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网上各种版本的剧情、人物分析等角度的影评已经足以将这部电影条分缕晰了,所以仅打算从美学角度对这个系列电影表达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构成主义、机器美学、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象征的森林、暴力美学通览《saw》系列,每一部都反映出构成主义的意味,每一个次险象环生、机关重重的命运房间,都是既具有建筑功能,同时又是一件装置艺术品,它的地面、天花板、墙壁、机械装置、受体与观察者一同形成了一个富于构成意味的空间环境。
这些艺术品的始作俑者John,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见一斑,从一开始,他就追求艺术创作的“抽象和简化”,符合机器美学强调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反对附加装饰;并强调装置和建筑风格的普遍适用性,即可以放置在几乎任何地方;并极端注重装置和机器的高效,强调设计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John看似追求功能至上,力图摒弃一切表现的成分,但是其行为却无不体现出一种个性的表达,旨在达成一种人类共同的纯粹精神性的共鸣,即纯粹抽象,从而使设计因其内在的可认知性在全世界找到共同语言。
在遭遇了丧子之痛和不治之症的巨大打击,在对世界的种种无奈和反思以及数次自杀未果后,John的内心已经摆脱了形体的束缚转而追求内在精神性的表达。
对现实世界的厌弃却令他的精神体验更臻成熟,也许他早已决定让人们在艺术中看到精神性的快速成长吧。
他想表现的是某种特殊感受而不是真正的现实,是隐藏在自然物象之下的“纯粹实在”自然物各有差异,但在内部却有相同的实质,John的任务就是通过组织装置和受体将普遍的相通性揭示出来。
其艺术主旨,就是获得和谐与平衡,表达人类心灵深处的宇宙之力。
从功能上说,他的装置是不能令受体感到舒服的,因为设计初衷就是如此,但是这些装置的简洁形式给人以哥特式的工业美感。
他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主义立场。
与此同时这也是也是一场暴力美学的盛宴,影片注重场面的形式感,将场景中的形式美体展现到了极致,不但如此还注重和加强了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
运用后现代的手法,把装置和机械对人的考验和禁锢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
另外,对于血腥场景的处理,其侵害性倾向得到了彰显,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和血性效果,渲染了暴力的感官刺激性,在故事情节的精彩之余,也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别样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效果。
晚上去看了SAW. MA18+,两个哥们没带ID。
结果买了几张Red的票混进了电影院,3D眼镜都还是从回收桶里翻出来的,片子还算可圈可点,除了画蛇添足的3D...上映之前网上就风传这是系列的最后一集,其实仔细看一看出场人员名单表也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最后的结局与其说是巧妙,更不如说是圆满,七年之后又回到了起点。
本来就是一个没什么太强逻辑性的电影,少一点推测和揣度,还能更真切的感受到满屏幕血肉的刺激。
有人事后诸葛...说自从看到SAW大爷往人眼里塞钥匙那集就猜到了最后的BOSS,但如果最后结局出现个什么精通机械工程的怪大叔你还是能说你猜到了结局...毕竟那些变态的玩意没有专业技术可摆弄不出来。
从第二部开始,saw就和理性划清了界限,咱卖的就是人血和狗血。
要说这部的血腥程度,和第六部第三部应该在伯仲之间,3D的应用感觉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二叔的表现很抢眼,小宇宙完全爆发,秒了好一票同行...整个系列里仔细一算就属警察死的最多了...大嫂就有点怂了,整个就萎掉了,竟然都开始找警察叔叔帮忙,家门不幸啊...作为一个saw粉,这片子看得还是很让人开心的,讨好FANS的企图再明显不过了,不断翻出观众们脑海里的那些经典回忆,然后把整个故事线看似合理地串联起来..最后又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在这里结束应该也没有遗憾了吧。
这一切都是循环,都是循环~~~~~
又到万圣节,新传统是第一时间看看老JOHN今年又有什么新把戏。
看完电锯7最后一弹归来。
我想说,这终结性的最后一部在某些老锯迷眼中可能会成为极品或者糟粕,关键看你想要怎样的故事了。
如果你是迷恋血腥狂虐和热爱研究死亡手段的画面质感追求派,那总算SAW7最大程度的满足了你的贪念。
这次连3D都用上了,绝对让你逼真的亲眼感受到旋转的电锯朝你极速而来的最佳现场感。
当时我还嘴里叼着根薯条,差点没被血肉横飞和几块碎骨飞踯而来给恶心死。
所有游戏的死亡细节,比如利器进入肉体的血溅,肉体的撕裂,内脏,死后的模样全部毫不吝啬的展现了出来。
基本上这种血肉模糊的刺激感在整整一个半小时都没有间断过。
要知道在国外很多影迷都是此类血腥残暴的忠实拥护者,基本上到后期的几个游戏中,每次死掉一个,影院里就爆发出小规模的掌声。
这是个狠奇妙的感觉呵。
今天在去看SAW7前,看到有豆友转载贴吧的看客给SAW7的评分,据说在他给出SAW1 10分, SAW2 8分的对比下,给出SAW7难以想象的30分。
我想这类影迷应该是在感官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显然编剧为了给SAW迷们最后的关怀,在最终篇里竭尽一切能事使血腥程度超越以往任何一部,甚至远比人皮客栈等经典来的刺激神经。
如果你是象我一样奉锯1这样的经典心理悬念和完美情节为上的影迷,那SAW7可能会让你大失所望。
因为在我看来SAW7除了血腥画面以外,故事情节到该承接的影片内涵,都烂到家!
就是烂到家!
那个天才般的,可爱的,可敬的,灵魂般的老JOHN去了,那么有魅力的糟老头,找了一群白痴一样的小P孩门徒,他们纠结于只是要你死的幼稚心理,让SAW系列的后几部都陷入了只为看个死法的无聊而尴尬的境地。
SAW7更糟,完全演变成门徒们狗咬狗的报复故事。
情节松散而失去主线意义。
完全不象那些已经看过的豆友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那个最后的门徒,基本属于硬生生的强行加入情节发展,只是寥寥镜头串起和前面几部的联系,基本属于编剧不再动脑筋愚弄真正SAW迷的伎俩。
如果说SAW1是悬念大师,JOHN这个伟岸的心理拯救大师赋予了影片深入浅出的另类意义,SAW2在惩罚恶人的基础上强调了人类灵魂该有的比如信任等的心理拉锯,SAW3继续发掘赎罪这一人性命题,后面几部的发展就开始因为门徒们的私心和低觉悟而慢慢变味,到SAW7已经基本掉价为找人杀,看着杀,终于杀完,GAMEOVER的简单玩弄观众的模式。
应该说随着老JOHN的死,SAW就完了,低级,无聊,散漫。
在此边缘剧透删除。
因为在贴吧已经引来大段唾骂和封号删贴行为。
最后说下,SAW7整部都给我很明亮很好莱坞主流枪战片的格调。
和SAW1 2 3这三部经典的灰色晦涩压抑相比,让人非常失望。
SAW系列也就这样结束了,如果明年还有续集,估计我也没那么兴趣去欣赏了,这个系列已经没魂了。
当然如果找刺激神经和感官震撼的,那非常值得一看了,毕竟SAW7有着超越之前任何一部的血腥画面满足你。
Saw系列走到今天已经走到了第七集,当初令人惊艳的第一集,如今大家也都审美疲劳。
如同final destination系列一样,为自己的最终一章使出了3d一招。
于是乎,工具全都变成尖端物,吊索,飞来飞去,再加上爆炸炸的尸体碎块满天飞,好不热闹。
只是一切为了3d,情节必然削弱,结果是Suspense全无,只剩Torture。
让前几集的人物“死”而复活已经是惯用伎俩了,当变得肥头大耳的Cary Elwes出现在荧幕上的时候,我想你结局也猜得差不多了,结局也算照应首集,最后完美的画了个圆圈。
只是你会以为最后一集,岂能留住活口,只不过狡猾的好莱坞还是留了一手,异型掉进熔炉尚能复活,何况几个杀人犯。
多年以后,Dr. Lawrence Gordon还能回到最初的地方,那么我们呢?
因為系列7部每一部都出了藍光加長的版本,所以終於時隔多年又把1-7連看了一遍,1-5起碼還能是4或5星的水準,這6和7就實在是一部比一部爛了啊!
可以說第六部的問題在這一部直接井噴式爆發。
首先,每集開場的一段遊戲一般都是關聯之後的劇情,而這一部呢?
完全就是奪人眼球的存在,不管是人物還是事件都和主線無關。
就是為了嘩眾取寵,而且這遊戲到底是誰設計的?
霍二叔肯定沒時間還搞這種番外遊戲吧?
那就只有醫生他們,但是理由是什麼呢?
完全莫名其妙,不是豎鋸門的風格。
而這次的整個遊戲就更好笑了,這遊戲到底是誰在設計?
霍夫曼肯定沒這個時間了吧?
他都要跑路了還有心思搞這麼複雜的系列遊戲?
那就是醫生搞的?
那還是第六部的問題,這個遊戲線和故事主線可以說是完全脫離開的,基本上是遊戲玩遊戲的,主線說主線的,兩者的關聯性更牽強了。
上一部是醫保不賠,其實就挺牽強薄弱的,這一部是打假,跟前幾部比,不管是關聯性還是流暢性上都差太多,完全只是在重複套路而已了。
而且,霍二叔報復心這麼強?
報復比跑路還重要?
出這麼大事,不先跑,反而還把事情越鬧越大,天涯海角都要追殺師母?
真的太扯了吧。
到底圖什麼呢?
就是為了報仇?
萬一有一個環節出錯,不就要被抓了嗎?
有這個必要嗎?
這集的故事就感覺完全是上一部結尾硬要整一個逃脫的反轉來拍下一部,這一部就只能硬著頭皮在上一部的設定下硬編下去。
而且這集的道具做的質感感覺也是系列最差的,畢竟搞成3D,很多都是特效處理的了,能感覺出來假了。
和前幾部的實物道具比真的差距明顯。
最後醫生回歸自然很驚喜,初看的時候也被這個結局給驚喜震撼到了,但是這次重看,在已知道醫生會回歸的基礎上細想一下,這個設定其實也挺牽強的,基本上還是套用了前兩個弟子一樣的模式,被招募,然後幫著做事,但是另外兩個弟子完全不知道有醫生這個師弟的存在就挺扯的,就像無中生有一樣。
這一部最後其實就相當於沒有反轉吧。
結束的太不體面了,也難怪拍不下去了。
從6和7就能看出來整個系列的模式已經變成了,主線像美劇,集集有關聯,要不斷閃回來補充設定,各種挖坑填坑,把系列搞得越來越臃腫。
而遊戲是遊戲,和主線關聯越來越薄弱,而且設計也是越來越不巧妙,只有更血腥而已。
可以說6和7是徹底丟掉了系列的一切優點和靈魂,成為了一個不太體面的收尾,只能靠醫生回歸給人一次性的廉價刺激。
實在太可惜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一部结尾的Game Over 想当初已经是我高一的时候看的了,现在到大三了一直坚持下来看到了第七部3D版...真正看过《电锯惊魂》的人一定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影片,我说这话可能就有人说我在说废话,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我想问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真的看懂了么??
我发现看过这本电影的人很多,可是看完或看懂的又有多少呢?
看电锯惊魂是为了什么?
看肢解?
看血腥?
NO!
这样的人请不要玷污这部作品,不要玷污John... 和《黑客帝国》一样,很多人只是看到了绚丽的场景,暴力的场面,精彩的动作...可是都没有发现,电影想告诉咱们的是,人性!
人类之所以在《黑客帝国》里那么悲惨,就是应为人类曾经不懂得“同情”,“怜悯”,只知道“吵闹”,“暴力”... 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听过很多人谈论过他,无非就是“血腥”,“吓人”,“受不了”...评价。
后来亲自看了看,才知道,有些电影不是听人说的,只能自己看。
说这部影片血腥吓人的人就和影片里参加游戏的一些失败者一样,没有明白John为什么设下这些重重情节,只知道恐惧血腥,不知道什么是重生,不知道什么是原谅,只知道什么是愤怒,不知道什么是珍惜,不知道什么是爱戴。
崇尚暴力的结果都死了,不知道怜悯的人原谅的人也都死了...看看我们的周围,难道这部电影不就是在为我们启发现实,告知希望我们走向上帝创造我们时的希望我们人类走向的光明与美好么。
真正的John迷们看完这部电影一定很失望,因为他的夙愿永远不能完成,他一个人(他的门徒都无法理解达到他的目标)不可能改变这个已经失落的世界,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珍惜现有。
人都不知道感激,而索取时却能积极。
当我们放弃失落时,我们有多少人珍惜我们还活着,当我们人生失意时,我们有多少人珍惜我们现有的家庭和感情,我们堕落破坏他人生活时,有多少人知道忏悔与同情,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电影替我们反思,启示我们。
开始我并不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为什么要这样血腥,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其实John一直都在告诉我们“人有时不知道珍惜”,只有经历了血的洗礼,生命的警示,并在生与死的机会中潜心学会“改正”,人性的善面才会展露,我们才会真正的忏悔... Of course, do not forget that Let`s begin the game...
三年多前为寻求刺激第一次看电锯系列,在隔壁寝室连看了4部,看得剧情都混在一起了,满眼的红红肉肉也都没什么感觉了。
今年暑假考完托福之后自己把5和6看了,感受就是:要是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事,我早上面对托福这样充满人性关怀的温文尔雅小享受的时候还紧张个什么劲儿啊。
今天把7看完了才发现这是这个变态血腥系列的终结篇了。
我看前4部时就是把它当个恐怖片来看,看过就忘了;看完5、6我到豆瓣上左右一看,才发现大家都在说这部片子的精神意义如何如何;看这个7,我心中越来越火大,fuck your mother的竖锯,fuck your mother的马克•霍夫曼,fuck your mother的变态杀人狂们,心理变态就tm是心理变态,你们算什么狗p的道德捍卫者,这个世界精神再沉沦也轮不到你们这样的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拯救。
自己都灭绝人性,还凭什么对别人有道德的要求?
之前我还确实觉得作为变态血腥片,《电锯》比《死神来了》要高明一筹。
《死神来了》建立在一个很难自圆其说的根基之上,而且越拍越没道理,死法不符合科学,太突出了超自然力量而非幸存者本身的生活细节。
《电锯》前期令人惊艳之处是,那个老头找来了各种不珍惜生命的人,在严酷的游戏中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而且他们通过勇气的确是可以劫后余生的。
可是越拍越偏离了这一原则,不但死法越来越花样丰富、仪器越来越精密、规则越来越复杂,开始往挑战人的生理极限而非心灵忏悔的方向发展,而且抓来的人也越来越无辜,因而整个游戏变得更加荒诞和残忍。
你说人家一个女的脚踩两条船碍你什么事了?
人家吹吹牛出个名赚点钱又碍你什么事了?
人家撒个谎、人家包庇朋友,又怎么了?
人家欺压人不行,你欺压人家就行?
这些人就算有罪,罪不至死,为什么轮到你们这些变态把他们五花大绑地关起来,把他们脆弱的躯体暴露在冰冷尖利的铁器之下,然后你们就躲在监视器后面欣赏别人从精神崩溃到徒劳挣扎到四分五裂?
你看不惯社会阴暗面,有本事你翻天覆地兴利除弊,用知识武装自己改革社会,带领人民向前进啊,你就会躲在角落里套个猪头面具放暗箭出阴招,把人家敲昏拐带,残忍屠杀,你算什么?
懦夫。
小人。
不敢和强大的当权正面交锋,你在暗处,人家在明处,你把权威当猴耍,你有什么光荣的。
你觉得那些吸毒的、种族歧视的、卖保险的可恨,你跟他们单挑啊,你把他们打昏了,你设备齐全,人家手无寸铁,你把人家的惨死当游戏玩,你有什么光荣的。
忽悠强者,折磨弱者,欺软怕硬你算什么道德。
从一开始,Jigsaw这老头身上就带着一种“我要死了,你们大家也别想好好活”的报复心态。
没必要把他吹得那么高尚。
装道义谁不会啊,真道义才难。
如果你是想为社会好,这法子没用而且性质过于恶劣。
如果你想为社会不好,就拜托行行好别装出道德先锋的嘴脸。
你一边惩治骗子,一边自己当骗子,一边折磨那些你认为伤害了别人的人,一边自己一再屠杀无辜,你玩儿得有意思么?
你玩儿这么大一排场我们还以为你真有什么不可动摇的信念和不容置辩的理由呢,你不觉得你没底气么?
一句话,Jigsaw和你旗下的畜生弟子们,Fuck you, fuck your whole family. 我强烈反对这部电影宣扬的价值观。
再说说这个电影从头到尾的可笑硬伤。
第一,你们是信科男,生物男,物理男,哲学男,演讲男,文学男,还一定有MIT工程学博士学位。
组装这么多高难度高科技的设备又快又好,创意无限,付诸实践起来算得不差分毫,丝丝入扣。
对人体的结构无比了解。
力学电学无比精通。
一副熟谙人生哲学的模样,录音带沉着冷静不打顿,用词考究,句式华丽。
对大型场面运筹帷幄。
第二,你们哪里知道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犯罪的?
人家偷税漏税报假账,人家两面三刀小猫腻,警察不知道,国家机关不知道,亲戚朋友不知道,独你了然于心?
你当私家侦探的还是全知全能的上帝?
第三,你们哪里来那么多钱买这么牢不可破的材料的?
你一个臭名昭著的罪犯,整天不能见光的,哪来的access to这么多秘密的、人迹罕至的、空旷的废弃工厂给你精心布局,还安装这么多先进的刑具?
录音机、监视器、电视屏幕、聚光灯、汽车等等破坏了一个又一个,警方难道就不能对全市各大型钢材批发零售市场、此种型号的录音机销售点进行盘查?
我个人表示很好奇你们究竟如何解决材料和经费问题。
第四,你们怎么就那么万无一失、滴水不漏,人人的行为都在他们计划之内?
虽说警察在电影中常常被渲染成白痴,可是这么大一个警署被这一两个变态玩儿得团团转,还都死光了,有点太极品了吧?
本来整天设计、制作刑具,起草、录制哲学演讲稿,锁定、绑架目标,购买、搬运材料,选定、清理作案现场,就已经够让一个人身心俱疲了吧,你们还偏偏精力充沛远见卓识到算计好了他人的一举一动,真是天才中的天才啊,这样的人,不去做科研亏大了,多少代才诞生一个,怎么连着挨着全成了电锯门徒了?
总之,看完了这个系列,我义愤填膺,不仅这帮变态杀人魔可恨,那副假惺惺的道德卫士腔调更可恶,用以支持整个故事的设定也是大大地经不起推敲。
要想教育人类拯救社会,真的走错路了。
第7步一切都很好,却有一个致命的矛盾和错误,就是劳伦斯医生的手术刀——每个尸体上的拼图图案是由医生用手术刀刻画的,和前面霍夫曼山寨jegsaw的烙印拼图图案相对比。
这个线索本来揭示得很好,可是如果直接回过去比对第一部,那么第一部就和第七部有个时间上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霍夫曼和劳伦斯谁先入的约翰的竖锯门?
在中间几部提供了霍夫曼和约翰一起犯下了每一次罪行,按理说,阿曼达是大师姐的话,霍夫曼应该排第二,而劳伦斯只能拍第三。
可是第一部里面有个中产阶级的肥猪一般的大胖子,死在了铁丝网笼子里,这个是从头到尾霍夫曼和约翰一起完成的,而且是出现在劳伦斯在密室里阐述他所知道的竖锯案件,也就是说这个案件在劳伦斯被困密室之前。
那么肥猪身上的拼图图案是怎么来的呢?
从第七部的揭示,应该是劳伦斯医生的手术刀的艺术品才对。
那么这里只好牵强一点说,约翰的刀法也不错,他自己弄的,可是第七部的这个线索就有点尴尬了,因为第六部里面两个警察正是从拼图图案的不同先找出了霍夫曼的山寨案件,如果拼图图案不是一直由劳伦斯医生在做,那就有好几种来源了,无法成为锁定霍夫曼的理由了。
可能过于严格推究有点吹毛求疵了,毕竟这是连续拍了8年的片子。
当《电锯惊魂7》的海报上信誓旦旦的挂上了个“The Final Chapter”时,我淡然一笑,好莱坞的“最后”,特别恐怖片里面的“最后”你别当真。
当年“黑色星期五”系列,拍到第四部就号称“The Final Chapter”了,结果还是忍不住又连拍5部。
当年,“猛鬼街”系列第六部就号称“Freddy's Dead”,而且同样挂了个“3D”,结果还是忍不住又拍了1部。
对了,差点忘了,无论杰森和弗莱迪都在这两年,又以重拍面貌继续在银幕上张牙舞爪,之前他们还曾经一起大战了一把。
所以,“电锯惊魂”系列绝对Final不鸟,好不容易等到又一波3D热潮,它肯就此撤退,不再来一波3D恐怖热?
好不容易培养了一波把“电锯惊魂”当春晚一样,年年骂,又年年看,一年缺了还不自在的影迷,它肯就此罢休,不继续再赚几笔?
所以,“竖锯”大人在片中都不忘授徒让其变态风格传承下去,我们也有充足理由相信,“电锯惊魂”系列也将以各类形式延续下去。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倒是可以对“电锯惊魂”系列做个阶段性总结。
说起系列电影,自然要从系列之“爹”说起,而这个系列的“爹”自然是詹姆斯•温了。
这位长相在我看来酷似刘谦的亚裔美国导演,在2004年与雷•沃纳尔合作写出了《电锯惊魂》的剧本,开创了这个系列。
但是,詹姆斯•温并没有在这个系列的导筒上眷恋,除了第一部外,此后几部电锯影片,他都担当制片一职,只是第三部又参与了编剧,此后该系列又经手3位导演,可以说既保持了一定的连贯性,同时又随着导演风格时有起伏。
2004年,《电锯惊魂》的亮相犹如一只新上市股票开盘一般,给人立刻以惊艳一击。
正是首部奠定了这个系列的基本基因,它血腥但是并不沉迷血浆;它说理但是并不过于说教;它悬疑但是并不故弄玄虚;它的结局给出有力反转,但是又不刻意为之。
尽管在首部中还气场没后来那么强大,但是主要角色“竖锯”的出场,也让这个人物成为电锯灵魂,此后无论或者还是死了都阴魂不散,无竖锯不电锯基本成了此后“电锯惊魂”系列的特质。
虽然说,首部是“电锯惊魂”系列最棒的,最具个性和新意的,但是,我要说,真正铸造整个系列模式的还是达伦•林恩•鲍斯曼导演的第二部。
在这部中,我们看到,人更多了,装置更多了,死法更多了,死的更惨了,血浆更多了,而“竖锯”也更像个哲人了。
“电锯惊魂”这支股票当然不能光靠上市伊始的新颖题材长久,不断出新实在太难,所以具有延续性的系列无不如一支大盘股一般需要稳定持久的“主营业务”。
于是,此后的“电锯惊魂”系列,无不沿着这个模式,每一部都要“竖锯”以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混蛋逻辑找来几个倒霉蛋,然后设计些稀奇古怪的装置作品,让倒霉蛋们以自己的生命去完成“竖锯”的行为艺术,而这些死法无不要以受害人身体或者身体某个部位血溅骨碎为最终目标。
第二部开启的后续模式,到第三部彻底模式化下去,看似令人痛心疾首,但是实则以退为进。
让一个恐怖片系列年年创新实在太难,倒是打到点子上的模式化可以让其根据长久的生命力。
从这点上来说,“电锯惊魂”此后的模式化相对还是抓住了恐怖电影观众的痛点,它让每部都有联系,而且是逻辑上颇为紧密的联系,让这个系列充满了令观众欲罢不能的跟进欲。
它此后虽然庸俗化的走向血浆电影形式,但是血浆却又是恐怖电影最好使的招数。
更何况它的血浆不是刀起头落的简单方式,而是创造了这个系列抓人的另一法宝:杀人装置,每一部“电锯惊魂”,看最新的死法几乎成了比“竖锯”命运更大的悬念。
就这样,每出一部,都有影迷大呼失望,大呼这个系列可以到头了,但是依然电影继续拍,观众继续看,成为极具长寿潜力的恐怖片系列。
不过,“电锯惊魂”系列一路上也不是顺风顺水,鲍斯曼在确定了这个系列的基本模式后,却在保持系列连续性的手法上有些失当。
他试图在每部都把前面的剧情串联起来,建立一个庞大的线索和体系,却不顾可能将某部电锯影片当做单独一部影片欣赏的新观众。
于是,在第四部,我们看到了整部影片不断闪回前面三部的画面,以至于看了前三部的我都不知道闪些什么,更别说一个新的电锯观众了。
好在后面几部,这种趋向得以纠正,尽管后面的导演每一部串联前几部的欲望不改,但是基本只是当做背景串接,而非作为故事主线,保证了每一部电锯影片的相对独立性,也更有利于这个系列的延展。
对于“电锯惊魂”系列来说,“竖锯”也是个需要慎重对待的角色,尽管这个系列对此早有规划,给他安排了接班人,但是每一部他都“阴魂不散”的出场,看得出,无论制片方,还是观众都对其割舍不下。
托宾•贝尔不可能一直“竖锯”到底,而与其它恐怖系列找新人扮老角色不同,杰森带给面具沉默挥大刀即可;弗莱迪化上一张烧毁的脸扮癫狂也不就不离十;迈克尔也是惨白面具罩上就可以吓一辈子人了。
偏偏“竖锯”不成,他是一个人,一个因为妻子的意外事故杀人如麻的人,一个从声音、表情、神态到价值观都充满个性的人,找他本人的接班人比找新杰森们难度更大,我倒是希望接下来的新电锯干脆快刀斩乱麻,让“竖锯”消停,开创一个“电锯惊魂”系列的新阶段。
回顾过去七年,每年看电锯已经成了很多恐怖影迷的习惯,从2004年开始,它从一部电影成为一个具有文化现象意味的恐怖系列,期间尽管也起起伏伏,但是一直在骂声中走过七年。
每一年,我已经习惯了在某一天,打开当年的电锯惊魂,睁大眼睛又皱着眉头,等待着新的出其不意的装置和血浆,这已经成为一种观影习惯,我继续等待下一部“电锯惊魂”,因为我认定它Final不了。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713f3fd15eef542d9a5027cb.html
鉴于电影制片商的贪得无厌,很难确定这究竟会不会是电锯系列的最后一集,但我希望是,因为从观感上来讲,这是水准最低的一集。
虽然有3D的噱头,但通篇的主线仍是过关游戏,这不仅使人有审美疲劳,而且闯关的人数也只有一个,比起前面某几集的多人四处开花,真是天壤之别,再加上这个闯关者其实人品并不算太坏,其所作所为比起系列中某些罪孽深重者真是可以忽略不计,也让人一开始就对他抱有同情,反倒质疑起电锯的不公来了。
但这样本来也有益处,对人物的同情,可以发展出移情效果,增加闯关过程中的紧张感,让人不由自主为其揪心。
但电影在这个方面又彻底浪费了观众感情,非但关卡是毫无新意的老三样(穿刺,断裂,灼烧),连每一关的过程都十分敷衍,主角虽然屡屡竭尽全能救人,也搞得浑身血肉模糊,但不难看出,每一次导演都没有将胜利的天平哪怕是稍稍的倾向于他。
在每一个关卡,我们都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努力是毫无益处的垂死挣扎,顶多让他那些被虐杀的同事和亲人们死的不那么难看些罢了。
这样,在他咬牙切齿的“救人”之时,观众所感受到的不是紧张的命运角力,而是眼看着一个弱者白费力气的无奈,这样,怎么能催生出应有的观影乐趣呢?
对于电锯系列一向引以为豪的意外结局,本集的处理也相当糟糕。
导演似乎不明白意外结局之所以有让人惊叹的效果,是因为它统筹了全片的关键元素,加以解释或颠覆,再加上本身是高度合理的,才能达到震撼观众的目的。
而不是如本片这般,临近结尾出现一个可有可无的转折,然后再对这个转折——而不是全片中的叙事要素——加以说明,看起来完全不似高智商,要不是因为和开头有呼应,简直可以斥之为狗尾续貂。
而稍微接近高智商的段落,应该要数电锯二代混入警局实现“血洗”诺言的段落,这段看似高明,但实际一推敲还是很拙劣。
秘密监控作为噱头在第二集就已玩过,替身掉包的过程也变数太多太过牵强,而血洗警局更是无厘头,警察不堪一击不说,老套之极的圆珠笔插人又重现,我猛然觉得自己是在看《十三号星期五》或者《月光光心慌慌》了。
全片唯一的突破,就是开头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来了一场电锯游戏,让几个鲜血淋漓的小伙姑娘们当了回大明星,算是别出心裁,可惜的是这种创举只有这一处。
这是一出看开头就知道结局的血腥大戏,放在别的恐怖电影中或许不失为佳作,但作为电锯家族的一员,过程的索然无味,就是最大的败笔。
文/方聿南
工具特辑篇,争奇斗艳型。
竖锯精神永垂不朽啊。。。。
二叔不死,圣战不休。Jill果然死了,没想到最终的隐藏大Boss竟然是。。。。还是喜欢Tobin Bell这个老头儿@Home
看得我肚子痛
霍夫曼最后被吉尔刺伤脖子,转眼霍夫曼去抓吉尔那伤就不见了;还有霍夫曼的嘴,裂成那样这么快就几乎痊愈了,用了云南白药也不行啊。
存了好久终于几口气消化掉,整一系列肥皂剧。一坑一坑挖的不深,都能慢慢自圆其说。条子都是傻逼,被玩得团团转。
那帮警察是傻逼么,手里拿着枪都要被毒死了,还不知道拿枪爆门=。=
二叔威武,一个人居然灭了整个警局。最后在戈登复活的情况下,整个电锯门无止境。好几个BUG不得不说,譬如二叔是如何一个人轻而易举的监控整个警局的;那个道貌岸然、沽名钓誉的假说者好像是在电锯7突然冒出来的一样,在前几集完全没有铺垫,完全是为了来而来的。7.3
终于完结了 为了历史性的时刻和过去的记忆也要加一星的
血腥到不堪入目,滥俗到不知所云。
越看越觉得只是单纯的杀人片了
终于完结了。
伦理片 好看
Jill为什么挂了?理解不能
本以为稍有起色的六代之后,七代至少能给人一个基本的满意度,没想到这集又萎到一个新境界,一如既往的拆东墙补西墙的剧情,并不给力的机关设计,导演已经怂到去模仿六代了,最后大结局导演干脆丢颗原子弹,把好人坏人一并炸死,再表示一下电锯门生生不息,就算完事了,还TM不如我去拍!
为了3D,故事比2还差。╮(╯▽╰)╭。看了为JOHN感到伤心。
那个医生居然!!!!!...........延续各种血腥。但是警察都太不给力了,完全都是打酱油的。给结尾加一颗星
谁算也算不过电锯叔,叔就是死了,也能弄死你个不守规矩的门徒。遗憾看不了3D。
还没完吧。。。。
难道还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