后即焚》让我看得后背发凉。
我也不用引证什么事例来说美国人的自我意识有多么强大,而且有赖于美国电影电视剧进入中国,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也日渐觉醒。
我父母那一辈尚认为“家庭”重于“自我”,但我已经觉得“自我幸福”要重于“维持家庭的形式”。
个人的快乐与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远远比维持一个“和谐”家庭更重要。
两对夫妻,女人们忙着偷情和对付老公,男人们忙着猎艳和理想破灭。
乔治·克鲁尼基本是男人的典型,努力晨练,保持体型和体力,微笑,懂得说情话。
他买钢材回家,敲敲打打,镜头里出现了一个类似虎头铡的器具,我心里一惊,还以为他要杀妻,结果没想到就是一女性自慰工具你看,就是这么没用。
女人强势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男人怯懦地面对生活(酗酒,偷欢)。
女人心里总渴望的是一个“盖世英雄”(这是紫霞仙子说的),但到头来是个只懂以真实姓名买机票逃往委内瑞拉的逃亡者。
而很不幸,这部电影与真实生活已经很近很近了,没有人是英雄,没有人真的酷,没有人是完美的。
就像Linda一个个检阅网络上男人的照片,他们都是loser,就算型如克鲁尼,也是个loser。
既然都是loser,你让我跟谁结婚去?!
好吧,其实loser这个词用得有点绝了。
大家都只不过正常人而已,你要是被国安局盯上,保不准你也屁滚尿流了。
如果你想离婚,也肯定是做好充足准备先分抢财产,哪管对方死活。
这事放电影里只是好笑而已,转入真实生活中,那就是人人都得承受之残酷。
3. 柯恩兄弟的笑容这部电影里有个镜头着实让我好好笑了一场Linda带着光碟去俄罗斯大使馆谈判,那个俄国官员身后的墙上挂了张笑容诡异的普京像。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笑,但就是觉得好笑。
我知道这个镜头必有政治内容,是柯恩兄弟的政治取向。
但我们谁也不认识柯恩啊,鬼知道单单出现这么个镜头是什么意思啊(肯定是嘲笑啦,但嘲笑什么呢?
)当然,我也没必要去考证这单一个的镜头。
而其实,这部电影本身都不值得去考证,因为柯恩兄弟没有放任何一点“中心思想”或“意义”在里面。
“文以载道”---这是从小受的教育。
电影也自是一样,好像规定每部电影都要中心思想,都要有教育或启发意义才是好(所以有了电影解读派)。
但“文以载道”的“文”是指“文章”,而在这个词语诞生之时,文章指的是八股文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小说,曲艺是下品,不在“文章”之列。
所以写小说的,写剧本的,是不用顾及要不要“载道”的。
如《肉蒲团》,满眼春情,最后结尾,非常简陋地写了个“色与空”的道理,这个结尾可要,可不要,都不影响小说主体的内容。
小说可以不载道,电影也可以不载道。
《老无所依》和《阅后即焚》都不载道,所以,想要总结这两部电影是非常困难的。
这两部电影都是牛逼的,牛逼在哪里?
仔细去看电影吧。
我没办法告诉你。
柯恩兄弟什么都没告诉我,他们只是在笑。
Like a large lunatics’ party held by George Clooney, Brad Pitt and Frances McDormand, “Burn After Reading” is not better than other movies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the Coens (Joel Coen and Ethan Coen). But I should say, as a movie related to high intelligence, national securit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various individuals, it is unique. To me, its suspenseful story line, delicate dialogues and the Coens’ black humours made “Burn After Reading” a success. The start of the movie has already attracted me. The long shot of the white corridor of CIA headquarter created a . The main characters’ first appearances are wonderful. In the first minute, Osbourne Cox, a high-class officer occupied in CIA lost his job because of drinking. Thus he started writing a memoirs to disclose scandals of CIA. At the same time, his wife Katie kept dating with Harry, a government official who held on to running exact 5 kilometers every day, and planned to divorce him. In parallel with that, Linda, a staff of Hardbodies Fitness Center, was always eager for a liposuction and a face-lifting, but lacked money. With Chad, another staff of Hardbodies, Brought together by “Be With Me”, an online matchmaking site, Linda started date with Harry. From that, destiny brought people seemed unrelated to each other together gradually. In order to know Osbourne’s financial condition before getting divorced, Katie searched his laptop and downloaded his memoirs into a CD. Incautiously, she forgot it on the locker floor of Hardbodies, and Linda’s colleague Chad found it. Looking into the files in that, Chad affirmed they found something confidential, and Linda thought her liposuction operation fee is promised. With Linda and Chad’s actions including sending the CD to Russian Embassy, the story became more and more fascinating.I cannot believe that there existed such a possibility that an international affair started from a woman’s lack of liposuction operation expense. But it was indeed possible in the Coens’ imagination. I cannot prevent from laughing when the so-called confidential files got close attention of both American and Russian intelligence departments, and was bound to give rise to an international dispute. What an excellent black humor, which was beyond all my expectations. Handled as this, tragedy is not a tragedy but laughable, while comedy made people stop laughing on the halfway.Another lightspot lay on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acting. I have never thought of that Brad Pitt and George Clooney, the most charming men in the Hollywood, devoted such exaggerated performances to their lunatic roles. All of Brad’s lines included the word “shit”, as well as Clooney, and his was “fuck”. Added with their neurotic expressions and behaviours, they started to become real actors in my heart. At the end, the manager of CIA eventually found what happened on earth. The fact was that the whole CIA had been tricked by a stupid woman who wanted to get money for her cosmetics surgeries. “What did we learn, Palmer?” “I don’t know, sir.” “I don’t fucking know either. I guess we learned not to do it again.” “Yes, sir.” “I’m fucked, if I know what we did.” “yes, sir. Huh it’s hard to say.” “Jesus fucking Christ.” I like this ending. It made me feel strange either be sad or be pleased. Thus normal viewers can only choose to laugh until tears come.
我没有后悔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很搞,很无厘头,让人很无奈,让人很悲哀却又是笑着看完的电影。
Brad异常的搞笑, 发现他完全可以靠他那可爱的面庞来扮演20岁的小孩,甚至可以娘娘腔。
也不否认,都是演技拍的演员精湛的演出,很真实的感觉,可就是这电影太搞了。
整个就是个乱了套的社会,你怎么也想不到结局,除非是个疯子,我现在怀疑编剧就是疯了。
人人都离婚,明明就是很无辜的人就这么死了???!!
看电影时,我有心理准备这不是部特别好的电影。
可是,前面的locals 笑得也太招摇了吧,虽然我笑得也很招摇。。
WHAT'S FUCKING PERSON FOR SUCH FUCK THING!! FUCK,FUCK,FUCK...这是里面出现的最多的单词,FUCK!
真的是太异想天开了
朱天心在《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的开头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只需看一眼,便知道这将是未来岁月的所有支撑。
有些电影,只才看一遍,便知道这将是悲剧生活的部分填充。
《阅后即焚》就是之一。
坐620回学校一路上都带着优雅的微笑,然后一个老人上来摸着我前面人的鬓角说:呀,是姑娘还是小伙子啊。
那个小青年很尴尬地笑笑:是小伙子。
在中科院南门停站的时候,上来一个留着迪克牛仔发型从后面看很女士的男士,想看到他前面什么样子,使劲扭头终于看到:天啊,老男孩里面被剪坏了刘海儿的真人版。
颠簸到了学校,饿了,一路小跑到煎饼王子家,他说:“见过没有尾巴的猫吗?
”以为听错了,“额,没有吧。
”真好玩儿,煎饼王子麻利地摊上饼打上蛋放上薄脆夹上菜拦腰斩断煎饼说:“齐活儿!
”顺手指着我旁边坐着的一只猫说:“看!
”那只猫下意识的转过身去,它果然没有尾巴。
大笑,于是往三号楼跑,迎面走来一个男生,我还在笑,他犹豫着地多看了几眼,干巴巴地说:嗨!
我说:不好意思,我不认识你。
然后跑进电梯。
和一个学汽车制造搞摄影电影的,一个学电影搞后现代的,一个学中文搞哲学的,三个文艺男青年去看电影,真的让人很有压力,可如果看的是《阅后即焚》,哈哈,那就是我让他们有压力了。
就在昨天我还在苦苦纠结自己意义的时候,突然生活以极大的意义刺激了我的兴趣。
那就是巧合。
你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张光盘引发的血案,当然更可以说一群傻蛋自以为聪明地做愚蠢至极的事,或者你可以大笑到抽筋腿软然后摆摆手想起了《两杆大烟枪》,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通透可以笑到肆无忌惮。
你无法预料你的生活是不是在别人眼中也是如此可笑,或者生活中诸多的偶然可能就造就了一个极悲或极喜的必然,反正看完了回来的路上,突然觉得我在笑那看着我笑的人会不会也在笑,他或她说不定在想:这个傻子傻笑什么呢。
然后就也笑了起来。
但是科恩兄弟对人性的刻画还是很精准的,对人物角色的塑造也极有个性还不啰嗦。
如果结局注定是这样,作为被看的悲剧存在,我宁愿一直傻笑着走过去。
南瓜姐姐的名言是:老娘就是流氓了,有本事你也装一个流氓我看看。
西川有一句诗特别适合做结尾: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放大了胆子,屏住了呼吸。
操蛋的生活。
同时看了这部和《本杰明奇事》,然后就喜欢上Brad Pitt了。
情节凑合,皮特的角色比较雷人,特别是死前的笑容,演得很绝,但是整体看下来觉得比较沉闷,是喜剧么?唉~
如果說看之前很期待,那的確很對不起自己浪費了一個半小時;如果說是黑色幽默,我想最好笑的應該是Pitt被一槍打爆頭的那一刻,我還嫌他死得太晚。Totally lost!~
我喜欢皮特那个角色,傻乎乎的。
大家都演的很好演的很欠抽片尾曲也很欠抽
改编剧本也能把结构搞得和之前的某些片子极其相似只是人物换成一堆强迫症不知是天才还是不知进取(蹩脚的路人甲私家侦探段落简直和谋杀绿脚趾一模一样……)
绝对是黑色幽默型的
Jesus fucking christ!
皮特一枪被崩是亮点。
睡着了
神经
有些失望啊。Brad Pitt最搞笑了!!
真不觉得有多搞笑呀 剧情也没那么有新意啊 除了傻乎乎的小皮哈
卡司强大到一定境界 角色性格夸张明显但都傻得可爱 Pitt以后应该朝这种方向发展才对 不过黑色幽默完之后也留下来一种空荡荡的感觉 最后一半还是有点弱下去了
尝试多次都看不下去
你我皆傻逼,傻逼何苦为难傻逼,事到如今唯有一声叹息。
看完的人都有分這兩種感覺,我是那種感覺不明所以的人
这群人笑死我了 皮特啊 我看到了真实的你自己!
What the fuck on earth all these morons of the leagues of morons were doing? Oh my fuck, just for fucking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