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先看了这个电影的影评(其中有个貌似过度解读的影评)才看的电影,也正如有位网友所说这部电影看下来如果对慧慧的十字架没有注意到的话,那这部电影就是一部再普通不过的电影,但说实话我也只是看了一遍,我感觉应该没那么复杂也不是很多网友想象的那么简单,助手艾米是老板的小三并为她生了一个女儿,大鹏可能就是艾米的老公,大鹏亲手杀死了老板的女儿不是因为什么老板对他凶而是他的女儿已经被老板给毁了(他的女人跟老板生了女儿鸠占鹊巢)这是一点报应,报应应该是指因果,因是老板跟大鹏的老婆艾米有奸情生下女儿,果是大鹏杀了老板的女儿。
因是老板的手下太恶自己退休也不放过那片地,果就是被村民干死,那个凶手因喜欢赌博而发狂绑架人也因赌博而死(他的表在赌场典当说明他是一个赌起来不会理智的人,而这个绑架何尝不是赌一把呢)任贤齐和他儿子的关系等长大了就是王浩草和她女儿的关系,任贤齐失踪七年王的女儿在美国长大,因是为了所谓不得已的苦衷忽略了对下一代的关心,任由现实社会腐蚀,人最重要也最相对真实和最值得依靠的是亲情(电影里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没有看到一点)有的只是对亲情的戏谑(黛米的朋友所说的理想就是等老爸死好分的财产)这个世界不应该死这样,人不该是这样,责任在哪?
官商勾结破坏老百姓的家园所谓重建,自己的家园早成废墟,当然剧情里说那个出租车司机有5000万的财产没看懂所以我说的只是一点自己不全面不成熟的意见,望请教
因为怕遭遇和谐版,一直拖到现在才看了《报应》。
罗永昌还是有想法的。
《报应》是银河出品里很少见的,把剧力的基座放在家庭伦理上的犯罪片。
而且,一反银河作品里通常对于主角感情的克制乃至吝啬表达(爱情片除外),《报应》的第一男主角黄秋生,几乎可以说是通片感情戏。
——当作为旗手的杜琪峰面对自己以厚积薄发之力一手创建的个性强烈的电影世界,逐渐陷入一种类似“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境地(《放•逐》、《复仇》)里去的时候,他手底下的(包括受其影响的)一班干将,如何在其成熟的电影语言范式之下打开新的出路,越来越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就这一点而言,《报应》所体现出来的新变化,不应该视作创作者的无意为之。
只是可惜,罗永昌Hold不住。
《报应》并不鲜见水准之上的段落。
比如那些夜戏、跟踪的场面、黄秋生交赎金的情节,都拍得不怯,特别是任贤齐和绑匪林利在旧仓库决战的一段戏,依托杜琪峰摸索成熟的镜头模式,你来我往,动静交错,拍出很不俗的效果。
但一转到家庭戏,转到决定这部作品个性的、篇幅很重的讲述黄秋生和两个子女、和后妻张可颐之间关系的情节上的时候,镜头语言几乎是立刻就陷入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抓不住重点的局促当中。
这种犹如小学生般、面对素材不知从何着手的慌乱,居然和前述那些有风度的、底气十足而又举重若轻的(武戏)段落同时存在于一部电影当中,实在很让人觉得不适。
很自然就会想到,罗永昌功力不够。
作为从风格强烈的大导演手底下出徒的罗永昌,对于形式感的追攫似乎缺乏应有的主动性。
动起来的部分,夜景里的路灯和小街,黑白对比强烈的暗影,空间,布局……纯是老杜面目。
他想拍新的对象,拍家庭,拍那些从亲情和伦常里化生出来的剧力,本来是不错的,但这一套东西,在老杜的电影语言体系里,没有相近的模式可以参考。
而罗永昌也没有能力提出任何可行的解决方案。
银河最擅长的电影技法之一,是从都市的室内外景观当中,提炼出常见却又是独特的意象,将其放大,作为某种符号来承载意义和感情(比如杜琪峰电影里经常被浓墨重彩描绘的街道、茶餐厅,《暗战》里的小巴,《枪火》里的纸团,等等)。
但在《报应》(的家庭戏份)里,你完全看不到类似的迹象。
一切都在无从着手中被草草带过。
《报应》或许从剧本的层面上看没有问题,但这改变不了成品“夹生”的窘境,也就因此达不到在立意上企图达到的强点。
(这里岔开去说两句。
我们从小受“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思维方式影响太深,看一个电影(或小说等等),经常见人评说其主题有多深刻,于是该作品有多了不起云云。
对这两者间的因果关系,我始终难以为然。
同样是登顶珠穆朗玛,自己从山脚下一步步登上去,和从直升飞机上跳下去,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艺术的艰难(同时也是它的美妙),乃在于以人本身的力量,去探到常人难以触及的境地。
在这一点上,艺术和竞技体育没有两样。
打个比方,如果你平地摸高3米5,或许已经有资格去打NBA;但如果你搬个梯子,说我手一伸就能碰到篮板上沿,没人会把你当盘菜。
——在艺术作品里,主题永远是和形式纠缠在一起,并最终通过形式自然表现出来。
电影亦然。
而电影的形式,从来都不是文字。
把电影视作所谓剧本的影像化,缺乏对电影本体特质的尊重,是内地少见在电影美学上有独特创见的风格化导演的重要原因。
)但是,仔细想来——与其说这纯是罗永昌的问题,倒不如说,是老杜(银河)的这一套电影语言,有着先天的局限。
就像成龙之于李小龙那样,杜琪峰的电影语言,是从对80年代港片黄金时期的张扬炽烈的反动发展而来的。
与吴宇森模式的夸张、渲染不同,杜琪峰的美学更多体现出“以动补静,以静制动”的特征。
“以动补静”,亦即所谓的文戏武拍;而“以静制动”,则表现为越是动作场面,越是紧张(甚至残酷)的戏份,镜头越是克制的倾向,往往画面里张狂暴戾,血溅五步,画面外却以绝大力量,硬生生一个单镜头凝定不动,表现出拒绝迎合观众习惯的观影期待的态度。
这种刻意为之的静与动、动与静之间的反差,在镜头与内容之间发展出一种带有对抗性的撕扯力。
而这种力量,往往又建立在一种优雅冷静的、宛如游戏般的节奏之上。
动、静、游戏,三者结合,杜琪峰电影的独特形式感就此形成。
但再怎样反动,老杜的电影也都与现实主义无关;调子再冷,底子还是浪漫。
这就是香港电影。
至于老杜(银河)的电影,就更加是一个诗化以后的世界。
什么叫诗?
两个人(或几个人),没有一点关系的,可以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一起去闯世界,可以爱爱得要死,恨恨得要死,这就是诗。
如果有关系的,就不是诗。
死生契阔的朋友,是诗;萍水相逢的爱情,是诗;甚至残酷环境里微弱的希望或者冰冷的绝望,都是诗;但老公和老婆,不是诗;父亲和儿子女儿,不是诗。
普通人不相信的做不到的,是诗;那些日常的,在现实里维系着人和人的,不是诗。
因为无论拍不拍出来,老杜电影里隐含的最大的敌人,从来都是这个现实的世界。
因此,越是虚的、稀有的、不牢靠的东西,越可以在老杜独特的撕扯方式下,扯出令人动容的张力。
而那些本来就存在在现实里的,和那些他要反抗的东西混沌成一片的,想要撕扯也无从下手的——对不起,不兼容。
《报应》让我明白地看到了这种不兼容。
本来觉得,《报应》是罗永昌没有拍好。
但后来想,如果是老杜自己来拍,面对那些家常伦理、一地鸡毛,他又会怎么拍呢?
我想象不出来。
《报应》更象是银河一次失败的试验。
想要用既有的模式去拍一些新东西,结果验出的是自己的短处。
但这也比重复自己好,不是么?
片子还是一贯的港产风格,插倒相结合的手法,在交代了故事的情节的同时,削弱了几分追凶的迷离。
黄秋生的演绎很是到位,可谓是入木三分了,倒是作为主角之一的任贤齐,就总是差了一些。
情节的安排,也许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原来这类片子就不是这么容易能出效果的。
也许要说亮点的话,描述的手法就算是一个吧。
倒是玻利维亚的那幅场景,的确震撼人心呢。
我是刚刚看完黑泽明的《天国与地狱》来评论这部电影的。
各位看官被我搞得云里雾里吧。
且待我慢慢解析。
我大概半年前看过这部电影,应该是港版的。
罗永昌作为杜琪峰的弟子算是及格的。
罗永昌的上一部电影是ptu系列的。
我看完《报应》后马上听网上电台的影评,hk的资深影评纪淘说这部戏有黑泽明的《天国与地狱》的影子,我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呀?
纪淘说,这部戏黄秋生演得很好,这是对的。
PS:已为人父的我,看过之后,深感教育儿女的重要。
《迷途追凶》与《报应》时间差距约有4分多钟,删剪的不算太过分,但依然有个老套的自首结局。
开场港版, 黄秋生一脸哀伤开着车去天空之境.抹泪镜头太监版: 抹泪镜头变成仰望黄秋生打死绑匪之一后,任贤齐过去检查,《迷途追凶》少了个特写。
《报应》则有:片名:港版:报应太监版:迷途追凶港版: 文咏珊叫朋友除下底裤,损友加料;准备送给张可颐的一场戏,在《迷途追凶》被删接下来是一段跟曹查理去东禾村的戏,此段在《迷途追凶》被删得一干二净 大约有一分半钟:黄秋生回忆,任贤齐在旁处理尸体。
约5秒: 第一个绑匪割脸时的特写:审问第二个绑匪恭硕良时,锤脚的特写:第二锤:锤脚的特写最后任贤齐杀林利时一些杀人闪回:最后两人在停车场的谈话(大约一分钟):黄秋生说我以后不想再看到你之类的,离去:结局:黄秋生一个人开着车,来到了天空之镜,撒下爱女的骨灰,痛哭。
字幕:《报应》完。
《报应》没有,《迷途追凶》中有的任贤齐,黄秋生两人同时出现在庙宇自首结局字幕
富豪之女被绑撕票,心腹保镖追凶复仇,主框架情节相当简单,只因编导赋予了宿命主题,于细节处不断穿插着“命运之手”的安排,营造着人生祸福皆由自取的报应不爽,反复强调着主人公的无奈不幸皆因其人际冷漠、奉行功利所致,才令简单的故事有了一丝不简单的意蕴。
影片最后富豪放下执念、放弃报仇,算是完成了一段自我心灵救赎。
不过全片最令我有感触的是为他收地不果、被其辞退、一直窝窝囊囊的老下属,一方面客观呈现了我们所处现实的某些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他为找回自己的尊严毅然赴死,从主线情节的侧面去映射主人公性格的负面影响。
――――――――――――――――――――――――――人生必看电影三千部,尽在我的电影收藏夹(dyscj.com)――――――――――――――――――――――――――
类型电影的横行的今天,要拍一个武打片,搞笑片,悬疑片实在太容易,容易看过就算。
所以我觉得能以一个绑架的故事讲一个老派香港类型的家庭观,生死观的伦理剧实在已经算优秀了,而且导演是银河的罗家昌,至少有了讲故事的基础。
片子对于社会的代际冲突,婚姻家庭,子女教育,法外报复的观念展现面面俱到,作为大陆人看港片,多少能分辨出香港社会所固守的精神原则,特别是雇佣关系,纯粹的契约精神,这是富有香港社会的特色的。
电影要展现一个人的观念,就要将他置身于冲突当中,观察他的反应,这样就会观察到一群人的观念。
黄秋生演的大富豪无疑是香港草根打拼一代的缩影,发迹于草根江湖,达到富裕阶层后任然信奉人固有的价值观,各种自负,执念集于一身,体现他在对婚姻,家庭,子女教育方方方面面他的家庭观其实很可以和大陆富裕阶层的现状相比较,很多相似之处,对人和事的沟通机械化,对亲人关系是公司化的处理,特别是精神信仰上的贫乏。
公司里杀伐决断,雷厉风行,部下也是听命斥责,我看这种情节都觉得甚为老派,老板给你钱,答应的事情豁出命都要做到,资本主义的契约精神淋漓尽致 ,这也是香港旧日辉煌的原因,其中开发商经理唯唯诺诺当然也出于老板的多年威信,任贤齐的保镖的忠心来源于有知遇之恩的报答,也都是符合中国传统社会伦理。
香港电影作品即使这两种精神的结合,契约在庙堂,义气在草根江湖。
关于复仇,影片选择私力救济,即展现了一个纯粹的法外环境中事情是如何发展的(影片至始至终连一个穿警服的警察形象都没出现)。
不选择法律,不选择警察,也是大富豪草莽性格的凸显,他的对一个人可以爱得粗鲁,复仇这种事情当然也要亲手手刃仇人才顺他心意。
有意思的是,复仇的过程中,一直少不了宗教的安抚的出现,杀了帮凶要放生,请和尚做法事,女儿助理虽然也是绑架的共犯,却也是个基督徒。
可见无论强者如富豪,弱者如女助理,做法之外事只有宗教才能给他们一些精神慰藉。
我觉得整个影片还是想讲一个富豪在和周围人观念上不断冲突,不断挣扎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去应对的所发生的事情,他在一直没有特别想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一直在愤怒,在以自己的价值观批判事情,直到后来他才觉得大概是自己的教育害死了女儿,才会在儿子的专业上妥协。
零零碎碎再讲一些,最后讲下表演,黄秋生的演绎老戏骨级的,非常细腻,对情绪的表露时隐时现,基本上是镇定中带着着迷茫,愤怒,最后是疲累,后悔。
最后的玻利维亚景色很美,寓意很正。
吐槽一下这部电影居然这么低分。。。
受不了豆瓣的影评家们。
文咏姗在片中饰演黄秋生的女儿,和老爸的关系十分微妙,虽然还是第一次和其他演员合作,但文咏姗十分好学、认真的个性立刻博得了前辈演员们的宠爱,黄秋生这位“老爹”更是对咏栅照顾有加,和片中的老爸简直判若两人。
这片子如果不算搞笑片,就只能归于励志片了。
女儿想去风景名胜,最终梦想成真。
儿子想上音乐学院,最终远走高飞。
老婆不想当佣人,最终潇洒出走。
助理总想小姐老实一点,果然小姐连动都不动了。
保镖总想让儿子过上好日子,果然儿子有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只有杀手比较怪异,不知道他为什么看上了小姐,为什么要那5000万,取钱的手段那么叫绝,取来后却放在保险柜里专等别人来索命,也许他的志向就是死的难看一点吧,果然如其所愿。
不过最有志的当然是黄秋生,他最担心的就是看错人,结果小任果然不辱使命,成为唯一没被看错的人。
其实,如果最后大boss是小任的话,这个电影就最变态,也最好看了。
影片《报应》,主演-黄秋生、任贤齐,讲述黄所演的一个富豪的吸毒女儿被绑架后其保镖任的追凶故事,讲了 很多关于人性及佛教思想的东西,所有的事物都有因果报应,绑匪的撕票只源于黄的嚣张“你想玩 我陪你玩 看你玩的起玩不起”;而其女儿的被绑也是源自于她自己的骄横、任性、自我,没有目标、在金钱横溢及母亲过世老爸后妈的环境里变得对自己都超级的不负责,结交吸毒的一帮富家糊涂子弟,最终被害死;而保镖面对着有生命的危险连中几枪都要忠心耿耿的帮助黄解决事情又源自于黄对任的超级信任,让任觉得死都愿意去替黄抗,但最终黄的一句表白又如此的真实且富有哲理性“有些东西是抗不了的,特别是心里的”,曾经因为拿楼盘的地不管人的死活,只要拿下就行,而初一十五也要吃斋祈福,甚至固定时间还要大量的放生,以便作为一种心灵的救赎,难道这样就可以“冲抵”吗?
NO!
真正的冲抵是在最后当面对绑匪的帮凶一个4岁女孩的妈妈要从高楼处摔下来而不顾自己,一心只想女儿能平安的那一刹那,激起了黄内心的那种善心而导致其奋力将仇敌从死亡的高处救下来的那种爱的做法,让其内心真正有了刹那的一种释然, 纵有 亿万财富,最终妻死女亡,到底是成功 还是 功败?
而最后抱着女儿的骨灰洒向女儿一直想去的“镜面空间”时,黄跪在地上痛哭、忏悔,又让人对人生之戏如此的感叹。
为富不仁,积聚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心高气傲,富学无益;盖世之能,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
大爱无疆........ 毅感 !
其实还不错,后来一直猜到底是谁,看哪个都是凶手,然后等着他在最后大喊大叫神马神马就因为你神马神马的,TVB看多了么…可惜后来有个女的大喊了,结果却是个亲情故事,最后他自首,编剧你玩我呢把!!不过还是四星,因为前半截还行,有种港片的感觉,不过齐哥你是个古惑仔,拿枪不要拿得像警察一样
无聊。
大陆版真狗日的
踏实的故事,精准的叙事,银河又一小品,不过不失。
镜湖漂亮。
这算什么呀,故事讲着讲着楞给讲没了,前面铺设好的东西到后面全都丢开不管了。而且全片又哪来的“报应”?
电检为何将原名《报应》改掉?因为他们不相信报应,他们是无所畏惧者。
值四星的,最后枪战一对一算是有道义吗?最后黄秋生是看在那个女的女儿才伸手而已,分别时车里对助手说:你扛得起吗?有些事要放在心里的,扛一辈子的。任贤齐和那个拆迁收地的真的是得力助手,收地叫不收了就说不是退休金的问题,是我答应了的。另外个收钱就真的是帮报仇。。
那个……额……说教的气味太强了,不过追凶的部分挺紧凑的,加上有我喜欢的演员,4分嘛还是值的!
剧情还好啦,再多点悬念就更好了
银河连这种剧本也能拿出来拍?
平淡无奇
2011.11情节单薄,故事过于简单。心理戏靠黄秋生一人撑着,动作戏靠任贤齐一人撑着,虽然导演似有所图,但怎么看都是平庸之作,无论是港版结局还是大陆结局。。。
我以为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撇开剧情,单是欣赏黄秋生、张可颐、卢巧音的精湛演出就让人感动不已。更何况,编剧从另外一个侧面解剖了“富家子女被绑架”的情节:明白放过你是放过自己 这个道理。
听说最后两位来内地自首了。。。哥感到很欣慰。。。
平淡无奇
四星给黄秋生
从前有一对主仆,他们快快乐乐自首去了
杜琪峰监制!拍这样一部电影为什么呢!就是骗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