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在我眼中的核心价值争议其实与“安乐死应不应该合法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下的观点其实要么老生常谈要么就过于抽象。
这部电影却带给我新的想法。
痛苦让共情的人新的痛苦,而由于新的痛苦促使共情的人去终结这种痛苦,无形之中忽略了一种痛苦者的感受。
当然我们会认为他们的感受就是痛苦,对么?
然而却忽略了某种可能性:他们存活的本能大于了痛苦,即我宁愿痛苦着逐渐靠近死亡,但我愿意多几刻去呼吸空气,感受“痛苦”这种活着的人才独有的感觉。
通解或许是在可询问的情况下询问,不可询问下不拒绝其追求感觉的可能性。
这部电影在我眼中的核心价值争议其实与“安乐死应不应该合法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下的观点其实要么老生常谈要么就过于抽象。
这部电影却带给我新的想法。
痛苦让共情的人新的痛苦,而由于新的痛苦促使共情的人去终结这种痛苦,无形之中忽略了一种痛苦者的感受。
当然我们会认为他们的感受就是痛苦,对么?
然而却忽略了某种可能性:他们存活的本能大于了痛苦,即我宁愿痛苦着逐渐靠近死亡,但我愿意多几刻去呼吸空气,感受“痛苦”这种活着的人才独有的感觉。
通解或许是在可询问的情况下询问,不可询问下不拒绝其追求感觉的可能性。
先看看这两个人的伤疤对比。
再看看约翰的受伤的地方
就简单用穿帮来解释这不合理的地方吗?
如果不是双重人格,约翰的伤疤跟杀手也太像了,跟真正受伤的地方也太不一样了。
可是,如果说约翰和杀手原本就是同一个人的两个人格的话,又怎么解释最后那个得了神经纤维瘤的人能看到两个人,又怎么解释女警还查到了杀手的真实身份确实是一个年轻人?
背负这么多人命,约翰还怎么能全身而退?
刚看完感觉很有意思,给了五分。
越想越觉得不能自圆其说,又感觉受了戏耍浪费了我的脑细胞,改成了三分。
如果有人觉得不是bug的,麻烦帮我解释一下,谢谢啦!
本片前半部分交代得略为拖沓,高潮部分短暂,结尾匆忙,闪回很多,但略显杂乱,拥有遇见未来的超能力这种题材不算新颖,也并不够格划分到高智商电影一类。
总的来说,整体节凑还可以,在你准备打会瞌睡的时候又抓你一把,一些片段的视角运用得很好,虚拟和现实交叉,推动情节发展。
连环杀人案,受害者的共性是“身患绝症,命不久矣”。
老通灵约翰也许一开始就感应到自己的命运,所以当好友乔找他帮忙时,他就一口回绝说没兴趣,在尸检小男孩时又不顾众人反对,强行退出,因为他不愿接受这个命运——成为下一个“凶手”。
“安乐死”本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做法,对于患者本人而言,求生欲是本能,而对于患者家属朋友而言,看到他们如此痛苦是不忍。
约翰一开始也曾开导FBI探员乔和凯瑟琳,认为凶手结束掉这些人的性命并无不妥,反而凯瑟琳一口咬定“这是谋杀!
”。
后来约翰也认定凶手杀人是不道德的,他和凶手后来在对峙时放话,不要觉得自己能通灵,就把自己当做上帝,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
但最后的最后,约翰的三观被“矫正”了,他开始接受把病患“安乐死”是对他们自己和家人的解脱了,约翰是亲手把自己的白血病的女儿给安乐死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凶手要自投罗网,明明凶手的通灵能力比约翰更强大,为何要自投罗网去送死,而且一定要死在约翰的手里。
也许拥有通灵能力的人,看得比常人更透彻,因为他们能看到平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就如约翰,嘴上明明说“不要把自己当上帝”,但当你真的看得到别人的未来时,你还是会自动站在上帝视角。
所以约翰明知是凶手设下的陷阱,也还是一步步走了进去。
而一切也正如凶手所料,约翰一步步转化为下一个“凶手”,或许在他们眼中,他们是“救赎者”,而非“行凶者”。
我猜想凶手自身也患有不治之症,很快就会死,所以他要找一个人继续他的使命,约翰就是不二人选。
通灵神探,有一百种方式逃出生天,但是却逃不开心灵的桎梏。
约翰的选择,大抵也是命运使然。
查理斯改变的是过去的约翰(女儿未死时,甚至更早),导致约翰安乐死女儿,并且继承查理斯的业务。
(在遇到查理斯之前)最后那句"see you soon John"是约翰脑子里的声音,意味着约翰听到这句话时他俩还没见面。
我猜这时约翰的时间线是杀死女儿之前,约翰看到了未来(即电影中)发生的一切,最后他受查理斯的影响(杀死了查理斯),给自己的女儿做了安乐死。
然后,他继承了查理斯的理念,无痛杀死许多绝症患者。
电影约1小时11-13分钟时,女警察调查类似案件,10年内全国一共有62起,特点是【延脑并无刺伤】,但都是无痛杀人,有毒杀、一氧化碳。
因为约翰是医生,所以这些毒杀案件更像是约翰做的(年纪太大刺不动后脑勺了)。
当然,这个理论看起来有个很大的漏洞——如果约翰没有杀女儿,那么他看到的未来就不会是电影里那样(蝴蝶效应),反过来也就不会导致约翰想杀女儿。
因为我在做的游戏有类似的剧情,所以想“狡辩”(解释)一下。
这个漏洞是【基于我们普通人的认知】,即现在决定未来。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能看到未来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对他们来说时间的流动是正是负还是零】?
我认为他们眼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同时发生的。
查理斯在列车上对约翰说过,他们一直看着这一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结尾伊丽莎白(约翰前妻)说的话印证了这一点,她说这次约翰的信不一样,“全是有关过去的”,然而【约翰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之前约翰也写过信,多少都是有关于未来的,因为对于约翰来说,他可能分不清过去未来和现在。
在我的游戏设定里,类似约翰的角色对时间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对他们来说,未来和现在同时发生着,因果关系不再是过去决定未来,还可以是未来决定过去。
(因为对他们来说【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一定要试图用我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时间流动,我觉得“回忆”是最好的用词。
即他们的一生已经结束,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改变,他们只是在回忆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没有特定的时间顺序。
(假设)对约翰来说,过去、现在、未来是同时发生的,那么【查理斯改变了过去的约翰】这一说法就说的通了。
有意思的是约翰最后救女警察,在左前额上留下一道疤,这道疤和查理斯左前额上的疤几乎一模一样,让我一度认为查理斯和约翰是同一个人。
现在想想,或许查理斯也经历了差不多的事情。
说到底是个脑洞,看着玩就好。
对于一个昨天才把《神盾局第三季》才看完的人,那种弥漫在大脑皮层与右脑的不满足感深深地刺激了我需要被填满的渴求。
于是我在随意浏览中发现了这部《通灵神探》。
讲真,如果不是看到安东尼•霍普金斯那张充满魔性的老脸,我是不会被这个尽管很点题但依旧感觉很low的片名打动的。
为什么我会在此刻想起那部由两位大神安东尼•霍普金斯与阿尔•帕西诺主演的大烂片《渎职》?
诸位客观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在以后单说这部浪费了两神级卡司的大烂片到底是如何毁灭了地球的。
回到《通灵神探》。
卡司再好也得片子给力才行,不然就都成渣,因此,说到底导演才是一部电影真正的神(至少理论上如此),片子好不好看全凭导演功力与才华,剧本好坏的确重要,但看过这么多剧情极简单的好电影,就还是先闭嘴吧。
《通灵神探》,对得起豆瓣评分6.3。
也就是说,这就是一部凑合能看的片子。
在影片一开始,第一个镜头下来其实还挺抓人的:一个面无表情,哦不,我为什么看到了面带微微笑的feel的白种男人躺坐在一张皮质单人沙发上,假如不是他的嘴唇几近无色,与僵硬不变的表情,咋看下还以为此人未死呢。
细想之下,的确有这么一丝诡异气息飘出但是,接下来警探二人的对话,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很容易游离出画面,而这一开始就在调色上显现出的治愈气质,也让人隐约感到有哪里不太对,画风不对。
作为一部一开始就打着连环杀人案的电影,我知道你们期待的,是充满了诡异气氛的画面感,以及烧脑的悬疑,但是,并没有,因为我们的科学家,那位因为女儿血癌去世妻子离开的隐居通灵科学家只要一碰到你的肩膀,就能看到你的过去,以及某些未来的片段,那些未来自然与死亡有关,有没有算命大师即视感?
而且是安东尼•霍普金斯版本的大师呢。
我觉得,有这样的一位爷爷在身边,简直是一件避险神器。
但是我错了,这位爷爷并不能教你避险,他能看到的过去也不够完整,这点让我不太明白,因为面对那位看起来很假装强硬牛X的心理学女博士,为神马爷爷能把她的过去看得这么清楚,而却看不到凶手的脸——我当然知道是导演安排的,不然要怎么演下去。
在剧情前进下,除了被害者都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之外,我们并没有看到更多有逻辑的案情推导,反倒是看到被凶手牵着鼻子走的警员们,哪怕是算命爷爷,也在这个凶手安排的局中看到了凶手希望他看到的东西。
如果一直按照这个路子下去其实也能发展出有趣烧脑剧情,但是也并没有。
凶手居然自己出现了,挑衅性的向算命爷爷坦白了作案动机吧啦吧啦•••当然也是抓不到他的,我们看惯的高智商凶手都是听着歌剧布下一个个局来引诱警察去抓他们的,这次热爱歌剧的不是凶手,而是算命爷爷。
好吧,接下来的事情,就已经出离悬疑破案的范畴了,开始进入哲学命题时间。
上期我们聊了《通灵神探》的剧情设定,也提示大家,这不是我们一开始期待暗黑气质的烧脑片,是的,整部影片画质如此干净优雅以至于我忘了这是一部犯罪题材影片。
片中暗黑面与冲突当然有,不过并不抓心也不会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而自打凶手主动现身并坦承杀人动机之后,后续剧情就不再遮遮掩掩了,奔着要说服有着通灵能力的算命爷爷一起成为他人生命主宰者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是的,这部犯罪题材电影中的所有剧设,其实都是为了一个关于生命的哲学命题做铺垫,包括剧中另一条同时推进的线索。
与连环杀人案同时推进的另一条较为隐蔽的线索,是算命爷爷,通灵的隐居科学家安东尼•霍普金斯对去世女儿的回忆。
这个回忆与谋杀案共同交织在一起,然而,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也并没有变得更为具象,那个天使般脸孔的女儿总是如此空灵地出现在画面当中,我知道,导演你是想一再强调女儿的去世带给算命爷爷的伤痛是无法抚平的,好吧,导演的用意当然不止于此。
在前半段剧情中,这条隐线一直让我有些疑惑,这让影片显得更为凌乱。
但别急,导演真的需要观影者非常有耐心。
但是,耐心的前提是你的剧设得抓人啊导演。
于是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男二,既杰弗里•迪恩•摩根饰演的探员,被凶手设下的局中,那个莫名其妙的疯子开枪射伤之后,算命爷爷才发现原来这位老友已经身患癌症晚期,说好的能看穿过去呢?
为啥这么重要的点就看不到!
好吧,杰弗里•迪恩•摩根就这样狗带了,算命爷爷此刻剩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缉拿凶手的同时保护他老友的女搭档,那个被他看穿了过去的心理学女博士艾比•考尼什。
说实在话,这部片子里演技最大的硬伤就是这位女博士。
一张装出来的强势脸,仿佛全世界欠她一笔钱的气势也是没sei了。
算命爷爷在影片一开始就看到了女主的死亡结局。
于是在剧情推进中,尤其是在老友被算计中枪而后又领盒饭之后,他更要肩负起保护女主的使命,虽然凶手的本意并不是要身体健康的女主狗带。
那是因为那个关乎生命尊严的母题——最快而无痛的死亡方式,就算是安乐死吧,到底是不是对身患绝症病人的人性慰藉。
不过,在正常情况下,安乐死也是来自于患者自由意志的选择,而不是被谋杀。
但是通灵能力强于算命爷爷的凶手并不乐见于此,当然,全世界迄今也没有几个国家或者地区通过了主动安乐死法令,有些国家或地区承认被动安乐死,既只准终止为延续个人生命而治疗的做法。
我们在此不对安乐死做任何评价,就本片而言,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去结束他人的生命当然是犯罪。
好吧,其实这部影片也没这么难看。
结局还是有点儿意思的,关于这一点,我就不打算剧透了。
一开始看了《通灵神探》的国内版预告片,只觉得这是一部借助超能力破案的推理片——正派的年迈通灵者如何战胜拥有更高通灵能力的反派。
也觉得这种片子随便请两个影星就可以了么,为毛动用两大奥斯卡影帝出演本片。
就刚完整地看完这部电影,才意识到两大奥斯卡影帝出演本片其实是为了更完美地演出本片的内在——矛盾的人性道德思考。
本片原名《Solace》,“Solace”翻译过来是“安慰;慰藉”,这与本片的内在十分贴切。
本片内在主题围绕“mercy killing”,安乐死背后的连环案件将两个通灵者联系在一起——John与Charles,年轻的Charles的通灵能力远超John,Charles不需要接触就能通灵,而且他能看到的更多更远,Charles更能借助自己的能力跟John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看了三遍才感觉到其实Charles才是主导者,片尾的一幕John不忍心再看到女儿遭受疾病带来的痛苦,最终决定赐予Emma安乐死,Emma临终瞬间的表情完美的诠释了本片名字“Solace”,但更叼的是,这一幕的尾声竟然是反派Charles的独白“Sometimes the greatest acts of love are the hardest acts to commit”也就是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Charles精心策划的。
Charles早在很久以前就通灵到Emma的病情与病情给Emma带来的痛苦,Emma遭受了长时间的痛苦,John最终决定赐予Emma安乐死,最终Emma与John都release。
Charles通灵到了这一切,通灵到John的mercy killing给Emma与John带来的都是release。
再加上Charles的能力,他每天都能看到各种人的各种痛苦,即使他不想看到,当他通灵到John与Emma那2年的过程与结果,最终Charles为他的通灵能力找到了其中一个答案,Charles没能驾驭他的通灵能力,反而被能力控制,长达十年来,Charles赐予了不计其数的mercy killing。
为什么说Charles是本片的主导者呢?
其实以Charles的能力,他的所作所为完全可以不被任何人发现,但最终Charles的连环案件被警方注意到了。
但其实并不是警方主动发现连环案的,实际上是Charles故意让警方发现他的连环案,进而借助警方引诱John重出江湖。
Charles引诱John重出江湖不是为了通灵能力的一决高下,在Charles眼里,John算是他重获新生的导师,也是能够让他走向终点的人。
本片从头到尾没有演出Charles通灵到的自己的终点。
但是,事实上Charles已经通灵到自己的痛苦与自己的终点,但并不是身体上的疾病带来的痛苦,而是精神上的痛苦。
Charles的牛B之处在于,Charles与John与几次接触,都控制着John的能力,始终不让John看到自己的终点,只让John看到他身边朋友的死亡,进而一步一步引导John赐予Charles一个killing,一个Charles自己想要的终点或者也有可能是Charles预见到的终点。
重点还是要回归到Charles与John的经典对白。
围绕mercy killing的对白。
Charles认为人们会感激他,感激他能够在他们遭受痛苦之前安静无痛的走向终点。
但John告诉Charles,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在痛苦来临之前安静无痛的离开这个世界,也有很多人能够坦然面对接受临终前的痛苦,因为他们认为痛苦或者即将来临的痛苦是他们完整地一生的一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John一开始选择放弃阻止Charles,而后来选择要阻止Charles的原因。
一开始John只知道Charles赐予安乐死的人,都是主动想死的人。
而且Charles能力远在他之上,一是凭借John的能力不可能抓到Charles,二是John也觉得没必要阻止他。
便选择了退出。
但后来小男孩与他朋友Joy的逝去让John选择要阻止Charles。
因为小男孩与Joy都没有选择要通过死亡来结束他们即将遭受的痛苦和正在遭受的痛苦,而John竟然擅自扮演上帝。
Jeffrey的案件,Charles就Jeffrey遗传疾病的问题向John抛出一个类似电车难题的问题,虽然John也不知道答案,但John表达出一句很在理的话“We can't play God.”临近结尾,John给Elizabeth寄了一封信,之后John与Elizabeth在公园温馨的一幕让人开始思考这封信的内容,嘿嘿,经典的电影都是这样,总是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片尾展示的是这样的一幕,John不忍心再看到女儿遭受疾病带来的痛苦,最终决定赐予Emma安乐死,Emma临终瞬间的表情完美的诠释了本片名字“Solace”,这一幕的尾声是反派Charles的独白“Sometimes the greatest acts of love are the hardest acts to commit”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说Charles是本片的主导者,Charles就John赐予Emma安乐死一事,从此开始效仿John的mercy killing。
Charles最初始于John也最终终于John。
结尾Charles的独白也巧妙地表达了本片的内在也紧扣本片名“Solace”。
经典的影片离不开影帝,向两位奥斯卡影帝致敬,感谢他们能够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又经典的电影。
首先中文翻译的通灵神探一看就有烂片即视感,估计国内没多少人会去影院看,本身的英文名solace要贴切和巧妙的多。
意为:安慰;慰藉。
和影片的主旨也比较符合,柯胖扮演的凶手虽然杀了很多人,却是出于让他们在痛苦来临之前让他们解脱。
片子很多镜头的有些故弄玄虚,有些有种看cult mv的感觉,切换的节奏把握的不是很好,结局有点深意但似乎又没表达清楚。
整部片子就是感觉想要表达比较深层次的含义,探讨一下人性道德评判的问题等等,却只是流于表面,用一些普通观众听不懂的诗句(圣经的引用?
)来烘托片子略诡异的气氛……当然啦,老爷子的演技还是可以的,女主角很眼熟但是脸的识别度不高,温家双煞的帅老爹出场的时候超级出戏啊,简直要尖叫,在spn里假扮FBI这次在电影里演了真的…总的来说,片子内涵可以,表达方式欠佳,撑死3星吧。
劝说父母进行尸检的那段太随便了,母亲一开始那种态度语气,三言两语就被劝服了?
而且这部戏让我看一半的时候昏昏欲睡没有想看下去的欲望了,它不是个强剧情的片子算一半探案一半文艺吧,看到一半我对故事走向结局已经不敢兴趣了,尸检以后就直白的告诉你凶手是为了安乐死杀人。
同时人物性格魅力也还没展开,我对人物命运也不太关心,这是很失败的点。
还有一点很多人可能冲则悬疑探案看的结果不恐怖不悬疑探案元素也少,观众会失落没有达到来时的期望,片子的水平没那么差,这种失落让观众打分上更低了。
画面是美丽的,但是部分类似mv画面的慢放闪回根本没有为剧情服务显得多余那些奇奇怪怪的闪回砍掉对整个电影没有任何影响,而且闪回太多了。
闪回画面美归美但是既不表现人物性格也不推动剧情发展,画面是不错,剧情弱了。
一般悬疑探案剧是紧张刺激节奏精彩,这片节奏慢了对于探案类型来说,也有几个片段有紧张刺激的感觉但是这几个片段又显得稍微有些格格不入,忽快忽慢的节奏我觉得一般人是不太欣赏的。
至于安乐死的主题,我认为没有哪一种主题是完全不值得拿出来说的,但是通灵能力和探案是噱头吗?
通灵和探案这两个要素对于主题表达有帮助吗?
套其他壳子探讨这个主题是不是会更好。
我认为这片还讨论了活人怎么面对亲人死亡以及重病病人除了身体的折磨还有心理上对未来的不确定对自己死期的不确定。
通灵看到的未来注定无法改变吗?
两位能看到未来的通灵能力,他们对质的时候两个都能看到未来谁赢,拼谁的能力更强吗?
也可能是拼脑力,预判对方的预判,和下围棋一样无数个未来中猜对方会走哪一个未来。
从这点来看通灵能力是不是大脑进化,能一瞬间分析出多个未来的可能性。
医学怎么能改变上帝的旨意,生死那是是上帝的领域。
男主有通灵能力还是保留人性的,反派有通灵能力把自己当神了,他在肆意决定别人的生死替别人做选择还认为理所当然非常正当应当且正确。
反派说自己不想扮演上帝不是积极分子但是他做的和说的相反。
男主才是一直都是不想扮演上帝,不想用自己的能力改变未来以满足自己,最后救女主的事上他破例了。
这个情节看似男主用了能力去改变了,看起来是男主输了顺了反派的心意,其实男主表现出来的还是人性——救人,做着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反派表现的还是神性他自认为掌控一切的让男主按他的布局去选择让男主破例,他还是在决定别人的性命控制别人选择。
人物上,女警察的性格不鲜明也不讨喜,两位影帝演技很好,简单的对话他们都能演出张力。
男主把女警察当女儿这点前期铺设得不好,没太表现男主女儿和女警察的相似性。
我是从反派嘴里听到这点的,之前都没注意到。
总体来讲是个演得好,画面还行,剧情很烂的片子,这是导演的锅,他只管自己画面好看好看了没有统合画面和剧情,更何况电影不是要求画面稳定精美它应该跟故事走为剧情服务,如果只管画面他为什么不做摄像或者偶像剧导演,演员正常发挥,导演没有通过画面做到放大演员的表演感染力,导演又背一锅,故事平淡,导演水平也不算高。
有通灵先知的能力没被抓去研究,不搞大事,执着于安乐死,就这就这,剧情实在无语且无聊。
(凶手与约翰左侧伤疤相同,影片中屡屡说约翰在矛盾中,最后一句see u soon等很多细节,我解释为:约翰人格分裂!
)如果人格分裂成立的话,我是这么理解的:约翰因为亲眼见自己女儿饱受痛苦,于是亲手安乐死她,与这句“有时候最伟大的爱却最难以实现”呼应,自然他自己也无法释怀,所以与伊莎贝拉分居。
那么既然能预见未来,让受难者不饱受这些痛苦不好吗,所以约翰的凶手人格出现… 凶手人格极端,要扮演上帝,控制生死。
但约翰人格却说凶手人格不了解这将死之人最后几天惜命的乐趣。
但其实他心里屡屡觉得给自己女儿解脱是无奈的。
所以影片开头就一直强调说约翰很矛盾。
其实他一直在做心理斗争。
最后女警察没死也正是因为这个极端的凶手人格被消灭,但凶手人格的某种精神与约翰融合了。
约翰也释怀给女儿安乐死的做法,并且觉得这也是给她的解脱,于是约见了妻子伊莎贝拉开始新生活。
但这也寓意着… 这个凶手人格的安乐死想法已经在约翰心中根深蒂固。
即使他不靠预见未来提前结束受害者的生命,他也认可了这种安乐死的做法。
前面悬疑铺陈不错,神通汉尼拔+尼根大佬+辣姐警探 VS 连环杀手普渡慈航,然而最后落点“安乐死”的骚操作浪费了这个灵异悬疑的题材。
要是拍的好一点可以拍出七宗罪的感觉了,后半段有些长,剧情主要人物很少,故事简单,剪辑方式很棒,探讨的病痛和死亡问题,惊喜亮点tm我在学校食堂看的居然看到了漏点!!!美女洗澡脱衣服那段居然真tm播出来了,不知道是不是那删减的一分钟,不知道那个电视和版本是什么,总之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这么过点的场景…如果全部电影都这样的话那中国电影体系不歹世界和平,要是没有性欲那我们还有什么意义,为了一点漏点和删减而吵的不可开交。
不要被片名骗到,这是哲学片
结尾有点意思,但整部电影过于混乱,剧作上缺少铺垫,调度剪辑上也没有多少条理,反而一惊一乍故弄玄虚。科林法瑞尔和霍普金斯的对手戏令人尴尬。
科林法瑞尔大惊喜啊~~老头的演技也不是盖的~不管怎么挣扎然而命运早就已经写定,不慈悲不残忍的执行下去
中国的翻译剧透完了。一个有预知能力的警察捉有有预知能力的罪犯的故事。看点应该就是利用预知能力躲开对方的预测吧!不过这里并没有展现明显的能力较量,到最后还是回复那种宏大的生命是痛苦地活着还是安乐死去,他人究竟有没有能力去主宰别人的生命结束别人的痛苦。不知道最后主人公有没有得到救赎。
这个片子神啊。。。一开始汽车往未知又茂密的山里开又是航拍的我都简直以为这是FBI版本的闪灵啊,结果最闪的是大面积重复的类似微电影的东西。。。往后歌剧杀人同类相吸啊到了后面变成了基督重临一样的救世风格。。。最后啊你说那痛苦不是美丽的其实我知道啊,我女儿就是存在主义的一碗鸡汤啊!
老爷子和八字眉会接,证明剧本不错,拍成这样绝对是导演的错。
比起“通灵”,更为深刻的假设命题就是,「痛苦也是人生经历与组成的一部分」。帮别人逃避痛苦,用死亡去解脱,算是一种仁慈还是褫夺了作为生命的完整?
剧本还是挺有意思的,用超能力的角色,在前半部的连续杀人案悬疑推进中,带出后半部实际上探讨安乐死的主题,结局很是美式无聊,尤其引出绝症男警那里,剧本除了功能性太强,而且摆明了立场,毫无讨论的诚意。导演是巴西人,剪辑依旧凌厉,那些意念化的碎剪镜头用的过多,整体完成度可以。安东尼演得好
我觉得很没劲。。。Kenny Johnson的同性恋床戏我给五星,诱惑力杠杠的;作为绝对男二的Colin Farrell居然在电影演了70分钟后才登场!
无节制的MV手法和偏锐的影像使得这个电影特别像加长版美剧。和同期的女巫猎人一样平庸了一个有意思的出发点,但还是比猎人高一点点,高在演员表演上,本片演员是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故事世界的。尤其霍普金斯最后在医院那场戏,可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演哒。
感觉情节很抓人,寓意深刻,讨论得绝症的人该不该被安乐死,为啥得分这么低呢?探长Joe的话驳斥了杀人犯的观点,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想做很多安排,不过杀手确实让他没有死于病痛而是公务,能让家人得到抚恤,到底谁对谁错?两个通灵人额头上的伤有什么寓意吗?【下载160115】
2星。不好看,剧情无趣拖沓
还算有点创意的电影,但是拍的就是有点不好。应该更纯熟才会出色
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却用来安乐死将死之人是不是有些浪费,导演对剧本的掌控力不够,最后反派莫名其妙就死了,原来救女主是最重要的
6.5,要表达的主题很不错,但是节奏感稍差,也并没有拍的很精致。
神马鸡毛玩意。还真以为自己随便安排个连环杀手,弄点装模作样的心理学就成新世纪《七宗罪》+《沉默的羔羊》了。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走写实就写实,写玄幻就玄幻,现在这个不伦不类的,霍普金斯用手在草上感受一下,就知道受害人的衣物在哪,看一眼对方连人家祖宗八代有没有意外怀孕都算出来。糊弄鬼呢
也算把这类题材拍到极致了
飞大之后无法动脑,任何电影都显得高深莫测通晓道理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