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原本火车坐得好好的,忽然因为机械原因,火车头脱轨,带着整列火车驶向了深渊。
火车上遇难人数庞大,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幸存者——那就是老白,相对于他,火车上的其他乘客,有的没了头、有的没了脚、有的什么都没了,而他则是毫发无伤。
看着摆满了逝者照片的教堂,老白心中虽有疑惑,却不愿深思。
但是有人逼他去思考更深入的东西。
阿黑在老白的车窗上留下了便条:你这辈子生过病吗?
老白仿佛被人当头喝棒,一瞬间几十年来的各种记忆片段呼啸而来,他惊慌失措地问着身边的人:这些年我生过病吗?
别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老白,就连老白的媳妇都觉得老白有问题——你是不是有外遇了啊?
老白心神不宁地继续着球场安保的工作,直到阿黑出现在他面前。
阿黑是一个严重的脆骨病患者,一个喷嚏就能够造成全身骨折。
见到一瘸一拐、拄着拐杖的阿黑,一直以来十分低调的老白还是很友好地与对方进行了亲切交谈,几乎把自己生活中的许多灵异事件都和盘托出。
比如,一个身上别枪的男人出现在他面前,虽然那枪被隐藏在夹克下面。
但是敏感的老白就是能够发现对方是个危险分子——有那么一刹那,老白脑中闪过了一个画面:男子将手枪插在腰间的瞬间。
阿黑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判断,但他是一个严谨的人。
阿黑不顾自己的残疾,一瘸一拐地跟在夹克男身后,想要证实老白的异能和自己的判断。
最后夹克男跑掉前的一瞬间,阿黑成功发现对方身上那柄老白描述过的手枪。
这件事情令他激动不已,特意邀请老白和他儿子到自己家里做客。
并且将自己的推论告诉对方:老白,你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你应该是一个英雄——不会死亡的英雄,而不是一个凡人。
这话让他反感,老白很喜欢现在平静的生活,他不想去当什么英雄。
但是说归说,自从意识到了自己的超能力,老白夜里睡觉越来越不踏实。
他觉得自己似乎有责任、有义务、最关键是有能力去拯救别人!
只不过他现在并不能够完全确认自己的超能力,所以在不得已情况下,他又一次找到了阿黑。
阿黑十分高兴,完全不计前嫌,直接将自己的建议倾囊传授。
在得到阿黑关于怎么做英雄的建议后,老白不禁很是吃惊:阿黑似乎早有研究和方案,而且已经笃定他——或者是一个不死之身——必会出现。
阿黑带他看了一副画——阿黑十分肯定地告诉他:自从他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平衡的,他就相信一定有一个人会和他组成一对互补的存在,平衡这个世界。
他既然是一个重度脆骨症,犹如一个玻璃娃娃一般;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一定有一个人,身坚如铁,能够达到凡人无法达到的成就。
虽然不喜欢阿黑的这种理论,但老白内心深处竟然有一丝同意。
按照阿黑的建议,老白选择去人流大的地方放飞自己,完完全全地去感受身边的过客刚刚经历过的事情。
然后,他就真的发现了一个罪犯——脑海中一连串的画面构成了一个罪犯的所有犯罪事实。
雨夜,老白化身雨衣侠,与罪犯展开了搏斗,虽然他没有罪犯强壮,但是他有不死之身!
一番搏斗后,罪犯倒下,雨衣侠救下了罪犯手中的两个孩子,成为了市民眼中的英雄。
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老白再次来到阿黑面前,原本只是想要向阿黑报个喜,没想到阿黑竟然跟他道出了更多的事实。
曾经的阿黑等待这个英雄已经太久了,久到他已经无法等待下去,因为病症的折磨,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死去。
死不可怕,死的不甘才最可怕!
阿黑决定不能再等下去,他必须去找到那个世界上跟他互补的人!
于是他制造了一起飞机失事,无人生还;制造了一起酒店大火,无人生还;制造了一起火车脱轨——这一次,终于有人毫发无损地生还了!
如愿以偿!
老白看着眼前的阿黑,感觉自己在看一个疯子。
然而阿黑仍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老白这个英雄是他一手创造出来的——纵使我曾邪恶,终究留下正义在人间!
电影节奏偏慢,但是剧情很是反转且视角独特。
而且在2000年那个时候能够有这么出色的英雄片已经很有难度——不靠耍帅,不靠特效,就靠剧本,真的十分难得!
当然布鲁斯·威利斯和塞缪尔·杰克逊的精湛演技也是绝对的贡献!
如果你喜欢不一样的英雄片,你可以看看这个,因为:任何一个英雄的出现,都必然伴随灾难!
“哪里有邪恶,哪里就有正义”,这几乎是每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的“信条”,它们总是同时塑造出一正一邪,相互抗衡的两个角色。
也许超级英雄是不现实的,但这些电影所蕴含的理念,即正邪、善恶之间的对立,却确乎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不时滋生出恶,于是我们用善良和正义去与之抗衡,最后或许能够将其打败。
但“对立”一词已经表明其二元的对抗,善恶之间的对立亦是两面,所谓“哪里有邪恶,哪里就有正义”只是单纯地由正义指向邪恶的一元面。
正义抗衡着邪恶,同时邪恶也抗衡着正义,或者说,邪恶成就着正义。
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有邪恶。
前两天看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杀人短片》,其中提到法律的目的并非是预防犯罪,而是惩戒犯罪者,也就是说,维系着法律的恰恰是与其对立的犯罪,当从这一语境出发去看待法律时,法律便不再纯粹了。
正义与邪恶同样如此。
沙马兰在《不死劫》中一直试图从各方面去构建二元对立,这一点在影片中最明显的就是从不会生病、受伤的大卫和身体极为脆弱的伊莱亚,他们无疑是二元对立的最佳代表,但沙马兰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想要构建的终极对立是善恶、正邪之间的对立,当大卫最后得知伊莱亚的真相时,这一重对立,便完美地呈现出来了,让我来简单分析下导演是如何通过剧作构建这种对立的(要注意,沙马兰在影片中构建的正邪对立更多是由邪恶指向正义的,也就是本文的标题,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有邪恶,邪恶成就了正义):1. 从电影开头到结尾真相揭晓之前,影片展示的仅仅是大卫逐渐接受自己能力的过程,关于伊莱亚的真相我们直到最后一刻才得知。
也就是说,正义的形象是先行的,我们只知道影片中存在一个正义的角色,而那个与之对立的邪恶的角色是没有显现的,在时间顺序上,正义先于邪恶,正义这一形象所既定的作用是缺位的。
2. 大卫对自己能力的发现和接受是由伊莱亚助推而成的,也就是一个正义的角色诞生是靠一个邪恶的角色一步步促成的(一个人活了几十岁都还没有发现自己有这些能力是不太合逻辑的,但这是沙马兰为了剧情的编排而做出的小牺牲,大卫对自己能力只能是不自知的,这样才能由伊莱亚来发掘)。
3. 大卫作为一个英雄,但他的背后却是无数被牺牲掉的无辜生命(这难道还不够讽刺吗)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往往是藏在故事和影像背后的,但观众的感受却是直观的,当所有的我们以大卫这一形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预设的看法、观点、感受都在最后一刻反转时轰然坍塌时,导演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再随便选几处简单说说沙马兰超凡的镜头语言吧。
1.大卫在火车上与旁边女士的对话戏,以反复的摇镜,通过两人前面座椅之间的间隙,两个人物永远都只在画面中各自单独出现,以此表现大卫与环境的难以融入,刻画出他内心的悲伤和孤独。
2. 伊莱亚出生、少年、成年后第一次出场都在镜面之中,暗示其与现实世界的相对立。
3. 伊莱亚少年时首次拿到漫画,主观镜头内的漫画书为倒置,随后伊莱亚将漫画出旋正,镜头却以反方向旋转始终保持着漫画书倒置的状态,寓意着对伊莱亚而言正邪的错位。
4. 大卫与伊莱亚在球场谈话,镜头缓慢向后拉出呈现为一条狭长黑暗的廊道,紧接着对话结束大卫走进廊道,预示着大卫即将要面对的是一条充满邪恶与黑暗的路。
2020.09.28
因为面临的电影浩如烟海,不得不相信Imdb。
但是,这种相信是有代价的,若执迷于这种信任,我们将错失一些伟大的电影。
对于这部最后三分钟每一句台词都惊心动魄的电影,我不知道评分为何如此低。
或许是因为太过于深刻,难以被公众所理解。
善与恶的永恒话题,被这部电影以最后的高潮抬举出来。
恶是善的匮乏?
恶的根据在于上帝?
自由之本质在于能够作恶?
抑或,每个人的灵魂中都有善与恶的眩晕与仰望?
黑人是可悲的,他以自身之生命追寻着至善的化身,却必得以恶的方式方能实现。
善的代价是如此昂贵,如此残酷,如此不可承负。
白人是可悲的,对自己的确认必须通过它者的安排。
命运并非自己独自咀嚼之物,每个人都在倾听着同一命运。
只不过,当大幕起落时分,黑与白似已注定。
这之间没有灰色地带。
每个人都在追问自己是谁,直到命运以暴力撕扯开了那道鸿沟,善与恶才得以恍然对望。
德版蓝光。
五星。
相信90%新看的人是因为《分裂》最后一个布鲁斯威利斯的镜头来补的,当时放映口碑不好,现在让你重温,导演真心机boy,重温后你还不得不看第三部 布鲁斯大战一美。
强说一个优点的话,就是剧情铺垫真扎实,扎实到你想睡觉,赶时间补片的人可以直接从80分钟开始看了。
这就是部沙马兰拍的一部有点杀马特的片。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还是10年以前。
再次重温,心情激动!
大概是因为心里有很多想说的话,被一个遥远的人讲得如此好。
先看《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教,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如果让你来创造世界,你会怎么让一切看起来不那么无聊和平淡?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笨蛋?
会有丑八怪?
会有残废?
他们该如何认识自己?
原来笨与聪明,丑与美,残与健全,是一体的!
极性,对,就是极性,是构建我们世界的一个基本理则。
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过程,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镜中自己,萨缪尔杰克逊同志有更高的自觉性,而布鲁斯威利斯则处于每天早晨醒来的悲哀中。
至于漫画,英雄,足球,婚姻,儿子……这些都是素材和包装,把一个故事讲得好看,几乎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每个镜头的角度都拍得十分巧妙。
这部电影会重新被评估。
《Unbreakable》>《Split》>《Glass》《Split》原來是三集片裏動作成分最多,《Unbreakable》片尾有一點點動作成分,《Glass》就……有些地方味如嘴蠟,環境設置浪費了好演員。
關於超英的理論,第一集的節奏跟敍事會好一點,比較能控場。
而且有一個看點是玻璃先生穿牆過海,為了尋找跟自己相似但極端地不同的人,玻璃先生還是挺浪漫的。
(並沒有嗑上西皮(。
))玻璃先生發現自己在人生中發揮什麼位置,真的令我很心潮澎湃,所以我挺想看他後來作為惡人怎樣發揮。
可是他打從《Split》就一直被關,媽滴🌋但因為《Unbreakable》沒有說玻璃先生的能力,我喉嚨都乾涸了。
直到《Glass》出來了,還是沒有說他的超能力啊[哼]還有《Glass》的Act 3,再好的意念也被Act3浪費了。
整個世界觀這麼好,奈特沙马兰都浪費掉了……他很擅長反高潮,三集片都在某些時刻能令我腦袋乾掉。
不死劫 (2000)6.82000 / 美国 / 悬疑 惊悚 犯罪 / M·奈特·沙马兰 / 布鲁斯·威利斯 塞缪尔·杰克逊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觉得以前看过了,于是去查了一下,确实,我在2011.11.5看过的!
那个时候我在南京,也是我人生最黑暗最低谷的时期,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就是看看电影了吧!
虽然那段经历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撑,但也是我一直不愿意面对的时期!
扯远了…其实当年记录电影到后来写影评,就是为了以后看电影不要重复了,但是本片却没办法不再看一遍。
因为,一是时间太过长远,具体剧情只剩下“记忆碎片”了!
二是本片是《分裂》、《不死劫》、《玻璃先生》三部曲之一,虽然我已经看了《分裂》和《不死劫》也没搞清楚到底哪是第一部,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不死劫》一定是《玻璃先生》的前一部!
因为本片是个开放性的结局,纯粹是为了给《玻璃先生》做铺垫的!
单就本片来说,其实是和《分裂》没有联系瓜葛的,目前来说,二部电影没有任何交集!
故事也很简单,男二黑人神盾局长天生就是一个“玻璃人”——学名“成骨不全症”,也称“脆骨病”。
他从小在他母亲的引导下,爱上了漫画,并固执的从漫画里的故事认为,既然有他这样的玻璃人,就一定有和他相反的不生病甚至死不了的人,于是男二布鲁斯威利斯闪亮登场,非常闪亮,因为他在一次火车事故里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然后男二神盾局长就找到了男一老布,并诱导他拓宽自己的“超能力”!
而事实是,老布不光不伤不病,还真有超能力,那就是和别人触碰就知道这个人曾经做过什么!
为此,他还挽救了一个被劫持的家庭!
当他去感谢神盾局长和局长握手的时候,才发现,这之前的飞机失事等灾难都是出自局长之手,当然,那之前的事故都是无一生还,直至这次火车脱轨事故,老布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也就是说,局长为了寻找老布,制造了多起灾难事故,可以说杀人无数啊,电影却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老布看透了局长曾经的所作所为后就全剧终了,一切都是在为《玻璃先生》做铺垫啊!
等我看完《玻璃先生》再向大家汇报!
看我2011年对于本片的影评说老布的表演平平!
今天再看一遍发现,老布在本片的表演确实平平!
都没有老布儿子在得知老爸有超能力时留下的那一颗眼泪来的真实且精彩!
推荐指数⭐️⭐️⭐️(如果《玻璃先生》确实精彩,那么本片再加一颗星!
)
不管是否有意为之,只能说导演这个坑埋得简直了,没错,我是穿越回来补《不死劫》的。
谁也没想到2000年上映的《不死劫》成为了“沙马兰”宇宙的开篇之作,略带几分晦涩的表现手法,缓慢昏暗的叙事结构,以及揪心洗脑的背景音乐,回过头来看,这些都是电影可圈可点的地方,但19年前观众普遍没有IP这一概念,加之三部曲时间跨度太大,当年观看该片的大部分观众想必最大的感受就是沉闷,希望明年的《玻璃先生》能把这个系列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
大家在批判“玻璃娃娃”的恶性,要求给他最严厉的惩罚的时候,可有扪心自问:你有这个资格吗?
“玻璃娃娃”的心理为何会如此扭曲?
他为何会做出如此不可饶恕的事情?
这种扭曲的心理不是他自己造成的,造成他这种变态心理的人是我们。
对于一个天生的残疾人,他有什么错?
没错!
他只是一个不幸的人,一个值得鼓励和同情的残疾人!
是在他身边的我们这些所谓健全的人、正常的人,把各种侮辱、谩骂、歧视加注在他身上,正视这些侮辱和歧视早就了“玻璃娃娃”!
或许因为电影里没有清楚的正面描写这种侮辱和歧视的场景,所以所有人都忽视了,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导演镜头背后的语言,你就能够发现那些被你忽视的东西。
也许,也许楼主说的没错,“玻璃娃娃”并不是精神病,只是心理扭曲,应该被处死。
但是,当你们在处死他的时候请别忘记,是你们制造了他!
而你们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再次制造出无数的“玻璃娃娃”!
以上转自迅雷看看网友评论(http://movie.xunlei.com/comment/25880)————————————————————————————————人之初,性本善。
所有bad guys都是被“制造”出来的。
更多的缺陷者并不是身体的残疾,他们的缺陷可能来自不幸的家庭、童年阴影,或者某些技能无法和常人一样,或者智商、情商的不足。
我们大家怎么对待这些人?
怎么影响这些人的未来?
think about this..
everyone is breakable,include the hero或许现实的太久了,连英雄都归为平凡人只是提醒自己梦想一直都有
片子剧情有明显的bug,接得不顺,和沙马兰之前的片子有差距
屋里堆满超英漫画的萨姆杰克逊估计想不到后来当上了神盾局长;当年还姓潘的罗宾怀特演了一个叫Audrey的傻白甜;这拨人也不会预料到,16年后竟然会接着这部片开始一个电影宇宙。但这都无法阻挡我给电影打两颗星。
对于导演的光环来说,本片乏善可陈,连导演擅长的反转,也没什么特别的亮点。纵观他的导演生涯,真的是高开低走。还喜欢客串自己的电影。……超能英雄的触摸感知能力和史蒂芬金的小说《死亡区域》差不多,不但是不死身,还不会受伤和生病,只不过会被淹死。……塞缪尔杰克逊的玻璃先生反而塑造的更好些,楼梯上摔下来的一幕,看着都疼。
除了开头和结尾还算精彩,中间段拍得是又臭又长...
沙马兰三部曲的开篇,影片营造恐怖和温情细节的技巧相当有效,如病院里往后推的前景另一生还者大出血、玻璃娃娃掉下地铁,都让观众察觉到了可怕的事实,结尾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英雄在反派的牵引下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是制造灾难换来的,两者差点建立友谊;更像是三部曲的序幕。
说实话,这种世界观可能符合豆瓣装逼青年的口味,但我觉得很傻逼
看完了…没想象中那么好看,单纯为了看玻璃先生补的…反转也没那么厉害😂
因为真实所以拖沓,是幸运还是超能力?那一枪开下去只会有一个结果。整部片子都是大卫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以及最后的反转虽然有张力但显得故事结束的太仓促
有点小狗血的片子,尤其是最后,开始以为是赞扬玻璃骨也在不懈奋斗,结果却发现他竟然是灾难制造者,更无厘头的是BruceWillis竟然向警方举报玻璃骨,摧毁了恐怖源头,真乃出乎意料的无聊。
沙马兰这部其实和第六感思路相近,连主角设定都如出一辙,只是没有后者的温情。
非跟漫画攀亲戚的大囧片,即便是最后的转折也太过突兀,毫无疑问导演是个傻逼。
用大师级的镜头语言煲了碗惊悚的心灵鸡汤,看到结尾不禁产生幻觉:难道美国也有广电总局?
Thrilling! One of MNS's best works.
结尾很NICE。如果没有普莱斯,大卫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超能力,所以,即便普莱斯到底算不算是精神异常呢?也许他对世界的认识过于简单,认为只想漫画中那样把人类分为了好与坏,才那么执着的去寻找一个好人,宁愿自己去做大坏蛋。这么想来,其实他挺伟大的。
也许是我缺乏欣赏力,实在是没看懂,不知所云
(8/10)漫画文本衍生的超级英雄电影,漫画(图腾、壁画、符号)成为揭示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素材,相当于《圣经》一般的人类史观。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从漫画进入现实,恶魔造就英雄,英雄自我迷失。整个电影与其说是超级英雄的自我觉醒之路,倒不如说是被恶魔精心设计的传统英雄的回归。沙马兰的结尾一如既往的“概念反转”,这种带有分裂性的“二元对立”倒是和后来的诺兰的《黑暗骑士》十分相似,小丑的那句“You complete me”放到这个语境中来毫不违和。沙马兰是有多喜欢这个概念,非要把《分裂》和《不死劫》强行拼贴到一起,讲的故事都是以前玩剩下的梗,强行回去给《玻璃先生》减一星,沙马兰太不思进取,还自恋。
沙马兰那时候都30岁了,还幻想着一个古怪的中二梦,可爱坏了~很主观辩证唯心主义,包括《分裂》,探究世界到哲学层面,但总力所不逮。
玻璃先生三部曲的第一部。雨衣侠崛起。剧情线算是连贯。单就第一部来说,可以算是传统的(低成本)超级英雄题材。唯一一段比较出彩的戏,就是疯魔孩子要拿爹试枪。
这种拼了命非要来个大反转的结局…有时候很影响观影感受…乏味了…就无趣了…
沙马兰三部曲第一。有趣的超能者 最后的反转也有意思 玻璃人反社会虽身体不行内心够黑暗 隐藏能力者能力不错却怕水。建议全部送去x战警学院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