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P唱了《世界上唯一的花》(世界に一つだけの花),林柏宏跟謝欣穎則演繹了《怪胎》。
兩者之間其實沒什麼不一樣。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那不就都是怪胎嗎。
別人看起來的怪誕荒謬,可能是你自認為的稀鬆平常。
在一起就是彼此折騰,免不了你遷就我、我配合你,無數次的對決。
哪天要是誰不忍了,更得經歷一番撕扯,才能脫身。
《怪胎》裡的強迫症,就如你我一般,說是特別也好,古怪也罷,本質都是相同的。
愛你的時候,以為可以全盤接受。
想分開的時候覺得,啊,果然還是沒辦法。
如果能想像餘生再沒有你,這樣的分開才沒那麼痛。
可是,「無痛分手」豈是那麼輕易就做到的呢?
能不能在一起的前提之一是,至少自己不放開手。
《怪胎》的結局對我來說其實就是,女主角已經鬆動了。
接下來,是前進或後退,看的是你先怎麼走第一步。
愛著,或愛過?
电影前半段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无论是角色的设计,到镜头语言,还有一些情节都非常的新颖可爱,让人感觉看了很轻松,以为是一部爱情輕喜剧。
一开始,我以为电影的话题会集中在两个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如何恋爱上面,但是后来发现这部电影的中心和宣传语是一样的,“每个人在爱情中都是怪胎”。
我也逐渐察觉到导演的意图是想展示在人人茫茫人群中找到靈魂契合的那个人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情。
但是电影后半段突如其来的反转出乎意料,电影议题也逐渐变得现实了起来。
让我想起知乎上看到过的一个问题,“在结婚后遇见真爱要怎么办?
”也就是说,在彼此爱情的光彩褪去之后,面对生活的滿地雞毛,和另一份新鲜爱情的诱惑,你要怎么选?
其實我是希望能看見在經歷磨難後兩人還是在一起的結局,因為我覺得愛情就是要相互磨合彼此妥協。
在电影结尾迎来的第二个反转,让时间线变得很混乱,逻辑也不自洽,以及我觉得电影应该是以一个答案结尾,而不是抛出另一个问题。
但是很明显,在这里女主问出的“我是不是应该在这一切发生前结束这一段感情”为结尾,让人觉得好像故事沒講完,也搞不懂電影究竟想表達什麼。。
电影的前半段,我觉得可以打到8.5分。
但是电影的结尾实在是让人失望至极,只能说是高开低走的一部片。
综合打分我觉得可以打到7.5左右。
以及林柏宏那张可爱的脸,最后还是变成了生活中常见的油腻男的形象。
让我觉得。
很难受。
TT
两星给故事。
好歹讲完整了,但是有点为了凑一个悲剧而拍的意味。
先讲缺点。
为什么故事没给三星?
因为中心主旨跑偏了。
男女主的分开不是因为OCD,而只是因为不爱了——我相信OCD患者是可以和非患者在一起的。
难道得了OCD就不配爱与被爱吗?
OCD是会让恋爱更加波折,但是爱情本身难道就不波折了吗?
OCD,正是所谓的“不合适”的分手借口。
优点。
一星给美术和iPhone的画幅设计。
还有因为我超喜欢男女主的设定——小偏执的、“奇怪的”、格格不入的人。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去**的世界》,那你应该能懂。
配色很舒服。
房间陈设、角色造型很舒服。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女主服药自杀的那段转换角色的转场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效?
有点晃眼睛,跳戏了,个人认为不适合全片的整体美术风格。
画幅太可爱了叭。
开始是正方形,后来变成iPhone左边空一条的设计。
正方形是强迫症的必须,而当这个精彩的世界向OCD患者打开,当OCD突然好了,人眼前的世界缓缓拉来,变得宽阔(且不规则)。
这个设计超棒。
如果分手是我们必定的结局,不要再找什么“我们不合适。
”的借口了,直接告诉我——“不爱了。
”吧。
我不想讨论这部电影的形式,有人喜欢,也有人觉得俗套,总会有人在电影里找到他讨厌地方,也有人专看电影的优点。
我很看重电影的内容,对于设备技术和电影技法上的缺点,我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再好的剧组也拯救不了一个烂剧本。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讨论的主题,“是不是只有条件平等两个人才能相爱?
”男女主都患有OCD(神经性强迫症),在正常人眼里,他们就是“怪胎”,都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也正因为OCD两人才相遇相爱,彼此能够互相理解、包容,一起努力对抗OCD。
就像所有的爱情电影一样,开始都是那么的美好和甜蜜,男女主都沉浸在爱情的滋润中,许下海誓山盟,矢志不渝!
可是,男主的OCD突然好了,症状全都消失了,不再有强迫症了,可以外出了,可以工作了,也可以接触到正常的女孩了,所以裂变就这么来临了!
可想而知,女主有多么的痛苦,两人只得不欢而散。
女主在痛苦中无法自拔,一个夜里她进去奇幻的梦境中,醒来发现回到了过去,同时康复的人是她自己,而不是男主。
女主瞬间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她会不会也抛弃男主呢,在这样的假设中影片结束。
其实男主有没有康复呢?
男主看见鸽子OCD便康复,从这里开始,之后的剧情已经是奇幻的手法了,导演只是在假设,如果其中一个人康复,会是怎么样呢?
先假设男主,然后假设女主!
假设的结果并不乐观,他们还是分开了。
他们在一起是因为都患有OCD,因为“异于常人”,因为“平等”,所以两个“怪胎”才能在一起,而其中一个好了,“平衡”被打破了,爱情也随之破碎。
在患有OCD的情况下,两人被看成怪物,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OCD的所谓的正常人,真的正常吗?
我们都是患有各种奇奇怪怪毛病的“怪物”!
我们都像片中的男女主一样,寻找着和自己一样患有“OCD”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相爱,只有这样才能包容,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平等!
这不就是当代社会的现状吗?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有很多身份,不同的工作,相异的能力,乱七八糟的喜好,混乱不堪的习惯,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所以因为这些差异两个人真的就不能在一起吗?
在可笑的条件平等下,才能有包容,有爱情,同样,导演在影片最后也展示出了,变心的男主OCD又复发了,所以这个平等的条件又被打破了,他的新女友惊恐的看着他,从她的表情上就能知道,她绝对不会包容这个怪胎男友,是啊,谁包容你啊,包容你奶奶个卷!
电影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品,她把生活中人们忽略的,不敢正视的矛盾,在荧幕上放大,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抬起头来吧,大家!
别老谈那些吃喝玩乐,车子孩子房子银子,也该思考一下人生了,你为什么不幸福?
不是因为这些,是因为没有相爱,没有包容,是因为我们都是各种各样的怪物,根本不存在完全的条件平等!!!!
我们都是在自欺欺人!
每个人从电影里看出来的东西不尽相同,我不管别人看出来什么,反正这就是我的想法,这也不是什么影评,只是我情绪发泄的随想而已!
相爱时所有的缺点都是优点,不爱时所有的优点也都会变成缺点。
每个人也都是爱情世界里的怪胎,这种怪因为有爱的存在,才显得独一无二的美丽和可爱!
我很想对你说:“你尽管怪,我依然爱!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寻味补影(xingge311402) 欢迎热爱电影的朋友关注。
这是一部全程用手机拍摄的影片。
虽然整体评分并不高,虽然没有大牌明星参演,虽然故事内核也较为老套。
但还是忍不住分享它!
影片巧妙的将爱情里那些司空见惯的悲欢离合嫁接在一对患有强迫症的情侣身上。
有趣又深刻鲜明。
如同海报上的那句话:“在爱情的世界里,我们都是怪胎!
”
《怪胎》2020 台湾 小柏,为出版社打工的翻译员。
但他只在家上班。
因为他患有严重的强迫症。
每天7:30准时起床,一秒不能多一秒也不能少;被子要叠的比豆腐块还要整齐;刷牙每颗牙齿必须要刷7次;周末必须要做好一周菜...
强迫症还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洁癖。
每当紧张或者到一个地方时,必须要洗手,不停的洗手、洗手、洗手...
而在家的空闲时间里,他也是在不停的打扫卫生、打扫卫生、打扫卫生...
每个月只会在15号出门,穿上雨衣,戴上口罩和手套,全副武装的去进行采购生活物资和看医生等必要活动。
从家到超市的距离有500步,每一步的幅度都要精准把握好,少走一步多走一步都不行。
否则,便会陷入抓狂。
小柏 他是正常人眼中的怪胎,没有朋友没有爱情,独自隔绝在自己的小屋内。
可这一切在遇见小静后都改变了。
小静,和小柏一样,也是强迫症患者。
小静 情况比小柏还要严重,在外面时间长了皮肤便会大幅过敏。
强迫症让她必须去重复的做着一件事,比如偷巧克力。
她并不是爱吃巧克力,只是不去偷巧克力的话便会无比难受。
于小静而言,心里想着以后哪天受不了的话,便自杀得了。
两人无意中相识,同病相怜的两人很快走到一起。
两人十分欣慰,茫茫人海中,孤单的自己能遇见一个能懂自己的同类。
没有意外,两人渐渐生情,一起生活。
相遇本就不易,两人更加珍惜彼此。
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出门接受垃圾挑战;一起去偷巧克力...彼此成为对方的依靠,有另一半在,便不会被世界抛弃。
一切好似命中注定。
但同时,感情路上的劫数也在不期而至。
这一切在小柏强迫症突然消失后都变了。
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早晨,起床后的小柏竟然发现自己强迫症消失了。
现在他可以不戴手套去捡泥土;去摸别人摸过的地铁扶手;家里零食散落一地他也不会觉得难受了;相框歪了也会无所谓...
可是女友小静却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因为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两人去看医生,去求神拜佛,渴望让小柏再找回强迫症。
但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同样没有意外,回归正常人状态的小柏与小静之间的距离在一点点拉大。
原先一月出一次门,变成三周出一次门,两周出一次门...再到一周出三次门。
最终小柏提出要去公司上班。
她想对他慷慨一点,可是害怕他会离自己而去。
内心缺乏安全感的患得患失让她很痛苦。
而这种没有安全感是最致命的,这种致命的缝隙在朝夕相处中终会越扩越大,两人也会越拉越远。
当男友不再抗拒外面的世界,当出门已成为一种习惯之后,接下来会变成怎样,她很清楚。
一夜,早已下班的小柏消失了,再回来已是凌晨3点。
带着猜疑心的小静最终还是发现了事实。
男友出轨了,有了新欢。
这一切对自己犹如晴天霹雳,可对于男友来说却是振振有词。
他责怪她固守于自己的天地,责怪她不理解,振振有词的说道自己已是一个正常人,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其实此刻也无需多说,当小柏以正常人的眼光来审视患有严重强迫症的女友时。
可想而知,放眼之处都是刺眼的问题。
影片有个很巧妙的设计。
以小柏强迫症消失为节点,前面都是1:1正方形画面。
当他强迫症消失后,画面立刻变成宽屏,铺满整个屏幕。
回归正常人的他,眼前世界变大了。
世界早已不是自我封闭的那个小屋。
外面有垃圾、有细菌,有污染,但依然还是很精彩。
温柔精明漂亮的女同事,在他看来是患有强迫症的女友远远不能比的。
此时两人的步调已不再一致,最终的分手也不足奇怪。
在强迫症没有消失时,对方身上的『怪胎问题』反而是吸引对方的优点,从而产生情感。
可当强迫症消失之后,原先对方的优点全部变成了难以忍受的刺。
“相爱时所有的缺点都是优点,不爱时所有的优点也都会变成缺点。
”每个人也都是爱情世界里的怪胎罢了。
只是感情变淡就变淡,不爱就不爱。
要爱就深爱,不爱就放手。
把不爱还要加以诸多借口来修饰,不过是可笑的自我安慰罢了。
在给小柏加上背叛、渣男等标签时,也不禁让人审视这份爱在小静心中的地位。
是爱他还是爱他身上的强迫症?
在影片结尾,剧情来了个反转。
这次两人情况互换,变成小静的强迫症消失了。
于是和之前如出一辙,在小静的脑海里:回归正常人的她慢慢和小柏疏远,最终背叛,依然避免不了分道扬镳的结局。
“在我伤害他之前,该结束这一切吗?
”开放性的结局,将答案留给每一个人。
承诺的保鲜期能有多久?
有人是一生,也有人是过眼云烟。
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讨论起来过于无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都是爱情世界里的怪胎。
这种怪因为有爱的存在,才显得独一无二的美丽和可爱。
最美好莫过于:你尽管怪,我依然爱!
两个怪胎相遇之后 彼此的怪,不再奇怪 亚洲首部iPhone拍摄剧情长片 在爱情的世界裡,我们是彼此的怪胎。
陈柏青是一名严重神经性强迫症患者,有非常严重的洁癖。
每月的15号是柏青唯一一天出门採买的日子,就在某个命运的15号,他遇见了与他「同病相怜」的另一个怪胎—陈静。
原本以为自己要永远孤单活在这世界上的两人,老天爷让他们相遇,发展出一尘不染的爱情,彷彿拥有了彼此就不再害怕被世界遗弃。
然而这段看似命中注定的关係,却在柏青的强迫症突然消失后,渐渐的变了调…爱情的承诺,真的能永保新鲜吗?
我没感受过怪胎和怪胎才是天生一对,但打破边界五六七八年我现在觉得恢复边界才是健康舒服的自我,即使是相对孤独的生活。
影片后段有点扯,虽然,爱和不爱确实如此,爱的时候等一声晚安到四点,收到一个逗点都像打鸡血;不爱了对方发一串消息也要皱眉,这人是谁大清早的这么不长眼。
又是不用跑影院宁愿在家看的影片,如果在家我应该只会看前片段吧,怪胎和怪胎天生一对长长久久同居到地球毁灭。
我喜欢看电影,看完一部电影,我脑海中就会自动搜索类似的情节电影,自我感受地对比一下,这两部电影都是中国台湾拍的,《听说》是2009年,《怪胎》是2020年,我很喜欢里面的爱情感觉。
男女主角互相喜欢,慢慢地走到一起,纯真无邪,互相依偎,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听说》,彭于晏误以为女主角是听障人士所以处处关心,怕触动对方的敏感自卑心态,送便当,送大树,特别是大树这一段,我特别喜欢,世间真的有这么可爱的人吗?
爱情不会因为身体或心理之疾而不会来爱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生根发芽,只要有爱得浸养,它就可以茁壮成长。
再怪的人,都有人爱。
《听说》讲的是听障人士,《怪胎》讲的是严重神经性强迫症患者,前者双方互相误会,但也是误以为双方都是听障人士之间相爱的,后者的话,两个人都是严重的神经性强迫症,要穿着雨衣才能出门。
但是他们都相爱了,摒弃了听障或者神经强迫症,爱情是能够在任何地方扎根的。
当我看到黄天阔的爸爸妈妈精心地准备了小字卡,那一刻,心都融化了,一是真心,二是家庭接纳。
故事的结尾,好似心理之疾更难令人接受个人发现,《听说》完美结局,给人以爱情的美好;而怪胎的后半段却悲伤结束,让我久久不安。
我不禁想,心理之疾似乎更令人难以接受,这个社会对于心理之疾接受程度还有待更加宽容。
无论是《怪胎》里的陈柏青还是陈静,是谁先神奇地治愈了神经性强迫症,是谁背叛了谁,我觉得都不重要,结局就是这样,他们分开了,恢复健康的那个人背叛了另一个人呢。
我甚至迁怪于导演这样的安排,他们两个不能同时恢复正常吗?
难道“怪胎”在别人眼里就是这么不受欢迎的吗?
谁愿意离开社会啊!
但其实仔细想想,《怪胎》里的男女主角好像一开始就没有为对方真正地触动过,像女主角习惯了偷超市的巧克力,但陈柏青也没有指出不对,而是一起加入了这个偷盗行为。
他们强迫着对方去挑战不敢为的清单。
爱情的出发点是否要纯真无邪呢?
在一方痊愈后,另一方是无可救药地想要医生恢复它。
那么他们的爱情基础是这个神经性强迫症吗?
它消失了,爱情也就消失了。
纯真的爱情里,互相感动与进步最好的爱情状态,是两个人互相宽容,互相进步,互相影响,学习到对方身上的好习惯,好的优点。
而不是“爱时所有缺点都是优点,不爱时所有缺点都是致命伤”。
在《听说》里,我们看到了理想,央央为了姐姐的理想而支持,央央和天阔一起携手进步。
这样的爱情才算得上真的爱情吧!
在现代消费主义社会,我们容易陷入到“消费怪圈”,以为金钱就能够买得一切,但盲目地消费带不开长久的体验。
爱情也是一样,假如想长久地体验爱情,那必然要付出深刻的思考和努力的汗水。
我们因何而爱,我们爱她的什么,我们爱的多深,爱情里的自己究竟有何进步……世界末日就要来了,我们要开始种树……第一棵…… 第二棵……三棵树就可以是一座美丽的森林!
我喜欢这棵扮演的大树,呆呆地待在原地,等待着爱的到来,就算世界末日到来,三棵树抱在一起就是美好的未来。
By冬瓜明20220713
借由OCD的隐喻,其实探讨的是普通情侣之间遭遇重大改变时,双方该如何处理彼此的亲密关系。
第一部分:常规展示。
一开始先介绍男生“怪”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女生的出现打破了他一如既往的习惯,开始自发寻求改变,而女生的主动则加持了这种改变,两个人在一起同时做出自己规则范围内的跨越:进行垃圾大挑战,都是彼此所不能接受的事物,属于同等公平的改变尝试。
两人针对彼此吸引的支撑——怪,做出灵魂约定。
第二部分:危机降临。
男生对于鸽子——外部世界的原始好奇,使得OCD意外被治愈。
女生如临大敌,希望停留在彼此熟知舒适的区域,并做出极端反应想要通过寻医求神拜佛巫术手段找回男生的OCD,未果只能让自身被迫接受这一改变,自己在抱有不甘委屈等情况之下,进行妥协,然而心不甘情不愿的让步伴随着必然的得寸进尺,然后走向任何末路爱情都必然的俗套走向:另一个与改变后自己更为合拍的人出现,一步步试探原本伴侣的忍受边界,在突破边界后将脏水泼向对方并说破分手。
第三部分:角色反转。
或是梦境,或是臆想,或是假象,看到那个象征着外部对人类无限永恒吸引的蜥蜴遇到的人变成了女生,她完全脑补出了之后会发生的一切,当她满眼泪痕转头时,已经跨越了能够回头的路径。
影片虽然是描述的强迫症患者,但是反映的也是爱情中的男女,在面临一方改变时,另一方要如何去适应。
电影的结局,新春的尾声,生活的边边角角,最终还是免不了落俗,躲不开谎言。
除了时间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万物匆匆过客,皆有它的轨道。
其实我们都是自私的怪胎,戴了一顶高尚的帽子,游走在失控的边缘。
沉默如山,便是向落日最好的告别
她对许多东西都过敏,米、面,她是对生活过敏----《戀愛的犀牛》開場語錄念白,收錄於原聲帶第一首《愛情不堪一擊》。
真的不喜愛情片。金錢設定脫離現實,在台北光是租那個房子就三萬二了吧我想(還是因為本來畫面和故事就滿超現實所以)全程就是,呵,兩個人好可愛,可愛,還是可愛。愛情仍舊走老舊套路,結局坐等他人想法。吸睛的除了OCD還有可愛的謝欣穎,除此之外沒特別出彩。
两个怪咖的环境有种失真感,剧作不如同届选手消失情人节
喜欢配色,还有那个男主推开房门后豁然开朗的镜头。不过故事本身蛮无趣的,林柏宏这么木也可以提名金马男主嘛?
前半段还有些意思,后面急转直下变成了俗套的偶像剧。宝岛人民什么时候可以摆脱掉上世纪俗套偶像剧的影响?
本来前半段挺可爱的结果后面整个垮掉,后半段导演以正常人的视角拍怪胎感觉有点居高临下,其实本来以为是想要表达ocd也是普通人也可以爱结果到头来还是说了个不是正常人就没法拥有爱了
在电影院看的,所以,这部电影的结构到底是《穆赫兰道》还是《一个字头的诞生》?
3.5 洁癖OCD、细菌导致的与外界隔离等设定,防护服、口罩等元素的全程使用,仅以家与外界的5-6个极少场景,都令人无法忽视与这部电影同生的新冠语境。整个电影非常追求形式趣味,但无论视听还是剧情,创设出的新鲜劲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后半段聚焦边缘人的怪奇之爱背后,揭开亲密关系逐渐流逝带来的沉痛与伤害,走向老套的议题。回过头看,基本还是一部靠表演撑着的电影。林柏宏主持前半段,把设定统统落地,之后多次切换形象与人格,令人信服。谢欣颖主持后半段,纤细的心境私语在情感上有穿透力,最后还来了个“《你一生的故事》时刻”。两个演员都很注重片刻的失神、失语、呆滞、静默带来的节奏感和力量,是爱情偶像剧的天花板演法了。
overrated
前半段的色彩和故事都好可愛啊!!!!後半段,我完全可以當恐怖片看了吧我暈......後半段真的太胡鬧了......
我感觉节奏挺慢的……预告片竟然是最有意思的部分。。。
男主是怎么敢顶着这个发型去出轨的?
实验成功的实验电影
很清新也很单薄
短视频质量
不知道对于OCD患者的描绘是否真实,但路边摊、捡垃圾、资源回收厂的挑战也太超过了吧!普通人也受不了啊!简单的故事,但利用视角的转化做了有趣的结构,比想象中有意思。前半部分是“不正常世界”世界的童话,而当1:1的画幅被拉开,回到现实,爱情和生活里从来就没有“不会变。”
编剧不行啊
前面一比一画幅时,主人公都有ocd的时候,比较可爱。美术做的不错,色彩搭配都很舒服。
本来要为女主可惜,幸好只是一场梦。非常台湾的电影,脑洞大开的恰到好处。
剧本言之有物,到了最后的反转才让观众豁然开朗,爱情这东西真的很病态,所以病态的人反而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