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我写了一篇关于此片的影评,引来几位几乎没参加过小组的网友围着咬——没有逻辑的乱咬,没有坚持的散咬。
无论作为拥趸还是托儿,都显得有点不够劲。
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可以被操纵,网络上也是一样。
拿来贿赂喉舌的钱也可以买来若干网棍。
喜羊羊一剧的成功大半来源于成功的市场运作,另外一小半来自于国家对外来影视作品的封杀。
公正地说此片在国内动画长片中还算稍稍精神健康些的,其他的更是让人胆寒。
中国动画片的制作水准甚至比20年前更差——真的是很奇怪。
因为我见过不少优秀的国内漫画人的作品,却都没有被动画化,这个机制出了什么问题,不明白。
我心中的童心未死,也看过无数美好的为儿童拍摄的动画片,此片不好,就这样。
网络打手们继续来咬吧,就这样。
今天因为小外甥他老妈(也就是我表姐啦)的关系,有几张免费本片的票子。
所以今天就跟小外甥跟几个同辈的亲戚去看本片了。
这个片子,总的来说,比较推荐以下人群:小朋友与父母、童心未泯的人、本片电视版的拥趸、对国产动画抱着希望的人。
如果你没心思看下去,那看到这里就够了。
剩下的可以自己去体验。
——————————————————我前面提到推荐的那些人,由于我不是父母和孩子,也不是经常看这片子的大龄FANS(?
),仅仅是后两者——一个童心未泯以及对国产动画抱着希望的人。
国产动画,这是一个身负重担的名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个名字就有种哈利波特里伏地魔的名字,是个禁忌的名讳的感觉。
我无意在这里扯淡那些事情,只是觉得如果你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看这片子那你就输了,彻底地输了。
看完这个片子,觉得没有像网上说的那么神,但这不妨碍我觉得这是部优秀的动画。
为什么,我可以从以下各个方面入手:(打分中1分最低,10分最高)【画面】:10分是的,就画面我可以就可以给满分了。
你说这片子是不是能比上梦工厂啊他们的3D动画?
我说不能,但是至少,这是我看过国产动画里面对于画面是最优的。
不是指画质,也不是指技术,而是流畅度与细节。
我看过下电视版的,流畅度比较接近FLASH动画。
但是电影版『竟然』(真的超乎了我的想象)十分流畅,很少看到那种一个镜头足足出现3秒这样的情况。
别少看这3秒而已,在动画里足足可以节省2924×3张图了,很多国产动画因为没有实力或者为了省钱,肯定会一个镜头足足3秒或以上来拖时间,而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我们就只能忍受配音员为了拖戏在那里吱吱唔唔了……或许那么多人对中配反感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细节。
一部儿童动画能有什么细节?
细节就是制作人在制作的时候有没有用心。
就拿上面说的重复,看过某些动画就知道了,为了节省成本或者赶时间肯定好几个镜头或者好几个画面素材(行话叫底片)重复使用——『伟大』如高达种命就玩过这一手。
但是本片没有,至少我看不出有使用重复的画面。
你可以说这部动画动起来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帧,没有重复那是自然——但又试问,一部那么简单的电影都宁愿一帧一帧画也不复制粘贴,这种精神难道就不比那些标榜怎么怎么厉害的动画强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比如台词和景观、3D合成很自然、蒙太奇等等,这些就自己有兴趣的话就去体验吧。
总之,就那画面,绝对能拿满分。
【音乐音效】:10分没错,还是满分。
音乐不算太出彩,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部儿童片而不是什么大片,主要还是儿歌啊这类轻松调子。
我赞的是其音效部分。
我个人对音效比较敏感,在这片子里我充分地得到了对音效的享受(怎么感觉那么变态……)。
脚步声,闪亮,揍人的音效这些都做得很到位,有种小时候看美式动画音效的感觉。
并且我老听到NT觉醒的那段『噔噔噔噔』……果然与传言没错制作组里有UC宅!
【剧情与创意】:5分一句话——儿童剧你还期待什么剧情……创意方面没有摆脱美式的那种卡通暴力(就是揍来揍去那样的),故事叙述有点日式向,比较四平八稳,但至少能将故事讲清楚。
笑点嘛,结合了点时事。
比如喝奶的时候说:『放心,这些没有放三聚氰胺』(粤语),还有灰太郎说了标题的那句话(还是粤语版)等等。
其他笑点还不错的,算过得去吧。
【总论】10年或更久以后,当一群刚步入或已经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会聚在一起笑着说『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神作叫《喜羊羊与灰太郎》……』是的,这部动画会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从一开场电影院里的小朋友一起自觉合唱本片的主题曲的时候,我就如此深深的觉得。
《变形金刚》,《忍者神龟》,《阿拉蕾》……从某个角度上说,这些片子就相当于现在的《喜羊羊》和各式动画,都是一代人的记忆。
或许这些记忆还不深刻,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都会慢慢成为经典。
国产动画这个孩子,现在缺的不是技术,不是资金,也不是赶快成为大人的那一下迈步——仅仅是一个等待,一个等待着有朝一日成为你我回忆中那闪闪发光的宝石的那一天。
而那个时候,你又何愁国产无好片?
在《上海星期三》上看到的这句名言。
这个会搞搞小发明的新好男人在现实生活里如果不是深谙IKEA组装家具DIY的那一型,那就是家里电灯热水器电脑坏了都能找他的理工男,跟着他生活应该很有情趣或很能依靠;这个想着老婆孩子还辛苦在外扒分的老实男人在外顶天立地,争当草原霸主,在家被平底锅敲得头破血流没有半句怨言。
这个无时无刻不想着美食的小朋友有一种时下最流行的钝感,或者说冷,或者说有着“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甜瓜薯片棒棒糖”的豪迈。
他很会装,总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在关键时刻最让人不用担心的就是他。
是不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卷入复杂的现实,喜欢那种游离世外的自在,但贪心地要求自己的价值被世人肯定,就好像懒羊羊始终是草原三剑客一样。
看在眼里,心知肚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好美妙的人生啊还要提提小灰灰,“老爸 你把我老公抓哪里去了?
”
文/关雅荻郭德刚的段子里曾经说过:“你要是喜羊羊,我就是灰太狼。
”另一个段子是从网上看网友贴的真事,说认识的一个三岁小孩,在电视上看完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就学会一句:“喜羊羊,喜羊羊,喜羊羊⋯⋯”,你要逗他说一句“换B 面”,小孩马上接着说:“灰太狼,灰太狼,灰太狼⋯⋯”。
好吧,如果你还没看懂我在说什么,只能借用关羽的一句台词——你过时了。
这部主打给三到六岁儿童看的国产电视动画剧场版《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居然成为2009年国产电影市场上的第一个票房事件——上映当天就拿下800万票房,首周末票房 3000万,加上院线目前正在追加拷贝,相信最终票房拿下6000万完全不在话下。
但如此的“票房奇迹”背后并没有偶然。
《喜羊羊和灰太狼》据说最早从2001 年就开始制作,最初还是相对简单的FLASH动画,直到2006年陆续在全国各电视台广泛播出后,立刻就征服了全国“小盆友们”的心。
所以在2009年的剧场版推出时,几百集的TV版动画已经做足了整整三年的“前期宣传”,而且同名的漫画书推出后,也立刻成为畅销书,销量超过百万册,还有衍生产品“喜羊羊 ”和“灰太狼”的毛绒玩具也成了电影宣传的一部分。
所以说,剧场版《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诞生其实就完全是水到渠成了。
加上剧场版上映前,在TV 版播出时段大作剧场版公映的广告,更进一步锁定了核心观众群——三到六岁的儿童。
当这些家里的小祖宗们突然发现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心爱的灰太狼时,势必拖家带口,“小盆友们”去影院会见“老盆友”的决心比年轻情侣蜂拥去影院看《非诚勿扰》和《赤壁》的热情差不到哪去。
从一般成人眼光初看《喜羊羊和灰太狼》,估计很可能被简单粗暴的评价为“粗糙、低幼”,而且单从制作规模上看,《喜羊羊》也的确无法跟之前公映的国产动画片《风云诀》相比。
但前者依靠它强大的亲和力,不仅吸引着儿童观众,包括相当多的年轻观众。
比如这次剧场版里就出现各种“山寨台词”,而且还非常与时俱进,比如“你是盗版”“我是无间道” 这样的台词,更甚至有台词直接说:“最近白牛和黑牛国的奶都不能吃了,有化学添加剂”。
这些搞笑其实是更加针对成年年轻观众,毕竟三到六岁的“小盆友”还是分不清“雷”和“jiong”的。
而且更有大量年轻白领一族,也在追看《喜羊羊》,有的是在里面看到了逝去的童年的快乐,也有人甚至在里面看到了“萌”——典型的新一代年轻人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这次的所谓“票房奇迹”其实只是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动漫产业的冰山一角,这次《喜羊羊》电影市场上的成功,完全可以看作一个成功的动漫产品开发案例,从电视到图书,从玩具再到电影,创意核心就是用简单、通俗、不说教的动画故事,打动儿童,横跨媒介,逐步引发家庭性消费。
动漫电影,不只是电影,一部《喜羊羊》让人切身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动漫产业”,电影只是变成了动漫产业的一个环节,产品终端之一。
《喜羊羊》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案例,不仅对动漫产业,对电影行业、动画电影行业都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
或许有一天,“喜羊羊”和“灰太狼”会逐渐成为中国自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
有一天,慢羊羊村长100周年庆典,慢羊羊的坐骑老蜗牛却突然倒下了。
经过检查,发现是失传已久的禽流感。
小绵羊们和灰太狼服用了缩小药后一起进入了蜗牛的身体去杀病菌。
小绵羊们和一个叫咚咚枪的小兵认识了。
然后,灰太狼和黑牛国的大军认识。
灰太狼帮助黑牛国制造了坦克,用来攻击白牛国。
可是,黑牛国坦克被打败了,于是又用上了飞机。
但飞机被没进入蜗牛体内的小绵羊暖洋洋一口气就吹飞了。
黑牛国的国王被白牛国的大军抓住了。
灰太狼很得意的宣称他制造的飞机坦克都是山寨版的。。。。。
我最喜欢里面的小灰灰。
他是只有一岁的小娃娃。
他总是跟在妈妈后面。
妈妈说什么他就说什么。
妈妈说我要去找老公,他就说我要去找老公。
妈妈说你不能说老公,你要说爸爸,他就说我要找老公爸爸。
爸爸被枪枪冬吃掉时他不悲反喜,问妈妈是不是爸爸在和我们捉迷藏呀?
最让我觉得好笑的一句话是“一菌做事一菌当。
”通过这部电影我最感动于咚咚枪和枪枪冬兄弟俩的友谊。
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电影对我影响特别大,在我的记忆里喜羊羊是特别聪明的羊,每次遇到困难,都要靠喜羊羊的智慧,没有喜羊羊的智慧是逃不了狼堡的,美羊羊是特别爱漂亮的羊,喜欢照镜子,喜欢做甜品,喜欢穿小裙子,但也特别爱哭,懒羊羊特别爱睡觉,爱吃蛋糕,各种零食,同时也特别容易上当,沸羊羊特别喜欢健身,力气也特别大,只要是力气活都给他干,慢羊羊是科学家,发明了很多东西。
600万的投资,现在已经奇迹般地收获了3000多万票房,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处女作不仅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成为国产动画的新宠,甚至还上了寸秒寸金的《新闻联播》,在这牛年将至的冬季真的“牛气冲天”了一把。
我想,在票房“牛气冲天”的同时,我们其实更应当冷静下来,看看喜羊羊究竟为什么能够牛起来,想想观众们的3000万到底是为了消费什么。
电影票本来是要买电影的内容看的,然而大部分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张艺谋的电影剧情烂是尽人皆知的,可为什么每每创造票房神话呢?
大家买的是张艺谋本人,买的是时尚和潮流,买的是同僚之间的共同谈资,甚至买的是对大家都看过而我却没有看过的那种离群的恐惧,但绝对不是在买他的电影本身。
喜羊羊与灰太狼也是如此。
大家去影院里买票看喜羊羊,买的是这个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了三年的可爱形象,买的是对这部国产系列动画片的全面肯定,买的是对它终于出了电影版的一种激动,至于它的内容怎样对于票房来说实际是次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评论说喜羊羊电影的成功不是偶然、是注定好的原因。
同样是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投资的、成本更高制作更精良的《风云决》反而没有喜羊羊的市场号召力大,也是这个原因。
就是,这部电影的票房成功,绝不会单纯的来源于这部电影本身,而是来源于这部电影前期与之相关的一切历史条件。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的特点加以小结。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把这部电影跟日本的《狼羊物语》相比较,在我看来这两部片子除了都是关于狼和羊的动画电影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
从主题上看,《狼羊物语》是比较深刻的,探讨不同族群之间包容的可能性;而喜羊羊与灰太狼则是一部轻松愉快的贺岁剧(虽然有些情节不是很轻松、很愉快);从形象上看,《狼羊物语》经过了精雕细琢,让狼和羊看上去都像是经过了拉毛工艺处理有一种毛茸茸的质感,喜羊羊与灰太狼则是延用了系列动画片中那种活泼可爱、极具衍生价值的Q版造型;最大的不同是,《狼羊物语》是单独的电影,它的前期没有系列动画片、没有游戏、没有影响很大的漫画等等作为铺垫,而喜羊羊则已经有了400多集电视动画片,图书也已经销售了1500多万册。
对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我觉得更有可比性的似乎是《猫和老鼠》与《哆啦A梦》两部经典动画片。
喜羊羊剧情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像猫和老鼠一样一对天敌的物种之间的矛盾,而自然界中的强者在动画片中却永远抓不到自然界中的那个弱者——猫老也抓不到老鼠,灰太狼也永远吃不到肥羊。
然而,与《猫和老鼠》不同的是,喜羊羊的剧情并不是通过狼与羊充满表演色彩和搞笑噱头的动作戏来实现的,追逐猎物的场面在喜羊羊的故事中并不常见也不是主流,反倒是借助各种道具、发明,灰太狼和羊村的小羊们进行着一场场有趣的争斗。
这是《哆啦A梦》表现想象力的模板。
喜羊羊与灰太狼实际就是在用《哆啦A梦》式的道具完成的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
它兼具了两者的特征。
把两个经典捏合到一起,虽说是喜羊羊这个故事创意的精妙之处,但它同时也失去了两个经典中各自最为闪亮的部分。
它失去了《猫和老鼠》中精彩的动作戏的光芒,事实上喜羊羊中人物的动作都是FLASH般相对生硬、幅度较小、夸张度较低的一些惯常的动作,它们并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想象力;此外,它还失去了《哆啦A梦》文本的深度,它借用各种发明、道具只是完成了某种游戏功能,而对使用这些道具背后所蕴藏的某种伦理的思考和人性的思考则全面抛弃。
当然,我们并不能下结论说失去了动作戏的光芒与故事的深度,喜羊羊就不是一部好的片子了;不能这样说,相反,喜羊羊能够巧妙地站在动画经典的肩膀上,创造了自己的神奇,这已经相当成功了。
在形象设计方面,喜羊羊这部动画片忠实地完成了可爱形象的三要素“圆、胖、Q”。
喜羊羊的身上充满了圆的元素,众多小羊以及灰太狼都不是瘦高型,而是敦实型,再加上Q的观感——所谓Q就是指比较大的头身比,一般人的头身比为1:7或者1:8,俊朗的角色往往设计为头身比1:9甚至1:10,而可爱的角色往往设计为头身比1:2或者1:1等等——这样的角色很容易抓住观众的心。
在颜色的选取方面,美羊羊作为女生的代表选择了心理学上女生最喜欢的粉色,而喜羊羊则选择了男生最喜欢的蓝色作为代表色,沸羊羊为了体现其生猛的特点选择了棕黄色,因为晒黑的皮肤往往给人特别健康和阳光的感觉等等。
这部动画片还特别注意了起名字的艺术,把中文中带“羊羊”谐音二字的词语几乎全部用遍,很容易让人记住。
对角色的配音也几乎达到了国内动画片的最高水平,其中张林对灰太狼的激情演绎,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总之,喜羊羊的动画在形象上的设计和包装可以说前所未有的明确和成功。
在叙事理论中,“扁形人物”是指只有一种或很少的几种特性的人物,“圆形人物”是指包括一些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特性的人物。
福斯特曾说:“一个圆形人物必能在令人信服的方式下给人以新奇之感,而扁形人物只有在制造笑料上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中国动画的人物往往是“扁形人物”太多,“圆形人物”太少,这或许来源于文艺理论中塑造典型形象的指导思想:哪吒、孙悟空,永远是刚正不阿的;葫芦娃、黑猫警长,总是惩奸除恶的;正面形象往往过于高大完美,没有任何性格上的瑕疵,这给人一种不真实和疏远感;同时,负面形象又永远无恶不作,没有一丝善意,这也让其信度和新意大大降低。
像《风云决》这样的作品,是一部成人化的作品,它需要有更多的“圆形人物”,可惜我们没有看到;但对于喜羊羊这类以幽默、搞笑为目的的儿童向作品来说,众多的“扁形人物”的出现反而使其人物性格突出、明确,从而增色不少。
可以说,喜羊羊巧妙地通过受众定位和剧情设计,规避了中国动画很少创造出优秀的“圆形人物”这个短板。
以上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的一些特点和优点,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它赢得了无数儿童的喜爱甚至还得到了不少青年和成年人的肯定。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喜羊羊的电影才能具有如此之大的票房号召力。
但是,就其动画电影《牛气冲天》本身来说,我认为还有不少值得改进之处。
比如:影片中感情的转场太突然而且比较做作。
其实,作为喜剧,情感的悲喜转场要尽量少,但是牛气冲天里却设计了不少悲情场面,如咚咚锵父母的死、红太狼看到灰太狼被吃掉后的伤心、澎恰恰的复仇心、喜羊羊的“牺牲”等等。
这种为了悲情而悲情的设计,和以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风格大相径庭,让人感到很不习惯。
逻辑不严密。
不要认为给小朋友看的电影,逻辑就可以疏忽。
现场看有一些情节明显让小朋友们感到不解。
比如一开始灰太狼来到羊村,之前没有交代它吃了变小丸,所以当小羊们从他身上踩过时大家都有些一头雾水。
此外,在喜羊羊化解灰太狼的坦克攻击时,它用了缩小药水,可是从天上喷洒的缩小药水却只让坦克缩小,并没有让白牛士兵或者黑牛士兵变小,很多聪明的小朋友都提出了质疑。
此外,从人物性格对电视动画片的传承这点上看,红太狼的设定不能令人满意。
一来她身穿一身紫袍出场,与其标志性颜色红色差之甚远,另一方面在面对灰太狼被澎恰恰吃掉的情况时,她所体现出的过于悲伤也似乎与我们所认识的那个红太狼有出入。
不管怎样,喜羊羊与灰太狼创造了中国动画的票房神话这点已经不容置疑。
我们从中可以吸取到的经验是“功夫在平时”。
以中国动画目前的剧本创作能力和演出表现力,想要用一个全新的故事、全新的世界观设定、全新的人物组合赢取理想的票房成绩是不现实的,《魔比斯环》就印证了这点。
而想要通过一个大家都已知的故事、熟悉的世界观、了解的人物组合赢取理想的票房成绩,如果没有先前颇具人气的动画系列片的市场检验和铺垫,也是难于实现的,《风云决》、《快乐东西》等等都印证了这点。
先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形象,再用合适的剧情包装,在电视动画的平台上扩大认知度和影响力,再改编成动画电影,即使内容上并不是十分出色,也可能获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八千万的票房不是因为超大的制作,不是因为大腕名导,不是因为炒作绯闻,仅仅就是因为我们单纯的喜爱,仅仅就是因为我们还在心里藏着一份童真和单纯......这个07年就闯进我眼里做工不算精细,情节也颇显幼稚的“小动画”,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给我惊喜,也许,真得就是因为他能帮我们找回那种每个人都曾有过的单纯,那些随着我们长大被不断丢掉的东西。
电影和动画的成功其实就在于他给了我们一个名正言顺单纯的机会,更给了我们一个再次找回快乐的机会,其实,好的东西真的未必华丽,有真诚就够了.....
兄弟重聚-反目-和好,罗密欧与朱丽叶,大场面,轻松路线,经典场面台词,和谐与人性关怀的主题,所有好莱坞大批大片有的元素,这里几乎都包含了哈哈挺好玩的电影院里除了小孩儿就是我们仨……灰太狼还是那么搞笑不着调!
小灰灰很可奈希望明年还有一部剧场版,依然会去看!
PS:红太狼不是范冰冰配音的
我出生在一个始终维系着统一但却并不算是和睦的家庭。
父亲嗜酒好赌,经常拿我和妈妈的伙食当作赌注,而他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赢得更多的食物,只是为了追求那赌博的刺激。
后来,我在书上看到,赌徒的脑中往往已经形成一种与多巴胺作用类似的物质,能够让它们在赌盅揭开之前兴奋异常,甚至欲仙欲死。
我曾经很想解决这个连人类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因此萌发了成为一个学者的念头,我希望能够找到某种物质,能够中和这种物质,让那些上了瘾,无法控制自己生活的狼们都过上正常有序的生活。
甚至我也有想过,是否能够抑制我们动不动就张开血盆大口,张嘴撕咬,毫无悠闲美观的特质,而之所以我会想着也许能够成功,其实也就和自己不大爱好动粗有关。
我相信,如果不是发生过那一次变故,我的这种观念会陪伴我一生。
那是在我爱上了一只母狼之后,对于我的爱情来说,我就像人类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有很强烈的恋母情结,只不过这种情结隐藏的很深。
我既不是喜欢长得像我母亲的,也不是喜欢能够给我以母性关怀的,而是喜欢那种如我母亲般有灵气又很本分的异性。
现在想起来,这或许和我懂事时总是母亲持家而父亲却四处游荡有关,不过这都是如尘往事了,不提也罢。
但是,正是父母亲的这种貌合神离和家庭的不稳定,以及我自己一心想做学者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凶残本性,使得我无法自己给她带来稳定而美满的生活。
在某种程度上,我是一直以“反面的恋父”而生活着,把缺乏责任感的父亲当作反面形象,而一心想成为一个担负起家庭责任的孩子。
但却由于力所不及,让我选择了放弃她,虽然之后我悔恨过,也挽回过,但失去的东西想要再获得,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在那之后,我意识到,生存之本其实很简单,越是追求崇高、虚幻的东西,往往就越是什么都得不到。
于是,我将自己花了几年功夫写下的“狼爱上羊”和“披着羊皮的狼”两篇论文卖给我不认识的狼,然后买了一根项链,作为我已逝爱情的纪念。
在“狼爱上羊”里,我试图论证每一只狼都需要温馨的港湾,而这种温馨,恰恰是狼从来没有而羊天生具备的。
而在“披着羊皮的狼”里,我则尽力从用双重辩证来强化这种对温馨感的欲望,在第一重辩证中,狼的凶残和羊的温顺被“羊皮”统一起来,狼需要为自己的凶残披上温顺的外衣,这绝不仅仅是为了混入羊群觅食,更是因为这件外衣能够驯化我们的凶残,让心灵获得一种温馨感。
而第二重辩证,则是在狼所试图温顺的意向与羊皮下始终存在凶残的本性之间,是一个此消彼长,并取决于被意向的对象产生多大认同的斗争过程。
然而,这一切的想法,其实都像前面所说,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罢了。
无论是温顺,还是凶残,都保证不了生存和爱情,能够保证的,只是把温顺和凶残都当成手段而已。
应该说,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我想,现在的我已经经历过这段时间了,所以我才可以既笑脸迎向喜羊羊们,又在背后狠狠的对待他们。
因为,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说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有一个妻子,虽然她经常给我脸色看,但却不得不依靠我而生活,还有一个即使我不是很有用也爱着我的孩子。
或许,这不过就是生活的真谛了,在生存的困境中,没有道德伦理,也没有理想和追求。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真的,也许我应该重修LOLI基础课程。
我说白牛的配音怎么这么奇怪。。看到最后才知道是阿牛配的。。汗~~不错不错~
一个问题…喜羊羊为何突然变成了熊出没…
服了……
太可怕了
被硬拉去看的,果然很弱智,不过台词很与时俱进,我最喜欢那句“一菌做事一菌当”。只能说,它是一部纯粹給小孩子看的动画片。
我类个牛的,咋能是蜗牛呢。哪个傻逼说有FBB的。
主角较成功 配角不丰满
弱智得让人想吐。。。。。。
还是不要拍成电影比较好
不如TV版的
黄宗泽配灰太狼萌死了~~徐子珊版美羊羊略man呢~~
萌上小灰灰~~
原来票房高是因为一卖就是三张。。。
喜羊羊 懒羊羊 暖羊羊 美羊羊 沸羊羊 软绵绵 慢羊羊...
天马行空……
嫁人要嫁灰太狼!
要嫁就嫁灰太狼
这名字挺喜庆的~
情节供纯儿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