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终于在内地上映了。
那天,我一个人去看了首映。
我常常这样的,在凌晨看完一部电影以后,步行走回家。
在一路昏黄街灯中,想象着电影中的场景。
每一部得以成为系列的电影,都能勾起我对前作的丝丝记忆。
无论是“星际”,还是“星战”,都是美国极具国民基础的长寿系列。
虽然对于《星际迷航3》来说,北美票房的平淡无奇衬不上这样的国民性,可我依然喜欢这部电影。
当然,面对如此多的观众,自然会有更多的质疑。
这样的“太空歌剧”式作品都被同质化了吗?
还是好莱坞大片的璀璨特效都越来越类似了?
而太多的所谓逻辑漏洞真的都说不通吗?
我看未必。
《星球大战》与《星际迷航》就像穿着同款式服装的两个人。
虽然远远看去,外表相似,却有不同的气质,不同的谈吐,不同的口音,甚至在加深了解之后,发现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的志向与理想。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一个追求原力精神,一个强调探索魅力;一个构架我们永远无法达到的世界,一个勾勒我们所希望实现的世界。
因此,我并不觉得所有的追逐都没有区别,也不觉得那些被指出的问题是真的有辱智商。
乌胡拉中尉是如何通过一段陈年视频,发现反派克劳的真实身份?
她是翻译官,也是史波克最出色的学生,拥有出众的听力和对声音的辨别力。
成为克劳的俘虏之后,曾与其有过多次谈话。
在反复回放视频之后,自然有能力发现其中玄机。
类似这样的“逻辑漏洞”,被部分影迷指责,不一而足。
可放在影片的世界观设定下,基本都能说得通。
况且,还没有任何一部科幻电影在逻辑和原理上,能够做到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毫无瑕疵。
也许唯一不太能说得通的,是克劳率领的蜂群被频率干扰之后的爆炸。
表现形式的夸张,脱离了本质和原理,却未必是视觉呈现的失败。
而在这样的商业巨制中,主要角色苏鲁的出柜,以及出柜演员昆图的主演,也体现了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广泛开阔的包容性。
流畅叙事,情怀佐料般适当地添加,承上启下的衔接,都是优点。
林诣彬在告别“速激”系列之后的这部作品,大体上还是让人满意的。
电影外,扮演领航员契柯夫的安东•尤金,在电影上映前不幸殒身于一场诡异的车祸。
他在片中操着俄罗斯口音的英语,总是惹人发笑。
而在老版系列中扮演史波克、并在三部新版电影中都以客串形式出现的伦纳德•尼莫伊,也于2015年病逝。
想着这些,心里一声叹息。
看着电影,他们的身影却依旧鲜活。
是了,当生命不再,光影仍是斑驳。
后来刷了下豆瓣,发现影片条目下的一条热评就说出了我的心声,我喜欢这样商业外衣下的文艺表达:“一个人看电影是件上瘾的事。
幕布上孤独的一行In loving memory of Anton,然后灯光缓缓亮起,闭上眼睛都是和他们初遇的样子。
”只不过,那一行字其实是In loving memory of leonard nimoy / Anton。
我热爱这样驰骋着想象与自由的电影,只有在这样的世界中,他们不曾离去。
我也爱这群星闪耀的广阔天穹,历史如星河流淌,无数英雄纵横捭阖。
如同我们真实的人生,在那个世界里,也有离别,也有生死,也有悲喜,却总被赋予一种只属于茫茫宇宙的恢宏。
银河里数不尽的灯与光,看不完的星与船,当时光之雨纷纷下落,不知道会将你我隔开了多少光年。
渺小的我们,在探索未知的旅途中,面对彼此,能否直陈内心的恐惧与忧伤。
浩瀚繁星之中,我们又该是什么样子。
我没有飞船,我只是一个人走在路上。
路很长,被路灯迷乱了双眼,仿佛没有尽头。
想起长篇巨著《银河英雄传说》的最后一句话:“传说结束了,历史才刚刚开始。
”微信公众号:dongguazaibiechu
第一场激战后清晰地听到坐左边的女生说了句“好无聊”。
然后就摘了眼镜全程要么靠在座椅里要么歪她男友怀里刷她的大屏手机。
间中还听到几次“这个好丑”和最后Spock开铁盒时“这个人死了?
”…然后卵缩楼主在“好无聊”之后几乎全程举左手遮光,最后手都麻了。
就想对她汉子说:找个了现充女友不是你的错,但带她出来破坏粉丝们的观影感受就是你的错了。
糟糕路人吐槽完毕。
电影本身的:“古典”音乐一举摧毁敌方大军帅炸!
(很好很Simon Pegg。
还强行来了发莎士比亚…)BOSS的部队也正是毁于他所嘲讽的unity。
“YES!
AND NO...”被玩了不下三次233 最后还加了个“Probably!”…lol突然感觉Spock很有点AR…………总体节奏张弛有度,全程专注,连笑点奇怪如我都忍不住233了好几次……虽然bug有(比如迫降后刷地一下就打开舱门…你们怎么知道那个星球是可以自由呼吸的…之类…),不过都不是严重的。
Ps. Simon你口音肿么了233333IMAX效果不错从York首亮相到战斗到宇宙都各种爽。
就是看得有点晕……但仍阻挡不住我的心向大海星辰!!!
2160,其实并不是很远了。。
(标题取自某K/S同人文)2009年的九龙湾,2013年的BFI,2016年的BFI。
Kirk和Spock都不再是青涩的模样,多的那点成熟反而让他们更像经典的TOS时代的船长和大副了。
听到熟悉的背景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七年仿佛只是一瞬。
然而时光还是无情流转,带走了Nimoy老爷子,带走了年轻的Chekov。
当年那个年少气盛的船长似乎已经有了中年危机:这样漂泊的意义何在?
智慧的大副也开始怀念他的故乡、思考他的使命。
好在永远有那个final frontier,永远有没有到过的远方,永远有你不知道会如何呈现的挑战,永远有你自己未曾了解的自己。
一番打打杀杀充满速度与激情的把Enterprise又砸了个稀巴烂之后,世界安宁了,宇宙和平了。
你坐在电影院里想:That’s it? 这是那个熟悉的ST,却意犹未尽,缺少当年那种热血的感觉。
但转念又想,能有这么一部片,其实已经足够了。
对于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Star Trek,这部ST13存在的意义大概在于让无数的死忠粉们知道:不管世事变迁,不管已经与多少人告别,Kirk和Spock和他们的Enterprise都还在一起,还在演绎继续你们的梦想,还在探索新的未知与可能性。
几年之后,你会变老,他们也会变老,但你们还能在一起继续往前走。
作为看完了TOS也看了ST1-ST6电影还翻译了好多集TOS字幕的半路出家非资深粉,这些年来Star Trek对于我的意义,也就是不断的推着我向前走,不害怕挑战,不害怕选择hard模式,不害怕去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
如今到了该settle down的年纪,心里却仍有不肯放弃的可以称之为梦想的东西。
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正如Enterprise每一次出发的时候也并不知道她到底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而只是知道:不要停下来,不要后退,Try your best, then you will know what you can achieve.当你迷茫的时候,当你怀念那些故人和旧时光而脚步踟蹰的时候,耳边似乎会听到那些已经离开的人留下的话:你只要继续向前走就是了。
下一场期待已经开始。
不会再看见老Spock,也不会再看见Chekov,那些被留在时光里的人会永远刻在回忆里。
让夏大叔回来一次吧,before it’s too late. 下面是吐槽时间:1. 片头去哪儿了?
我很怀念在IMAX里面看Star Trek几个巨大的字缓缓升起来的感觉啊。
2. 太空站很好,就是看得有点眼晕。
还是ST11里面Kirk他们从地球上坐穿梭机第一眼看到太空船坞里的Enterprise的那一幕最惊艳。
3. 新制服很帅。
4. 新来的女角色比上次的Carol好多了,但戏份偏少。
5. 林导,我是来看科幻片的,不是来看动作片的。
6. 有四分之一的台词没太听懂,必须配上英文字幕重新看一遍才能完整get到所有的梗。
哇,第一集09年高二,第二集13年大三,现在16年都毕业第二年了。
第一次看到派派时真的是眼前一亮的惊艳,第二集的时候,雾草派派怎么老了那么多,第三集再看到,竟有了见到老熟人的感动。
小尖打开原初的合照的时候,老粉心里估计已经默念了几百遍live long and prosper了。
其实作为一个入坑还不到10年的junior trekker,还是因为派派的颜和宇宙夫夫CP入的坑(现在已经杂食到医生苏鲁都可以是我老公靴靴),到第二集时大约还不算这个系列的粉,直到这一集他们真的go beyond,星城看起来也真的像未来人类会实现的东西(虽然那个核心的影像太tm像会一键自爆的死星了),我才会说take me on board and to infinity.
160904/兰馨影剧厅/30.8元/2张;3D暗,字幕模糊,座椅间距小。
换了导演但风格没变,节奏镜头演技音乐均可,剧情略荒诞:一名在意自己容颜的黑人武将在保命和毁容之间选择了后者,在就快恢复到原来的容貌情况下仍执迷于五官的细节,且不花心思利用发达科技进行整容,而是苦心找寻远古的黑洋酥月饼,利用其黑芝麻馅儿报复星际联盟,妄图毁灭全宇宙...医生的冷幽默加分。
令人无比失望的一部Star Trek,完全失去了老版的内核,就是跟新版前两集比起来也远远不如,一对比才发现导演和编剧都换掉了,难怪,看起来林诣彬还是更适合拍速度与激情那样的片子。
同样是前传,演员演技的平均水平跟X-MEN前传差好多,就像是几个小孩子在玩过家家一样,看到电影里的老照片只让人更怀念当初的老版电影和演员,包括后来的皮卡特船长一代都是超有魅力的。
科学元素和剧情上都没有好好下功夫,除了插播的广告,只剩下无处不在的特效和增加的好多动作场面了,可是动作再怎么拍能比得过Star Wars里的绝地武士更帅吗?
继J·J·艾布拉姆斯在09年成功激活了一个已死的科幻系列后,林诣彬接手的《星际迷航》走向了一次重要的回归——甚至可以说是有着旧版《星际迷航》精神的现代视觉重塑。
在派拉蒙和坏机器人的招牌下——以及很可能会成为派拉蒙新爸爸的阿里巴巴的再度合作——同样打着J·J·艾布拉姆斯制片招牌,新的《星际迷航》与其说是雷同新的《星球大战》,更像是另一套《碟中谍》。
不去构筑宏大史诗,而是着力于固定班底的冒险旅程,《星际迷航》的人文和探索精神是其长久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星际迷航》其实根本不用拯救世界,只要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抵达新边际就足够了。
J·J·艾布拉姆斯亲自执导的两部《星际迷航》花了很大功夫来重新塑造经典人物的现代版本,以及其间的人际关系,对旧版有着很大尊重,并因此有了些许距离感和负担。
作为重启系列的第三部电影,《超越星辰》硬是软磨硬泡到了50周年纪念才正式登场,恰逢TV新剧投入制作,新人新气象不言而喻。
在资深动作片电视剧导演林诣彬的镜头下,《超越星辰》的叙事速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而西蒙·佩吉等人对剧本的改造使得电影和J·J·艾布拉姆斯四平八稳的故事套路有了明显差异,也加入了一定的社会学探讨——这正是《星际迷航》创立以来的核心之一。
沿袭自J·J·艾布拉姆斯时代的优秀选角,难以置信的战略方针,美丽的摄影和视觉效果,《超越星辰》似乎终于摆脱了50年的压力和阴影,能够走出自己的新道路和新风格了。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林诣彬就是打救四方的灵丹妙药。
J·J·艾布拉姆斯的现代解构从本质上已经基本蜕化为商业典范,丧失了对极客感的追求。
而林诣彬的接手虽然生硬地加入了意识上的思索,但也将这一系列彻底变成了动作电影——突然间人人都能跳起来打两套拳,真真是人人有功练——这和《速度与激情》自4代之后的动作化是高度一致的。
虽然动作化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入场,但对IP和电影本身会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
至于剧本,说破天,《超越星辰》的故事完全就是另一个没有卷福的、娱乐性更高的《暗黑无界》:憎恨联邦的愤怒反派到最后发现是私人恩怨,企业号又双叒叕被炸个稀烂撞来撞去,来了个新的白皮肤妹子玉体抢镜——一样的配方,不那么一样的味道。
<图片1>自09年的重启后,我们花了4年时间才等到《暗黑无界》,而后又是三年才赶上了系列50周年。
但即便如此,这个等待也是值得的。
《超越星辰》有着不输各路豪侠的娱乐性,表现更加漂亮的演员阵容,更包括一个比起前作要更有凝聚力的故事。
和J·J·艾布拉姆斯一气呵成亮点颇多的前两部相比,《超越星辰》的节奏更安静和缓慢,《气质和前两部重启版的 《星际迷航》并不相同,也和《速度与激情》有所差异。
《超越星辰》更像是《星际迷航》 电视剧的其中一集,格调和框架更小,人物精炼叙事紧凑,更讨人喜欢。
剧情的发展基于角色的深度,从而不会显得大而无当力不从心。
正是对角色继承的重视,使得《超越星辰》虽然更贴近原初《星际迷航》,但也和J·J·艾布拉姆斯一样,充分迎合了当代观众,是一个合格的后续故事。
善于利用快速剪辑和快速叙事的林诣彬让《超越星辰》更能抓人,也显得有趣。
同时,《超越星辰》除了更具有力量感,也将叙事的重点落在了主角团队上,而不是和前两作一样,仅仅在柯克和他的队员的关系之间做文章。
而索菲亚·宝特拉的角色可以说是整个新系列中最好的女性角色,充满趣味富有生气,颇为抢镜。
的确,佐伊·索尔达娜的重启版乌苏拉显得顺理成章,但并没有足够的魅力和新鲜感来补充系列的生命力。
至于反派,在双下巴的第三幕结尾处,伊德瑞斯·艾尔巴在为数不多的摘掉假面的时间里展示了相当惊人的能量、但作为系列连续第三个非美国反派和连续第二个英国反派,或许是因为伊德瑞斯·艾尔巴的历史形象多是正面,这个苦大仇深的反派形象依旧混成了人肉背景,远不能和《天幕坠落》的哈维尔·巴登相提并论,也就是比《碟中谍4》要强一丁点。
尤其是在过了高潮的第二个下巴时间里,显得相当尴尬和令人迷惑。
伦纳德·尼莫伊作为接续新版和旧版的唯一存在,《超越星辰》在庞大的视觉冲击下,也微妙地对他和刚刚去世的安东·尤金做出了致敬,虽然达不到保罗·沃克那般肉麻和情深义重,也算是有所交代。
相比之下,饱受争议的苏鲁同性恋情节完全就是删掉也无妨的鸡肋戏,高举着增加少数族裔露脸机会和同性之爱的两面大旗,闪耀着PC政治正确的伟大光辉,何其壮观和不知所谓。
<图片2>简言之,《超越星辰》的故事更紧凑更流畅, J·J·艾布拉姆斯风格的叙事也得到了弥补,但林诣彬引入的过量动作戏并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解。
动作戏的增加导致叙事结构简单化和破碎化,部分情节不够连贯,人物脸谱化,尤其是反派部分缺乏条理。
但好在框架设计是简洁明了的麦格芬抢夺大战,不刻意求新求异,也没有足够的探索性,是一部看似突破甚多,但仍然缺乏力度的试水之作。
但在今年不断的英雄撕逼中,《超越星辰》的“团结就是力量”显得格外罕见。
终于,观众所喜欢的主角们不用和《美国队长3》《正义黎明》一样,因为一些奇怪的原因就大打出手了。
《超越星辰》没有在人物关系上设置不必要的冲突,这就已经是在当下的环境和风气中的一股清泉了。
连万磁王都能浪子回头,你瞧,不撕逼明明也能很幸福嘛。
<图片3>
看完电影,我产生了如下问题:1、突然冒出来个外星人,翻译系统就能翻译语言了?
根据影片叙述,这个冒出来的外星人是未知物种,说着未知语言。
按照这个逻辑,即便是电脑语言库当中也不应该有相关记录吧。
然后,强大的翻译系统,立马就进行了翻译……简直是神啊!
2、突然冒出来的外星人,说啥你都信?
然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外星人说飞船坠毁在另一个不知名的星球上,要救援。
于是,男主就开着飞船去了。
我说,你们星际联盟做事这么简单干脆的吗?
人家说啥都信?
也不调查一下?
吃瓜群众都能一眼看出个外星人不是好人啊!
3、这个号称最高级最先进的太空球站,距离地球到底多远?
从正常思维逻辑上讲,比较高级的太空站,距离地球应该不会太远。
然后,男主说,这是他们5年计划的第三年,那他们此刻应该在很外面很外面的宇宙空间里了吧,不是探索未知世界么?
好,就算你说,5年还要算上折返的时间,那第三年也应该是在最最最远的地方了吧。
然后,在这么远的地方,就有那么个最大最新最高级的空间站?
那他们还探索个毛啊。
4、最流弊的战队,抵不过,一首歌?
是的,强大到不行的蜂窝般的强大外星人战队,就败在,一首歌上。
能不能给我一首歌的时间,让我炸掉整个外星人舰队所以,这是故意的幽默吗?
5、最流弊的基地,连个战斗机都没?
敌人打到你内部来啦!
辣么流弊的高级基地,居然连个飞机都没开出来,全靠主角和他的队友!
所以,球上的其他英雄和战机都是被主角光环炸掉了吗?
好吧,不多问了,反正,作为一部商业片,还是可以的,不用太苛求,看看特效啥的,不用动脑子,全当放松两小时好了。
感谢Beastie Boys乐队,在《星际迷航3》两个小时即将结束的高潮部分用一曲高分贝硬派朋克摇滚拯救了宇宙。
也顺便将我从强忍着瞌睡的无聊中拯救了出来。
小伙伴们纷纷揉着眼睛,带着一脸懵逼压低声音问我:演到哪里了?
好吧,就让我试着复述一遍这部真的让人提不起劲的科幻大作,到底是如何对观众进行催眠的……###话说《星际迷航》系列,虽然重启后拍到了第三部,但脱胎自电视剧的剧情决定了它的观影门槛——哪怕你完全不记得七年前的第一部和三年前的第二部讲的是什么玩意,也基本不影响你的观影理解。
《星际迷航》系列的海报一直是超水准的,特别是第一部影片开始,柯克船长以斡旋大使的身份企图去化解星际纠纷,他带着一个神秘的小铁盒,虽然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但是看上去很牛逼的样子,令人不明觉厉。
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和我们都知道了,这个铁疙瘩是件大杀器。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显然小个子外星人和地球人柯克船长都不识货,双方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
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外星生物群殴男一号,不过因为主角光环,呵呵,你们都知道的,毫发无伤的柯克船长又可以换新制服了。
总之,进取号回到了中转基地,柯克船长提交了他的职称评定申请:中将。
潜台词就是,老子不想干了。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收到了一个长得挺丑的外星女人的求救信号。
每每看到这张脸,总让我想起早上煎锅里那个失败的煎蛋柯克船长,决定在退休前最后一次见义勇为。
因为有了这么一个伟光正的领导,所以全体主角们一致决定把脑子留在基地,乐呵呵地冲进了敌人的陷阱。
于是,反派一号人物克劳——一个长得更丑的外星男人——就带着幸福来得太突然的表情,轻而易举地在人海战术下把进取号一锅端了:除了船员全部被俘虏,进取号也被拆成了铁饼,坠毁在异星。
反派一定要这么丑?
不!
还记得上一部《暗黑无界》里的卷福吗?
上一部的福利还真是好啊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柯克船长以及锅盖头史波克、老骨头、契科夫、苏鲁、乌胡拉以及斯考特,在坠毁后决定去捞人,尽管这其中发生了很多波折,不光偶遇了满脸纹身的外星姑娘,同时也升华了友谊,但基本上情节可以概括为:在这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引起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负责工作的一把手甚至亲临事故现场,对营救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他要求,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开展救援工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同时,工作小组迅速成立了应急领导班子,第一时间赶赴一线部署工作。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奋战,工作组圆满完成了任务,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事故中的相关群众均表示情绪稳定,而死伤人员家属的相关安抚工作也顺利进行。
据悉,今日针对这期事故的表彰大会即将……
外星也流行葛优瘫,这妹子一定得罪了造型师[img=7:C]皮皮虾星人,看得人胃口大开[/img]嗯,总之这期间的剧情基本就是段子和枪火齐飞,大家有惊无险的又一次(咦,我为什么要说“又”呢)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间。
差点一波全灭的基地,还是秉承着“都是自己人,何苦难为他”的精神,准备为男一号柯克船长授予了高级职称。
但是,考虑到退休后就不能再坐飞船公费环游宇宙的他,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延迟退休。
基本上,《星际迷航3》就是在用老套的好莱坞标准结构讲述一个更加老套的拯救故事。
接受过刘慈欣《三体》黑暗森林法则洗礼后的观众,再想沉浸于一切向着光明的宇宙田园诗,其难度之大堪比破壁人。
这种宇宙大同的天真幼稚,以及混搭着蒸汽朋克而来的科幻世界,充其量只是一个空间尺度更大的冒险故事。
太空中的《完美风暴》
没有这一段,电影二星半唯一带点新意的可以为电影补上一颗星的,也就是一首朋克救宇宙(我建议伊坂幸太郎向阿里影业索要版权费)在视听觉上对于观众的有限补偿:数以万计的虫子飞船卷曲成巨浪裹挟而来,再在烈焰中化为齑粉,给人一种太空冲浪的激爽感。
但这种快感如潮水,来得快去的也快,喧闹归于寂静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空虚感(总觉得这段文字哪里不对……)
然而这种科技水平,对于三体星人来说,两个字:虫子就像激光剑总能撩拨星战粉丝的心弦,对于科幻迷以及《星际迷航》的拥趸来说,无论林诣彬对于三部曲的收尾工作是好是坏,进取号的每一次曲率推进都可以深深触碰到他们精神的G点,换来内心彭拜和价格不菲的门票。
但假如你对《星际迷航》的宇宙大折腾和朋克摇滚都没有兴趣的话,希望你被拉进影院的同时记得带上一个可以充气U型头枕,好好睡上一觉……
身为一个粉,这片我给了5星,但是如果不是粉,打5星基本是不可能的,对于从来没看过ST相关电影电视的人来说,给3星我都可以理解。
现在豆瓣排名第一的1星评论尽管打分太低(这片你tmd打一星你让那么多国产垃圾片怎么活??
豆瓣可没有负分系统。
好歹给个3星保底吧!!
差评也客观一点好么!
而且ST13现在的豆瓣打分并没有因为粉丝情怀而拉高太多,7.8分还是很客观的,不值得你这么损它。
豆瓣现在好莱坞大片普遍有20w+人打分,而ST这个在国内依旧小众的IP,粉丝打5星的估计也就几千个人),但部分吐槽很实在。
最明显的就是一些技术性小槽点,热血类科幻相关商业片的通病,比如,玻璃说碎就碎,说不碎就不碎。
我一直觉得进取号的舰桥放在那个辣么容易被毙掉的位置很不科学……这次相位枪开了两枪就碎了啊喂,你遇到敌方相位炮怎么办!
怎么办!
难道舰桥玻璃前有10重护盾么???
(出坑太久,谁告诉我一下ST里有没有SW遍地都是的energy shield,专门解决舱破人被吸入太空的问题。
印象中有,但应用少。
)最后和反派的打斗也是,玻璃说碎就碎啊!
那个城里地方的玻璃相位枪开两下就碎我可以理解,但你们好像没开枪??
是砸碎的?
NX飞船好结实,从山崖那么掉下来竟然没有翻跟头,腹部一路摩擦完好无损。
讲真你们不戴护颈光使用跟克林贡绶带一样的安全带,经过那个180°过山车开的脖子没有断掉么???
还有,我怎么印象中护盾升起的时候不能开火来着……不过我记得AOS第一部时就忽略了这点……嗯,开船技术真好,NX一路竟然没被小蜜蜂戳个千疮百孔,大概你们导航系统好……神规避。
进取号遭袭的时候好像封仓很快啊,一开始那么多hull breach竟然大多数人都活的好好的……裂口也没有因为小蜜蜂扎针导致压力骤变而扩大(感觉小蜜蜂那飞船就是为了扎针用的……扎进去直接封堵……)进取号也真结实,就剩个碟部都那样了竟然没有翻滚着坠入大气层,因为后方引擎还在推进吗?
进取号这次好像死人真的蛮多的,NX不大,20人传送中间还要充能。
感觉就撑死200人活着出来了……优点是故事逻辑清晰,前后呼应,人物发展都有条不紊,没有重大逻辑错误。
先讲人物发展。
小舰长和大副经历这次事故还是觉得深空探索外交任务才是自己志向所在。
医生完全是知心大婶啦!
还开发了隐藏的驾驶技能,但其实老骨头是个特别稳定的人物,谈不上成长,每部电影都会把这个人物讲得更为深化,这次着重是他和大副。
uhura因为是这次只能算女配,所以其实也是开启之前两部不讲的隐藏技能——通讯官可不是接接电话翻译一下而已,她是人精啊,心思缜密,眼观六面耳听八方,(但这里有个败笔,作为舰队军官,保护上级军官是义务,她把舰长分离出去应该首要是职责所在,而不是星联舍己为人的优秀品格),想办法发讯息,后来发现boss身份。
关于BOSS黑化和吸血线路,逻辑没有问题。
黑化是因为星联对外抵抗侵略多年,死伤惨重,民族主义精神的热血劲过后突然和敌方签和平协议,很多军人是受不了的。
BOSS被分配舰员开启和平任务以后,如果不出意外,即便他依旧看前任敌人不爽,也不会拿一船人性命声誉开玩笑跑去挑衅,一开始也并没有这种“你不大我逼着你打”的情绪……真是荒岛求生太久加PTSD才变成极端的。
吸血问题没讲清,但如果看仔细了逻辑推测能推出,吸谁像谁,不是个人,而是像那个种族。
关于妹子的影分身问题……这个虽然没有解释,但靠观众脑补也能知道个大概。
肯定是全息设备,甚至是小型传送器。
这个宇宙的科技水平高,有TNG那个时代的黑科技不成问题(反正已经舰碟分离了,一下先进了差不多100年……)……而且讲真,我觉得在星联TOS时期,既然都能有传送器和食物生成器(那玩意儿叫啥来着)这种东西了,一个全息影像不应该是问题。
不记得TOS当时怎么说的了,我更倾向于当时这种东西没有应用于舰队娱乐和医疗而已,实际已经发明成熟了。
关于boss怎么收服一群喽啰的,大概因为采矿吧,手下没见过世面,一下由原始矿工变成高科技矿工,以为boss是大恩人,实际不说完全私欲,但跟着疯子混没好处的……放摇滚那段,逻辑不算太严密,但根本上没有啥问题,扰乱对方通讯嘛。
其实可以先通知基地内部开始放歌,这样一开始就不会让boss三条船冲进去了。
但是为了表现主角们的开船技巧,所以要先搞点大场面集体引爆什么的……前后呼应搞得特别好,摇滚啦,kirk和柴烤麸误入妹子领地被烟雾固化封住在后面飙车时的应用啊,全息黑科技啊,老骨头和spock一度熟悉过地方飞船所以后面可以开啊,写着写着又没力气了,不写了……译误只看到一个:老骨头在和失血犯迷糊的大副互诉衷肠(喂)的时候说“你想要回去(和同族)造小瓦肯(所以你的人类女票当然要跟你分手!
)”,被翻成了回去建造小瓦肯星。
这么翻译笑点立刻没了啊!
i mean it was ok...
还可以,起码比蝙蝠侠大战超人和美队好看
单棍小花脸难道不应该是达斯魔的闺女吗?里面有个小Boss说你记得你爸是怎么死的吗?——被欧比王弄死的啊……
看完耳鸣系列
流水线出不了好货
这版柯克船长总是迷茫,拍得很“寻回自我之旅”的感觉,其实是打一胜仗就好了,就又想玩了,典型二十郎当男。正派人设粗糙脸谱,老骨头做作的便秘脸,史波克类似TBBT谢尔顿,但台词如此弱智,电影还不如电视剧用心;反派深度似有实无,只好看作psycho;再埋点前作梗。套路和粗制滥造都学了漫威。
特别良心的一点是每一个角色都很饱满而且看得出角色的合理成长,anton小天使 :( sulu有点帅的
出生星 情緒感覺哭 家人 South Node 南交點 靈前生一直做的事今生留有前生一直做的事可繼續做的事 Simon Pegg 處女星 12房其中1房 Chris Pine 水瓶星 5房獅子 Zachary Quinto 白羊星 5房獅子 Zoë Saldana 白羊星 9房射手 Justin Lin 獅子星 12房其中1房 Idris Elba 蟹星 12房其中1房
我只能说,孜孜不倦地“重启”,终于毁了“星际迷航”这个经典IP。场面还行管个屁,科幻的内核早就不知道丢在哪儿了。是否也可以理解为,现代人越来越没有科学精神和人物素养?
瓦肯长流,生生不息。
睡的很香。
结尾没有彩蛋不用等了。Spirk糖是有的,具体repo等二刷(也有可能三刷)之后再说~
摇滚乐救人类,婕拉好美
Boring到发指,画面墨黑,打斗混乱,令我都看不清小舰长的湛蓝瞳孔,想念JJ的紧凑情节,光亮画面以及狂被吐槽的光晕。唯一创新是拆散主角们让他们分组发展,情节却依旧乏善可陈。开头太疲软无力了,看看JJ是怎么开头的!气死我了!
2016夏天唯一能看的Blockbuster。1&gt;3&gt;2。
这是AI写出来的剧本吧?😓
出字幕才发现这次主编剧之一是瘦瘦(另一个客串了Sulu男票!),怪不得高潮的解决方法会这么宅好喜欢,最后原初全家福和企业号重建的场景也直戳泪点 In loving memory of Leonard Nimoy. For Anton.
实在要比第二部好看太多了,反正令人印象深刻了许多,故事无时无刻都处于一种高潮迭起的状态,用于过度的文戏也是充满了一些智慧的小幽默,不光避开了那些使人犯困犯尴尬的拖拖拉拉,还让人物变得更加的立体,大家都有足够的发挥空间,让整出戏都具有十足的看点。致敬的桥段固然煽情,但真的很感动。
睡着
妖都首映式,亲眼看完派派他们后又在银幕里和他们相会。与J.J. Abrams前作截然不同的《星际迷航》风格,前面紧张磅礴,后面趋为沉闷。当AOS老一辈的照片出现时十分泪目!看着Anton Yelchin的镜头总涌起阵阵感伤。确实比不上前作,但我就是要打满分啊!In memory of Leonard Nimoy.For Anton.最后主演们轮流念经典对白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