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本身不错,就是电影的名称会让不少人直接给差评。
剧情一环套一环,层层揭示真相。
男主得故事线也是有点奇怪。
整部片子看下来,有种严肃版的《宿醉》,就是喝多断片了,第二天不断回忆昨晚发生了什么事。
电影中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点,比如女二号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抓,为什么知道照片在哪,以及为什么会烧照片...这点我真的是看不懂,可能是女二号有死者有什么py交易吧。
还有那600万。。。
一开始在警察检查的时候,明明是几乎装满整个箱子的,但是到最后要撒钱的时候,却发现,钱填满不到箱子的一半?
我觉得本片名字应该叫做《箱子》,然后围绕着这两个箱子展开故事。
其中不可不提的是,在影片的后半段,导演朴裕焕借角色之口,抛出了古希腊著名的“卡涅阿德斯船板”理论。
其大意是说,当两名遭遇船难的人若都看到同一块木板,但其只能支撑一人,那么当后爬上木板的人将先爬上木板的人推下木板,是属于自卫行为。
这一理论适时抛出,一方面能更好地解释片中每一个有犯案动机的人的行为缘由,而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人性的怯懦与贪婪、暗黑与复杂。
因为喜欢雷佳音才去看的这部片子,感觉没有大家评价的那么差。
剧情上前面部分比较支离破碎,但到后面居然全部串了起来,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说明导演和编剧还是很用心的,很有些功力。
不过整个片子基调太灰暗,场景布置太破烂,不是很讨喜。
再就是不该请李菁和何云伟,太让人跳戏了。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雷佳音啦,他的表演非常出彩,浑然天成,很有功力!
票房差有些可惜,不过我觉得还可以算是一部不错的作品。
从一开始男主角摔到井里,我就知道这电影没法看,结果我还看完了,奇了怪了。
大马路上,还能摔井里,那么深的井,还能不盖盖子?
还能不搞指标牌?
还能就在马路附近,走不进去,车也要撞上啊!
好嘛,不记较这个为了记忆碎片了的设定,结果你的剧情呢,跟大多数国产片有什么区别,巧合、离奇,失望失望啊。
就女主角让我有些回忆,电影里的地方是西北吗?
女主角让我想起我姐的一个同学,有点相似,当时挺想上的。
结果,人家只当我小弟,其实就大一岁而已。
必须解释一下,本片与大神诺兰在2000年拍摄的Memento同名,只是一种巧合。
Memento当年并没有引进大陆,这一单词的本意是“引起回忆的东西”,“记忆碎片”是中国迷自己的意译,如同将 Wate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一般。
只要看过本片就应该清楚,这是一个能够很好地概括主旨的片名。
“暗黑系”悬疑犯罪电影《记忆碎片》5月21日《记忆碎片》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了千人测评活动,笔者有幸作为影评人参与了这部烧脑大片的测评,抱着对国产“暗黑系”怀疑的态度看完整部电影,竟有些许惊喜。
惊喜来自刚开始的不期待,听片名在资深电影爱好者耳朵里是不讨好的。
《记忆碎片》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早期的经典电影,国产电影叫同样的名称会不会亵渎经典?
是不是山寨噱头?
这些都是悬在心头的剑,似乎随时会落下,看完电影,才有些许心安,谈不上拍案叫绝,但这部电影是部还可以的商业片,而且内容也对得起《记忆碎片》这四个字。
诺兰的电影,是一个人的不断回忆,将无数记忆片段不断浮现,讲诉一个完整的故事。
国产的《记忆碎片》是将许多人的记忆片段,拼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如何杀掉一个人。
一个人死了,每个人都觉得是自己杀了他,每个人都杀掉他后,就会本能的逃避,会栽赃给另外的人,这是电影表现的主题:卡涅阿德斯船板卡涅阿德斯船板是由古希腊学者卡涅阿德斯(Carneades)所构想的一个思想实验,在这个实验故事中两名落水水手都希望拿到只能支撑一人的木板,谁抢到都导致了另一个人的死亡,它探究是人性中关于自卫的底线。
每一个人都有黑暗的一面,遇见自己不喜欢、讨厌或憎恨的人的时候,本能的排斥,远离或者下黑手。
《记忆碎片》中的“死人”活着的时候正是这样一位所有人都憎恨的人:他骗走房东万贯家财;他欺骗强暴少女还拍裸照;他替黑帮老大办事中饱私囊;他工作上压迫男主角雷佳音饰演的大明,这些人都可能杀死他,也尝试杀死他。
生活中还有一类人,也可以广义的认为他们在抢卡涅阿德斯船板,他们为了利益在做坏事,他们是小偷,他们是卖假药的,这些坏事也可能导致别人的死亡。
这部片子里李菁和何云伟就是,李菁是小偷,何云伟卖假药,两人都是在作恶,在杀死那个人的过程中也出了一臂之力。
<图片5>最后那个人死了,所有人都似乎参与了杀死他,有的人逃避,有的人承担,有的人栽赃陷害,有的人意外失忆,而且引出这个光怪陆离的故事。
导演和编剧很明显不想将本片拍成纯暗黑片,因为加入了李菁和何云伟,变成黑色幽默,看片片场笑声不断,竟胜过纯喜剧片,这也是本片的另外一个惊喜。
所以说《记忆碎片》满足暗黑悬疑恐怖搞笑四类观众,有喜欢这几个类型电影的观众都可以期待下,本片将于2016年6月3日全国上映。
更多影评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号影视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聚焦电影、电视剧口碑,做最不一样的娱乐自媒体!
一般我看电影首先看豆瓣评分,今年六月份上映的《记忆碎片》在豆瓣的评分只有3.5,实在有些可怜,所以索性不关注了。
然而今天偶然看到这个电影,从头到尾都很精彩,悬疑的成分十足,可惜没有大腕加盟,豆油们的确有些过于苛刻了。
如果要我给这个电影打个分,至少6.5!
为什么没上7呢,因为电影想表达的东西过分单一了,剧情也有些漏洞,所以构思上还不够缜密。
电影想体现的是人心的冷漠,不得不说,导演的表达有些过分了,因此本片充满了戏剧性,而且过分夸张主题。
开头的时候就是男主角大明慌慌张张地在跑,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跑什么,总之拎着一塑料袋的东西。
结果遇上了车祸,不是他被撞了,而是别人被撞了。
所有路过的人没有人支援,包括大明在内,肇事者逃逸了,被害者苦苦哀求着报警,换来的却是人来人往的漠然。
大明也冷漠地路过了,紧接着就掉进了井盖里。
这算是因果报应吧,现在轮到他遭遇路人冷漠的白眼了。
有人拿出手机拍照发微博,路过的人也只是好奇地探进头看看,大明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所有人对他的鄙夷,包括朋友、女友和未来老丈人。
更有甚者落井下石,抢了他留在地面上的钱包,拿走了里面所有的钱。
等到他回到公寓,发现他失忆了……这就是一个bug,只因为掉到井盖里磕到了头自己就失忆了?
这是被偶像剧传染了吗?
然后他就发现了自己衣柜里居然躺着一个死人,这个死人自己还认识,是疑似谁了自己女朋友的高岩。
高岩是一个让所有人都讨厌都恨之入骨的人,这倒是有点像《杀生》里的黄渤。
因为失忆,身为律师的大明想要自己调查真相,因为有可能杀死高岩的人就是自己。
然而他测量了高岩的死亡时间——这点倒是很专业,发现高岩死亡时间是在昨天晚上九点。
他跟两个朋友确认了一下,证明自己昨晚九点的时候在和他们喝酒,他有不在场的证明。
而后事情进一步发展,他发现尸体被人移走了,移走者是公寓里一个撬门入室的惯犯——李菁。
(李菁扮演的,因为叫不上角色名字,所以用李菁代替)这一部分有点像《罗生门》,李菁说出真相,自己只是找大明时发现的尸体,并且杀人者可能是杨忠——未来老丈人。
他们试探了杨忠,发现高岩的死的确和杨忠有关,这才知道高岩曾经拍过杨伊的艳照,也就是杨忠的女儿、大明的女友。
为了不让这些艳照流传出去,杨忠只能这样做。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四个人决定逃跑,在逃跑的途中又遇上了黑社会大哥的女人大嫂,所以四人同行。
阴差阳错,杨忠想起自己打了高岩但并未致死,杀死高岩的还另有其人。
但此时杨伊却说是自己杀死了高岩。
就在这时警察突然来了,本来要验证箱子里的尸体却发现箱子里全都是现金,这才发现他们拿错了行李箱。
再次折回公寓后事情变得更加戏剧化。
高岩的死原来还和何云伟——一个江湖骗子有关系,因为高岩连续喝了三瓶“神水”,会产生幻觉。
他们与黑社会老大产生了分歧打得不可开交,这里面也和原本黑社会老大要交接的钱变成了尸体有关。
不过就当警察来临,黑社会老大以为将装有尸体的箱子打开,准备扔尸体下去,却发现箱子里的全都是money。
杨伊被送进了警察局,大明理所当然成为了她的律师。
当时丢失的钱包也被找了回来,因为一张购物小票,大明恢复了记忆。
这个设定也有点扯**真相浮出水面,高岩居然是因为喝了神水后产生幻觉自杀,但终极原因还是因为大明的冷漠,发现了半死不活的高岩却没有伸出援手而是看着他自生自灭。
高岩在临死前录了一段语音,大致意思就是说只有牺牲别人自己爬上甲板才能活命,但最终站在甲板上的人是大明,大明讨厌高岩却最终变成了高岩。
90分钟的剧本就讲了这样的一个事情,剧情很紧凑,案件的展开也是抽丝剥茧、层层递进。
它算不上好片,但也不能说是烂片。
影片由韩国导演拍摄,之前2012年就传出消息这位导演拍摄了一个电影《七星公寓》,大概说的就是这个电影吧?
因为整个电影的故事都和一座七星公寓有关系。
《记忆碎片》有韩式电影的感觉,无论是色调还有镜头都很像韩国电影的观感。
不过看似许多影迷都对其撞名于诺兰导演的《记忆碎片》感到不满,因为电影中只是男主角失忆而已,但其实和失忆并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权当是蹭了个IP吧!
我说这名字感觉这么耳熟,但看起来感觉像走错了电影院。
也不说怎么记忆碎片了,就直接记忆碎片了。
看的云里雾里的,人家导演要说了,不然怎么碎法啊!!!!
有点西部电影的黑色幽默,可是却又专门为了蒙观众的感觉,让人找不着下口的地方。
实在不行的话,拉出来走两步,再走两步,拼凑起来不就成了记忆的链接了。
电影总是给炎黄子孙普及着有关古希腊词汇的文化含义。
通过《特洛伊》知道比喻强者短处的“阿喀琉斯之踵”。
借助《古墓丽影2》懂得象征祸患的“潘多拉魔盒”,利用《洛奇恐怖晚会》晓得寓意潜在危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为《亚历山大大帝》明白男人的恋母叫“俄狄浦斯情结”。
现在,《记忆碎片》让我们了解到“卡涅阿德斯船板”究竟意味着什么。
“卡涅阿德斯船板理论”自古希腊学者卡涅阿德斯所构想的一个思想实验,在这个实验故事中两名落水水手都希望拿到只能支撑一人的木板,谁抢到都导致了另一个人的死亡,它探究是人性中关于自卫的底线。
而片中所展现的正是“卡涅阿德斯船板”理论引发的集体性谋杀事件。
Sorry,我说的影片不是那部千禧年叫诺兰成名的神作《Memento》,而是今时上映,由雷佳音、夏梓桐领衔主演的悬疑电影。
片子有着结构上的精妙以及不可言喻的黑色幽默。
而且和以往剧情生硬的国产悬疑片不同,该剧剧情格外烧脑,挑战观众智商,由此可见素有“韩国黑泽明”之称的朴裕焕,绝非浪得虚名。
片头未出之前,先是一场街头交通事故。
一身穿军大衣的男子因回头张望车祸,掉进没有井盖的实心下水道,洞口上的人们都一脸冷漠地注视着失足者,他则像坐井观天的青蛙,于洞底伸出双手等待人们来救助。
这带有隐晦寓意的一幕画面紧紧抓人们的眼球,顿时引起观影者的好奇之心,想看看这到底是怎样一个跟记忆有关的电影。
镜头一闪之后,故事正式开场,那个掉进下水道的倒霉蛋名叫大明,是个落魄的小律师,居住在一个破旧且鱼龙混杂的七星公寓,在一夜宿醉之后,居然发现自己的衣柜里藏着同事高岩的尸体。
因头部受伤而短暂失忆的他为洗清杀人嫌疑,只好使尽浑身解数公寓各色租客身上找回一段段记忆,来最终拼凑出事件惊人的真相。
虽然镜头不断跳跃闪回,但故事在剧情设计上条理清晰,叙事上严密工整,情感展现丝丝入扣,悬疑解谜抽丝剥茧。
故事的情节构架和悬念、对抗、冲突的叙事技巧上,运用多向度的发散情节,营造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和扑朔迷离的氛围。
片子展现了一个疯狂的24小时。
前半段是公寓捉迷藏。
依托多条线索交叉缠绕,粉墨登场的各个住户好似都有杀人的嫌疑。
大明通过接触各个住户,来不断厘清自己失忆过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后半段公路乐逃亡,一行人驱车运尸,相互间的冲突制造着无数趣点。
而在暗黑风格的悬疑特质之下,片子在藏尸、运尸、埋尸等一系列过程里设置着诸多黑色幽默,在紧张刺激之中闪烁各种出乎意料的笑果。
这使得片子不但有着步步惊心的吓你没商量,还有着步步为营的开心逗你玩。
行走其间的大明一众人等,不断牵引着观众的眼球,让观者带着好奇心理,进入导演埋伏好的悬疑圈套。
而灵活镜头运用,则加重表现出角色在害怕之下的情绪张力,而人际间交流中的细微末节,则使得故事显得更为疑窦丛生。
而环环相扣的故事相当精彩,不到最后一刻,抖包袱的谜底不会揭晓。
故事可谓是一边搞笑一边烧脑,呈现离奇悬疑和丰富笑料的奇特混搭,高智商逻辑推理与无厘头搞笑相伴而生。
在人物配置上,众多性格鲜明的角色粉墨登场,显现欢腾十足的趣味互动。
从高岩尸体在衣柜出现开始,公寓的各色人等像滚雪团一般纷纷被卷入这起命案之中。
编导者用简短的镜头语言大篇幅,对各色人等的心态进行了点到为止的描给和烘托,这些人以不同的态度方式表现了他们与死者的不同关系。
有被死者剥夺工作机会的(小律师大明);有被他欺侮而拍下艳照的(漂亮女孩杨伊);有为保护女儿隐私不暴露的(公寓房东);有被他敲诈勒索的对象(黑帮大哥及其情妇);有时常关顾他房间的(惯偷蠢贼王松);还有老卖给他药物索钱的(假药小贩)。
这些都与死者有仇怨和矛盾,似乎有着杀人的动机。
这些人互相猜忌,彼此防范对方,试图火中取栗,即便是一路同行的逃亡埋尸路上,他们也是各怀鬼胎都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
而他们搬运的皮箱里所藏的尸体转变为巨额钞票时,本不牢靠的共谋联盟顷刻间土崩瓦解。
而究竟他们到底谁是凶手这个疑问,始终步步紧逼调动着观众的类似推理猜谜的参与感。
与美国式的为悬疑而悬疑不同,东方惊悚悬疑片往往带有强烈的伦理诉求,家庭矛盾对子女的伤害、教育制度的专制、学校的暴力统治、社会人情淡漠等等都是引发罪恶的源头。
这些故事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其中必有违反人伦纲常或者道德准则的事件,和在这个事件里受到伤害而产生心理变异的人。
这部《记忆碎片》也不例外。
影片既有发人深醒探讨人性善恶的主题,又不缺乏商业性趣味。
该片是一个寓言式加预言式的电影,看似荒诞不经的离奇,但如果就内容深挖,便可看出它接地气的现实思索。
片中那个七星公寓陈旧而破落,坐落在繁华都市的边缘地带。
俨然如同蚁族蜗居地的现实翻版。
七星公寓的住户都是身处底层的“三无”边缘小人物,他们无权无势无钱,各有生存之难及不可告人的苦衷。
影片让观众以小人物的视角目睹了人在金钱、犯罪、爱情和利益面前人性的矛盾及生活的滑稽。
而影片开放性的结尾,并没有言明凶手到底是谁。
当大明站在茫茫雪地上踉跄向前行走之时,旁白音响起,“卡涅阿德斯船板,世界上牺牲别人,自己才能爬上船板得救”。
很好地说明片子的主旨意在表现危险中的伦理困境,那就是为了使自己活下来而不得不牺牲他人的生命。
片中演员都有着尚算不错的表演,李菁饰演的蠢贼、何云伟扮演的假药小贩都很逗比,犹如一对活宝制造喜剧笑果。
夏梓桐和孙宁两人美女给故事平添着靓丽的色彩,前者演出倔强女孩杨伊的任性与为情所虐,后者显现美艳情妇风情万种的堕落之美。
而雷佳音更是把大明这个落魄屌丝律师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女友移情别的疑神疑鬼,面对尸体的紧张无措,深陷谋杀迷局的焦躁不安,以及驱车逃跑时的疯狂心态,他张弛有度的表演异常出彩。
此电影错综复杂,像一个迷宫,最后真相大白。
一般第一遍看不懂,仔细琢磨,多看几遍方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那种感觉和味道,会让你体会到烧脑悬疑片的魅力。
在看《记忆碎片》前,只了解了大概背景,刻意不想带着太多想法观看这部影片,因为这部电影似乎想承载很多东西。
首先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当天一款海报设计非常韩风,主人公乍一看都有点崔岷植的Feel。
看完影片后不免发现,作为《记忆碎片》来说,“暗黑”、“烧脑”、“悬疑”再加上喜剧元素,让这部电影似乎可以涵盖了大范围的观众。
不过,如果细细审视影片试图涉及的四个类型,便发现多少还是有些出顾此失彼的感觉。
当然,悬疑+喜剧还是让这部影片整体质量强于不少同类型影片,至于市场能接受多少,其实还是有不少可参考的价值。
暗黑:真的没多黑电影在介绍自己的类型时,“暗黑系”一出,有些让人疑惑。
近几年主流的国产电影中,几乎鲜有电影用这个词概括自己的类型。
而且目前来说这个词让人很快便与日本动漫或美国影视剧联系在一起。
日本动漫中,类似于《散华礼弥》、《地狱少女》、《尸鬼》、《大剑》等作品,都是暗黑系比较典型的代表。
美国影视中,《理发师陶德》、《黑夜传说》系列、《蝙蝠侠》系列也能称得上“暗黑系”经典电影。
“暗黑系”电影直观来说有几个特点,无论是科幻还是奇幻,多多少少都会涉及一些幻想成分。
在画面呈现中,整个色调也会偏暗,且夜戏较多。
不过,这些元素在《记忆碎片》里是看不到的,这部影片虽然不是浓浓的乡土气息影片,但80年代的时代设定,也让影片呈现出比较旧的质感。
而且或许是考虑到市场,一些血腥镜头处理的也比较和谐。
所以,起码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这部电影与“暗黑系”是不大沾边的。
当然除形式外,“暗黑系”还有一种理解是对于人性表现方面的赤裸与绝望。
不过连百度百科中,对于这种表现形式的阐释,都是绝缘于喜剧与大团圆结局。
这样参考的话,香港电影类似于《旺角黑夜》、《杀破狼》(没改的结局)、《青龙复仇》都能说是暗黑系的影片。
不过《记忆碎片》的剧情走向也并未那么绝望,死的这个角色千人恨、万人嫌,人品太差坑害身边所有男女老少。
影片越看越觉得此人该死,而且死得太简单。
至于什么“背叛”元素,王松(李菁饰)哪次动坏心思有好报了?
而且最后这个角色应该是最Happy Ending的。
所以,从内容层面来说,完全是“暗黑系”的绝望也真有些距离。
所以,如果影片过于强调“暗黑”题材,可能会面临对暗黑有概念的观众不买账,不懂得暗黑系的观众又吸引不进影院的尴尬局面。
烧脑:有点没烧开其实观众神经一直是很敏感的,电影作品只要一标榜自己“烧脑”,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创作者对观众的智商发起挑战。
但就像变魔术一样,看魔术的观众可能一半会陶醉于魔术师制造的各种幻象,另一半观众其实是在盼望魔术师可以穿帮、演砸。
大致上看,能把烧脑作为卖点的无非就是两类电影,一类是故事结构太过复杂,说白了就是挺容易一事,非得不好好说话,一句开头一句结尾。
比较典型的例子恐怕是《蝴蝶效应》、《穆赫兰道》等影片,时间线索切得碎碎的,不高度集中顺便做点笔记,电影看完基本还得是一头雾水。
不过这两部电影诞生的时候,电影圈其实还不流行“烧脑”这个词;另一类就是虽然在好好讲故事,但内容涉及的概念非常专业,要不能百分百理解这些概念,看完也晕。
这类的代表就是诺兰这两年非常有名的《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
相对来说,《记忆碎片》的烧脑类型更偏向前者,就是不断地反转观众本来已经认知的一些事情,然后引发观众继续去思考真相到底是什么。
不过严格来说,这部影片其实不能算是烧脑,因为除了最后“卡涅阿德斯船板”这个概念外,其他每次状况电影还是十分厚道地解释了明明白白,留不下太多观众想不明白的地方。
而且几次反转也没有太出乎观众意料,相比来说,《全民目击》几次反转的意外指数,都要比《记忆碎片》更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放映后,主创提出了一个思考,就是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后,谁能理解主角一开场要去买超市购买那些东西的用意。
这个问题也让电影一下有了更多伏笔,也确实能让观众对电影再次进行思考。
但是,如果没有听到这句话的观众,相信就很难理解电影中诸如此类埋下的小伏笔。
悬疑:同类佼佼者虽然稍稍否定了“暗黑”和“烧脑”这两种类型。
但《记忆碎片》作为悬疑片,剧本和场面调度绝对属于质量中上乘。
悬疑类型说白了,无非就是故事一直让观众心悬着然后不断提出疑惑,在这一点上影片从头到尾都足够吸引着观众注意。
影片一开始采取了人物在各自轨迹下产生交集的拍摄手法,但其实无良老板撞人后,主角漠视后掉进井里失忆的安排,似乎有着隐隐的讽刺意味。
主人公在井中浮现出几组人马对自己的话语后,生活的窘境、性格的软弱甚至未来的迷茫跃然纸上,交代的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回到家中发现尸体,又很快揭开故事主线。
在略显突兀后,便很快让观众进入到了故事。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节奏利落不拖沓,在悬疑片中属于上乘水平。
随后,影片基本就按照了悬疑一会、搞笑一会、反转、再悬疑、再搞笑、再反转这样的节奏完成。
可以说从头至尾剧中鲜有尿点,很少会让人觉得有多余的场景、对白。
而之所以剧情可以一直抓人,也是因为死者的身份设定非常讨巧,“四处坑人、人人喊打”的设定,让几乎影片中谁都可以给上一刀,但感觉哪一刀又不是那么致命。
所以,人到底是谁杀的,不到最后观众确实无法得出真正的答案。
剧中的感情戏份不多,拜各位演员的表演,剧中每个人人物性格还是能让人铭记住的。
所以,精致的故事结构加上耐人回味的表演。
从悬疑片的角度来说,《记忆碎片》至少不会让消费者觉得在浪费时间。
喜剧:有点抢戏了从目前海报以及电影的整体风格看,喜剧并不是这部影片最核心的卖点。
但从演员阵容来看,最大牌的演员反而是何云伟、李菁这两位相声演员。
所以,这种演员阵容,也注定喜剧形式的存在会冲淡一部分本应是核心的紧张氛围。
按照直观感受来说,喜剧的存在其实对影片起到了不少加分作用。
“人埋好了,吃顿烤白薯就又得挖出来重新带走”,类似不少桥段都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会为。
但是,喜剧和悬疑几乎快到5:5的配比,会让观众在观影途中,对于悬疑的氛围有些模糊。
至于效果好坏,就得看市场接下来的反应了。
对于当下国内电影市场来说,喜剧确实是万金油的存在,在离商业巨制还太远的情况下,目前票房高的影片大多是喜剧题材。
至于《记忆碎片》加入喜剧元素后,对于悬疑片市场来说会是亮点还是妥协,这部片子都足够给电影市场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细碎
这个电影看完后百度了一下,是跟我想的一样吗?虽然我猜对了凶手是大明。但不知道怎么发生的,得知高岩是被杨伊砸伤了头,然后喝了三瓶“生命神水”,又被胖子推下了楼,最后遇到大明,是大明的见死不救,也是这一连串遭遇,导致了高岩的死亡,
哈哈哈哈真的好好笑
五分全给雷佳音
这个是中国的,和早期美国版的同名…但是内容却是大相径庭。总体来说紧凑,只是有交待不是很清楚。
男女主之后的对话比较虚无缥缈,什么幸福的方向之类的
我觉得还行啊,怎么评分这么低,高岩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看来要恶补一下原片了。另、还是喜欢雷佳音。
孙宁身材是真不错
2020.07.25 早上去下乡 中午回来 煮了火锅面🍜 两件衣服到了 有一件长袖线头有点多 果断退货了 另一件同样的价格 但是版型做工却挺好的,不喜欢就别将就,留下来也是看着不舒服,还不如果断拒绝,不合适就是不合适,第一眼就不喜欢了,往后再怎么磨合也是有缺陷啊。
看得太累。剪得乱七八糟,美术也不行,雷佳音挺好但是一群相声演员根本不会演戏。
这种狗屎还有人洗白也是醉。现在的中国电影届都是些不要脸的人。无下线
看片名以為是翻拍記憶碎片,結果是翻拍心迷宮
这片给打两星已经是最大限度了。。。
故事叙述完整,演员演技总体不错。有韩国电影的味道。
说实话真的不咋地,浪费了这么一个好片名。但是为了大头哥,稍微给点情面。
片名还是老老实实地自己取个有点创意的吧,故事还算完整,喜剧中有悬疑,只是没有很好地结合!演员大都浮夸!三分少得可怜!那我就两星吧!
卧槽 现在豆瓣上喷子真尼玛多,就本片而言虽然结局有点生硬,最起码故事讲的还算完整,没你们说的那么不堪,本来想打3星的,冲喷子打个5星。
臭气熏天的大陆电影市场已经进入全球吸苍蝇来产卵的地步了
对于这种粗糙土地上的粗糙故事真的接受度蛮高。争议多多的一部片子,4分倒真不至于,至少我觉得故事是讲好了。
还不错啊,随手一星党不会是脑子有病吧,记忆碎片只有大师用得,用心拍片的小剧组就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