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集能给到8分 结尾稍微有点拉胯 这镜头语言就差把摩托佬是凶手写脸上了 主要是动机太好猜 排除法只剩个他 一女(千织 因)一男(摩托佬 果)包是情侣为另一半报仇的 刚截完图他下面说的话等于自曝了 好好的安乐椅侦探你不当 说不干就不干 我以为结尾会安排柯南揭露真相呢 他直接自己讲就有点怪怪的 总体还行
十角馆事件是我正式接触推理小说的启蒙作,也是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
从得知影视化到影视化完成没想到这么快,而且拍的还不错。
这部作品其实是很难影视化的,但导演克服了困难,带来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全集看下来,感觉更像是低成本的试作(低成本却拍的很好),那么无比期盼馆系列后续的影视化。
迷宫馆,水车馆,钟表馆和暗黑馆影视化一定很好看!!!
有一个设计很奇妙,剧情里说明明是十角馆,里面却隐藏了11角的杯子,11个房间。
算上死在十角馆的人,六个大学生,馆主夫妇,佣人夫妇,花匠,正好十一个。
下面是我对凶手想法凶手认为女友是被迫喝酒犯病,是其他人挽救不及时而去世,认为其他人不挽救女朋友,是因为想要刺激,想当侦探,而我认为,凶手才是那个想法。
他其实并不是为了复仇,而是借着这个理由实施一下犯罪,和别人玩一场推理游戏。
他要复仇早就可以实行了,一把刀就可以。
还说想杀了他们后自杀,可他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和侦探玩游戏,完成一个推理案件。
比如耗费精力做不在场证明,比如给自认为的侦探发信息。
他其实在享受,享受自己愚弄他人的感觉,觉得自己战胜侦探,满满的自以为是。
如果为了复仇,就不会杀掉女朋友的朋友。
他其实只是想让自己的演出完美
看完后想吐槽一下,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剧版说实话拍的不错,但是手法剧情bug挺多的。
1:按凶手这个来回杀人的频率,根本没什么休息时间,累都累死了,来回这么多趟还没有渔民发现,离谱2:警方给描写的宛如酒囊饭袋,首先这座十角馆被凶手伯父买下,按道理伯父也属于案件相关人员,有没有人使用之类的不进行调查?
一查不就知道凶手借用了吗?
还能让他跑了?
这伯父也是个冤大头,买了个宅子,就被凶手借走烧了,事后还不找凶手算账,笑死3:推理研究会的智商低下,也别叫推理研究会了,叫烟酒会算了,不是抽烟就是喝酒,完全没有智商,身边人一个一个死了,还能睡着,睡不着甚至要求吃安眠药睡着,笑死。
唯一一个看上去有智商的埃勒里,就剩两个人了还不怀疑对方,直接白给,简直是个大天才,要不怀疑你自己是凶手算了,这么信任对方。。。
4:中村千织也没人强迫她喝酒啊,自己要喝的,你也要怪朋友们,和这种人当朋友简直倒了八辈子血霉,尤其是奥希兹,太惨了,第一个杀她的理由是知道她一定是帮自己女朋友的,不想让她崩溃,也不想被她看出破绽,只能说明凶手已经是个疯批了,根本不是为了女友杀人,只是想杀人的杀人魔罢了。。。
一口气看完5集,还是很爽的!
讲讲自己的小小观后感吧。
合理的地方:1、没有上帝视角。
江南和岛田搜寻线索的过程,还有岛上的推理,给人感觉就是比较真实的,没有夸张的上帝视角,根据询问或调查到的证据,一点点代入推理过程,体验不错。
2、中村杀妻动机能理解。
天才建筑家中村,设计的十角馆暗藏密室,这个在最初看到建筑家的时候就有猜想到,似乎建筑家跟密室会自动关联哈哈。
因为女儿死了,中村为了能和心爱的妻子永远一起,杀了佣人夫妇和妻子,再把园丁留在密室(应该是杀了园丁,死因不明)。
在大众的视角来看就是园丁杀害夫妇畏罪潜逃的感觉,此刻他们是真正恩爱的夫妇(大众视角),但实际因为没了女儿这个纽带,本身爱着自己弟弟的妻子或许哪天会提出离婚。
弟弟有说过哥哥有缺陷,不知道是不是说明其实哥哥是无法生育的,但是为了能和妻子永远一起,接受了女儿这个纽带,同时也只是接受女儿纽带的作用,但是无法接受弟弟的不忠和不是自己亲生女儿的织子,所以当女儿死了,为了能和妻子永远一起这个杀妻动机就显得合理。
岛上的人到后期才猜到中村青司和织子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埃勒里认为是青司假借死亡,为了女儿报仇,然后在岛上杀人的动机,但是主角最开始看到信就猜到了他们之间存在关系,这合理中似乎又透露着不合理,或许也体现了江南的敏锐,不过你都退团了,你怎么会这么轻易的想到这个成员,相反其他推理社成员却没人察觉。
不合理的地方:1、岛上的人,当有一个人死了之后,应该是会很紧张,而且晚上大概率都不敢睡觉或睡不着吧,但是各个都是睡到自然醒,然后再出门看到有人死了,再来惊讶和害怕,这给人感觉就有点npc,似乎到了晚上就只能入眠且强行隔音效果巨好,一点听不到范杀人贴牌的动静,进入了狼人杀世界,晚上只能闭眼哈哈。
2、勒鲁在山顶看到岸边的范,竟然会被范追上而且敲死,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追上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同时也揭露了,勒鲁之前在看到的,是范藏在岸边的皮艇,他想再次来确认下皮艇。
3、关键线索。
载学生去岛上的船员,肯定会留意到岛上实际死亡的学生人数和实际载过去的人数是不符的,亦或者是警方在调查的时候,通过调查到学生去岛是通过坐船的方式来确认实际岛上死亡人数,这样就会发现实际少了个学生尸体,也就是范。
4、作为岛上的推理担当,埃勒里在最后都看到园丁的尸体了,应该会意识到,当初蓝屋被烧死的真的就是中村,那就不存在什么中村这个外来人杀人的猜想,真正杀人的不就在他和范之间,后面都还能毫无防备的喝下咖啡,强行降智的感觉。
5、既然岛上的人,都是热爱推理的,甚至在范的视角里,他们在抢救织子的时候,没有选择打电话和人工呼吸,都怀揣着可能有人蓄意杀人这么一个希望有死者然后进行推理的冲动,那在岛上的头一晚有人死的时候,除了埃勒里和卡尔,其他学生我感受不出他们实际对推理的在行。
6、范这来回跑的体力和意志力,铁人三项他必须得报名拿冠军哈哈哈。
如果按照主角属性,江南看到了织子戒指的符号,猜到了织子和范的恋情,那他最后的猜想,会不会根据为了给织子报仇这个动机,推测到范犯罪的可能性呢
被誉为最不可能拍出来的推理小说出真人版,而且各推理作家都给予极高的评价。
作为把馆系列全部看完的绫辻路人粉肯定是不得不看的。
但是《十角馆事件》大概是十年前看的小说,那个时候也并不关心它是什么标志着日式推理进入“新本格时代”的作品,只是作为有名的系列作一本本读下去。
所以其实也不太记得讲了什么。
因此抱着第一次看的心情来看这部剧,真的很有趣。
当初知道要拍真人版的消息,对选角不免有些疑问。
为什么推理研究会的选角有好几人都不是我熟悉的,从未看过他们的作品?
在看的过程中也在意着为什么馆内光线那么暗,甚至直到有的人都领便当了我都没记住他们的脸?
当诡计呼之欲出的那一刻,这一切都得到了解答。
女社员急死之谜和火烧蓝馆之谜推动着发生在十角馆内的事件,连续在馆内死亡的推理研究会学生,外部作案还是内部作案无法参透。
十角馆本身独特的结构让诡计有了更多可能性,借助建筑本身的结构创造谜题,也是馆系列的特点。
但最牛的自然还是叙诡的部份。
为了完成这个在影像化中难以实现的诡计,官网的cast表甚至只写了推研会的演员名而没有角色名。
这个故事最妙的地方就是并非凶手本人藏得有多好,而是由创作者通过文字的独特魅力去实现它。
影像化也已经足够努力了,至少没看过原作的人,我想一定会觉得震撼。
更多的内容自然就不能剧透了,请尽情享受被骗的乐趣。
内有剧情,谨慎观看。
看完真的很难过,贯彻始终的都是四个字“一厢情愿”奥希兹是最单纯的,一厢情愿的思考,认为大家都没什么负罪感,可是她终究看不到其他人真实的内心,只是不断的在猜测,因为她未成年,所以她总是从众的跟着别人,不想来但是来了,她茫然却又不知所措。
卡尔总是嘴巴上不饶人,烟酒都来,可我没有觉得他是一个坏人,从他点破大家对奥希兹的守灵就可以看出,他是有把自己当做其中的一份子,只是他习惯了虚张声势,习惯了不表现出软弱,他一厢情愿的执着,不改变自己,我想这样的他被大家接纳他是很高兴的吧。
阿加莎是社团里的大姐姐,看起来像是背后喜欢说人闲话的那种,可在奥希兹亡前却好好的宽慰了这个没有走出阴霾的女孩子,她总是一厢情愿的痴,沉浸在社团女王的扮演里,当凶案加剧,她的假面立刻就破碎了,露出了跟奥希兹一样柔软的内心。
勒鲁是个很简单的人,也是团里的编辑,跟卡尔和埃勒里都相处的很好,他一厢情愿的以为一切都会这样下去,他凭借着简单且纯粹的想法去做事,他没有顾忌卡尔和埃勒里的关系不好就去疏离谁,也会坦然表示对阿加莎的监视,想到了问题也就去做,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时候,他是社团的粘合剂,可惜事到如今,反而成事不足了。
爱伦坡的情感非常的复杂,对他来说上岛是度假,是游玩,他没有想要去探寻岛后的秘密,他一厢情愿的觉得自己在社团中非常的重要,但事实就是,当意外发生他什么也做不了,医师跟法师总归是不一样的,一个只能够治病,另一个能施展魔法,他是做了很多预案的,带了很多的药,也准备了很多东西,潜意识里他还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拯救者,可能他自己也没想过,自己会如此的无力吧。
埃勒里是最让我痛心的角色,我一开始并不喜欢这个满脸堆笑没个正经的人,总是在那强调自己的理论,甚至会被范嘲笑一直没感觉到自己就是凶手,可埃勒里就是那个一厢情愿相信所有人的人,就算只剩下了两个人,凶手就在眼前了,他也不愿意相信面前的范是凶手,他喝下了有安眠药的咖啡也告诉范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所以可以安心,然后他就遭到了最后的背叛,我不相信埃勒里没有想过范是凶手,他是个思想很缜密的人,他想到了,只是不愿意相信,于是付之一炬。
范一厢情愿的以为中村的死一定是被其他人针对,一定是被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念头,才一厢情愿的去勉强自己杀了所有人,当他杀了奥希兹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可能得回头了,无论后面有多么的痛苦,他都无法回头了,他沉浸在复仇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贯彻自己的复仇。
他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跟中村的感情暴露后就会发生意外,然而到了最后也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他无意义的猜测,无意义的恐惧,无意义的复仇,最后沉沦在自己的世界里,就仿佛中村青司。
柯南作为半个主角,是个一门心思都在探案上的人,一厢情愿的去探案,他是个极度纯粹的人,可以因为一封简单的信就去探寻多年前的秘密,也寻求答案的真实,不怕得罪人的去打直球询问情况,也会对不知道的事直言不讳的去探究,可能只有他是把侦探社当做社团,所以才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岛田作为另一个主角,与其说是主角,不如说是作者的化身,引领者柯南去探寻背后的秘密,岛田是本剧中最复杂的人,他有孩童的般的天真的同时,又有通透的心灵在最后看破了范的伪装。
岛田跟柯南有个最大的区别在于,柯南始终是一厢情愿的在寻求答案,而对岛田来说,寻求答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可以因为好奇而追寻下去,也会因为好奇心的消失选择放弃追寻,他最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所以范是否跟他对峙,对他来说不重要了。
中村兄弟更是一厢情愿的代名词,哥哥一厢情愿的把妻子及佣人送上天,弟弟一厢情愿的以为哥哥什么都不知道,两个人性格上都有着太多的缺点,或许没有那场哥哥的悲剧,就也不会有现在的悲剧吧。
中村千织,只存在于回忆里的人物,遇到了中村青司这个魔楞的爹,又找了范这个魔楞的男朋友,最后还因为意外失去了生命,我也不太好评价,悲剧往往是拥有惯性的,当你习惯了不提出自己的需求,就会越来越觉得提出需求是件羞耻的事,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一直指望别人来看破自己的需要。
看完我内心真的还蛮有感触的,特别是埃勒里这段,我觉得他对社团其他人的信任远比范对中村千织的感情值得回味的多,我也愿意去相信当初确实是一场意外,我也没看过原著,仅评这部剧的话,我非常满意。
这个影片本身就是一个挺矛盾的存在,因为那个难以影视化的叙诡,对于推理迷来说对于如果先看的原著就会太过在意,但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选择先看剧版再看原著又有点本末倒置。
大概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先看书再隔一段时间看剧版。
剧版的年轻演员基本还算贴合原著,演技也算可圈可点吧,几乎没有全程都拉跨的人,特别是开始死人后大家的演技都比较自然了(),开头感觉就是尬聊。
比较让人遗憾的是埃勒里塑造得太轻浮了,原著里应该是更高冷疏离的,在特别是刚收到塑料板时他的质问也很严肃甚至有点焦躁反感,绝不是玩乐看戏的态度:“到底是谁?
”埃勒里耸了耸肩膀,“开玩笑也要适可而止。
”没有人说话。
在尴尬的沉默中,七人面面相觑。
“埃勒里,”爱伦·坡开口了,“干出这种恶作剧的,不是你就是阿加莎。
”“别胡说八道,我说了不是我。
”“也不是我,你太过分了。
”大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沉默逐渐使众人不安起来,他们互相打量着对方的神情,希望有人能失声大笑,然后突然跳出来承认。
令人窒息的寂静中,只听见远处传来的海浪声。
“我发誓,不是我做的。
”片刻之后,埃勒里打破了僵局,他不苟言笑地问着每一个人,“真的没有人承认吗?
我再问一次——范?
”“我不知道。
”“好吧!
”埃勒里撩起鬓角的头发,“凶手——可以这样称呼吧?
毫无疑问,就在我们当中。
没有人承认,说明有一个,或者几个居心叵测的人混在我们当中。
”“居心叵测?
”听到阿加莎的提问,埃勒里冷冷地回答:“这还不清楚?
有人在策划阴谋诡计。
”剧版演得太邪魅造作、没心没肺了.....很多时候甚至感觉在看舞台剧,到后期正经推理时才感觉好些了(漫画版埃勒里应该是三版里最好的了,颜值担当加贵公子气质,最重要的是把原著最后的愚钝也改了)。
岛田则是从潇洒随性变成逗比,但是很微妙地,又有种是在用这种逗比来掩饰真实想法的感觉,所以不能说OOC吧,跟江南的化学反应也还算不错。
而最重要的角色—守须的演员应该说演得很到位,剧版对叙诡的处理方式就是照搬了漫画版,连揭晓谜底的分镜都一样:
但是比起漫画,正因为有演员对岛上和本土两种完全不同形象和性格的演绎,才使得叙诡更具有迷惑性,可惜的是有时候镜头扫到范的全脸,应该还是有眼尖的观众会发现吧......剧版的剧情节奏把握得不错,没有特别拖沓或匆忙的部分,尤其是将第五章完全留给守须的自白,可以看出导演想要以凶手的心理变化作为全剧内核的意图。
在这个故事中凶手是绝对的主角,他的犯罪过程是本作的主体,他的内心独白是故事的结尾。
原作中只是模糊地暗示着千织对守须犯罪的否定,可以解释为守须潜意识里的自省,或者只是作者借此表明复仇不正当性的立场:(……千织。
)他在心里呼唤这个名字。
(千织、千织……)闭上眼睛后,那天晚上的冲天火焰仍然就在眼前,撕裂黑夜飞舞而上的哀悼之火包围了捕捉到猎物的十角形圈套。
她的幻影浮现在火光中。
他再度呼唤千织,她却垂下眼帘,默然不语。
(怎么了,千织?
)火焰越来越猛,随风四处乱窜,肆无忌惮地吞噬着一切。
恋人的身影被吞没在火光中,逐渐模糊,最终消失不见。
而剧版的一大特点就是加强了凶手的自省和内疚。
一是加入千织的正面描写,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立体的存在,她和守须及推理社成员的关系更是成为侧面反驳守须犯罪动机的关键。
原著里守须并非那么执着于两人恋情的秘密性:自己没有告诉任何人(千织应该也不知道),并不是刻意隐瞒,也不是羞于启齿,而是两人都生性怯懦,唯恐公开恋情后自己的小世界遭到破坏。
剧中略去了原著里守须悲惨的身世,着重描写守须对千织的独占欲,并以此与中村青司对和枝夫人的独占欲呼应,他们出于对这对母女偏执的爱最终犯下相似的罪行,而千织和守须的相识相爱过程,也补充了守须执行计划的强烈动机。
饮酒会时守须提前离开社团活动室,千织却反常地劝他多留一会,因为守须的孤僻别扭使得他没有选择守护在千织身边,所以他才说“是我害了她”,犯人意识到自己也是应该被所憎恨的对象,还有比这更令他愧疚的吗?
而剧版改编的江南来到海边与守须的谈话,主要也是为了“虐”守须。
他虽然说命运交给神明,但是当江南把他的计划猜得八九不离十时,他还是紧张得咽了一下口水(这里守须演员的微表情真的很到位),再来就是借江南之口让他知道千织真正的想法,一直都想和社员们成为朋友的千织,怎么可能原谅犯下如此罪行的自己呢?
如是,为了让守须这个罪犯惊吓并醒悟,导演又特意安排了一碗房东对江南的鸡汤,江南才从原著的默默下线变成了海边的工具人。
另一方面,剧版也有意弱化第三轮酒会时社员们的责任,原著里江南很明确地说“平时的聚会,她只参加第一场就回去,但是那天我们硬让她一直留到了第三场,实在太不应该了。
她原本就身体虚弱,听说大家还拼命给她灌酒”,只凭这一句社员们就是全责。
剧版里虽然增加了医院里社员们为了摆脱责任冷言冷语的场景,但将直接原因归咎为千织为了融入大家,勉强自己喝下酒,而爱伦坡也为其做了心肺复苏,以及从守须视角想象了社员们没有及时将千织送医、反而将她的不幸作为一种难得的刺激,其实都有暗示守须的憎恨主观性太强,没有了解事情的全貌就下判断的意味。
漫画版则是完全改写了千织死亡的背景,也正面及侧面表达了社员们的愧疚,而守须的犯罪完全出于误解,社员们对千织的死算是完全免责了。
剧版像是介于原著和漫画版之间的折中。
两版改编都削弱了社员们的责任,从直接的“罪”降级为人性的“冷漠”,将原著尖锐的矛盾模糊化,孰好孰坏见仁见智吧。
再说几处看了电影又重温原著想到的细节:原作中守须拿着警告信时的描写:“被你们这帮家伙——杀害的——千织——”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着排列在信纸上的印刷字体,心乱如麻。
烟吸进喉咙几乎难受得要吐出来,守须把只吸了两三口的烟揿灭在装了水的烟灰缸里。
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说不定会发生意料之外的事……“心乱如麻”是因为计划开始实施时的焦虑不安,“说不定会发生意料之外的事”可以认为是指江南遇到了岛田,最终看穿了自己计划的人。
最后的塑料板是“侦探”和“杀人凶手”,从守须营造的假象来看,埃勒里是他塑造的“杀人凶手”而他自己是曾参与推理的“侦探”,而岛上的真相是埃勒里是推理到最后的“侦探”、守须则是凶手,形成了一个很巧妙的对称。
原著里岛田在海边见到守须后只是说自己想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是完全没有说明推理过程。
剧版则是用岛田去摩崖石刻确认暗示了他的怀疑:
可能是暗示因为守须提前准备了画作,所以几个月以来石像的一些变化没有在画中体现出来。
最后一点是全片最糟糕的缺陷,身为医学院高材生的爱伦坡居然不知道心肺复苏应该在平硬的支撑面上做:
请勿在沙发上做心肺复苏啊啊啊!
没看过原著,没听说过原作者,悬疑小说只看过福尔摩斯系列和阿加莎系列,悬疑电影可能看过不少,但真正能够留下印象的也不是很多。
我相信大部分观影者都属于这个类型。
我们分不清所谓的本格变格,旧本格新本格的分类。
对于该剧或者本书所代表的新本格推理,很想问一句:所谓的新本格推理,就是毫无逻辑作者说啥就是啥?
就是强行打破固有观念故弄玄虚?
整部剧在很多地方都是非常别扭的:1.杀人动机。
原著中描写了千织是在社员们半强迫下喝酒的,所以社员们对于千织的死亡是有一定责任的,但是剧中却改成了一切都是千织明知故犯,且强调了社员们对于千织的及时救助,直接让杀人犯的动机变成自己的颅内高潮。
what?
一个策划了如此杀局的高智商罪犯是一个一时兴起的精神病?
哪怕他首先去调查一下呢?
我觉得你做了,你就该死,什么玩意?
2.杀人手法。
这个就更扯淡了,这就是新本格么?
这就是逻辑给诡计让道?
我是长见识了。
该剧的社员们都是树懒转世吧,陌生的环境里怎么睡得着的?
这个环境是怎么睡的这么死的?
罪犯哥不姓范应该姓崔,手里拿着黄牌吧。
你说你都有这种群体催眠技能了,还费啥劲下毒啊,直接梦中杀人就完事了。
还有这随便就把人手给噶下来了?
不是哥们你电锯人啊?
你有这技能直接冲锋不就完事了?
毒药随便拿这就不提了,据说小日子那边毒药都大街卖的。
3.所谓反转。
相信很多人都能猜到老范是有问题的,也能在中间猜到(本土老范)是有问题的,但是这两人竟然是同一个人,为啥啊,因为他是时间管理大师,他不需要睡觉,生着病还能乘风破浪暴起杀人。
别的剧谜底揭晓时“卧槽原来是这样”,该剧谜底揭晓时“嗯?
还能这样?
” 猜来猜去,原来杀人犯是超人,这和谁说理去。
4.伏笔回收。
全剧主要叙述了两个案件,千织父亲自焚和老范复仇。
全剧的本土部分大半时间在侦破自焚案,费了那么大精力,观众也跟着猜了半天。
最后发现,有什么用?
千织的身世和老范复仇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我在这费这么老鼻子劲干嘛,好玩么?
这就是打破常规?
真给我气乐了,这不就是弹幕里面开玩笑的“记住这个杯子”“记住这个吃面包的男的”。
这个十角馆又有什么用?
密室又有什么用?
都没有什么用!
都是纯唬人!
5.主角配角。
这一点倒还好,我只说一个。
这个侦探哥们竟然不是警察?
而是警察的兄弟?
这点让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不直接给警察身份,逻辑都说得通。
亲兄弟就可以随便查案卷啊?
他的到来就是纯粹随便找个人过来一起破案?
说不通啊。
或者,这也是新本格的一环?
看了一些剧友的评论,很多都在谈该书的地位,翻拍的艰难,什么标志之类的巴拉巴拉。
难道让普通观众去了解这些?
艰难就是给他高分的理由?
这不是什么瑕不掩瑜,这就是不好看!
没有看过原著,也算是完整地享受了悬疑破案类型片的解密乐趣。
设定是有点像无人生还的,也很明摆着是一个复仇的故事。
当然,谁都有可能有动机。
但是我刚开始就猜到了凶手,只是觉得频繁拍到他感冒的情节有些刻意。
比起其他人,范的氛围感更像是凶手吧。
岛上的人一个个离奇死亡,岸上的破案小组也在一步步追寻真相。
直到第四集的结尾处,当被问及他俩的昵称时,我突然完全反应过来了。
范!
他一定会说自己是范!
他的头发被风一吹,他拿下了眼镜,低沉着说出自己的昵称。
这一幕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还是有很强的冲击力。
原来叙诡的点在这里!
本以为岛上的一家死亡是有联系的,没想到是虚晃一枪。
也没想到案子不能算是“破了”,而是凶手的“自白”。
但是whatever,杀人手法和动机也算完整,是一部有观影乐趣的悬疑片。
谁能想到这么好的悬疑设定,能创作出这么平凡的本子。全片让我震惊的唯有那个角色是同一个演员这件事,有一说一,这点应该能给大多数观众带来一丝震撼的。但终归也只是昙花一现,动机烂的令人发指,就因为主观臆想推理社的人陷害自己隐瞒恋情的对象...而且这个隐瞒也是莫名其妙...(说什么只是想保持这份纯真的关系,害怕别人玷污...实属渣...主角也是弱的令人生厌了,有时还真的捉摸不透日本人的思维,真不得劲。bug也十分多,这个计划能够这么顺利的开展也算是遇到一群愣头青...(写完后还得扣你一星...太气了.....
演技过于浮夸 动机过于变态
扣1星,一帮人在一起,还是女的帮忙收拾东西和做饭,真刻板无聊。整体还不错,演员演的都可以。以及,叙述结构挺有意思的,主要还是视角:一开始是旁观者视角,展现群像,必然会有漏的部分。后来是犯罪者自白,个体视角,补上了一开始被遮挡的部分。另,20岁就这么思维成熟了,可以啊。另,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很厉害,但其实那可能是策划者故意让你发现的。另,年轻推理爱好者和中年警察的组合很有意思,那个心直口快的房东也很有亮点。
3.5 超预期的改编,叙诡处理经济适用(尽管对原作读者还是无效),比近期其他同类作品扎实太多。先前非常不看好的卡司竟然意外还行,特别是望月步的埃勒里!岛田有点魅力欠奉江南倒是可可爱爱。十角馆这本实在底子一般,所以这个团队能不能赶紧搞下钟表馆水车馆(
编剧估计喝了核废水才想出来的剧情。。。
这个老故事拍成这样真的不容易,有质感,表演也舒服,核诡的处理也很难想到更好的方式了。如果翻拍阿婆还能还原原作的睿智和优雅,那翻拍零食老师也只能还原下这份中二感🙃
推理社的女成员要给男成员们做饭冲咖啡端托盘 甚至两个女成员挂了一个剩下一个有凶手嫌疑 男成员们宁愿监视她也绝不进厨房🙃困在孤岛身边人一个个挂掉很害怕 居然早起出房间去化妆 服美役的顶峰
该说演员演技不行的问题吗?中间就猜到凶手了,所以最后的揭秘没什么惊喜感。同时对里面的一些人物行为感到迷惑,既然最后的最后都那么明显了,还在继续坚持自己的怀疑就有点太自大和掉以轻心了……
其实整体的情节铺排还可以,只拍了五集而不是拖到七集十集这种的,因为这个案件本身确实很一般,高仿阿婆的《无人生还》,但和《无》相比无论是手法还是动机都差太多,只能说凶手真的是时间管理大师,作案动静这么大却没有被发现也只能发生在虚构故事里了。除了原著本身的硬伤,这些年轻演员的演技也…太尬了,看着看着就出戏,就好像一群大学生在孤岛自己拍悬疑电影一样,演得很明显…有一些片段来来回回地用,观感也不太好…基本还是能看的,两星半吧。
望月步这种货色怎么能做到不饿死的
[3]没看过原著,但是其实感觉这样的诡叙会更适用于文子,作为影像上的改编总觉得差一口气,谜底揭晓的时候也不觉得有多惊讶,有点儿平淡了。作案手段跟动机也天真的很,反而对案中案的展开更感兴趣。
原作很早看的了,核心诡计还记得,但是这个诡计实质上还是叙述性诡计,只适用于文字,这次日剧改编虽然已经尽力表现精髓了,但还是很牵强,简直让人一眼就看破。ps:奥智哉长的有点神木,一查果然是amuse的
核诡意外处理得还不错,虽然看过原著还是会被“我是xx”爽到,但是埃勒里的演员真的太差了,怎么演成油腻男了!
原著十年前看的,非常成功的改编~ 对于影视化难度很高的谋诡计,没想到是这么质朴的呈现方法~
昂,就是这个手法Emmmm
算是很忠实地再现了小说 十年前就想过真人化会是什么样的 能这么拍完已经不错了
怎么说呢,看过原著的话会过于在意那个叙诡处理,就觉得…有点怪怪的。不过撇开来看,完成度还是不错的,为了不剧透,直到第四集才有片尾曲和演员表也是费尽苦心了。年轻演员们演的稍微有点拉胯但是影响不大,岛田洁的形象被改成个逗逼也还能接受,反正在这个故事里也是打酱油。5集容量也正好,这种体量可以多做做。
除了勒鲁应该找更年轻的演员之外,非常好的改编。采取了和漫画版差不多的呈现手法,名场面复原到位。其实我感觉如果十角馆的真人版在九十年代就出品,会更加贴合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作品风味。桑榆非晚,钟表馆的结尾哪怕用CG来做也值得。
还原的还不错,但是演员哒咩除了两个女角色全都哒咩。我寻思着奥智哉这哥们啥背景啊,长的不算好看,演技更是没有,这种制作也能接到吗?在假面骑士revice里面强行已经被恶心一回了,这次又来一回。还是推荐漫画版,性转江南赛高
新人演技全员下手也是吃了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