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什么恐龙电影我都没有看过,只是知道《侏罗纪公园》很有名。
正好前几天我刚刚高考完,准备看个电影好好放松一下,思来想去还是选择这部,因为看之前豆瓣上有许多好评,我就看了,但是看完后真的非常非常失望,中间几次我都萌生不想看的想法,想低头玩手机。
但是鉴于这是我掏钱买的,我就十分十分耐心的看完了它。
但是还是忍不住吐槽一番,于是就想写下这个影评(应该不叫影评,叫观后感。
)我不喜爱这部电影和感到失望有诸多原因。
首先当我看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侏罗纪公园3》太弱智。
一方面表现在剧本写的太弱智。
怎么说呢,就是很多细节处理的太粗糙了,很多情节设计的不合理,前后情节设计的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男女主人公仿佛有了不死神力,有了上帝帮助,除了运气背点一直遇见恐龙咬人,基本上都是进行的很顺利的,没有一点能够吸引人的波澜起伏的情节。
还有还有,最让我费解的是故事的发现走向,既然那个大反派还有旁边那个科学家想要小女孩做科学研究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去拯救世界,那就给他做呗,跟那个小女孩的父母说一下应该会谅解的,为何要兜这么大一圈子呢?
还有,既然要偷蝗虫标本,那个黑人科学家(抱歉没记住名字)为何不自己偷,既有钥匙又有密码的,以反派这么低的智商应该没问题吧,最后直接交给科学家都好。
这样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这样的情节还有许多。
另一方面给我的感觉就是人物太弱智,尤其是反派,真搞不懂他是怎么经营这么大的一家公司的。
刚开始时影片把生物合成公司塑造成多么凶狠,城府极深的大公司,结果看到影片后半部分时里面的人直接全部智商下线。
保安的作用仿佛没有,那几个科学家什么阻碍都没有在生物合成公司的总部走来走去,最后还把它弄毁了。
最后最后我感到智商被侮辱的情节是大反派嗝屁的方式,简直是一出喜剧。
人家员工都逃走了,就你搭乘高铁结果半路遇见恐龙最后嗝屁,明明是编剧偷懒了吧,这也太省事了吧。
还有,人物形象也立不住,那个黑人女性帮助小女孩的父母的原因太扯淡,说是小女孩在她面前经过时她没有管,乍一看给有道理,实际放在影片中根本站不住脚,只是编剧偷懒的一种表现。
还有我觉得恐龙也太弱智,这么凶猛令人恐惧的动物竟然在电影中表现得如此弱智,如此的跟故事主干没有半毛钱关系,编剧是真的厉害。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失败的好莱坞大片。
如此处处充满槽点却被拉到将近三个小时就会显得冗长,令人心生困意。
整部电影就是恐龙跑跑跑,追追追,人跑跑跑,逃逃逃,一点新鲜感都没有。
另外这部电影的主题也模糊,前面本来啥都没表达,最后想搞一波煽情升华主题,效果适得其反。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对这部电影十分失望,真的十分失望。
我不是什么影评人,难免会说的很肤浅,会有很多错误。
但这是我刚一看完《侏罗纪世界3》就马不停蹄的写下这篇文章,都是我真实所想,没有虚假的。
超级血清得美队驾驶飞机坠入冰川还得等多年之后才能挖出来重见天日,星爵3000米高空飞机一头栽的冰川里,连个安全带都没有系立马活蹦乱跳出来了………………………………另外感觉所有的恐龙都和男主关系好,每次出场喊一嗓子互动一下,就扭头走了…………………………………………许久不去影院的我昏昏欲睡,真是怀念dvd时代的侏罗纪公园……
剧照图片来自豆瓣,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很难相信一部重启的IP,最终会把重启前的东西再加入进来,那我就想问你,你重启的意义在哪。
说实话当时这个系列第一部出来时,我觉得重启的很成功。
当时我还在说,IP重启,不仅是利用新技术把新的东西呈现,而且片名更是凸显了电影的野心。
从以前的“公园”,到现在的“世界”,可以说就是一个名字的改变,就可以为电影的故事增加无限可能。
但让人失望的是,此次作为系列的最终篇,再次把之前的已经很完美的”侏罗纪公园“相关的人物引出来,我觉得太狗尾续貂了。
虽然对于老粉丝老说很有怀旧感,但说实话,老元素进入新故事,在我看来这次不成功。
一是人物增加了,新老主角汇合,双方都要顾及到,才能保证新老粉丝的期待。
这样一来,本来固定的时长就会对两边的人物都打折扣。
剧照图片来自豆瓣,如有侵权删除在故事上我更期待的是,续作能紧密承接第二部结尾,时间线最好是第二部结尾后三个月左右,更想看恐龙进入人类世界后怎么与人类共处,或者是在人类世界兴风作浪。
当然也有可能后面会再出第四部,把第二部到本片中间的那四年的发生的事补上,或许只是这次编剧还没想好这四年该怎么编,抑或只是想趁着上一代主角都还能演,想向斯皮尔伯格致敬下。
整体说下电影感受,就是人物太多,故事性被削弱,本该作为跟欧文一样重要的恐龙,戏份被大大删减,同样其他角色的戏份都有被弱化。
当然看到上一代主角重聚,那种“爷青回”感受还是很激动的。
除此之外,让人印象深刻的居然是那个咖啡色小哥的出场,从脚下那双油光锃亮的皮鞋特写开始,不知道这个皮鞋品牌商给了多少广告费,这特写一个字”绝“——《侏罗纪世界3》首发于“看世界电影”公众号,欢迎喜欢电影的朋友关注
开头是:因为第二部结尾恐龙被放出来跑到各地,有一些食草恐龙和牛羊一起吃草,霸王龙战大象,还有一些恐龙跑到人类城市吃小吃,造成事故频发,人人惶恐的背景。
中间是:反派生物基因公司为了赚钱私下搞基因编辑,制造了一批凶猛听指挥的恐龙战队。
结果..诶!
它们失控了,反派自食了恶果,但是恐龙战队跑到城市里了,这里拍一些恐龙在建筑里和人类的追逐战,还有恐龙战队大战老牌boss霸王龙等场景作为高潮。
人类碍于这个城市有基因公司的资料,还有一些关于动物保护的舆论,还没决定是否动用热兵器,所以暂时只是迁走居民,还没决定怎么对付那批恐龙。
于是主角团经历重重冒险前往基因公司找对抗那只恐龙战队的办法。
结尾:主角团看到小女孩速度快,力气大,还能和迅猛龙blue交流,发现她有恐龙基因。
通过小女孩研究出能和恐龙沟通的声波。
把大多数恐龙迁移到一片地方围起来,再抓剩下散落的恐龙,最后人与恐龙共生在地球上,end。
而不是有钱有才能的控制一堆恐龙的反派基因公司居然想出利用蝗虫赚钱😐
《侏罗纪世界3》是一部爆米花电影。
作为恐龙IP系列里的最新“炒冷饭”,从剧情方面来说,没啥可赞的。
可能编剧在前五部里把能玩的梗都玩完了,能挖的料也挖空了。
到了第六部,除了玩生态危机,也就剩下“克隆技术”这个热点了。
克隆,英文"clone",乃是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
详细解释为生物体不需要经过交配,通过人工手段即能产生后代的生命复制,后代细胞系里的每个细胞又与母体细胞里的基因相同。
简单举个例子,就好像孙悟空拔下一根毫毛,能变出千百个跟他一模一样的猴精出来。
只不过,孙悟空是神话人物,克隆技术无论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都已是普遍的存在。
先说自然的吧。
动物界里有一些动物是不需要两性结合也能繁殖的,在生物界被冠名为“孤雌生殖”(只有雌性才能孕育后代,雄性无论什么纲的生物都没这功能,说白了就是处女生娃)。
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
它们的卵无须受精便直接发展成为胚胎。
比如海葵、水螅、蚜虫、草履虫……当然,脊椎动物里也有小部分能进行无性繁殖,比如蝾螈、科莫多巨蜥、哀鳞趾虎、钩盲蛇、红尾蚺……看得出来,脊椎动物能搞无性的,多是两栖类、爬行类的动物。
个别鸟类也可以,比如火鸡。
至于哺乳类动物,几乎没有脱离了雄性能自己搞大肚子的。
SO,《侏罗纪世界3》里出现的“梅茜”,乃是人造的克隆女孩。
她是侏罗纪公园老总本杰明·洛克伍德的过世女儿的复制人。
至于她怎么被复制出来的,暂时不提,姑且回归标题,谈谈恐龙能否自然性的孤雌繁殖?
首先,我们得先搞清楚恐龙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什么科?
学术界把它定义为多样化的优势陆栖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爬行动物。
由于它跟蜥蜴有点像,被归为蜥形纲动物。
蜥形类生物多属于冷血动物,往往缺乏高有氧能力,新陈代谢缓慢。
有些在很难接触到雄性的情况下,为了繁衍物种搞出来了无性孕育。
所谓无性孕育,就是雌性生物通过复制自身的DNA,生产出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克隆体。
也有出现同性交配的,比如美国沙漠地区的跳跃同性蜥蜴。
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大多数蜥形类生物都是热衷于交配繁衍的。
恐龙呢?看化石找不到它的生殖器,看长相,就算拿蜥蜴和鳄鱼做对比,蜥蜴和鳄鱼的生殖器长在泄殖腔的后侧。
泄殖腔是长在两腿之间的一个多功能器官。
恐龙纵然有生殖器,它那动辄几百吨的体重,想要顺利完成灵与肉的大和谐,也是不易事。
美国生物学家罗杰斯就说过:“恐龙最有可能采取的交配姿势就是后进式,雄性从后面骑到雌性身上。
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姿势都不具有可操作性”。
再SO,体型矫健灵活小巧的恐龙,实现交配繁衍可能性比较大。
若是腕龙、三角龙、慈母龙、甲龙、剑龙等庞然大物,走孤雌路线着实合情合理。
特别是霸王龙,那种平均身长13米,肩高5米,大约9吨的体魄,想要进行一些需要付费才能观看的内容,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血光之灾……
毕竟,动物也好,人物也罢,体重严重超标都是不利于性生活的。
因此,得出结论,在白垩纪时代,体型巨大的恐龙数量应是少数。
像擅长铁头功的“肿头龙”,最大的化石标本不过4.5至5米的体长,撑死了有半吨的重量。
在恐龙家族属于中等个。
梁龙有27米长,却只有十几吨重。
别的恐龙多是体重几十斤或百十斤的小只。
《侏罗纪世界》里的“迅猛龙”,那种跑起来非常快,捕食非常迅捷的恐龙,在现实里没多大,顶上天30斤。
而“美颌龙”,它看上去只有火鸡大小,重约3公斤。
而且恐龙的寿命不算长。
经古生物学家研究,一些体型较大的恐龙寿命多是75—300年,慈母龙能活到25—35岁,阿普吐龙能活到40—50岁,霸王龙迄今为止发现最长寿的记录也只有28岁。
这许是孤雌繁殖的弱点:继承了母体全套遗传物质,却只有单一一套染色体的单倍体生物,往往较精子与卵子正常结合的二倍体生物相比,寿命有限,且难以孕育出质量更高的后代。
所以,恐龙群体纵然没有遇到“小行星撞击说”,也称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地球霸主。
在白垩纪晚期,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都经历了重要变革。
据说约75%--80%的物种灭绝。
恐龙在当时遍布全球,也不过是远古时代极其常见的动物。
根据恐龙脑腔的大小进行分析,恐龙的平均智力不过是爬行动物的智力水平。
否则它们统治了地球1亿多年,早该进化出非同一般的抵御天灾的能力了。
再所以,好莱坞的科幻片再拍得离奇生动,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自然选择只是使适者生存,物种变异加上自然选择,才能增加物种横向的多样性。
恐龙没有出现变异,而是被迫灭绝,也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有限性。
至于人工克隆技术,已经在1996 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到 2017 年体细胞克隆猴的出现给出了答案,前者仅仅活了六年不到的时间,后者在传闻中出现的焦虑、抑郁、甚至“精神分裂症”之类的表现,尚不知会如何收场。
包括克隆人,即使联合国早已颁布《联合国关于人类克隆宣言》,呼吁成员国禁止一切形式的人类克隆,但是我对于人类克隆的未来可能性,只能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当然,我内心深处是拒绝的,不谈伦理,不谈道德,不谈意识形态,不谈社会隐患,单从人权方面,我始终提倡由两性结合所繁衍出来的个体,我始终提倡由自然筛选所保留下来的基因,我始终认为人应尊重每一个生命,人应敬畏自然规律,无论克隆的理由是什么,克隆的对象是什么?
人类都不应该滥用科技,欲图取代造物主。
这也许也是《侏罗纪》系列电影里编剧的心声吧!
他,贯穿整个系列,永远有工作,永远有经费。
他闯了很多祸(虽然作为雇员有时也没办法),但从未被清算。
他作为核心研发人员,却从未在任何一次园区被毁,控制中心沦陷中与恐龙正面交锋,更不用说被恐龙吃掉。
他每次都能带着宝贵的资料顺利跑路,即便旧boss喂了龙,也会有新boss雇他。
还是吃技术饭最牛逼!
本文首发于2022年初首部预告片出炉之际详见上海自然博物馆公众微信号文章—— 全面解读《侏罗纪世界3》预告片!
在正片上映前稍作修改发出,补充了其中出现的恐龙等古生物的科学骨骼图,供大家了解其中的角色。
《侏罗纪公园+世界》系列是众多恐龙爱好者们如数家珍的经典影片。
有意思的是,这次的预告片第一段画面就颇为有趣,一群恐龙正在茫茫雪原上奔袭。
其实,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侏罗纪世界3》还曾放出了三段直接和冬奥会联动的短片,我们熟悉的“迅猛龙”小蓝“Blue”和霸王龙“老奶奶”就首先在越野滑雪场登场。
除此之外,室外滑冰场和单板滑雪场地也分别有恐龙和远动员联动,让人拍案惊奇。
作为以恐龙为主角的经典科幻影片,“侏罗纪”系列可谓一直都是恐龙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
从将近30年前上映的《侏罗纪公园1》到如今的《侏罗纪世界3》,这个系列的电影完美的架构了一个恐龙与人类共存的世界。
相信很多小伙伴也和笔者一样,从小就被影片中所呈现出的场景所折服,从此成为忠实粉丝。
尤其是那主题音乐想起后,很多忠粉都大呼鸡皮疙瘩竖起,“DNA动了”!
那么,就让我们进入正题吧!
今天就给大家预热一下半年后上映的这部《侏罗纪世界3》,看看从预告片中,我们能窥得哪些恐龙会在正片中登场!
首当其冲的是在雪原上疾驰的副栉龙Parasaurolophus。
它们也算是经典的恐龙形象了,1993年的首部《侏罗纪公园》它们就在远景中出现过,给人留下了梦幻一般的美妙场景。
而在1997年的第二部《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中,它们还在被“坏人”捕捉时秀了一把力量。
作为鸟脚类恐龙的代表性物种,副栉龙的头冠一直是古生物学家们津津乐道的研究重点。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具有两性差异的发声装置,能发出美妙的共鸣声。
接着走入画面的是经典的蜥脚类恐龙——迷惑龙 Apatosaurus。
没错,在冬奥会联动预告片中给著名单板滑雪运动员肖恩·怀特哈了一大口热气的就是它。
迷惑龙的学名有时候在会被不规范地直译为阿普吐龙。
当然,这个名字和雷龙之间的梗,也是古生物学史上一段有趣的往事。
简单来说,迷惑龙命名在前,雷龙命名在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都认为用于给雷龙命名的化石标本其实就是迷惑龙,所以根据生物命名法优先率的原则,雷龙是无效名。
但无奈雷龙的名字朗朗上口,于是这个更好听的名字反而家喻户晓了。
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又帮雷龙翻了案,认为这是个不同于迷惑龙的物种,于是这两个名字也就又都有效了。
如果说要在“侏罗纪”系列中找出一个最名不副实的恐龙,"迅猛龙"一定是当仁不让了。
侏罗纪电影系列中的“迅猛龙”形象关于这个梗,我们这次就不细说了,且看下面这段截图。
电影中的迅猛龙其实是长着恐爪龙 Deinonychus 的加大身形,挂着伶盗龙 Velociraptor 名字的“不标准中文翻译龙”。
但这并不妨碍“迅猛龙”这个名字深入人心。
侏罗纪系列中的“迅猛龙”与真实的伶盗龙
虽然电影中的迅猛龙并不存在,但作为中文世界里闻名遐迩的恐龙。
2019年就有古生物学家把在中国河北省发现的一具美颌龙类化石命名为迅猛龙 Xunmenglong。
对的,你没看错,就是中文拼音 迅 猛 龙 !
不过这个迅猛龙的体型远没有电影中那么高大威猛,体长只有约0.3米,体重不超过1千克,是已知最小的恐龙之一。
在预告片中,迅猛龙Blue看起来是做了妈妈。
小迅猛龙似乎还在雪地里和一只倒地的赤狐有点互动?
造型可爱的小迅猛龙估计之后又会成为许多小朋友的最爱。
接下来,预告片的画风已转,来到海洋,被粉丝们戏称为“沧斯拉”的沧龙 Mosasaurus 登场。
之所以有了这么个外号,是因为在《侏罗纪世界1》中初登场的这只沧龙就远比真实世界中存在过的沧龙大很多。
这次在海洋中攻击船舶的沧龙好像比之前又大了不少,这样夸张的体型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哥斯拉。
至于接下来登场的——在“侏罗纪”系列电影永远的主角——并不生活在侏罗纪的——“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 “老奶奶”,就无需赘言了。
系列电影要想推陈出新,总得要有些新角色,这不,这次就安排了浑身配有羽毛的镰刀龙 Therizinosaurus。
别看镰刀龙长着恐怖的巨大爪子,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们实际上是兽脚类恐龙中的另类,估计主要一植物为食。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电影里貌似准备用镰刀龙来吓人,就有点故弄玄虚了哈。
至于电影的反派,看预告片,似乎是传说中的 野蛮盗龙 Atrociraptor ,这又是电影中的自我设定,据说是另一个基因公司制造出来的与迅猛龙Blue类似的成员。
估计在影片中,它们免不了与主角们一番恶战。
而在影片中的主角 星爵 欧文与野蛮盗龙们上演007般的摩托车追逐戏时,在前几部片子中打过酱油的异特龙 Allosaurus 和食肉牛龙 Carnotaurus 再次出镜,估计它们这次又是来客串一下路人甲的。
真·侏罗纪·恐龙——异特龙 Allosaurus ,真实体型小于电影形象
真实的食肉牛龙 Carnotaurus 体型也没有电影中那么大 当然,我们还能在预告片中看到火盗龙 Pyroraptor。
火盗龙是发现于欧洲的驰龙科恐龙,这次预告片中最大的惊喜就来自于它。
为什么,你没看这一身火红的“大公鸡”形象么。
得以于以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带羽毛恐龙化石的不断发现,如今的我们早已知道在恐龙时代,很多恐龙都身披着羽毛。
但是,在“侏罗纪”系列电影首映于1993年,距离第一具带羽毛恐龙化石——中华龙鸟的发现还有三年。
按照电影中自己的世界观设定,实在是不方便给恐龙轻易安上羽毛啊。
已发现的火盗龙化石十分残缺不过,毕竟现实中羽毛恐龙的形象早已得到公认,也许这次的电影中真的找到了足够的理由,给火盗龙配上了羽毛。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12月曝出的首部《侏罗纪世界3》预告片,哈南方巨兽龙一番争斗的霸王龙“老奶奶”前世,身上也加了不少绒毛,毕竟都要与“时”俱进嘛。
恐龙时代,非恐龙的爬行动物也是各领风骚。
电影中,水生的也就拉了沧龙的来摆了几个Pose。
这次在空中则安排了风神翼龙 Quetzalcoatlus。
风神翼龙地球历史上已知最大的飞行动物,生存于晚白垩纪,见证了恐龙时代的最终落幕。
预告片中有风神翼龙破坏飞机的一幕,虽然不知这是什么无脑行为,但也可以一窥它超过11米的巨大翼展。
此外,一群无齿翼龙 Pteranodon 似乎也集群前来攻击主角一行。
无齿翼龙是个老面孔了,在1997年的《侏罗纪公园2》结尾中就有它站在树上的振翅一吼的造型。
2001年的《侏罗纪公园3》和2015年的《侏罗纪世界》中还曾经对人类发动过攻击。
《侏罗纪公园3》中给无齿翼龙错误地安上了牙齿
对于无齿翼龙头冠形态的科学复原猜测
暗夜里,对车辆发动撞击的是大鼻角龙 Nasutoceratops。
这是2013年美国犹他州发现角龙新属。
回想一下,除了《侏罗纪公园1》中经典的三角龙和《侏罗纪世界2》中的中国角龙,这是角龙家族派出的第三位演员了。
《侏罗纪公园》中的三角龙
《侏罗纪公园》导演斯皮尔伯格与用于拍摄的三角龙模型
《侏罗纪世界2》中的中国角龙与食肉牛龙而且大鼻角龙还在之前推出的先导预告片《大石之战》中与异特龙较量过一番。
但要说老演员的回归,双嵴龙 Dilophosaurus 的出现绝对让粉丝们大呼过瘾,毕竟这个长着褶伞蜥一般褶皱喷着毒液的家伙,也是只存在于电影世界中的双嵴龙形象。
不知道时隔近30年 重现,这次它有没有又增加一些新技能?
真实的双脊龙体型比电影中大
真实的双脊龙没有颈部褶皱我们有理由相信最后登场的南方巨兽龙 Giganotosaurus 应该是电影中的最终反派,势必会与霸王龙“老奶奶”有一番恶战。
至于它的形象,很多恐龙粉大呼不能接受,毕竟真实的南方巨兽龙可能和这并不一样……但扮演反面角色,凶狠一点也好吧。
好了,短短三分钟不到的预告片中登场各位基本介绍完毕,但别忘了最让人热泪盈眶的莫过于老版三部曲中格兰特博士、萨特勒博士和马康姆博士三人的出镜。
一些隐藏的细节更让人泪目。
三十年青丝变白发,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慨。
最后压轴的是这次电影的Logo,嵌入进琥珀中的霸王龙骨架经典造型。
喜欢“侏罗纪”系列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琥珀在侏罗纪电影中的重要意义。
6月10号公映,各位恐龙迷们,你准备好了么?
额外补充:如果大家想了解2018年上映的《侏罗纪世界2》中的古生物角色,可以移步当时写的这篇 ——恐龙粉眼中的《侏罗纪世界2》另外,如果大家感兴趣导演拍摄此片的一些细节设定,可以移步电影上映前,我与本片导演的直接对话采访内容—— 与《侏罗纪世界3》导演对话,揭秘复活的恐龙另外,由于笔者身在上海,电影院迟迟未开,电影一时半会还是看不了的,所以正片中出现的恐龙等古生物可能会有遗漏,只能待到之后有机会再帮大家补充了
电影院开张了,《侏罗纪世界3》上映了,新世界、大冒险、大恐龙!
本期铥铥,我们围绕斯皮尔伯格开创的“侏罗纪”系列核心气质,聊聊这部令人百感交集的最终章:《侏罗纪世界》的格局何以越变越小?
新的创作者应当怎样找回当年拍摄《侏罗纪公园》的态度?
主播 | 局长、邓韵、小静01. 轰轰烈烈的恐龙时代,好莱坞超级奇观从这里开始1993年,《侏罗纪公园1》。
1997年,《侏罗纪公园2》。
2001年,《侏罗纪公园3》。
2015年,《侏罗纪世界1》。
2018年,《侏罗纪世界2》。
2022年,《侏罗纪世界3》。
这是“侏罗纪”的电影序列。
1、2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第3部导演乔·庄斯顿是《星球大战》的视觉特效艺术总监。
他们开启的不只是一个电影系列,更是一个从影视、游戏到乐园,风靡世界的「顶级娱乐IP」。
理解“侏罗纪”系列,要先理解斯皮尔伯格最显著的一个标签:童趣。
小男孩骑车带着E.T.飞过月亮,就是斯皮尔伯格的童趣。
《侏罗纪公园》里,童趣无处不在。
用蚊子血提取恐龙DNA,接近童话的美好时刻。
小姑娘躲在厨房,恐龙跑过来才发现那是反光。
《侏罗纪公园》站在孩子的立场,让孩子出去撒野,跟恐龙玩耍、搏斗、冒险,用勇气和知识解决问题。
如今,我们称斯皮尔伯格为“好莱坞当代娱乐大片教父”毫不过分。
他不光在严肃题材上有所建树,还开启了新的娱乐大片逻辑:1、一个最简单的故事(比如《侏罗纪1》就是密室逃脱)2、大人和孩子都能欣赏一下子打开观影人群的年龄段。
真正的好莱坞合家欢,必须让孩子也能感受到兴奋。
按捺不住的好奇,不顾后果的叛逆,与动物建立的真挚情感,都是侏罗纪的“孩子气”。
“孩子气”不光是趣味,也是一种价值观。
大人带着孩子们躲到树上,一只恐龙靠近,众人发现是只食草龙、没有威胁以后,就折了根树枝喂它。
他们脸上洋溢的欢欣,是对生命的热爱。
恐龙面前,人类就是孩子。
对于短短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恐龙这种未知的庞大力量,无异于外星生命或高等文明。
换言之,是一种“他者”。
整个《侏罗纪公园》,表面是孩子跟恐龙的追逐打闹,实际上,是人类这一“摇篮中的生命”,跟另一种生命的隔阂与不可理解。
然而很遗憾,从“公园”到“世界”,侏罗纪系列最初的“童真”,在一点点消失。
02. 从「公园」到「世界」越来越大的世界观,越来越小的格局《侏罗纪公园》把恐龙从6500万年前带回来,讲的是敬畏“生命”。
《侏罗纪世界》则试图把恐龙押回人类社会,恐龙的面目变成了“猛兽”。
在这次的《侏罗纪世界3》里,人类会杀害恐龙,甚至专门安排了一场戏让恐龙彼此厮杀,人们好趁机躲到安全地带。
那个瞬间,心头有怒火掠过:29年后,这部曾经教人敬畏生命的伟大科幻作品,最终下滑到了“动物表演”的层面。
如何对待生命,是侏罗纪系列的基调,也是它经久不衰的根源。
第一部电影里名叫伊恩·马尔科姆的科学家,几乎是斯皮尔伯格的化身。
在看到恐龙破壳之,他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Life finds a way out。
但是,《侏罗纪世界》把自己困住了。
科学家端出沙盘说,这是我们公园将来的商业扩建计划。
主角不再站在孩子这边,反要通过大人的自我牺牲让孩子感动。
最糟的情节,是竟然可以“驯化”恐龙。
恐龙从人类文明之外的他者,变成人类的宠物和道具,格局一路降低。
这种无知,是童年的终结,也是一种人类的悲剧。
侏罗纪系列陷入的是很多娱乐大IP的困境:似乎面面俱到,实际浅尝辄止。
大名鼎鼎的《异形》后几部一路走低(老雷后来的《普罗米修斯》不算),也是这个原因。
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呈现了太空里未知的恐惧。
后来的几部,则进入到一种浅白的“怪物片”逻辑。
大怪兽更聪明、更厉害,但恐惧感下降,敬畏全无。
把“他者”拍成了“玩物”,把人类和他者之间的关系,缩小成了人类社会内部的问题。
其实能够看出,侏罗纪新三部曲也在努力探讨生命的议题,但是,怎么都不对味。
大结局中,恐龙融入地球生态,跟其他生物一起在夕阳中飞翔,但人不属于这个生态,而是高高在上,以一种“造物主”的心态观看这一幕。
人类的自大再次让人失望。
导演说,这部电影是“侏罗纪”新、老三部曲共同的大结局,将为整个系列画上句号。
但是,作为风靡全球、影响一代人的娱乐IP,侏罗纪恐龙系列,或许不会真的完结。
真心期望未来的创作者可以回到斯皮尔伯格的初心中去,做一个孩子,做一个对敬畏世界的人。
毕竟,对恐龙来说,人类还处于童年。
是的,我红了眼。
实在太尼玛烂了!
图片来自豆瓣要不是为了看恐龙,我早出来了。
你很难想象,21世纪,居然还有这种斧头砍昆虫,三个加一起200岁的老科学家,莫名其妙化身退役特工,大显身手,
图片来自豆瓣反派死的莫名其妙,窝囊到不行,最后结尾化身动物世界和谐一家亲的电影存在!
不仅侮辱我的智商,还侮辱我的票钱…除了尚可的特效和三个老家伙出现,卖弄的一点情怀,这就是一部剧情阴间,逻辑一塌糊涂的烂片可能是我自作多情,当年看《侏罗纪公园》博士几人还那么年轻,荧幕上看到老了的几人,还是挺开心的。
这电影对人家讲,可能没什么情怀,只是一部挣养老金的片子而已
图片来自豆瓣
图片来自豆瓣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来源: 小山随思几乎很难有三部曲电影能拍好大结局,哪怕是《侏罗纪世界3》,用两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拍出来的是一个臃长又乏味的故事。
第三部承接前两部,故事从第二部恐龙逃出纳布拉尔岛若干年后开始,整个地球,陆地、海洋和天空都有恐龙的存在的影子,人类在复活恐龙的同时,潘多拉盒已经打开,这时又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白垩纪灭绝的蝗灾。
电影的整个故事很乏味,看得我昏昏欲睡。
我边看边琢磨,《银河护卫队》里的「星爵」怎么跑去当了驯龙师,半梦半醒见,终于找回一些片段的回忆,在《侏罗纪世界2》里,他是一名饲养师,通过驯服恐龙,与它们建立联系,并成功赢得三只迅猛龙的信任。
第三部电影成为一锅大杂烩,要承接前两部的故事,又要照顾不同群体,为此构建了两条故事线,最后变成一条大团圆结局的叙述。
每看一幕,我脑子里会出现许多动作电影的镜头,三只恐龙与欧文(克里斯·帕拉特饰)追逐,在《007》系列电影里的摩托与汽车战中也有表现,一群人在飞机失事坠毁镜头更是《碟中谍》系列里不停出现的场景。
《侏罗纪世界3》和其他系列动作电影一样,拍到后面,故事架构庞大,逻辑拆分得支离破碎,导演和编剧无法修补前期所构建的大楼,又要不停往前推进剧情,变得特别乏力,只能靠特技延续电影的颓势。
有趣的是,我在观看此类电影,心态发生了变化,以前总觉得好莱坞的科幻片多么炫酷,现在来看,原来它们不过是在玩儿俄罗斯套娃,通过一个模板,不停变换故事类型,将故事讲给不同的受众群。
拿《侏罗纪世界3》来说,故事核心是拯救,在这基础上,可以演变出动作片、科幻片、冒险片等,一个本子,可以无限套。
第一部电影给出起点,造成一个恐慌,第二部恐慌不断扩大,无法收场,第三部成为终点,凸显物种多样性,得到一种和谐共处,又或是正邪对立的结局。
《侏罗纪世界3》里涉及人与恐龙的镜头不多,大多是各自行动,唯一精彩的一幕是暴龙与南方巨兽龙间的战斗,不过这一幕又使我想起电影《金刚》里的金刚与恐龙的战斗,相比之下,恐龙与恐龙间的缠斗,实在是弱太多。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侏罗纪世界3》,它符合当下寻求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价值观,也满足黑人、白人和亚裔共同参与的民族大团结,甚至电影里的反派,看起来智商也很欠缺,过于呆萌。
或许正是它不得罪任何一方,导致故事变得特别平庸。
如果要说唯一可取的地方,应该是它的全球票房累计超过十亿美元。
图片来源:《侏罗纪世界3》剧照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来源: 小山随思
很多致敬,但是风格和感觉已经不是以前的味道了,导致这些致敬更像是在玩梗和单纯的卖情怀。
流畅快打,成熟爆米花。越来越觉得,商业娱乐就是一次大型的精密计算,对观众感官和情绪的控制必须非常熟练,让人在何时紧绷,何时松口气,务必把人物标签化,表情显性化,即便是有一大堆听不懂的术语也会有个插科打诨的角色去为观众「翻译」,永远保持易读性,恰到好处的幽默和爽感,这都是多年的功夫和经验。
科学就是神话,这部电影做到了一种很好的表达连接。这是疫情时期的拍摄产物,但是每一个环节并不拉胯,反而呈现了工业化的精工细作,小文戏在逻辑上有一种摆烂的偷懒,这种追踪类竟然都靠巧合与一些谁告诉谁的硬塞逻辑,大文戏没有什么问题,老版的人物也运用得很好,除了小孩,毕竟最近的大片都爱拿不听话的小孩大作矛盾起点,摄影、美术、造型都是可圈可点的,做出这样的东西确实不易,武戏和节奏方面也算不错,只是这些组合在一起就相对平庸,第一二部都是将大浓缩成小,第三部反而刻意说大,这需要更扎实的文本。
这片子唯一的亮点也就是一惊一乍的jump scare了,说实话山洞那段我确实被吓到了,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蠢得无可救药,懒得吐槽了!!!
别带脑子去看可以收获超爽的两小时银幕体验,不然文戏全程智商下线,长得像库克设定像不要抬头Isherwell的反派一人在超英类别里尬演硅谷段子等等连串经不起细想的糟烂桥段都会掉价。卖情怀的营销模式从老三部主角团聚首到种种致敬复刻的镜头无不昭然若揭,生硬转折造就的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镜头甚至大有电影转向幼教之嫌。即使如此,依然可以短暂投入廉价而套路的工业惊悚和感动贩卖,享受也许是最后一次聆听史前巨物怒吼的震撼。
实际只值三星。与前作的情怀互文和系列独有的惊悚气氛撑起了所有。开头引出的基因工程与商业阴谋设定其实很符合本作世界观基调,即恐龙“入侵”人类世界后会发生什么,但第三幕急转直下,宏大的反派设定竟给恐龙斗殴让路,让本应站在系列全局基础上的升华性的收尾变成了半部插播的B级片(当然制作是A级的)。都已经侏罗纪世界了,最后又退回到了侏罗纪公园。
情怀!(本来好多想说的,结果从影院出来就被唐山刷屏,心情全没了!)
霸王龙果然是侏罗纪系列的真男主!!!我觉得没那么差诶。是我人在上海太久没进电影院?影院大荧幕看2d imax还是很爽的。亦或是我粉丝滤镜太重?侏罗纪公园的几个主角纷纷亮相,并且戏份很重,不是简单刷脸客串。看到曾经的主角出场,看到小蓝带着孩子在树林中奔驰,本情怀粉甚至瞬间从心里升起一种幸福。星爵的几场追车戏太爽了,女主也真的是个牛批狠人,飞行员姐姐我爱了。剧情我觉得还行,虽然巧合过多,但至少维持住了上一部的水平。很喜欢恐龙黑市这个场景,搭建得特别中世纪风,太帅了,此处并没有赞同动物买卖的意思。可惜的地方是,自从知道第三部要上映的消息,我就一直期盼着本系列唯一真·女主小蓝的回归。然而小蓝的镜头加起来,也只有几分钟吧。小蓝:上一部辛辛苦苦给你们人类擦屁股,这一部就让我出场几分钟,气死老娘咯!
猪逻辑乱炖,配菜是烤大蝗虫
就“世界”系列的观感而言,1>3>2。1.看前需重温前5部(举两个例子,本作大反派道奇森就是在《侏罗纪公园》开场不久指使胖子去偷恐龙DNA的那个角色,老版女主塞特勒本来就是个植物学家,本作以蝗灾导致生态灾难为切入点把她拉回来没啥问题)。2.本片真正片长是147分钟+ 6分钟。一年前就放出的6分钟“开场”片段并没有出现在正片里,但却有关联。3.务必务必 选择IMAX 2D 版本!这是个从头到尾都在看(涵盖前5部)彩蛋和名场面致敬的情怀落幕作。老角色们戏份很多,开场仅20分钟一代男女主就出场了。如果真要拍后续的话,麻烦给沧龙大大像《巨齿鲨》那样拍个solo吧,它的戏份比前作还少….
龙戏<<人戏。环球东施效颦米老鼠铁证。新恐龙三部曲对标后星战三部曲:反反复复频繁致敬原版经典桥段、拖老角色入伍拉情怀、2里革新的克隆人概念仅沦为提及工具(对应星战9完全推翻星战8建起的新思路),然而侏世1出生明明早于星战7…刻意的幽默打趣显然在复刻漫威,中二效果却逼近王牌大贱谍…完满结局显得幼齿,差不多也对等迪宝宝童话…加一星给马耳他追逐,全片高光时刻,但也奇像碟中谍6巴黎追逐…再看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乐园,呃…差不多就这意思~
嗯
旁边的生日男孩睡得很沉 主角的雪原追龙场景就还挺震撼 好久不看imax
IMAX2D,你可以说他穿插了过多冗长平淡的文戏,由此导致整体节奏显得温吞,但你不能否认其剧作上工整的逻辑思路。多线叙事逐一合并最后汇成一条主线,闭环思路,将提及过的细节都在后续情节中得到运用与整合,何况其中对于《侏罗纪世界》的情怀彩蛋运用也十分熨帖,并不让人觉得牵强。PS:意大利街头恐龙追逐一场戏我都差点在电影院里起立鼓掌了。
没啥剧情但是真的好解压哦…比2好看!
侏罗纪系列团员秀,一搞这种东西,故事就顾此失彼地垮掉了,就跟最新一集的蜘蛛侠一样。本以为会是恐龙大战巨型蝗虫呢,没想到主线就是这帮人没事找事走马灯一样地瞎折腾,恐龙的角色只是制造麻烦的杂兵,换成其他猛兽故事也成立,蝗虫也是走过场。头一个小时居然一场像样的动作戏都没有,没见过这么拍大片的。
开场没多久的冗长文戏就开始担心节奏出问题,然后又来了一段出戏的碟中谍,之后一些情节设计更是刻意又无意义比如让女主分头走完全是让带大家走马观花。更要命的是配乐音效太差了那种刻意提醒大家我要开始吓人大家做好准备的廉价感连imax也救不回来。最致命的是这一部的恐龙从设计到镜头到惊悚桥段都毫无设计感都是玩剩下的,中后期开始导演就想着各种致敬了结果大决战又草草收场。本爆米花狂热粉对爆米花的基本要求就是诚意,然后一点都看不到,烂成速激9。
蝗虫什么鬼,中心思想基本没有,还莫名其妙想升华。就这水平还完结篇?疫情都困不住14天的美国人,能呆在深山4年?开篇先整个1小时的talking,令人崩溃,对白宛如废话文学。主线太无聊,以至于情怀怎么拉都拉不回来。山姆尼尔、杰夫高布伦回归,但人设不再,甚至让人怀疑他们的出场价值。这个时代要制造惊险刺激可能太难了。1星给我果库克。
不论如何,它都是本月回归电影院的最佳选择。四星,加半星给片末人类渺小的那份最初的感动和震撼,再加半星给许久未经历的荧幕体验。全程无尿点,致敬部分太多了选择性忽视就好,前作也好久了把它当成非系列的爆米花电影来说,视效不错能掩盖剧本俗套。中间不乏有电死蝗虫的牛逼戏份,对了,我真的可讨厌昆虫了,更别提是巨大版的。
整体挺无聊的,反派居然面对背叛他的人也只是解雇他还让人把他送到机场,年度最善心反派了吧……恐龙的场景也不算多,只有蝗虫着火点燃天空与森林的场景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