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影视赏析课程的小组里推荐的电影,跟着小组一起看了第一次,当时对这部电影有着很高的评价。
但为了写出小组影评,自己重新看之后发现,真**的脑残。
五颗星满分的话,我只给两颗星。
第一颗给影片反应出的部分教育问题: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社会背景对教育界的影响,引出了舆论媒体对生活的介入,老师对学生认可的重要性,教师自身学识、处事的榜样作用,学生自身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努力等等。
第二颗话不多说,给拳拳到肉的打戏。
这部电影很适合放松来看,仅当做动作喜剧且仅无脑可观看那种:①两条勉勉强强的感情线不伦不类,不如没有。
②剧内媒体的报道/教育局的处理不能说不符合实际,但过于夸大。
退伍“特种兵”的身份可以拿到媒体上大肆宣扬么?
学生轻生后媒体对舆论的不实引导真的可以直接对教师进行攻击么?
教育局对教师的处理方式没有调查就只有开除?
那情节严重到开除了,开除后的相关处罚呢?
陈老师没有任何教师经验,只靠方校长的推荐就当上了“班主任”一职,是否缺乏考虑、是否需要正常审核呢?
(PS:“德智中学”这个“德”是在夸陈老师以德育为重还是在讽刺校领导以“智”为先我不知道,但是不得不说教育局、校方对老师、学生的处理方式过于无脑。
)③原生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作为一个看点,解决的过于潦草。
陈老师怎么说服家长的(电影里压根没提)?
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和解就靠“我是爱你的”、“我知道我不能错下去了”和几滴泪就解决了?
(PS:在此过程中,赛车出赛场后引起的交通问题、被车撞后的处理方式多少有点可笑。
)④社会歧视问题在阿汗这部分的表现来看,真的只有突破自我么?
来自社会压力对黑人施加的痛苦只用“我去表现自己”就能化解么?
⑤五个“问题学生”生活方式,他们有梦想但是没努力。
挑衅他人、偷东西、嗑药、打工、打架斗殴、加入黑社会、下药,这哪一个是他们为梦想努力的正确做法?
(PS:不是说打工不对,但是李伟聪这个角色应该最重视学习成绩也最明白学业对未来的影响力;轻生我就不提了,压力过大可以理解,但是为了变聪明吃“聪明药”这件事我不能理解,且没有处方而卖药是犯法的吧!
)⑥李伟聪作为第二个主角,幼稚、自负、嫉妒、无脑,作为青春期/叛逆期青少年可以理解,不多做评价,但是必须得骂,所以他打架斗殴、加入黑社会、下药这些都没有惩罚的?
⑦作为半搭不搭的教育片,打架斗殴事件屡次出现,甚至单挑全场!
教育和动作两种类型的结合是一种突破,但是这部影片我越看越古怪。
⑧最后主角自身作为毁掉他人前途的人,仅仅一句“对不起”和一个自残行为就能得到原谅?
不能理解。
总而言之,夸奖的来说,整部电影都像是一个少年不切实际的梦,太过美好且过于玄幻。
批评的来说,全剧就靠某几段鸡汤死撑着,比玛丽苏小说还脑残,让你在理智和不理智之间反复摩擦,这很痛苦,比自己做梦都痛苦。
整部影片把视角瞄准了一位刚任教的老师与一群问题少年。
影片当中的学校一直是全市最优秀的学校,却有一个班特别让老师和校领导们棘手,另外班里有几名同学因为家庭社会等的原因有着心理上的问题。
在全校都认为这些学生没救没出息时,是陈侠老师站出来,一个个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各自的问题,走出困境和阴影。
从片中能够感受到很浓厚的师生情谊。
但似乎全片的剧情设定有一些老套,类似题材电影已经有很多了。
不过感觉全片的动作场景都表现得挺不错,甄子丹的打斗动作依然是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比较有视觉冲击力。
“人人可教,皆可成才。
”德智中学校训近日看完阚家伟导演的《大师兄》,讲述的是陈侠班主任因为自己过往的种种经历,而意识到自己最该做的事是什么 ,然后毅然回国,回到母校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学。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个学生关启程为了想要考上名校,但是个人成绩却不理想,因受不了这巨大的心理压力就选择跳楼自杀,而作为他的班主任陈侠,就被大家议论,学校也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投诉,校长和教育局就此事公开对他进行聆讯 。
他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花时间在我是否能继续当老师,而是这个问题出在哪里?
学生哪里?
或者是家长和老师?
还是我们的教育制度?
我们是不是更该花时间来讨论今后如何避免此事再发生?
”虽然影片结尾仍然没能改变应试教育的制度,但是这部影片却向我们大众抛出了一个让人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前的教育制度是否有弊端?
是不是因为应试教育,要求高分数进名校而让学生有着各种心理负担?
确实,应试教育有好也有坏,只是弊端日益明显,每每到考试期间,很多学生的心里都有很多心理负担,紧张的睡不好,吃不好,整个人都不在状态等。
现在我们都是以高分数来看一个人的优秀度,无疑这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但是真正对孩子本身而言,家长,老师和学校都是密不可分。
家长是孩子成才里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教师。
所以我觉得家长也要多点关心孩子的成长,等孩子有了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让他们独当一面,以辅助的角色站在他们身边。
而不是一开始就按照高要求来安排他们未来的路,要求他们必须什么都要拿第一,或者给他们报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等,让他们从小就失去了童年该做的事,也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我觉得父母应该多花点心思在孩子本身身上,让他们在合适的年龄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也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攀比,而是更多的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同样,教师是学生的向导,是传播知识的桥梁。
但是我觉得教师不应该仅仅是扮演一个传道受业的人,更应该是做孩子里面的心灵导师,先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才教会他们怎么去学习。
这样以后社会就不会存在那么多“高分低能”,或者像“田佳良事件”的那些人出现。
其实这些都很引发我们重视,但是现在的教育制度逼得一些老师无法不这样做,一味的要求学生做各种复习试题,考不好的学生就留堂,罚抄,甚至辱骂。
教师的这样行为属于愚教,学生就是愚学。
违背了教师真正的职业操守,也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当代的教育制度反应出来的问题,应该让我们重视和稍作改变,让孩子回归该有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在被爱的环境下学习,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都是被受重视的,这样不管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会对社会未来有多大贡献,但是这个人是善良的,是充满着对世界的爱而成长的,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这样他们就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了。
因为我们不能因为分数来决定一个人的才能,所以我们要学会去挖掘他们自身有的才能,而不是他们掩盖他们的潜在的优点。
这样才真正的是我们教育制度所需要的,“人人可教,皆可成才”。
像西方现在的很多教育就是让孩子返璞归真,让他们在靠近大自然,用自己的本能去学习,让他们在被爱的包围下成长,真正的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教育方式和现在西方的教育方式结汇起来,让他们从小就在被爱的环境下,怀着感恩的心,快乐的走上求学之路。
这部电影我给了四星。
这可能甄子丹为功夫电影的一种全新的尝试,虽然故事很老套,还是校园后进生与老师间的那些事。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开放性的探讨,这是让我非常喜欢的!
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是文化课多得几个A?
还是我的班上又有多少考上重点大学?
我们时常再说,知识就是一切!
但是这个知识究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什么?
现在有太多的人,学了知识,但是却没了方向,忘记了自己的理想!
所以,这是一部很不一样的功夫片!
我非常喜欢!
希望,未来,我也可以教导我的学生,去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
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学习,是为了终有一天,我可以现在三尺讲台之上,完成我儿时梦想!
越来越痛惜当年读中小学时,有许多所谓的问题学生,活生生被教育制度、以班主任为首的校方、不明事理的家长,给踩到深沟里,最终能爬起来的,终归寥寥。
而在竞争中,就连我也间接成了帮凶……陈侠所代表的教育界超级英雄,是我幻想过的正义,多一分嘘寒问暖,多一分感同身受,那个黑洞就不那么恒久幽深。
所以哪怕有类型化的存在,他仍然能像助人披荆斩棘的斗士,满足一些人对希望与力量的一些渴望。
生活不公,世态炎凉,有几幕特别感同身受。
配音、套路与过了的说教需要忍耐,但甄子丹酣畅淋漓的几段打斗做了弥补,一度想起当年他重出江湖时的痛快爽利。
这个假期我还看了甄子丹的《大师兄》和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大师兄》是类型中的套路,《四大天王》是套路中的类型。
徐克和杜琪峰相似,是稳定发挥型导演,手中也就三板斧,有较大的确定性。
只要这两个标签在,不必看内容,6分肯定可以给,但不失望的同时也别指望超预期。
哦,徐克的,哟,杜琪峰的,大致知道什么样了。
如此便不太会像对待张艺谋标签那样,存有不确定的艺术联想和期待,只会从技术上看其是否到位。
不过,对国产片还是要以鼓励为主,耗费的毕竟都是我们自己的社会资源。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对我的冲击——用整部影片作为铺垫,最终以殷海光先生的最后一番话点燃所有美好:“在各位现在这种年龄大家都有梦。
胡适说,人生应该有梦,否则人生不是太不丰富吗?
现在你们都有理想,但出了社会便可能不同了。
那时各奔前程,各种打击,各种现实的考虑,都可能使得你把崇高的理想收敛起来。
这就是现实在考验我们的道德力,我们的理想性,我们对真对善对美的追求是否迫切。
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是如此的。
我们是否能撑得住,就在这个关头。
现在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了。
”电影的意义是什么呢?
教书育人?
劝人向善?
……这些都或许太过高尚,但若有一个片段,一句台词,一个瞬间,不是那么地刻意渲染却又猝不及防地击破了你内心的困惑,引发了你的思考,影响了你的改变,甚至是影响了现实社会的改变!
这不就是电影的终极意义所在吗?
这,或许就是我很喜欢现实题材电影的原因吧。
电影本身2星,中规中矩;配乐1星,活力四射;《人生的意义》主旨半星,真实有效又不油腻的正能量我们从来都不排斥。
墙裂推荐有中小学生的家长们带孩子们一同去看看,可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关于孩子,或是关于你……
对于这部电影剧情只能说勉勉强强看,甄子丹打斗场面依然刺激,剧情的发展头尾接些许牵强,但本片的中心意义突出很明显表达也到位,一个一般学校,一屋“坏学生”一个“麻辣”老师,给学生“升级刷机”一个学生挂机了导致老师失业,然后老师上线带学生进了最后的考场。
五个学生,四组家庭,这应该是该电影最牵强的部分,但毕竟时间有限而且该部分也很重要,育人之地,学生要懂得学到很多,不仅仅是光溜溜的知识。
具体不多评价,毕竟更有所爱,直接上图(不对之处勿在意)
还是不错的电影,满满正能量。
哎呀,写的有点晚,剧情有点忘了,尴尬。
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真的很重要,不放弃,不抛弃,人人皆可成才,男主通过自己也影响了校长,其他老师,这还是看着很令人兴奋的。
保持初心。
不忘始终啊。
一个坏的学生或者好的学生心理受扭曲,最重要的还是环境问题,人的经历对人的成长来说太重要了。
几个典型学生,暴漏出问题,一一去解决。
有教无类啊。
剧情呢确实也老套了些,也过于理想化,但还是很有感染力的。
值得一看
最近看了甄子丹所演的电影《大师兄》,甄子丹扮演的老师特立独行,新颖的教学方式, 各类不安分的学生,和我们以前学生时代叛逆的自己似的。
所庆幸的是这些学生遇见了一位独具一格的老师,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航向,同时也让我更理解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是我们想做一个不安分的自己,而是我们只是再用一种自认为的方式对抗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
烂片懒得评,预估票房最多1.5亿
学分真的那么重要吗?我真不觉得。希望孩子能阳光成长基础上,知识能掌握的更好,才是好。
山寨麻辣教师超级无敌宇宙真子丹。看得出甄子丹急于想要转型的迫切,所以影片的动作戏被减到了最低额度,但可怕的是遇到了烂编剧和导演,剧作简直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港片水准,文戏尴尬且太过于胡闹。导演空有想要关注教育制度这种社会话题的野心,可只能喊几句空洞的口号,落实到剧情上就完全是想当然,甄子丹几句话就能唤醒难尽,这么大年纪了居然还在演一个对剧情毫无帮助的花瓶角色,总体一星半。
就是无聊的感觉
剧情实在过于套路了。当然,要在一部只有2场打戏的时装功夫片里插入近1个半小时的校园剧确实有点难度,何况是分别调教5个问题学生。结果就是打戏和校园戏都不够尽兴。
说真的 你这港片模式下 找几个真正的香港演员来演就这么难吗?真的好讨厌电影配音。
烂片大家撤退
都2018了,還拍這種題材,套路得不能直視
一般吧,电影想说点啥,但是也就这样了,好像啥也没说,就甄子丹打流氓了
历史悠久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落后。
这主角光环堪比国产网文yy水平~
想要讲以德服人,最后还是靠拳头说话。
其实就是港版麻辣教师类型 但是解决问题学生的剧情又缺少铺垫 莫名其妙一上来就把问题解决了 如果说那些只是支线 那占得篇幅又太多了 总之整个节奏都很奇怪 不伦不类 值得称赞的只有甄子丹的武戏还算过瘾 以及Tears And Rain和7 Years算是好评吧
很奇怪的电影,你说是文艺片吧,最好看的还是甄子丹的两场打戏,文戏部分比较麻麻哋的。然后,上来就是一个无懈可击百分百应对学生的老师,原来是浪子回头,人设有点好的没有棱角。不能忍把陈乔恩拍的如此中年... ...
还阔以咯,甄子丹不打架还有点不习惯
甄子丹的打戏一直都是这么的帅气!
去看看猫眼吧,我觉得比这里强,这里装X犯太多了。平衡一下
曾经的调皮生回到母校帮助现在的调皮生归途
还好哦!甄子丹换换风格也挺好!2o22.2.27于田村山南路
现在的港片真是不好看,好平庸的感觉,看完没有回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