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太多了!
脑残粉太多了害的我以为真的是一部好片。
刘的电影是有经典,但是时至今日能数的过来的也就那么几部,95%都是烂片。
刘的表演太过做作,很多剧情都很莫名其妙。
很多人说盲探断案的时候灵魂对话那段很酷,我想问你们是不是只看华仔的电影,其他人的电影都不看的?
同样的侦探题材,同样的四大天王之一,去看看郭富城的《B+侦探》,也是同样的到案发现场回忆凶手的作案动机,看看什么才是表演,没有扭捏的做作。
通过这两部片的比较我才发现郭富城这几年的演技真的精进不少,无愧金马、金像双料影帝。
整部电影看完以后,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只有强行植入的广告:HTC中兴手机、华伦天奴、读者杂志。
广告植入手法极其低级恶劣。
整部剧不合理的地点极多,现列举几处:1、盲探跟踪一个疑似将要作案的人跟了一整天,而且几次差点都撞到他,最后都跟踪他上了天台,这个人都没有发现盲探。
这个人比盲人还盲?
2、华仔去练舞房追高圆圆的时候跳的那段舞好多余,我们都知道华仔很努力,学习了跳舞,但是在另外一部《爱君如梦》从头跳到尾,难道还没跳够?
非要在这里显摆?
3、高圆圆因为郭涛凶悍的点烟动作就深深的爱上了他,然后被车撞的直接飞进了郭涛的座驾里面。
高圆圆到底是有多花痴啊?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部悬疑侦探剧,看了这段我误以为是科幻爱情剧了。
4、整部剧里面华仔不是在扮演盲探,而是在努力的扮演一个吃货。
这些桥段到底是想表达什么?
表明华仔爱占便宜?
还是为之后找到阿祖做铺垫?
如果是做铺垫,那也铺垫的太生硬了吧?
5、殓尸房那段,有三个人在一起的。
一个被杀,两个失踪。
警察就怀疑一个杀另一个,直接忽略第三个人?
这个事情就只有盲探知道?
警察都干什么吃的?
渎职也太严重了吧。
6、查找失踪十个少女的案子,五个嫌疑人,去找的第一个就发现是杀人犯,而且直接把少女尸体都找出来了,也太狗血了,就这智商还能杀十个人?
况且这个杀人犯是处女座的吧?
固定每年杀一个。
7、最狗血的还是盲探华仔开车送郑秀文回去那段,是不是真盲啊?
如果是在美国50号公路上面开车我也就不吐槽了,这可是盘山公路啊,很多蛇形弯道啊!
一个盲人直接开车就顺利回去了,请问他是哪个驾校毕业的?
8、为了给小敏的故事做铺垫,硬生生的给她整个变态外婆出来,想起她外婆那张大花脸,晚上睡觉都起鸡皮疙瘩。
9、郑秀文住的那套公寓不是她父母的吗?
怎么楼上还租给其他人住?
她家好像不是缺钱的那种人吧?
10、阿祖搬走以后小敏也就失踪了,难道郑秀文自己无法联想到这其中的因果关系?
她号称和小敏是好朋友,小敏是偏执狂她不清楚?
11、盲探华仔去小敏外婆家的时候,她外婆正好躲到老头的柜子里面跟着他跑了,这么多年了早不跑晚不跑,偏偏等盲探来的前几十分钟跟着别人跑了,这也太巧合了吧。
12、阿祖竟然和他的合作伙伴的老婆偷情?
而且早不偷情晚不偷情偏偏等到华仔认出他以后去偷情。
华仔自己都说了阿祖被认出来以后非常紧张,那还有心情去偷情?
还有心情去淹死小老鼠?
13、华仔刚找到阿祖,他就和那个女人偷情,竟然还不关窗户拉窗帘,直接现场直播,就这个样子还需要捉奸吗?
14、小敏当初藏在阿祖家的柜子里跟着阿祖到了巴西,这可是一个密封的柜子啊!
吃喝拉撒怎么解决,27天就算你能解决吃饭拉屎的问题,淡水怎么解决,你要带多少水才够27天喝的???
15、阿祖去巴西有必要把那些旧家具带走吗?
托运费需要多少钱?
直接去那边买新家具不是更省事?
16、就算小敏刚到巴西就遇到热爱和平的巴西人民的收留,那请问以她的性格能这么多年和其他人和平相处?
没有闹出其他乱子?
17、盲探华仔因为小敏一句葡萄牙语骂人的话就推断出来这个女人是小敏。
请问编剧在气急败坏的时候脱口而出骂人的话一般是自己的母语还是葡萄牙语亦或是英语、印度语、古埃及语?
网上那么多水军使出吃奶的劲为这部剧摇旗呐喊,写出的那些溢美之词估计他们自己看了都吃不下去饭,挣这五毛钱确实不容易。
当年,《纽约时报》影评人曾对早期的香港功夫片有过如此的评价:“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或许,当时的这句话并非出于对香港电影的一种褒奖,但是如今看来,早期香港电影中的张狂与纵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独具匠心的创意却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荣誉标志。
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现在杜琪峰所执导的这部《盲探》。
相信很多观众会喜欢《盲探》,正是因为其癫狂。
然而,或许也正是由于其过火,有些观众可能会无法接受。
从2000年的《孤男寡女》开始,杜琪峰、刘德华与郑秀文所组成的“铁三角”组合便正式成立。
这部关于办公室恋情的爱情小品在当时香港影市最为低迷的时期取得了3500万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香港电影的票房冠军,成为救市之作;次年,“铁三角”再度出击,讲述两个胖子为爱减肥的《瘦身男女》再次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到了2004年,讲述贼公贼婆两个鸳鸯大盗的《龙凤斗》拍完之后,杜琪峰却宣告“铁三角”组合解散,从此不再合作。
因为杜导觉得已经找不到新颖的合适题材,再合作也拍不出新意来了。
其实,在《龙凤斗》中,观众也已经看到了这种新意匮乏的倾向,因为无论是在口碑还是票房上,《龙凤斗》都远不如前两部作品。
直到九年之后,杜琪峰才食言。
因为他遇见了《盲探》。
《盲探》确实是杜琪峰所要找的那种题材新颖,风格独特的电影。
在看之前最早的预告片时,感觉《盲探》像是一部结合了《大只佬》与《神探》那样带有惊悚悬疑味道的警匪片。
但是,看完整片之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杜导给观众耍的一个小把戏而已。
《盲探》只是一部包裹着侦探片元素的喜剧片而已。
影片融合了惊悚、悬疑、喜剧、推理、动作、爱情等各类商业元素,但是最后呈现出的银幕效果却还是以喜剧为主。
在片中,你可以看到《大只佬》的影子,但是杜导却抛弃了因果轮回的宿命论;你也可以读到《神探》的韵味,但杜导这次却没有大玩精神分析。
《盲探》少了银河映象作品中所特有的标签化的东西,却多了香港电影中那种张狂纵乐的鬼马娱乐精神。
所以,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杜琪峰的这部《盲探》去除了精英化的个人表达,而显得更加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这并不是一部非常正经的片子,整部影片透射出一种夸张与癫狂的鬼马气质,这不仅表现在整部影片的风格上,更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
影片以破案为线索,由多条案件交织而成,而小敏失踪案则贯穿整部影片的始终,成为影片叙事的主线。
而刘德华与郑秀文这对银幕上的“黄金搭档”在侦破案件时通过配默契的配合,碰撞出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火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刘德华饰演的神探庄士敦眼盲心部盲,有着灵敏的听觉与嗅觉,有着天才般的逻辑推理,被称为“破案之神”,办案时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自信模样,但在这个天才人物却有着先天不足,身上集合了许多缺点:贪财好吃、傲慢无礼。
而正是由于这样鲜明的性格特征却让观众感觉到一种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且极具喜剧张力;而郑秀文饰演的女警何佳彤则带有点神经质、性格大大咧咧,对庄士敦有一种偶像般的崇拜与爱意,在办案过程中模仿犯罪现场时,变换着各种服饰造型,可谓吃尽苦头,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正是由于两位演员那种夸张与癫狂的表演方式为这部影片注入了一种新鲜的、独具一格的气质。
影片对于喜剧效果的营造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两位演员默契的配合而碰撞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琪峰导演的小聪明,通过各种小包袱还有对于影片节奏感的控制来创造喜剧效果。
导演将原本正经严肃的犯罪推理过程进行了喜剧化的处理,消解了侦探片中的严肃庄重感,却增加了喜剧片中的幽默与玩味。
特别是在还原犯罪现场时,导演故意模糊了电影真实性与假定性之间的界限,让自己亲身置于当时的犯罪现场去感同身受,值得玩味。
或许,有观众会批评《盲探》的推理不够严谨。
的确,如果你是在按照一部侦探片的标准去衡量《盲探》的话,你会发现影片中的推理过程完全经不起推敲,很多逻辑线索也无法撑起整个故事的结构。
然而,杜琪峰并没有打算将本片拍成一部逻辑缜密的侦探片,我们完全可以将《盲探》视为杜琪峰及其银河映像为了娱乐观众所弹奏的一首鬼马狂想曲。
观众要做的只需在漆黑的影院里尽情狂欢就行了。
严格来说,《盲探》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犯罪推理片,片中甚至有些线索缺乏逻辑,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近年来难得的好片。
昨日,该片在南京首映,杜琪峰在片中一改以往的阴郁严肃,延展了杜氏的黑色幽默,从而令整部影片更具感染力。
开头有些无厘头 影片以小敏失踪案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同时穿插多条案件线索。
开头显得有些无厘头:郑秀文扮演的女警何家彤被派去给同组成员买冰沙,顶头上司却突然要求她跟踪一位盲人。
于是刘德华扮演的“盲探”庄士敦闪亮登场,用近乎警犬般灵敏的鼻子和耳朵,找到了香港“楼顶泼浓酸伤人案”的真凶。
此后,故事情节开始快速发展……影片前半部明显好于后半部,中后段进展有些拖沓和凌乱,盲探的几处推理也略显突兀生硬,好在并不影响影片的整体。
很棒的一部电影。
首先是杜琪峰导演 本来看了毒战后印象就很深 然后是韦家辉编剧 再是华仔郑秀文 还有银河映像。
这阵容如此有实力。
然后看内容。
跌宕起伏 特别是华仔饰演的 人物饱满。
而且破案很有特色。
眼睛盲了 但一回归犯罪现场他的眼睛比谁都亮。
这就是他说的 人盲 心却不盲吧。
比天机好看多了!
看来不是演员问题!
而是导演的问题!
杜琪峰果然不让失望!
影片很有悬念!
更是笑中带点感动!
推荐喜欢华仔的去看!
不会让你们失望,虽说我们要支持国产,但我们还是要理性的支持。
盲探,必须双手双脚都支持。
郑秀文 典型的粗线条。
华仔 一如既往的帅气。
突然想起多年前的瘦身男女。
一样的震撼人心。
哈哈还想去看一遍
直到《盲探》上映之前,好像大家都很久没有在聊电影的时候聊聊电影了。
以个人感受而言,其实过去的半年,是电影被大家聊的最多的时候,我从来么见过身边其他行业的朋友,如此熟稔和热情地与我探讨电影行业话题:《中国合伙人》,聊中国梦;《致青春》,聊怀旧的一代,《富春山居图》,聊“人傻钱多速来”,《小时代》,聊“速来钱多人傻”。
我们借电影探讨人生观、价值观,探讨投资比、回报率,他们比我们还了解票房和八卦,让人不由感叹:电影日益成为低门槛、无障碍的社交“热门话题”。
比起无责任的全民热议,更让人沮丧的,是业内的鸡血式高潮,人人都在讨论市场、计算排片、议论票房、憧憬盈利和上市!
当你聊一部电影,想评价下“影像没有风格不太讲究”,就有人跟你说“观众喜欢什么,市场需要什么,电影就应该提供什么!
”;你想说点儿“故事没逻辑没节奏”,就会有人教育你:“新一代观众来啦,他们来影院就是涂个放松、寻个开心!
”;你想强调下“票房不是唯一标准”,他们没有当面嘲笑你“too simple!
too naive!
”,就算给你面子了。
作为依靠大众消费支撑的产业,电影的确谈不上神圣不可侵犯的高雅艺术,何况一张电影票不过几十块钱,说电影是流行文化也不为过。
只是有时候心底不免顽强地抗争:就算电影是生意、是投资,它至少批了文艺的壳儿,可不可以不要完全堕落到“笑贫不笑娼”的地步,可不可以多少留点儿空间,稍微谈论下创作、劈一下情操——就算肯定是要接客,能不能稍微讲点儿感情,哪怕是虚情假意呢?
能不能别那么赤裸裸地聊性价比,搞得人对电影,一点儿念想和期待,都没有了。
终于能有胆量有心情吐槽这些,是在经历了一个漫长得让人痛苦的“烂片高票房”狂欢季之后,好歹大银幕上终于有一部真正以电影身份登场的《盲探》——坦白说,我并不觉得它好看到贵为经典流芳万世,甚至不觉得它是杜琪峰银河印象最好的作品,但至少看完这部影片,你能明白除了MTV式的动态美图秀秀,什么叫做导演风格;你能明白,除了一惊一乍地摆pose,什么叫做张弛有度的大银幕表演;你能明白,除了平铺直叙地撒狗血,什么叫做有设计有安排的埋包袱——你可以感叹,电影多少还是有标准、有要求的。
是《盲探》有多好么?
也不全是,《盲探》里那句台词怎么说的来着,“心盲,则无明”。
大概是那些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吃顶了,这盘儿杜琪峰炮制得最混搭的满汉全席,反倒像一碗儿足以正本清源调理肠胃的白粥。
总之我很高兴,在关于《盲探》的所有消息里,杜琪峰先生不用聊过审,不用聊如何融入内地市场,刘德华先生只谈和郑秀文的默契配合,不用尴尬地解释为什么会卷入烂片。
身边有朋友写文章聊里面甘草配角的前世今生,有朋友回忆起刘德华郑秀文的官配这些年带给我们的感动,即便有几个朋友打起笔仗,争执“《盲探》是更加杜琪峰还是更加韦家辉”,也让我觉得兴奋和开心——你看,电影除了是门儿冷冰冰的生意,还是可以有有趣和多情的一面的嘛。
从积极的角度去想,我还是愿意相信,在一个资金更加充裕年代,在一个受到更多关注的时刻,电影行业会有更大的生机:在躁动和喧嚣过后,电影产业和艺术的平衡会日趋完美,我们过了羞于谈钱的懵懂童年,也终会度过只谈票房的躁动青春期。
看完点映出来,一钩超级月亮天如水,影院门口8个警察配一辆公安车抓一个偷摩托车的小偷居然放跑了(真没骗你= =)不禁感慨万分....闲话至此。
首先《盲探》是一部喜剧。
在上半年《西游》和《泰囧》两部烂俗喜剧各捞走十二亿后,杜老也坐不住了。
如果说《卧虎藏龙》火了就拍《英雄》小沈阳火了就拍《三枪》的老谋子是没定力,杜老的《盲探》绝对是给中国喜剧做了个典范。
7月1日晚上柴静的《看见》专访黄渤,他那句“看自己的表演从来没有笑过”让我印象很深刻。
无论周星星有没有给你的童年留下美好记忆,不可否认他的表演方式只是一种风格而不是一种品质,有特性而没有高度,说白了就是比谁能甩开包袱,这前无古人,来者要超越却不难。
而杜琪峰的喜剧不仅仅是表演,不仅仅是庄士敦这个人物本身的可爱,更是整个结构的力量——比如忙着吃菜的女装杀人狂,比如小敏躲柜子去巴西,不纯粹是恶搞,出现得不突不兀合情合理,只幽幽让人察觉到其虚假,然后为这象征性的表达会心一笑。
这很像是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的风格,试回想《美丽人生》《我曾侍候过的英国国王》等。
这种高一层的喜剧是中国电影提升自我所缺的。
周星星虽然还能圈钱,但艺术生涯恐怕光明不多了。
其次《盲探》才是一部警匪片。
犯罪学有一个学说:只要完全模仿罪犯的表情和举止,就能推测出他的心理状态、作案方式还有动机。
这是建立在有罪犯犯案前的影像资料的基础上的。
更不要说一个线索脑里嘎嘣一脆的柯南君了。
然而《盲探》中的推理,基本上就是发生一件案子(林雪殓尸案、小敏失踪案、失恋女人连环被杀案),华仔和Sammi开始各种入戏,最后导出结论。
好处是避开杜老游老不怎么碰的推理,画面感和表现力爆强,塑造迷人的华仔,帮助Sammi刷新换装纪录击败志玲姐姐成为新一代COSPLAY女王;坏处是这种折木奉太郎式的YY推理大大降低了智商难度,不过这根本不值一提,因为本来就是喜剧,所以,没啥坏处,要看严肃推理的去买一书柜江户川爱伦坡道尔阿加莎。
本片除了生死关头Sammi软绵绵三枪和华仔如有神助的爆头外没用到枪,是杜老的收敛杜老的老成。
从《枪火》传统的暴力美学的密集枪战,到《PTU》华丽而文艺的枪战,到《黑社会》《夺命金》一枪未开,只有在内地试水的《毒战》保险起见回归了老题材,杜老一直在警匪片的题材里寻找成长的空间。
所以比起墨镜王我喜欢杜老得多,前者每部电影看上去好像都在讲同一件事(当然从一而终也很了不起),但虽老仍不忘求新,部部质量有保证,这样导演怎能不爱煞呢?
另附法国媒体MUBI的评论:“这部电影呈现了杜琪峰经典的“警察重构理论”,盲人警察的傲慢与操控欲让这个本该政治正确的香港警察变得缺点很多,再加上冷幽默、可笑的情景,又让这种“政治不正确”的故事看上去没那么正经。
”能把审查制度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也是杜老的魅力所在。
大决战最后一个镜头华仔完全是要便当的节奏吧,Sammi连救护车都不叫。
一个镜头又活过来了。
最后谈一谈华仔的演技。
十分制里起码可以拿到八分。
近期的台湾片《逆光飞翔》男主由盲人钢琴家黄裕祥本色出演,自然要真实得多,但也要呆得多(巧的是两片都有盲人摸女友脸的桥段)。
作为“后天失明”的表演我们参照一下《证人》,当年张家辉凭扮演半瞎的反派拿到金像奖最佳男主(其实男一号是谢霆锋...不说了ORZ)。
对张家辉印象最深的是,灰色浑浊的彩瞳,不停眨巴眨巴着的眼皮,而对华仔最深的印象是,从口袋里掏出探路棍,时不时傲娇中二跺脚发疯。
可见前重化妆表情,凝重;后重性格整体,喜剧。
各有千秋。
话说在Sammi家,用手电筒照华仔那段,完全是《调琴师》的赶脚= =我现在正在疑惑,明年金像奖最佳影片会颁给《毒战》还是《盲探》。
也有人说是《一代宗师》,但不觉得太不香港了么?
未完待续。
<图片2>《盲探》可以说是杜sir导的一部爱情喜剧侦探片。
故事节奏流畅,笑料新鲜自然,情节线索明朗。
电影有三条情节线索。
明线是刘德华扮演的盲探庄士敦略带喜剧样式的悬疑。
他通过冥想的方式让自己进入案件当时的情境里,并让自己变成“案中人”审视事件、发现案情的蛛丝马迹,并由此侦察、探案。
虽然其中的情节推理精密程度和悬疑设置并不如传统的高智商故事一般值得推敲,但跌宕起伏。
暗线就是庄士敦帮助何桂彤解开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她的童年好友小敏的失踪之谜,以及小敏一家三代女性的悲情命运。
因心盲并执着爱情而诉以杀意。
小敏的奶奶疯癫异常,满脸扑粉化妆,神奇的轻功和藏阁术,这些统统被小敏继承,超高的智商,不惜整容隐姓埋名却仍旧是因为痴情,痴情对象也依旧是无情之人。
还有一条辅助线,就是高圆圆那条线。
也许会有人认为纯属多余,其实正是高圆圆饰演的女神拒绝了庄士敦,才使观众为庄士敦命运叹息,并为他最终赢得“菜鸟”警察何桂彤的爱情而欣喜,所以这条线并不多余。
<图片1>电影的叙述,一面是时间正常推进,比如案件诊断,一面是倒流追溯真相,每次给出一部分事实和一部分臆测,让观众伴随剧情得到同样的迷失感和挫败感,紧接着再继续慢慢接近故事的起点和真相。
<图片3>这就是杜琪峰电影的特色所在:有些黑色幽默,也充满宿命之感。
即使电影里“吃”的元素的反复表现,大大消解了电影本身的黑暗气质。
电影取名《盲探》,在某种意义上便是对眼盲心明的“神探”和眼明心盲的“小敏”的人性挖掘。
使黑色幽默不仅具有美学上的内涵,而更具是伦理上的意义。
怀着对杜导和华仔的崇敬心情观看《盲探》,实话讲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有点坐不住了,对里面的表演和情节有众多的不理解。
把能想起来的问题罗列如下,希望有识之士能帮忙解读。
先拜过。。。
1.跟踪:庄士敦(刘德华 饰)的跟踪那场戏,盲人跟踪人是个很好的噱头,不过没点特异功能的盲人做这事,实在是说不过去,再者我见盲人使用盲人手杖时候可不是通篇都哒哒哒的敲个不停,很多时候都是在地上轻轻滑动的,可即使哒哒哒响个不停,被跟踪的人也没发觉。
2.尿急:庄士敦(刘德华 饰)的上厕所那场戏,尿急成那样,还在浴缸边摸个不停?
而且撒尿还低着头,感觉像是在看,我笑了。
盲人的听觉一般都很灵敏,大多应该是侧着耳朵听吧?
3.上树:庄士敦(刘德华 饰)的上树那场戏,为了躲避疑犯,拖延时间盲人上树的确很有创意,但是也和现实脱离逻辑。
个人感觉应该是利用智慧的巧辩会更合理些。
4.跳楼:怀孕的大肚子小敏能从二楼跳下来救人的确是身手不凡,关键点是孕妇跳楼,汗啊,,,,5.刀伤:小敏用刀划伤自己的胳膊,这么强烈的动作要让何家彤(郑秀文饰演)模仿,堪称SM的最佳拍档啊,既然这么想突出,回忆镜头里也总该有个疤痕吧,片尾也没有利用上这个重要的线索,只是一句整过容就都给盖过去了。
6.外婆:由小敏外婆钻柜子就能联想到小敏垮海坐船钻柜子吗?
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7.钻柜子:在柜子里呆二十多天,安检不说,没有阳光和缺氧也不说,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这现实吗?
8.司机:有那么多的司机疑犯,就一句那的吃的多就能断定是他么?
9.开车:盲人庄士敦(刘德华 饰)开车送何家彤(郑秀文饰演)去医院,盲人开车也没什么,盘山道啊,太难理解了。
10.手铐:疯子司机陈广杀那么多人,而且放在自己家里都没人发觉,带着手铐一下子就挣断了,跟武侠片似的,并且连开3枪一点事都没有,僵尸啊,无语。
其他的想不起来了,如果有也请补充。。。
总之,一个吃货的盲探,凭感觉的”瞎想“来分析案情,丝毫不讲究证据和分析逻辑,说不上是恐怖,也难谈悬疑,观影期间笑场了很多次,就当是搞笑片看罢。
文/时漆杜琪峰这把牌的确玩得蛮大,编剧韦家辉几乎是要坐上导演的交椅了。
基本就是六分韦家辉,三分杜琪峰,剩下的一分自由发挥的节奏。
打着探案的标签,究其本质则是小清新与重口味相互穿插的爱情喜剧。
完全可以把罪案、悬疑等元素抛在脑后,单看刘德华、郑秀文两人一唱一和,郭涛、高圆圆插科打诨,处处都是致敬、恶搞、映射的痕迹,中枪的国内外作品不胜枚举。
反正我是没见过,能这么处心积虑、煞费苦心,只为讲一个爱情故事的导演。
刘德华身为天王级巨星,近些年来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聊胜于无,即便是口碑溢满的《桃姐》,封后的也是人家叶德娴。
这厢《天机•富春山居图》的那股酸菜缸子味儿还依旧弥漫在国内院线中久久不能散去,《盲探》的开画正是及时雨,着实是需要好好净化一下污浊的空气了。
影片最出彩,也是最不顾及观众感受的莫过于是那些无穷无尽的吃东西场景。
华仔饰演的盲人神探庄士敦,整场下来,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
如此的排布,从开始的喜感,到中途的刻意,最终变为自然而然,全然就像是不吃东西就没灵感,线索都在美食中一样。
这叫那些恰巧饿着肚子的观众情何以堪。
拿“瞎猫碰死耗子”来说明庄士敦探案,那都算是抬举他了,简直就是开启了上帝模式的外挂,想到哪里,哪里就是至关重要的突破口;偶尔的偏颇与疏漏,那更感情好,顺便解决另一件悬案。
这种美食创造逻辑的技法,实在是高端,也难怪菜鸟何家彤会被迷得死去活来。
老杜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认真细致地向咱们解释了,所谓的神探,那就是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剩下的140分,没有美食那就真没办法了。
估计为数众多的观众都会为“罪案重演”的一系列桥段拍案叫绝,个人觉得看个热闹就罢了,真心没多少料在里面。
一来,同类型的手法早已屡见不鲜;二来,还是明显有着开外挂的嫌疑。
不过这确实并不影响它的戏剧效果,因为郑秀文完全把人物演活了。
模拟的几场戏中戏,倘若不是她入戏的时机恰当好处,情感爆发把握地格外自然,决计不会让人觉得这些都是庄士敦“催眠”之后的效果,而是傻了吧唧的二愣子。
影片有种把《我的野蛮女友》给彻底反转过来的意味,刀划在何家彤的手臂上,殊不知那其实是割在观众的心上呐,虐心虐得满足到有点邪乎的境地了。
在看《盲探》的过程中,我不停在两部戏中瞎转悠,倒不是《暗战》、《枪火》、《大只佬》、《瘦身男女》、《神探》等,而是《大魔术师》和《听风者》。
前者是“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基调,后者是以盲人为主角的完全相反的一个极端。
我总觉得老杜有些调侃《听风者》的意味,可不是嘛,人家拼死拼活,甚至不惜再次弄瞎双眼,为劳苦大众谋福祉;庄士敦倒好,吃好喝好,破破悬案,拿点悬红,还抱得美人归。
好在高圆圆的审美口味比较重,要不然真是什么好事都被庄士敦白瞎了。
影片的一大重点悬案“失恋=失踪”,它的谜底是一个出租车司机。
其中的推理线索繁琐杂乱,基本是东一锤、西一棒,还牵扯了全片的重心。
这里所有的谜团,我看应该都是源自英剧《神探夏洛克》的第一季第一集,比之其他零零碎碎的案件,我最心水这个。
庄士敦单个人在自我意识里演绎犯罪场景,同失踪的女孩对话,其中透露出的带着浓郁恶趣味的惊悚,有着在最紧张的高潮下还能大笑而出的奇葩效果,相当不错。
总得来说,《盲探》的趣味性明显超出了杜琪峰先前的其他作品,闹腾得过火也过瘾。
“盲探”其实名不副实,不如叫“盲谈”来得实在,“盲人谈恋爱”嘛。
吃货福尔摩斯——庄士敦·刘德华他总是在不停地吃。
当一个人失去视觉时,他的味觉、嗅觉、听觉会被加强,但是庄士敦的味觉被强化的有些过分了,像一把强化+10086的网游武器……在刘德华嘴角不停蠕动咀嚼的过程中,这个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一个应公致盲的退役警察、香港神探、资深吃货、正义感爆棚的赏金猎人,另外,还特别贱……富二代女王——何家彤·郑秀文左拥数亿身家的富二代,却选择做警察,原因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而且这个阴影里的秘密成了这部电影的主线。
她成了庄士敦的搭档,负责卖萌和做沙包,她是刘德华的华生,这一次,福尔摩斯和华生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人生赢家雷斯垂德——司徒警长·郭涛庄士敦曾经的同事也是死党,一个只会大呼小叫全无侦探头脑但运气总是好到爆的警长,就像福尔摩斯破案后领赏的总是雷斯垂德一样,司徒警长也寄生于庄士敦身上,背靠庄士敦升官发财,而且还上演了一出逆袭(顺走了庄士敦的女神……),成为人生赢家。
电影从几年前轰动香港的“铜锣湾高楼顶泼浓酸伤人案”切入,刘德华小试牛刀抓住真凶,闪亮登场。
之后的情节有点快,过渡不平滑,我表示接受不能。
总之就是郑秀文委托刘帮忙寻找儿时失踪伙伴,刘开出高价,俩人开始搭讪。
这个过程中,有顺手破了另外几件案子,刘德华暂时了一种“瞎想”推理法,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凶手或者受害人的处境,推测案件的发展与真凶的去向。
在这个过程中,刘德华的抖S本性暴露无遗,郑秀文则心甘情愿变成了抖M……他们开始接触到凶残、冷血、计划周密的变态连环杀人狂……整部电影基调是很轻松欢快的,由于每个人的笑点可能都不同,影厅里始终有那么一两起莫名其妙的笑声……镜头语言一直在轻松搞笑、恐怖凶杀、惊悚推理这三个语境中切换,切换得很自然很和谐,不得不说杜琪峰的手段真是越来越“毒辣”了。
刘德华不带墨镜演盲人,眼神控制得很好。
发怒了狂飙脏口,激动时拿不稳手杖,把一个有性格缺陷的平民英雄的形象演绎得出彩,除了盲人开车那场戏有点挑战观众智商以外(盲人骑瞎马不可能起得这么好吧)。
影片表现了种种人性的疯狂与邪恶,偏执、贪婪、变态;各种屠戮、谋杀,或一时冲动、或处心积虑,虽然影片本意是告诫观众,但许多场面看起来还是有点不寒而栗的。
如果观后有不适感,建议可以再看一场同日上映《初恋未满》,保证症状缓解,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而且该片也和刘德华关系重大(刘德华监制)。
看来7月4日将是刘德华的大日子,能否洗刷《富春山居图》的耻辱?
拭目以待~
杜导拍片开始走神棍路线么...秒生孩子和被砍成那样了还没事是闹哪样
女主竟然是季冠霖配的,看到一半才听出来
浓浓的神探的影子,可是跟神探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真心不明白,那么多警察是吃屎的吗!!去那么偏僻的地方抓神经病人连个支援都没有?!腰都穿了还能一口气从香港跑到珠海去救人!!打个电话报警能死吗!!!瞎子和残疾秒杀全港警察啊?!
杜sir真是香港导演中的定海神针啊!《盲探》很好看,略带夸张的喜剧加悬疑,笑料新鲜自然,悬疑探案部分略弱但也很紧张。两者交融很显功力!大陆演员还是有违和感,华仔的角色有突破但还有点刻意,不如郑秀文的傻大姐自然。推荐,不过不太看好票房,不知有没有2亿呢。
评分高是因为小时代救了你
开始觉得有点神探的意思,最后才发现,差距很大···很大··很大···
不知所谓
惊喜!就像是看到了2013年的《神探》+《大魔术师》+《瘦身男女》!喜剧为主、悬疑为辅,兼有犯罪、惊悚、爱情等类型,剧情是有些杂糅,特别是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还要让人爆发大笑,赞一下这种全新的观影体验。
对杜琪峰略感失望
被第一版惊悚的预告片给骗了
恶心
灭了小时代吧
港男必须聪明耍贱,港女就是平胸干练。
渐渐发现杜sir的高级在于他从不冒进地展示自己漫溢的才华(诸如瞬间反讽啊,延迟笑点啊,还有每每调度复杂又连贯简洁的动作戏),相反却让它们全部隐蔽在光环之外。
劇情編得亂七八糟,只剩下生硬的“主題”,都缺少“人性”(鄭秀文對小敏的負疚最終變成一個笑話說沒就沒,一個穿羊水的媽媽竟然先顧着殺人……)演員個個都力不從心,一歇斯底里幾聲已經看到演員的眼神都散了,他們都老了(讓鄭秀文劉德華年輕10年,或許這樣的演法他們還能應付)
为啥要加高圆圆那段戏,跟主线关系不大嘛
以《沉默羔羊》的框架填塞银河老梗,不停地闪回,摆酷,装傻,搞笑。杀人司机那段戏是郑保瑞拍的吧?中间一想搞笑就把节奏破坏了。闻香识女人,盲眼开车什么的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爱情段子,早就喂不饱观众了。PS:刘的演技还不如充气娃娃
烂的可以
这是杜琪峰两种主要流向的结合,算得上是一部总结性的作品吧。刘、郑的神经爱情喜剧加上冷感的罪案题材,不能以之前的片子作类比,可看度还行
表演有些夸张的不真实,且整个剧情一味追求无常而变得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