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时候,看过这片子。
当时刚离婚一年,对情感方面的事情很悲观。
那时候我觉得,这片子并非描述时间循环。
而是表达爱的循环。
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无限循环。
男主角从一开始不爱女主,要一个人逃跑。
逐渐转变为更爱女主,要跟她长相厮守。
最终因爱的力量而变得更聪明更敏捷更强大,并战胜boss。
所以逃离循环靠的是爱。
看起来很美好是吗?
可惜最后女主角画的 “∞” 让整个故事大反转。
“ 逃离安娜,救救自己”。
我想这段莫名其妙的对白才是故事核心吧。
以爱的名义困住另一半,这个故事在《消失的爱人里》已经讲过了,崔健的《花房姑娘》也是也是这么表达。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没有爱就没有力量,有了爱又堕入无间。
人生就是这样循环,逃不出去的。
2022年02月。
我重新看了一遍这部电影,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以前看这片子,感觉很悲观。
认为人生必然因情感而陷入无限不重复的悲惨循环。
所有生活琐事里的不愉快,都因情感无法互通而持续重复。
人的情感,总归还是负面大于正面意义的。
我现在成熟了一点,有些不一样的思考了。
突然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正能量。
女主角想要得到男主角的爱,最终得到了;男主角想要变的更强大以摆脱boss的控制,他也做到了。
说的大一点,女人想要家庭幸福,男人想要改变世界。
这些他们俩都做到了,最终都成功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爱过程虽然很艰难,很辛苦,而且很大的风险。
但是真心相爱,结局一定是升华的。
所有的磨难都有回报,都不会白费。
他们俩儿成功,都有一个契机。
那就是觉醒。
男主角第二次重复,突然觉醒了。
女主角撞到路人,突然也觉醒了。
女主早就知道生命就是在重复的挣扎中觉醒并升华。
并且她不断的以各种方式试图让男主明白这个道理。
她知道又要开始新的试炼,所以坐地铁的时候在他手上画“∞” 以示提醒。
并且她显然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无限循环。
因为男主内心有爱,所以他们可以轻松面对下一次循环。
最后男主角被画上 “∞” ,他又一次觉醒了。
觉醒要靠天赋或机缘。
但爱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很强的选择。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向死而生。
不断觉醒,不断超越,最终走向圆满。
这一切的动力,都是爱。
主角脑子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到另一个自己竟然没有特别惊讶(只是一般惊讶)。
只能说要是我的话。
从一开始知道循环后。
就往街上一坐。
等着另一个我也往街上一坐。
然后街上就坐了一排我。
一百个,一千个,一亿个。。。
然后地球质量无限大,引力无限大。
最后变成黑洞。
又一个轮回开始。。。。。。。。。。。。。
影片内容纠正与简要分析看了诸多评论难以苟同,简要分析一下。
首先是循环之原因。
多数观影者以为女主或爱情是循环之肇始,窃以为不然。
其一,全片医疗系统都占很大戏份;其二,男主多次死亡之原因不在是否拯救女主,而在拿到药物,亦即是说不去拿药物就不用去面对循环。
片中亦有交代,药物是从医院尸体中提取出来的。
无论是此药对大脑之刺激,抑或其缩宫之作用都是生死轮回之暗示,亦与女主怀孕而开始产生循环向呼应。
综上,三位主人公因为亵渎了神圣的生死规律而被诅咒(被诅咒的三位主角都在片中死去过,又再次出现),躺下的8是埃及符号里的永恒,其意味不言而喻。
片中的循环是一种动态循环,故而围绕着三位主角产生了许多之变量,比如随着剧情(或广义到时间轴)之推进,同一时间内三位主人公每个人的复数化程度都愈发提高了(因为不能穿越,故而在循环发生之起点,三人定然不是复数的)。
综合本段分析,全片只是导演架设的诅咒中的一个片段,其开头并非循环之开头,其结尾亦非循环之结尾,全片更不是循环的整个过程。
三位主角复数化的解决。
在影片中没有直接交代BOSS的复数化证据,但从其复活来看,应该亦有。
片中黄光一闪,某序列号的男主尸体消失,似乎是“重启”的表征,笔者对此质疑。
片尾男主杀死另一序号之自己,没有“闪黄”,影片亦未交待尸体是否消失。
假设不再重启,那尸体亦不应消失,因此时间点另存在其他序列号之男主,故而重启是否会仅留下一位男主又是疑问。
而男主杀死另一序号之自己,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救赎行为,后文将专段论述。
最后,笔者对本片情节之质疑主要在伦理上。
虽然如段一所述,笔者以为循环之开关在于药物,但全片截取的循环片段却的确是男主在情感上的自我救赎。
如同许多基督教国家的穿越救赎情节一样:事实上,救赎只能改变主角自己的负罪感,而不能改变已发生之事实(乔峰误杀阿朱。
乔峰穿越救阿朱。
此阿朱虽被拯救,原来时间点之阿朱终究死了。
更何况此时间点尚有此时间点之萧峰)。
如片中男女主虽然两段胶片“符合”了,但并不能保证二人是同一批次的轮回者。
就片中截取片段来看,男主轮回频率明显较女主频繁。
故而综合本段,则男主杀死另一批次之自己去夺得某一批次女主的占据权,已完成救赎的行为,让笔者心中十分郁结。
结语。
根据片中之种种线索,三位主人公皆非普遍道德层面的“好人”(此处涉及到价值判断,可不赞同笔者),片尾乞丐兜里的法国长棍,亦是由尸体转化而来。
药物开启循环,而循环又产生了更多之药物,思之令人不寒而栗。
以上皆为小乔到手一家之言,欢迎广大朋友批评指正。
四个亚当:试图把没有发现另外一个自己的亚当标记为亚当A,把女主逃跑遇见的亚当标记为亚当B,亚当B在浴缸碰见的另一个自己为亚当C,亚当B观察到的逃跑的自己为亚当D,亚当B停车场碰见的为亚当E亚当的经历:亚当A,和女主吵架后遇见男二,中枪被拖进浴缸,估计被杀了,经典场景就是男二要亚当二择一,而亚当一心想逃被杀亚当B,此亚当戏份最多,当属主线,戏份从目睹第一次女主车祸逃跑,到车库揍男二,电话亭二次遇女主,亚当C浴缸给亚当B留言,”洗脸”,目睹亚当D以及车祸女主,电话亭后再次遇女主,真情表白,发现女主被抓走开车回家找女主,假装死亡,杀死亚当D,寻找女主和女主上火车,遇见乞丐亚当C,告诫亚当B放弃女主,go die亚当D,在车库莫名奇妙看见另外一个自己亚当B,回家被亚当B杀死补充剧情:亚当A看见了视频中自己的结局有点像是女主给他的警告,但理所当然他的死可以看做是为了给女主测试是否爱她的一个样本,但很可惜你死了亚当B之前的剧情,可以看做是同样的出去寻找女主的亚当的另外一个分裂体,此人第一次害死女主,电话亭表白未获信任,回家目睹浴缸中的亚当C并获得忠告,目睹女主跟亚当D纠缠,渐渐明白了不能不爱女主,表白女主终于打动了她,但仍要接受挑战因为我被抓了,回家与男二对抗假死,杀害亚当D,出去寻找女主摆脱小循环,上火车,看见乞丐,后面的剧情,没出现所谓另外的自己亚当C,不爱我的人,瞑目吧,前后类似亚当A,也可以作为独立片段亚当D,备胎,当亚当B处在循环中的时候,为了考验你,你不单要值得我信任,而且要打败其他竞争者,很可惜,你被前一个选择者抢先一步了亚当E,循环的考验,你是否会再次进入循环,亚当C充其量作为循环的忠告争议一:停车场两人碰面解析,亚当B和亚当E碰面的时候,按理说亚当B不应该如此的惊愕,唯一的解析是,亚当E不是亚当D争议二:我的解析是,无限的爱下去并不会出现男二,另外一个解析,爱但要不断地杀死自己不进入循环,那么问题来了,那个符号怎么解析,爱的诅咒,一旦不爱就马上触发关于循环:爱的循环是一条直线,死的自己都是因为不爱,那就是为什么很多影评人是女主是女巫了完
因为影片结尾的拍摄手法,导致该部电影有2种结果:第1种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即大循环套小循环,事情远没有结束。
第2种是我比较赞同的想法,就是男主已经逃离循环,但是这个男主却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本体了。
很多人喜欢拿这部和《恐怖游轮》比较,觉得照搬套路,毫无新意,而且bug超级多,但是事实是这样吗?
其实并不是,该片有着本质的不同,接下来我详细解答。
影片最先要明白的有几点:1、从开始部分到男主杀死另一个自己之前是封闭式循环(即永无止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循环,可以有细微差别,允许有bug,但是结果不会变)。
2、任何循环的发生,都是由时空震荡引发穿越,导致时空错乱,引起时间自我修复导致的。
片中男主和女主每次都会死,就是时间修复的结果,但是由于男主无休止境的穿越,导致一直在循环里。
3、封闭循环,看似坚不可摧,但是是极其脆弱的,只要欺骗时间修复,替换自己,就会打破循环。
这一点闪电侠第三季有类似。
片中男主打破循环其实是意外,他之前做的许多事情其实都没有用,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撤掉无关紧要的牌,还是会全部倒掉,只有撤到关键的牌才能停止。
最后他下决心杀死另一个自己的时候,便是在完成时间修复,这个自己代替了他死去。
也正是由于他的操作,引发时空震荡,封闭循环出现缺口,致使女主没有撞到男主。
但是真正救了女主的关键是反派boss的死亡,同样的时间节点,反派boss代替了女主死亡,时间修复完成,循环结束。
也许有人要怀疑循环远没有结束,也许是这样,但也许根本不是,也许男主已经逃离循环,结尾男主看到乞丐吃面包,男主吃惊,因为影片开头已经发生过了,但是现在镜头并没有给出旁边人的镜头,到底是不是男主并不知道,就像最后女主没有撞见男主一样,也许给乞丐面包的根本就是其他人。
也许你还要说那个8字,但那也不是重点,没准那个时间段就流行画那种符号,也许是别的女人画的,所以他之前会擦掉。
片中封闭循环部分还有被杀死的本体让男主离开女主那个,那是循环内的,要明白那个循环是无休止境的,不知道循环了多少次,有变化是肯定的。
既然已经脱离循环,也就是那已经成为过去,过去发生的什么,对现在又有什么关系,没什么大不了的。
很多人觉得这部没有恐怖游轮严谨,但是这部我感觉比恐怖游轮还要好。
这2部有着本质不同,相同的不过是都有时间重叠而已。
逃离注重的是时间自我修复,打破封闭循环以及时间悖论的问题。
三角注重的是维护循环不被破坏。
可以说根本就是两回事,但是殊途同归,最后都是因为爱,一个因为爱而拯救,一个因为爱而维护。
开头我说过,这个走出循环的男主可能不是本体,但是对于封闭循环来说,谁又能分别本体和副本?
其实都是本体,不过时期不同而已
我确定女主是有问题的,但是影片没说,咱也不敢问。
她打电话留言时说的话,说很难解释其实很简单吧啦吧啦;她看到撞自己的的人不是亚当而表现的吃惊;她在天台上说你只是还是不够爱我,然后跑掉(主动去进入循环,被保安抓);她跟本没看录像带就说“你在录像带里说的那些话”;他在男主手上写下的无穷符号……我不知道她为啥这么屌,但是就是这么屌。
至于整部片在哪儿开始循环的,我想可以归结为灵异浴室吧,从浴室出来之后去过的地方,都是“昨天”刚去过的地方,看到了“昨天”自己的说做所为。
可是,录像机是怎么做到一边录一边放的?
胖子打死了人竟然还警告目击者呆着别乱动然后去处理尸首,胖子看到录像干嘛那么激动,为何不先处理完活人再处理死录像?
扫地阿姨会遇到两个男主吗?
(一个刚见到安娜打电话,一个阻止了安娜打电话)车到底是停在家里楼下还是医院地下停车场?
第一次去开车为什么没遇到自己?
所以这不可能是无限的哦?
看到自己在垃圾车上的手,说明二者对应了一个女主,可以认为同一个时间点出现两个男主两种选择,这既不能叫循环,也无法叫平行宇宙吧!?
片尾女主在主视角男主手上画的∞,也就是莫比乌斯环,无疑是本片的主旨核心。
本片的莫比乌斯环与《恐怖游轮》的循环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
即交叉、单面、没有起点和终点,裂变后环环相扣。
游轮是一个大循环套若干完整的小循环,大循环起点是上游轮前边登船边懵逼,终点是死在了出租车。
大循环首尾割裂,无法融合,完全无法交圈。
本片中无数个循环不分大小,只有长短,环环相套,它们相互影响,每个循环又无法脱离其它单独存在,甚至无始无终,无因无果,整个循环上的任意一个节点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既是结果也是原因。
片头男主手上的∞并非火车上的主视角身旁的女主所画,绝不是所谓的起点,也许之前在家就已经被画上,这是片中未演的情节;同样片尾的主视角男女主角相拥而抱也不是终点,片尾主视角男主应该已经发现了旁边给了乞丐面包的疑似(以本片风格还真不一定就是)片头男主,主视角的最终结局应该就是在临死前躺在浴缸里告诉之前的自己要远离安娜(这几乎是所有影评的一个共识),而地铁结尾与这之间发生了什么,是导演为了给观众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有意忽略了,这正是本片在细节处理上的高明之处。
游轮在观影过程中观众看到一半已能猜个七七八八,女主智力正常没可能意识不到,后续剧情走向设计荒诞了,女主有太多机会跳出这个循环。
而本片本质有别于这种一个大圈套若干小圈的模式。
本片主视角主角所演绎的绝不是最大的那个循环,而只是无数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循环中较长的一个而已。
对本片的理解应跳出以往圆环状循环影片的思维模式,剧情对每一个循环上的细节都没有交代完全(其实莫比乌斯环根本无所谓始终),所有循环缠绕在一起,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单纯纠结与ABCD循环谁套谁(其实片中每一个循环都不不能完整的包容另一个)没有意义,因为导演的本意不在于此。
此外,本片不是鬼片,女主不是女巫没有超能力,在男主手上画∞是导演借此表达电影主旨的手段,与剧情发展本身无关。
主视角的男主以为离开女主就能逃离,直到临死也没有真正大彻大悟,他没有意识到这个循环无从逃离,和记忆(绝不可能存在某些影评中的失忆一说,这不是导演的本意)、能力、智商完全无关。
本片对男主性格的塑造非常成功,心理波动的细微刻画入木三分,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纵观整部片子,男主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自私,从主视角主角最后在浴缸里跟另一个自己说,离开安娜,救自己一条命,可以看出他在乎的始终只有自己,期间虽也有过挣扎和犹豫,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瞬间牺牲女友,孩子,父亲,甚至另一个自己。
这就像是一个大的莫比乌斯环只有本质的自私这一个黑暗面,亲情,爱情,道德只是在闪烁其中,若隐若现。
注: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
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
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也叫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的奇妙之处有三: 一、莫比乌斯环只存在一个面。
二、如果沿着莫比乌斯环的中间剪开,将会形成一个比原来的莫比乌斯环空间大一倍的、具有正反两个面的环(编号为:环0),而不是形成两个莫比乌斯环或两个其它形式的环。
三、如果再沿着环0的中间剪开,将会形成两个与环0空间一样的、具有正反两个面的环,且这两个环是相互套在一起的(编号为:环1和环2),从此以后再沿着环1和环2以及因沿着环1和环2中间剪开所生成的所有环的中间剪开,都将会形成两个与环0空间一样的、具有正反两个面的环,永无止境……且所生成的所有的环都将套在一起,永远无法分开、永远也不可能与其它的环不发生联系而独立存在。
ps:以上观点来自于本小透明背后的男银QD亚东观影后的叨逼,如有不同观点需要开喷欢迎联系,本小透明为QD亚东的当红经纪人(挖鼻孔)。
漫漫的人生路,其实就是一场选择。
我们在不同的路口选择了不同的方向,通过不断的重复,让一个底层毒贩 开始激发了他内心中人性的光辉,终于知道哪些东西对于他来说是最重要的。
从一次次的重生后,他开始发生了改变。
这些改变让他对未来,对家庭都有了更多的承担。
这类重复的电影比较多,但是此处影片跟以往的有些不同,就是自己时间的循环中发生碰撞,就好比是自己重新审视自己,最后发现原来自己是当初那个这么不堪的人。
首先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很精彩,比恐怖游轮好点,毕竟算是新电影。
情节真心不错,我一开始预感到会是无限循环,但还是有点期待最终男主会逃离出去。
如果最后火车相撞全死了,那说明唯一一个经历整个循环的男主也死了,那下一个循环又是电影的重播吗?
男主也是一开始表现的最自私胆小的那个,继续新的循环。
那么问题来了,女主开局时有问过男主手上符号是什么?
男主的循环到底是不是女主操作的。
还记得浴缸里第一个死了的男主说的,远离女主吗?
他如何了解这一切?
他经历过整个循环?
但是如果了解,他怎么会死,毕竟结尾火车出事人死了,新的循环应该是男主开局下地铁,也是没有一点意识到自己在循环的时候。
男主变化是很大的,变得更有感情和智慧。
本来结局我还为男主女主默默欣喜,画风一转,竟然还身处循环。
和当年看恐怖游轮何其相似。
好在个人觉得比恐怖游轮好看的多,毕竟爱情亲情戏份多。
如果有继续,那一定会更精彩,电影中唯一一个坑没填上就是浴缸里男主说的“远离安娜,一切源头都是她(大致差不多的了)”。
明明意味深刻,应该有所明悟才对。
其他的镜头都与每一次男主或女主死去衔接上,也就是所谓的“新的一轮循环”(小循环,毕竟在我看来电影结束才是真的大循环)。
电影结束的男主并不是一开始的那个,一开始的那个在看完录像后依旧很懦弱自私,他说了句“安娜有录像,她叫我去警察局...”然后想夺门而逃可惜失败。
然后女主在转角处撞到了“男主”,也是这个时候一直活到影片结束的那个男主。
虽说悬疑片有悬念理所当然但作为强迫症的人,有一种“想知道一件事的答案偏偏无从解惑而欲罢不能”。
如果真有人解答,那一定是《逃离循环2》。
和蝴蝶效应一般。
应该说这是一部硬的片子。
几乎没有硬伤,除了洗手间里面的那个熄灯的瞬间。
至少我认为这里的链接是一个bug似的过渡。
没有《恐怖游轮》处理那么自然流畅。
我不知道最后一个男的是怎么出来的,如果那是循环的话,那么他不应该说,莫比斯环是什么东西?
他应该知道的,因为早前就知道这个是在他手上,而且,也只是抹了一半而已,应该还有一半在手上的。
有可能是因为那个熄灯,重新启动了一个全新的循环,在这个新的循环里面,冒出了一个新的角色。
还有他穿的是一件新的衬衣而不是白色棉质内衣。
也有可能是最后的那一幕就是时间轴的开端。
但也无法解释,他为何像左边看过去会是一副惊恐的表情。
所以这个也被我否定了。
乞丐老人是关键线索,影片开头和末尾,他身边绿色围巾的女士的面是不同朝向的,可以说是不同的时间轴。
所以我认为,新男主有可能不是看到旧男主,至于看到什么就不清晰了。
所以,我认为这个电影本身粗粗看,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细看还是有问题。
不过说回来,人家又不是做成物理教学或者数学教学纪录片,没有所谓,好玩就好。
由于bug问题,我觉得应该给4星的,不过男主的演技太好了,超水平,又加了分。
给5星。
整体来说观感一般,制作有点粗糙
6.5
时空循环,爱到永远
烧脑
套的不是死循环,是奥运五环。
还不错啦,时间循环,同时出现N个自己
类似恐怖游轮和蝴蝶效应 还是有点意思的
循疑片。参考影片《恐怖游轮》
大循环套着小循环
不行。人物是硬伤。
匈牙利恐怖游轮,突然灵光一现知道自己在循环也是可以的。路人都是热心肠,男主图有其表,却是个看了攻略也玩不溜的渣渣。你们东欧人表达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就只会在手上画∞么?扶额
结尾升华了
看不进去
?????
知道它要玩什么,但是玩呲了
硬伤太多了。伪循环
无聊套娃循环,好的地方就是几段时空连接的还不错
不怎么好看。
【补标】时间悬疑粉必看
笑死我了,我朋友说这个电影就像用几个视角来告诉你同一件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两星半,拍得可真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