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三个老戏骨看的《我的唐朝兄弟》。
本着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的江湖道义,虽然是从网上看的盗版,可好电影还是应该帮着吆喝一下。
当然,电影的好坏向来淫者见淫,贱者见贱,豆瓣网上的评分是6.7分,朕就认为本片被严重低估了,也有不少人把这部电影骂的一钱不值。
话说回来,电影这东西和观众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喝三鹿长大的孩子你要端给他杯雀巢,他也喝不惯啦。
反正朕对《我的唐朝兄弟》的调调是喜欢的不得了————贼比兵好的乱世,万物皆刍为狗。
打打劫,采采花,偶尔英雄救美,有什么职业比做贼更过瘾的?
抛开无聊的正义感,天大地大,爽字最大。
什么?
教坏小盆友?
麻烦跟我念一遍:【天地不仁,万物皆为刍狗】。
看完电影你会懂,愚民真是害死人。
在下不是什么所谓的托,也不是什么五毛dang,也不是什么学院派的专家在下只是草民一个。
说什么抄这个仿那个的的所谓技术论的也别进来,读到这里就别往下看了,浪费时间在下看这片子的时候想起一个“混乱”的人和事儿来,这个是本人读书不深,瞎联系的,说出来这些事和人来也没有实在意义,这里且不提这片我给了五星,不是因为技术,不是主要因为什么三位明星的表演的什么理由在这个电影重新定义的今天电影不再是一个就TM那一个玩意儿那么简单。
要不不会有那么多人士花大把时间来说“赤壁”不合常识,常识已经和真实不再划等号了。
说我是赤壁dang的人别骂我,我是拿赤壁来说事儿能斗胆说这部片子看明白了的,可以进来读我这篇拙文。
如果说能和我一样,看明白了电影里有自己想说的而却不能用语言而表达出来的某种力量的话,如果更能感觉是有呐喊的冲动的话那么我们紧握一下手来,一起喝一点旱稻酿的好酒,撞一下我们的胸膛,然后默默的各走各的``那我就会很会意的明白至少我知道我的兄弟们满天下
这个时代不需要大师,却依然需要电影。
在火车上看《南方周末》,文化版首页留给了杨树鹏的《我的唐朝兄弟》,毫无吝啬赞赏之词,某位影届强人甚至评价,说这是他感觉的中国电影里将黑泽明风格转化最好的一部。
于是我也跟风进了电影院,才发现它的好不是一般。
导演说,我特别希望告诉别人,我们也有过那种诗人遍地走的状态.他在竹林的夜晚与薛十三陈六一起喝酒的那幕,拍出了盛唐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中的潇洒与安宁,成为本片最美好最理想的场景。
电影里的荒诞无可厚非,这是一种叙事的手法,可是整个电影的背景放在了唐朝,那么如今看来再荒诞的行为,都可以理解了。
唐朝文化是历史的朝代中文化混杂最剧烈最成功的一次,以至于影响到大半个亚洲乃至于世界,因为它的聚敛爆发都是如此肆意妄为,不屑一顾。
任何一种张扬跋扈都有可能出现在这个朝代。
这就给两个强人提供了厚实的温床,所以连抢劫都可以说的理所当然。
再谈演员,需要将侠气和痞气融合到极致的人,胡军和姜武具备了条件。
胡军本身的北方男人气质,而实际依然像个大男孩,顽劣与骄傲在举手投足间都显露出来。
姜武的傻气、朴实、农民般的思想干净,从《洗澡》到《空镜子》,而《别了,温哥华》里,亦看出了其倔强隐忍。
这样的人儿,在对着李白所说的“卖诗为生”时,才有可能不假思索一句“卖身辛苦啊”的话来。
就如导演所说,中国人的本性都不坏。
即使是貌似十恶不赦面露凶相的官兵,都在临死前求饶“一家老小”啊!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养成的习惯解决问题,在没有任何掩饰的情况下的表露交流,在进化到现在的理智的我们看来,难免荒诞。
电影里的人性是中国所固有的,长辈对晚辈,兄对弟,官对民……即使存在在临界点,无法用好坏来定义,却依然赋予了厚重的情感。
一部电影的荒诞里没有晦涩,而充满了人性与情感,这就是《我的唐朝兄弟》
2024年3月20日20:22:29稀里糊涂,迷迷糊糊。
四十年前,两个强盗薛十三和陈六在打劫时敛得大量财宝,他们将财宝埋藏后,途经苦竹林村,为救少女罗娘,他们杀了几名官兵。
村民怕事,将他二人抓获,但两人趁夜逃跑,村人利用陷阱再度将二人抓获,送交官军,岂料女屠夫鹦哥帮忙,二人再度脱险,并大开杀戒。
两人留在村中,陈六强奸了罗娘,却爱上了她,一门心思要留下做女婿,他和薛十三的友谊遇到挑战。
村长引来了官兵,没想到官兵要屠尽全村。
强盗奋起,带领村人和官兵对抗,激战后,村民几乎被杀光。
薛十三被杀,陈六逃走。
多年后,陈六带妻、子重回苦竹林村。
故事讲完后,在明媚阳光下,陈六安详死去 [2]。
昨天晚上看完了这部心心念念的电影,在中国能看到这么先锋的电影也是一种不容易啊!
两个强盗,一个叫薛十三,另一个叫陈六,到苦竹林村打劫,这是个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了。
而这个两个强盗的故事虽然小,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我还清晰地记得这么一段。
当苦竹林的里正被十三揍傻后,真的,大家都傻了。
村民们好像没有了主心骨。
没有里正的日子里,百姓的生活真的是可以用不能自理来形容。
人们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从来都是里正安排的生活没有了支撑。
以至于后来,当里正出卖了全村人的时候,长期被奴役惯得村民 们居然还被蒙在鼓里。
还有一段,当两个强盗在这个看似安宁却又不安宁的村里生活时,村里来了个诗人。
可笑的是,接待他的依然是刚刚开始接待马四。
可能真的是压抑的日子过惯了,连接待个过客也不敢自己来。
到了晚上,十三问李白:“先生, 你们这些诗人靠什么活着的呀,你们也不种地,也不经商,也不当兵,也不打劫。
”李白:“我们卖诗为生。
”六:“卖身太辛苦了”唐朝的百姓们,或者说封建时代的百姓们,你们除了经商,除了种地,除了打劫,除了当兵,真的是什么也不能做了吗?
虽然说现在是现代社会,但是人治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
看过蜗居的很多年轻人都明白,现在除了找关系,除了做小三,除了潜规则,我们还有什么出路。
我们就是电影中的诗人,当知识不在能改变命运,我们需要吗?
当我们每天研究这研究那的,到头来 你还不是和住在这个城市里市井小民一样,一样要为柴米油盐斤斤计较,一样要为水费电费煤气费而烦恼!
而我们学到的知识,多少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
所以我们与其做个清高的,苦于卖诗的诗人,还不如去种田,去当兵,去经商,去打劫!
我们肯定会比现在混的好!
最让我感慨的是,村长里正的震惊一戳!
到了最后,里正还是那么的忠于官军,说好只是去抓那两个军官们,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而是大开杀戒。
自知是被军官们放了鸽子的里正,只能是有苦说不出!
他没有把气发在了军官身上,在烧的只剩下残木的屋子里,我们看不到里正多官军的抱怨,看不到里正的体恤自己的百姓,更是看不到对保护村民的十三和六的感谢,相反的是,是他断送了那十三的性命。
到死他都认为是他们两个强盗给了这个村不幸!
是他们剥夺了他在这个村里的威严,悲哀!
我的唐朝兄弟,我的末路前程,迷茫。。
影片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的脑子忽然有一闪念游离出了影片,仿佛看到了萧索的秋夜,昏暗的老街,麻木的看客以及滴血的馒头,尽管这个场景已经被灌入我们这一辈的头脑快二十年了,但是在这一刻,这景象竟无比清晰~如果要用简短的话来评价这部新鲜的电影,我选择深刻~如果要用简短的话来评价这位年轻的导演,我选择聪明~我潜意识里感觉这部电影能够上映,应该是XX总控制局的老爷与专家们没看懂的缘故,尽管我很希望他们真的能够看懂并大笔一挥让片子过关~导演很聪明,以致电影看起来就像在恶搞,尽管是恶搞,那导演看起来像是凯迪混久了的,而不是天涯出身~千年过去了,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与懵懂,又何尝只是是在唐朝,我的随便哪一朝兄弟先人都是这样过活的,只是在这一天,在盛唐的帷幕下被记录了~观影的过程中,我的邻座两位今天的姐妹始终在笑,在导演刻意安排的每个该笑的地方~还不时的冒出“为什么呢”这样的疑问,我今天的姐妹并没有理解唐朝兄弟和导演诗人的作为,我想这也是聪明的导演在创造的开始应该早已料到的吧~无人喝彩并不意味着东西不好,历史证明过这个~对于这部片子的档期,显然比较让人遗憾,在那部让人无语到极致,YY到汗颜的灾难片的强大威力压制下,这部片子在影院里仅仅是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而已,更多的人选择兄弟是因为灾难片爆满,已经大老远来了心有不甘的缘故~不过我觉得就算没有YY大片的打压,兄弟们的票房也不见得精彩到哪儿去,真正看得懂的人如果多了我们的生活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不是么~对于像今天这样污七八糟的影视圈能够做出一部这样的电影,我真的想向年轻的杨树鹏导演,向不再年轻的胡军、姜武兄弟,向精彩的老戏骨李立群先生致敬~对于像今天这样的环境能够发现这样一部有意义的电影,我为自己庆幸~同时还要至上敬意的还有在今天电影接近结束时,前排的某位姐妹,她那声“要打电话出去打去”的断喝,我个人认为十分的提气,也可以理解为她本人向导演和创作团队的致敬吧~最后,我想拿一个流传了很久的笑话作为结束:当他们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杀工会分子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人~当他们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杀我的时候,没有人说话,因为已经没有人了~
这个算是去年电影中,难得能看的一部片子了。
至少以认真讲故事的态度,讲了一个基本完整的故事。
虽然,有些时候会让人想起七武士,三船敏郎……不过中国人在里面增加了戏虐的成分。
据说喜剧导演都是悲观主义者,我有点相信。
碰到官府,我想谁都会比较悲观,现在好像也是这样。
大概可以算《七武士》+《鬼子来了吧》。
胡军姜武,没兴趣。
兄弟,没兴趣。
古装喜剧,没兴趣的没兴趣。
陪朋友看,看完,就给了五星。
五星的意思是:不得不看。
哪里有强盗啊,有钱就拿,没钱也就算了。
看上个女的,就能一直看上,一看上就是一辈子。
还一起把一个傻孩子养大。
兄弟,就是把钱藏在一个地方。
一个死了,另一个才发现钱早没了。
可是40年后还是会来他的坟上喝一碗酒。
厮杀,喊打,强奸,屠村,一直在喷血。
可是硕大的月亮下面,会出现一个诗人。
以为他卖身,其实他卖诗的翩翩书生。
他留下一首静夜思就去了长安。
四十年后的苦竹林村还是一样,看见外来人就以为来了妖怪。
可是,雨就在这个时候停了。
我完全信了这个世界,我怀疑这导演就是个唐朝人。
另:音乐很好听,画面很美。
姜武完全盖过胡军。
很凑巧,本片与《麦田》都有种浓浓的日本时代剧味道。
不过《麦田》显得大而空,本片虽小,却很实在、有趣。
虽然宣传上强调影片是喜剧,而片名更容易和《隋朝来客》联系到一起,其实本片最多算有些黑色幽默味道,称不上地道的喜剧。
影片围绕兵、匪、民三者展开,一副完全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乱世唐朝情景。
在主题表达上,还是有国产电影常见的表达不清晰的毛病,显得过于散乱缺乏重点。
不过影片很接地气,得到了黑泽明电影某些精髓:对世情的描绘相当真切有趣,似乎导演很顽皮也很恶毒地在冷眼旁观,暗自叹息——不过,《七武士》中菊千代这个角色联系起了武士与农夫,比之本片的表达还是要出色得多了。
不管怎么说,在国产电影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乏善可陈的2009年,《我的唐朝兄弟》还是值得关注。
与《鬼子来了》中反应外来侵略和展现人性本来面目的残酷激烈不同,这部电影弱化了闯入者与被闯入者的矛盾,把他们之间地位、情绪等微妙的转换放到最大。
避开社会背景,以反映社会的宏大主题,把主人公都锁定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中,以展现人物内心无解的矛盾与重复的困境。
此举与《鬼子来了》有异曲同工之处,封闭的生活环境被打破,人物被迫陷入自我保护与反抗的怪圈。
而不断投奔的过程也是对其道德观的展现,和对自我囚禁意识的不断加固。
面对困境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实际上是妥协惯性形成的第一步。
在入侵者(薛十三和赵六)未到来之前,村民的生活单调而有序,里长指挥和管理村中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没有任何波澜和异议,如同《鬼子来了》中的村长,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似的符号。
闯入者到来之后,所有的村民都被简化为行动者,而决策者只有里长一人,正如一个村民所言“无论什么都是您一句话”。
因此里长一人的行动就决定了全体村民的意识——自我保护,对闯入者进行审问和驱逐。
所谓“驱逐”就是交给官府,在里长的制度之外更大的制度。
但是显然“军官”的威胁更大,遭到打击后,里长的矛盾还是在二人身上,因此一个不断自我囚禁的怪圈就此形成——杀贼招来官兵,官兵杀村人,贼杀官兵,村民囚禁贼。
只因村民的思维观念早已形成,对里长决议的默认是失去自我意识的第一步,对强权的不断投靠是对利益倾向认识之后最大的妥协方式。
外部的牢笼与坐以待毙的消极对抗加速了毁灭的到来。
面对与贼人共同的威胁——官兵,并未选择对抗,而是不断归顺。
在《鬼子来了》中,马大三等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日军和两个俘虏,他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认清最大的利益所在。
然而在统治意识和强权意识编织的思维囚笼中,他们对于结论往往是明晰的,在对与错的天平中,他们往往选择强大的一方——马大三去找日军,里长去找官兵。
因为这样才能让他们获得最大的利益——马大三换来粮食,里长赶走贼人并换来原来的平静时光。
这种安命于自我安全的意识并没有错,但是在自我安全的对面立着两个有恩的人,以此矛盾来切入对整体道德观的质疑,和他们观念中对“平静”的定义的疑问。
放弃可以改变生活的契机,放弃反抗的权利而选择“招安”,这种自我讨好和安慰很大一定程度上是最后悲剧的恶因之一。
与《鬼子来了》最默契的地方在于对疯癫角色的设计。
《鬼子来了》中的疯老爷,《我》中把清醒的角色给了一个孩子。
躲过了所有的屠杀,目击了一切人物的狼狈之像毫无忧虑的活着,但正是这个从未被玷污的角色成为了一个至高的道德监督者的形象,也是唯一一个不会被服从和压抑等意识形态围困的人物。
他出现在所有阴谋酝酿和实施的时刻,里正醒来去报官,屠杀进行,和一开始官兵进村时。
而他的平静和毫发无损也是对所有事情的反讽:无立场的围观闹剧比自我消解的反抗更具有力量。
因为反抗本身只是为了让自己陷入更大的牢笼。
电影的屠杀部分直指人性最愚蠢的一隅,对于立场的选择究竟应基于经验还是该依靠现实,导演并未明说。
但是道德观念和人性的具体辩证关系已经一目了然。
就像马大三最后挥刀砍杀日本人和里长拿木棍插死薛十三,之决定于你更倾向于自我解放还是更爱进入自我围困的“平静生活”。
师黑泽明,细节欠锤炼,但瑕不掩瑜。有王二唐人故事之风。话说有谁能把王二那几个隋唐故事弄上银幕就好了
相当规整的向黑泽明的致敬之作
导演坑爹——胡军和姜武拿来这样耍吗?
兵匪匪兵,杀闪闪杀,道理相同。
…………豆瓣又删了我的记录=_=凸!不知不觉已经是十来年前的了,只记得这个片子当时看的还行,具体不记得了。
确实本子很好,就是导演的功力差了点。匹夫同样如此
什么玩意儿..
烦躁。直接搜索怎么也搜不到。原本以为是喜剧。搞笑的那种。。结果,没啥意思。里正太2B了。达到了受不了的境界。结尾有些感人
当年愣是没看下去
变种七武士.....从剧本到导演的也一般......姜家这哥俩都有这情结呀......不过有一点说的对~在野的才是最大的强盗........另外阎王好贱小鬼难缠~小鬼是真的该杀呀..........
我觉得很好,有深意。。。差点错过一部好片
一流的题材和演员,三流的幕后团队
导演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比起同期花木兰来,这部就好多了是吧……似乎在配乐里听到了三国无双系列的音乐?
欢乐官兵捉强盗。黑泽明+《鬼子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想法挺好的,就感觉话讲了一半又咽回去了,导演功力还是不够啊
拍得没吸引力,看不下去了
联想到鬼子来了是自然的,可是一部黑泽明古片没看过却想到是致敬黑泽明。配乐甚好、剪辑稍差。这样一部片子值得四星鼓励,关键是导演比上一部《烽火》强多了。
山寨七武士,另外有谁知道唐朝用的是那种武士刀吗
官非官,匪非匪。黑白之间还有个灰
很不错,在北大看的首映,蛮有思想的一个导演,而且胡军和姜武演的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