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来时路上还在想一个真问题好研究应该如何生成,然后奇特的发现最近“以自己的方式实现老板梦想”的设计和其他所看所感都在ep1中得到了一一呼应。
这一切都way too Amercian,HRI是时新的框架,于是给它新瓶装旧酒;种族阶层年龄也是好用的变量,于是一股脑把它全部塞进模型。
不管是学界还是行业,都在从“功能”达成“实用”,培养学生或制作产品经历完一整套规范科学的流程就会出来一个还不错的结果,这不就够了吗,以一种线性的变革一代代下去吧,科学革命的结构停留在历史。
可能我不理解到了老板这种层面的人,依旧需要发现和占领一片未经开垦的疆域来确保自己的不可撼动,究竟是出于肩负什么样的责任和抱负,给自己学生苦海引航,让他们在自己庇护的羽翼下有限伸展。
记得有天晚上跟室友聊天,我们共同从她那天的经历中产生了一个puzzle,然后发展为一个question,再抽象出一个理论问题,甚至觉得自己也像贝克、居伊德波、鲍德里亚、罗萨一样,发现了这个社会的奥秘,也能扎根出一个系统的理论——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议题它找到了你,而不是你遍寻遍阅所有理论和文献,终于钻进一个research gap觉得好了创新点有了应该能发了——的这种激动。
虽然我现在即便是复述出来应该也觉得平平无奇,但回到开头,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一个真问题好研究可能不是出于理论导向或学术理想(无论是弥合gap还是拓展边界的理想)。
但尽管如此,还是得活下去,预想一下可以做到的是以A养B,在安全的范围内尝试一些风险。
看到涂涂老师说,再难的工作,每日不间断推进一点点,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有被鼓励到。
////4.17为什么每看一集都可以发现与学术的关联。
ep2就是以《我想结束这一切》的方式来表达still Alice,但从惊悚到温馨也转变的太硬了。
有限的想象力,每集就像working paper,一个亮点需要更聚焦的框架、更严谨的设计、更新鲜的发现,如果这些没有跟上,而仅仅是在原先的领地画圈圈,那还不如不创作。
///4.18不看了。
《咆哮》第五集《被鸭子喂食的女人》中提到了一篇文章,很感兴趣,于是找了原文,自己尝试翻译了一下,供大家观剧时作为背景资料参考。
新手,勿喷。
这篇文章发布表《纽约客》科技版,时间是2017年5月17日,作者是理查德·欧·普鲁姆,耶鲁大学的鸟类学系教授,也是《美的进化》一书作者。
原文链接:http://www.yopsy.com/link/http%253A%252F%252Fnyer.cm%252FEkxa6xz以下为译文,含原文配图。
分割线——————————————————————————————————————————————————————————————————————————————————————
动物世界的社会动力学告诉我们的人类文化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插图作者ELENI KALORKOTI)四年前,当美国正与联邦预算危机缠斗时,保守派新闻媒体再次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政府开支浪费的话题。
在那一年的三月,CNS新闻(这是一家致力于反对媒体“自由主义偏见”的新闻网站)的一位记者,发现了关于这个浪费话题的代表案例,即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了耶鲁大学一项关于鸭子阴茎的研究项目。
没几天,FOX新闻也报道了这个故事。
“这是奥巴马总统“刺激计划”的一部分,也是导致巨额债务和赤字的此类政府开支决定的例子之一”,主播莎侬·布瑞姆告诉观众。
接下来的一周,FOX主播西恩·哈尼提继续跟进,“我们真的不需要了解鸭子的生殖器吗,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
”他问,主播卡尔森讪笑着回答,“我知道的比我想知道的还多!
”。
几个月后,俄克拉荷马州参议员汤姆·科伯恩,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grant)列入了他的“2013废纸簿”,这项被Mother Jones杂志称为“鸭茎门”(Duckpenisgate)的争议话题再次爆发。
尽管38万4949美金在科伯恩统计的全部政府支出里仅占千分之一,但它再次成为了头条新闻。
很明显,金钱、性、权力(纳税者的钱、鸭子的性爱、常春藤大学的权力)的结合,对于保守派新闻中的老年男性受众来说是无法抗拒的。
我带着一丝恐惧,持续关注“鸭茎门”这个话题,因为我正是这项被污蔑的研究项目的联合研究员之一。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与霍山学院的布伦南(Patricia Brennan)以及其他同事合作,研究了水禽的性行为和生殖进化。
与卡尔森的想法相反,这是一件迷人的事,同时也有令人震惊的残酷。
在繁殖期开始前的冬季,雄性鸭子会炫耀自己的羽毛,进行夸张的求偶表演,以试图找到配偶。
雌性鸭子会挑三拣四,只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挑选单一配偶。
(就像一种遗传的时尚趋势一样,她们的偏好倾向于在共通的理想化的雄性美貌之下,与每个物种在各自独特审美方向上的进化相结合)当春天来临,这对伴侣一起迁徙到繁殖地。
但是,随着筑巢和产卵季节的临近,未配对的雄性鸭子开始制造麻烦。
许多雄性鸭子开始试图与已经配对的雌性强行交配,有时甚至是群体性强迫。
雌性鸭子奋力抵抗,在这一过程里,她们经常受伤,甚至死亡。
与绝大多数禽类不同的是,鸭子仍然有阴茎,这一事实使得雄性鸭子的性攻击变得可能。
然而,这并不是大多数人能识别的器官,它的形状像一个逆时针螺旋塞,表面有棱纹或尖刺。
鸭子的勃起是由淋巴压力而非血管压力驱动的,这也意味着它们的阴茎永远不会硬。
相反,它们可以在不到半秒的时间内,灵活地、爆发性地勃起进入到雌性体内,同时立刻射精。
鸭子的阴茎很长,甚至可以说相当长。
在常见的城市公园里,一个正在繁殖期的雄性绿头鸭,阴茎可有五英寸长。
就体型矮小的阿根廷湖鸭而言,阴茎比它本身体型还要长,可超过16英寸。
这些奇异器官的功能究竟是什么?
为了找到答案,布伦南解剖了14种水禽的生殖器。
通过对比结果,我们发现,随着雄性进化出更长、表面更具全副武装的阴茎,雌性也共同进化出了越来越复杂的阴道结构——盲管、盲袋、顺时针螺旋状。
我们猜想,这些曲折会对阴茎造成机械障碍,妨碍强制性性交,降低雌性违背意愿受孕的可能性。
我们随后的实验,通过鸭子阴茎在不同形状玻璃管中勃起的高速视频,证实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我们的观察还表明,当雌性鸭子与她选中的配偶进行交配时,她的泄殖腔肌肉会扩张以允许不受限制的进入。
)因此结论是,即便是在有近四成交配是受到胁迫的鸭子种类中,也只有2%-5%的小鸭是来自于非配对鸭子交配结果。
作为一种避孕方法,鸭子的阴道屏障有效率可达98%,这一靠谱水平完全是美国食药监局可迅速通过审批的等级。
雌性鸭子的阴道屏障并不能保护她免受身体伤害。
不过,从进化论的角度看,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保护,即允许她选择下一代的父亲。
如果她和她选择的伴侣有小鸭子,那么它们将继承她和其他雌性喜欢的华丽羽毛。
但如果,她是被强迫受孕的,那么她的后代将继承随机的外貌特征或者她尤为拒绝的没有吸引力的特征。
大致来说,这些非配对产生的后代,对同龄鸭子的吸引力会降低,这也可能意味着妈妈鸭子的后代数量减少,遗传给后代的基因也会减少。
通过使用阴道屏障,她能够在性暴力面前保持性自主。
换言之,选择的自由对动物来说很重要,即使它们缺乏概念化的能力,在拥有和不拥有它们想要的东西之间依旧存在进化差异。
但很不幸地,对于雌性鸭子来说,拥有复杂的阴道结构并不能解决性暴力的祸害,甚至加剧了这一状况。
雌性的每一次进化都会导致雄性鸭子拥有更长、更尖的阴茎,这一共同进化的”军备竞赛“还在继续。
尽管很多种类的鸭子都陷入了代价高昂、徒劳无功的性斗争,其他禽类已经开始寻求不同的进化途径,以解除雄性的“武装”。
拿造园鸟举例,雌性通过对配偶的选择权来转变雄性行为,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性自主权。
雄性造园鸟用树枝搭建精致的“诱惑剧场”,也被称为凉亭,同时用收集的羽毛、水果、鲜花等物件进行装饰。
到了繁殖的时候,雌性会来拜访数位有潜力的候选人,并根据雄性的吸引力、凉亭以及装饰物,来选择其中一位。
因此,凉亭的建筑风格是由雌性的审美喜好塑造的。
雄性的凉亭设计图实际上也阻碍了他们进行强制性交的可行性,以所谓的“林荫道凉亭”举例,这种凉亭的特征是有两排平行的木棍墙,雌性舒适地坐在墙体中间,雄性则在安全距离跳舞。
要与之交配的话,他则必须绕过墙体,从后面骑上她,这给了她从前面跳出来的机会,如果她愿意的话,她的选择自由保持不变。
一只在“诱惑剧场”的雄性造园鸟(国家地理图片)科学家有充分的理由,告诫大家,避免将动物拟人化。
但他们自己常常会重新划分科学和拟人化之间的界限,以此来作为监管科学话语和支持特定观点的一种方式。
举个例子,我们大部分人,学过达尔文进化论的严格适应主义者版本,我们被告知,生物世界的几乎所有特征,无论多细微,都可以用它对生物体生存和繁殖能力的贡献来解释。
但事实上,达尔文也提出了一种性选择理论,即动物可以通过它们自身主观意愿的审美标准来选择它们自己的配偶。
这一观点,经常由于过于拟人化而被排斥,因为它暗示了性选择可以在自然选择中独立发挥作用,这对于典型的适应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想法。
当涉及到谈论禽类和人类的性政治时,这其中当然存在巨大差异。
禽类没有复杂的社会文化、金钱或它们自己的历史理念,而人类有。
但是,在试图理解人类进化和性行为的复杂性时,我们可以通过审视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以及承认它们存在的相似之处中学到很多。
不妨思考一下,存在于雄性和雌性鸭子之间的性军备竞赛并不是真正的公平斗争,当雄性鸭子通过进化来获得对雌性的身体和性控制时,雌性鸭子通过进化来坚持和重申她们的选择自由。
这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
人类的“性别战争”同样是片面的。
当代反女权者常常将男性描绘成女性强制社会控制的受害者,尽管他们积极地组织起来,通过阻碍女性获得医保、避孕、堕胎来削弱她们的性自主权。
但这就是一种怪诞扭曲的观点,就像鸭子弯曲的阴道一样,女性主义是关于自主性,而非控制男性。
尽管一种是基因层面,另一种是文化层面,雄性鸭子对权力的追求和雌性鸭子对选择的追求之间的不对称,映照在了父权制和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中。
如果说鸭子反映了我们的文化现状,那么造园鸟可能可以照亮我们的进化起源以及我们的社会未来。
众所周知,我们的猿类祖先比我们更暴力。
但是传统的进化机制(自然选择和雄性之间的性竞争),并没有给出一个满意的解释,就是为什么这种暴力行为会减少,而合作的社会认知却逐渐繁荣。
在我即将出版的《美的进化》一书中,我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就像某些禽类一样,我们祖先的雌性配偶选择权改变了雄性行为。
几百万年前,我们最后一个跟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的时代,它可能使男性气质”去武装化”,包括自锐的雄性犬齿的消失,相较于女性过大的男性体型的缩减,消除了为了延续优质男性的杀婴行为,以及父系对后代投资行为的起源。
通过进化,将暴力、反社会的男性气质视作不性感,女性可能已经激发了许多对我们生物学至关重要的因素的进化,包括大脑、语言甚至是我们的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
最初,认为人类是通过女性性自主权的扩张而进化的观点,似乎与现实相冲突,事实上,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男性都是社会主导者。
但我认为这一现象,更多是文化层面而非生物层面。
男人和女人在体型上,比以平和、无等级著称的雌雄倭黑猩猩更接近。
男性支配地位怎么可能是人类生物命运的结果,而这却并未在倭黑猩猩身上发生?
在这里,鸭子性行为的共同进化动力学,再一次阐释了男性是如何重新获得对女性性行为的社会控制的。
父权制就像红鸭阴茎上的尖刺的文化版本,作为一种文化对策出现,逆转了人类与黑猩猩分化以来,女性自主权在数百万年来的进步。
当性别歧视变得令人无法接受的反社会,以及无可救药的不性感时,父权制可能会最终放弃它保留的武器。
所以你看,西恩·哈尼提,我们确实需要更多地了解鸭子的生殖器。
剧集的开始,女主的母亲对女主讲:如果必须在聪明与美貌中选一样,我永远都为你选择美貌。
母亲充当男性话语的传导者。
将“美貌”定格在女主的人生属性中。
有人说,剧中的隐喻过于露骨,但对掉进美貌陷阱,以为拥有美貌便可让人生逆水翻盘的女性来说,或许这样明显的用意也无法唤醒她们对觉醒,抑或真正的自我早就在童年时期被男性的话语力量扼杀。
剧中的女主从架子上跳下之后,在蹒跚的步履中,慢慢地开始行走、起舞、将网球推翻散落一地、在去往自由的路途一路尽兴舞蹈,进行了一次畅快淋漓的娜拉式出走。
直到现实的海浪将她掀翻在地,周遭那些在上一秒还同她一同狂欢的人散去。
她的人生只剩下自己时,发现自我仅存的价值就是拥有“美”的能力。
当她拖着湿漉漉的身体回到丈夫家中,我的心不禁紧绷,幸好,导演和编剧让她砸碎了这个用虚荣砌筑的虚荣。
隔空回答了140年前易卜生提出的问题,这个时代的娜拉将彻底砸碎谎言粉饰下的牢笼,她们如同花瓣一样柔软的躯体将发出震撼这个时代的咆哮。
娜拉们不会回来,也不会堕落,更不会因为人生曾经的错误放弃对美的追求。
如果女性在这个男权主导的社会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成为被凝视、被物化的对象,至少让这种女性的美为自我绽放,成为自己坚强的后盾。
母亲们可以对女儿说:我希望你智慧与美貌并存。
强烈建议每一位女性都应该看看《咆哮》,每个单元30分钟,一共8个单元。
咆哮 第一季 (2022)7.32022 / 美国 / 剧情 喜剧 / 钱宁·戈德弗雷·皮普尔斯 金·格里格 金素英 拉什达·琼斯 莉兹·弗拉希夫 安雅·亚当斯 陈权 / 妮可·基德曼 伊萨·雷女人看了会感同身受,男人看了会更懂女人!
《咆哮》用极富夸张的手法,来展现女性的生存困境,有几个故事特别讽刺又耐人寻味,有点跨现实主义的味道:《消失的女人》:女主是一位受邀到纽约的作家,她的作品要被几位白人导演拍成电影,女主本来是兴高采烈,对行程充满期待,在对方给她安排的大house里面用心创作自己作品的电影稿,但当她拿着作品要去拜访对方公司时,却因为深色皮肤不被通过摄像头而无法进入,只有电影公司的黑人助理给她解围,更让她感到屈辱的是,电影公司的想法是把她的传记电影放到VR场景中,让观众带着VR机器感受女主从小到大的经历,体验场景有女主小时候目睹她父亲因为是黑人就被捕的回忆。。
女主抗议,但没有一个白人看到她的存在,只有那位黑人助理看到她……《身上有咬痕的女人》:同样是位黑人女主,但待遇比第一集要好得多,社会身份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合伙人(但台词有提到她也是公司少有的三位女性合伙人之一,显然女性在社会的地位依然不如男性,尤其越到高级职位的女性占比就越少)这集女性的难题是老生常谈,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只是导演用夸张的手法,把工作与家庭对女性的撕扯,化作女性身上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口……只有做自己,放下包袱,伤痕才会停止……《坐在架子上的女人》:物化女性在富人丈夫家中只是个花瓶……《被鸭子投喂的女人》:大龄剩女不需要刻意寻求社会认同感而开展一段被PUA的恋爱《退回丈夫的女人》:最喜欢这一集,婚姻生活的可怕不是在于对方的束缚,而是只站在自己的视角一味抱怨,当大家都打开心扉互相包容,互相体谅,婚姻也可以很美好。
导演把丈夫作为商品来处理,不是要物化男性,而是让男性处在社会优胜劣汰的规则下,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丈夫。
这也隐喻了男性较容易大男子主义,缺乏女性的自省机制(女人心海底针也反证了女人心思细腻),需要外界来对其进行教育,婚姻才有可能变得更好。
但男人既然是商品,就可以买或者不买,掌握权在女人手上,女人可以选择单身下去,也可以挑一位知心爱人和你共度余生。
女人只有具备悦己的能力,和谁在一起都能收获幸福。
《喜欢马的女人》:女生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不要忽视同性对你的帮助,毕竟紧要关头,还是girl helps girl——《解开自己被害之谜的女人》同样表达了女性互助的主题。
每一个单元就像一个放大镜,看到女主就像看到我们自己。
但愿每一位女性都被温柔相待,也在生命的长河里,绽放属于你的璀璨光芒!
E01: The Woman Who Disappeared/Women’s lost speech rightsE02: The Woman Who Ate Photographs/tense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 E03: The Woman Who’s Dispalyed on a Shelf/break free from the identity ‘trophy wife’ that’s imposed on you and stay on only the shelf you build for yourselfE04: The Woman Who Found Bite Marks on Her Skin/Don’t let your guilt eat you alive when the morals ar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s of patriarchy and that are imposed upon you against your willE05: The Woman Who Was Fed By a Duck/‘Or she’s internalized patriarchy so much that she believes your only value is in relation to men.’/As a single independent woman, you get into a shitty abusive duck relationship but eventually escapes the toxicity. E06: The Woman Who Solved Her Own Murder/There are no whores, every ‘slut’ is innocent until you think evil and erotic of her. You are the wrongdoer, it’s never her./Origins of EVIL - Paradise Lost/How can a young man store such hatred, spite and vice towards women.E07: The Woman Who Returned Her Husband/I’m my own person, I’m free to change my husband and I’m also brave enough to admit my own mistakes in a marriage and retrieve my returned husband./It’s not a shame to break up and then get back together again. It takes courage.E08: The Girl Who Loved Horses/Smart girls who know how to make emotional afflictions on men and make them suffer for their own sins.A great show that makes me think more and deeper into a lot of woman perspectives and female characters.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
第一集标题是:《the WOMAN who DISAPPEARED》,剧中包含了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跟随女主Wannda洛杉矶签约之旅慢慢展开。
随着故事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差异:种族、地区、性别,最开始是女主得到一个重要机遇的渲染,展现女主因为自己的作品《刚毅之心》获得翻拍成影视的合作机会,当我们以为是一个人才华得到认可,开挂人生开启的时候,从与影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见面约谈的那一刻便开始翻转,回归到女主为什么会“消失”这个话题中。
第一集中有很多细节我截了很多图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首先是在机场的一幕,女主看到的视频里面写着“致我们的黑人社区,我们支持你们”这一句话在后面剧情的描述中极为讽刺。
这里女主的表情也很值得思考
真是越没啥越喊啥来接机的是一个黑人布雷克,在他与女主的对话中已经看出来工作中黑人姓名会带来不便隐喻着黑人在这里受到的不便和歧视。
女主最开始以为布雷克是个白人
布雷克解释改名字
布雷克妥协尤其是女主进行的补充自传出版社要求封面照片肤色改成白色,但是与布雷克不同的是女主没有妥协,这也为后来女主做出的反应和选择进行了铺垫。
肤色问题
女主态度然而,女主仍然面临着诸多因为自己肤色带来的麻烦,预订的出租房被取消因为无法识别身份、前往公司洽谈时面部无法识别。
因为照片发型问题导致无法验证预订取消
脸部识别失效后备注了“不适用”如果这些是针对黑人这个群体所带来的问题,那么接下里影视公司和女主接洽的会议过程便聚焦女主本身遭受的歧视。
我截了一张能表现当时气氛的画面~
双方会谈
面对女主表达一脸无所谓的尼克or布莱恩
女主和姐姐打电话
女主和姐姐打电话后面,道哥主持的晚宴是剧情发展的高潮阶段,将对女主个人的无视展现的淋漓尽致,全员“装瞎”表演开始。
男性们私下谈话中对女主的真实感受然而在这次虚拟影像中,表现了女主书中描述的故事,已经自己儿时亲眼目睹父亲被美国警察“暴力执法”的过程,自己也受到了暴力对待产生了心理阴影。
这也回应了女主问开发总监谁来扮演自己的问题提出的原因,女主在乎谁来扮演自己也许正是因为这段经历的恐怖和悲伤并不容易被人轻易理解,女主也不想自己的作品被践踏在资本获得的科技手段之下成为他人感官刺激的娱乐品吧。
女主爸爸被抓
女主被摔倒在地重现当初场景也让女主内心产生动摇,重温了无助和脆弱女主开始怀疑自我,与最开始的自信和强烈自我认同不同,女主开始不知道自己是谁。
刚来洛杉矶时的女主
迷茫的女主在与布雷克的谈话后,女主慢慢找回来自己,眼神变化这段以及后面返场的感觉很酷!
建议看视频眼神变化这段
霸气女主回去治治他们的“眼睛”除了主线路之外,女主坐在大厅等候被一个白人男士坐在身上的情节,买衣服被插队都展现了对待黑人的歧视
女主被“坐”
因为啥没看到?
这么黑嘛
这里也被忽视除了他人的态度,其实女主自己应该也会感到自卑,比如她刚入住豪宅时的小心翼翼以及手机没电没有向任何人求助也许都隐含着自己这“类人”在这里的状态。
刚入住和姐姐打电话的女主除此之外,这里面的布雷克人物也丰富了“歧视意味”,开着豪车的他也得给老板们买咖啡,并不是那么风光无两,仍然干着打杂的活。
;而且他本人也有着地域歧视。
端了四杯咖啡,不是自己喝吧
听到女主步行后的态度总体来说,第一集当中很多隐喻和细节都设计的很好代入感很强,如果自己是女主会觉得非常压抑,好在女主最后找回了自己,希望我们都能找回自己。
小伙伴们还发现什么细节,可以讨论一下,这个剧真的很好看(。・ω・。)ノ♡
继《大小谎言》《伦敦生活》与《后翼弃兵》等热播剧后,又一部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的美剧开播了。
不同于之前作品,这部名为《咆哮》的剧并没贯穿始终的主线,几位主角间也不存在任何关联,一集一个故事,用夸张、奇幻、反转等元素,编织出一场都市女性的现代童话。
短小精悍,充满讽刺意味的同时,也令不少观众在几位“女主角”身上看到现实缩影,以及女性意识的成长。
1从小,阿米莉亚的母亲就经常对她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必须在聪明与美貌中选一样,我永远都为你选择美貌。
所以当其她同龄的小姑娘还在念书、无忧无虑玩耍时,阿米莉亚已经学会化妆并穿上各种华服,开始游走各大选美比赛。
长大后,她也不负母亲期望,成了一位出色的模特,并且认识了一个浪漫多金的男人,嫁入豪门。
丈夫沉迷于她的美貌,想要将她永远留在身边。
清晨,他亲自动手,在豪宅书房里搭起一个淡粉色的支架,并游说阿米莉亚坐到架子上,这样他就可以在办公的间隙抬起头,欣赏她美丽的面庞。
阿米莉亚被他的甜言蜜语蒙蔽了双眼,听话坐了上去。
从那天起,她不论吃饭、睡觉还是运动,再没走下过这个高台。
就连家中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她也只是换上漂亮的裙子,坐在上面向大家敬酒。
像极了一位高高在上的女王,神秘、高贵,令所有人仰望。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如果说一开始,阿米莉亚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丈夫心头的白月光,被他捧在掌心,巴不得向全世界炫耀的艺术品……那么随时间推移,她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花瓶,不仅丈夫对她失去兴趣,就连家中佣人都开始无视她,把她当成透明人。
阿米莉亚自信的笑容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彷徨无助与失落自卑。
终于,她鼓足勇气,从高台跳了下去。
可当她真逃离这一切才发现,离开丈夫与那个所谓的“家”,她竟然一毛钱都没,根本不能再过原来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短短半小时,我们从阿米莉亚看似风光的前半生,看到了无尽悲哀。
作为一个从小就被“物化”的女性,她心甘情愿当起花瓶,认为只要拥有美貌就等于拥有一切。
诚然,她美丽的外在确实为她带来了更多机会,可如果一个女人只会千依百顺迎合世俗眼光,再多虚荣也无法弥补内心空虚。
2除了被物化的女人外,《咆哮》还有许多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
比如主妇罗宾,她父亲早逝,母亲患了阿尔兹海默症,随时可能遗忘一切。
为了更好照顾母亲,她不顾丈夫反对将其接回家中,却因为压力过大开始出现“吃”照片的异食症。
她发现只要吃下这些照片,她就能穿越到照片里的时刻,亲身感受记忆中那些美好片段。
而这,也成了她和母亲情感的纽带,帮助她更好理解母亲的喜怒哀乐。
母女俩原本破裂的感情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修复,面对未知的将来,罗宾终于放下戒备。
因为她坚信所有经历都会化作记忆,成为她脑海中值得珍惜的宝藏。
还有艾丽莎,一个孤独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她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每次恋爱都以悲剧收场。
面对姐姐的催婚,艾丽莎表面显得无所谓,实际却比任何人都着急。
她甚至怀疑是因自己不够优秀,所以才会招来渣男。
这天,她如旧骑着脚踏车到公园吃午餐,为了让姐姐安心,她开玩笑说公园里有很多潜在的优秀男士。
实际上,这里却只有一群只知道戏水的绿头鸭子。
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她挂上电话,竟然真的有一只公鸭走到她面前。
甚至还用极其低沉性感的声音向她搭讪。
鸭子说自己名叫拉里,它谈吐幽默风趣,和艾丽莎相谈甚欢。
于是第二天,深受好奇心驱使的艾丽莎又一次来到公园,并以要下暴雨为由,将那只神奇的鸭子带回家。
初时一切都很美好,他们温暖彼此,这也令艾丽莎重拾起对生活的信心,做出一系列改变。
可渐渐他们就像大部分情侣那样,因长时间相处而丧失美好的滤镜,眼中只剩下无限扩大的缺点,开始无休止的争吵与互相伤害。
虽然用鸭子代替男人讲述男女相处之道的手法非常夸张,但却充满令人耳目一新的喜感与奇幻色彩。
至于艾丽莎最后的选择,也令观众明白,女性并不是任何人的附属,作为独立个体,她们拥有绝对选择权与决定权。
3《咆哮》作为一部女性题材作品,不仅导演、编剧全员女性,每集所阐述的故事也都是关于女性不同阶段的真实感受。
女儿、母亲、妻子、女强人……尽管身份不同,但她们却同时拥有相同的标签,那就是“强大”。
而这种强大不仅来自于她们所承担的社会压力,更来自于她们本身。
在这个被男权支配的世界,要如何学会自立、学会把握当下,也成了本片探讨的最深刻主题。
《大小谎言》妮可·基德曼、曾主演过热门恐怖片《狩猎》的贝蒂·吉尔平、《拉契特》中的朱迪·戴维斯,以及依靠剧版《汉尼拔》火出圈的休·丹西,都在本剧贡献了精彩演出。
虽然这种命题作文式的剧,因导演不同、风格不同,呈现出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它无疑是今年最有亮点的女性作品之一。
悬疑、奇幻、黑色幽默……尽管并不像《黑镜》与《致命女人》那样,拥有大尺度与反转,却仍旧值得一看。
好家伙!
🍎TV好爱我!
一口气追整季不是梦!
看第一集时我一度和Wanda一样困惑,究竟是她失了语还是他们聋了耳,直到最后才恍悟镜头语言的绝妙之处(这点我们放后面聊)老规矩,先分享一波我总结的实用口语吧——1 BLM "黑人的命也是命"
Black Lives Matter 的缩写,"黑人的命也是命"是一场国际维权运动,起源于非裔美国人社区,抗议针对黑人的暴力和系统性歧视。
BLM抗议通常在发生警察击杀黑人事件后,同时这项运动也反对如种族归纳、暴力执法和美国刑事司法系统中的种族不平等等更为广泛的问题。
父亲的遭遇给Wanda留下很深的阴影和影响,父亲的离世又促使她完成了这部畅销书。
2 N/A 不适用
N/A Not Applicable 的缩写,不适用的,Wanda拜访的公司摄像头无法清晰识别她的面部,前台女士手写了一份"不适用"人脸识别的证明卡片(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各类肤色人群的需求,哼
面对这种不明显但又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暗戳戳的种族歧视,Wanda 主动缓解一下气氛,开玩笑说在中间加个W吧N.W.A 是一支Hip Hop乐队,乐队成员也是黑人。
不过很显然前台妹子并没有get到~
3 Here's the story 事情是这样的
story 在口语表达里太常用了,注意不要总翻译成故事就好:Here's the story 事情是这么回事,That's another story 又是另一回事了,It's a long story 说来话长,make a long story short 长话短说。
4 big shot 大人物
英语中大人物的说法还挺多:big fish, big gun, big noise, big shot, big wheel, big cheese, big wig 等等, She's a big shot in city politics. 她是一位市政要人。
5 You're in thedriver'sseat. 你说了算
这个表达非常好理解,be in the driver's seat/ driving seat 坐在驾驶位上,也就是处于掌控地位。
Wanda的好姐妹真的太赞了,每次都能直指要害,帮Wanda快速理清思路。
6 pull out all the stops 全力以赴
stops 指管风琴的音栓,pull out all the stops 拉出所有栓子。
西洋乐器管风琴有多条长短不同、音调各异的音管(pipe)琴师弹奏时会牵动机关,使风进入音管发声,而音管都由音栓控制。
假如琴师把所有音栓拉出,管风琴弹奏时自然会众管齐呜,发出最大的音量,所以 pull out all the stops 就是“全力以赴”的意思了。
7 open one's eyes 大开眼界
这个短语很好记,看到新奇有趣的东西时,人们都会睁大了眼睛,生怕错过了什么,open one's eyes也就有了大开眼界的意思。
它还有另一个意思是认清,一个人上当受骗还不自知的时候,朋友家人往往会这么劝他:清醒点吧,还不快睁开你的眼睛看清楚现实,所以 open my eyes 可以理解为我认清了。
8 whitewash 粉饰
whitewash 本意为石灰水,延伸为粉饰、掩盖真相的意思,The department is trying to whitewash their incompetence. 这个部门正试图掩饰它的无能。
9 be in one's shoes 站在某人角度
be insb'sshoes 这个表达非常形象,穿上别人的鞋子才能知道别人的感受,也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事情。
“站在某人的角度想想”类似的用法还有: stand in sb's shoes/ Put yourself in sb's shoes
10 Impostor syndrome 冒名顶替综合征
Impostor Syndrome 冒名顶替综合症,指成功成年人中,有33%的人感觉自己的成功不是理所应得的。
患有冒名顶替症候群的人无法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并总是担心有朝一日会被他人识破自己其实是骗子这件事。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Wanda患了此种疾病,而是好友开导她要相信自己的才华。
TED演讲有一期阐述"如何将冒充者综合症转化为优势"的内容,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最后想说说第一集的铺垫,可谓细节满满。
开篇的广告对黑人同胞说 We see you. 但实际上短短半个小时的剧情里充斥着 We can't see you. 从未认出作者的读者,到没听说过N.W.A.乐队的前台;从差点坐到Wanda身上的男子,到径直绕过Wanda结账的顾客和收银;从几乎撞倒Wanda的司机,到面对面却听不到也看不到她的投资方,前后对比(讽刺)简直绝妙——
如果你也喜欢本剧,不妨帮我点个赞吧~赞多的话我会继续更新哒~| 本文作者:枫叶依蓝| 审校编辑:Juliet
是Nicole演的太好还是编剧写的太好,总之在Nicole解释自己为什么吃照片的时候,眼泪忍不住涌出来。
或许是在这个父亲节,看到了备受病痛折磨和药物影响的父亲精神一日不如一日,心疼、内疚、恐惧交织在一起,心底五味杂陈。
也或许是看到妈妈在外公走了以后,对外婆的“不懂事”虽有怨言,但依旧加倍爱护,就好像Nicole解释的:
希望爸爸妈妈身体健健康康,希望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你们,希望我们都不会等到不得不吃照片的那一天才后悔。
8集故事,每一集都有着吸引人的标题,都有着不同的色彩,而每一集也展现了不同的魅力,但都汇成了这部剧的标题:Roar(咆哮)。
第一集讲消失的女人。
讲主人公去LA卖书的版权,却遭到了歧视和无视。
看的时候差点以为人们真的看不见她了,结果是他们在无视罢了。
这种角度还挺新奇的。
第二个故事讲的吃照片的女人。
这集讲的应该是家庭吧,母女之间没有做到真正的互相了解,都有着自己的问题,急需沟通和和解。
那最后母女对视,应该也是她们互相去接受对方了吧。
第三个是摆在架子上的女人。
在主人公从架子上跳下来,开始重获自由时,让我感同身受的为她可惜到为她高兴。
她被海水冲刷的一幕,是我最喜欢的部分,这幕有种被海水冲走感性和快乐,重新找回理性,回归现实的感觉。
而化妆店店员的话,像是她第一次接触到了正确的独立意识。
令人难过的是,最后她还是选择了被放在架子上,这也是一种反转吧。
第四个是浑身咬痕的女人。
主人公被工作和生活同时需要着,已经无法做到真正的平衡,这确实会让人压力百倍,但也是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问题。
人心里受了伤,去做一些心理咨询或调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个是被鸭子灌输思想的女人。
这个标题就特别吸引人,怎么能被鸭子灌输思想嘛?
原来鸭子会说话,这就有意思起来了。
一开始,我也和主人公一样认为鸭子幽默风趣,但在后面的相处中,鸭子就有点奇怪了。
我真正觉得最奇怪的是鸭子弄脏房间的时候,真的很过分。
幸好sister的话点醒了主人公。
不过鸭子的行为真的很符合pua啊,让女主远离亲人,试图控制女主,打击女主自信心,甚至伤害女主。
生活中,真的需要女生远离这样的人。
第六个是为自己破案的女人。
这是个很新颖的角度去让受害人自己破案,最后将主题上升的女性主义,及人性的恶等等。
在我看来,挺有意思的。
第七个是把丈夫退货的女人。
虽然女主还是选择了原来的丈夫,有点...烦人。
但是,她丈夫和她能互相发现自己的问题,大家一起维持婚姻还是不错啦,毕竟其实她丈夫也不坏。
第八个是爱马的女孩。
我挺喜欢女主和米莉的相处的,都是好孩子啦
1.The woman who disappeared✅2.The woman who ate photographs;3.The woman who was kept on a shelf✅4.The woman who found bite marks on her skin;5.The woman who was fed by a duck✅6.The woman who solved her own murder✅7.The woman who returned her husband✅8.The girl who loved horses✅
真的把女性困境描刻的特别刻板特别粗糙,情节又赶居然又水简直像什么发面烤糊又泡囊,只有口起来会飞许多毛的鸭子好玩,然而gaslighting kept♂的隐喻太具体以后也没什么思考余地了。换句话说,鸭子换成鸡,电动牙刷,男人,观赏植被或者一颗月球陨石,都完全没影响的,那剧本的意义在哪里呢?
摆在架子上的女人,被内疚吃掉的职场妈妈,被鸭子pua的女孩,给自己破案的女孩,退掉丈夫的女人。影响深刻
感觉就第一集还行,后面都只有个大概念,没什么吸引力。
挺失望的…二零饿饿年了,女性主义的电影怎么拍的是这些…
看了两集,比较一般,像致命女人这种想做女性主题但是又比较保守。适合年轻观众看着玩吧。第三集太尴尬了,还挺喜欢这个女演员的。但是这个中间发疯跳舞太尴尬了,这个意思是想表达中间在架子上耽误了很多美好时光,但是这个表现就像发疯。。。如果整集都是歌舞片还行,前面的情节也用唱跳的会好些。
第三集不错
从女性视角出发,点子都挺好,也都探讨了一些现实问题,但质量参差不齐,故事基本都是还没完全展开,就戛然而止了。
嗯……
《咆哮》30分钟/集,每集一个女性梦魇,来自日常。好看到要用上“女人必看!不看不是女人!”的绑架词汇。
有几集有点意思
不痛不痒 无聊
?太无聊了 看不下去
最喜欢自己破自己谋杀案和爱马女孩这两个故事,最不喜欢退老公那个,说不出理由。
第一集消失的女人还可以,三星吧,惊悚的观感,演员的演技都很到位,可惜最后结局似乎什么都没有交代清楚。第二集吃掉照片的女人三星,妮可的演技非常自然。第三集在架子上的女人五星。。。还能说什么。。目前最好看的一集。。诶。。第四集发现咬痕的女人五星。。好窒息啊。。恐婚恐育了。第五集被鸭子PUA的人四星吧,不是很喜欢这个鸭血的配音,和男人一样annoying,但呈现方式有点恶心哈哈哈。第六集解开自己的谋杀的女子很棒四星!结尾实在太突然。Alison Brie演技还是那么赞,好漂亮!不仅讨论职场上的歧视,也讲述社会对女性的indifference与残酷。第七集退还自己丈夫的女人四星!很感人,算是全季最温情柔和的一集,女性在离开丈夫后渐渐找到婚姻的问题,是啊,婚姻有时确实就是双方都有问题,和解是最重要的。
太无语了 浪费生命的剧
无比政治正确然后故事太浅,最喜欢找到自己谋杀案凶手的那一集
因编剧导演皆是女性,三星加一星。喜3、5、6,通篇展现女性的生存现状与困境。
浅唠一下的程度Justin Kirk,you slutty duck.
拍的很好啊,大胆又看似“浅显”的比喻其实并不会削弱所谓的故事深度,恰恰是把这种矛盾用直白的方式拍给观众看,才能让人意识到女性受到的各种压迫其实非常荒诞又明显,男性只是假装看不到罢了。喜欢吃照片的女人、架子上的女人、被鸭子喂食的女人、喜欢马的女人。以及,听黑水公园聊这剧,感叹,还是只有女人了解女人,男的再怎么努力还是没法感同身受啊。