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电影就像一根野草一般粗暴生硬的生长着,野蛮且充满敌意,就是这种简单粗暴的生活方式造就了西部电影那野性直白的方式,而这部电影显然与以往的西部电影不太一样,它加入了很多文艺性的东西,将一种格格不入的善良与纯真融入了里面,让电影散发出来了一种野性又细腻之美,少了一丝男性粗暴的暴戾之气,多了一份女性阴柔之美,让原本狂野不羁的西部片瞬间有了一种优美清新的文艺片之感。
作为一部公路片式的的西部电影,导演将一种寻找真爱的浪漫主题融入其中,清新淡雅又不失情趣,充分体现出来了情窦初开的羞涩,又表达出来了寻找爱情的勇敢,只是把一个城市男孩单独置身于狂野的西部世界,就像把一个婴儿放到了丛林一般,让人既担心又害怕,生怕随时窜出来一只虎豹狼虫,一口把他生吞活剥了,那可怕又战栗的场面,让人想都不敢想,很显然导演没有把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为他配备了一名足智多谋饱经沙场的保镖与他做伴,情况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电影用一种舒缓平和的节奏叙述着故事的发生,从小男孩一开始进入西部,剧情就开始慢慢转变,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危机四伏的环境迎来一只待宰的羔羊,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又时时刻刻被危险所吞没,导演选择了去讲述这样一个剧情故事,表达出来了一种颇为隐晦的人性故事,不管我们是多么想要用一颗纯真的心去打动这个世界,最后的结局总是悲观与绝望的,面对真实的世界,我们学会的只是慢慢的成长与慢慢的适应,就像电影中的小男孩一样,不断的在探索西部的旅途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每次发生事件的背后都有着让人无奈的理由与事实,我们不能单纯主观的去看待一件事情,就算了解了真实的情况,邪恶与善良都不能够拿来去衡量与定义。
电影为我们填满了各种陷阱与阴谋,表面上呈现出来了一种安静祥和的局面,可是慢慢捋清了背后的故事,结果总是会吓我们一跳,纯真的追爱小男孩成了一个被牵线的小木偶,他去寻找真爱的道路却变成了毁掉真爱的道路,无论这条路完成完不成,最后的结果都是具有毁灭性的,从而反过来再看这部电影,看似一部文艺范十足的西部电影,瞬间就成了血腥暴力的罪恶史诗,不得不佩服编剧的能力,编织出来了一个可怜又可恨的这样一个故事,在这样一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沦为了不幸的受害者,没有人会得到圆满的结局,有的只有内心里留下的深深罪恶,每个人仿佛都在拼命的保护自己,每个人都渴望达到自己的利益,只是最后的结局总是让人意想不到,可是结局仿佛又是已经注定好了的,因为这样的故事永远都不可能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只是这种结局有点太过凄凉,让人看完整部电影以后,整个人都变得不太好了。
电影为我们呈现出来了迈克尔.法斯宾德冷漠又野性的一面,这个帅气又忧伤的德国男演员,用一种幽怨且平静的眼神诠释出来了西部世界的狂野,不管是与人对峙,还是照顾弱小的生命,冷酷与无情的背后都透露出一丝难以磨灭的人性,与朝夕相处所生成的感情,他放不下的是对小男孩执着的感染,他说不出来的是他不愿意用真相去伤害这个无辜的人,可是他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因为他仅仅是一个生活在拥有丛林法则的西部世界。
迈克尔.法斯宾德用他的高超演技来表演出来了这个纠结的人物形象,虽然有些清瘦且劳顿的神情依然掩盖不了他那种充满男性的魅力。
导演用一种颇为冷静的方式去叙述了一个西部世界的故事,它就像一个童话故事一般的让人感到心碎,这不仅仅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更是一段无言的痛诉,人们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善良与美好,剩下的只有沾满双手的血腥与罪恶,越是平静的表面,私底下越是腥风血雨,小男孩的死也就意味着善良与纯真的离去,导演用误杀的方式去结束这段不该有的恋情,看似让人感到痛心疾首,其实这是最好的结局。
好的西部片,不是硬汉骏马荒漠枪战的拼凑,得有好故事。
澳洲鹿晗以他单纯执着的视角,诠释了大拓荒时代的动人纠葛 他并非眼高手低手无缚鸡的唐吉坷德,活在现代社会甚至是中等偏上的户外达人;她并非嗜血如命的赏金猎人,活在现代社会甚至同时胜任可爱女友&贤妻良母;命运选择了他们所处时代,那时代的美国选择了他们的悲剧,认命在乱世大于对错。
也许某个平行世界,更成熟的杰伊与塞拉斯结盟大杀四方,赶上淘金热名利双收。
白发泛鬓的年纪,记起西北小屋住着曾爱过的罗塞,只不过生死未卜
不一样的西部片,主角们花了很多时间在路上。
男孩在路上是为了女孩,而男人是为了钱。
这部片子前半部分节奏比较慢,看的时候有点心急,后半段动作戏多起来了,节奏也快了很多,最后一段高潮迭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设计也使人拍手叫绝。
黑色幽默的因素也用得很棒,两匹马之间的晾衣绳是我意想不到的萌点。
在麦子丰收时节埋伏在麦地里的杀手这样的安排也是别有深意,作物自有其收割者,而人的生命也有其收割者。
影片末尾的伤口撒盐让人发笑又内心升起一丝酸楚。
整部影片画面和音乐都很美,没有什么特殊的镜头运用,大量缓慢偏固定的镜头使得镜头画面如诗般动人。
两个男人穿着连体秋衣秋裤的人骑着马漫步在西部的野地里的画面也由于奇妙的配乐和光影诗化。
影片本身设定的未经世事的男孩和饱经沧桑的男人的组合就非常有故事可说,他见识过他想都没想过的世界,而他又拥有他曾经有过却已失去的纯真情感。
他们相互看不惯,男人对男孩又有所隐瞒,而男孩则为了所爱的人不顾一切。
世事难料,他爱的,已经不属于他,而那一片真心现在看来也是一抔黄土了。
他爱了不该爱的人,他动了真心,而另一个呢,他见过太多,仿佛不会再动心,他看着他,像是看着很久以前的自己。
年少的人,所经历的总不太多,往往容易动心、乐意付出,而老了之后,走遍了万水千山,事故了,不再愿意动情了。
少年啊,总是情不知所起,偏偏还一往情深;少年啊,还不识爱恨,却总是一往情深。
愿你我少年时,都有那能一往情深的人。
西部慢调 Slow West (2015)导演: 约翰·麦卡伦编剧: 约翰·麦卡伦主演: 本·门德尔森 / 迈克尔·法斯宾德 / 罗伊·麦克凯恩 / 柯蒂·斯密特-麦菲 / 亚历克斯·麦奎因类型: 动作 / 惊悚 / 西部官方网站: slowwestmovie.com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新西兰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2015-01-24(圣丹斯电影节)片长: 84分钟又名: 西部(台)IMDb链接: tt3205376自从《羞耻》里,法鲨的大器惊鸿一瞥之后,全世界女人都等待着法鲨再露一把。
但大器这么私人的东西,岂是说露就露的,况且我们敬爱的法鲨是一位有个性有追求的优质电影演员,不是脱星,更不是演成人片的。
所以女人们的春梦至今未能得逞。
本片中的法鲨虽然没有亮枪,但绵软的秋裤已经衬托出其庞大的形状,给广大女性留下了广阔的YY空间,相信能让你们小满足一下。
——如果法鲨下海,女主角肯定没几个镜头了。
回到这个片子。
从古至今,西部片拍了千千万,要想拍出新意,何其难。
但这个片做到了。
它的法宝就是:高冷黑硬的幽默。
这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幽默,很难用语言形容。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人不动声色的讲笑话,一屋子人听完了,也不动声色,没有人笑没有人喊『yeah』,只是点点头,继续喝手里的啤酒,但事后你问这些人刚才那个笑话怎么样,他们都一致公认很好。
本片的导演就是这么一个讲笑话的人。
片中的演员们就是这些听笑话的人。
观众则是问笑话怎么样的人。
举个例子,男主角不远万里从苏格兰到美国西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寻找心爱的姑娘,混战之中闯入姑娘的家里,被姑娘一枪击中胸口,倒地不起。
姑娘忙着打外面的人,没工夫看男主角。
墙柜上的盐瓶被打碎了,白花花的盐就撒在男主角血淋淋的伤口上。
硝烟散尽,姑娘好容易认出这是多年以前当弟弟一样疼爱的小男朋友,她告诉他,你还是这么傻,可我已经生活的很好了。
然后,男主角在一种很复杂的情绪中咽气,法鲨不动声色的把姑娘娶了,生了一对孩子……这已经是本片比较明显、比较大的一个幽默了,还有其他小幽默隐藏在不经意的细节,如野外露营的时候,男主角半夜起来撒尿,回来走错营地,结果默默地坐在边上听陌生人讲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其中一个人还拿起吉他唱了一首不怎么好听的歌,然后他悻悻地回到了自己的营地。
怎么样?
如果你觉得很无聊,那基本就不用看了。
如果你觉得有趣,那你一定会喜欢。
——————欢迎搜索和订阅『野评人』,在这里我们嘲笑烂片,赞美好片。
比如这个很奇怪的梦境 男主坐在墙边 正好是视角中婴儿的位置<图片1><图片2>比如法鲨就凭着这个眼睛就认出了Rose
比如男主死了以后女主说His heart was in the wrong place.(母子乱伦啊)比如法鲨对男主说She(rose)'s nobody's 然后这个微妙的小眼神直接让俩人撕起来了 法鲨知道Payne跟来之后突然立场转变劝男主回家 还对Payne说:我跟你不一样 这意思是原来是想带着男主去全家团圆的?
<图片4>比如男主在开头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Son of Lady Cavendish 说明他不知道自己父母的名字?
另外他的监护人是他叔叔额Payne说法鲨是Fallen angel?
他与女主私通生下男主后杀了地主夫妇然后换了他们的儿子?
女主带着男主长大于是就青梅竹马了?
所以男主独闯西部去找女主法鲨一直跟着后面做保镖- -|||
也许因为我对法鲨不感冒,刚开始关注时,以为是纯正西部片,其实这部片子并没有多少西部的味道,取景甚至都不是在美国,当然了这个也无所谓。
幽默感是有一些,不过片中的那些幽默支撑不起整个电影的无力与拖沓啊。
没看的时候觉得片长84分钟,怎么能拍这么短,要知道我是西部片爱好者,比起动不动就三个钟头的经典西部片,这个都只能称为小品了,看完后觉得,能拍84分钟不容易啊。
如果不是一直看着弹幕,我真心看不下去了。
结尾部分可以加一颗星。
确实有挺多人关注此片是因为法鲨,其实不要叫西部慢调,改成法鲨慢调才贴切哦。
誒呀我看完其實是一臉懵逼的,完全不知道這個電影在講什麼。
不過看了一下別人的評論發現他們也不知道它在講什麼,高興。
當然是沖著Fassy和Nightcrawler的演員看的,雖然Jay沒有小藍魔可愛啦但還是個非常清秀的男孩子。
Rose看起來有點老啊別人都能把她當成她爸爸的老婆,但跟她的印第安男友還有Fassy都還蠻搭。
我男神就是該死的喜歡拍文藝片啊,自己做製作人大概是變本加厲,估計他計劃的那部賽車手的也是這個風格吧。
不過這種雖然沒有太過明確的主旨但非常好看,畫面肯定是沒有前兩天隨著豆瓣推薦重溫的墜入好看,但也非常帥氣。
超高飽和度的景象,西部腔調的服裝,角色少導致一個場景裡難得有超過三個人整體非常空曠。
西部慢調是真的慢,一個簡單的少年尋找愛人的故事,除了最後一小段槍戰之外幾乎都是少年在路上的見聞和他新的認識,但那些也都沒有改變他。
Fassy的獨白聲音性感得無可救藥,兩人在路上小小的快樂和信任,木頭下的骷髏,在馬背上背誦彼此都熟知的文字,暴雨中的慌亂,穿著(咚能看得清清楚楚的)秋衣在馬上晾衣服,真是浪漫得無可救藥。
Fassy的角色也是諷刺,從通過保護少年掙錢到想利用他獲得巨額賞金,從想保護少年的「小女朋友」到自己受傷躺著看完槍戰最後只剩自己活著竟然還把到了妹,從認為Jay的觀點可笑到最後接受並指引自己的生活。
這部電影的主角到底是Jay還是Silas?
它到底想用歸於平靜的小屋表達些什麼?
或許這些問題的答案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我們跟著鏡頭走過Jay和Silas的旅程。
以及,這個翻譯真的是太美了。
这是以为年轻人去西部寻找爱人的故事。
期间他双排组队成功,一起冒险过去。
故事的主要内容发生在路上,种种的经历,相互的聊天。
在西部其实节奏很慢,如果不是刻意的策马,那么就是在起码散步。
过程也好,节奏也好,并不是紧赶慢赶的。
但是关于西部的认识,新手都是很天真的,他们不认同弱肉强食毫无怜悯的做法,不懂得生存的注意事项,甚至会质疑和分歧。
直到后来才明白是自己天真,随即又会被往后的遭遇所冲淡。
因此只有老手的心才系于西部,这里才是他们的主场。
结局的高潮是最刺激的。
梦中情人的绝地反抗 ,塞勒斯看似叛逃却中枪倒地一枪没开,杰被队友看都没看一眼的一枪加撒盐,捕猎团队被团灭,最后塞勒斯如愿(?
)终于抱得美人归。
男主中枪倒地绝望又悲伤中略带一点咸的眼神,女主漫不经心又战不胜好奇心的吃惊和懊恼,塞勒斯躺赢成为最大赢家的窃喜。
一切都很刺激,反转也很快。
西部的悠闲美好、现实残酷、命运作弄都在里面。
这应该叫慢调伴随塞勒斯见证为老王之旅。
从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西部开拓史》到塞尔乔·莱昂内的《镖客三部曲》,无论是前者所代表的传统西部片还是后者创立的通心粉西部片,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凡「西部片」的类型特征不外乎蛮荒苍凉、黄沙漫卷、金戈铁马、以暴制暴,并因而诞生了以约翰·韦恩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所饰演的角色为代表的经典西部片形象。
依照上面的标准看,约翰·麦克林的这部《西部慢调》完全是个另类,不说它颠覆了西部类型片,但至少打破了之前的固有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仿佛有一条宿命论的黑暗河流在美丽如画的摄影镜头下暗自涌动,同时它也是一部将欧洲气息带入到美国故事中的迷人影片。
」美国《综艺》杂志的这句评论相当到位地概括了《西部慢调》的独特风格。
在我看来,别致的镜头和画面,加上无处不在的无厘头和黑色幽默,几乎就是韦斯·安德森、昆汀·塔伦蒂诺与科恩兄弟的混合体。
或许,用这四位大神来形容麦克林有些过誉,但对于一部处女作而言,给个高分并不为过。
风格化的画面和构图是这部电影给观众最直观的第一印象。
导演不厌其烦地用缓速的移动摄影来捕捉两大主角骑马前行的画面,这个时候更吸引我们的显然是明信片般的背景。
曾经是《魔戒》外景地的新西兰麦肯齐盆地立下了首功,作为国际星空自然保护区,这里广袤无垠且自然景观壮美多变,以假乱真地冒充了一把科罗拉多。
而在构图上,导演则多次调皮地使用了低位镜头,比如那只硕大无朋的蘑菇。
也许这些对剧情的推进并无作用,但却增加了趣味性,颇能调动起观众的观影热情。
另一方面,麦克林来自欧洲,不可避免地在影片中融入了文艺和浪漫气质。
当电影的开头,杰伊用手枪依次点亮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时,浓浓的文艺气息便肆无忌惮地弥漫开了。
这种文艺还包括了杰伊和罗丝之间不断闪回的恋爱游戏、荒原上突兀地出现的三个说法语的黑人歌者、甚至还有杰伊异想天开的那条通往月亮的铁路。
当然,一个苏格兰青年单枪匹马地到美国西部寻找爱人,这一设定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浪漫。
本片最大的看点无疑就是柯蒂·斯密特-麦菲的小白文艺男遇上了迈克尔·法斯宾德的糙哥老司机。
一个天真无邪,一个套路满满,如同塞勒斯在旁白中念叨的那样——那小子是个奇想家,他看待事情的角度与众不同。
对他来说,我们生活在一片充满希望和善意的土地上。
而在我眼里,这世界充满艰难险阻,更像是一个暴徒,只要有一点点利益可图,它就会蠢蠢欲动,一刀一刀切割着你的心脏。
然而,就是这么两个看似格格不入的人,反而带出了一路悲喜。
在这个角度上,可以将《西部慢调》看作是骑着马的公路片。
老司机向文艺男言传身教在蛮荒之地的生存法则,文艺男向老司机不断灌输生命在生存之外的意义。
两个人从单纯的雇佣关系(或者说塞勒斯想利用杰伊)慢慢转变,甚至还建立起了友谊的小船,这一点从开始时骑马位置的一前一后到后来的并辔而行便可见一斑。
在我看来,杰伊和塞勒斯的关系可以类比《被解救的姜戈》中的姜戈和舒尔茨医生,不仅人物设定有某些相似之处,且都在旅途中对彼此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塞勒斯和舒尔茨医生最后舍身取义的行为在性质上是完全一样的。
当然,导演到了最后也不忘玩一把黑色幽默。
当我们都以为塞勒斯能救罗丝父女于水火时,没想到居然被一枪撂倒,接着就一直躲在墙根抽烟;当我们都以为杰伊挣脱绳扣能力挽狂澜时,没想到居然被心爱的姑娘误伤致死,甚至中枪好一会儿也没人搭理。
更无厘头的是,搁板上的盐罐被流弹击中,散下的盐正好洒在了杰伊胸前的伤口上。
最终,文艺男死在了爱人的枪口下,老司机学会了爱与正义,还得到了罗丝。
这样的结局,既像是一个玩笑,却又似难以改变的宿命。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结尾处的群战,导演仍冷静地保持了一贯的「慢调」,使得这个高潮依旧不疾不徐,一枪一弹都交待得仔仔细细,影片的节奏遂得以善始善终。
看罢电影,我回味着杰伊说的:「对于生命而言,仅有生存是不够的。
」突然想起了晓松老师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
《西部慢调》作为一部以“西部”命题的电影,却与美国的西部片明显不同,这部片子更像是一部骑马而行的公路片,或说是轻色调为主偶尔重线条的堂吉诃德游记,观之如同吃腻一嘴的巧克力突然含到一颗薄荷糖,慢调的节奏里清凉四溢,缓缓沉淀出略带辛辣的苦涩希望。
至深前往美国西部的男主Jay青涩美好,演员Kodi忧郁迷茫而饱含深情的大眼睛、消瘦的身材与毫不掩饰的贵族浪漫气质,如同恶境蛮荒里一朵不合时宜的纯净百合,让人担忧他下一秒就要死去,却又满怀期待他会给险恶的土地带来怎样的梦境。
在幸运眷顾之下没有秒死的小男主遇到了老司机Silas,一个历经沧桑、毫无浪漫、生存能力极强的西部杀手。
两人的同行充满摩擦,冲突与磨合的趣味性凸现出来,完全不同的三观激烈碰撞又意外地令人感到搭调。
然而一路上经历的残酷事实让Jay对于西部的美好幻想渐渐死去,同时他的理想主义却微微撬动着Silas坚韧苍凉的神经。
男孩的寻找最终引来了赏金猎人对于女孩一家的追杀,在女孩一家与赏金猎人的战斗中,先是Silas一枪未发就受伤倒掉,接下来更荒诞的一幕出现了——赶去救援的Jay被女孩开枪误杀,甚至临死前,枪弹击中的盐罐子还正好往他的伤口撒了盐。
正当我们以为理想主义死的透透的时候,镜头推到多年以后,Silas和女孩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美满浪漫的生活,而Silas在影片里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纪念Jay一直以来的理念:“There is more to life than survival”。
整部影片的情节实在是一波三折,想说荒诞,却忍不住拍案叫绝。
理想主义的美好化身最终在现实地不能更现实的残酷命运中死去,只懂得现实生存的粗糙汉子却扛起浪漫的大旗开始用心生活——这到底是反讽,还是有所指引?
有些人说这是一部粉碎理想主义的电影,男主的浪漫在黑暗现实中只有死路,被所爱之人亲手杀死却没有得到爱情,自己埋骨他乡,最后基友上位。
而我觉得这种说法并没有将Jay存在的意义看透。
Jay的到来,将欧洲的文艺气息带入了危机四伏的西部荒野,他的存在或多或少让生存在这里的人看到一丝美好,无论是欺骗他、鄙视他还是与他同行的人,无论他们是否察觉和在意。
当然,没有生存前提的理想主义很难得到传统意义上的善终。
当贵族男孩Jay问心爱的女家女孩对他的感觉时,女孩毫不犹豫地给他发了一张弟弟卡。
阶级的差异、心理年龄的差距令注定了男孩梦中爱情的悲剧结局。
而Jay却痴情到只身一人来到西部追寻女孩,始终相信能够找回自己的爱人,这份痴执铸成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幼稚,也构成了现实带给他改变观念的巨大空间。
然而历经现实的残酷,他并没有像观众期待的那样改变或成长。
遇到杀人不眨眼的西部牛仔后,他依然真诚赞美林边黑人的欢歌;目睹过商店惨剧后,他依然单纯的信任了文艺的骗子Werner。
Silas在叙事中说:“这个孩子很奇怪,他用不同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
对他而言,我们正漫步在充满善良和希望的原野,而我看看到的是随时可能出现一个亡命之徒一刀掉干掉你——只要有一美元可赚”。
可见Jay始终都是理想主义的化身。
残酷现实带给了他不妙的境遇,但没有摧毁他心中的信念。
这样美好的小天使如果在险恶的西部继续生活下去,说不定浪漫就会被消磨一空,如同英雄迟暮般退化成一个只知道生存的糙汉。
导演并没有让这种事情发生。
于是Jay妥妥的带着他的理想主义幻灭在爱人的枪口,影片甚至火上浇油地让受伤的Jay很久都没有被女孩发现,让女孩与她的印第安爱人在Jay面前拥吻。
这一幕幕补刀,不禁想让我想问,是让理想主义Jay在现实的磨练中成长为一个世俗的现实的人更残酷呢,还是让他带着自己的信念在此戛然而止更残酷?
我认为第一种更残酷。
所以影片的处理是第二种,因为第二种残酷里包含了一些些希望的可能性。
Jay确实没有善终,但他却未曾后悔、从未犹疑自己来寻找爱人的决定。
纯粹的理想主义虽然无法在这里生存,但是对于已经具备生存能力的人们,这些理念可以带来一种更好地追求和更有生命力的生存方式——这就是Jay无形的影响力,也是影片最后Silas和女孩在西部结婚生子的引线。
如同荒漠突然长出了一片小的草地,这样的小草地很微弱,但可能在平行时间里在各处滋长,最终它们或许会相连成片,把荒原变成绿洲——这是影片隐含的对于文明的追求。
黑色幽默与残酷现实里,理想主义载体的覆灭却在更大的精神空间里燃灯。
下面来说说影片的节奏。
不愧是“西部慢调”,节奏确实很慢。
尤其是一开始,镜头里大片的西部风景配上轻灵欢快的BGM,让人几乎错觉要看一部旅游宣传片。
然而当适应了这种节奏之后,整个观影变得舒适。
这时候影片开始用骤然加速的插叙、干脆利落的戏剧冲突加入这首舒缓的钢琴曲,优美风景里的残酷现实让人心惊肉跳,仿佛随着小男主的节奏逐渐深入美景之下“吃人”的西部原野,一点点引向最后的高潮。
除了Jay,影片里的人个个死的干脆利落,观众的心理准备还没开始做,情境中的人就全倒了,干脆利落。
人命如草芥。
感觉这里既是与Jay的美好想象形成剧烈对比,又是导演对于美国传统西部片的颠覆。
这里的西部确实够现实,没有牛仔的浪漫爱情与正义精神,有的就是,生存,生存。
有趣的是,影片在最后以倒序的方式回放了所有死去的人的死时状态(让人想起《在西部的一百种死法》)——只想着生存的人们总以各种形式粗糙死去,然而心有情怀的Jay虽然最终也死了,但是毕竟见到了心爱的人;内心萌生浪漫的Silas更是与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确实体现了影片价值追求。
导演选择法鲨来饰演老司机Salis实在是合适不过。
法鲨的演技,一个眼神儿就可以让情绪到位。
关键是他对节奏的把握十分精准,始终不急不慢地步步踩点,配合着第一人称的叙事带着整个影片的节奏缓步向前,为Jay的性格表达和西部现实的刻画支起了充分的空间。
沧桑又带点儿忧郁、粗糙却略含兴味的眼神,稍稍显露出他冷漠外表下并非冷硬的性情,充分减缓了最后其内心转变的突兀感。
影片不算长,80多分钟的铺展故事结构都还算丰富,有不少有趣的幽默成分和耐人寻味的暗示与预兆,观完甚有余味。
颜值和画面美得不用多说。
总之,这部独立电影分非常适合心情安静的时候一看
散文结构,松散叙事,舒缓节奏,摄影是影片一最大亮点。
这些所谓的西部牛仔就是装逼的代名词,我喜欢RAP
sososoosos
挺烂的.
全片高光是印第安青年吻女主脸颊低语:till the civilization,男主你恋父到没救了鉴定完毕
就算小家子气,至少也要讲的生动有趣呀,无聊!同时还不可信,故事,滤镜,风景,人物。导演TM的把西部拍成景区内置冒险游戏了。
结局真的滑稽,忍不住笑出声。原来这是一部搞笑片。风景一眼荡魂,New Zealand&#39;s South Island,记下了。
今年看到第一部好的独立新片,却和预想的形象完全背道而驰。反差感是主菜,神剧情是中心,摄影配乐绝赞却故意不用在点子上。等到静谧俯瞰众生死相,途中一梦幻觉成真,才惊觉这是情怀和浪漫并驱、骨子里用心逗你的电影。本片的有趣之处恰恰让它局限于有趣,但我就是喜欢。
法鲨不错
真·伤口撒盐~连体秋裤那段确实也是偷偷倒回去看了的
色调很美,慢调很好听。新西兰人借用苏格兰人讲述他们心中的西部故事。这世上有很多比只是活下去更重要的事情。西部不再有故事,而变为了一种味道。
一个悲伤的故事。西部风光很美啊
法鲨的西部之旅
一边看一边“啥”“嗯”“咋回事”到最后一个“瓦特”一个“蛤”只能说这孩子太催了。。。
真的好好笑!因为眼间距而叫骚年锤头鲨的时候是万万没想到会和法鲨演这么一部双鲨西行记的…墙裂怀疑导演是看了末日危途然后和广大观众(我)一样想掐死一直演怂软娘炮的骚年演过的最怂软娘炮的那个角色,所以就复制了一下再顺应年龄加上文艺癌属性,公路片模式也…最后在结局一解心头之恨!干得漂亮!
你们鲨 就算是穿秋裤 也照样 迷人
摄影棒呆了!某些部分感觉有点像20年前贾木许的《dead man》。
算是另类的西部片确实有点像小王子但每段过度都显得不够自然,或者男主魅力不够?漂洋过海来看最后一眼两声枪响,了此一生
缺乏对白导致不够黑,目的结盟态度转变再到最后一拍两散的套路俗又显得呆板。作为资深赏金猎手的法鲨莫名其妙依赖小鲜肉也令人感到不适...摄影两星
不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