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观点,本片肯定是女权主题大于反乌托邦主题的。
原因有几点,第一,这个乌托邦表述得并不细致完善,交代了一下就拉倒了。
甚至最后怎么登入登出,乌托邦里的诸多BUG(如坠落的飞机,空心的鸡蛋和时不时的震动)诸多异常,都没有交代清楚。
第二,在里面风险还很高,死是真死啊。
想突破这个乌托邦也是轻而易举。
开个车就办了。
所以说,他们收费肯定不太贵。
简直是拼多多模式。
所以反的这个乌托邦也是便宜没好货。
纵观全片,大部分笔墨都用来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和人物的情感关系。
总结一句就是失败者丈夫联盟想靠VR困住妻子,那绝对不可能,的故事。
细看看就知道,能花钱把妻子安在这里的丈夫在现实世界都是撸泽。
但是反过来一想,事就多了。
这些男性在现实中无法给予妻子优渥的生活,于是集资团购了一个。
太太们发现是假的玻璃钻戒和A货包包,当时就不干了。
最后汇聚成一句:“我不在乎他有没有钱,我是不能原谅他骗我。
”于是直接给他砸死,扎死就完事了。
人家没你过得好好地,有你反倒被VR扣押了。
那谁的问题?
谁的责任?
最后一看你都是假富二代,假社会精英,人家高低不跟你过了。
这时候才出现了影片的核心议题,是你们男人自己烂,自己渣。
吃软饭还整假货世界骗人家,还不让走,不弄死你弄死谁?
非常喜欢这种电影:优雅整洁的表面下,完全颠覆秩序的混乱内核。
电影画面颜色悦目,音乐有种队列般的整齐,以及队列出现在不该出现地方时的诡异,如同一双阴鸷眼睛藏在暗处,一丝不苟地静静观察。
电影中出现的每个人都是中产阶级的打扮,合身的简洁裁剪连衣裙,端庄的发鬓,早上吃咖啡、煎蛋和培根,晚上吃牛排,日复一日,重复着的体面的生活。
女主角爱丽丝健硕漂亮,是优异的选择,这种健康的美丽与男主角的虚弱苍白形成对抗,我们得以看出二人关系的奇怪之处:爱丽丝看上去不是无所事事满足于八卦和休闲的家庭主妇形象,她太生机勃勃,并且看上去尤为强大。
而男主角身为养家的角色,却实在太过粘腻,他的深情款款与身份不符。
秩序的裂缝出现了,爱丽丝先是看到朋友发疯,之后面对目睹的现实,产生了说不清楚的不信任感。
她与建立所居住社区的大人物在餐桌上展开辩论,像闹脾气的小孩子,因为她也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她朦胧地感到——尤为珍贵的是她绝对相信自己——她们是被控制的,必须逃走。
爱丽丝以为他们只是被控制在社区中,然而,在影片的后1/4处,我们才知道,她被困在一场虚拟游戏中。
现实世界失意的人,可以与胜利社区签订协议,而后做到身体处在无能为力的现实世界,感官却走进了人人皆为中产的胜利社区。
爱丽丝是一名护士,丈夫无业在家,爱丽丝在手术室工作三十小时后,回到家中,无所事事的丈夫希望她做饭,还希望她做爱。
当这些在现实世界成为虚妄,虚拟世界的丈夫,一个荣升为一家之主的男人,每天回到家依然只渴望吃饭和做爱。
这便解释了虚拟世界中,丈夫的虚弱与他身份的别扭之处。
令爱丽丝发疯的原因在于丈夫擅自剥夺了她的真实生活,她失去了让她疲惫万分也令她存在的护士工作,而是日夜躺在家中,身体如同尸首,被连接上胜利社区的仪器,陪伴一事无成的丈夫过一场虚拟人生。
然而,一个问题出现了,这种令人羡慕的中产虚拟生活,明明是个不错的休闲娱乐,为何要瞒骗另一个人呢?
为何不能两个人商量好了,在闲暇时间一起欢度?
对于爱丽丝来说,可以解释为她繁忙的护士工作,让她在闲暇时只想睡觉,无心虚拟旅游。
然而这应该在电影中呈现出来,而非让观众牵强找原因。
比如让爱丽丝的丈夫邀请她一起玩一个游戏,去一个地方,等等,被爱丽丝拒绝后,才出此下策。
电影故事本应该被讲述的更完整,但它努力去暗示女性权利被剥夺的残酷,太多观点,太少呈现。
故事本可以更加丰盛的。
比如,爱丽丝的好朋友邦尼是自愿加入胜利社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讲一讲她的真实生活?
三言两语也好,一分钟的故事镜头也好。
还有其他几对夫妇,他们的相遇是被设定好的,而真实生活中,这两个人认识吗?
是否是找不到女朋友的男人绑架了陌生女人?
胜利社区表面上的主理人为什么被他人偶般美丽的妻子杀掉?
这么好的素材为什么不展开讲一讲?
而要放那么多爱丽丝陷入魔怔的镜头呢?
以及,最重要的,这是一个要付出何种代价的游戏?
为什么在虚拟世界死去的人,现实世界也会死去?
如果只想让电影陷入两性对立,是低级的事情,喊口号的事,并非电影。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是我喜欢的类型,只是遗憾,它本可以更好的。
也许导演准备要讲出一个寓言,但作为一部电影,看了半个小时我就已经彻底失去耐心。
我觉得逻辑上不太严谨,比如女主在院子里刚看到女邻居自杀,马上不知道从哪儿跑出两个红衣人迅速将她抬离事发现场——很明显她们早就被严密监控了。
到了晚上,她又被放回家,丈夫说这是你的幻觉,邻居只是擦玻璃不小心掉下去摔伤了,正搁医院缝针呢。
而她坚持自己亲眼所见。
我觉得就算那是幻觉,但女主被红衣人强制从现场抬走却是真真正正发生的。
如果邻居真的只是擦玻璃摔伤,为什么要阻止目击者?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宣称安全美好的地方,光天化日之下,突然跑出两个人把一个自由人掳走,然后又莫名其妙地放回来,想抓就抓,想放就放,难道这不才是最大的问题吗?
可惜女主并没有替观众就这一问题追究到底。
要注意的是,这个社区里的居民可不是像《欢乐谷》或者《逃出克隆岛》里的居民一样,完全没见过外面的正常世界,他们可是以前从外面的正常世界搬到这个“安全美好”的社区的,所以他们理所应当知道,人是不可以这样被无端剥夺人身自由的。
实在太难看了,太难看了。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似乎有点意思?
似乎导演在视听上很努力地想呈现出那种异样的,惊悚的感觉,但是铺垫太久太久,之后的反转又太老套。
都已经2022年了,还在拍这种万人皆醉我独醒的故事,而且似乎想突出一些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隐喻,但是草草了事地一笔带过。
也不恐怖,也不惊悚,就像一团浆糊。。
Florence演技很好,但是对白太差,剧本太差,真是难为她了。
其他人演技正常水平吧,导致Harry Styles的拙劣演技更为突出。。
他的眼神是没有光的,不会动的。
情绪发泄还可以,但是眼神是暗淡的,也不能说太差太差,但是和同剧组的演员比(例如Gemma Chan,Chris Pine还有Florence),甚至Olivia Wilde,他的演技是最差的。
没什么别的了。
烂片。
悬疑控制科幻反抗暗喻片。
一开始以为是一部暗喻片,妻子觉得不对劲开始寻根问底,丈夫却为了事业不相信妻子,帮着这个叫做胜利的社区掩盖事实,还出卖妻子,让妻子被抓进疯人院。
一直到回忆揭秘,一切才昭然若揭,原来是妻子被丈夫绑架在虚拟世界,让妻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这种剥夺妻子生活自由的做法让人发指,虽然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爱,为了两个人永远在一起,妻子觉醒后,全力反击,逃出升天。
女主在一个家庭里生活,每天都很幸福,丈夫很爱她,很渴望她,生活很幸福。
丈夫每天一早去工作,妻子烧好饭,让他吃完送他上班。
然后开始打扫,烧好饭等她回来。
本来大家过得相安无事,顺理成章,但是有一天有一个黑人女子闯入生活,告诉了她一些事。
一开始她没有想什么,但是一次外出,她看到一架飞机坠毁了,她要公交司机开车去看看,司机拒绝了。
她只得自己跑去看,看到了一个像蒙古包一样的玻璃房,她触摸了玻璃就失去了意识。
等她醒来,已经在家里了。
她一天外出回来,看到告诉她事情的黑人女子用刀划开了自己的脖子。
但是却被告知黑人女子得了神经病,关进疯人院了。
这让女主耿耿于怀,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头。
她告诉自己的闺蜜这个事情,闺蜜劝她不要多想,劝不了就跑开了。
然后就是在一次派对上,这个社区的带头人跑来威胁她,告诉她不要乱说话,就算说了,也没有人愿意相信,并表示很喜欢她的觉醒,有这样的对手很开心。
以为这样可以怔住女主,没想到女主竟然与他针锋相对,在聚餐时质问大家是如何相遇的?
大家为什么整天被关在家里?
丈夫们的工作是什么?
大家不欢而散。
女主劝丈夫离开,丈夫却出卖了妻子。
女主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
经过治疗她出院了。
但是很快她就回忆起自己和丈夫的过往。
原来女主是个外科手术助手医生,专门负责帮人缝合手术刀口的。
而丈夫是个没有工作,一天到晚都在家上网的软饭男。
男主的求欢请求也屡屡被拒绝,让丈夫很有挫败感,于是丈夫就注册了这个社区,让两个人一起进入虚拟社区,让自己和妻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这样的生活是自己梦寐以求,但是妻子的自由被剥夺,虽然丈夫以深爱妻子来搪塞,还是被妻子用烟灰缸砸死了。
闺蜜跑来,告诉她一定要跑去看到“蒙古包”的地方,才可以重启,回到现实去。
女主一路狂奔才逃出了追击,来到了“蒙古包”,触摸回到了现实。
女主演得很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瞳孔的放大缩小,很有代入感,就像戴上了进入虚拟世界的眼部机械一般。
一群女子跳舞很古朴,很诡异,代表着现实也虚拟的界限。
后面的反转加分,虽然一开始就觉得这个社区不正常,但还是猜不到这样的结果。
在虚拟世界里杀死你,现实中你也会死,有点《盗梦空间》的既视感。
红衣人应该是对脑部控制的装置。
满满对男权的控诉,昭然若揭,女性导演的总体认知。
女主们都很美,男主们也很帅,就是被困在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
但是到底是男方,还是女方不得而知,可以拍成连续剧,有点意思
悬疑控制科幻反抗暗喻片。
一开始以为是一部暗喻片,妻子觉得不对劲开始寻根问底,丈夫却为了事业不相信妻子,帮着这个叫做胜利的社区掩盖事实,还出卖妻子,让妻子被抓进疯人院。
一直到回忆揭秘,一切才昭然若揭,原来是妻子被丈夫绑架在虚拟世界,让妻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这种剥夺妻子生活自由的做法让人发指,虽然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爱,为了两个人永远在一起,妻子觉醒后,全力反击,逃出升天。
女主在一个家庭里生活,每天都很幸福,丈夫很爱她,很渴望她,生活很幸福。
丈夫每天一早去工作,妻子烧好饭,让他吃完送他上班。
然后开始打扫,烧好饭等她回来。
本来大家过得相安无事,顺理成章,但是有一天有一个黑人女子闯入生活,告诉了她一些事。
一开始她没有想什么,但是一次外出,她看到一架飞机坠毁了,她要公交司机开车去看看,司机拒绝了。
她只得自己跑去看,看到了一个像蒙古包一样的玻璃房,她触摸了玻璃就失去了意识。
等她醒来,已经在家里了。
她一天外出回来,看到告诉她事情的黑人女子用刀划开了自己的脖子。
但是却被告知黑人女子得了神经病,关进疯人院了。
这让女主耿耿于怀,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头。
她告诉自己的闺蜜这个事情,闺蜜劝她不要多想,劝不了就跑开了。
然后就是在一次派对上,这个社区的带头人跑来威胁她,告诉她不要乱说话,就算说了,也没有人愿意相信,并表示很喜欢她的觉醒,有这样的对手很开心。
以为这样可以怔住女主,没想到女主竟然与他针锋相对,在聚餐时质问大家是如何相遇的?
大家为什么整天被关在家里?
丈夫们的工作是什么?
大家不欢而散。
女主劝丈夫离开,丈夫却出卖了妻子。
女主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
经过治疗她出院了。
但是很快她就回忆起自己和丈夫的过往。
原来女主是个外科手术助手医生,专门负责帮人缝合手术刀口的。
而丈夫是个没有工作,一天到晚都在家上网的软饭男。
男主的求欢请求也屡屡被拒绝,让丈夫很有挫败感,于是丈夫就注册了这个社区,让两个人一起进入虚拟社区,让自己和妻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这样的生活是自己梦寐以求,但是妻子的自由被剥夺,虽然丈夫以深爱妻子来搪塞,还是被妻子用烟灰缸砸死了。
闺蜜跑来,告诉她一定要跑去看到“蒙古包”的地方,才可以重启,回到现实去。
女主一路狂奔才逃出了追击,来到了“蒙古包”,触摸回到了现实。
女主演得很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瞳孔的放大缩小,很有代入感,就像戴上了进入虚拟世界的眼部机械一般。
一群女子跳舞很古朴,很诡异,代表着现实也虚拟的界限。
后面的反转加分,虽然一开始就觉得这个社区不正常,但还是猜不到这样的结果。
在虚拟世界里杀死你,现实中你也会死,有点《盗梦空间》的既视感。
红衣人应该是对脑部控制的装置。
满满对男权的控诉,昭然若揭,女性导演的总体认知。
女主们都很美,男主们也很帅,就是被困在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
但是到底是男方,还是女方不得而知,可以拍成连续剧,有点意思
作为创意,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但在科技感的体验上,倒也引人思虑……倘若世间男女都能过的幸福美满,如同神仙眷侣那般,必定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对立嗤之以鼻,可惜,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只能说尽量努力……个人愚见,好对异性批判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被渣人伤过被社会舆论所引导,不能形成更深层次的见解即便独身一人,过的也不快乐有意制造打拳,从中谋取利益……我相信自己变好了,遇见的也会是更好的对方,不是有句话叫旗鼓相当吗,当你的知识和阅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屏蔽掉憎恶的种种,也会用全新的眼光来适应、改变当下的风气,届时,我们将会看到男女之间更为真实的本质,而非愤怒,亦如董宇辉说过的那句话,只是还没长大吧……
和《楚门的世界》《超体》《黑客帝国》《逃离克隆岛》等电影类似,这又是一部建立在西方哲学重要根基之一“柏拉图的洞穴之寓(Plato's myth of cave)”的电影。
柏拉图传达的最核心的理念是:什么是真正的现实(reality)?
人们如何能觉醒并认知真正的现实?
但不同于上面提及的电影,Don't worry darling这部电影把目光聚焦在女性的觉醒和自由。
女主角和周围的邻居们一起生活在“安全、幸福、和谐”的社区里。
丈夫们工作体面,早上西装革履地驾驶着五颜六色、价格不菲的汽车出去工作,妻子们则在家日复一日重复着泡咖啡、煎鸡蛋培根、烤牛排、擦玻璃和浴缸、听着电视里对于美好社区的夸赞的生活轨迹。
邻居们常常开心聚会,社区领导者常常办个大party然后来一场振奋人心自吹自擂的即兴演讲。
这里拥有着美好的一切。
然而邻居之一黑人妹子却打破了女主眼中完美无瑕的生活,她声称这里的生活是一场骗局,她说自己的儿子被他们夺走是她试图离开这里而遭受的惩罚,她想要向女主求助,别人却都认为她疯了。
最终她当着女主的面一刀抹了自己的喉咙从房顶坠落,却被奇怪的红衣人收走尸体。
期间女主也曾坐在巴士上看到坠落的飞机,为了去救人而来到山顶一处拥有很多镜面玻璃的奇怪建筑。
但每当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女主似乎要觉察到什么时,她就会昏迷,醒来时又是一片岁月静好。
当她焦急向众人包括自己的丈夫诉说这些时,人们却都告诉她:停下吧不要再说了,你也该去看医生了。
正如柏拉图的故事里那样,当洞穴里第一个觉醒并离开洞穴探查到真实世界的人再度回到洞穴,试图告诉洞穴里的人真相时,洞穴内的人是不会相信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带来的曙光让越来越多的人觉醒,女主显然就是觉醒者之一。
她开始越来越多的做噩梦,噩梦里是汇聚成瞳孔形状的芭蕾舞者,舞者们就是自己社区里一起练芭蕾舞的邻居妻子们的脸。
她努力想要说服丈夫一起离开,却被丈夫叫来的红衣人拖进手术室重新洗脑。
原来深爱的丈夫才是主动帮她营造虚假生活的始作俑者,而她本来是一个事业繁忙的医生,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而丈夫自己一事无成却不想失去她,所以隐瞒她让社区的人帮她清洗了记忆,一起进入虚拟社区过起了美好生活。
女主被再度洗脑后,生活又回到了之前按部就班的样子,但丈夫无意识哼的歌很快再度唤醒了她在现实世界中的记忆。
这次,她选择一刀捅死丈夫,在邻居好友的帮助下,来了一场大逃亡。
在社区领导人打电话催促手下把她抓回来时,社区领导人的妻子也云淡风轻地一刀捅死了丈夫。
原来她也早就觉醒了。
在影片最后,她终于回到了山顶上那面沟通虚假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玻璃面前,旁白又一次映射了柏拉图洞穴之寓:once someone realizes the reality, then let them go (当有人意识到什么是现实时,就放他们离开给他们自由吧)。
至此,全片结束。
电影中有几个片段非常耐人寻味。
比如当女主觉察到美好社区是场骗局,邀请了社区领导人和邻居一起到她家聚会的时候,社区领导人说很期待她的反抗。
但身为一个衣食住行全靠丈夫的全职太太,女主所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反抗也只是坐在桌前质问邻居们难道没有察觉到大家的经历为什么如此雷同?
因为那些都是社区给他们灌输的虚假记忆!
然而,社区领导人妻子几句反驳、领导人一句“走吧”,大家就纷纷离开。
事后,她能做的也只是不停哀求丈夫带她离开。
在社会资源和话语权完全依赖他人的状态下,她的所有反抗都如此苍白无力,掌握资源的人只需要轻飘飘一个电话、一个眼神就可以置她于死地。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她想起原来的记忆时和丈夫发生争执,丈夫口口声声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好,都是因为觉得她之前的工作太辛苦了想让她开心,都是太爱她了,而现在他可以给她一切。
而她愤怒地指着自己胸口说,不需要你来替我抉择,那是我自己的人生。
当他质问丈夫邻居妻子们都是怎么来的时,丈夫说大部分是人口贩卖(traficking)得来的,讽刺度更是拉满。
此外,闺蜜邻居的反转也很有意思,她是知道一切却主动选择进入社区生活的人,因为在社区里她没有失去她的两个孩子。
如同柏拉图的故事里一样,电影里也分三种人:操纵虚假世界的人,被困在虚假世界里不自知或试图觉醒的人,明知是虚假世界却依然选择欺骗自己留在这里的人。
闺蜜显然就是最后一种,而我们日常生活里,恐怕也有大把的人是最后一种。
总之,这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男帅女美,以哲学架构为依托,经典框架里却又用独特的女性视角映射了这个世界里男性对女性的绑架和利用。
很多细节都非常有意思,导演很有诚意。
值得女孩子们好好看看!
一群废物男以爱为名,想把女性塑造成自己喜欢、可以控制的样子的故事。
说真的,如果都有了电影里这种技术,自己捏脸弄个虚拟女友不是更好吗?
或者搞个《西部世界》也可以,就别去祸害别人了。
电影的主题很宏大,但问题是形式大于内容。
有些地方还是挺吓人的,比如日常生活里突然出现一些细思极恐的事情,这些小细节还不错,但故事本身悬疑感其实做的不是很足,故事性一般般,而且还有很多bug,比如那个引发一切的坠机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电影的主题很打动我,让我看完后觉得挺难过的。
我觉得这电影反应出了现实里一部分人的感情悲剧,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完美情人”,但大部分人都找不到。
即使已经有了伴侣,内心里还是会把伴侣和心中的完美情人做对比。
又或者,总是想把别人改造成自己喜欢的,让自己舒服的样子。
永远爱而不得,永远伤害身边人,最终形成了父权对人性的压迫。
我也还不是很懂什么才是爱情,但我知道爱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上,而不是一方想控制另外一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不过我还是很想吐槽啊,你都搞出这种虚拟世界的技术了,居然还拿来PUA女性,真是大材小用!!!
应该搞个《头号玩家》或者《刀剑神域》啊。
这不比搞Cult搞PUA赚钱吗?
格局啊!!
很喜欢把女性整齐跳舞的样子比喻成眼睛的样子。
代表女性视角。
也很喜欢前面的悬疑风格的节奏,虽然后面在惊险的时候几次为了埋内省的线,导致逻辑有些牵强。
自由的动态的还是静止的幸福的因为动态而具备自我意志的价值展现,而静止过程中则没有这样的机会展现自我。
而自我意志的价值体现这事儿本身就也是动态的,它可以积极也可以消极,它可以被欢迎,喜欢,追求,也会被抗拒,厌烦,排斥。
所以说女权不止是在探讨女性,而女权话题确实可以让我们借此思考更多关于人性的话题。
包括情感羁绊和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
情感中的所谓体谅帮助,是否有在束缚甚至切段某个人人生中的可能性?
这又是爱的课题…最近在听bell hooks讲爱的事儿,她认为是有完美的爱的,但大家不相信…我也不相信…我认为人性本就好坏并存,爱也是,而且“完美的爱”?
听着像不像那整齐划一的舞步?
整齐,creepy但不也是一种美?
所以有些人就是追求更多可能性,有些人追求完美,有的人追求正确,有的人追求人中龙凤…每个人都不完全一样,但又很像…“反之,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事情的发展总是或左或右。
温和地平衡的,反倒是脆弱的,短暂的。
难道那个孩子没了的母亲进入这个虚拟环境疗伤是完全错误的嘛?
当如果真的可以让她缓解情绪,我们又怎么能够说她不对?
或许自由的概念里本就该包含着放弃自由这个选项,自我意志价值体现也应该有不体现价值的价值。
因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中生有,生生不息。
过于冗长,主题表达的不清不楚,一星给导演的努力,一星给哈卷的颜值。
天选的电影解说素材
【3.5】有一种很老派的好看(反乌托邦、心理惊悚、恰当的结构),没有像当代独立类型片那样追求过度的形式感还挺欣赏的。不过很显然,从叙事角度来说这几乎是个半成品,此前有效的搭建最后都功亏一篑,但我们仍能看到王尔德作为导演的执行力的体现。可这哈卷演的是个啥啊,您还是老老实实唱歌比较好。
本来还以为是不是和外星人有关后来看介绍只有悬疑没有科幻,猜想不会是精神脑控吧,果然是~~~还好姐妹最后没有恋爱脑成功逃脱幻境。
细节合情而整体不合理-10/18/22 at AMC Ridgefield Park 12
其实是很简单的故事,但即使是重复了八百年的老梗也能让人不寒而栗,因为男性对女性的软化与驯服本来就是很让人惊悚啊喂!“我因为太爱你所以不得不控制你”听起来很匪夷所思,但如果是西装笔挺的Harry Style在你眼前下跪痛哭,谁还能坚持打破隶属于中产阶级的小资生活?理解导演想要在视听方面下功夫以凸显环境的高压和扭曲,但过度饱和的色调和来回闪切的重复画面真的会让人疲倦。Harry没有想象中的烂演技但绝非让人夸地出口。Pugh很适合演这种反抗行的有生命力的角色,Dita和Chan也很美,倒不如说这里面的女性角色都让人不忘。最后,不知道电影方有没有把男女主的亲密镜头当作宣传噱头,我只能说没有必要。因为它真的,不好看。
节奏比较慢,也挺无聊的。
前半部分太拖沓,男女主腻歪的戏过多,剧情不太完整,这个组织目的是啥啊?飞机为啥坠落?后半部分开始起飞,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女性觉醒,挣脱束缚,过自己的人生。
乌托邦科幻+女性困境。
好可惜啊,完全可以更好的!!!
又名:《被困住的妻子》。电影一结束旁边白人妹子的第一句话便是I will never trust a man. 剧里似乎只有皮尤和派派能互相接住对方的戏。
不算太差,可惜坑挖太多了没给填回来。但要和戏外的八卦比起来,电影本身太平庸了。
很多类似的题材,同样看cut
不够深入也不够放肆,casting a bit weird。
冗长。这几年看到太多把平权意识融入故事的恐怖佳作,每每都会惊叹怎么既能有深度还有趣地绵里藏针扎得人心服口服,而这作便是杰作没有滑到的另一个方向:几乎完全靠演员支撑内核,过晚展开的反乌托邦设定,结果真的是冗长且毫无惊喜。3.5归3。
《复制娇妻》网络版
不管是传统主妇娇妻幻梦还是虚拟世界的概念都不新鲜了。但当女人能做男人的时候,男人却没做好准备当女人。
可能因為一直以來都覺得這部戲是個笑話 真的看了倒覺得沒什麼了 節奏不太對tho 最後一個小時玩得我一直看錶⋯可不可以直接一點
最后升华主题后终于明白导演想表达什么了
一开始觉得这个角色太扯淡了 她怀疑生活怀疑社会怀疑一切但就是不怀疑她老公 后来才明白原来就她老公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