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好长,耐着性子看完的。
这男的属于早期的pua吧,连续pua了好几个,他杀的那些姑娘们也真是倒霉,也看出来美国约炮方面的开放程度那么早。
女主真好看,那么想奥黛丽赫本,长的一张天真可爱用不衰老的脸蛋。
男主对于真实案件中嫌疑犯的还原度真高啊,看来是前期没少做功课,演技还是挺到位的。
这电影是想告诉大家那些变态杀人犯平时看上去也和普通人一样是么,所以一定要多注意,别相信陌生人
今天,我们换个方式来讲这个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你不敢想象。
首先来看几张照片,你们觉得谁更像是极恶杀手?
A——
B——
C——
orD——
还需要再仔细研究一下吗?
(5分钟过去了...)好,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四位。
先来看C,我想应该没人会不认识,他就是“素媛案”的原型凶手赵斗淳。
这人渣曾经说过:“我又没杀人,不管你们怎么样气愤,总不会判处我死刑的。
我,总有一天会出去的。
”还曾经说出”我喝醉了,什么都不记得了”“我出狱后,要去看看那个女孩”,这种恶心至极的话。
虽然2020年,赵斗淳将会刑满释放,但可怕的是,根据赵斗淳在监狱里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其出狱后再次作案的几率非常之高。
我们无可奈何。
而B,一看表情就凶神恶煞。
他,就是首席门徒理查德·雷瓦·拉米雷斯,被控13项谋杀,5项谋杀未遂,11项性X,14项盗窃罪。
他喜欢夜晚杀人的感觉。
A,大概是最像杀过不止一个人的人了。
可他,其实只是个普通的犯人,只是长得丑而已,还曾经上过美国警局发布的“奇丑无比的罪犯照片”榜单。
那么,就剩D了。
你们觉得,他像吗?
或者说,你们愿意相信他是吗?
不管愿不愿意相信,他的确是恶魔——泰德·邦迪。
美国70年代的“开膛手杰克”,这个世界上最冷血的畜牲。
从1974年起,他一共强X并分尸了35名女学生。
这还只是他自己交代的,实际上受害人可能超过100人。
最小的女孩仅有12岁。
直到1989年1月24日,当一道电流穿过泰勒的身体后,他终于闭上了双眼。
美国女性长达十几年的噩梦也终于告一段落。
就在他被处以死刑的三十年后,2019年1月24日。
网飞推出了一部4集的记录片,首次将这名臭名昭著的杀手的思想公之于众。
这是一位年轻的记者所录制的和泰德·邦迪在死刑前最后的对话,录音带长达100个小时。
这部纪录片名叫《与杀手对话:泰德·邦德录像带》。
而在同一天,圣丹斯电影节开幕。
两天后,1月26日,又一部有关泰德的电影在美国犹他州的圣丹斯电影节上进行了首映,巧的是,他曾经,也在犹他州犯下过弥天大罪。
就是这部——《极端邪恶》。
导演还是那个记录片的导演。
豆瓣6.6,说实在的,不高。
而大多数人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基本就是一点——改编太过于美化。
不管是整个故事还是人物。
毕竟,恶魔的扮演者,是《歌舞青春》的男主角扎克·埃夫隆。
那个曾经吸引万千少女的型男来扮演杀手?
任谁听了都会拒绝。
不过,不得不说,真的有些相像。
而女主的扮演者则是复古女神莉莉·柯林斯。
(电影中邦迪和丽兹)
(现实中的邦迪和丽兹)电影的聚焦点并不在于他是如何杀人的,而是以另一种角度进行控诉。
电影是从丽兹的视角来推动的。
她,丽兹,一个当秘书的单身母亲。
1969年,在酒吧,他碰到了她,泰德·邦迪。
泰德风趣幽默又温柔,一下子就俘获了丽兹的芳心。
从那天起,他们好像真的变成了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
一起给女儿过生日,一起过圣诞节,一起打雪仗。
可就在他们无比温馨的同时,1974年1月到7月,金县区域却蒙照在一片阴影中。
多名年轻女孩被残忍杀害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1974年7月,在4万人聚集的瑟马米什湖公园,两名女性在数名同行朋友的眼皮子底下失踪了。
这次有目击证人称有一个能说会道手上有石膏的男人求助女性把他的船放在甲壳虫车上,嫌疑犯的照片已经被合成。
是不是,有些像泰德·邦迪?
就算像又能怎样,没有确凿的证据,一切都是瞎想。
直到1975年8月,凌晨两点还开着一辆甲壳虫车在犹他州的高速公路周围不停的转悠,这才引起了警察怀疑。
警察在甲壳虫车里找到了一副手铐,一张面具,一支冰锥,一段绳索,一卷胶带,还有一些受害者的头发。
邦迪被捕了。
这里补充一些1974到1975年,影片中所没有呈现的泰德·邦迪做的事情。
我们说回那两个在公园失踪的女孩。
警察到底是怎么把泰勒放入嫌疑人名单中的呢?
说来你们可能想不到,其实最开始是丽兹把泰德的信息提供给警方的。
警方发现不管是年龄还是长相还是车型都和嫌疑人相符合。
只可惜在返回现场调查时8个人,有7个人都说泰德不是凶手。
在他们的印象中,连环杀手应该是凶神恶煞那款的。
并且,这起案件后,金县突然没有了受害者。
就在大家以为他停手了时,犹他州又发生了数起年轻女性失踪案。
可是,依旧无法联系在一起。
直到一个叫卡罗尔的女孩儿从泰德手中侥幸逃脱之后报警。
终于,不再是可能看到,而是有了一个真正的目击证人。
并且,西雅图警方发现了邦迪抛尸的秘密基地——西雅图泰勒山。
六名失踪女孩的尸体,都在这里被发现。
这是一座天然的坟尸场。
6个女孩只是开头,1975年被抓捕之前,他一共在六个洲行凶。
据不完全统计,每个月,邦迪都会残害一个女孩。
不过,被抓后,泰德就消停了吗?
并没有。
法庭1976年2月开始审理泰德的绑架未遂案,泰德站在被告席上后依然跟没事人儿一样,甚至是傲慢。
他不停的强调着自己是无辜的,他的朋友也不相信他犯了罪。
无论怎么样,1976年6月30日泰德还是被定罪了,被处判15年监禁,在服刑期间,他又被起诉谋杀。
这时,他做了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越狱。
这是第一次,被抓回来后,他不但没有悔改还再次从天花板洞口越狱。
为了逃跑还减掉了约60公斤体重。
他在逃亡的过程中,又潜入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女生公寓,造成两死两伤。
被逮捕归来后,他立刻被“抢劫、绑架、连环谋杀”等多项罪名公诉,不过就算这样他在法庭上依旧滔滔不绝,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自信。
于是他获得了一个专属绰号——完美诱X者。
只不过,他自己也没想到,这次犯罪会留下决定性证据。
留在尸体上的两排大且深的牙印。
齿痕专家们证明,留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杀人案受害者身上的牙印是非常独特的,经过鉴定,它们只可能属于泰德。
正是这个铁证,让他再无翻身之地。
他咆哮,但他并不忏悔,他只恨自己被抓住了把柄。
1989年1月24日,泰德·邦迪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直到恶魔下了地狱吼,人们才相信他所做过的疯狂而血腥的事。
因为,一直以来,他可是人们心中的“偶像”——熟知法律、心理学和犯罪学,是法学院的博士生,做过自杀热线的接线员,州政府的犯罪矫正顾问,还给姑娘们写过一本预防强奸的书。
甚至还帮助警方抓住了一个连环杀手,绿河杀手。
只因为他觉得绿河杀手的杀人手法过于低级,只为了证明自己才是杀手中的达芬奇。
的确,他的伎俩更加高级。
搭讪,闲聊,调情,等女生放松警惕,再邀请上他那辆甲壳虫车。
上车后再敲碎她们的头颅。
女孩们抵挡不住,也看不透。
就这样,死了。
而现在,那辆甲壳虫车依然陈列在博物馆。
而他也变成了很多犯罪片的原型人物之一。
比如《沉默的羔羊》,比如《汉尼拔》。
想要更完整的了解他的话,这部电影配合纪录片一起看,效果绝佳。
恶魔在人间。
恶魔
尽管电影片名排比出现了三个程度递增的形容词,但是这部影片却出其不意地打破了连环杀手题材的惯性思维叙事,全片难以看到一个血腥暴力的杀戮场面。
这明显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记片,剧本乐于刻画这个杀手的人性化一面,他与常人无异的浪漫爱情经历,他凭借法律知识和口才在法庭上唇枪舌剑地自我辩护,吸引众多女性青睐和追随。
在不少观众看来,这是对杀人犯的美化以及对受害者的不尊重。
事实上,导演通过这种对比悬殊的刻画手法更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一个正常人为何会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他杀害了如此多无辜女性,为何始终没有杀害自己妻子?
从种种令人迷惑不解的细节里,影片延伸出不少反思的空间。
一方面对当时美国司法与审判制度的讽刺,另一方面则落在人心难测这个永恒的话题之上。
即使将历史重新演绎一次,观众仍然无法最终理解这个变态杀手的动机和心理状态,这才是人性中最复杂、最阴暗之处。
男女主角两位表现实力相当,均交出亮眼的功课,女主角莉莉·柯林斯从出卖爱人的自责,到最后恍然大悟看透丑恶的人性,诠释出极为可信的受害人心理。
更令我刮目相看的要数男主角扎克·埃夫隆,他完全摆脱了昔日偶像青春角色的定型戏路,用成熟的演技,眼神和肢体语言,成功演活了一个风度翩翩、口若悬河却同时令人心惊胆寒的变态连环杀手。
看电影前不要去看或者忘掉你已经看过的真实案件。
跟着电影去抽丝剥茧。
1. Zac Efron也开始飙演技啦。
2. Ted有个特点,从来不用yes或no回答问题。
他一共说了四次no。
一次是第一次被警察拦下来,警察问他是西雅图的吗,他撒谎,信口开河说了个no。
三次是结尾的时候,对着Liz的质疑,问他到底是不是他干的,连问三个问题,他连说了三次no。
整个影片过程中,好几次,Ted莫名地就会流露出狠的眼神来。
很微妙。
Zac演得太好了。
法官宣判他有罪的时候,他马上恶狠狠地瞪着陪审团,还左右打量,好像要把他们的样子记下来......最后Liz把照片拍到玻璃上时,他第一个反应是微笑(非常非常微妙的微笑)。
他继续演戏,说应该是动物干的吧。
Liz很坚决地说,绝对不是动物干的。
他还是嘴角上扬好像马上就要微笑,很微妙,但是又马上装痛苦说,我不是坏人呀。
但是,这人也很迷。
在Carole Boone质问他是不是不爱她时,他扯了一大堆什么要娶她、展望美好二人世界,各种有的没的。
就是始终不肯说出那三个字(说谎也不肯)。
3. 法官最后说的那段话真是既poetry又philosophy。
毕竟是有27年经验的大法官。
4. Liz的同事Jerry,怎么说呢,反正在电影里像是个乘火打劫乘虚而入的角色吧。
也挺可怜。
Liz跟他共事多年,完全视他透明。
即便因为痛苦、脆弱等等,她选择了他成为生活伴侣,也完全无法爱上他。
PS, 看见热门短评有人说,把主角“拍得聪明帅气风流(还有点痴情是怎么回事)”。
我倒认为,这才是导演功力深厚的地方。
正是因为这人大部分时候呈现给人的形象是帅气风流聪明,但一想到他竟然犯下那些extremely wicked, shockingly evil and vile的罪行,不就会感到背后一阵寒气嘛。
几个地方,他露出那种狠的眼神,都是在演着痴情或风流的戏码当中出现的,虽然只是一瞬间,但也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PS, 自由译者联盟版的字幕就别看了,错误较多,好几处关键性错误。
非常独特的视角,从犯罪者的情感生活,以及法庭上的辩诉,从一开始到结束,导演都用一种类似叙述性诡计的手法,让观众产生了一种错觉,甚至是同情,让我们会想说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是一个不择手段的连环杀人犯?
他可以让女人为他着迷,一次又一次地选择相信和原谅;他可以在重重包围之下,在狱警的眼皮子底下,逃出生天;他可以将法庭变成自己表演的舞台,将原告方的律师气得七窍生烟。
不可否认,TED是一个高智商,而且富有魅力的人。
可是最终,他的才华还是没有能够挽救他扭曲变态的灵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正如最后判定他死刑的那位法官说的,如果你继续你的律师生涯,你将来一定会是一位很有前途的律师。
可路都是自己选的,我们欣赏你的才华和天赋,但是对于你的所作所为,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制裁你的才华。
题材还是不错的,演员的演技也很到位,但是导演却没有把这么好的题材给拍好,全片没有什么主旨,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看到一半还觉得男主挺可怜的(滑稽),甚至一度以为是法院判错了,结尾的反转就更没必要了,又不是拍悬疑片!
影片大量篇幅安排在了法庭上,但却没有听到什么实质的证据,(牙印除外),镜头也剪辑的摸不着头脑,本来想给一颗星的,加一颗给男主颜值上,再加一颗给女主颜值上!
影片打的旗号是以真实案改编,拍出来的效果却完全相反,明明现实男主就是凶手,杀了那么多人的变态杀手,电影拍出来的男主像个有情有义的无辜人,这不是误导观众吗?编剧和导演是在给连环杀手脱罪?以真实案件为基础的剧也能这么拍?看完电影后,应该让人恨的凶手却获得很多人的同情,不知道受害者亲属看了电影会怎么想。
共情能力算得上是人类比较底层的一种能力。
没有共情能力的反社会人格会将社会看成“中文屋”,他们可以掌握“明面”上的社会的规则而无法理解“潜在”的社会规则--道德,历史上有很多反社会人格的杀人狂。
他们足够聪明的意识到显性社会知识文化结构中的空缺,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空缺满足自己的‘’欲望‘’。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如果此“欲望”是极端伤害到“道德”的,我们称之为犯罪。
还有一些没有达到伤害道德触碰法律的底线,或者说他们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对人类社会产生出了某种益处。
这些人混杂在社会里我们是无法将他们分别出来的。
如果将共情能力看做是人的基本特征和一些规则的基础的话,具有两种不同能力的人的社会形态,会演化出不同的方向么?
这让我想起正在成长的人工智能,我们将其培养成为我们喜欢的角色,无数的科学家调整和训练它们的参数,让其对大多数人富有“性吸引”,它本身又理性超群,可以学习法律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未来肯定有很多精彩的“AI”杀人狂。
最先找到这个片子是因为卡司无比豪华,不仅招纳了颜值正巅峰的 扎克·埃夫隆 和 莉莉·柯林斯 做男女主角,还请到了 腐国荷尔蒙化身卡雅·斯考达里奥 ,更别提老戏骨马尔科维奇和“谢尔顿”了,就算没有剧情也很值得一看。
再看看这个片名Extremely Wicked, Shockingly Evil and Vile,也是戏很多,到底如何修饰才能形容这个邪恶的人?
查了下资料,Ted Bundy,是有百科说明的人物。
泰德·邦迪(Theodore Robert "Ted" Bundy,1946年11月24日-1989年1月24日),原名西奥多·罗伯特·考维尔(Theodore Robert Cowell),是美国一个活跃于1973年至1978年的连环杀手。
在其于1978年2月最后一次被捕之前,他曾两度从县监狱中越狱成功。
被捕后,他完全否认自己的罪行,直到十多年后,才承认自己犯下了超过30起谋杀。
不过真正的被害人数量仍属未知,据估计为26至100人不等,一般估计为35人。
通常,邦迪会棒击受害人,而后再将其勒死。
他还曾有过强奸与恋尸行为。
最终,他于1989年在佛罗里达州因其最后一次谋杀而在电椅上执行死刑。
因在狱中协助警方分析另一起连环杀人案而被影片《沉默的羔羊》设定为人物原型之一。
这还仅仅是犯罪事实,而网飞选取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描述整个事件,这个视角的客观程度可以说在国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正是这个视角才能说明为什么对这样一个罪大恶极之人,女人们还纷纷投怀送抱,其实也是人之常情,Ted Bundy有三好,颜值高、学历高、情商高,如此一个名校法学生走到这一步,连法官都不无动容,更何况是千千万万的思春少女呢。
在影片的最后导演也搬出了史实影像资料来说明片中的情节,尤其是审讯部分,都是千真万确的,所以这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纪录片,至于对泰德私生活的诠释,三位主演表现都很不错,尤其是卡雅,依旧那么性感那么神经质,一生如能拥有这样的一个女人,死又何憾?
扎克·埃夫隆在本片饰演一名谋杀年轻漂亮女性的连环杀人犯。
本文聚焦电影的幕后故事,深入挖掘那些藏在电影中细节。
扎克与连环杀手的神似1. 见过泰德·邦迪的不少女性都觉得他帅气,充满魅力,完全跟一个连环杀手不沾边。
看看一张泰德高中的照片吧:
这张图来自于泰德就读的高中年鉴书。
2. 早在2016年,就有不少粉丝请愿让扎克·埃夫隆来扮演泰德·邦迪。
就连以前为泰德·邦迪辩护过的律师也觉得扎克·埃夫隆真的长得像这个连环杀手(泰德·邦迪)。
左是扎克,右是杀人犯泰德你们看看像不像。
连环杀手泰德·邦迪1. 在高中学校读书的时候,泰德·邦迪因为(至少)两次涉嫌偷窃和汽车盗窃被拘捕。
当他到了18岁的时候,他的这些犯罪记录全都从他的档案里被消除了,其实这种做法在华盛顿州是很普遍的。
2. 在1965年高中毕业后,泰德·邦迪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华盛顿州的普吉特海湾大学学习。
后来他又转学到了华盛顿大学学习中文。
3. 在那个时候,很多人简直不相信看着充满魅力的泰迪·邦迪会做这些事情。
他在盐湖城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对于这场审判也是非常关注的。
但大多数的朋友只是听了听了在审判泰德时的证词,但是这一段和泰德有关的经历让他们在以后的很多年内都感到心神不安。
电影名字的由来这部电影的名字引用自庭审法官对泰德·邦迪的宣判词,法官说道:“这些罪行是极端邪恶的,是惊人地恶毒的,是极其恶劣的。
这些罪行是犯罪者精心设计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痛苦的。
”注意:这部电影的名字其实并不是豆瓣标注的这个《极端邪恶》,电影的原名是extremely wicked, shockingly evil, vile,可见豆瓣的《极端邪恶》只是翻译了最前面的两个单词,后面的两个单词“惊人地恶毒的”“极其恶劣的”,英文电影名翻译过来是:“极端邪恶的,惊人地恶毒的,极其恶劣的”,名字是很长的。
时间上的巧合2019年的1月26日,本片在美国犹他州的圣丹斯电影节上进行了首映。
巧合地是,泰德·邦迪在犹他州曾犯下了多起谋杀罪行。
圣丹斯电影节于2019年1月24号开幕,而恰好在30年前的同一天,泰德·邦迪被执行了电椅死刑。
确切时间是:1989年1月24日,早上7点16分。
下图是皮尔瑞埃及剧院,圣丹斯电影节就是在这个大剧院里面举办的。
看看里面真的老大了。
皮尔瑞埃及剧院的内景 金属乐队(Matallica)主唱的参演本片是金属乐队主唱詹姆斯·海特菲尔德(James Hetfield)首次出演的影片。
导演乔·伯灵格曾经和詹姆斯·海特菲尔德以及他的乐队在纪录片《金属乐队:某种怪兽》有过合作。
不说多了,你就看看演唱会这人山人海的阵仗,就知道:金属乐队在重金属摇滚乐界的影响力之大!
粉丝多到数不清。
反正我是听不懂这种艺术,我觉得太太太闹了。
下图在唱歌的那位就是詹姆斯·海特菲尔德:
实地探索拍摄场地1. 本片于2018年的一月份在克莱尔蒙特县监狱进行拍摄,而这个监狱的位置靠近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
克莱尔蒙特县监狱:
我看了一下他们官网,正在招人,看看工资。
我看看哈,监狱管教员的年薪是40664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27万多。
还有工作满了60个月后55266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37万多,感觉还不错呢!
Sorry,跑偏了,哈哈。
2. 本片中有关法庭审判的镜头都是在美国肯塔基州卡温顿市的一个邮局进行拍摄的,这家邮局以前是美国的地区法院。
卡温顿市,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3. 本片中的餐厅场景是拍摄于美国肯塔基州新港市的一家名为“辣椒荚”的当地小餐馆。
这家小餐馆可是从1956年就开始营业的,现在依然还开着。
这是剧组正在这家餐馆拍摄的场景:
这家餐馆的地址是:
看看在那里吃饭的人实拍的照片吧:
看看吃的如何:
我感觉饿了。
4. 电影中出现的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实际上是北肯塔基大学的Salmon P. Chase法学院。
而有关法学院的戏份拍摄于2018年2月17日。
制片人尼古拉斯谈扎克本片的制片人尼古拉斯接受综艺杂志(Variety Magazine)采访时说:“算起来,我与扎克埃夫隆都合作很长一段时间了。
在电影《送报男孩》中扎克表现出了角色的惊人变化,再到《邻居大战》中他令人捧腹大笑的表演,他以他精湛的演技以及出色的演出广度,不仅不断地打动着观众们,并且让评论家们也颇为心动。
看到他有又出演了这个让人惊奇的人物,我们真的是非常的激动。
” 安吉拉·萨拉弗安 安吉拉·萨拉弗安在本片中饰演乔安娜(Joanna),看下图中间那个美女就是她。
是不是感觉有些熟悉。
他在美剧《西部世界》中饰演妓女克莱蒙婷 :
Finished it 于 2019.3.3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翻译整理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d_Bundyhttps://www.imdb.com/title/tt2481498/?ref_=nv_sr_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tallica https://www.vanityfair.com/news/2008/01/egyptomania20080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vington,_Kentucky https://www.yelp.com/biz/pepper-pod-restaurant-newport https://clermontsheriff.org/employment-opportunities/ 已经先发于微信公众号 Aloneye
一个具有良知的人必然在与自己堕落的人性作着斗争,然而像Ted Bundy 这样的人却始终在与自己的虚荣心为伍放纵邪恶的人性。回到电影本身,这是一个多么老套而又不明所以的英雄故事啊!作者对于《极端邪恶》的对象性指涉竟是如此含混不清。借此真实事件,你不知道他是蓄意嘲笑美国的司法体系还是暗自讽刺令人发胀发昏的爱情。最终影片成了一部毫无批判立场左右讨好的个人秀,这种暧昧而复杂的处理方法其结果极有可能落入弄巧成拙的境地——既默许了前者又肯定了后者。
怎么可以做到大庭广众之下说谎都那么从容 果然是个枭雄、
看两个没演技的人努力出一副我很用功的样子真的好无聊
看着有点累
这片子太有迷惑性了!在“HACKSAW”之前我竟然怀疑这电影是批判美国司法体制的……(羞愧地挠挠头)影片可能也正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体现人的多面性造成的反差和误导p.s: 扎克埃夫隆告诉我们,年轻人在成长路上遭遇质疑太正常不过了,一定要抗住压力坚持向前。等熬成小有实力的中年猥琐大叔,你会发现同龄的观众又在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这时你又会被拿出来当做一个正面教材,再回头看看曾经那些饱受争议的稚嫩作品也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周而复始
后半段庭审戏确实精彩,但是剪辑确实太频繁了,尤其是开头瞎剪,平行蒙太奇也不是这么用的,导致观众云里雾里,看到后半段才算梳理明白,何必呢,开头你就正常拍恋爱就完了,非要平行,就犟啊,他妈的。到了后面也是,疯狂插入回忆,真的很破坏气氛个观感,演员的表演非常棒,结果剪了个稀碎,最后呈现的效果也一般,真的很可惜。男主角狠起来的表情太迷人了,爱了爱了
这片子看完后我毛骨悚然..........在我看来没有一个证据可以真的实实在在的指证男主是凶手.........你以为那些警察为了结案能做出什么龌龊事?媒体以及判决的结果就是真的吗??........如果是导演故弄玄虚那么这片子零分~如果导演真的深入挖掘了前因后果以及证据........那么这片子就是经典...........
拍的很有意思!很引人入胜!●我因之前就知道这个案子,所以被剧透了。我妈则完全被电影和男主骗了!从头骗到尾!以至于我妈坚信他是被陷害而急骂时,我在一边偷笑“这是完全陷入叙述诡计里去了”😂不过我妈也有猜到一些点:比如,“他其他亲友呢?”“(男主入狱后)奇怪,就没再发生案件吗?”“(男主跳窗逃)你妈的还在这儿见个女的就笑,快先逃呀!”●男主很执着于女主啊。我一开始还奇怪这种货色怎么会,后来又想:变态估计也是有感情的吧●我是在结局,法官宣判他死刑,问他有什么可说的时,他言之凿凿说“我不恳求上帝的宽恕。”这里,我确实看出了为何叫“极端邪恶”。●如果我没提前看这案就好了,最后惊天大逆转以至于我妈到结局了都不可置信问我真的是他吗?!(不过她被“真事改编”误导方向了)这个片很适合不知情者二刷
可怕的是已经到第三幕了我依然以为主角是蒙冤的。“你们不是在观看节目,这是严肃的谋杀案。”法官的话也该提示主创,看起来似乎忙于误导观众而缺失一些严谨的展现。
你猜我为什么打一星
故事角度的问题,减轻了犯罪者的邪恶和施暴罪恶感,可能这就是一种纪传式的公允吧,节奏有点拖沓,轻重点没有控制好。
这部电影怎么说呢,里面的演员全是我喜欢的演员,包括女主男主女配男配,可以说对我来说这就是非常强大的卡司阵容了。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个连环杀手爱情故事和一直被抓的过程,但是故事却一点都没有说这个连环杀手的坏,而且一直在说这个连环杀手的帅。。这就是正所谓人不可貌相的道理??这倒也是一种电影呈现思路,一种新的拍摄手法,然后是不是导演想让观众自己有感悟说,哦原来这么帅也是坏人啊。。但是可能导演把观众想聪明了,在我看来我感觉这部电影是在给这个杀手洗白??哈哈哈哈,凑合看吧,这电影名太长了翻译都给省了?
从影片最终呈现出来的样貌来看,很难给观众正向的引导(抽丝剥茧将各种线索指向男主正是真正的罪犯),反而让观众对男主是否犯罪产生疑惑。不知道导演的用意何在
片尾字幕说“谨以此片献给泰德·邦迪的受害者们”,可我觉得这完全是“谨以此片献给泰德·邦迪大哥”好吗。把他拍得聪明帅气风流(还有点痴情是怎么回事),那可是Zac Efron,是Zac Efron啊诸君。在玻璃板上写“HACKSAW”的时候帅死了。Zac Efron的演技大有进步(连环杀手演一波,戏路又拓宽了几里),除了对面是John Malkovich的时候会被无声碾压之外一直很灵光。以及……看到谢耳朵的时候笑出声了。 电影叙事的节奏不太舒服,人物塑造也水,摄影和配乐还不错。
莉莉,美。变态杀人狂诚恳的否认态度,演得挺好。
一开始Liz的视角,拍着拍着变成Ted的视角了?反而案件的耸人听闻也没拍出来,Liz的心路和视角也没讲清楚。
两个不会演的主
平淡无奇啊
知道剧本是2012 Nicholl Fellowships获奖作品后感到失望,没有把人物建立起来就直接跳到犯罪部分是个大败笔,很多地方处理得也不够细微。比剧本更失败的是导演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简直让人生气,用力过度、节奏失控贯穿全片,推测原剧本可能也被改掉了不少。
被sheldon炸出来 总之导演是不是特别爱这个杀手啊…开头不知道原型还以为他真的被诬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